国贸专业论文范例

国贸专业论文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1

(一)缺乏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具备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而当前在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凤毛麟角,很多案例不是编写的过于简单就是案例的完整性不足,这样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全面分析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此外,一些案例在选择的过程中缺乏真实性和针对性,其与课程的关联程度不高,不能充分的体现一些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的应用,而一些国际经贸公司为了商业保密在提供一些信息数据的时候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偏颇,这样就使得案例的真实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教师综合素质有限

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借助于高水平的教师,而目前高等学校中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其教学的理念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上,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在授课的过程中依旧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同时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尤其缺乏一些国际经济贸易的实战经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案例教学法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案例教学法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对于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来,进而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到相关的理论知识的运用,而当前高校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其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很大的制约,其自身的分析案例的能力也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就导致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完全没有实现出来。因此,在推进案例教学发展的进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进而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提升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高质量的案例对于提升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和真实性,使其能够与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要优先选择一些时间跨度比较小的广为人知的案例,以此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者,要注重案例的难易程度的控制,使其能够控制在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范围之内,同时还不能够过于简单;再者,要注重案例的教学方式,在设置相关问题时既要设置一些封闭式问题同时也要设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来供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案例的种类要进一步多样化,不仅要有成功的案例,同时也要有失败的案例,使得案例能够跨越国界和时间的限制,更好地为提升案例教学的质量服务。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作为案例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案例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推动案例教学发展的进程中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其能够掌握案例教学的真正内涵;其次,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在提升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最后,针对当前很多从事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教学的教师教学经验尤其是实战经验不足的现状,学校可以通过让任课教师前往国际贸易单位或者公司实习或者是聘请国际贸易公司或者是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来校任教,进而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做好自身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工作,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必要的讨论交流环节,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相互的讨论与交流过程中能够找到教学案例中运用的国际经贸专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而使得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三、结语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2

1.1实验教学体系的特征

(1)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实验环节中,应用手工、场景、电子、仿真、体验等诸多手段,围绕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要求,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从简单、被动、模拟操作到主动设计、创新性综合运用,逐渐提高实验内容的难度,构成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2)教学管理自主化。

在实验环节中,凸显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管理团队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为以学生管理为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这种把学生“小老师”与专任或兼任实验教师等同的做法,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

(3)教学组织探究化。

在实验环节中,采取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方式,教师变身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教学安排先体验后专业操作,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问题的探究者,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积极开拓的创新意识。

1.2实验教学体系的模块

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特点,构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全方位、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首先,我们将实验教学根据技能掌握程度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技能型”、“综合技能型”和“创新技能型”。

(1)基础技能型实验属于初级层次,侧重单一技能的训练,主要是演示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为一门课程的辅助实验或者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重在基础,面向综合。例如外贸单证实验课程,紧扣单证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设计了商业发票、装箱单、运输单据、保险单据、报检单据、报关单据、结汇等各种单据的制作背景,从签订进出口合同、审核信用证、办理运输、投保、报检、报关、结汇等环节整合教学内容。

(2)综合技能型实验属于中级层次,侧重综合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设计性实验。该模块的实验一般指的是仿真实验,即在一个模拟的外贸环境中,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如进出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等),并对进出口业务进行处理,旨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群知识的能力。

(3)创新技能型模块属于高级层次,侧重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与科研、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该模块的实验内容可来自教学与生产实际、科研相结合的课题。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拟题目,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和调查研究,最终以论文形式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也可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竞赛,比如“挑战杯”商业策划书的撰写,或者模拟产品会布置展台及对产品的推介,等等。旨在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将三个层次的实验按照能力要求分成不同实验模块。每个实验模块体现了不同的实验培养目标和实验技能的训练。由于专业课程之间存在交叉与渗透,将专业课程群的实验分成若干模块使得教师能清楚认识不同实验课程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生为本的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这一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提炼素质全方位发展,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循序渐进最后,设置合理的考评机制。基础型实验以实验操作、实验规范、实验能力及实验结果综合统一折算为30%计入总成绩;综合型实验,以实时评估具体实验环节操作质量(60%)加上整体测评考试(40%);创新型实验以发掘优势为主,5级评分制。

1.3实验教学体系的运作

基于校园网络技术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开放性的运作模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应包括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对象开放、实验场地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四个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的IP地址,登陆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宿舍进行讨论和互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报告。为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应制定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以保证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另外,要加强专业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任教师应该提供到外贸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教学工作量计算向实验教师倾斜,稳定实验教学队伍。

2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多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认为应该在现有条件下按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

2.1了解当前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要求

通过这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明确本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行业和企业,合理确定调研的样本,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中心,对比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相近专业,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分阶段的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对外贸人才的技能要求,从而确定实验模块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2.2修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编制实验教学大纲

针对区域经济特征,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及差异化培养目标为基础,根据企业调研的结果,从设计理念、教学定位、改革思路、计划方案及体系特色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手册。

2.3实验软硬件设施的建设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原因;对策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最后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因此,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撰写毕业论文是对本科生进行的综合性培养与锻炼,涉及专业知识、写作、思维方式等多种能力,是对学生文献检索与综述、独立工作、科研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是本科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初次尝试。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国贸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不当

选题决定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效率和价值,对论文质量发挥关键作用。但现实中,不少学生存在盲目定题现象,对毕业论文选题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国贸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选题过大,内涵、外延太大,需论证的问题太多,对本科毕业生而言,因时间紧迫、知识面窄、篇幅有限等因素制约,选题过于宽泛会导致涵盖面过广,从而难以驾驭。二是选题偏离专业。少数同学出于个人兴趣去研究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无直接关系的问题,从而脱离了专业培养目标。

(二)论证不充分

毕业论文的论证过程展现了作者的思维逻辑性,多数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存在论证不充分的典型缺陷,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违反形式逻辑,具体表现为结构紊乱、层次不清、分类错误等;二是论据与论点间缺乏相关性或相关性较弱,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少数采用定量研究的论证中存在数据陈旧的弊病。

二、国贸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低的原因

(一)学生角度

1.思想上缺乏重视

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好坏对学生毕业、就业以及攻读研究生均无影响,因此多数本科生忽略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不情愿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投入时间和精力,普遍存在敷衍、拖沓的现象,论文质量当然无法保证。

2.科研素养缺失

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和学术素养,科研素养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语言基本功较差,在论文中屡有错别字\句子不通顺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学生查找、理解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恰当地处理原始文献和数据资料,仅会对手头资料进行简单的堆砌,不会使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再加工,提不出创新性的观点。

(二)教师角度

多数本科生都是第一次撰写科研论文,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流程、技巧等缺乏应有的认识,需要论文指导老师给予悉心指导,但现实中老师疏于指导的现象并不鲜见,因为指导老师不但要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还需完成特定的科研工作量,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悉心指导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加之多数学生在大四期间都忙于在外实习或就业,指导老师只能通过电邮等形式了解学生论文的进展,较难对论文的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亦不会对学生提出严苛的要求。

(三)教学管理角度

毕业论文启动时间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期间涵盖了若干周的毕业实习,并正值学生就业及考研,这些都对毕业论文的时间、精力投入造成了一定影响,学生无法全心全意开展毕业论文相关工作。现实中,笔者指导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经常以实习、就业和参加各种考试多次拖延,不能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时间来交稿。由于敷衍、仓促交稿,导致论文的结构和内容经不起仔细推敲。

三、提高国贸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的首要原则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对于国贸本科生而言,应该具备应用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现实经济问题和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的能力。国贸专业本科论文应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与现实经济问题紧密联系。鉴于选题的重要性,指导老师可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等信息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介入自己的研究课题;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学科前沿、热点问题,作为专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注重对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和素养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立足于本科教育全过程之中,可借助各阶段的课程设计、科研项目的锻炼来促进形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第一,合理设计课程并提高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统计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第二,开设专题科研讲座,让学生能接触到国贸理论前沿知识。第三,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数据搜集能力。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常见中文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的检索方法,还应让学生掌握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统计数据的查询方法。第四,鼓励学生申请学院、学校甚至省级别、部级别的项目,通过撰写项目书来锻炼文献搜索与提炼、社会调研、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科研能力。

(三)强化激励与约束

在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伊始,专业系有必要组织一次关于毕业论文的专题讲座,详细阐述毕业论文的性质及重要性,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要求和任务。强化激励的方法有:给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并支持优秀文章的公开发表;同等情况下,优先授予“优秀毕业论文”的同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关于约束机制,可行措施有:开题报告写得较差的同学,取消答辩资格;对在第一轮答辩之中评价较差的论文,要参加学院的二次答辩。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论文指导老师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在工作负荷许可的情况下,设置关于论文指导教师的甄选标准。责任心缺失、科研能力较弱的老师不应担任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学校和院系要注重教师队伍科研水平的提高鼓励、支持相关教师接受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培训,有条件的应资助教师多参加高水平的国贸学术会议,追踪本学科的理论前沿。

四、结语

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可实现,其中需要方方面面力量共同促进,学生的高度重视、指导老师强烈的责任心、学校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等缺一不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本科生论文重复率过高的不良现象,学校有必要加大相关投入的力度,购买智能化的软件以及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加强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监控。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与管理亦需要不断自我改革、完善,促进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整体提升,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晓芳.本科毕业论文组织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3):105-108.

[2]李海燕,俞金梅,高志红等,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41-144.

[3]王高峰,赵增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科技视界,2015(29):36-36.

[4]苑萍,张炜丽,张泽等.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98-99.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背景

近年来,国贸毕业生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究其原因是国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技能已与企业实际业务相脱节,因此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求“变”。作为一个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国贸专业应树立以培养应用型国贸人才为目标,逐步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但当前的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缺乏整体性与规划性,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各个环节间并没有做到有机结合。当前的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各国的贸易政策不断变化,外贸企业的业务也在不断变化,对高素质技能外贸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必须跟得上市场的需求,即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上,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融合。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一直以来都偏理论轻实践,因此,对这类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与优化,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二、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针对国贸专业而言,将其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五大类要素,分别是目标要素、内容要素、条件要素、管理要素和评价要素。

(一)实践教学目标。当前,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培养外贸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和专业实践技能娴熟的人才。其中,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专业实践技能的娴熟程度上。

(二)实践教学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中心环节,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该要为其实践教学目标服务。按照类型和特点来分,可将其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五种模式: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论文。1.实验教学。一方面,实验项目需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制单、外贸函电等理论课程相衔接,培养学生在外贸各个流程环节中的实务能力,例如,如何撰写往来信函、如何审核与修改信用证、如何制作外贸单据等。另一方面,国贸专业课程类实验课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各类外贸实训平台及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创设仿真外贸交易情境,让学生在进出口模拟业务中扮演各个角色,完成贸易中的货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等环节的模拟运作。2.实训教学。国贸专业集中实训是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和经历整个外贸业务流程,提高他们的外贸专业技能、国际结算技能和国际运输与货代能力。在这三个模块的能力培养过程中,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先分组实训这三项不同的技能,然后再以综合实训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笔完整的进出易,得以提升其综合应用能力。3.实习教学。国贸专业实习教学分为专业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前者一般通过组织低年级本专业的学生参观考察海关、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国际物流中心、集装箱场站、仓库等国易场所让学生有机会熟悉和认识进出口基本流程及部分岗位群,调动学习的兴趣,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后者则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发挥师带徒的培训制度让实习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了解和熟悉具体企业的外贸流程,并由企业导师负责对学生实习动态进行跟踪,从而确保其实习质量。最为理想的情况就是学生可以在实习的整个过程中直观地接触、感受和了解国贸业务流程。4.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创新创业大赛等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在这些实践中,与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直接相关就是创新创业大赛,也是目前本科类高校愿意投入资金大力支持的项目。据调查,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实践中均引入多个国贸专业实践竞赛,如POCl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中国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际商务模拟谈判大赛等。为了增加实践性,比赛在举办者方面也引入了企业参与机制。比赛时,除了有来自于高校的评委,还有来自企业方的评委,企业方的评委在对学生点评时比较犀利、客观,甚至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在外贸业务知识和实操经验上的不足,让学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未来国际贸易复杂环境的适应力。5.毕业论文。国贸专业毕业生还需通过对实习或签订就业协议的外贸单位进行调研、总结与分析等实践手段,运用国贸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务应用能力,完成企业类选题的毕业论文的撰写。因为它既是国贸专业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本科类国贸专业的教学过程的终极检验。

(三)实践教学条件。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必备的条件,主要包括:政策及制度保障、实训基地、设施、资金及师资队伍保障等。1.政策及制度保障。在人才培养上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问题上,政府在政策和制度上早有相关指导意见。例如,2012年教育部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等内容。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鼓励以引企驻校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实训基地、设施、资金保障。实训基地通过创造仿真的国贸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操热情,是国贸专业学生提升专业应用技能的主要场所。国贸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主要是在校内的实验室、实训基地锻炼自己的外贸应用技能。除了校内场地外,校外实习基地是对校内实训基地不足的一种有力补充,有效地缓解校内资源的不足,更为大四的高年级学生迈向社会前提供了一个过渡场所。它帮助学生接触到多方面的实战训练,也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他们即将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做出了贡献。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等场所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尤其需要来自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支持。3.师资保障。众所周知,高素质、有经验的并且还热爱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条件。2018年1月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了:“实务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讲教师应具有实务工作背景或实践经验,提倡定期去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教学中最紧缺的资源,因为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理论水平,尤其具备的是与实践教学指导相适应的实际业务能力。

(四)实践教学管理。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含: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及质量监控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要负责统筹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及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根据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还需提前制定好相关规章制度、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书等配套材料,相关主体各司其职。在管理过程中,管理机构还需加强事前、事中监控及事后反馈。

(五)实践教学评价。为了监控实践教学的需要并对师生的教与学形成正确导向,必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而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完整的评价体系、多元的评价主体及多样的评价方法,具体表现为:一是制定评价体系时坚持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相结合;二是评价主体尽量多元化,学校、企业、教师以及学生都可参与评价,甚至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价;三是实践教学项目的考核方法应根据课程类实验、专业实训、综合实训、企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创业比赛、毕业论文等不同类型加以区别对待,可采取考试、答辩、调查报告、汇报、案例剖析、情境模拟、软件操作等多种方法。

三、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一些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没有转变“重理论轻实践”观念,仍把实践教学目标视为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的目标设定是根本无法把国贸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的。

(二)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厚。本科类高校国贸专业所开设的不同实践教学内容之间彼此孤立,缺乏层次性,更缺乏“迭代”思维,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从整体来看建设思路还不够清晰。

(三)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太灵活。实践的方法主要是进行技能指导。布置实训任务时,教师就把内容、方法等都告诉学生了,待学生自己在国贸仿真软件上进行操作时,都是机械式操作,本身无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实践教学的管理机构与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疏于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很多管理人员对实践教学管理的范围比较狭隘,甚至局限于实验室环境和设施的管理,对实践教学管理缺乏研究,管理方法死板,更谈不上创新管理。

(五)实践教学保障不够完整。从实践条件来看,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外贸企业出于商业安全考虑,不愿让实习生直接与客户接触,学生无法直接接触到实际业务,最终导致校外实习变成了走马观花。

(六)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实践教学评价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不够细致,评价过程不规范。例如,对于学生专业实习的考核,不能仅凭学生提交的有盖过章的并有企业主管评语的实习证明就直接认定其实习学分,这种形式重于内容的结果性考核无法确保其实习质量。

四、促进应用型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举措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以及国贸专业特点,从市场终端倒推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的要求,制订科学的实践教学目标。同时,协调好专业学习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大力促进理实相融。

(二)动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高校应坚定地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提升业务实操作技能为关键突破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化调整,同时不可忽视对外贸人才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

(三)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方面,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引入拟真项目让学生近距离面对外贸行业的真实需求,直接进行实操,避免了实践内容与外贸实际业务不相符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应灵活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业能力。

(四)创新实践教学过程管理。高校应健全院校两级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同类优秀院校的管理经验,不断创新本校的实践教学管理方法。

(五)强化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高校要根据应用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分配并不充足的教学资源,利用好校内外资源,尤其是对口的外贸企业资源,为国贸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六)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高校国贸专业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市场对国贸专业人才质量反馈的信息,做到以终为始;二是鼓励有企业经验的教师积极进行实践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健全评价制度,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两者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白雪.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国际贸易;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对策

在国内商务成本上升和国际需求不旺的双重制约下,中国外贸正遭遇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挑战,亟待转型升级。外贸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质量迫在眉睫。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国贸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独立思考品质,以及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有关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下滑乃至沦为“鸡肋”的论调甚嚣尘上,一些失望之极的教师甚至建议取消毕业论文。本文认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会导致本科生失去培养自身能力的宝贵机会,恐为不妥;我们应该着眼于改进本科毕业论文工作,以使其达到提升学生素质的预期目标。本文拟阐述国贸本科毕业论文常见的质量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提高论文质量的解决方案。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1.选题不当。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刘国华和张伟东,2014;田洪和陈绍友,2014)。选题直接决定了论文的价值和写作效率。选题的本质是提出有价值的、有趣的研究问题。然而,不少学生因为忽视论文选题的重要性或者是因为缺乏“问题意识”(张煜,2011)而出现盲目确定题目的现象。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选题陈旧。全球经贸环境日新月异,国内政策导向也时有调整,这为国际贸易研究提供了许多鲜活的话题。但是,一些学生对经贸实践的最新变化知之甚少,以至于他们选题时高度依赖教科书,选择了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譬如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我们认为,除非有新的切入点、新的研究方法或者他人未能提供的富有启示意义的经验证据,这类陈旧的课题都不应作为选题对象。这是因为陈旧的话题不仅无法引起教师甚至学生本人的兴趣,而且容易使得写作陷入低水平重复、缺乏研究价值的困境之中。第二,选题过大。有些学生的选题过于宽泛,涵盖面过广。他们误认为选题越大,写作难度就越低,而且论文越有价值,殊不知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例如,有学生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问题研究”为题。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宏观政策、进入模式和风险控制等多项课题,我们是绝对不可能在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中把这个宏大的议题讲清楚的。第三,选题过难。部分学生在选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理论功底和对研究方法掌握程度,一味地去选择吸引眼球但很难写的问题去研究。譬如,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单向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各界都非常关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于是,一些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就专门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这个话题虽然有重大意义,但它显然超出了本科生的写作能力。第四,选题偏离专业领域。少数同学出于个人兴趣的考虑去研究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无直接关系的问题,从而脱离了专业培养目标。2.论证不充分。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的展开就是显示作者的思路有无逻辑性的过程。学生们在论证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一些关键论点缺乏来自文献或数据或案例的有力支撑,表现为:论据与论点无关或相关性不强、堆砌资料、数据陈旧、论据本身不可靠。第二,违反形式逻辑,表现为分类错误、层次不清、结构紊乱等问题。3.不符合基本的学术规范。本科毕业论文虽不要求公开发表,但它作为学术成果必须满足学术规范的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在学术规范方面的常见问题包括:第一,论文写作东拼西凑,大段复制粘贴他人论文(王丽娟,2010),导致重复率过高甚至涉嫌抄袭。第二,引用不规范,突出体现为照搬他人观点而不做必要的说明。

二、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角度。学生是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当然主体(田洪和陈绍友,2014)。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科研素养及写作能力欠缺是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欠佳的直接原因。首先,思想上不够重视。在现行体制下,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对学生就业、攻读研究生均无影响(逄玉媚,2009),甚至也不影响学生毕业。鉴于此,很多学生不愿意在本科论文的写作上投入足够的精力,敷衍和拖沓现象屡见不鲜。其次,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他们习惯了“填鸭式”教学,倾向于接受知识的灌输而缺乏探索意识。在选题过程中,有些学生确定的选题毫无新意,有些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提供的议题,还有些学生在几乎不经思考的情况下向教师报送若干选题让教师做“选择题”。最后,科研基本素质不过关。我国高等教育在形式上已经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柯颖,2008),这导致不少原本不符合相应升学资格的学生被高校录取,客观上降低了生源质量。不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存在欠缺,并且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计量经济学知识,这导致他们在论文写作时往往是有心无力。2.教师角度。由于本科生都是第一次写毕业论文,他们对论文写作流程、技巧及注意事项知之甚少,所以他们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故而教师构成本科毕业论文的“应然主体”(田洪和陈绍友,2014)。但是,指导教师的主体地位常常未能有效发挥,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一,师资匮乏(乔军和孟庆玲,2011)。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目前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已有600所左右。扩招导致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增加了,某些学校的教师每年人均指导学生数多达20—30人。并且,教师还承担着其他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艰巨的科研任务,这使得他们难以抽出精力对本科生进行深入、有很强针对性的指导。其二,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邵维加和黄建荣,2010)。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本科毕业论文对学生培养能力的重要意义(王保国,2013),不能在选题到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其三,极少数教师存在能力不足问题。有些教师学历和职称偏低且长期不从事科研工作,因此他们不仅缺乏选题的方向感,而且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储备。在这种情况下,要学生写出高质量论文也就如天方夜谭。3.教学管理角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要保障(王保国,2013),然而大多数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对本科生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亟待完善。优秀本科论文的作者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精神激励,而论文写得不好的学生也不会受到诸如延期毕业之类的惩罚。二是针对教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教师所指导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在指导过程中能否尽职尽责,这些因素都影响不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更不会影响到教师的物质报酬。三是部分院校过于强调过程控制。它们引入了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系统,对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都机械地设置时间节点。这种做法是基于错误的假设前提,即假定论文构思和写作可以像产品生产过程一样精确地控制时间和流程;并且这种做法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灵活安排时间的实际需要。因此,它不仅损害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导致论文写作方式的僵化。

三、提高论文质量的对策

1.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本科毕业论文实质上是对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性考试(刘宝欣,2007),因此我们必须从本科教育全过程来考虑,通过各个阶段课程的有机设计和科研项目的历练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首先,合理设计有关课程,并提高课程要求。我们不仅要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来增强学生的理论储备,而且要突出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配套软件的重要性。其次,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理论动态和实践动态。再次,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和数据收集能力。不仅要教会学生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bsco等数据库来查阅理论文献,而且要传授给学生查询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以及各国各地政府统计数据的方法。最后,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造机会。要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创新创业类课题,支持他们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对接,为学生发表优秀成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2.确立科学的论文质量评价标准。很多学校都采用了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教师的“三方”评价体系,但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粗略,以至于教师主要靠印象主观地给出分数。为避免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引入更加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论文评价标准。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包含一级指标,还应包含若干二级指标(时伟,2010)。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教师应具备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在教师工作负荷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置关于指导教师的甄选标准。责任心不强、科研能力薄弱的教师不应被选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并且指导教师队伍要进行动态调整。另外,学校和院系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鼓励并支持教师接受理论和方法的培训,资助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学术会议。4.强化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在激励机制方面,可行的做法包括:给优秀毕业论文的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在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优先授予他们“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且支持优秀论文的公开发表。在约束机制方面,可考虑的做法包括:(1)质量差的论文在答辩前外审,外审不过关即取消答辩资格;(2)对于在第一轮答辩中评价差的论文,其作者要参加学院的2次答辩;(3)对于取得保研资格的同学,如其毕业论文成绩低于一定标准,则取消其保研资格。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张伟东.提高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158-160.

[2]逄玉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211-212.

[3]柯颖.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J].学术论坛,2008,(10):203-205.

[4]刘宝欣.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10-111.

[5]乔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9):46-47.

[6]邵维加,黄建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54-60.

[7]田洪,陈绍友.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系统及提高论文质量的创新着力点探索[J].宁西社会科学,2014,(6):157-162.

[8]王保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4-129.

[9]王丽娟.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118-122.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国贸专业;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

近几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5月,国务院明确强调了“面向全体”、“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①;2016年1月总理再次强调“重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此,进一步统筹国贸、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核心资源,在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上实施课程改革,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的专业教育中非常必要。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独立设课。在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将创新创业课程以必修的方式纳入,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直接影响到最终毕业。课程设置上以专业教师、企业家和就业创业指导专家授课。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各应用型本科院校除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创新创业大赛,参加省级、市级的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也在校内组织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和技能大赛;同时,在普及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上,联合社会各界开办创新创业协会,并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讲座和培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整合创业知识资源,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倡导的创新创业育人理念要用实践来检验,需将搭建实现灵感的平台。在校内建设大学生创业创新中心,创业创新孵化中心等。成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在校内进行创业创新项目筛选,挑选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入驻校内实践基地。在校外积极与企业以及国外高校合作,通过进入企业实习以及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培养向实践引导。联合以上多种途径开展创新创业培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理念由原来的“学科本位”或极端高职教育的“岗位本位”回归到“育人本位”。但是不少国贸专业在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过程中,没有依据专业的知识背景去培养创新创业精神,从而造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尤其是“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任课的教师也由于自身缺乏创新创业实战经验导致理论脱离实际,间接形成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国贸专业教育的纵深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在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该横向到各个二级教学单位,纵向到各个任课教师。

(一)育人理念的贯通将现行的国贸专业教育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贯通。当前应用型高校教育既不能沿袭传统高教教学理念,以学科为本位,忽视市场需求,也不能过分追求岗

位导向教学理念。那么运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理念的深度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国贸专业特点为基础,通过创新创业理论教授和实践教学,深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学生综合能力稳中有升,加快理论知识向专业方向的创业能力转化,强化学生创业素质的同时提升整体素质,最终为达到应用型本科转型的最佳效果。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相悖。贯通的思路是在扎实国贸专业知识、实操能力过硬的基础上,通过嵌入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意识初具能力。

(二)培养目标的贯通

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注重输出能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但是缺乏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表达。应该将创新创业培养目标融合到人才培养目标中去,在培养目标上既要符合专业性,又要具有创新创业性,培养“专业+创新创业”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独立设课,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内外联动,使学科知识竞赛、专业实践技能大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常态化,加入到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跨专业联合培养,实行多级联动,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国贸、物流、市场营销、商务英语、小语种等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突破专业边界,联合院校、学科或者企业横向培养,促进教育资源的流动、共享。如阿伯丁大学的社会科学院和法学院分别设置了会计与创业学、人类学与创业学、经济学与创业学、英语与创业学、法语与创业学等交叉专业,学生可相应获得联合学位②。

(三)课程结构的贯通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体系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课内环节,补充完善现有课程结构体系。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通识课程开设,并且通常是以大班的形式进行,相对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较差。因此,应建立与专业核心课程相融合的创业课程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衔接的创业实践体系③。在巩固国贸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比重,比如:结合相关专业理论课程开设,国际贸易实务综合实训、外贸单证制作实训、报关与报检业务综合实训、国际货代实训、国际商务谈判实训和SimTrade外贸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并且充分运用教学模拟软件和实验室,结合专题讲座、创新创业技能比赛、“挑战杯”系列竞赛等活动,内化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凝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的贯通

在课程体系融合的基础上注重授课内容的融合,将创业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内容紧密结合起来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将与创新创业知识与能力的课程融入专业教育中。比如在国贸教学中,可以将通行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法规与外贸行业的创业案例相结合,报关行业政策的变动对于创业的影响等。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中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比如国际贸易专业可以与阿里巴巴集团公司旗下的阿里学院(淘宝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新教学课堂模式,采用主体性教育模式,融入吸引性强的教学艺术来创造新的教学手段,激发浓烈的教育教学氛围。制定灵活、恰当的考试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除了常规的笔试、课堂论文等形式,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技能测试等,再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进行多方面、多元化考核。

(五)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设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7

文章以扬州职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为例,阐述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指出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个案研究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国际贸易快速稳步发展,行业对高素质的外贸型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国际贸易专业成为近二三十年来最为热门本、专科专业之一,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使命的高职院校来讲,如何抓住良机,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的国际贸易人才,是摆在眼前亟需深刻思考的问题。问题是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如何形成区别于本科理论型培养目标的特色成了难题,高职院校缺乏自己的课程特色。针对此情况,本文以扬州市职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个案研究,探讨更为合理的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

1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状况

1.1国际贸易专业概况

国际贸易专业是扬州市职业大学经贸学院的传统专业之一,学制三年,修业年限6年。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共16人,其中50岁以上2人,40-49占6人,30-39岁占6人,30岁以下的占2人,教学团队年龄结构合理、梯次清晰。从职称上看,学院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共有有6人,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为5人;从学历结构上看,所有专任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其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8人,学士6人,综合看师资队伍的专业实力还是比较强的。学院非常重视国贸专业的建设。目前成立了由院系领导、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组,通过与扬州外经委、扬州海关、三笑集团、金泉外贸等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合作,制定了国贸专业课程方案,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调整,强调“学做结合”的教学模式。

1.2课程设置概况

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实践能力,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贸企业、货运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货运等对外经济和贸易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每两年都会对现行的教学标准进行修改,以最大化实现人才技能培养的要求。

1.2.1核心技术课程和核心职业技能课程设置

学院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着国贸专业人才技能培养设置。

1.2.2课程结构及课程模块比例

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集中实践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素质选修课。课程模块占总学分比例为,公共基础课24.4%;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22.7%;集中实践课26.1%;专业选修课(包括创新设计课程)24.7%;公共素质选修课2.1%。

2课程设置中的问题

2.1总课时量过大,课程缺乏弹性

扬州职大国贸专业学制为3年,总学时为2310学时(数据参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总课时量过大,再加上目前高职各个专业由于顶岗实习、毕业作业及论文写作等原因,要求实际授课学期压缩,六学期的课程要求五学期内完成,以每学期实际上课16周为准,平均下来学生每天要上5.8节课(包括理论与实践实训课),占据了学生一天大半时间,造成学生课时压力大,减少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提升的习惯是不利的。

2.2理论性课程总量不够

在国贸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最能体现其专业性的课程要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该课程是国际贸易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它的内容涉及到国际商务洽谈、国际货运与保险、国际商法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知识的应用,总课时设定为64节,其中还含课内实验16节。其他专业核心理论课程有国际商务英语函电、外贸单证业务、国际贸易、经济学原理。综合这些课程理论课占总课程比重仅仅是10%。我们知道,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依据,即便是对于强调培养实践型应用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也是要打牢的。如果一门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在实践课程中要想做到准确无误,条理清晰,成功完成实践任务是十分困难的。另外,对于20岁左右成年大学生来说,对理论知识的灌输起到的效果远远比起中学阶段高的多,因此这个阶段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

2.3一些专业课程授课时间安排不妥

笔者就课程安排问题对国贸13和14级100名学生进了行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并且有效。其中有89名学生(占89%)认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授课时间应该要对应考证(单证员)来安排,比如大二上半年学校会组织报考全国单证员证书就应该把“外贸单证实务”安排在第三学期,而不是目前的第四学期。目前的课程授课时间导致学生考证时单证知识还没有掌握,而考完证再也没有兴趣学习该课程。另外,该专业课程集中安排在第二学年,包括大量的选修课,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无法适应,即便想选修有兴趣的或对专业有帮助的课程,但终因时间上的问题无法选择,影响了学习效率。

2.4大部分教师缺乏双语教学能力

英语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交流语言。凡是涉外的专业都应该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但这不仅仅局限于英语课上的英语能力的培养,更多的专业英语的能力培养还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上。尽管学院大多数授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已达到了较高的标准,可是用英语教学的能力总体上还是欠缺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在于一些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可是英语口语的交流能力很有限,出现有货倒不出的情况;也有部分教师擅长英语,表达能力也很强,但专业知识缺乏,这两种现象都导致双语教学难以实施。另外,大部分老师们对双语教学的度把握不准确,不是很清楚教学中英语汉语各自应占的比例,容易把课程讲授成英语翻译课,达不到预计的效果,往往导致学生听课时思路不清晰,抓不住要点。

2.5教学手段单一

现代高校教学手段,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教学。当然借助多媒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大量的图文动画,能够有助于辅助教学,但是,它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课程。一味的依赖,甚至要求没门课程都要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师的教学过于单一,也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存在许多弊端。在对国贸13级和14级100名在校生问卷调查中,有67名学生(占67%)反映教师授课课件陈旧,用不用都差不多。有些课件的文字量过大,学生无法看清楚,也难以全部把握知识点。此外,教师过于依赖课件进行教学,生硬无趣。高校课堂应该是充满头脑风暴的地方,不应该渐变成一个PPT的演播间。

2.6实验实训资源浪费

从学院本身的建设上看,学院还是比较重视实验资源的建设的。首先,学院目前拥有比较完备的商贸综合实训室、外贸谈判室、单证模拟实验室,教室基本实现多媒体化。这些设施完备、技术先进的综合演练型的国贸专业综合实训室能让学生在商务函电往来、制定核算报价、制作相关单据、办理货物保险、报检报关等各个环节切身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仿真操作得到有关外贸工作方面更加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国贸专业拥有“丰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同本地多家外贸工厂企业及相关部门订立校外实习协议,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向当地的外贸企业、相关政府职能部进行实地考察,初步建立职业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的理论学习上更具有目标感,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但是目前这些实验室的利用效率并不是很高,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利用方面。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学校学生的实训时间安排较集中,教师带队外出实训的压力比较大,外出实训还涉及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有些教师为了避免麻烦,在为期一周的校外实训期间仅仅只能安排一次校外参观的内容,其余基本以讲座为主,存在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二是,很多机关和外贸单位并不欢迎学生的短期实训。外贸行业本来涉及的内容都具有机密性,所以很多部门虽然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但在学生具体实训期间也不过是走走过场,很难深入实际参与到贸易实践中去,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的目的。

3高职国际贸易课程设置及实施的建议

3.1恰当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

国际贸易学科是职业性很强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采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抓住贸易流程中复杂多变,严谨精准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以职业人的角色投入到学习中去。目前提倡的教学方法有: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上操作性强的课程如:信用证填写的课时,可以举实例,强调单证相符的重要性,如欧美国家在日期写法上的差异导致的误解或者由于单词拼写的错误而导致拒付引起的严重后果等,案例教学具备真实性,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要求将课堂变成各种贸易场所,可以是谈判室、银行、海关,老师和学生们模拟国贸贸易交易中的各个角色进行推演。比如设定建立业务关系情景,让学生充当进出口企业的谈判人员等不同角色,把教室布置成谈判场所,用英文进行交易磋商,签订交易合同等进行模拟实际演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该环节的核心,认识到重点难点的所在。3)任务驱动法。这种方法要求明确主线,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展开。比如在贸易合同磋商和履行教学时,让学生在完成交易从“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的磋商开始逐渐进入到办理租船订舱、商检、报关通关、最终制单、签订合同和验收货物等单个任务模块。通过任务的完成来检验学习效果。

3.2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执行者,任课教师的执教理念与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高度和广度。因此,培养一流的应用型国贸人才,是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的。理想的国贸专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人才,即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更要有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当前该校国际贸易专任教师中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占绝大多数。学院也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了专家或者相关从业人员来补充教学队伍,他们具备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但长期工作在一线,欠缺理论系统性,他们也缺乏教学理论、教学能力不足。因此建议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投入,重点内部培养,建设年轻教师队伍,出台政策鼓励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从业经验,提升其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专任教师自身要积极参加培训和进修,以获得相关业务技能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人才。

3.3加快专业教材建设

当前国际贸易专业教材虽然改变了过去照搬照抄普通高校教材的模式,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教材滞后。在对13、14级国贸专业100名在校生进行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有85名学生反映教材内容知识点陈旧,一些术语的解释已经与现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一些阅读教材内容还停留在20年前的“时事”,不能够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从本校该专业课时安排和学生的现实接受能力来编写、补充教材很有必要。补充教材可以包括最新理论知识、经济常识、英语经贸报刊选读、贸易经典案例等。国际贸易的教材是必须两三年就要重新选择的更新的,因为经济贸易的发展时效性明显,只有关注最新变化才能给学生灌输最新的理论知识,坚决杜绝一本教材终身讲的现象。

3.4完善高职国贸专业的课程评价

对于现代教育而言,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具有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尽管许多老师对以往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但基本还是局限在改变分值的比例上。要切实转到以“综合能力考核”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就必须:1)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替代单一“理论知识”的评价标准。杜绝一考定级的做法,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课程评价要综合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水平。2)变教师单一评价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企业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以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3)强调课堂评估。课堂评估主要是注重学习,教学和结果。他的作用是为更好学习、教学提供参考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一分钟小测试、课堂问卷调查、反馈分享等方式来进行。其全面、客观、公正的特点,强调教学过程,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形成的过程。

3.5充分利用校外实训资源

进一步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应该落实同外贸企业的合作,签订责任状,让学生真正能够走向外贸企业实地考察,学习交易的各种技巧,掌握一定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学院还需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建立联系,如税务、海关、商检、银行、保险、港务等。让学生有机会实地了解这些部门的工作流程,如此有助于学生弄通抽象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本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衔接期,为学生将来顺利就业铺好道路。

4结语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程,培养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符合外贸单位需求的人才,是集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职业人才,课程设置提供人才培养的方向设计,作者通过对课程设置的研究旨在更有效地实高职院校人应用型才培养目标。本文是以扬州市职业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个案研究,通过分析了该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课程实施上、课程评价上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从而探求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以综合职业能力来合理构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

作者:杨琴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楠.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编制应遵循的职业能力取向[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32,34-35.

[2]李莹莹.关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72.

[3]范明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10(3):190.

国贸专业论文范文8

1.教材选取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对教材的选取,国际贸易课程的教材仅国内出版的就可谓是汗牛充栋,编著者众多,不仅良莠不齐,而且难易程度不一;如果教材选择适当可事半功倍,否则可能误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情况而言,教师在选取教材时,并未较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会考虑该门学科对学生的长远影响;往往选取的标准是主要偏重个人偏好,尤其是倾向于挑选容易讲解的教材,做到最大可能地节约个人精力和投入;并且一旦选定教材在若干年内都不进行更换和调整,而多数教材的更新速度是缓慢的,但是教学内容却一如既往地按照选定不变的教材年复一年地讲授,也很少进行课件的更新与补充。而在学生这一方面,为了考试顺利通过,多数人过分依赖制定教材,即使有推荐的其他版本教材和辅助学习资料,学生通常也并不重视,结果,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实习环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大学生实习是一项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是教学在课外的体现与延伸,实习应根据所学专业进行相应的安排,进而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很多高校对待大学生实习并不重视,或者让学生自己去找企业实习,或者学校统一安排,但却流于形式。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而言,由于是农业院校,具有很多农业方面的优势资源,比如实验与研究基地、优秀的农业科研队伍以及农业区位资源等等。所以,多年来我校贸易专业学生的实习方式主要是深入到周边的农村地区进行农户调研,采集相关数据信息,最后就具体农业领域相关的实际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可以说这种方式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地调研能力,并使其亲身体验中国农村、农民与农业的发展现实,然而,弊端是与国际贸易专业理论偏离较多,无法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甚者,由于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实习传统,导致贸易专业学生逐渐忽视国际贸易等核心基础课程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国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质量提升。

3.学生经济学基础普遍薄弱且主观能动性不强。

国际贸易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是经济学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但是,农业院校由于其农学研究氛围浓郁,而经济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国贸专业学生的经济学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这就成为在国际贸易学习中的绊脚石。同时,受到院校教师科研领域与学校优势资源的影响,贸易专业学生也较多倾向于纯农学的研究,而对与国际贸易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研究并不十分感兴趣;结果导致,很多贸易专业学生在最后的毕业论文设计中选择国际经济学研究方向的寥寥无几,反而普遍在管理学或农学范畴内选题;长此以往,通过学生之间的跨届交流就形成了一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即由于毕业论文设计可以任意选题,导致他们更加不注重国际贸易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或是为了获得奖学金而进行的一种功利式的学习,也正是因为如此,多数学生过分依赖指定教材和课件,而并不关心是否获取了真知,没有学习热情,明显缺乏主观能动性。

二、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更新教学内容。

(1)吸收最新的学科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既古老又年青的学科,国际贸易理论伴随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国际贸易实践活动不断地出现新形式、新趋势。于是,在针对学生的理论学习中,要注重学科前沿并及时更新到教学内容中去,比如新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等近几年刚刚兴起同时又引起较多学者关注的新理论;同时,条件具备情况下,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文献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

(2)突出“国际性”特色,同时更要注重结合中国国情。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色,课程要突出该方面是毋庸置疑的,但更值得强调的是结合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实际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同时又不断地涌现新的问题,国际贸易理论在解释发达国家贸易实践方面无疑是较为成功的,但是否也能很好地解释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情况呢?这些都应是授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补充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研究兴趣相结合。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学与科研活动实际是相分离的,但实际上教学科研是可以融合互为一体和相互促进的。任课教师如能将自己的研究课题或研究兴趣融入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使其在该领域的研究越发成熟和深入;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了解到老师的研究兴趣,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来,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该学科;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改进教学方法。

(1)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音像教学、计算机模拟软件教学、开放式研讨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尤其应注重开发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技术与课堂研讨等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可促使其更好地掌握该学科的研究技术和手段,同时提升理论学习与研究能力。

(2)改进实习方法,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原则,同时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新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实现感性与理性认识的提升。有鉴于此,建议我校在实习环节应根据不同专业进行安排与设计,而不是采取一个模式“、一刀切”。就国贸专业学生而言,应安排去对外贸易企业或工商企业,以及海关、外管局、检验检疫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观摩学习,建立几个稳定的实践型校外实习基地。

3.强化国际贸易教学的国际化理念。

(1)扩大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通过国际间与校际间的学者互访,开设贸易领域专家讲座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国内外最前沿的学科知识与信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与国外很多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已建构起一个比较好的国际交流平台,只是较多集中于农经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多注重在经济学、国际贸易等学科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应多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前来讲座,并采取计学分制的方式形成学生激励式参与。

(2)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尝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提高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与国际接轨、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需要。首先,对于教材的选取做到难易程度适中,同时为学生推荐辅助教材和学习资料;其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对教师的技能培训;最后,应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增设专业英语课程以辅助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