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论文

一、当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与不足

(一)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重视不足

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然而,当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是,大部分单位员工对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不够了解,仅仅认为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后工作便算完成,而对于资金到位后的具体利用状况不够重视,对资金的监控力度不严。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

一部分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并未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职能与其重要性,导致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在专项资金管理中,仅仅是负责完成会计核算与资金支付等较为简单的管理工作,很少有机会能够投身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决策与实施环节中,进而使得财务工作人员无法根据实际项目的实施进度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监控,最终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能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

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尽管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但在具体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却没有明确说明,只是单纯的借鉴其他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并未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使得专项资金管理脱离本单位的实际需求,使得管理效率不理想。

(四)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并未实现专户核算

事业单位进行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专款专用原则,然而,由于一些事业单位对法律法规认识不足,往往有意无意地把专项资金与本单位的日常经费支出混在一起,使得专项资金无法进行单独核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专项资金出现结余。并且,有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在日常往来款项中进行专项资金核算,甚至一些单位设立的专项资金账户过于形式化,而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虚列专项支出的情况,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

(五)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审水平有待提升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和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为专项资金的合理、高效运用提供重要保障。但是,事业单位中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还有待完善,在开展绩效评价时,绩效指标的设置存在不合理性,在绩效评价主体、绩效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未有明确的标准,使得绩效信息、绩效结果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也有待加强。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改进措施

(一)增强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意识到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作用,加强对本单位的财务控制力度,提高本单位全体员工对专项资金管理的认识,督促本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全面配合财务部门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进而提升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社会效益,并通过对专项资金管理的全程跟踪监控,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与职业道德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对金融、会计及财务方面知识的学习,熟读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从而为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工作实施奠定理论指导基础,杜绝出现资金的浪费现象。政府部门可定期组织各个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技能考核,以此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实操水平,确保专项资金的优化管理。

(二)不断健全与完善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健全与完善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约束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为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虽然国家财务部门已经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是原则性的规定,事业单位在贯彻执行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专项资金管理与单位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各事业单位需要严格参照我国的财政、会计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的相关规定,改进与完善单位内部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的申请、发放、使用和报销等各个环节,并对具体的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监控。为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事业单位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此鼓励单位全体员工共同配合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执行。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落实专款专用

各事业单位中需要使用资金的部门,需要严格遵守单位内部财会管理的要求,建立与健全系统的会计核算制度,独立核算专项资金。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项目的实施进度,按要求办理专项资金款项使用计划申报与资金支付的相关手续,保证资金实现专款专用。此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的使用环节出现违规情况,事业单位应健全自身的内部监督与控制制度,一方面,财务部门需要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加强与资金管理部门的日常交流协作;另一方面,加强财务部门和预算编制部门相互协调,从而让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渗透于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之中,积极转变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方式,加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考核,实现立体化、全方位的财政监督。

(四)健全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

政府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实行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制度,进而全面调动各事业单位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工作积极性,结合不同实施项目的具体特点,将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完成对专项资金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以及事后考核的多层次、全方位评价,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考评,依据考评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同时把考评结果纳入来年的专项资金申报及审批参考依据之中。

(五)加强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绩效审查

当前,确保资金管理与使用状况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是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与关键所在,而资金绩效性审计却并非审计工作的主要环节,虽然在审计报告当中对资金管理方面的审计建议有所涉及,然而大部分是基于对资金管理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而存在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规范化,但针对绩效性这部分的审计建议涉及较少。针对这种情况,事业单位在日后的专项资金审计工作中,需要增加对专项资金绩效性审查的力度,将审计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作为根本出发点,重视绩效审计的内容,重视专项资金使用前与使用后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并就专项资金使用后所造成的社会效益进行绩效审查,随后结合专项资金使用前后的差异,对其本质原因进行分析,探寻造成差异的问题所在,在对问题进行客观评价的同时,提出有建设性的专项资金审计建议。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重视不足、财务管理职能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缺乏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专项资金并未实现专户核算、专项资金绩效评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事业单位需要增强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识;不断健全与完善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加强事业单位的财政监督,落实专款专用;健全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绩效审查。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最大程度的发挥专项资金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吕莹莹 单位: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