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责任管理制度,对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资产高效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管理层重视不够,资产内控制度不够健全,资产账务处理不及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录入不够严谨以及采购随意性大、出入库管理不设置台账、处置资产的价值没有具体可参考价格等诸多问题。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对目前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后资产管理的改进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支配和使用的资产,广义上都可以叫国有资产,除了维护单位日常运营需要所购置的符合资产定义的固定资产外,还包括政府投资形成的公益性资产。无论是哪一部分资产,全额行政事业单位购买这些资产的资金来源全靠财政拨款,投资主体还是财政,所以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应该归国家,它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资产投资金额巨大,管理好这一块资产对详细“摸清家底”保障资产安全完整尤为重要,特别像林业上的林木资产,公园以及公园内的健身器材等等,管理区域广阔面积大,区域内东西零散种类繁多,遭破坏盗窃后不能够引起重视,资产“流失”问题就会更加严重。所以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社会共性问题,要抛开管理固定资产的概念,将公益性资产管理纳入资产管理的范围,将国有资产的安全全盘列入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资产管理认识滞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一般都是财政拨款,管理者对于一般日常办公用资产的管理理念只限于“东西”在的粗略认识,对于政府投资的公益性资产,主管单位在分管投资期间持负责制,但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后,管理层普遍认为达到绩效报告的效果了,至于后续资产该由谁管理就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了,这部分资产管理权就成“脱管”状态了。

2.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一般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具体针对资产管理的制度,都是按照财政资金下达时制度要求执行,该要求针对性宽泛,不够详尽具体,单位没有切实可行具有操作性的资产管理办法。以某区为例,政府每年投资几亿元搞市区园区绿化项目,在三年投资期间林木资产成活率确实很好,三年投资期后林木资产到底该归哪个部门管,怎么管没有具体制度。林木资产属于受天气影响比较大的资产,“脱管”状态会造成树种的死亡和林木的减少以及绿化覆盖面积的降低。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管理部门和具体管理制度,这种类似的情况依然在持续中。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没有固定人员,也不是学习相关专业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一般都是单位指定人管理。但是一般单位资产比较多,管理人员少,基本每个单位都是一个管理员,资产管理比较吃力,于是很多人不堪重任,人员频繁更换导致管理员之间没有交接,资产处理不及时。比如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300多万元,涉及1600多件资产,时间跨度从1973年开始,这里面很多资产早已不知去向,但是因为频繁更换管理人员没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资产一直挂账,导致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很多。

4.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账务处理问题

(1)账面价值不准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系统启动时间短,资产系统起初数据的录入按照财务账套数据为准录入,但是资产管理新制度实行之前政府单位固定资产不折旧,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高,录入数据的准确性不够,精确性差。且资产管理系统对公益性资产也没有明确标准,很多公益性资产依然处于“不上账”的状态。以林木资产为例,资产价值在账面没有记录,这部门资产的账面反映为“0”,但这部分资产是政府大金额真实投资且存在的资产,国有资产统计数里这一部分资产的统计数字就不够精准。

(2)折旧计提不及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录入时新制度没有要求按照账面净值录入,折旧一次性补提,由于单位账务时间较长,资产比较多,补提不精准不及时,导致后期资产账面价值不真实。比如某单位购买的洒水车,账面反映才入账的新设备,计提时间不足一年,但单位提出报废申请,后经调查得知该资产早已提足折旧且不能使用,因为账务处理不及时反馈信息有误导致资产信息系统的可参考性大大降低。而那些公益性资产更是因为账面没有反映,折旧一直不计提,修缮则直接走费用,资产的反映就是空白状态。

(3)资产入账不及时。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采购资金一般是全额财政拨款,采购配置没有严格数量限制和流程管控,导致很多情况下采购已经发生,却因办公经费短缺或财政资金不到位导致财务不能及时支付资产采购资金。在财务不采取暂估入账处理的情况下,资产信息系统的录入又以财务凭证号为必要项。所以造成实物在使用中账面上还是不存在该资产的情况。

(4)资产处置缺少有效的第三方评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废申请处置时,只有财政主管部门、资产处置单位和收购方,缺少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处置资产单位价值的有效评估,按照资产大类别折价处置,很多资产价值远高于规定类别的单位价值,资产处置不合理造成资产处置收入大大减少。一把椅子市场采买150元,稍微有点儿问题,几十元就处理了,大大低于它本身的价值,因为是国家的东西没有有效监管,处置是收益还是损失需有效监管才可减少“流失”。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强化意识,责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应该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加部门负责人负责制,加强管理层和部门负责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将国有资产的安全管理落实到具体人,从采购计划、资金预算、采购审批程序、资产入库以及公益性资产投资期结束后的登记、使用保管等等都有负责人一路分管负责,既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也可督促岗位分离职责制度的执行。

2.健全制度,完善内控。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下,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发展需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是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责。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前需填写申请表格,主管部门应该本着“高效利用、节约开支”的原则,优先采取调拨方式满足工作需求。对于公益性资产,在投资期结束后如果需要移交的需有移交手续流程由监管部门监督移交,不需要移交的,则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该部分资产,并对资产做好登记管理。3.加强核算处理,确保固定资产系统化管理

(1)按年盘点资产,核实净值。对以前年度已经入账的资产全面实行盘点清查,确保所有已经入账的资产均在折旧年限内,对折旧年限已经到期仍然挂账或者资产实物不存在仍然挂账的资产及时报有关部门审批作下账处理,确保账面价值、累计折旧计和账面净值的准确性。对于未入账的公益性资产,则根据登记情况年末进行清查,确保资产登记完整。

(2)遵守制度,及时入账。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资产首先应该确保采购的必要性,严格把控资产的配置数量和使用效率,确保资产不闲置不浪费的原则下实行采购。如果财政相关部门采购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而采购资产已经到位,则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采取挂账处理的方式及时录入财务系统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双系统同时处理保证了资产处理的及时性和同步性,不会产生计提折旧的差异。

(3)规范使用制度,简化处置流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应该有专门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实行专人专岗负责制,对于资产的出入库实行登记制度。对于采购入库的资产及时登记录入资产系统,对于出库资产应该实行领用人负责制,领用的公共使用资产应该由部门负责人负责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于调拨划拨的批量资产,应该有专门文件或会议记录确保资产安全数量完整地转移。对于处置资产,应该由处置单位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由主管部门、财政相关部门、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对所处置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由财政监督处置过程,对于处置所得上缴国库,及时进行账务系统和固定资产系统地处理。

4.加强共享,减少闲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启用之后,每个单位设置专岗专人负责制,全系统主管机关负责协调配置,这样下属单位的资产若有闲置,单位之间可调配使用资产,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减少资产的闲置浪费。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系统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问题较多,只有不断强化管理层对国有资产“全面性”的认识,资产才能安全和完整,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高效使用的理念。将资产全面(特别是公益性资产)纳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高度保持财务处理和资产信息系统处理的一致性,及时对资产进行年末清查和期末账实核对,保证账实相符,财务账套和资产信息系统数据相符,才能促进资产管理更加科学严谨。

作者:刘彩霞 单位:榆林市榆阳区林草生态修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