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浅析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为解决高校内部学籍管理质量提升缓慢、管理人员人工负荷压力过大、学籍管理难以满足师生要求等不良问题,推动高校主体信息化建设进程稳步加快,突出学籍管理积极性价值。高校应及时将信息化建设渗透于学籍管理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特有的优化学籍管理机制、提高学籍管理效果、增长学籍管理水平等多方重要性。并通过塑造学籍信息化管理意识、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及能力、健全学籍管理信息化方案部署等可行性多种措施,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收到契机预期的满意成效。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措施分析

0前言

学籍管理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优质的管理效果不仅可驱动学生管理要素中公正、严谨特性的增强,减少“假文凭”等不当问题的发生。还能成为高校教育任务的高质完成的基础保障,达成高校师生的个性化管理目标。然而,因高校学籍管理内含的冗杂、琐碎等特点,为管理人员责任性、专业性等职业素养提出严峻的考验。所以,为解放人力,强化管理综合实效,高校学籍管理应与时俱进地引进多元性信息技术,逐步摸索出契合高校运行现状的科学性信息化建设道路,为日常学籍管理拓展、促进新思路,保证学籍管理与高校健康发展趋势的一致步伐。

1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完善高校学籍管理体制

我国传统高校学籍管理体制具有实施效率低、管理规范模糊、随意性较强等问题,难以满足发展势头日渐迅猛的高校需要,对此,基于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高校学籍管理体制带来创新改革的新契机。学籍信息记录始终贯穿于学生入校到毕业全程,学生学籍档案内容有应试成绩、奖惩经历等。但因教学改革在高校校园践行的日趋深入,高校主体对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的考察同样随之进行了改变。打破以往应试成绩挂钩于奖励的约束局限,侧重检验学生具备的综合素养能力[1]。因此,学籍管理也应做出相应变更。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应从多角度加以创新、变革,在加强与高校改革的契合、适应性基础上,实现有效应用。

1.2优化高校学籍管理效果

纵观我国各地高校学籍管理综合现况,不难发现部分高校仍沿用以往管理旧观念,对学籍管理的重要性缺乏深度认识。强调校园整体教学质量,严抓学生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籍管理。这一现象凸显出我国众多高校都存在的管理漏洞亟待解决。在引进信息化学籍管理模式后,日常学籍管理成效将得到跨越提升,可通过多方面直观呈现出学籍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革新高校以往淡化学籍管理重要性的片面性思想,促进高校主体健康、长远发展。

1.3提高高校学籍管理水平

在初级阶段,学籍管理任务常通过人力开发,以人工作业的形式完成大量学籍档案资源的采集、统计、整理,导致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负荷总量居高不下,作业压力日渐增大,且管理效率、管理精度难以保证。而在学籍管理信息化整体建设后,管理人员仅需通过简单的扫描、录入等操作即可完成学籍管理任务。并在强化学籍管理综合质量的同时,减少人工作业量,缓解以往繁重的工作压力,总体提升高校学籍管理水平,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周全的学籍查阅、学籍咨询等服务。

2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措施

2.1树立信息化学籍管理意识

为多角度发挥学籍信息化管理持有的积极性优势作用,首要任务应为引导高校领导、师生、管理人员均可正确认知到学籍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将学生的海量学籍数据资源的信息化转变、引申为特殊性独立个体,深挖、开发其含有的丰厚内容及现实意义。其中,学籍管理人员应适时摒弃传统纸质管理旧思想,及时升级信息化管理新观念,驱使学籍管理可迎合我国信息化发展主流浪潮[2]。而高校领导同样应在校园内部围绕学籍信息化建设展开系列合规性宣传活动,拓展师生、职工群体对学籍信息化管理的认知全面性,侧面助推学籍档案信息化健全建设任务可在高校内部得到高质落实,为今后优化、发展筑牢有力基础。

2.2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保证高校学籍管理效果的稳定提升,高校需构建出充分契合高校主体运转特征的学生学籍档案专属数据库,满足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性需要。对此,应建立起系统化、整体性的数据库基本框架结构,为学籍数据库后台终端的管理创建前提条件,支撑管理人员可高效完成日常繁重的学籍管理任务,推动高校信息化整体建设进程有序加快。学籍数据库的科学搭建,除可为管理人员提供大量数据资源处理的便利要素外,还能为其拓展出精准、合理、有效的学生学籍管理新路径,实现高校学籍管理综合成效的大幅提高。学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还应以学籍管理平台的科学构建为抓手,灵活引用多元性新一代信息技术,设计推出拥有运行稳定、功能全面、使用安全等优势特点的线上式学籍管理程序系统,确保其可成为管理人员开展学籍管理作业的可靠“助手”。例如管理人员可操作前沿性设备、软件,以“扫描”的作业形式取代以往人工记录、手动录入档案系统的工作方法,增强数据资源的记载精度及整合效率;而对学生群体讲,同样可通过在线查询渠道,输入学籍系统的账号密码,随时获知需求信息,突破以往学籍查阅时间、空间等客观约束,节省其学籍查看成本;同时,学生也可采取线上预约,与管理人员进行线下的交流、沟通。继而多方位彰显信息化学籍管理平台系统的积极性应用价值,以当代学生喜爱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籍服务质量;此外,高校也应适当增加对学籍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资金、资源投入,以充足的资金提供,驱动高校学籍管理成效稳步增长,满足师生对学生学籍档案的使用需要。一方面,高校应以实际现况为着力点,合规引进新一代、前沿性设备、设施及信息技术,辅助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有序推进;另一方面,高校应增设学籍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的专属管理岗位,要求其日常对平台系统施以科学性维护,根据管理人员及师生的合理性诉求,开设或优化系统下设功能性能。并及时发现干扰平台系统长期良性运行的安全隐患,加强抵抗“黑客”恶意攻击的防御能力,保障系统内学生学籍档案资源的安全,进而为学籍管理平台系统积极性效用的发挥奠定安全基础。

2.3提升学籍管理信息化能力

学籍管理部门持有的职业专业性高低可对管理成效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怎样切实强化管理部门综合能力素养,在源头处保证管理效果,应得到高校主体高度关注。高校可采取定期组织管理部门开展系统性、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措施,以传授信息化软件及设备的操作技巧、引导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深度解读最新出台的学籍管理条例等主题为核心,整体增强管理部门现代化设施使用水平、管理问题信息化处理的技能能力,确保其可纯熟掌握学籍信息化管理业务的程序流程及工作方法;此外,高校还应重视管理部门“人本理念”作业原则的建立,指导其以学生群体为中心,凭借自身职业素养精准捕捉到学籍信息化管理作业中的缺陷与不足。并对应推出相匹配的可行性处置措施,保障管理部门服务的全面性、针对性。

2.4健全学籍信息化管理方案

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的制定常以其学习、奖惩状况等内容为主,顺序性较为突出。然而,因大量客观原因催化,一些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中较易出现休学、辍学以及重修、免修等现象。对此,为提升学籍信息化管理方案项目的全面性。管理人员同样需将这些特殊情况整合于管理机制中,以功能板块的形式引入学籍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确保管理工作有序、顺利的完成[3];另外,管理人员还可将动态管理模式创新引入日常作业中,将学生其它学历、校外学习经历等信息实时录入管理系统,扩大学籍信息覆盖率。并对这些档案加以分门别类的集成整理,构建学生学籍信息一一入库的良好学籍管理新格局。

3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对高校主体稳定发展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对此,高校应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学籍管理特有的积极重要性,及时革新信息化管理思想意识。以高校时下运行情况、学籍管理现实性要求、学籍管理工作中现存的不良问题等多样基本现况为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根本立足点,针对性采用与之高度匹配的措施弥补当前学籍管理中的缺陷、不足,不断增强学籍信息化管理成效。驱动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间接助力高校主体向一流高校行列迈进。

参考文献

[1]罗叶霖,黄恒菁,胡南,谌铮松.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与改进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19):120-121.

[2]覃贤立.乡村振兴视域下人本理念在广西高校学籍管理改革中的运用———评《高校学生学籍管理案例解析》[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09):1960.

[3]程娟.智慧校园背景下高校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创新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03):64-67.

作者:金玲玲 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