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论文

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论文

1方法

1.1门诊血压测量设备及信息化管理

1.1.1设备

带串口的医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可以自动提供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测量时间,串口通过数据线相连即具备数据传输可能;普通电脑1台;刷卡器;血压测量软件,本院研发的一款医院信息系统软件,隶属于护士站“虚拟挂号系统”,可同时为患者进行“虚拟挂号”及血压测量。

1.1.2使用方法

IT中心在门诊护士站电脑安装血压测量软件(软件与血压计型号对应),用数据线通过串口将电脑、电子血压计和刷卡器相连。工作人员打开电脑,操作时刷患者本院就诊卡或输入病历号,启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电脑界面同时显示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测量状态等信息,测量结束血压、脉搏值实时传送自动保存于电子病历并显示在该电脑界面和自动血压计液晶屏,护士和患者均能看到。

1.2门诊血压测量制度及信息化提示

1.2.1门诊测血压制度

血压测量是对患者进行诊断、评估与血压有关危险及指导治疗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观察病情变化与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本院除实施卫生部“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制度”外,门诊制度还规定对血压关系密切的科室如心血管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疼痛门诊、脑卒中门诊、产科等患者每次就诊前必须测血压;门诊有创检查等操作之前需测血压,如喉镜、穿刺等。

1.2.2测血压的操作人员

测量血压一般由门诊护士完成,并负责数据的准确性;经培训后的“部分时间工作制”护士(指本院其他部门的在职护士利用自己休息时间在高峰时段来门诊参加按小时付薪酬工作的护士)及志愿者也可担任患者血压测量工作。护士或志愿者嘱咐患者挂号后观看候诊区叫号显示屏,在快轮到就诊前到护士站测量血压。

1.2.3测量血压要求

为确保结果准确,护士或志愿者嘱咐患者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要求准备,在测量血压前避免引起血压变化的诸多因素,如运动、饮酒或吸烟、手臂位置、肌肉紧张、膀胱充盈、讲话和环境噪声,告知注意事项和测量要求。血压计上方贴操作流程图及体位姿势摆放示意图,方便患者提前准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测量结果值对应的上方写有正常范围值,便于患者对照;患者凭医院就诊卡刷卡测量;受测者常规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有医嘱要求的按医嘱执行;因示波技术的医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能测出快速型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压,对这些患者需手工测量并输入电子病历。

1.2.4门诊信息化提示

将“35岁以上首诊患者需测血压”及“XX科患者需测血压”的提示编入电脑程序,开诊后在每个候诊区叫号显示屏下方连续滚动播放;护士将“XX科患者每次就诊前需测血压”提示打印装帧后插在该科室门牌上,患者在诊室门口候诊时再次提醒患者;在医生诊室电脑安装“请让患者到护士站测血压”提示框,需要就诊前测量血压的患者如未测血压,只要医生点击队列就诊,立即跳出该提示框,医生即知道该患者未测血压,可敦促患者去护士站测量。

2效果评价

2.1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从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和IT中心调取每月患者满意度数据及测血压统计数据,以2009年12月未实施门诊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和2011年12月实施门诊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为例。

2.2医生护士对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的评价

据本院IT中心统计,2013年门诊血压测量录入量月均16000~19000人次,日均为500~700人次。护士认为血压测量的智能化极大地减轻了护士工作负荷,以前用于记录血压的精力和时间可更多地用于回答患者咨询,并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相应科室进一步就诊及正规治疗,或给患者高血压宣教小册子,宣传高血压的危害和危险因素,患者容易接受且效果好。因护士及时准确地提供医生所需要的血压信息,医生对护士测血压的认可度高,认为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2.3首诊患者测血压率

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率,实施门诊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后,本院定期门诊病历自查及历次JCI检查抽查测血压率均达95%以上。

3体会

3.1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目前大医院年门诊就诊量持续增长,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普遍存在,让有限的护士在有限的候诊时间为门诊患者进行血压等评估又准确录入电子病历的确是一大挑战。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与运行是一个现代化医院的必备条件,不仅为患者就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门诊血压测量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医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电脑及刷卡三位一体,智能化的自动操作减少了血压数据人工录入步骤,避免人工读取、输入错误的发生,提高输入准确性和及时性;改变了以往手按机器测量键、测量、护士电脑输入患者病历号、从机器上人工读取血压值、再将读取的血压和脉搏数据逐项输入电脑的状况,加快了血压测量操作的速度,节省了人力资源,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符合构建”健康护理工作环境”中“有效工作和减少压力”的原则。门诊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前后数据对照发现,门诊患者总人数明显增加,测血压人数也明显增加,但未发生来不及测血压的情况,患者对测血压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分析不满意的情况发生在患者未带就诊卡而医保卡不能刷卡测血压的情况,有待改进。

3.2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

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化护士血压测量操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护士工作负荷,护士有更多时间用于门诊宣教;医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电脑及刷卡三位一体,医生、护士和患者均能从电脑或血压计显示屏实时获取准确血压数据,有利于诊疗,融洽了医、护、患三者间关系,得到了医生、护士认可。

3.3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落实了测血压率在各级医院开展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比大面积进行普查节省人力、物力和经费,是高血压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据宛悦等调查,医院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血压率为42.1%。实施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后,门诊信息化提示减少患者血压漏检情况发生,本院定期门诊病历自查及历次JCI检查抽查测血压率均达95%以上,确保了患者测血压制度落实。

3.4建议

3.4.1提供群众自助测量设备

门诊工作中发现,许多患者家属有意愿趁陪护患者就诊时机在医院检查血压,尤其是平时检查机会不多的家属。但因为没有挂号,无就诊卡或病历号,往往使用患者的就诊卡测量而被护士阻止,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且冒名者血压自动保存会影响患者信息的准确性而干扰医生诊断。因此,建议在门诊大厅、各候诊区等处摆放供群众自助测量的全自动血压计,上面张贴自助操作流程图、体位姿势摆放示意图及血压正常范围,想测量的家属尽可自助测量,无需刷卡,结果无需保存电子病历,如结果异常,语音提醒受测者进一步挂号诊治,可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3.4.2将血压测量信息化管理引入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层机构

根据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居民免费提供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中包括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这些管理都离不开测血压,社区作为执行主体,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许多样本县的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未达标,与基层卫生机构资源欠缺(人力、硬件设施欠缺)和配套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相关。因此,建议将智能化测血压设备及测血压信息化管理引入社区,以利于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测血压的便利性还可增加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作者:徐雪珍 陈建萍 钱小玫 顾跃英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