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采购在铁路物资管理发展中思考

联合采购在铁路物资管理发展中思考

摘要:阐述了铁路物资实施联合采购模式的意义,论述了联合采购的一些做法,并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发挥国铁集团的规模优势。

关键词:联合采购;降本增效;供应链

长期以来,铁路行业受物资需求单位分散、采购品类繁多且规模小等因素制约,铁路运输企业对物资生产源头企业缺乏吸引力,形成了供应渠道单一、议价能力削弱、供应链地位缺失等不同程度的采购瓶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在《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国铁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和“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国铁企业要达到世界一流的目标,同步探索具有中国铁路特色的物资采购组织方式,适应一流企业管理要求。按照国铁集团物资管理总体部署,结合铁路行业物资管理和采购特点,铁路运输企业创新联合采购内涵,丰富联合采购组织方式,释放铁路超大市场规模潜能,构建安全、高效、经济的采购新模式。

1联合采购模式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1.1实施联合采购是落实国铁改革发展举措的必然选择。国铁集团党组前瞻性地提出“大统筹、大平台、大监管”的物资管理改革发展要求,通过大统筹整合铁路物资需求市场,逐步将统筹范围扩大到全供应链;通过搭建大平台为铁路产品供应商提供快速、便捷进入铁路市场的绿色通道,实现路内企业需求与社会资源供应高效匹配;通过大监管营造标准、公开、规范的交易环节,构建国铁搭台、厂商唱戏、用户受益的多方共赢格局。最终落脚点是全路一盘棋,整合供应体系,优化供应链,为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提供服务支撑。在“大统筹、大平台、大监管”的物资管理发展新形势下,传统单兵作战式采购方式已无法完全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需求,亟需路内外企业结成采购联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实施联合采购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从铁路企业内部看,虽然铁路行业整体采购规模巨大,但需求相对分散,规模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此外,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疫情对铁路行业影响持续,运输收入增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降本增效势必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铁集团对运输经营工作的刚性要求。从供应市场外部看,近年来铁路物资供应市场“头部化”趋势不断加剧,特别在一些技术和资金高度集中的领域,大型生产企业占据强势垄断地位,铁路运输企业单独开展采购活动很难与之平等对话。物资采购作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前沿,采购环节的降本增效是增加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须集合路内企业采购需求,加快推进战略性寻源采购,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和管理成本。

1.3实施联合采购是推动物资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从发展趋势看,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供应链的竞争,铁路行业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会将统筹范围延伸至全供应链,集合全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推进供应链管理创新和货运增量协同发展。从行业特性看,铁路运输企业具有物资需求方和运输服务提供方双重属性,所需物资同类度高、品类和技术标准相对统一,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物流优势。从风险防控看,铁路物资采购政策性强、资金密集且资源集中,是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之一,需要通过不断创新采购方式提升监督质效,将风险防控寓于管理中,形成常态管控。铁路物资管理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现阶段需集结全路资源,扩大联合采购范围,构建监管新格局,获取“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实施联合采购模式的措施

基于铁路物资管理发展规律和企业现实需要,实施联合采购模式的核心是提升国铁企业在铁路物资供应链中的地位,目的是助力降本增效、深化物资监管、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具体做法是依托国铁采购平台整合全路采购需求,采取多种联采方式,形成第三方采购多方监管机制,获取最优采购价格。

2.1构建支撑联合采购运行保障体系。深度融合“互联网+局域网+联合采购”,依托“一平台一系统”(一平台即国铁采购平台,一系统即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促进企业需求与社会资源供给高效匹配。通过国铁采购平台将联合采购规则内置上网,包括采购项目、资格条件、技术要求、采购方式、评委抽取,以及规章制度、信用评价、质量通报、投诉建议等信息,构建标准、公开、规范的交易平台,有效防控采购人和机构的违规行为,实现了采购公开透明、过程留痕和全程可追溯。通过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生成质量、成本、价格、供应商、消耗、库存等物资管理全程大数据,实现管、采、用各层级终端可视化、可追溯和共享共用,为联合采购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依据。

2.2科学合理确定联合采购实施范围。联合采购并不适用于所有物资,要明确联合采购的合理运用方式和使用范围,重点要做好“两个细分”。一是细分物资需求,建立联合采购物资分类数据库,针对不同联合采购方式确定采购范围和目录,综合考虑修程修制、使用频次、需求数量和时间等因素,按照区域、局别、专业、品类确定联合采购范围和目录。二是细分供应市场,铁路物资供应市场竞争主要以产品竞争为主,联合采购范围和目录要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统筹兼顾供需结构动态平衡和采购综合效益,差异化确定采购方式和采购方案,通过联合采购调节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物资供应市场。

2.3形成多种联合采购方式互补格局。铁路行业供应链结构将其主体供应商分为专用设备制造()商、通用设备制造()商和配套服务提供商,联合采购的主旨是形成更大批量规模,提升议价能力,从而实现对传统供应链的再造和重塑。铁路运输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物资的供应链,实行与之匹配的联合采购方式,对运行环境要求高、物流成本占比大的物资实施区域联合采购;对市场竞争充分、通用性强、技术要求统一且需求集中的物资实施全路联合采购;对与中车公司等在物资需求上重叠度高的采购主体,采取搭载方式融合双方供应链实施路外联合采购,形成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2.4配套完善联合采购高效运行机制。联合采购需要对不同来源采购需求进行标准化整合,必须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保证采购的可行性和执行的顺利性。一是建立联合采购项目评估机制,在全面调研分析联合采购实施的优势和局限的基础上,权衡供应链稳定性、市场竞争充分性、综合效益有效性等因素,形成系统规范的项目评估流程,保证项目实施的成效。二是建立最高限价形成和调整机制,一方面,通过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强化联合采购价格管理,随时记录全路物资采购价格的变动情况,将历史采购价格信息全路共享,为联合采购合理定位采购限价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另一方面,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系统分析物资价格及价格变化趋势,最大限度保证限价定位最优,实现对价格合理性和市场价格变化情况的动态掌握。三是建立标准化管控机制,联合采购涉及单位多且需求多样,既需要统筹兼顾又需要一定的管理硬度,必须同步建立管理业务标准和流程规范,为联合采购常态化规范运行提供保障。

3联合采购模式实施中的问题及建议

3.1联合采购程序复杂影响采购效率。联合采购前期需要集合各方需求计划,统一联合采购成员提出的物资商务条件、技术要求和采购限价等个性需求,前期程序复杂,准备工作繁琐,决策周期较长。随着联合采购范围延展,需尽快依托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联合采购网上办理模块,增加需求计划网上审核、报送、汇总等功能,代替传统采购方式进行审批,提高采购效率。

3.2联合采购物资潜在市场垄断风险。联合采购订单大且交货集中,中小型企业受自身规模限制,无法公平参与竞争,供应市场容易被大型企业垄断,从长远看,这将给铁路物资供应市场创新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联合采购项目实施中,特别是对技术要求高、主要行车设备、铁路专用物资等项目,在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客观的价值评估基础上,应从经济效益和维护市场平衡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选取联合采购方式,合理设置包件和划分联合区域,推动铁路物资供需市场可持续发展。

3.3联合采购难以实现个性需求兼顾。目前铁路物资联合采购普遍采取带量谈判、以量换价方式,由于运输生产任务调整和变化,导致实际需求偏离采购计划。此外,一些采购周期长和制造周期长的联合采购项目,由于采购进度滞后于现场需要,给采购单位增加了应急性采购风险。在细分物资的基础上,对需求计划不确定的联合采购物资应探索实施框架协议采购方式,按实际需求确定采购量;对年度投资计划明确、需求量相对固定且周期长的联合采购物资,根据紧急程度探索预先采购方式,通过协议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4联合采购模式实施效果及结论。通过实施联合采购,一是有效地将铁路物资需求规模优势转化为采购竞争力,极大地提高了议价能力,减少了供应中间层次,节约了采购管理成本,实现了最优价格和最优质量兼顾。二是联合采购集结了全路技术、质量、价格、采购和财务等专业资源,形成了委托第三方采购多方监督格局,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采购质量、价格和廉政风险。三是联合采购深度整合了铁路物资供应体系,优化了物资供应链,提升了铁路运输企业在铁路物资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实践证明,现阶段实施联合采购模式,对发挥国铁采购平台的规模优势,进一步释放市场化经营红利,推进铁路物资管理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提质增效节支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聂荣远 单位: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采购供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