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1+X”证书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9 年,国务院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第一批开展实施“1+X”证书制度,体现出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具有先导性作用。本文基于企业需求的角度,分析了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在“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途径,使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对接企业岗位的标准和要求,促进高质量就业,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引言:

随着国内外贸易量的日益增加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现代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我国物流起步晚,前期发展较慢,为了赶超世界物流先进水平,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物流行业的发展需依靠物流人才。对人才的培养,能够与企业岗位职责对接,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攻克的难题。为了改革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019 年 1 月 24 日,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1+X”证书制度,“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进行融合,通过 X 证书对 1 进行强化、补充和拓展,夯实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也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慧物流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作了补充。因此,“1+X”证书制度不仅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实施“1+X”证书制度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出发点,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本文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课程体系的重构等方向推进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融合与优化,有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为社会培养基础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困境

1.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物流企业、现代工业企业和电商企业的物流部门一线经营管理岗位,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理念,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从事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和相关物流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我校和很多高职院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式大同小异,基本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即两年校内基础知识学习和一年校外实习,这样的模式依旧很难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与多家企业了解,企业更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人才。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多沟通,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探索物流行业人才培养新思路。特别是在推行“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探索“1+X”证书对于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1.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困境

1)校企合作不深入,衔接度不高。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存在出入,企业需要的是上岗后能独立思考并能独立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的物流人员,但是大多高职院校在培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掌握在仓储、配送等环节中的实践能力,由于企业未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导致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等与企业的需求不对接。尽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也在推进校企合作,我院与京东、苏宁、菜鸟等企业合作,学生分别在拣选、质量管理、问题处理、包装等岗位的工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受益匪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校企合作不深入,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对接。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制定的全过程中。2)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对于“1+ X”证书的认可度不高。2019 年 1 月开始实施“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 年 12 月已组织学生参加培训和考证,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证书的实用性和含金量尚存在疑虑,就业时企业是否会关注和认可这些 X证书?另外,课程内容与“1+X”证书内容的衔接没有做到课证融通,一般单独进行知识点的集中培训,一方面使得学习任务加重,另一方面讲授知识点时没有呈现出螺旋式教学模式。3)“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伴随着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高校的师生比例失调,教师队伍继续扩大。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有 5 名,都具备研究生学历,其中 1 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但是绝大多数教师不具备物流管理相关的企业实践经历。虽然部分教师通过考核被评为“双师型”教师,但是考核过程依旧以理论形式为主,并不能够代表教师具备专业的实践水平。4)教学方法、教材和组织技术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材、课件比较陈旧,没有对接目前行业发展的新工艺、新技术,过多的还是对一些理论知识点的讲授,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更无法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2. 1+X”证书下高职物流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途径

2.1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一体化

在“1+X”证书实施下,应当深度展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助于教学、产业、人才的高效衔接,改善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重要意义。我院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将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与指导,并从岗位需求的角度,合理化课程设置,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成立了苏宁订单班,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储备技术骨干、基层管理人员和后备干部,学生在企业完成为期 3 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任务,以更好的体现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点。

2.2 基于“1+ X”内容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在推进“1+X”证书制度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应当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将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效对接,构建出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标准为主线的课程标准。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已组织学生参加了两批“1+X”证书制度的考试,在这两次培训中,采取了不同的培训方式,一种是集中式培训,利用课余时间老师进行模块化培训;另一种是“课证结合式”,将证书考核内容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证书内容的培训。两种方式对比来看,通过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考证的积极性,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另外,可将此证书纳入学分银行中,进行学分置换,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加强“双师型”师资团队建设

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安排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与苏宁成立了苏宁商学院,一般依托产业学院安排青年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带学生跟岗实习等,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其次,学校应通过相应的鼓励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技能竞赛,将理论知识与物流管理中的职业能力要求相结合,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强、专业水平高、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另外,聘请企业人员作为外聘教师,为学生传递行业先进的理念、发展过程及就业指导,开拓学生知识外延。

2.4 深化“三教改革”,适应技术技能培养需求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1+X”等级考试相关的课程有 5 门,以往这些课程的评价采取传统的评价模式,通过出勤、作业及期末考试成绩不同的占比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这种模式将课程与“1+X”考核分割开,学生完成课程考核后,还需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两个过程没有齐头并进,降低学生学习和考证的积极性。因此,应当将“1+X”证书的技能要求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将考证的成绩作为课程评价考核的参考,提高学生学习和考证的积极性。另外,教材选用要对接课程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选用理实一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和项目式教材等,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课程内容。

3. 总结

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施,本文基于物流行业的发展、企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及结合本院物流管理专业实际建设情况,构建了“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双师型”团队建设,将“1+X”证书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对课程建设和职业能力标准的衔接、专业与岗位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隔阂”的缩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掌握实践技能的操作,不仅可以完成课程学习,而且还可以完成“1+X”证书考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作者:魏淑梅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