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摘要】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离职率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和对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了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学生就业单位、就业企业、主要就业岗位、更换工作频率、就业城市以及工作后对企业能力需求等多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几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卷调查

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专院校开设已非常成熟,因为物流属于边缘性学科,涉及的面比较广,方向比较多,例如,国际物流、港口物流、仓储物流等,针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各个院校在课程设计、实训体系设计方面各具特色;近年来,物流发展实现质的飞跃,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入,智慧物流理所当然成为了发展主流,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高职院校都在思考人才培养的调整与改革问题。同时,在广东地区,物流人才招聘一直困扰着企业,一方面企业用人需求量大,另一方面物流专业就业对口率低和就业后离职率高,造成了企业用人困难。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企业调研和毕业生问卷调查,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分析,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学校作为学生与社会需求的衔接点,培养的学生能对口并愿意在物流行业发展。

1企业调研

选取了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与学校建立校企合作企业作为调研对象,包括物流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DHL、顺丰、东莞美宜佳的配送方时捷物流等,从人才需求与就业学生情况两方面进行了调研。

1.1人才需求

1.1.1踏实肯干,能吃苦

企业普遍反映需要能长期留在企业对企业有一定忠诚度的物流人才,能踏实做事,但是物流行业特点,要上夜班、劳动强度大,非常辛苦,导致物流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1.1.2具有上进心和学习力

目前物流企业最缺的是基层管理人员,大专院校毕业生正适合,企业按照这个目标培养,需要学生勤学好问、有上进心,在工作上努力进取,遇到问题能想办法解决。

1.1.3会办公office基本操作

实施无纸化办公后,办公office操作是一项基本的要求,工作中写方案、做汇报与统计都需要用到办公office。

1.1.4具备一定专业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入职后,专业基本都很扎实,没有很大问题。实际工作与学校学习的专业有一定的差别,基本在入职后经过培训上岗,半个月左右都能适应。

1.2就业学生特点

1.2.1对比中专生,离职率高

企业表示,基层招聘的对象包括物流专业的中专生、大专生,中专生比较稳定,流动性很低,但是大专生流动性比较大,留下来的大概15%~20%,一方面大专生定位高,与中专生一起在基层工作,待遇上不占多大优势,心理失衡;另一方面,劳动强度大,大专学生选择非本专业工作的空间比较大,对自己的未来想法多,敢大胆尝试新的领域。

1.2.2年轻,易冲动,尤其在人际关系方面

初出茅庐,年轻气盛,加上物流企业基层领导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有限,学生难以适应直属领导的处事方式,因为这个原因最后选择离职的学生不少。

1.2.3适应岗位很快,但很难坚持,能坚持的学生发展很快

大专生刚毕业,灵活、有创新能力,学习很快,经过培训很快上岗,但是物流行业工作强度大,基本在3-6个月后,学生就再难坚持,有少数能坚持的学生在岗位上做得很好,很踏实稳定,企业也比较重视,基本在半年后能升职小组长。

1.2.4专业方面问题不大

物流专业学生上岗后,专业方面的问题不大,最开始基本都在基层,熟悉基本流程即可。

2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分析

针对学生就业问题,采用问卷星调查,目前毕业生共计324人,收回有效问卷273分,男生201人,女生72人。从就业对口率、就业岗位、就业城市、就业后感悟等多维度进行了调查。

2.1专业角度

2.1.1专业对口率

为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对口率调查饼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专业对口率并不高,占34%,93名同学在物流行业从业。针对这个问题,找学生进行了访谈,主要原因是物流行业从业劳动强度大,学生认为工作内容简单重复,成长空间受到限制,薪资待遇虽然比其他行业同类从业人员高,但是没有达到学生期望值。基于以上原因,大多数同学选择了转行。

2.1.2就业企业

在统计时,单独列出本专业主要合作的企业DHL、顺丰、京东、时捷物流,从结果来看(如图2),对比刚毕业时进入这四大企业的人数30、26、10、24,大幅度减少,学生离职率比较高。物流企业就业人数65人,占比不到24%,28名毕业生在非物流类型企业从事物流相关工作。物流类企业就业比例低导致一方面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荒废了所学专业。

2.1.3就业岗位

统计了物流行业几个主要岗位,从事物流行业的就业人数最多的是仓储相关岗位,达到了40人,占物流从业人员的43%,其次是营销和信息管理类,这个结果与社会物流人才需求类型是匹配的,仓储与配送是物流最核心的业务。

2.2更换工作频率及原因

毕业生就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跳槽率比较高,针对这个问题,统计结果如表1。学生换工作次数总数高于385次,人均在1.4次以上。针对高离职率,对原因进行了统计,除了其他原因,待遇和成长空间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工作环境和行业性质这两项因素,这说明学生具有正确的职业取向观。

2.3工作地点为了让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定位更准确,对学生就业地点也做了调查。基本都留在广东省内,近68%服务于东莞,除了东莞以深圳、广州为主。这说明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以服务东莞经济为主是正确的。

2.4学生对职场能力需求的看法

下图5是统计的学生就业后认为在岗位上哪些能力最重要。排在第一的是沟通表达能力、其次是逻辑思维、排在第三的是办公office,这说明与人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个人素质在职场中比较重要。

3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3.1对接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对接东莞地区物流业发展

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东莞以及相邻的广州、深圳,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东莞智能制造2025发展,紧跟物流行业发展,以培养智慧物流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3.2加强课程建设

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教师要经常下企业调研,及时了解物流业发展动态,熟悉岗位设置以及岗位工作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重新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对接,提升专业技能学习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3全方位教学改革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开发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根据课程性质采用工学结合、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融入方案设计与展示、小组讨论等丰富的考核内容,锻炼学生沟通表达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融入利用PPT方案展示、EXCEL做方案和统计,提高学生办公office使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4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整个大学期间,根据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不同,每学期植入相应的课程,将专业认知、专业岗位、就业企业、行业发展趋势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聘请物流企业高管与专家开展讲座,尽早让学生对专业有充分的认识,对未来职业提前做好规划。

3.5与合作企业共建学生职业培养路径

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经常与学生沟通、与企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根据学生特点,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高职高专学生又区别于中职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划,学生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愿意长期留在企业服务。

4小结

物流人才培养,一方面,要与行业接轨,跟上行业发展,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企业要能留得住人才,减少人才流失,要给高职高专学生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通过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联合培养方能缓解物流管理人才流失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邱仁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建设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3):199-200.

[2]张航程.基于智慧物流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改革[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2):67-68.

[3]杨黎霞.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建设探索[J].物流与供应链,2019(7):163-164.

[4]梅林.新时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水运,2019(7):88-89.

作者:刘雷丽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