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的旅游管理实践课程体系

虚拟仿真技术的旅游管理实践课程体系

摘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有助于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本文探讨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基于虚拟技术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对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及效果评估体系开展说明。

关键词:虚拟仿真;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一、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虚拟仿真技术因其强大的人机交互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共同被看作是教学领域的重大创新,成为教育信息化研究和实践教学应用的热点方向。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促进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2018年,教育部《关于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实验教学项目、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日趋成熟,并且已经逐步应用于教学领域中,具体包括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的教学模式研究等。

(一)虚拟仿真教育技术的优势

虚拟仿真实验与传统实践教学形式相比,其优势更加明显:第一,虚拟仿真实验的自主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虚拟仿真实验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灵活性强,受众更多;第三,虚拟仿真实验能够实现高成本与不可逆的实践操作;第四,虚拟仿真兼容性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可同步实施,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第五,虚拟仿真实验可开放共享,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重复建设的问题。

(二)虚拟仿真教育技术的功能

(1)漫游功能。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开展自主漫游,全面熟悉岗位工作环境,了解岗位工作所用设施设备,全方位推进实践应用。

(2)演示功能。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直观了解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操作步骤、各项设施设备的操作方式以及操作错误结果的演示。

(3)互动功能。学生借助鼠标、键盘、虚拟仿真设备等设施操作,全面管理虚拟仿真环境中的事物,有效提高实训效果。

(4)考核功能。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技能进行全面考查。

(5)综合功能。虚拟仿真的实训功能并不单一,可在系统中实现多功能的综合模式和考察,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对相关技能的系统训练。

(三)旅游管理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

实践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教学环节,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却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缺陷:实验教学手段局限,情景教学难以实现;实验教学主体单一,以学生为认知主体的模式无法实现;实验教学成本高、风险大,无法反复实地训练。旅游管理课程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旅游实验教学来说,“身临其境”的实验环境要求至关重要,而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模拟和实时交互有效解决了传统实践教学的困境,有助于弥补教学模式上的缺陷。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课程却存在情境带入差、互动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象。借助于VR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针对旅游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与教学需求,采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旅游教学实训系统,实现大规模现实场景或景点的实时交互漫游,更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除此之外,虚拟现实技术平台还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开发新的功能模块,满足不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变革。

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如下:首先对本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构建有效的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课程开发的同时选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室建设,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编制实验教学资料,培养师资,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评价、调查研究等方法评估实践教学效果,流程如图1所示。

(一)人才需求调研

实践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与分析。调研结果基于招聘网站的大数据分析以及旅游企业访谈,调研显示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围绕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三大方面,其中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的独立开发能力、旅游企业运营的业务能力、酒店相关部门的经营管理能力等,通用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企业需要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确立

在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熟悉旅游企业运营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胜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咨询公司、旅游规划策划公司、酒店等相关旅游企业的日常业务管理、运营管理、产品设计、旅游项目策划、网络营销与推广等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培养目标细化成5项学习成果:

(1)通识与专业知识。掌握通识类、管理基础、旅游、酒店、景区、延伸产业专业知识及文化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本专业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2)实务与实验。掌握旅游、酒店、景区、延伸产业+信息化实务操作与应用能力,具备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与水平。

(3)使用现代工具。熟练运用现代管理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本专业领域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并分析管理问题。

(4)研究与创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思维。

(5)协作与沟通。具有团队合作、沟通协调、适应与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就本专业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强化专业知识的应用,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利用现代工具,开展研究与创新设计,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虚拟仿真项目,提升协作与沟通能力,全面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创新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特点,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虚实结合,层次递进,内外互补”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课程,选取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实训室建设,编制虚拟仿真实践教学资源,培养师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完整的保障体系与措施,如图2所示。实践课程中的实验渠道分为校内实验平台和开放实验平台,校内实验平台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训室,基于校内实验平台实现单项知识点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以及校企合作实验;开放实验平台基于虚拟仿真资源的共享性特征,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省级及部级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开展兴趣学习实验和创新型实验。实践教学分层次开展,依次为认知实验、体验实验、应用实验与探索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含专业平台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智慧旅游运营课程群、国际酒店运营课程群、文旅项目运营课程群)、个性发展课程群,虚拟仿真实验有效支撑课程教学、实训实习、学科竞赛的开展。利于虚拟仿真技术,结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1)教学环境建设。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虚拟仿真环境,开发虚拟仿真项目,搭建虚拟仿真平台,模拟现实环境场景。

(2)教学内容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路,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将传统的知识模块进行改造,以流程性、步骤性内容的形式进行呈现,利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施。

(3)教学方法改革。转变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引入项目式、团队合作式、自主探索式、小组讨论式、情境模拟式教学手段。

(4)教学组织创新。明确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安排,将虚拟仿真实验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授课计划中,增强虚拟仿真实验与传统教学之间的有机结合。

(5)教学管理创新。基于教育教学变革,创新课程及实训环节的管理模式,在授课场地、授课形式、考核形式、师资团队管理方面给予更多灵活空间,助力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改革落地。

(6)教学质量评估。对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改革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保障体系与措施设立

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保障体系与措施的设立,需要建立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与企业合作,为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提供技术支撑,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引进虚拟仿真设施与设备,培养虚拟仿真教学师资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建立实践教学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在建设经费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图2所示。

(五)实践效果评估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评价、调查研究等方法评估实训效果,具体包括5个评价维度。

(1)学生评价。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评价最具说服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态度,通过年级之间成绩对比,不同班次成绩对比,进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全面比较。

(2)督导评价。校内督导由资深教师团队构成,通过听课,资料查阅的形式全面评价虚拟仿真实训效果。

(3)技能竞赛检验。组织学生参与各项专业技能竞赛,直观考察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4)同行评价。旅游院校间及教师间开展同行评价,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就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体系及模式开展讨论。

(5)实习和就业单位评价。通过社会及用人单位反馈,评估实践教学效果。

三、总结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优化了实践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成果转化,提高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包括专业核心能力、跨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虚拟仿真实验与互动式教学相互促进,与学科专业实践能力大赛联动,与校企合作项目互动,与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深度接轨,强有力支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改革。

作者:韩洁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