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

疫情防控下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

[摘要]目前全国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老年人是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的重点人群,应聚焦其多维度健康影响因素,将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相结合,推动单纯慢性病防控模式向慢性病和疫病并重防控模式转变。基于此,提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策略:从科学体检入手,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智慧养老”、社区养老服务。

[关键词]常态化疫情防控;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

当前,我国进入了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但境外输入病例时有发生,仍不能放松警惕。对此,老年人健康维护应以健康管理为主,慢性病和疫病防控并重,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实现。

1老年人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重点人群

健康老龄化是指发展和维持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功能,包括内在能力(即身体和心理能力的组合)、生活环境(包括实体、社会和政策环境)及其之间的互动[1]。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剧增,推进健康老龄化是应对老龄化高速发展态势的必由之路。《2020年世界卫生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由2000年的72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68.7岁,老年人带病带残存活率较高。2018年底,我国2.49亿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有1.5亿人,失能老人数量也快速增加,预计2050年将达到1.075亿人[2],对社会和家庭产生了沉重的压力。人群普遍易感,但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重症和死亡风险较高[3]。钟南山团队研究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更容易感染;且死亡病例中,大多数为60岁及以上患者,合并慢性病的肺炎患者死亡率远高于无合并症者[4]。

2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应推进慢性病和疫病并重的健康管理模式

合并慢性病的老年患者是肺炎疫情的高危人群,而科学的健康管理可能是老年人抵御传染风险的重要因素[5]。但目前我国对慢性病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缺乏连贯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不足与能力不够问题并存,患者有充分的就医选择自主权,社区首诊无法强制落实,分级诊疗无法有效推进;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各级医院之间沟通协作不充分;三是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意识不足,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较差。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健康管理应实行慢性病和疫病防控并重,以社区为平台,强化早期筛查;开展健康教育和风险评估,宣传正确的慢性病管理理念、知识和技能;对慢性病患者的膳食、行为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方面开展健康干预。

3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健康社区值得大力推广

指出: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良好的社区管理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及环境卫生状况,还能在疫情防控、预检分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应推进健康产业、健康管理、养老照护、医疗服务等领域的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进行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打造更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健康社区。

4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推进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策略

4.1从科学体检入手。科学体检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普查、筛查、定期体检,了解受检者身体状况,尽早发现早期健康问题,评估患病风险,提出健康指导建议及干预方案,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6]。随着国民健康需求的增加及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需求日益增加。根据国家卫生健康部门统计报告,2018年我国参加体检人数达6亿人次[7]。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应从科学体检入手,将功能医学检测与常规体检相结合,根据老年人年龄、性别、职业、家族史、个人史、遗传病史、生活方式(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缺少运动)等综合因素,从基因、生活环境等方面探究致病因素,关注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制定个性化健康体检方式。

4.2引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多数慢性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和控制[8]。生活方式管理强调以个体为中心,认为个体是其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老年人应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主动获取健康相关知识,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合理膳食是维护老年人免疫功能的有效手段,应将加强营养、增强免疫与预防病毒侵袭有效结合起来,指导老年人少盐控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主动足量饮水(每天1500~2000毫升)。因疫情隔离在家的老年人容易出现身体机能下降、疲劳乏力症状,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应鼓励其适当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动静平衡,维持健康体重。同时,应充分调动家庭亲情照护资源,鼓励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员积极参与老年人健康管理活动,提高老年人在遵守医嘱饮食、服药、运动等方面的依从性[9],形成家属协助支持与社区医护人员专业指导相结合的老年人慢性病协同管理模式。

4.3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发挥家庭医生团队的作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10~12]。疫情期间,医疗资源紧张,社区联防联控、限制门诊就诊人数等防疫举措,使长期有用药需求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陷入“出入两难”的困境。对此,整合线上、线下医疗资源成为关键。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进“互联网+诊疗”模式,开展线上咨询和分时段预约就诊服务,及时掌握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用药需求,提供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全程诊疗及健康管理服务,减少其往来医院的次数,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整合家庭医生团队,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为核心,上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专科护士、公共卫生医师为支撑,药师、检验师、志愿者为辅助,将慢性病、空巢、失能老人等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优先签约服务对象,收集其健康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评估健康风险,制定健康计划,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个性化健康干预和持续性随访,为签约老年人提供覆盖急诊、慢性病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全程健康管理服务。

4.4推进医防融合。“健康管理”是一个融合了预防保健和诊疗服务的整体,是联系医院与社区的桥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级医院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共同参与健康管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将住院病人出院后随访与社区慢性病管理相结合,构建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协同健康管理模式,增强健康管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4.5将“智慧健康养老+适老化环境改造+机构延伸服务”融入健康管理。4.5.1推进“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建设。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老年健康领域的融合日趋深入,“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将成为应对老龄化危机、彰显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基于信息技术建立的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可实现老年人健康数据的共享,其子女、养老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可实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安全情况和日常活动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干预;老年人可通过互联网、视频等方式,与子女、社会保持密切联系,进而消除孤独感,满足社会交往的需求。同时,可利用健康服务机器为老年人提供陪伴逗乐、健康监测及医疗平台连接等服务,以及部分运送食品、药品及生活用品服务,避免疫情期间过多人员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4.5.2推进居家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大部分老年人渴望在子女的陪伴下安享晚年,长期以来凝结在家庭基础上的孝道文化是适老化改造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家庭养老床位是针对生活自理能力一定程度丧失的居家老人,由专业团队对其居住环境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对其家中设施和床位进行适老化改造,使其在家中就可以获得相当于养老机构服务标准的综合性养老照护服务,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亲情陪伴照护质量和生命质量。在智慧健康养老大背景下,应积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提高居家护理服务的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应制定和完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相关标准,建立动态健康档案数据库;统筹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资源,整合助餐、家政、护理、康复、保健等养老服务,汇集社会企业、机构、组织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照护服务。4.5.3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进社区,促进居家护理发展。研究表明,居家护理能减少患者再入院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13,14]。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居家护理服务可作为传统住院治疗服务的延续和补充[15],应积极推动优质护理服务资源向社区倾斜,使高龄、失能、慢性病老年人居家就可以获取优质护理服务。医院可成立高年资护士工作室,设立护士社区门诊,对有特殊治疗需求的患者提供上门服务,探索建立护士区域注册与多点执业制度,促进优质护理资源在医院、社区、老年患者家庭的合理流动。

作者:秦静 李伟 栾烨 谭琪钰 刘聿秀 周亚霖 朱书平 徐景菊 黄静雯 郝姝鑫 单位: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