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辆管理范例

公务车辆管理

公务车辆管理范文1

从公务车辆管理角度来讲,应切实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有计划地制定驾驶员培训课程,通过对交通法规、本单位制定的车辆管理制度等法规制度的学习,配合典型案例分析,使驾驶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以此指导实际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还需关注驾驶员的心理综合素质培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应急反应本领训练、适应性本领训练和承受本领训练,使驾驶员掌握应对恶劣环境、突发事件的心理知识和处理方法。

车辆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定期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及维修,保持车辆良好的运行状况,能够极大的规避事故风险。切实加强车辆各部机件维护保养,做到勤检查、勤保养、勤维护,各部件性能可靠,排除故障出车的可能性。另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控制,比如安装GPS可以进行用车详细分析和车辆状态记录。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车辆安全性管理。此外,交通环境的因素也对公务车辆安全管理产生影响。天气、路况以及地方交通管制具有各自特点,在满足单位用车的前提下,合理进行车辆调度,比如避免恶劣天气条件行车、交通高峰行车、限行路段行车等,可以有效降低交通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

二、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规范原则

公务车辆规范管理是车辆管理工作的基础。公务车辆管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部门的技术工作,公务车辆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是以完成公务活动的为最大前提,且关乎生命财产安全,更加关乎公务车辆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公务车辆管理而言,规范的管理机制是指导工作的方针和准绳。在新政策和经济环境下,公务车辆管理必须步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上来。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规范原则具体涉及人、财、物三方面。对管理机制中“人”的管理,首要是建立公务车辆管理组织,例如,成立以单位主管领导为组长、办公室主管为副组长、机关业务部门人员为成员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进行工作管理;其次,切实驾驶员上岗前资格核查工作,明确安全责任,对在岗驾驶员定期开展岗位培训,组织学习。对管理机制中“财”的管理应包括以下几点:

1、规范预算管理。认真贯彻相关部门规定,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编制管理、购置审批管理等各项规定,切实加强车辆购置经费管理,从预算管理的源头强化公务车辆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

2、规范采购。根据《采购法》等有关规定,采购部门依据主管部门的批文,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规定程序对车辆进行采购,并对采购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3、规范费用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公务车辆燃油、维修等费用的管理,实行公务用车维修费用审计公示制度。公务车辆维修和保养实行定点维修和保养,完善公务车辆定点维修、费用审批制度。对管理机制中“物”的管理,这里我们所说的“物”的管理就是对车辆的管理。车辆经购置后,有特殊规定或条件的单位可对车辆做统一标识;规范车辆停放,除特殊岗位用车外,公务车辆在休息日、夜间实行入库管理,统一停放在单位车库内或指定地点;规范车辆供给、养护,实行车辆定点加油、定点维修,严格公务车辆加油管理和维修管理。

三、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高效原则

目前,由于公务车辆调度工作的分散性、突发性,使得在单位公务车辆调度管理中仍然存在管理效益低下、配置不合理、资源浪费的现象。在人员配置、车辆配置以及车辆调度方面没有科学规划,使管理内部存在阻力,影响公务车辆管理机制的高效性运行。“高效”就是要求公务车辆管理者最大化地使用现有资源,降低使用成本。按工作需要配置车辆,车辆调度工作打提前量,尽早、尽可能准确全面地了解用车需求和去向,整合用车安排,优化出车路线,并做好紧急情况用车的应对措施。在这里,统一调度是确保公务车辆管理效率的关键,在调度中遵照先主后次、先急后缓的原则。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车辆使用效率。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车辆管理的成本也随之增加,如何降低成本成为提高车辆管理效益的命题。以下介绍了几点降低车辆管理成本的具体措施。

1、实行车辆费用定额控制制度,即在建立严格的公务用车使用制度下,按各种具体车型和状况,按行驶公里定额维修费、燃油费,驾驶员补贴等各种费用。

2、根据车辆特征,做好车辆养护工作,正确、科学驾驶车辆,尽量减少耗油和其他方面的损耗,可以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3、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公务车辆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把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引入车辆管理,从要车、派车、行程、耗油、计费到问题处理等全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

四、总结

公务车辆管理范文2

1.加油卡出现短时间内多次加油现象,其因素无外乎两种:其一油卡故障弹出,重新插卡;其二为绑定外车辆加油。形成油耗管理漏洞。

2.维修费发生具有滞后性,如2月份发生的加油费在登记或保障时已经是3月份,造成数据统计时间误差。

3.公车私用现象已成为当今社会一大热点问题,为公众所诟病。

4.车辆驾驶人员消极怠工,本该2个小时往返的车程,3个小时才完成,不仅浪费了时间,更降低了工作效率。

5.车辆的寿命周期缩短。由于驾驶技术、驾驶习惯、车辆保护意识差、使用频率大等因素影响,车况往往较同期、同里程车辆差,导致车辆行驶6-8年就提前退役。

二、公务车辆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1.管理态度落后。大多数单位公务车辆管理的管理态度为消极地保安全、不出事,未真正形成实时可控在控的科学的车辆管理体系。

2.驾驶员监管工作乏力。有制度、有要求、有计划、不检查、不落实是一些单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制度落实不到驾驶员,落实不到车辆,放纵不管早晚会出事。引用网上最近流行的一句话:管理中可以有不信任的控制,但绝不能存在没有控制的信任,公务车辆管理更是如此。

3.驾驶员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和科学。当前大多单位将车辆管理责刘娟大唐山西新能源有限公司030032任笼统地归集到某个车辆管理人员,而个人的能力有限,要实时监管调配几十上百辆车的车队几乎是天方夜谭。车辆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派车谁负责、谁用车谁负责、谁带车谁负责、谁开车谁负责”的原则,把车辆驾驶员的评估指标细化到实际用车流程中,才可形成车辆管理工作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的有效管理机制。

三、公务车辆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应根据单位自身实际制定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车辆管理制度,在此不做赘述。

2..统一调度,集中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各种信息的交换共享,建立车辆调度平台,对车辆的出车、行驶、停放实行实时精细化管理,避免车辆、人员闲置,有效提高车辆工作效率。

3.通过培训提高驾驶员业务素养。加强驾驶员驾驶技术培训,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每项出车任务应包含以下三个环节:出车检查、行车检查、存车检查。检查项目应包括车辆的外观、仪表、电路、机油、刹车、轮胎气压、安全设施、冷却系统等,及时掌握车辆状况,杜绝车辆带病行驶。

4.安装GPS车载定位系统。车辆管控重点在于车辆的行驶过程,亦是车辆管控的难点所在。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车辆管理部门都已经开始借助汽车定位系统对车辆行驶状况进行监控。通过汽车定位系统,车辆管理部门可以随时获取车辆现在位置和相应的行驶数据信息,例如行驶速度、行驶轨迹等。如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也可以通过汽车定位系统的报警功能向车辆管理部门反映情况或者请求援助。

5.乘客监督,实现过程控制。通过乘客和驾驶员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扩大车辆行驶安全的责任主体,将车辆管理部门由一人负责向全员负责转变。提高全员自觉遵守安全法规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职位越高,责任越大”的社会规则,将安全责任分级到人。驾驶员为第一责任人,根据职位高低,划分第二责任人、第三责任人等。作为汽车行驶安全的核心人物,驾驶员除要遵守驾驶员的基本规章制度和单位的特殊规定之外,还要做好对乘客的监督工作。对于不服从安全行为规定的乘客,驾驶员有权拒载,对于不合理的要求,驾驶员有权拒绝。

6.建立车辆技术档案。从车辆购进到整车报废,建立记载车辆基本情况、性能、运行、维护、保养、事故等内容的档案资料,及时安排车辆的保养和维护。

7.固定车辆驾驶人员。由于驾驶习惯的不同,驾驶员与车辆之间有一段时间的磨合匹配过程。固定驾驶员可以减少磨合过程中车辆硬件的损耗,方便车辆的违章、油耗、维修费用等的考核计算,同时也可培养人车感情,使驾驶员爱护车辆,增加车辆使用寿命。结束语公务车辆管理是一个大课题。

四、总结

公务车辆管理范文3

尽管机关车辆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机关车辆管理实践来看,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1缺乏有效、健全的机关车辆管理机制

公务用车与机关行政任务和工作量是成正比的。从目前机关用车现状来说,公务用车在不断增多。然而,由于很多机关单位仍然沿袭传统车辆管理制度,没有与时俱进地作出相应的变动和调整,导致车辆管理与车辆使用之间出现很多矛盾。比如,某些机关工作人员未经领导同意,也未履行任何手续,便擅自使用公车,造成公车的“供求失衡”,人为地增加了机关公务车辆管理的难度。如果不改变这种传统、落后的机关公务车辆管理机制,公车的管理和使用将会出现更多的混乱和复杂的局面。

1.2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车辆管理人员属于单位后勤部门,他们虽然属于编制人员,但是薪酬待遇与单位的内部编制人员相比要相差很多,再加上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缺位。由于缺乏很好的自我定位,以致于工作中出现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效率低下等负面状况,对于诸如车辆使用的任务安排、车辆的使用申请等工作敷衍应付,严重影响了公务车辆的使用效率。

1.3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欠缺

如果服务意识的缺乏是车辆管理人员的内在问题,那么管理水平的欠缺则是外在客观因素。在机关公务车辆的管理过程中,要对使用的车辆进行出车登记,包括出行任务、地点、行程等方面,手续较为繁琐,但在这些静态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管理方式和手段较为落后,有时甚至疏漏了出车人的签字。同时,机关车辆管理人员也未能及时将加油站每月提供的加油记录与驾驶员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对,账目不清,造成浪费现象严重。

1.4对车辆的维护和保养缺乏主动性

车辆管理人员在车辆的性能维修与保养方面缺乏主动性,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车辆的维修与保养完全听从车辆驾驶员的意见,而没有深入实际分析车辆的故障,结果造成车辆的维修成本过高,增加单位车辆的管理成本;二是车辆管理员在车辆维修与保养方面缺乏主动性,结果造成一些潜在的故障没有及时被发现,结果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2提高机关公务车辆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建立健全的车辆管理制度

由于传统的车辆管理制度的落后,导致机关单位在车辆管理和车辆使用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的车辆管理制度。首先,各机关单位应该本着统筹兼顾的原则,在车辆的使用、维修以及更新方面做出标准化的管理,保障车辆的高效、科学运作;其次,要建立职责清晰的驾驶员责任制度,明确驾驶员的职责以及车辆使用规范程序,避免出现公车私用、出车“以权力为大”的现象;最后,车辆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实践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车辆管理规则制度执行,避免出现“人情管理“”私利管理”。

2.2加强车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

服务意识的欠缺直接导致车辆管理工作的落后和低效,要想改变不良局面,必须针对这一问题,开展服务意识教育,增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端正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坚决杜绝和遏止各种腐败现象和功利行为。机关后勤部门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普及教育,增加管理人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从意识上明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机关车辆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3主动介入车辆维护与保障,规范驾驶员行为

首先,车辆管理员要及时接入到车辆的保养与维修工作中,及早发现车辆的潜在问题,避免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其次,车辆管理人员要加强对驾驶员车辆维修费用的审核力度,杜绝驾驶员利用车辆维修谋取经济利益,同时也要加强对驾驶员安全驾驶的教育,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再次,规范审批和查验程序,在单位指定的维修厂进行车辆维修,若存在的问题较大,指定厂家无法维修的,驾驶员应提出申请,经上级批准后,再到其他厂家维修;最后加大监督力度,确保车辆的二保和年审。车辆管理人员要对维修项目和质量进行有效监督,统一负责全局所有车辆年审。

3结语

公务车辆管理范文4

公务车辆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提高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中,存在很多敏感性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需要结合制度性的要求和具体的工作性要求。公务车辆的管理既要从具体执行规范上进行梳理,又要保证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实施良好的监督,促进公务车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国有大型化工企业的公务车辆为案例,提出了公务车辆管理强化专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实际上就是从公务车辆管理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整体性的管理与监督。

【关键词】

公务车辆管理方法制度监督服务

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矛盾集中的部分。在所有的矛盾类型中,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物资管理,是矛盾较为集中的地方。公务用车原本是为了提高办公效率而设定的后勤保障,但是,在公务用车的实际执行上,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个别人的隐形福利。在多项改革实施的环境下,公务用车的管理需要引入专业性和服务性理念,才能够保障公务车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公务用车的纯粹性。

一、我国公务车辆的使用情况。

1、公务车辆的标准。

公务车辆主要是指由政府财政出资,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所配备的车辆。例如国有大型化工企业的公务车辆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各级单位的领导干部的固定用车,一个是工作人员开展公务活动的活动用车,也就是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用车一般都是用于办理公共事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的机动车辆。执法执勤的公务用车可以用于办案、监察、稽查和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用车。公务用车主要车辆类型就是轿车、越野车和多功能乘用车。在公务用车的标准上,我国工信部、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国务院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车型目标管理细则》,对轿车提出明确的排量和价格限制。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的用车发动机排气量在1.8升以内,价格不能超过18万元,如果是机要通信用车,发动机排量不能超过

1.6升,价格不能超过12万元。公务越野车的要求排量不能超过2.5升,多功能乘用车则不超过2.4升。

2、公务车辆的积极作用。

以国有大型化工企业而言,公务车辆主要工作就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与管理,而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和管理需要运用比较的交通工具。公务车辆的存在是工作的必然需要,任何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的公共性管理与服务,都要有车辆作为必要的交通工具和设备保障。公务用车实际上就是执行公务时的工具。例如警用车辆,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如果警用车辆质量很低,那么在执行公务的时候,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执法活动。再如稽查等公务车辆,必须要配备一定的设备,否则无法执行必要的活动。公务车辆的积极作用就是能够促进公务执行提高效率,能够给予公务活动必要的设施保障。

3、公务车辆使用的弊端。

在公务车辆的矛盾中,公务车辆的隐形矛盾就是个人的使用。公务车辆因为是由公务人员进行操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公车私用的现象。在车辆改制以前,这种现象很多,但是,在公用车辆改制以后,公车私用的现象有所好转。公务车辆使用的弊端还有就是折旧率很高,因为公务车辆的用途广泛,执行任务的使用时间长,造成公务车辆的使用更加紧凑。公务车辆的使用弊端就是使用过程中的细微处理,无论是使用人的过多占用,还是车辆的维护问题,都是公务车辆使用中容易出现矛盾的地方。

二、公务车辆强化管理的有效方式。

1、突出公务车辆的实际效用。

在公务车辆的管理中,公务车辆的使用的过程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公务车辆执行任务时,需要选择技术好驾驶员进行操作,有的大型企业设计专业的司机,有的领导干部自行使用。在实际效用方面,公务车辆一定要发挥其必要的作用。例如在执行公务时,公务车辆要提前进行维护,保证执行公务的顺畅。在执行公务后,要进行专业的维修和保养,保证公务车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使用的优势。再如像国有化工企业使用的公务车辆,在日常的交通使用中,要注意遵章驾驶,保证车辆使用遵循交通规则,保证车辆能够在法律法规内执行公务交通活动。

2、强化公务车辆使用的专业意识。

公务用车在很多单位都是由专人进行管理,并且有办公室等专业的部门进行统一维护。公务用车的使用和管理要提高专业意识。专业管理意识中,管理的方式要采用层级式管理,从公务用车的采购、日常维护和维修检测,到公务用车的费用报销等,都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公务用车上,要制定符合单位实际的使用办法,任何公务性活动都要有记录,在记录上,精确记载公务用车的整体情况。专业化管理需要对公务用车实施科学化的设计,是公务用车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规范。

3、从服务角度拓展公务车辆的管理。

公务用车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主要是指在公务车辆的管理上,要突出公务车辆的使用,对公务车辆的使用要实施管理的服务性。例如在公务车量的使用上,要保证公务车辆能够正常使用,同时,注意公务车辆的管理方式,要采用直接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例如在公务车辆的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单位本身业务的,要有针对性的选择车辆。在车辆的日常使用中,服务就要全方位开展。例如在车辆的管理上,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车辆管理实施集中的维护和个别的特殊维护。服务意识对于公用车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公务车辆不是私有产品,能够给予公务管理的全方位服务,对于公务车辆的质量保证具有积极作用。

4、实施公务车辆管理监督机制。

我国公务车辆的管理难度就在于,公务车辆的使用过程是自由的。公务车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发展模式,对于车辆改革以后,公务车辆的使用,就要做好监督管理。监督不是为了控制车辆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好车辆使用的过程,让公务车辆能够发挥出有效的作用。监督的方式和方法要以车辆使用和服务的专业性为基础,保证监督的作用是延伸车辆使用的效果,而不是束缚公务车辆使用的程度。

三、结语

公务车辆是正常工作的必要设备,公务车辆的使用和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管理与监督。公务车辆的管理中,需要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和必要的监控手段,让公务车辆能够提供必要的工作帮助。同时,公务车辆也要保证使用与维护的全面性,拓宽公务车辆的使用范围,让公务车辆能够更好的发挥最大效用。在体制和机制改革的环境下,公务车辆要与整体环境相适应,促进公务车辆能够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给予工作最大限度的帮助。

作者:陈永明 单位: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公务车辆管理范文5

关键词:公务用车;管理规范;结构化

检察机关公务车辆管理看似一个很小的工作环节,但是对于开展各项检察工作所承载的保障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当前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的强力推动下,公务用车不仅关系到人身安全,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保障、节能减排,更关系到检察机关的执法形象、工作形象和社会影响,关系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成效。所以,扎实做好检察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对保障和促进机关工作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一、当前公车使用管理存在问题及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公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公车管理不严,开支过高,加大单位财政负担;公车浪费大,由于不注重节约,造成一定的浪费,滋生了腐败现象。从公车改革以来,中央和地方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巡视、监督、检查等,其中:在历次的对违反八项规定,特别是在2018年1月17日中纪委通报105起问题中,公车违规的问题最为严重(涉及:公车旅游、公车私用、私车公养、超标配车、违规用车、个人借故长期占用、违规领取车补、安全驾驶、公车私借、违规停放、车辆被盗、节假日用车以及车辆用油、维修保养、清洁等多种问题)。

二、公车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反映在:一是对车辆管理的重视程度差。对中央八项规定理解和重视程度,没有上升到讲政治、促廉洁的高度加以认识,对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理解不透彻,把握不严,导致管理缺失、监督缺失、责任缺失。二是职责不够清晰。针对交通安全管理、驾驶员管理、车辆管理(日常管理、使用管理、维护管理、费用管理、燃油管理、保险管理以及年审管理)、车辆购置报废管理专业部门等,没有做到统一归口,总体管理、分管、专管部门和人员的具体职责不清。三是制度和管理手段不完善。车辆编制管理、日常管理、各项流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体系,用车部门和人员规范车辆管理的重视、配合程度较差(如:出现安全行驶、规范行使、规范停车形成的交通违章罚款情况),车辆定位系统安装以及定期检查缺失,单车核算方式简单落后等。四是监管缺失、问责不力。没有形成监督体系,专项治理、定期检查、定时抽查,违规处罚,追责问责没有体现执行制度的刚性。

三、以我院为例,针对存在问题及整改成效

在今年市院党组巡视组巡视之前,我院公车管理使用的状况是:公务车没有实行集中管理,在公车改革后主要考虑到自侦部门配合高检院、市纪委办理督办和重大案件,经常往返有关地区用车频率极高,监所部门全年不间断往返和平看守所(北辰小淀)、公诉部门常年涉及开庭、调查取证用车,案管部门常年承担向法院移送卷宗和赃物,院里为保证及时用车,提高工作效率,经过研究7部车辆都下沉到以上部门使用管理,并强调严格派车单审批手续,从2016年开始,具体管理车辆的行政部门定期了解车辆使用情况(了解出车情况、检查派车单),仍没有对各部门因公用车的详细情况跟踪监督检查,对于车辆的真实使用情况不掌握,抽查发现有个别台账登记不及时、缺少派车单的情况,也只是提醒补手续,管理监督不严、不及时。另一方面所有公务车辆至今还没有安装GPS定位系统(区国资委原计划统一安装,至今尚未落实),无法掌握车辆行使里程、地点进行有效把控,对车辆的日常行驶里程和用油情况没有及时进行分析比对检查,对于车辆加油是否严格执行规定,是否存在“公车私用”、“私车公养”的问题不得而知,没有形成科学、有效、有力的管理机制。针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和巡视组明确整改意见后,我院党组高度重视,从查摆问题,分析危害、整改建制、强化监督等多方面,深刻反思,坚持立行立改见成效。迅速制定完善了《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涉及从车辆管理、用车管理、用油管理、维修管理、监督管理完善管理方式和结构,形成单车核算、按月公示等配套措施,在区国资委的有力支持下,我院在全区首批为公务用车安装了GPS车辆定位系统。有力、有效的举措标志着我院公车管理使用进入结构化管理阶段。

四、公车管理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一是安全性原则:安全关系着单位每一个人的人身安全,因此要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积极组织驾驶人员认真学习交通法规,进行安全宣讲,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同时要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督,对每一辆车都要定期车检,发现问题就要立即整改、立即解决,严格执行车队的管理,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和加强,落实到每一个驾驶员和每一辆车。二是严格的制度化: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工作方案,保证车辆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严格车辆日常的管理、维护、维修、保险等项工作规范,通过严格执行制度,使公务用车管理走上正规化、制度化。三是节能减排。针对公车现象严重的问题,对公车管理,实行规划用车、合理派车,严格杜绝公车私用、私车共养,加强车辆用油消耗的监督核查,,实行专人专管,核定油耗,杜绝浪费。四是以人为本。建立和营造和谐的车辆管理环境,关心驾驶员的相关情况,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加强车管部门廉政建设、文化建设,缓解工作压力,注重车辆的卫生。

五、做好公车管理的三个关键点

一是领导重视。车队管理虽小,关系到单位的行销和工作效率,领导要重视其作用要加强管理,注重发现车队的不足之处,关心驾驶员、关注车队的管理工作,让干警感受到单位的关心,促进车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长期坚持。对于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松懈。落实车队的日常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三是重视安全服务。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和出行制度。实现加强车辆管理,规范用车标准。强化车辆安全管理及费用控制,提高车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公车使用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是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六、规范公用车辆管理专项整治必须采取的四项措施

公务车辆管理范文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管理效率,文章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管理平台,该平台由信息感知层、信息处理层、信息传输层、信息应用层四部分构成。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RFID;公交车辆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导致我国的城市交通处于一种极为严格的考验之中,目前,城市拥挤等问题已经对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通病。城市交通问题不止出现在我国,世界上很多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此,国内外的城市交通规划师等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与讨论,实现了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城市交通设施进行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交通设施利用率,对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城市交通秩序进行有效的维护,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极为有效,因而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文章主要对城市公共交通车辆进行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对城市公交车辆进行管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管理效率。

1物联网概述

1.1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英译为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它对互联网进行延伸与扩展,属于物物相连的泛在互联网范畴。物联网对RFID、传感感知、全球定位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进行集成,遵循相关协议的规定,在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识别交互以及智能化处理。

1.2物联网核心技术介绍

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发现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分成感知技术体系、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应用技术体系三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感知技术体系包括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感知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包括互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技术体系包括云计算、图像识别及其他智能处理技术。①RFID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即为电子标签,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标签、信息读写器以及天线三个部分。②GPS技术。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物体的定位。主要包含三个组成部分:卫星、地面控制系统GPS信号接收机。③传感器感知技术。传感器感知技术(SensingTechnology)其工作原理为:通过传感器感应收集信息,并通过关联关系模型等手段对信息进行辨别、分类,以实现对信息的感知。④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InternetTechnology,IT)是一种信息技术,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主机和通信设备硬件层,用于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二是各种软件;三是使用各种信息的应用,譬如间接辅助决策。⑤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又称传感网,具备数据采集、处理以及信息传输多个功能,通过汇聚节点经由网络将网络覆盖区域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传输给用户。⑥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CloudComputing)的实现原理为:基于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拆分,通过多部服务器,进行系统搜寻、计算分析,完成对以亿计海量信息的处理。

2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信息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城市公共佳通车辆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该网络平台可以实时查询公共交通车辆信息,对行车安全、运营服务等进行监管,并对客流量进行统计。

2.1信息感知层

信息感知层包括NFC(近场通讯)、RFID(无线射频)、GPS卫星信号接收、Zigbee无线通信、CAN总线等技术对信息进行感知,通过摄像头获得车厢内部的乘客信息、车辆车牌号信息,通过RFID标签对车辆和人员标识信息,通过GPS获得车辆定位信息,通过IC卡获取乘客的电子钱包信息;通过车辆传感器获得车辆运行状态信息和驾驶员操作的信息。

2.2信息处理层

获得信息之后,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和加工,如通过计算空间定位信息,得到车辆的经纬度信息;通过车辆传感器获得驾驶员操作的信息,是否和乘客聊天、开车过程中是否打电话等及车辆的开关门、刹车、行驶速度等信息;对IC卡进行密钥验证,对于摄像头获得的图像信息则根据处理芯片进行图像分析和识别。

2.3信息传输层

信息传输层主要是通过4G移动通信网络、GPRS、WIFI等通信网络在指定的通信节点,将已经处理的信息数据传输到后台应用系统。

2.4信息应用层

2.4.1执法稽查管理

执法稽查管理该子模块主要对出租车、公共汽电车及从业人员进行管理。通过RFID读写器、IC卡读写器等执法人员可以对车辆的运行状态、是否为套牌出租车、驾驶员是否具有从业人员资格证、运行车辆是否具有运输证等这些行为进行处理,严加处理不具备从业资格人员,促进城市交通业的健康发展。车载稽查系统部署在交通执法车内,固定稽查系统一般安装在收费站、卡口,当车辆经过时可进行识别。此外,还可以使用出租汽车防伪顶灯技术以提高执法效率。

2.4.2运力投放监管

实现对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电轨车等的运力投放监管,尤其是对上下班早晚高峰的运力投放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监测车辆到站信息、首末班车发车信息,得到运营计划完成情况、线路班次兑现率等指标数据,更好的安排城市公交和电轨车的运营投放计划。通过出租汽车企业出车率、出租汽车规定地点到达次数的运行监测,实现对出租车运力投放的监管,向重点客运枢纽的城市客运供给提供支撑,对年度、季度等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汇总计算,以此对出租车企业做出评价,发放运营牌照。

2.4.3服务及行车安全监管

通过对公交车辆车内环境、出租车车内环境、车外行车环境、驾驶员情况等的监控,结合电子地图,安装GPS设备,车载摄像头、行驶记录仪等装置,实时获取车辆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的信息传输到监控平台,实现对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等车辆异常状态、危险驾驶行为的监管,包括车辆急转弯、紧车辆急制动、车辆超速行驶、驾驶员抽烟、车辆带速开关门等,可作为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从业人员诚信监督的重要依据。此外,还可以借助GIS技术,将车辆的位置信息生动直观的呈现在用户面前,结合电子地图使用,实现对受控目标的动态调度和管理。

2.4.4公交IC卡信息处理

公交IC卡信息处理主要是针对公交科的充值、购买等服务与IC卡费用结算、刷卡信息处理等。通过RFID技术办理IC卡,并将乘客信息、充值信息等存储在IC卡中,车辆安装刷卡机并实现与公交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当有乘客刷卡时,自动对信息进行处理,结算费用,实现IC卡智能收费,同时将获得信息传输至后台管理系统,设置卡内余额定值,如果刷卡时,卡内余额低于设定值,则提醒乘客充值。

2.4.5公共信息查询

公共信息主要是为大众提供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公交线路及公交车站等信息的查询服务,同时还设置投诉与监督窗口,如果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存在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进行在线投诉,并对车辆的运营服务进行监督,提出相应的意见,同时,借助于GPS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的集成应用,获得车辆信息,在电子站牌语音、路外信息显示屏、电子站牌等辅助设施向乘客驶向、驶离站点车辆信息。此外,针对出租车的预约功能,该平台还可以实现车辆的智能预约,平台通过出租车停靠点辅助电子信息显示屏为乘客预约的车辆信息,或通过短信方式为乘客相关服务信息。

2.4.6客流统计分析

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及车辆拥挤度的统计分析,通过红外客流采集器、站台闸机、车载刷卡机等实现对乘客的上车人数、下车人数、乘客刷卡等信息的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计算重点线路客流量、节假日客流量、早晚高峰客流量等情况,如果客流量超出设置的阀值实现自动报警,形成重点区域客流量分布图,为公车线路优化提供依据。

3城市公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3.1车辆信息识别

系统对RFID标签予以选用,同时,利用UCODEHSL芯片,该芯片具有性价比高、使用寿命长、体积小、不需要电池、可靠性高等优点,它是一种专用的非接触式无源智能电子芯片,由于其使用寿命较长,无需经常更换,降低了系统实施投入成本,并且该芯片还可以实现数据的高速双向传输。由于车辆信息较多,在传输信息时可能会发生信息冲突的情况,该芯片中所用到的防冲突与冲突仲裁技术十分先进,能够向数据的有效与准确传输提供保证。公车识别的操作距离需要维持数米之远,芯片能够对0-10m范围内的内容进行读写,适应速度低于6km/h。在公车信息识别系统中,需要设置2个电子标签,利用特殊的工艺,将其放于公车车牌以及公车路数标志之中,对车辆及车辆的线路信息进行保存,实现公交车辆的唯一性与准确性识别,进而精准地提供车辆行驶的具体信息。

3.2总站点信息控制管理

借助现有的公用通信网以及卫星网等基础性质的网络设备与设施,采集到的车辆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传送,进而生成网络信息资源,并经由网络层执行相应的整合操作,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互联互通特征的大型智能网络。在后台的管理系统中,网络内的监测信息会得到即时的管控,管理系统会将各行驶车辆的具体状况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各个对应的候车站点。网络会对总站点的信息进行与传递,由于信息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的要求,基于这一层面的考虑,总站只需向车辆未到达的站点公交车行驶信息即可。在对总站点进行信息管理之时,需要以整个城市全部公交车的信息为管理对象,数据量十分之大,这就对数据的良好处理以及快速传递提出严格的要求,以对信息的实时予以实现。

4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基于物联网技术,以城市公共交通车辆为对象,对其展开管理工作,采用电子标签、摄像头以及IC卡等电子化工具,借助于物联网进行公共交通车辆行驶过程中乘客人数的详细与准确数据获取,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候车乘客提供详细的公交车量相关信息。通过对该系统进行应用,市民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缩短对即将到站公交车信息予以了解的时间,接受系统的有效帮助,进而做出合理、合适乘车方案与乘车路线的最佳选择,为自己的乘车之行节约时间,更加便利地进行公交车出行的选择。毋庸置疑,若想要在大范围内对该系统予以应用,电子标签的成本与编码规范、物联网应用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与规范和网络传输实时性问题等都是必须得到更加深入考虑与研究的问题。

作者:谢魁元 单位:福州公交集团马尾惠民巴士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公务车辆管理范文7

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和多年机关车辆管理经验,根据最新公务车辆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探讨如何做好机关车辆的管控工作,应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工作中合理计划安排,根据公务车辆运行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和责任,促进机关车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

关键词:

车辆管理;安全

根据厅发〔2016〕21号《关于组织开展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工作的通知》。和中油办〔2015〕48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公车使用管理的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务车辆管理实施细则。目的是能有效的管理公司公务车辆,真正做到公车公用,严格执行公车使用明细登记和GPS监控等,强化安全意识,大力推广“荷氏开门法”,完善考核制度加强监督惩罚机制。

1正确认识公务车辆管理实施细则,提高工作执行力

正确解读公务车辆管理实施细则,公务用车主要是要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与管理,具有存在的必然性。那么车辆管理,主要是指对车辆和人的管理,不仅要对车辆进行建档管理、维护记录、出车记录、加油记录、年检等还要对驾驶人员进行建档管理、定期考核、培训等监督管理。车辆管理区别于其他设备管理,会有很多不可控因素的存在,如路况、天气、车辆问题等,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严格参照细则和制度办事,努力做到一专多能、精干高效、少而精。车辆管理细则是在公司车辆数量不能完全满足使用需求的时候提出来的,更应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贯彻严肃用车纪律,严把派车流程,取消专职驾驶员,上下班严禁使用公车;公务出行倡导使用交通费拼车出行,市区内一般公务出行取消派车;公务车辆是正常工作所必须的,严禁驾驶公车进行非公务活动,严禁公车私用,拓宽适用范围,让公务车辆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发挥。

2统筹兼顾,努力做好车辆调度工作

车改后如何更科学合理的安排车辆成为调度的重中之重。车辆调度问题最早由DnaZtig和Ramser于1959年首次提出。问题一般称之为VehicleRoutingProblem(VRP)或者VehicleSchedulingProblem(VSP),现在我们将车辆调度问题一律简称为VRP。企业机关车辆调度问题更复杂,时间的不确定、目的地的不确定、人员安排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利用现代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神经网络方法、模拟退火等)对简单TSP(TravelingSalesmanProblem,简称TSP)的求解取得了一定成果。所有车辆调度的研究,力求做到更高效、更可控、更安全。另外,利用技术手段强化GPS(GiobalPositioningSystem)监控,GPS(GiobalPositioningSystem)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建立起来的一个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定位系统。由空间系统、地面控制系统及用户系统三部分组成。这一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车辆实时监控,能够在线管理车辆。做到合理调度,有效高效派车。公务车辆由办公室集中管理,公务车辆长途出行超150公里,由公司安全总监审批。加强车辆动态管控,取消与经营和业务保障无关的用车;严格执行公车使用明细登记制度,确保公车出行信息有据可查。按季度对车辆里程、油耗等数据分析,定期通报各单位公车使用情况。

3强化安全意思,常抓不懈

落实安全要求,依法依规驾驶。开展不定期安全培训课程。在以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安全活动为主线,营造安全驾驶的气氛,努力确保驾驶安全无事故出行。在这里“安全教育”包括新加入驾驶员教育、对违章及肇事驾驶员教育、季节性安全培训教育、日常性和节日安全教育、事故案例教育以及以人为本加强安全责任感教育等。驾驶员的教育管理是预防和减少交通吞噬的源头管理。抓好源头,对驾驶员安全驾驶技术的形成与培养,对于减少“马路杀手”,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意义深远而重大。安全检查就是要及时发现隐患,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荫芽状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收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及时排除故障,确保车辆“健康”上路。利用GPS定位系统,实时对车辆行车速度、路线及紧急求助等安全问题严格监控,随时掌握车辆位置,同时控制油耗和里程数。严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司乘人员坚持推广应用“荷式开门法”,即用离车门最远的那只手开关车门,是荷兰人发明的一种开车门法,即右手开门时,驾驶员的上半身会自然而然地转动,头部和肩膀就会很自然地向外。首先,眼睛会通过后视镜观察,然后转身的时候向后看,这样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做到车内人员不系安全带不开车。明确车内职务最高人员为本次行车安全第一责任人,认真履行监督职能,确保安全行车。

总之,车改后对车辆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它不单单是一个部门或一部分工作,它需要机关整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从上到下的积极响应。在新形势下车辆管理工作应具备新特点、新方式和新内容,找出规律性,在推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好引导工作,通过监督和管理,提高车辆管理水平。

作者:杜志明 单位: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林凯.如何做好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2,3.

[2]王有德.谈如何做好施工企业机关车辆管理及调度工作.山西建筑,2012,9.

[3]张卫东.制度是车辆管理保护伞———物流企业车辆管理浅谈(一).运输经理世界,2007年04期.

[4]王大勇,臧学运,王海星.公交区域车辆调度优化研究现状与发展.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6月.

公务车辆管理范文8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问题;创新对策

1引言

受新常态的影响,我国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综合发展水平大幅度提升,这就应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机关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与我国市政府机关建设要求处于相互衔接的状态。为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整体形象,还应针对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问题制定一系列创新对策,处理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在提升机关事业单位整体形象和公务用车效率的同时,促使我国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良性发展。

2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车辆管理的现实意义

从机关事业单位的角度出发,按照相关要求开展车辆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现实意义,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我国各地区政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和私家车数量大幅度提升,这就导致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经常出现问题,影响机关事业单位整体形象。而规划合理的车辆管理模式则能够实现车辆停放合理和节约机关事业单位周边空间资源的目标,缩小机关事业单位与新常态社会发展之间的差距。缓解各地区道路交通压力,保障机关事业单位中公务车通行效果。第二,由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在开展各项公务时对车辆的需求力度比较高,这就应要求车队管理人员能够完全遵循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需求排出或者停放这辆。在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一定便利支持的同时,调度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升我国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综合发展水平具备一定现实意义。

3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问题

3.1缺乏车辆管理意识

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车辆管理工作时,必须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有足够的车辆管理意识,严格遵循车辆管理要求开展相应管理工作,避免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出现问题,确保车辆管理与机关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要求相互衔接。但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尚缺乏车辆管理意识,对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的重视力度不足,这就导致车辆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所规划的车辆管理模式与机关事业单位综合发展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效果。

3.2车辆管理制度不完善

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在开展车辆管理工作之前,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创设合理的车辆管理制度,这就导致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缺乏有效的参考依据,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整体形象和各项工作实施效率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机关事业单位缺乏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处理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造成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问题无限扩大,限制我国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良性发展。

3.3车辆损坏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中的车辆来说,其在日常工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损坏问题,这对于车辆实际作用效果和运行安全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对单位共有车辆实施定期维修保养,加大机关事业单位中车辆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其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实施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缺乏合理的维修保养模式,还会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公用车损坏部位无限扩大,这就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中各类车辆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安全隐患。

3.4车辆停放位置不合理

在人均持车量不断上涨的条件下,机关事业单位周边停放的车辆越来越多,这就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周边停车场混乱不堪,直接影响机关事业单位整体形象。而且机关事业单位周边私家车和公用车停放过于随意。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必然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共有车辆难以开出,直接影响机关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实施效率。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周边车辆停放不合理还会加大车辆在启动时出现相互刮擦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一系列交通事故,对于相关人员财产价值和公用车使用效率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3.5车辆管理方式过于老旧

尽管我国信息化时代已然取得高速发展,但是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在开展车辆管理时往往采取传统老旧的管理模式,即人为车辆管理模式,不仅会提升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难度,还会导致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经常出现问题。而且采取传统老旧的管理模式开展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还会导致相应管理人员对各类车辆基础信息和停放要求等方面不够了解,难以应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对车辆管理提出的要求,阻碍新常态下机关事业单位稳步发展。

3.6合理用车无法得到有效保证

就当前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的现实情况来看,事务性与业务性工作量明显加大,公务用车频次也明显提升,但相关管理部门在车辆管理方面的工作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导致公务用车计划配置的科学性不足,在用车时间和用车次数等方面都有着具体表现,往往存在一定冲突。与此同时,经常会存在公车私用的情况,这与车辆工作制度的规范性不足存在一定关系。部分领导专用车的司机并不服从于统一安排和调度,为方便往往是将公车停放于离家较近的地方,此种情况下需要用车的领导或者同事在用车时就不免遇到一些麻烦,公务用车管理难度也明显提升。

3.7工作性质复杂多变,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机关事业单位内部涉及到众多人员,车队工作人员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一部分,能够从侧面上展现出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形象,可以说是机关事业单位的窗口。现如今机关事业单位各项业务不断开展,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车队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对外宣传的过程,其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等直接关系着机关事业单位的整体形象树立。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机关事业单位车队工作性质复杂且多变,管理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特殊性,这就无形中加大了车辆管理难度,并且车队人员素质存在一定差异,工作背景有所不同,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4新常态下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的创新对策

4.1提高相关人员参与车辆管理的意识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这就应保证相关人员具备足够的车辆管理意识,严格遵循相关要求开展车辆管理工作,从而彰显车辆管理在机关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效果。一般来说,在机关事业单位开展车辆管理时,不仅需要考虑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实际作用效果,还应提高车辆管理的安全效果,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安全的驾驶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避免相关人员在驾驶公务车时出现安全事故,进一步彰显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的作用效果。此外,还应对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人员组织有效培训,逐步提升相关人员参与车辆管理的意识,有效处理车辆管理缺陷,进一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中各类车辆的使用效率。

4.2制定完善的车辆管理制度

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来说,在开展相应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干扰,这对于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就应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发展趋势和车辆管理要求等方面制定合理的制度,并要求相关人员能够按照各项制度开展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工作,以为提升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水平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如果在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还可以要求相关人员在各项制度的支持下解决相应管理问题。不断提升车辆管理水平,确保车辆管理在机关事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效果得以彰显。一般来说,在制定车辆管理制度还需要考虑我国现有的交通法规,并将一系列交通法规与车辆管理条例结合到一起,逐步提升相关人员日常行车的安全性,继而彰显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优势。

4.3定期开展车辆维修保养

一般来说,车辆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质量问题,这对于车辆使用寿命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放任这一问题不管,必然影响车辆驾驶安全和机关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实施效果,严重阻碍我国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良性发展。为改善这一现状,就应定期开展车辆维修保养工作,不断提升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综合管理水平,将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几率降到最低。而且在对机关事业单位中公务车实施维修保养时还应保证相关人员对公务车整体规模和内部零件结构等方面有所了解,规划合理的车辆维修保养方案,避免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维修保养过程中出现问题,强化定期维修保养在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中的作用效果。

4.4规划车辆停放方案

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周边停放的车辆主要有公务车和私家车这两种。这就应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周边空间大小、车辆数量、车辆规模和实际用途等方面规划合理的车辆停放方案。避免私家车堵住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通行道。在缓解机关事业单位周边车辆停放问题的同时,提升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使用效率。除此之外,在规划车辆停放方案时还应考虑新常态下机关事业单位发展水平,避免车辆停放方案规划与新常态下机关事业单位发展相违背,确保车辆停放方案规划能够满足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多方面要求。而且在进行车辆停放方案规划时,还应保证车辆停放位置在有效监督范围内,避免机关事业单位出现车辆丢失的问题,继而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效果。

4.5引入信息化车辆管理模式

为降低车辆管理难度,就需要在其中引入信息化车辆管理模式,深入剖析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现状,同时在一系列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解决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不仅如此,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支持下还能保证相关人员对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过程中各项基础信息有所掌握,并按照各项基础信息对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的车辆管理方案实施优化调整,有效提升车辆管理实际作用效果,确保车辆管理与机关事业单位综合管理要求处于相互衔接的状态。此外,在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支持下还能帮助相关人员在短时间内解决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问题,逐步提升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效果。

4.6实行透明化管理,增强满意度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深入调查全面了解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结合本单位具体车辆使用情况出发,建立车辆管理系统,保证车辆管理的先进化和高效化。要制定科学的车辆管理和使用方案,保证车辆使用流程的规范化,落实注册、登录、申请、审批、查询等工作,保证车辆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以便有序调度车辆,提升其使用效果,保证新常态下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的公平性与合理性。通过此种方式来杜绝人文操作的违规用车情况,确保车辆使用和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车辆管理的可操作性也明显增强。

4.7建立考核督查制度,强化人员管理

在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要注重考核督查制度的建立,为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以车队工作人员为对象,定期考核工作技能与车辆管理,强化其服务意识,并改善其沟通能力,确保其能够自觉依照安全规范行驶,并考察其对于维修保养、公里油耗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结果,以考核结果作为季度奖励评比的参考因素之一,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在此种方式下能够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节能意识,客观认识自我,端正态度,规范开展工作,并且能够在车辆使用过程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对于车辆管理成效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车辆管理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在开展车辆管理时往往会受到一系列外在因素的干扰,不仅影响机关事业单位整体形象,还会导致机关事业单位公务车使用效率下降,很难及时处理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公务。此外,上文还通过多个方面阐述新常态下机关事业单位车辆管理创新对策,确保公务车在机关事业单位综合发展中的作用效果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甄玉强.单位车辆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究[J].科技风,2019(07):234+245.

[2]韩楚.行政机关公务车辆管理的优化研究[J].西部皮革,2019(04):95.

[3]毛宝祥.谈甘肃省交通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管理[J].交通财会,2008(10):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