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下的计算机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认证下的计算机人才培养

一、计算机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认证性质和特点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本科教育评估不同。专业认证的基本性质是通过社会第三方的力量对专业办学状况进行评价,通过衡量一个办学单位相应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来评价其办学状况。专业认证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第一,认证是对某个学校某一个专业进行的“合格性”认证,而不是对整个学校进行,也不是评优。作为合格性认证,认证标准提供了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同时鼓励有影响有条件的专业办学点根据自身的特点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第二,认证专家由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的专家共同组成。第三,专业认证是自愿性的。首先,由认证专业提出申请和参照认证标准进行自评;接着,是认证专家组审阅认证申请,再通过专家的实地考察、随机走访和召开座谈等;最后,认证专家召开会议集体表决申请认证专业是否通过认证。第四,专业认证的期效性。通过专业认证的有效期有3年和6年两种,如果通过认证的专业要保持认证有效期的连续性,必须在认证有效期届满前一年的上半年再次申请认证。

2.认证标准和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严格的标准,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认证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针对各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具体要求。通用标准共包含专业目标(专业设置、毕业生能力)、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师资队伍(师资结构、教师发展)、支持条件(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信息资源、校企结合)、学生发展(招生、就业、学生指导)、管理制度(教学制度、过程控制与反馈)和质量评价(内部评价、社会评价和持续改进)7大项,19小项等都作了明确的定义。通用标准的专业目标部分明确提出了工程专业毕业生所必须具备的八项能力要求。这八项要求不仅包括专业技术能力,还明确提出关于社会、职业、沟通、终身学习以及国际化等综合能力。计算机专业认证的补充标准把计算机专业分为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种培养模式。按照任意一种培养模式通过认证,即被认定为计算机本科专业教育达到相应合格等级。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培养模式,从培养要求、课程、师资和条件4大项进行了更具体的阐述。

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由此可见,专业认证是工科专业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地方一般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来说,专业认证意义更为深远。通过全方位的专业认证建设,可以更加明确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和优化课程体系;针对性地配置师资和提升师资工程教育素质;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专业认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领悟认证标准,扎实进行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才能顺利通过专业认证。

1.明确定位培养目标

在制定具体人才培方案时,必须根据工程教育计算机专业认证的标准和专业实际情况明确专业定位,确定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三种培养方向中的一种来进行人才的培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必须使用人单位充分参与,使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作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南省为主的本科院校,根据师资和生源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调研,深入研究,确定其计算机专业应该培养应用型方向的工程化人才。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面向航空信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这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

2.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以工程化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准绳,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细化工程化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结合我校优势学科,按课程群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调整课程体系时,应该注意突出特色和强化能力培养相结合。比较清晰的行业面向是突出特色的基础,专业认证则特别强调强化能力的培养。设计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听取用人单位和行业专家的意见,认真考虑企业技术领域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具体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分解和重组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增强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和针对性。所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相应设置了“手机软件”、“数据处理”和“多媒体”三个专业方向,同时对方向进行了细化。其中,“手机软件”方向以Android平台为基础,Java程序设计为途径,主要培养移动平台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工程师。“数据处理”方向以“数据挖掘”为核心,主要培养数据系统研发类人才、数据应用开发类人才和数据分析类人才。“多媒体”方向以图像处理为核心,培养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开发、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高级人才。学生在大二选课时,根据自身情况必须选择一个培养方向的课程进行修读。专业方向的设置给了学生充足的选择余地,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也使专业特色更为具体化。在专业方向上,充分利用课程内容上的关联性,整体统筹和优化整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合理优化课程上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建立完整、科学合理的渐进式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体系。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专业认证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授课教师需要兼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和丰富的工程阅历,不仅能够深入浅出地阐述书本知识理论,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演示工程实践技术,更要能够不断拓展视野引入最新科研成果。系部按期组织学术讲座,引导教师了解计算机行业管理知识和新技术发展动态;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和教师去IT企业调研、进修学习、实践和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师资培训,积累工程开发经验;为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定期进行听课、监督,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广泛引进企业单位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加实践教学、举办技术讲座或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为教师和学生开设科技学术讲座,加强学术氛围。系部以科研方向为单位组成多个模拟项目开发团队,按照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验收标准来进行管理和验收,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工程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

4.搭建分层次、立体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认证要求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上注意了立体式和分层次性。由专业学习和应用、专业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环环相扣组成了实践教学体系。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既立足于课程与企业深入结合,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有了实际的锻炼机会,还能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专业学习和应用环节(含上机、实验、课程设计)上机和实验随理论课程开设课程设计的设置以项目的形式从低到高按照课程开设学期进行,增强了课程之间的耦合性,使得知识点的衔接更为紧密,就使得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循序渐进地进行。这就要求相关任课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以深入了解相互的课程需求。同时,针对相应专业方向设置综合设计,综合设计是保证课程群内的课程在实践内容上有延续性和综合性。专业拓展环节是专业应用平台的延续和升华,主要依托教师各类科研项目,同时兼顾各种创新和竞赛项目。通过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约束及激励制度,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大二开始发展成为教师的科研助手,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和竞赛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去充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校外实习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工程素质。目前的校外实习实训分为三个层次: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以学生短期的参观访问形式进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行业生产过程、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沿,感性认识自己将来的就业性质和方向。专业实习实训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展现,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学校工程背景教师数量不足的欠缺,引进企业中的新技术、新理念,使学生跟上技术的发展。毕业实习使学生综合理解、应用四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有助于毕业后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在毕业实习时采用了两种方式,已经落实工作的学生,可以到工作单位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没有落实工作的学生可以到实习基地参加实习。毕业设计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内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普遍下滑。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择业期延长使得其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而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方法:(1)毕业设计前移,大四前的暑假就着手开始毕业设计题目申报工作和审查工作,邀请一些有开发背景的企业提供素材和案例,参与毕业设计环节,让一线教师深入企业交流和学习,带回新颖的或有价值的设计,同时规定毕业设计题目不能与近三年的重复。(2)为提高积极主动性,实行学生和指导老师双向选择,严肃毕业设计纪律,严格时间节点,做好过程控制。增加毕业设计的灵活性,如果实习单位要求并出具相关证明经指导教师批准,学生可以在实习单位开展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需每周远程检查毕业设计进度,学生并提交电子报告,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和进度。严格毕业设计答辩,增加二次答辩比例。不参加一次答辩的不能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的最高成绩为中等,二次答辩不通过不能按期毕业。

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工程中,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和完善健全教学工作周反馈制度、领导教学检查制度和督导组听课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完善和修订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环节规范和要求、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和反馈体系,以及教学激励和奖惩措施,加快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建立教学事故预防和监控机制;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校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和人才反馈评价系统。

三、结语

专业认证有助于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专业认证的理念和标准围绕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合理培养方案,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等方面,对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初步的改革和实践,提升了专业培养水平,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的社会竞争力。

作者:李玲玲 赵学民 单位:河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