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医学论文范例

发医学论文

发医学论文范文1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2009年的共250例发热的患者,经全身体检之后并未查明其感染的病灶部位,但是患者在经过血液的细菌培养之后,均确诊了发病的原因,并进行临床上相关的记录。250例患者中有121例男患者,129例患者;患者的年龄为2个月~82岁,其平均年龄在32岁,其中不满18岁的有89例,在18~60岁有154例,高于60岁的有7例。患者的入院后的体检温度为37.5~40.5℃,平均温度为38.1℃;发热时间最长的患者达到120d,发热时间最短的为6d,平均的发热时间为28d,其中女个少于30d的有190例,多于30d低于60d的有38例,多于60d的有22例。250例患者中咳嗽的有51例,扁桃体红肿的有99例,胸闷的有64例,咽喉痛的有36例;有69例患者的左肺听诊有细湿啰音,有98例患者的右肺听诊有细湿啰音,两肺同时听诊有细湿啰音有83例;250例患者中头痛的有88例,乏力的有190例;患者中胸部X线片显示肺组织的纹理变粗的有177例,具有斑片状阴影的患者有10例(已经排除了结核的可能性);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为(37~211)×109L-1,平均值为85×109L-1。其中极少数的患者进行了磁共振、PCR、CT以及其他相关的检查,均没有发现异常。在本组的250例患者中伴有关节红肿的有14例,皮疹的有30例,血红蛋白36g/L的有5例。患者的入院之前所服用过的药物有头孢类、解热镇痛的、地塞米松、喹诺酮类等。

1.2治疗方法

本组的250患者在治疗之前均从肘部的静脉采取血液,并注入菌类群想通步的培养瓶子中,混合之后立即放入36℃的培育箱中6~8h的培养,若如变成复数菌类群想直接药敏试验平板进行监测,在16h之后测量的抑菌环的直径并将培养物转种到经分离后形成的单个菌落上,并按实际鉴定的结果报告其细菌的名称[2]。

2结果

本组的250例患者在经过使用菌类群相同步培养和复数菌直接药敏测试数据,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体温恢复最短时间为4d,最长时间为29d。

3讨论

3.1发热与感染

能够引起发热症状的常见因素都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下丘脑或者是通过宿主细胞释放的内源性的致热源,再对机体的体温的调节中枢起作用,致使发热[3]。外源性的致热源包括治病微生物、致热类固醇、抗原抗体复合物、尿酸结晶等;内源性的致热源包括干扰素、包细胞介质、肿瘤坏死因素等;还有就是在可能形成应激反应的临床因素的作用之下,例如创伤、失血性休克、免疫低下、内毒素血症、抗生素滥用等,机体为了能保证心、脑组织的正常血液的供应,在肠绒毛的血管襻处致使发生血流“短路”,导致肠黏膜缺氧,甚至坏死、脱落,从而失去了屏障的功能,而在肠道细菌的移位入血处形成了血液的感染。

发医学论文范文2

1.1综合性的防止措施不到位

部分养殖户虽然每年都按时按程序给畜禽注射疫苗,但是因为忽视了对畜禽的检疫、消毒、隔离以及科学性的饲养管理等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致使畜禽体内生潜伏着部分病原微生物,一旦畜禽的抵抗力降低,此时病原微生物就趁机侵入畜禽的体内引发疾病的流行。

1.2疫苗的因素

1.2.1疫苗的质量问题

由于部分疫苗自身质量不符合标准,例如弱毒苗中的活菌量比较大,而灭火苗中的抗原量相对较少等等。同时乡村地区因对疫苗的运输中没有完善的保存,如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造成疫苗的质量降低或者是失效。

1.2.2免疫的程序、方法不对

根据疫苗的种类,不同免疫的部位、方法、使用的计量以及稀释的方法都是不相同的,一定要按照“药物的用法”进行操作,若是使用不恰当,不仅会影响免疫的效果,导致免疫失效,甚至会造成畜禽的死亡。

1.2.3畜禽的免疫力降低

饲养环境的恶劣,饥饿、潮湿、寒冷、高温、噪音、缺水或者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以及长途的运输等的应激因素,这些都可能造成畜禽的抵抗力下降。许多养殖户习惯给畜禽滥用抗生素等,例如磺胺类的药物、氯霉素等,都会抑制畜禽免疫系统的功能。

1.3疫病发生变异

一些病毒性的传染病病原,因为免疫或者是环境的压力,在疫病的传染过程中发生了变异,使以往的旧病毒变种,例如非典型的新城疫、非典型的猪瘟等;还有一些病毒的毒性加强,例如传染性的法氏囊炎、马立克氏病等。这些病变往往会造成免疫的失败,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控制畜禽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2.1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为了降低畜禽传染病的发生、传播、流行,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并按照“早、快、严”的原则进行:早封锁、行动果断迅速、严密封锁。加强防与治的结合,将传染病的病原消灭在萌芽的状态,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平时的预防工作,不仅能提升畜禽的抵抗力,而且一旦发病,能及时有效的控制。

2.2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

由于农村的条件相对落后,因此保持畜舍的清洁卫生、空气畅通、光照适宜、及时的排除畜禽的排泄物等显得尤为重要。还有要加强畜舍冬春季节的保暖工作以及夏秋季节的降温工作等;尤其要做好畜舍的消毒工作,例如福尔马林、过氧乙酸、来苏尔、氢氧化钠等。但是要注意:因为病原微生物的特性不同,因此不能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药,要经常更换,并且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与此同时,还要对畜禽的草垫、场地以及进入畜舍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后方能进入,防止病原的侵入。

2.3实施正确的防疫程序

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疫苗注射,使畜禽的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发生。猪、牛、羊、鸡等注射的疫苗差异不同。现介绍两种。

2.3.1猪的免疫

常见的疫苗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活疫苗、猪口蹄疫灭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等。生猪在1d、20d、60d的时候注射猪瘟疫苗;仔猪在断奶之后的3d注射口蹄疫,半月之后进行二次免疫,后备猪在6个月之后免疫1次;在春秋季节猪丹毒个免疫一次;仔猪在30d后注射1头份仔猪副伤寒疫苗。

2.3.2鸡的免疫

常见的疫苗有:新城疫冻干苗、法氏囊冻干苗、油苗或者是联苗等。1d的鸡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3~5滴眼免疫新支二联疫苗;颈部皮下注射禽流感疫苗H9;7~12d后滴眼法氏囊病疫苗,注射禽流感疫苗H5+H9;40d之后给鸡注射新城疫Ⅰ犀系疫苗。

2.4实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模式

不论是个体户还是养殖场最好是实行自繁自养的原则,从种畜的生产着手,坚决不能引进疫区市场、乡村的种畜。养殖场对商品畜禽实行全进全出的政策;不能在同一个养殖场养殖多个种类的畜禽。生产的安全,才能提升经济效益。

2.5隔离、封锁

隔离:主要是为了控制传染病的继续传播,防止畜禽受到传染,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之类并加以扑灭[2]。当发生疫情时,首先调查疫病的病原处,然后检查病畜临床症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变态反应、血清学,根据其检查的结果,将畜禽分为病畜、可疑病畜、假定健康的畜禽进行隔离。封锁:当某种重大的传染病爆发时,严格的隔离之后,还硬挨划定封锁区域,以防疫病向安全区和健康畜禽传播。

发医学论文范文3

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于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发光免疫分析的40例检测者,年龄分布为25~55岁。调查的40例患者均为发光免疫检测,全身均无系统性疾病和药物过敏史。现将40例检测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人数20人,男9人、女11人,对照组人数20人,男13人、女7人。分组完全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来进行分组,不考虑年龄、性别及疾病。显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纳入和评价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25~55岁的发光免疫检测者;没有免疫缺陷等疾病、智力正常、自然状况一切正常;排除标准:存在感觉功能缺陷;先天性的疾病;高血压等。

3.方法:

实验组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生物发光法进行检测,即常规的生化检测。两组的用药方法用量相同,均对照组:生物发光法;实验组:化学发光法,根据就检测者检测出抗原抗体的速度进行评价。

4.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检测抗原抗体的数量和灵敏度作为评估标准。

5.统计学处理:

采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成组设计的t检验用于组间比较,当P<0.05时,可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数据显示P值小于0.05,表示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明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原抗体的速度快于生物发光法。

三、讨论

发医学论文范文4

1.1基础知识薄弱

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来源于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进入医学院后采用三年制专科生教材,与本科临床医学生相比,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稍差。

1.2学习积极性欠佳

(1)就业形势严峻。

伴随国内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式的教育转变成大众化的教育模式,新兴的网络教育在各级医学院校快速发展,加以医疗行业自身需求不断扩大,医学大专生的毕业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而社会对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膨胀。因此,全日制临床医学大专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导致部分学生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从而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下降。

(2)无就业压力。

部分临床医学大专生入学时即与北京市区、县就业单位签定就业合同,由于其生源定向,无需担心毕业后工作的着落,因此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1.3自卑情绪较强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医学院校高学历毕业生如硕士、博士研究生等的毕业人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而医学大专生处于高等院校学历层次的最底层,社会及家庭对其的认可度较低,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心下降,上进心受挫。

2临床医学大专生教学方法的改进

2.1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特点

大专生因其自身学历层次较低、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因素,存在自卑、焦虑及自暴自弃等心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新一代青年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使其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教育过程是一个与学生交心的过程,唯有发自内心的教育,才能深入人心。临床医学大专生在教学医院接受的教育分为理论授课、课间见习及临床实习,教师在给学生们授课之前、学生在临床科室见习及实习期间,教师不乏与学生进行深度接触的机会,授课及带教老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走进其内心世界,消除其自卑心理,帮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对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化解,进而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并增加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将对教师理论授课及临床带教的效果大有裨益。

2.2针对医学大专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及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临床医学大专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培养基调为面向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合格的卫生人才。在理论教学方面的教学方法为:①在遵循大纲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充实、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方案;②从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入手,结合临床的典型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临床少见病、疑难病的学习内容,作为了解内容简单介绍,给学生点到为止,不必面面俱到;③在课间见习、实习的临床带教方面,同样以基层医院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教学查房的内容包括病种、侧重点一定要与针对本科生及住院医师的教学查房区别开来,而对于复杂病例或危重病例只需他们掌握转诊要点即可。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大专生由于理论知识薄弱、就业压力过大或对未来的就业单位不满意,缺乏自信心,学习动力不足。这就需要带教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做好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课堂教学一定要摒弃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培养并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比让学生们记住课堂的内容更为重要。据肖凤等的调查报告显示,喜欢被动式接受学习内容的学生只占15.1%。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课堂上充分展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4适当运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认可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不同。PBL教学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运用在临床教学中则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从中国PBL教学的发展情况来看,PBL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一种思维模式,而不是掌握确切的知识,其整个过程尚有待完善。针对医学大专生基础理论知识相对不够扎实、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的情况,适当应用PBL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通过临床实践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可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临床见习之前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可能感兴趣的问题去准备,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临床见习时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在临床见习中学生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而后带着问题再去学习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切实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二者真正地成为一体,不可分割,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5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以往评价临床医学大专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根据理论考试成绩,不利于真实评价每个学生的理论水平及临床能力。临床课程考试不应只是考核理论知识,更应在平时的临床实践中给学生们打分,考核内容应包括病历书写、患者接诊、实践操作能力、医德医风以及与患者沟通技巧等各个方面,将其计入平时成绩,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2.6加强带教师资的培训

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培训尤为重要。在给学生授课或教学查房之前,首先教师应明确教授的对象及医学生将来服务的对象。在进行理论讲座或教学查房时应将大专生、本科生及轮转的住院医师区别开来,针对不同教授对象的课件内容应有所区别,以提高授课及教学查房的效果。因此,加强教师的带教理念培训非常重要。临床科室的教师在带教过程中根据临床医学大专生的特点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可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及动力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改善。作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大专生教育不可或缺,只有重视临床医学大专生教育,才能为基层百姓培养更加合格过硬的医学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患者无论疾病大小集中大型医院就诊的现状,保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3结语

发医学论文范文5

(一)当前金融学科发展的特点

1.金融学科微观化发展趋势凸显。

金融的范畴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金融的宏观层面主要研究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以及汇率等,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课程。金融的微观层面主要研究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包括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国外经济学界通常认为金融的范畴是指金融的微观层面。从过去几十年金融学科的发展看,宏观金融理论创新比较少,发展已相对稳定,而微观金融理论创新不断,发展较快。1952年马柯维茨提出的资产组合理论成为现代微观金融学的标志和整个现代金融理论的奠基石。1958年米勒和莫迪利亚尼提出的MM定理奠定了公司金融这门学科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夏普、林特纳和莫辛分别独立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973年布莱克和斯科尔斯提出了期权定价模型。20世纪80年代,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兴起。这些微观金融理论的提出导致现代金融发展的微观化趋势更加明显。

2.金融学科发展面临金融创新的挑战。

金融业是高风险的行业。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和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需要不断进行创新。20世纪60、70年代,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来逃避金融管制和规避市场风险。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产品如期权交易、互换交易和远期利率协议等不断推出。20世纪90年代后,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信用衍生品规模不断膨胀,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除了新的金融工具不断被推出,金融体制也开始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持续,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放松了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管制,持续多年的金融分业经营格局退出,混业经营成为趋势。金融工具和金融体制的创新,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金融理论指导和金融技能支撑,也对金融学科发展和金融教学提出了挑战。

3.金融学科知识和技能更加市场化。

金融的重要功能是使资金从盈余方向短缺方转移,实现资金融通。资金融通存在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间接融资是指通过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实现资金融通。当前,银行间接融资在我国占主导地位,而美、英等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其市场主导型的模式在全球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金融业发展,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完善,货币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投资市场等不断建立。这些市场的建立不仅为融资者提供了多途径的市场化融资方式,导致市场化的金融活动增加,而且市场化的金融产品也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金融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更加贴近金融市场的金融知识和技能。

(二)当前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教学缺乏互动。

目前我国金融学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上课放PPT和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听课和记笔记。由于金融学课程理论性和逻辑性强,教师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平铺直叙地讲授,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学生课堂学习也容易感到疲倦,并且由于不能和教师互动,导致对课堂听到的金融知识缺乏深刻和形象的理解,习惯于死记硬背。期末考试前,学生往往会要求教师划复习重点,考前突击背。考试结束后,学生又很容易忘记所学的金融知识。这样缺乏互动的教学,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又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利于教学相长。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学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以联系金融市场实际和跟上金融学科发展,然而当前不少金融学参考教材内容跟不上金融学科发展。教材内容往往偏于理论和模型,而脱离具体的金融环境,陷于理论上侃侃而谈,缺乏实务指导。如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多是比较宏观的货币理论与政策,教师课堂上往往也主要按照参考教材,周而复始地讲授这些多年不变的内容。如果不能把这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受,学生就只能简单记忆和理解,难以真正理解这些货币理论的实质。

3.教学不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金融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科,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教师教学重点放在讲授金融理论和模型上,缺乏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具体的金融环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很难有机会身临其境地面对金融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学生陷于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难以增强应用能力。由于微观金融的快速发展,微观金融理论往往从微观主体的行为决策分析金融问题,以计算机技术和数理模型为基础,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量化金融市场的波动与价格走势,对学生应用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模拟具体的微观金融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协助他们掌握一些实际技能,如风险管理、证券定价、金融产品设计、市场分析等。

二、建构主义理论及情境教学法内涵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认为知识由个体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构建,即个体通过个人经历和与环境的互动逐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因此,学习是一个主动处理信息的过程,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参与及体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四个部分:情境、协作、交流与意义建构。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显然,基于这样的观点,建构主义反对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求营造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与协作中学习,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构建知识。建构主义非常强调情境在学生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情境教学法便是把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从建构主义理想学习环境的四个组成部分看,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从两者的对比可以看出,情景教学法对教学的要求都是直接针对当前金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能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金融学情境教学法实施路径与途径

(一)金融学情境教学法实施路径

首先,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学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围绕该问题情境进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把最近发生的新事物、新观点融入课堂,创设合适的意境。其次,协助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动手的机会。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其自身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体验和操作实现,教师只能起协作的作用,不能代替学生自身的参与。为了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协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知识和技能的“接触”到“理解”再到“掌握”的全过程。再次,参与学生互动交流。交流是教师协作学生学习和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的重要环节,对于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通过交流,可以在互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体验中的问题,学生也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从而最终帮助学生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最后,促进学生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金融学来说,就是要帮助学生对自己切身体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较熟练的运用。学生由于受自身能力所限,不一定马上能把情境体验中获得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这时可以深入浅出,通过一些直观的方法与途径,诠释这些金融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达到知识内化和意义建构的目标。

(二)金融学情境教学法实施途径

1.通过提问方式组织情境教学。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带到实际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发生兴趣。问题出现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进程就可以围绕该问题展开。教师可以进一步采用设问、反问等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帮助学生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以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金融机构主要面临哪些风险?房价的下跌会给银行带来什么风险?金融机构如何应对这些风险?通过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风险管理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2.引入案例讨论开展情境教学。

教学中引入案例可以避免理论知识的枯燥无味和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师可以在案例分析开始时,把学生分成3-5人的讨论小组,让小组成员就案例展开讨论,不事先下结论,在小组讨论中活跃气氛和培养思维。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大家综合展示讨论结果,包括讨论过程回顾、学习感悟等。以公司金融课程为例,教师在讲授兼并收购、投融资决策等内容时,可以利用一些公司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往往比单纯讲授理论效果好。

3.利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增加信息量,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在线教育发展迅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在线教育资源,如示范课件、纪录片、财经视频等。以本科金融学课程为例,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可以穿插播放央视大型纪录片《货币》和热播财经节目《财经郎眼》中的相关片断。学生对这些视频很感兴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课堂教学内容。

4.通过金融实验室模拟与仿真训练开展情境教学。

发医学论文范文6

启发式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点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启而迪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以在围绕教学大纲备课时,教师不仅要熟悉授课内容,更要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有计划地设计,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学习是备课的重点,也是关乎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

2各种启发式教学手段灵活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指导方针,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包含多种教学手段。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手段包括提问启发、对比启发、类推启发、病例启发等。

2.1提问启发式教学

即教师将授课内容精心设计成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进而对知识点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授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时,可以提问:“关于瞳神紧小病因病机的学说有哪些?”。通过引用倪维德《原机启微》“足少阴肾为水,肾之精上为神水,手厥阴心包络为相火,火强搏水,水实而自收”,提出“什么是强阳搏实阴论?”通过引用黄庭镜《目经大成•八十一证•瞳神紧小》“因劳伤精血,阳火散乱,火衰不能鼓荡山泽之气生水滋木,致目自凋,而水亦随涸”,提出:“黄氏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如何认识?”。通过上述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将该病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实两方面:实者为外感热邪或肝胆火热,火邪攻目,煎熬神水,黄仁受灼,致瞳神展缩失灵;虚者为劳伤肝肾或久病伤阴,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神水受伤,瞳神失养。教师运用提问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2对比启发式教学

对相似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总结归类,找出异同。例如“针眼与胞生痰核均表现为胞睑硬结,二者如何鉴别?”,引导学生从病因病机、发病部位、症状、病势、病程等方面进行思考,通过比较异同,进而掌握疾病。也可以是不局限于某个章节,模拟临床,直接从症状着眼,例如“患者自诉视一为二,应考虑哪些疾病?”。对比启发式教学是在前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运用横向思维,改变了僵化的知识结构,从而巩固了教学效果。

2.3类推启发式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医眼科之前,均已学习了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中医眼科学亦属于中医体系的一支,故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可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中医理论,推导出新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聚星障之风热客目的辨证论治时,从症状上来看,由于病邪为外感之邪气,故推导出该型病情较轻,以黑睛浅层点状混浊,抱轮微红为主,全身症状、舌脉同外感风热的表现;继而推导出其治法应以疏风散热为主,方用银翘散加减。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4病例启发式教学

发医学论文范文7

(二)经济法课程的衔接存在断层性

由于中高职之间缺乏沟通,中职院校以自我的就业目标制定其培养计划,高职制定培养计划的出发点仍以高中生为基础。这使得高职教学的结果是杂乱无章。中职晋升的学生不仅缺乏文化基础知识,对于某些内容难以掌握,另外对于经济法的了解又存在一定的重复性,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高职存在一个真空期,无法达到培养的目标。

(三)高职经济法课程的技能培养存在不足

如今高职院校的生源逐渐延伸到中职毕业生,而且,有很多高职院校的前身就是中职,由中职升级成高职,因此在高职中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及培养计划的制定都是缺乏一个新字,有的甚至依旧延续中职的老一套,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实力都跟不上高职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师资力量、技能培训方面以及基础建设方面等都存在一定的落后性。有的甚至还远远没有中职的技能实力,教学经验也没有中职丰富,使得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后出现技能学习的倒退,造成不良后果。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中职院校的经验、案例以及相关经济法的师资力量远比刚升级后的高职院校更具有实力和竞争力。高职院校缺乏一定的双师型教师,在经济法的教学中脱离实际,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与实际严重脱节。总之,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必学、必会、必懂的课程,学生以及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经济法课程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改善教学模式以及培养计划,提高学生学习经济法的效率和实践性。

二、经济法课程要适应中高职衔接

(一)以职业为导向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目标

在中职院校中确立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后,教学内容适应当前中职院校的发展,待晋升入高职院校以后,都是以职业为主的教学目标,从而在相同的教学目标下,院校实现中职与高职的零距离对接,有利于学生课程的衔接性。在职业导向教学目标中,首先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其次是增强了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能力。在中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入高职以后,在原来技能的基础上,更容易掌握高深的技能和知识。同时经过中职的培训,对于资格的考试更是一种递进,在中职,参加初级的考试,高职以后直接中级或者高级考试,将中职和高职的技能和考试形成有效的衔接。在经济法课程学习中,更是如此,同一个目标,不同的要求,使得经济法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对接和递进,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构建中高职衔接的教学内容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面临一个资格考试问题,因此对于中高职院校在设置教学内容上,都要符合当前的要求,首先根据考试内容制定教学内容,其次是基于岗位要求规范教学内容,再次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此基本要求下,中职中经济法的学习主要面向的是初级资格考试,以及中职生毕业以后的岗位要求,然而中职生和高职生对于职业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高职的教学内容是中职内容的递进和深入。在中职经济法内容的基础上,延伸到更高,更切合高职毕业生的职业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中高职要形成良好的衔接。在实际情况下,结合社会的发展以及中高职自身现状,发展适应当前的会计课程内容,中职和高职同向发展,最终实现对接。

(三)以技能为重点优化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手段

中职和高职都是注重技能的培养,中职注重的是初级技能,高职注重中级技能的培养。在各自的技能培养重点下,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模式改革下,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场景教学以及角色的扮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在教学方法上,经济法课程的教学需要专门的会计专业教师,避免非专业教师带来衔接上的问题。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中职学生很快适应到高职教学,经济法的课程教学也适应了中高职的衔接,对于会计专业系统性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以能力为评价设置中高职衔接的考核方法

经济法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试卷的方式,而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方式,考核的重点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对中职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经济法课程考核中,应注重经济法的实际作用,同时还要重视考核方式方法和的同步性,中职和高职不能出现太大的偏差,以免影响两者的衔接问题。经济法课程的评价考核方式注重实践能力,中职考核和高职考核需要一定的衔接性和共同性。避免中职步入到高职以后存在评价考核的盲目性,减少适应的时间和空间。让经济法课程体系适应到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系统性培养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三、结语

发医学论文范文8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实际出发,学会观察,展开联想、想象,进行续写、补写、缩写、扩写等多维训练。通过学生的练笔,教师既了解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这个木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其间发生了许多让小木偶觉得委屈的事情,但最终小木偶在小女巫的帮助下实现了喜怒哀乐的故事。说明了“笑是很重要的,不过只有笑是永远不够的”道理。文章在这一幕收尾,引发读者许多联想,如果给这个故事进行续编,正是读写结合训练的契机。教师要求学生从文本的实际出发,根据文章内容与表达情感的需要,进行合理想象,抓住人物的情感和举动,补续故事的结局。教师同时还提示,可以联系下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设想一下小木偶具有喜怒哀乐之后的心情和举动,以及遇到先前让他觉得生气委屈的人物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结果很多孩子都写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

二、改写求新,推进创造能力

小学阶段训练学生写好记叙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可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发现记叙文写作的训练点,要求学生进行改写。即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谋篇布局或叙述方法等,创造性地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句借景抒情,言简却意味深长,意境也很美。如此美的诗歌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据,把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以学生习作中的内容为例:早上淅淅沥沥的小雨笼罩着秦朝的渭城,路上的匆忙的过客驾着马匹呼啸而过,扬起了一阵细小的尘土。王维正在旅馆里为好友元二摆上一席饯行的酒,虽然春色正好,柳树苍翠欲滴,但丝毫无法挽留朋友,王维的心里充满了惆怅和感伤,这可是他人生中难得的知己啊!如今,朝廷的一道圣旨就把他发配到了西域,路途漫漫,人生短暂,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一想到这,不禁潸然泪下,千言万语都化为一声声的“朋友,珍重!”让我们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一个深情厚意的好朋友了。

三、仿写语段,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仿写练习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维,在读写结合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盘古开天地》一文体会盘古的神奇与伟大是教学的重点,而仿写其身体变化的四字词语又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文中“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仿写。例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后先完成练习:他的()变成了()的()。教师出示仿写的要求:

1.想象要贴切。仿写的事物与原文的内容有共同点──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尽量找出共同点。

2.要注意创新。不要停留在一些初浅的想象的层面上,要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力求新奇,能引发人们无穷的联想和想象,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以学生习作中的内容为例:他的鼻孔,变成了黑隆隆的山洞,让火车呼啸而过。他的筋骨,变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他的汗液,变成了喷泉,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像一组音符在欢快地跳动。他的皮肤,化作了一帘帘的瀑布,像一匹五颜六色的帆布。……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发言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大家纷纷跃跃欲试。学生们用自己无穷的想象力把看似很普通的东西,变化出众多生动的形象。在个性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多项思维的火花,通过仿写表现出来,从而凸显学生的写作个性。

当然,在写作的基础上,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写的文章进行评价和修改,可以采取学生自改、生生互改、师生评后改等多种形式,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提供范本或者是修改余地较大的文章,让学生交流讨论所写的文章是否符合写作要求,是否符合写作训练目标等,从而达到以评促改、以练促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