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施工总结范例

电梯施工总结

电梯施工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对电梯基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因此在电梯基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基础深度的加深,因此对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大体积混凝土是电梯基坑施工技术中一项涉及的内容较多的工程技术,其主要建筑材料大体积混凝土是一种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为确保电梯基坑在满足人们对建筑物高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注重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尽量不要出现技术上的失误。

1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特征

升降机地基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散装混凝土有很多特点,比如结构越来越厚,钢筋越来越多,对整体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施工工艺的要求越来越复杂。建筑体积大,砌块比较厚,而且建筑体积也比较大。所以在电梯工程施工中,对于超大容量混凝土结构的关注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有必要充分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特性,同时也要考虑各种不利因素。采用相应的措施。在电梯基坑施工中,要注重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运用,实现裂缝优化。现代电梯基础基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作为现代材料被广泛应用。伴随着建筑工程的扩展,建筑结构也朝着深、大、高的方向发展。这种方法实现了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技术[1]。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材料的选择及控制技术。建筑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物质基础,必须从材料采购阶段对其进行全过程监控。对大型工程来说,为了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标准,需掺加减水剂、多种添加剂(如共混剂)也可采用先进的混合技术,以确保充分、有效地控制水混合剂的放热扩散温度应力。积极选用新型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水泥材料,可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变化。粗细骨料得到改进。做到粉煤灰和增塑剂根据集料质量适当混合,减少水化热,减少水泥用量,合理选择掺合料和水泥。属低碳无碱品质。

2.2混凝土的拌置和输送。搅拌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若不适当调整搅拌时间,则对混凝土性能有较大影响。因为建筑物的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必须进行大量的混合。用移动式泵和拖车泵将已完成的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装运前,技术人员必须对泵的技术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准备易损部位。停泵期间,需要将有效的倒泵措施应用到泵上,使泵的性能能够达到要求。

2.3浇筑振捣技术。浇注与振动是影响电梯基坑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当大量的混凝土被浇筑时,施工过程通常会变得更复杂。钢筋的实际密度,包括地下管道、结构尺寸和实际使用状况等因素,必须充分考虑,并确保所有位置准确性。浇筑前,用纯水泥浆对泵进行润滑,防止泵送过程堵塞,提高泵送速度和质量。混凝土浇筑过程[2],第一,混凝土将覆盖一层新混凝土,过来用泵来移动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量很大,应减慢泵送速度,提高泵送速度,尽量减少泵送时间。第二,分层浇注。倾斜层分为整体层、分隔层和倾斜表面层。复合层浇注是指连续层连续浇注,该方法适用于平面尺寸小,结构由短边向长边发展的情况。采用分段浇铸的方法,将混凝土结构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分别分割。所以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进行初装、擦拭工作,严格控制注水质量。采用二级振动法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空气,增加混凝土的粘结力,提高其抗压强度,防止混凝土开裂。

3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问题解决具体方案

详细的计划分工,可以给每个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明确具体的施工目标,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也可以使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迹可寻,在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竣工后,在工程质量检测、纠错问责等过程中也能快速发现责任主体,避免后续施工出现失误。而且详尽的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计划是建立在对工程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的,也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混凝土施工工人作为最基本的支撑,因此,计划制定者必须组建团队,以了解电梯基坑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流程及人员基本情况为主要组成部分,共同协作,将复杂的施工工序细化为一系列的具体环节,并制定每个员工的个人施工计划,使施工工人的施工过程有章可循,也能充分发挥每个施工工人的专长。

4总结

简而言之,在电梯基坑中安装大容量混凝土时,需要采用高强度施工工艺,对外加剂、粉煤灰、骨料、水泥等各类建材的质量控制要适当选用。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准确确定混凝土浇筑温度,并注意后续维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防止电梯基坑混凝土开裂。若用钢筋作框架,应特别注意施工工艺。安装升降机基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框架是帮助施工队伍提高升降机基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保证整个电梯基坑的质量,土木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必须密切配合,才能将大量混凝土浇筑和脱模。

参考文献

[1]吕俊杰,崔庆怡.C45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10):76-80.

电梯施工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梯事故;典型案例;风险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同时在用电梯总量和年增长量也跃居世界第一位。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电梯数量仍将快速增加,使用也将更加频繁,这使得电梯逐渐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必要基础设施保障。在我国,监管部门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对符合《特种设备目录》中电梯含义和品种范围内的各类电梯实施监管,并对其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与处理,进而预防和减少电梯故障、事故发生。

1电梯事故概况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我国登记电梯总量分别为709.75万台,786.55万台,879.98万台。从设备总量来看,未明显受到新冠疫情影,依然保持较高增长趋势,平均增幅为10%以上,这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然而新梯高增长、老旧电梯逐年增加和行业人才流失等因素影响下,在电梯相关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下,我国电梯安全形势稳中有升,未发生较大以上的事故,2019年以来累计发生电梯事故81起,致使65人死亡、14人受伤(见表1)[1-3]。从表1可以看出,2019年至2021三年间,事故发生起数、事故造成死亡人数、百万台设备事故率和百万台设备死亡率等指标都在下降,显示出电梯安全状况一直向好的方面发展。事故发生起数、事故造成死亡人数、百万台设备事故率和百万台设备死亡率分别从2019年的33起、29人、4.65和4.09下降至2021年的23起、17人、2.61和1.93,降幅分别为30.31%、41.38%、43.87%和52.81%。按照事故级别、发生场所、发生环节、电梯品种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按事故级别划分,81起事故全部为一般事故;按照事故发生地所属场所划分,发生住宅48起,占59.83%;发生在建筑工地20起,占28.69%;发生在商场5起,占6.17%;发生在公共交通场所2起,占3.7%,其他场所6起,占6.3%(见图1);按电梯品种划分:曳引驱动电梯71起,占87.65%,自动扶梯8起,占9.88%,杂物电梯2起,占2.47%(见图2);按照按环节划分,发生在安装环节12起,占14.81%,维修环节21起,占25.83%,使用环节46起,占56.79%,其他环节2起,占2.47%(见图3)。从图1可以看出,电梯事故发生场所主要在居民住宅和建筑施工工地;从图2可以看出,发生事故的电梯主要是曳引驱动乘客电梯;从图3可以看出,发生事故的环节主要分布在使用、维修和安全这3个环节。因此为探讨电梯安全风险因素,本文选取了住宅领域的使用、维修以及建筑工地场所的安装三个方面典型事故案例,对其进行深度剖析,以期激发电梯相关责任主体对电梯全生命周期内安全重视程度,。

2安装、使用和维修环节中电梯安全风险因素

2.1安装环节

2.1.1典型案例2019年11月9日中午8时左右,某住宅建筑施工工地一名安装人员在进行作业时从高处坠落,当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万元。2.1.2原因分析电梯安装人员擅自改变卷扬机支架结构,破坏了卷扬机的整体结构,致使结构的刚性变差,因而使得卷扬机在一段时间工作载荷后,引发电机传动轴和卷扬减速器花键轴的花键连接套脱落,导致卷扬机制动失效。另外,安装人员未依照电梯安装无脚手架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安全意识淡薄,仅依靠电机的自制动,在没有其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情况下,擅自用不能载人的卷扬机载人作业,违章作业。2.1.3小结从本次事故中发现,电梯安装过程中,在施工管理、人员能力和辅助施工设备等方面存在大量安全风险。其中施工管理方面,项目存在层层分包,内部未落实安全责任,忽视安装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安装人员违章作业行为;人员方面,电梯安装人员取消许可资质要求后作业能力千差万别,加上施工单位不重视内部HSE教育,片面追求施工进度;辅助施工设备方面,设备未进行有效维护,未被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进一步诱发事故发生。

2.2使用环节

2.2.1典型案例2021年5月23日,广东省湛江市某小区一名被困住在轿厢内乘客,救援人员在打开厅门时,门锁回路断开,电梯脱离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在对重重力差作用下,轿厢上行超速并撞击井道顶部,使乘客从轿厢地面抛向顶部再跌落,最终导致乘客死亡。该台电梯在检验有效期内;最近一次半月维护保养时间为2021年5月20日,最近一次季度维护保养时间为2021年1月18日,最近一次半年维护保养时间为2021年3月18日。2.2.2原因分析这是一起住宅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事故。该起事故涉及多个方面:设备本体方面,一是电梯主机制动器两组独立机械制动部件的一组断电时柱塞被制动臂顶杆螺栓顶至行程终点,摩擦副存在间隙,该组制动部件制动力丧失,且通电时制动臂不动作,而另一组制动部件弹簧螺栓因发生疲劳断裂,该组制动部件制动力也丧失;二是该电梯配置了两个制动部件的动作监测开关,但监测功能均处于无效状态,无法验证任一组制动部件正确提起(或释放)动作;三是该电梯的封星保护功能因封星接触器被颠倒安装而失效,永磁同步电动机无法限制轿厢的溜车速度;管理方面,内部质量体系运行失控;使用单位未建立有效安全管理制度,相关制度也未落实,无电梯安全管理员,缺乏有效安全管理。同时,制造单位未履行《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义务。2.2.3小结从本次事故中发现,电梯使用过程中,在设备维护保养维保单位内部管理、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管理等方面存在大量事故风险。其中,使用单位管理方面,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未落实到内部责任部门和员工,安全人员和岗位责任制度虚设,未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自查自纠,将使用管理责任转嫁给维保单位,给设备安全运行带来大量管理风险隐患;设备维护保养方面,未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使用维护说明要求,维保记录虚假填写,未发现并处理电梯的严重安全隐患等;维保单位内部管理方面,未按照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纪律制度,规范电梯维保作业行为,缺乏对维保人员有效技能培训,难以保障维保质量;制造单位对产品质量把控不严,只追求一时短期经济利益,未对已出厂的电梯进行风险分析研判,未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3维修环节

2.3.1典型案例2020年7月31日,上海某电梯有限公司员工在某商场修理自动扶梯灯带时,在未断闸的情况下,从自动扶梯配电箱内的单相漏电开关进线端进行接线,一手将灯带驱动电源电线插入进线端的同时,另一手使用长柄螺丝刀将相线(火线)螺丝松开和拧紧,接线过程触电死亡。事故发生前,该电梯处于停机状态,未投入使用。2.3.2原因分析这是一起住宅电梯在修理过程中,修理人员操作不当而引发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修理人员作业时未穿戴公司配发的具有绝缘功能的安全鞋且违反公司严禁带电作业的规定。另外修理单位也存在对修理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严格问题。2.3.3小结从本次事故中发现,电梯维修过程中,在维修单位安全管理和人员安全培训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风险。其中,维修单位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片面追求市场,忽视维修过程潜在作业风险,未制定严格的作业指导文件,对修理人员技能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等;人员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是员工待遇较低,工作进取心低,操作较为随意,安全风险意识不高等,导致维保和修理不按规程操作,影响修理和维保的质量。

3建议

为有效降低电梯发生事故风险,提高整个行业质量安全水平,让人们能够安全、舒适乘梯,下面本文将从管理、人员以及设备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3.1管理方面

(1)监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电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要求,强化对电梯生产企业以及电梯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提升使用安全管理和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多措并举,着力破解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费用和加装电梯运维费用等难题;鼓励和支持电梯保险新模式试点应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风险分担的社会治理机制;全面深化电梯维护保养和检验检测改革创新,推动监管改革成果落地见效;加强电梯安全宣传,把握舆论导向,及时研判处置电梯舆情,避免引起负面舆情事件,增强公众乘梯信心[4]。(2)电梯生产企业和电梯使用单位要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在电梯质量安全中职责,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标准要求,进一步完善自身内外部的质量安全制度,并有效落地。加强人员技能和安全培训,提升人员能力,不断分析电梯相关安全隐患风险,开展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3)电梯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增强自身硬实力,推动行业诚信、市场公平和社会服务建设。积极引导电梯制造(含安装、修理、改造)、安装(含修理)、维保、使用单位参与到行业建设中,遵守法律法规,以电梯质量安全为目标,切实履行自身社会职责,减少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充分利用行业协会优势,以电梯产业集聚区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促进区域电梯质量水平提升,进而有效促进整个行业电梯质量安全水平[5]。

3.2人员方面

(1)监管部门要加强从业人员能力建设。加强作业人员和检验人员考核,以培养应用型人员为目的,突出人员能力和素质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人员考核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信用处罚等措施和手段,督促企业遵纪守法,严格执行质量安全制度要求,杜绝无证从业行为。(2)企业要落实安全责任,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企业要严格执行安全作业规程要求,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人并加大监督和考核,对内部人员要安全培训与警示教育,让员工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不放松,树立“安全是一切生命线”的思想;加大对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学习,加强内部人员技能和安全培训与考核,在内部实现优胜劣汰,不断提升整个行业人员从业水平。(3)电梯相关行业协会要做好政府支撑和社会服务工作。行业协会要立足自身职责和服务对象,进一步完善自身行业自律规范,切实支撑监管部门相关工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宣传与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能力和素质。

3.3设备方面

(1)监管部门开展风险分析与隐患治理。充分利用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加强对本区域内电梯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国内发生的电梯事故,开展针对性隐患排查与治理,不断提高本区域内电梯质量安全水平。另外,对于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方,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对故障、应急处置、舆情等数据数据分析,开展风险监测与预警,加强电梯分类分级监管、精准监管、智慧监管,提升安全监管科学性和有效性。(2)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开展电梯风险自查自纠工作,打造自主、有影响力制造和维保品牌。随着电梯总量和老旧电梯的逐年增加,电梯相关企业持续加大风险监测和隐患自查自纠,履行好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维护保养质量安全责任,持续提升电梯质量,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风险。

4总结

电梯施工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资管理;现场物流;垂直运输;施工技术

马来西亚吉隆坡标志塔项目位于吉隆坡TRX国际金融中心,高452.065m,地下4层,地上97层,建筑面积40万m2,是集金融、商务、购物、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型项目。主塔楼地下部分为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上部分为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项目工期34个月,现已竣工。吉隆坡标志塔项目是目前中国承包商在海外承建的最高建筑,项目团队仅用26个月便完成了主体结构施工,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速度平均3d/层,最快达2d/层,实现了全球400m以上摩天大楼主体结构最快建造速度。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精细化的物资管理是保证工程履约的关键之一。

1物资管理要求

项目物资要同时满足时间和空间要求。1)在时间上,要满足严苛的施工工期要求。项目部应用甘特图法进行四级进度计划的编制,同时应用施工进度形象图法考核、控制进度。2)在空间上,保证各专业施工能按进度计划进行,首先要保证各专业设备物资在符合“不等高同步攀升”施工顺序下按计划进场(见图1),这是决定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在主体结构整体工序上,按照“核心筒先行,外框紧跟,各专业及时插入”的原则展开,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先后顺序为:核心筒→外框钢结构→组合楼板→内筒钢结构→防火涂料→材料、设备调运→幕墙封闭→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各分部分项工程保持4d/层循环向上施工。研究表明,工程建设项目中材料、设备的成本占工程造价的60%~70%,实现对工程项目过程中物流的良好管理和控制,将有利于降低工程整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国际大型项目应采取全球化物资采购策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资源以降低成本。国际工程物资费用与国内物资费用相比,主要差异在于物流费用方面,如海运保险清关等费用,其费用约占进口货物价值的10%。国际工程公司应积极利用属地国税务政策,争取为建设项目实现减少或免征关税。

2物资管理机构

吉隆坡标志塔项目参建方来自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项目物资管理理念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在业主和总承包商主导下组建了项目经理层级的物资管理机构,编制关键人物通讯录(vendorpiccontact),每周召开物资管理中高层会议,一致应用建造物流(constructionlogistics)的方法进行项目物资管理。

2.1物资管理组织框架

项目参建方众多,精细化物资管理首先要理顺物资管理流程,明确物流责任。1)业主方进行项目物流整体策划;为设计方、总承包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要求,审核设计方案和材料需求计划。2)设计方收集材料和设备信息,制定初步的材料需求计划,与业主方共同制订初步物流方案。3)总承包商进行物资入场检验、统筹现场物资管理。4)供应商按总承包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规定数量的物资。5)其他物流活动参与方在总承包商统一管理下完成各自职责。

2.2物资管理整体流程

国际项目物资管理不可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由于物流的系统性,使得每个环节对整个项目的进程都会产生影响。物资管理是在业主主导下从项目立项到项目施工逐步细化的过程。主要流程如下。

1)信息收集

熟悉运输路线,收集拟选用的运输设备规格及参数详细资料;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与协调,了解当地的政策及法规。

2)制定工期计划

物资管理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工期计划。项目进度计划可采用甘特图法编制,以横线表示每项活动的起止时间,可看出各项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方便施工目标管理和考核。超高层项目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计划采用施工进度形象图表示,在纵向上反映同一时间段不同分部分项工程在空间上的上下搭接关系,横向上反映同一楼层不同分部分项工程在时间上的前后搭接关系,是控制施工进度的有效手段。

3)初步物流方案(anoutlineCLP)

在项目立项或设计阶段,业主方和设计方需根据时间、成本的具体要求,制订物流初步方案,包括物资采购国别分析、运输线路规划、运输方式选择、机械设备配置、费用估算,相关环节的衔接,从人、物、资金、信息等各方面进行部署和权衡,制订可行的物流方案。

4)详细物流方案(adetailedCLP)

在项目施工前,总承包方根据工程施工经验和专家意见,提出初步物流方案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对初步物流方案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形成最终的详细物流方案,以指导施工。

5)物流决策机构

施工期间,项目各参建方中高层管理人员组建成的物资管理机构定期召开物资管理会议,协调、优化、执行物流实施方案,从而确保现场高效的物资管理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工期。

6)内部业务重组

在中资建筑企业,一般物资采购、物资现场管理、机械管理、文明施工等业务分属于不同项目部门。在吉隆坡标志塔项目中,为适应项目物资管理特点,作为项目总承包商的中资企业适应性地将业务进行重组,成立总承包协调部门,对外对接高层的物资管理机构,对内管理物资进出、现场材料转运、机械、安全文明施工,是项目物资管理关键部门。

7)现场物资管理实施

超高层项目物资管理的重点是现场物流管理,现场物流管理需在实施过程中与安全、环境管理紧密结合。

3物资采购模式

项目所需物资量大、种类多,加之马来西亚物资的有限性供给使得这些物资的可得性非常低,众多设备、物资从中国或第三国进口。因此,项目物资采取全球化采购与属地国补充的模式,平衡物资的经济性与适应性。例如,项目所需钢筋采购自中国,钢结构73%采购自中国、27%采购自马来西亚,幕墙玻璃采购自印度,装饰瓷砖采购自印度尼西亚,大理石采购自意大利等(见表1)。

4物流运输方式

项目物流运输包括工程物资集港、国际远洋运输、到港清关、属地国运输至项目现场、调运至指定楼层区域,实现了物资设备的异国转移。在运输过程中,多半物资需要采用远洋运输方式进行周转,并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方式相结合。

5物资调转中心

对于项目建筑红线即用地红线,现场周围都是其他用地,与场外联系道路仅有一条钢结构临时桥梁,项目现场不具备建设仓库条件。项目在巴生港建设物资调转中心,根据施工计划管理库存。项目现场采用准时制生产方式(JIT),所用运输至现场物资需在限定时间内调运至指定楼层,通过高效有序的现场物流管理,物资到场即可调运,实现现场零库存。

6现场物流管理

本项目建筑规模庞大,大宗材料垂直运输量为混凝土15万m3、钢筋3.3万t、钢结构2.5万t、幕墙7.7万m2,将建筑材料及时运送至所需楼层是一项繁重的任务,而且施工高峰期有2000人次的人员上下对垂直运输体系也是严峻考验。建筑施工垂直运输体系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方面,既需设计方运用定量分析法提出配置方案,又需施工方根据施工经验进行优化。项目垂直运输机械配置情况如表2所示。

6.1塔式起重机

在项目设计阶段,业主方和设计方根据定量分析法提出在塔楼配置2台L500-32型塔式起重机的方案。在施工前,总承包商认为这是理想状态下的配置,并不能满足实际工程建设需求。因此,总承包商根据工程施工经验法,决定再增加1台ZSL380型塔式起重机,满足垂直运输任务。本项目24h施工,现场物流的重点为塔式起重机24h分配与使用。基于4d/层的施工,为满足各专业物料运输,必须为各专业合理分配塔式起重机使用时间。

6.2飞行式卸料平台

在超高层建筑中,施工电梯一般在建筑内外布置。建筑内部施工电梯布置在核心筒内,解决核心筒结构施工人员上下;建筑外部施工电梯集中布置在建筑立面规则、场地开阔处。为加快幕墙封闭施工,在项目进行物流策划时,取消外置施工电梯,改为塔式起重机+飞行式卸料平台(flyingloadingplatform)运输砌体、机电综合材料等中小型材料。飞行式卸料平台尺寸为6500mm×2000mm×1800mm,最大载重量设计为10t。飞行式卸料平台最大优势在于可整体打包运输,提高物料运输效率。

6.3施工电梯

项目配置4台双笼SC200/200G型施工电梯,安装于永久电梯井道内,该型号施工电梯为人货两用升降机,额定载重量2000kg,起升速度最大可达96m/min。在施工电梯使用过程中,采取分区停靠和奇偶楼层停靠策略,提高施工电梯使用效率。项目配置4台施工电梯,通过一系列减少交通流量的措施,能满足项目施工需求。但在飞行式卸料平台不宜使用的项目,或施工工人对休息条件要求更高的地区,4台双笼SC200/200G型施工电梯很难满足施工需求。为此,类似项目可考虑增加施工电梯配置数量或选择载重量更大的施工电梯,如吉隆坡石油大厦双塔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项目均配置4台双笼ALIMAK型施工电梯,额定载重量3200kg。

7结语

国际项目物资管理是综合项目管理、工程技术和物流管理的一门应用学科,需在项目策划、组织管理、进度管理、关键环节管控上制定清晰的思路。明确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流程和方法,能提高工程项目物流运作效率,保障工程项目顺利有序开展,提高参建单位国际工程管理运营能力。物资管理本身是以工程项目实践为对象,运用科学分析和实证分析为实践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手段和方法。吉隆坡标志塔项目出色的精细化现场物资管理保障了工程安全、按期全面完美履约,为物资管理提供了可研究案例,为海外项目尤其超高层项目提供借鉴方案和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付英梅.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物流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7.

[2]王诺.工程物流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张业,卞乘伟,曹鹏,等.可拆卸式卸料平台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C]//第七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杭州,2018.

电梯施工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电梯;设备;管理;维修

1电梯设备管理的内容

通常将在建筑物内垂直运输载体的交通工具称为电梯,其由动力驱动,通常利用箱体或阶梯运载人、货物等。电梯需由国务院特种设备监管部门的许才可以生产、投运。电梯设备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三点: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维修技术、管理电梯验收。电梯在投入使用时会有施工图纸,完工报告、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维修方法等,这些资料需保存妥当,同时使用过程中记录的维修方法,事故原因等纸质资料与电子资料需制作成管理技术档案保存,以便后续查看参考,减少电梯故障出现的频率。管理维修技术根据时间、种类的不同可以分很多种。当有一个新的电梯要投入使用时需有验收合格证,并确保日后对电梯进行管理维修。日修即每天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进行正常的安全保养,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周修、月修、半年修、年修等的维修都是对电梯进行的正常的检查和基本的维修保养,确保电梯不会出现故障。同时一般还会3年对电梯进行一次大的安全隐患排查,进行彻底的维修保养[1],此次排查是对平时注意不到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排查,避免电梯出现大的运行故障,对人们的工作及生活产生影响。最后还会有专项维修,即对电梯的某一部件进行检查,对某一部件出现故障的专项处理,每一次的常规检查需将检查结果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管理电梯验收需根据国家对电梯的验收规定、验收标准进行验收,验收时须有施工图纸、完工图纸、使用说明书以及一些外在施工看不到的记录等,同时应提供确切的保修时间,以及一些容易损毁的部件和准备备品备件的费用。确保以上电梯设备管理内容的实施,电梯的安全使用便可得到保障,即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财产安全。

2电梯的分类及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的发展,住宅及购物场所等建筑物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场所设施越来越完善,生活越来越便利,电梯便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电梯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方便,进入任何场所人们都会使用到电梯,电梯的种类很多,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正常运行,在使用不同电梯时会有不同的管理制度,人们为了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以及电梯的使用寿命需严格遵守相应的电梯管理制度。根据电梯的驱动方式、使用功能、电梯的速度以及操纵控制方式可以把人们经常使用的电梯分为以下几类,如图1所示。根据人们常见的电梯种类提出客梯、货梯、扶梯三种电梯类型的管理制度。

2.1客梯

客梯通常不运载货物,供人来使用。客梯的安全为第一要素,客梯的管理十分重要。1)客梯不可以运载货物和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如果情况特殊必须使用客梯时应向电梯管理部门汇报,有专门的人员指导看护,避免出现安全事故。2)禁止人员在电梯内有嬉戏打闹、乱跑乱跳、吸烟等不利于电梯安全运行的行为,同时需维护客梯内的环境卫生。3)禁止无故频繁乱按电梯键,这种行为极易造成故障,同时禁止乘坐人员的身体倚靠在客梯门上。4)客梯的顶部安全门、安全窗等部位禁止存放东西。

2.2货梯

货梯主要用来运载货物,有以下管理制度。1)禁止运载明令禁止的东西,禁止超载运载。2)禁止为了运载货物而损毁电梯,运载货物时需保持货梯内环境的整洁度。3)运载货物时禁止刻意用大力按货梯按钮,禁止刻意抵撞电梯门,破坏电梯,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2.3扶梯

扶梯通常在商场中使用,即人流量集中的地方,安全同样十分重要,人们使用扶梯时要遵守扶梯的管理制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1)禁止儿童攀爬扶梯两侧扶手,儿童应在大人的陪同下乘坐扶梯。2)乘坐扶梯时禁止推攘,应有秩序乘坐。3)乘坐电梯时需注意观察紧急按钮的位置,有突发情况发生时可以紧急应对。人们在乘坐电梯时应遵守以上管理制度,发现电梯故障时应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3电梯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随着电梯的普及和对不同功能电梯的频繁使用,电梯故障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极易出现安全事故,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需要人们对电梯经常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

3.1电梯常见故障

电梯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电器控制回路、拖动回路、机械回路[2],容易出现的故障便和电梯的三大组成部分有关。与电器控制回路有关的故障是电器控制回路内部的某一元器件出现故障造成电梯不能正常使用。这一故障通常又包含三大类,第一类是在电梯的长时间使用中,元器件表面的绝缘物体会由于各种原因老化,极易出现短路事故。第二类是电梯长时间使用,在继电器等开关类元器件表面附着很厚的灰尘,这些灰尘的存在也很容易造成电梯短路,使电梯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人们的出行。第三类是电梯门经常无法正常开启,这种现象通常是电器之间无法正常接触造成。电梯的常见故障中,电器控制回路出现的故障是所有故障中占比最大的,最容易出现。拖动回路出现故障:电梯是由三相交流电形成的闭合回路,当出现接点不牢靠、接点处氧化、电机上的轴承磨损十分严重时闭合回路将无法正常闭合,从而出现拖动回路造成的电梯故障,当出现这种故障时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排查以上元器件找到事故原因,对电梯进行及时维修。机械回路造成的故障:电梯长时间使用,电梯内各机械零部件发生松动或者磨损以及机械零部件之间发生脱离使机械部件之间的精度降低造成电梯无法正常运行,出现故障。

3.2电梯故障排除方法

电梯出现故障时只要找对原因便可以很快将电梯维修好,保证其正常的运行。电器故障在以上三种故障中的占比最大,需要细心排查。首先排查是否短路造成的故障,短路又分为电源短路和电路局部发生短路。电源发生短路时会产生将熔断器烧毁的十分巨大的短路电流,这种损坏很明显,是人们能看到的,很容易排查。另一种是电路局部发生故障,这时有短路所产生的电流不是十分巨大,这种故障产生的后果是电梯在运行中突然的不可控制[3]。当对这两种原因进行分析时可以排查出现故障的继电器进而分析为何种原因造成。分析故障是否是电器故障造成时还可以通过排查是否发生了断路故障,断路故障一般都是表面一眼能到看到的故障,如线接触的地方连接不牢靠,线之间发生了断裂,元器件被破坏等。分析这种故障时可以通过测电压值、电流值、电阻值是否正常来进行排查。电梯机械故障在电梯发生故障的原因中占比就比较小了,排查较容易。维修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一般都能找到原因。还可以通过向用户询问电梯是什么情况下不能正常运行的来帮助自己分析原因。同时维修人员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来以及维修经验判断出现故障的原因[4]。最后维修人员还应对容易出现机械故障的零部件进行定期的检查、更换、润滑,减少电梯出现故障的频率。除了电梯本身极易发生故障以外,人们在乘坐电梯时应遵守电梯设备的管理制度,按照乘坐电梯的要求文明乘坐同样可以减少电梯出现故障的频率,确保人员的安全、电梯的安全。

4电梯维修管理

电梯的使用安全为第一位,当出现故障时应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及时维修处理,避免更大的事故发生,电梯管理制度中电梯的维修管理制度为重中之重。电梯生产厂家应有专业的电梯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后才可上岗,同时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能力,熟知电梯内部结构以及电梯的工作原理能及时应对突发的电梯故障。维修人员需保管好电梯维修钥匙,不能将其随意转交于他人,遵守维修的规章制度。电梯维修时应在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维修人员应穿戴好相应的服装,且需配备至少两名维修人员,彼此之间相互照顾,相互提醒,相互配合,避免一人在维修时没有发现危险情况,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电梯每次维修后都需做好纸质版以及电子版的登记,总结电梯经常出现何总事故,由什么原因造成,以后再对电梯保养或维护时重点注意这些地方,对经常出现的故障进行专项的排查,同时方便日后出现问题有据可查。电梯维修人员上下班时应对电梯进行排查,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做到提前发现问题,提前解决。电梯使用时消防工作同样为重中之重,及时排查消防系统,当有火情出现时立刻停用电梯,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通过奖惩制度激励维修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因维修不及时,维修不当出现安全问题时应对管理人员以及维修人员进行罚款。有客户投诉维修人员消极怠工,态度不积极时应对管理人员及维修人员进行警告处理。对积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维修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奖励,做到工资与工作内容相挂钩。

5电梯设备管理的意义

电梯设备管理具有增加电梯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电梯设备事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意义,电梯设备的管理是预防电梯出现故障的重要前提。通过以上分析电梯设备的管理需要从三个当面入手,即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维修技术、管理电梯的验收。只有遵守以上三点才能保证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才能减少对危险性及财产损失。电梯设备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梯设备的设计使用寿命基本维持在10~15年,若是未对电梯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保养以及正确的维修,会加剧电梯设备线路的老化速度,会加大各个组部件的磨损程度,电梯设备可能使用未到10年就到了需要更换的地步。若通过对电梯设备进行有效地管理和保养,使电梯设备减少超负荷工作的次数,可以使其各个组部件之间始终保持较为平衡的工作状态,从而降低各个组部件之间的磨损程度,再通过一些方式降低线路老化速度,进而增加电梯设备的寿命周期,方可使其工作年限增加5年。通过对电梯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可以及时了解电梯设备易损件的损耗情况和电梯设备的运转状况,及时发现相关隐患,并将其排除在外,使许多电梯事故得以避免,从而保证人员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率。

6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电梯使用十分普及,同样电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中主要是日常维修、隐患排查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是电梯使用者造成。电梯使用者的安全意识亟待加强,人们应文明乘坐电梯,遵守电梯设备管理准则,从自身行为杜绝电梯事故的发生。企业应当培养专业的维修人员,熟知电梯工作原理、电梯构造,遵守电梯维修管理制度,在对电梯进行日常的检查中排查安全隐患,出现故障及时维修,从根本上杜绝电梯事故的发生,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使电梯真正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消除安全隐患,从而避免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

[1]林张刚,徐文军.浅谈电梯安装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无线互联网科技,2013,12(8):110-124.

[2]阎明.基于可靠性的电梯故障分析及诊断[J].电子世界,2013(3):49-50.

[3]王向华.电梯检验中易被忽视的问题研究[J].装备维修技术,2019(3):146+73.

电梯施工总结范文5

依据《消防法》要求,结合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与验收发现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在建筑设计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准确地进行建筑防火工作。

关键词:

防火设备;消火栓;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井

合适的建筑消防设计,是表现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一个重要步骤,同时是遏制建筑火灾,降低火灾损害的本质措施。合理科学的建筑消防设计,建筑防火设备应当对扑救火灾有利,同时要满足紧急状态下的安全疏散,同时将火灾影响控制在有限的区域内,体现“主动工作”和“应急防火”相结合的理念[1]。《消防法》要求,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必须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2]。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负责。建筑防火设计的本质是安全、规范和功能三者关系的协调。建筑消防设计在满足防火规范要求时,不但要达到使用功能,更要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为单位投入运行后的消防安全管理创造稳定的有利于管理的工作环境。在满足消防规范时,不能单一地运行规范,而是要通过全面分析建筑的整体布局、防火距离、防火分区、通风排烟、安全疏散、灭火设施等各方面的运行条件,摸索合情合理的策略,达到建筑防火在规范要求、消防安全和建筑功能的统一。在现实消防设计中,由于各标准和规范编写方面的不同和设计者对标准的理解差异,相近或相同情形会出现迥异的设计结果,造成不小的争议。本课题对现实设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加以讨论,与同行们进行学习交流,以期达到统一。

1消火栓设置位置

新修订的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第7.4.7条规定,建筑室内消火栓的设置位置应满足火灾扑救要求,应设置在楼梯间及其休息平台、前室和走道等明显易于取用,同时便于火灾扑救的位置,住宅的室内消火栓宜设置在楼梯间和其休息平台[3]。笔者认为,室内消火栓设置在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休息平台,在火灾扑救取用时受到常闭防火门的影响,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休息平台设置消火栓,消火栓箱对楼梯疏散宽度造成影响,这跟规范对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的规定存在矛盾,如果暗装,存在对楼梯间防火隔墙耐火极限的影响。对于室内消火栓若设置在楼梯间的平台等位置,由于消防人员在扑救火灾时,需要穿过常闭式防火门而导致楼梯间的防烟性能下降,特别是余压和门洞处的风速均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建筑内人员因吸入大量烟气造成群死群伤。

2防烟楼梯间前室不设防烟的要求

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6.4.3条规定,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以上前室或合用前室应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方可满足楼梯间不设防烟系统的条件之一,但对建筑外立面的整体设计中很难满足可开启外窗的不同朝向,只满足一个朝向的多扇可开启外窗,也成为了不设防烟系统的条件之一,这种情况造成了前室或合用前室内风压不够,影响防烟效果。此外,不同方向的开口面积都要符合规范,还是不同方向的总开口面积达到即可,从自然排烟和安全的烟气流动知识来分析,应不同方向的开口面积均要符合方可。

3单、多层商店建筑与商业服务网点防火设计的区别

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4.11条规定,对于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其每一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选取耐火极限不低于2.0h且无门和无窗洞口的防火隔墙进行隔段,他们疏散距离任意一点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直线距离不应该大于本规范5.5.17条有关多层其他建筑位于袋性走道两侧或尽端得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线距离[1]。而单、多层商店建筑的使用性质定性为商店建筑,其疏散距离应按照商场进行考虑,但对于类似于商业服务网点这种类型的建筑,其安全出口设置是否可以参考《建规》第5.5.8条规定的要求设置,规范对此未进行明确。笔者认为如果各间商店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疏散楼梯等符合商业服务网点的情形,可参照单、多层住宅建筑商业服务网点进行防火设计,尤其是一些三线、四线城市临街的类似商业服务网点的小商店,如果按照商店建筑设计,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建筑则应该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增加了这类场所的建设成本。对这类场所的防火设计应区别对待,尽量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4消防电梯井设置送风和耐火等级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技术标准对消防电梯井的防烟、排烟并未做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在消防电梯井顶部设置正压送风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启动,火灾救援时既增加消防电梯前室的风压,又可增加消防电梯内的氧含量,对进一步保护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作用明显[4]。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未要求普通电梯设置电梯前室,但对于楼梯间前室合用的情形,对电梯井壁的耐火极限无要求,只对电梯层门的耐火极限进行了规定,这样导致楼层之间的防火分隔措施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对于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建筑来讲,低于楼板1.50h的耐火极限的要求。笔者认为普通电梯也应按照消防电梯前室的要求设置前室,走道通往前室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该前室还可兼做避难间使用。

5管道耐火等级

对于通风管道、消防水灭火系统管道等消防设施、设备的支架、吊架、建筑玻璃幕墙的金属支撑骨架在相关施工规范中,只是明确规定需要除锈、防腐,未明确要求防火措施保护。未做防火措施保护的支架、吊架、支撑骨架容易在火灾中首先失去稳定性,造成管道等设施、设备、幕墙脱落。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0.1.10条规定,消防用电线路明敷时,应该穿金属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笔者认为,规范对线路的防火保护未进行明确要求,应对不同场所的火灾类型进行统计得出人员在实际火场中疏散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对线路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提出耐火极限和材料类别的要求,从而保证在火灾情况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发挥作用。

6内走道排烟问题

根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5.2条规定,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应设排烟设施[1]。对于内走道一侧设有可开启外窗,另一侧封闭这种情形,在设计排烟系统时,按照规范要求,超过20m疏散走道应设置排烟系统,但在工程实践中,这种情况容易被误解,在设置排烟口时,在可开启外窗的一侧未设置排烟口,以可开启外窗替代排烟口。但是根据火灾实验数据表明,在同一防烟分区内不应该同时采用机械排烟方式和自然排烟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工作状态会互相干扰,影响排烟效果。尤其是在排烟时,自然排烟口还可能在机械排烟系统运行后转换成进风口,使其降低或失去排烟效果。

7结语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成为建筑设计规划的指导性规范,而不应被动地适应建筑设计规划,从根本上限制塔式住宅,剪刀楼梯等这类具有先天缺陷的设计,及时总结防火设计中的实践经验和火灾事故中的经验教训,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完善提供实验数据和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Z].

[3]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

电梯施工总结范文6

电梯是现代社会高层住宅小区中极为重要的设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善,电梯在商场、住宅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这一应用过程中,电梯的安全性逐渐引起了民众的重视。现今小区所运行电梯的质量与电梯的设计、制造以及安装和维护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小区物业对于小区中所运行电梯的管理与维护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小区物业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如加强小区电梯物业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小区;电梯;物业;管理

现代社会电梯被广泛地应用于商场、住宅、办公等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现今高层住宅小区中,电梯更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物业管理,提高小区电梯运行的安全性是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近些年来,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各种安全事故频发,更是为小区电梯物业管理敲响了警钟。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在总结分析小区电梯物业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于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确保小区电梯安全、稳定地运行。

1.小区电梯物业管理对于确保小区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意义

在现今的商品住宅小区中,高层建筑比比皆是,因此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物业管理对于确保小区电梯安全、稳定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今在商品房的开发过程中,电梯的产权在商品住宅的销售过程中逐渐由开发商转移至楼宇内的每位业主手中。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的规定,在小区电梯监管的过程中可以将小区电梯物业作为电梯的使用监管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受到小区住户的委托来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的物业管理,确保小区电梯的正常、安全地运行。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如电梯无法正常、安全地运行将会对小区住户的出行安全和出行的便捷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的各项管理工作,小区电梯物业管理应当积极组织专业的电梯维修人员对小区电梯的运行情况、日常检查、应急救援等加强监督管理,以确保小区电梯的正常运行。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其核心就是要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体验,而小区电梯的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小区住户出行的核心保障。因此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从小区电梯运行的技术层面和服务层面入手,通过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过程中进行专业化、人性化的管理使得小区电梯物业管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现阶段小区电梯物业管理中所存在问题分析

相较于国家对于小区电梯物业管理所提出的要求,现今存在与小区电梯物业管理中的问题要更为复杂,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不仅仅涉及到小区电梯物业管理本身,同时更涉及到其他一些复杂的情况。下文将会对小区电梯物业管理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1)小区电梯物业管理对于电梯管理的定位存在误区。现今我国小区物业管理实行的是综合性的多层次性的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小区的管理呈现出综合性的特点。而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相较于一般性的管理,小区电梯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电气设备。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手段和小区电梯设备的维修资质,因此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多采用的是聘请具有专业维修资质的电梯公司来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的日常维保及故障处理。而在这一情况下,很多的小区物业在管理过程中认为只要电梯维修公司定期对小区电梯进行维保与故障排除就尽到了自己的管理责任。而这一想法是有很大的管理误区的,其是对小区电梯物业管理职责的一种误解,同时也是对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一种体现。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物业管理必须要对小区电梯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小区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为了将这一风险降至最低,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要从小区电梯的使用和管理入手将这一风险率和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而现今很多的小区电梯物业管理公司对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除了投入日常维修保养费用外,在小区电梯使用管理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极少。众所周知,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做好对于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只是确保小区电梯安全使用的众多安全保障措施之一,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电梯应当每15日、季度、半年、全年进行维修保养。小区电梯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的规律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如物业管理人员未能履行国家对于电梯每日检查的相关规定,及时地发现小区电梯运行中的各种故障,将极有可能导致小区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客观地说,小区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对电梯仅仅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而小区电梯的正常运行管理职责则大部分落在了小区物业的身上。因此,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的旧观念、旧思路,加大对于小区电梯日常管理投入,确保小区电梯正常运行。(2)小区电梯物业管理对于前期的接入意识欠缺。在小区电梯的安装过程中很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都采取的是“交钥匙”工程,其对于电梯的安装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从而致使小区电梯在安装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小区电梯运行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中应当加强对于前期的介入,与房地产开发商一起共同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的安全管理。(3)在电梯维修企业的选择上存在误区。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保养公司的选择需要考虑维修成本以及维修质量两个重要的问题,而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现今的维修、保养模式中如何选择一个保养价格适中、维修质量可靠的公司是物业管理中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3.做好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维修保养公司的选择

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小区物业公司的经济实力,在充分考虑自己所管理电梯的使用状况、故障类型以及发生故障的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维修公司的选择。

3.2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管理的前期介入

小区电梯物业提前介入是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同时也是小区电梯物业管理工作延续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小区电梯物业管理中应当提前介入小区电梯的施工管理。做好对于小区电梯品牌及电梯安装质量的把控,确保电梯安装的硬件质量。通过提前介入能够提前熟悉小区所安装的电梯,减少电梯的故障发生率。

3.3加强对于小区电梯的日常管理

做好对于小区电梯的日常管理是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在小区电梯日常管理中应当积极做好对于小区电梯运行状况的记录以及制定合理的小区电梯维检计划。并在日常维修保养的过程中注意为业主提供较为人性化的电梯物业服务。

4.结语

小区电梯物业管理是小区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分析小区电梯物业管理中所存的管理误区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小区电梯物业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确保小区电梯物业管理的质量,从而为住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永发.物业小区电梯运行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国电梯,2012(14):34-36.

[2]黄龙彪.龙岩市新罗区质监局全面开展电梯安全管理示范小区创建活动[J].中国品牌,2016(11):85-85.

电梯施工总结范文7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消防设计;要点分析

前言

在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人们对建筑电气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特别是消防设计,在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运行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设计理念、技术的不断更新,还存在一些消防安全隐患,还需要相关部门及其设计人员,联系具体情况,不断提升建筑电气消防设计水平。进而使得城市建筑在充分保障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安全性性能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1建筑电气设计中消防设计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电气消防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具体设计中,建筑电气消防在其中占据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会给建筑设计质量带来直接影响,也关系着建筑物的后续使用。建筑电气设计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如暖通、给排水等。所以,为了保障各项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一定要联系实际情况,对各方面内容作出总充分考虑。也只有更好的完成暖通、给排水这些基础施工,才能够给之后的电气消防设计奠定坚实基础,避免在之后的设计中出现冲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电气消防设计的安全、可靠性提供有力保证,才能够确保电气消防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对于建筑整体功能性的发挥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1]。其次,能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证。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带动下,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增强。在此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对建筑物的整体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安全这一方面。所以,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对消防设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具体设计中,对可能给安全质量带来影响的因素做出了充分考虑。这样既有助于建筑本身安全性的显著增强,也能够使得人们对建筑物的整体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因此,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电气设计水平,对于消防设计要点的准确把握、研究应给予足够重视。

2建筑消防设计的相关要求

在建筑消防设计过程中,其设计人员一定要联系实际情况来开展各项消防设计工作。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来做好各项设计。同时,重视、保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比如,建筑专业、给排水与暖通等专业。且还要对每一个消防系统的个性化要求作出充分考虑。尤其是电气消防设计人员,一定要与其他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耐心的听取技术人员提出的建议,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进而在保障保暖通、给排水设计科学合理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升消防设计水平,且还可以有效减少返工现象的产生[2]。在消防设计中,针对火灾自动报警,应设置交流电源和蓄电池备用电源。具体来讲,就是以直流备用电源和主电源为主,将火灾报警控制其的专用蓄电池视为直流的备用电源,主电源则是专用消防电源。且还要结合具体的负荷等级要求来对消防系统的用电设施做出恰当处理。电源设计应坚持引用双回路的供电形式,这样即使是主电源出现了某种故障,也能够及时启用备用电源,为消防设备、设施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另外,在建筑消防设计中,针对消防入口的选择,设计人员也要做出充分考虑,结合具体情况,可以在每一层都配备合理数量的消防用具。尤其是高层住宅,在具体设计中,对于电梯设施的消防安全应做出充分考虑,确保其各项设计能够充分满足我国消防指标。而针对一些公共设施的消防设计,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可以进行防火梯的合理设置,联系实际,优化电梯消防安全工作。

3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要点

3.1火灾自动报警和应急广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分为区域报警系统图、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设置一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或已设置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的初级报警设备中,基础的设备就是火灾报警系统与应急广播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应急广播可以发挥出良好的指挥作用。在以往的区域报警系统设计中,一般都会设置声光报警器,但其实在集中报警系统中,还是需要应急广播设备的加设,进而使得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功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而针对这两方面的位置设计,建筑师要结合建筑面积的设计情况,选择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且还要尽可能进行分路配线的设计,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避免各线路工程状态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来对区域广播做出合理调整,从而为各区域人员的疏散逃生提供高效、准确的指导[3]。

3.2手动报警与消火栓按钮。对于建筑中的手动报警按钮来讲,一定要设计在明显的公共区域,只有这样在发现火灾时,公众才可以及时报警。但在具体设计中也要对误触情况作出考虑,规范设计要求,避免误触情况的产生。通常情况下,在火灾发生时,大多群众都会选择先逃离事故现场,所以,手动报警按钮的位置,在设计中,一定要偏向与逃生路线,以此来做到不影响群众逃生时间的同时,及时报警。消火栓系统应由消火栓系统出水干管上设置的低压压力开关、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的流量开关或报警阀压力开关等信号作为触发信号,直接控制启动消火栓泵,联动控制不应受消防联动控制器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影响。当设置消火栓按钮时,消火栓按钮的动作信号应作为报警信号及启动消火栓泵的联动触发信号,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动。

3.3配电设备,非消防照明电源切除。首先,针对配电设备来讲,建筑中若出现外部电源断电的情况,为了给消防系统的正常运行,通常都需要设置应急的发电机组,使得建筑可以获得持续的电能,使得当下消防电气设备的维持、启动可以得到有效维持。但需要注意的是,应急发电机组的运行功率通常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发电情况也难以达到正常供电的标准,所以,应急发电能够维持的时间十分有限,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来给予及时缓解,应急发电设备也极易出现断电的情况[4]。其次,针对非消防照明电源切除来讲。基于对以往普通火灾发生情况的综合分析来讲,在火灾发生后,若不将普通电源切断,极易导致电路混乱失火现象的产生。所以,必须要重视建筑中,非消防用电系统,在火灾时的电源切除设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消防通道引用的应急指示灯绝对不能和普通的照明系统引用同一电路,以免火灾发生后,疏散时形成混乱状态,且在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在疏散过程中,也能够为消防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一定保障。

3.4消防联动系统。第一,很多建筑设计是都普遍认为,管网气体灭火装置只有在保护区现场中启动,才能够便于消防联动控制中心去监控灭火系统。但其实从具体的工程方面来讲,这一设计存在一些缺陷,如,保护区若处于无人值班的状态,便无法确保在火灾发生后,灭火装置可以及时启动,所以,要想保障灭火效果,还是应该由控制中心来控制管网气体灭火装置[5]。第二,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在建筑中,防排烟系统应该与电动防火阀控制模块一同设置,以此来实现对火灾发生时的排烟口、送风口做出合理控制。且对于区域内的空调通风系统来说,为了确保正常运行,也要通过联动控制台、防排烟机来实现联动控制。只有这样控制中心才能够手动的制停,或者是启动防排烟系统。第三,雨淋报警阀门。从控制方式这一层面来讲,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来进行雨淋报警阀门的设置。一方面,在事故现场就近的烟感、温感装置发生动作之后,系统可以实现对控制电路将雨淋报警阀门开启,并返回动作信号,以此来达到自动感应控制的效果;另一方面,在现场中的任意火灾探测器发生报警之后,由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至输入输出模块,来对雨淋报警阀门的开闭做出有效控制,并返回动作信号。而基于实际应用情况来讲,后者的效果要比前者显著,尤其是控制准确性上,要比前者高很多。所以,除了一些提出特殊要求、规定的区域,一般都是引用后者来控制雨淋报警阀门。第四,防火卷帘。在建筑中设置防火卷帘的目的是在火灾发生后,能够合理的分隔区域,以此来实现对火灾区、安全区的有效阻绝。在发现某一分区发生火灾之后,可以将防火卷帘降到最低。在防火卷帘的两侧进行烟感、温感装置的设置。这样在火灾发出装置报警之后,通过控制模块的作用,防火卷帘会自动降下来,且在触发了烟感装置之后,防火卷帘可以降低到距地面1.8米处,为人们的安全逃生提供一定保障,而在触发了温感装置之后,防火卷帘会降到最低,以此来起到对火灾的有效分隔。另外,针对地下停车场、汽车车库等位置的防火卷帘设计也要给予不断完善。第五,电梯的消防设计。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的电梯设计都包括普通、消防专用两种。且这两种电梯,不论是在电源,还是在适用范围、间隔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区别。西欧法律也明确规定,在设计消防用电设备过程中,不论规模多大,都要分开设施客梯、货梯与消防电梯,电路也要分开。电梯线路对电梯的正常运行、防火预警功能有着直接影响,所以,电梯线路设计中,一定考虑到消防因素,进行单独线路的设置,同时进行不间断电源的配置,以此来最大限度地避免火灾给电梯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若是将客梯视为消防设备来设计,便可以让其与消防电梯共用一个电源回路,又或者是单独进行电路回路的设计,进行相应配电室的设置。火灾初期,对于非消防电梯不能一发生火灾就立即切断电源,如果电梯无自动平层功能,会将电梯里的人关在电梯轿厢内,这是相当危险的,因此要求电梯应具备降至首层或电梯转换层的功能,以便有关人员全部撤出电梯。电梯运行状态信息反馈至消防控制室,其目的在于使消防救援人员及时掌握电梯的状态,以安排救援。

4结语

电梯施工总结范文8

1供电系统设计方面

目前,设计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过度追求效益,工作人员水平有高有低,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没有做到位,尤其是电气工程图纸的审核及校对,很多时候只是走个流程而已,并没有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审核和检查,甚至部分图纸根本就没有经过审核。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负荷计算的准确性大大降低,误差明显增大。部分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不考虑实际情况,死搬硬套使用相同的需用系数,导致电流计算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保护开关的选择也不符合实际需求,影响供电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在进行供电系统的设计时,必须重视专业协调、图纸审核和需用系数的选择,结合工程的实际,得出科学的计算结果,以保证电气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2供电方式设计方面

对于电气系统来说,在进行供电方式设计的时候,必须将用电容量、发展规划和实际条件等多种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在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确定供电方式,以保证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由于部分设计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准和素质水平的限制,对于安全性的考虑不够周全;另外,还有部分设计人员为了尽快完成设计任务,只看重工作进度,忽视了设计质量,出现很多套图现象,导致设计成果出现很多漏洞和失误。供电方式的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后果相当严重,为电气系统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万一发生意外事故,就可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此,为了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在进行供电方式的设计时,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供电方式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发挥的具体作用,树立责任意识,规范供电方式的设计流程,依据电气工程实际特点和需要,在严格遵守设计制度的前提下,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优化供电方式的设计。

3线路保护设计方面

大量事实表明,在进行图纸审核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线路选择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电线的截面太小、断路器和额定电流的匹配效果不理想,绝缘层被破坏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通常来说,电气设计应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如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过电压保护等,并且前两个因素和导线选择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进行线路保护的设计时,应注意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部分,对其进行合理设置。接地线的截面应遵循以下原则:假定S代表相线截面,在S≤16时,接地线截面应与其相等;在16?S≤35时,接地线截面=16;在S?35时,接地线截面=S/2。

4接地保护设计方面

目前存在等电位联结的部位设计深度不足,设计人员一般简单的说明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图集(02D501-2),而未能提供更进一步的等电位设计大样图,因此在施工现场经常发现总电源进线系统及给排水系统等入户的金属管道的等电位联结施工不到位。另外在一些需要进行接地保护的重要设备(如水泵,空调机组,柴油发电机组等)等也经常设计不到位。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应提高对接地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完善设计工作。

5施工技术方面

施工实践中在技术准备方面较为薄弱,电气设计和施工作为保证电气工程质量的两道防线,电气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或遗留的问题应该在施工环节给予纠正。所以就要求施工单位在电气工程实施前应做好认真细致的技术准备工作,切实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自、会审,并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问题,最后由设计人员出具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因设计人员偷懒而“忽略”的问题经常发生,再加上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良莠不齐,导致电气工程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比如综合管线标高打架问题时常发生,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多专业管线交叉施工时应事先绘制三维图模拟管线排布,无误后方可进行综合管线施工;还有关于金属桥架、线槽的接地保护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明确要求全长应不少于2处进行接地连接(属于强制性条文),而这条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也往往未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这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有些设计人员的偷懒,现在的大部分电气施工人员还只能“按图施工”,图纸中未明确或要求参照施工规范、图集的很多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这也就反过来要求设计图纸的深度应更加深入和细化,能更直白明了的指导现场的施工人员。另外,我们的现场施工人员应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了解设计意图,使得设计者的意图能在工程施工过程得到全面地体现。

6施工管理方面

施工单位应重视现场施工人员的配备及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及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前面提到的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必须层层交底落实到一线施工人员,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设计变更未落实一是因为技术交底不到位二是因为变更还停留在图纸会审纪要,施工单位应对图纸会审中设计答复的问题及时要求设计人员出具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否则可能时间一长都忘了。另外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人员的配备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特别是质检员岗位经常缺失,使得工程质量验收的“三检制”不能有效贯彻实施,也导致了电气工程质量的下降。

7结语

总的来说,建筑电气设计及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自身水平的提高,根据电气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保证电气设计的工作质量;施工单位要重视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电气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为电气工程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作者:兰建荣 单位:厦门市嘉颐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监控

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基本规定

1.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技术要求进行施工,没有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及签字任何人无权进行修改。

1.2使用的所有材料进入现场前都要由工程监理对材料的质量、规格、型号等进行验收取样后方可进入,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都要由相应的检验结论,并有记录。

1.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要符合国家标准GB50300-2001的规定,同时还要符合以下规定:

1.3.1电工、电焊工等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持证上岗。

1.3.2安装和调试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必须具有技术监督局发放的检定证书。

1.4隐蔽工程应在施工前经各方检验合格后方能施工,与土建同时进行施工的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隐蔽工程一同进行验收。

2强制性条文

2.1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

2.2高压的电气设备和布线系统及继电保护系统的交接试验,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的规定。

2.3变压器中性点应与接地装置引出干线直接连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4电动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

2.5绝缘子的底座、套管的法兰、保护网(罩)及母线支架等可接近裸露导体应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不应作为接地(PE)或接零(PEN)的接续导体。

2.6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6.1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

2.6.2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

2.6.3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两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2.7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

2.8插座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2.8.1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或上孔与相线连接,左孔或下孔与零线连接;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的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零线连接;

2.8.2单相三孔、三相四孔及三相五孔插座的接地(PE)或接零(PEN)线接在上孔。插座的接地端子不与零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接线的相序一致。

2.8.3接地(PE)或接零(PEN)线在插座间不串联连接。

3材料进入现场的验收要点

3.1各种台、箱、盘和柜等的验收要点。

3.1.1外表喷漆光滑无均匀,无脱落和其它伤痕。

3.1.2焊接均匀牢固,仪表玻璃外壳完好,拉门开、关自如。

3.1.3规格、型号牌完整清晰并符合设计要求。

3.1.4内部电器元件无缺失。

3.2电缆进入现场的验收要点。

3.2.1有产品合格证书,有生产许可证编号。

3.2.2外表绝缘光滑,无压扁、扭曲和断裂现象,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3.2.3电缆绝缘层的电阻值必须大于0.5欧姆。

3.3照明灯具及附件进入现场的验收要点。

3.3.1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并且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3.3.2灯具外表完好、无损伤,绝缘处无损伤、漏电现象。防爆灯具具有防爆标示,普通灯具具有安全认证标示。

3.4开关、插座等进入现场的验收要点。

3.4.1具有产品合格证书,防爆产品具有防爆标示和证书,普通产品具有安全认证标示。

3.4.2产品外表完好、光滑,无伤痕,零部件齐全。

4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安装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4.1各种台、箱、盘和柜的安装程序。

4.1.1在安装前,各项施工工程都已经结束,如墙面已粉刷完毕、地面也已完工、各种预埋、电缆桥架都已完毕等。

4.1.2各种台、箱、盘和柜的安装结束后,安装好接地线,最后对安装的设备进行全面验收合格后再进行试运行。

4.2电缆桥架的安装程序要点。

4.2.1对电缆桥架进行测量及定位。

4.2.2铺设桥架,对桥架验收结束后铺设电缆。

4.2.3连接电缆两端的线路后,防火隔堵措施做完后方可通电试运行。

4.3照明灯具安装程序要点。

4.3.1安装灯具前,要做承载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灯具。

4.3.2对灯具的导线绝缘进行测试,合格后安装灯具。

4.3.3对于高空灯具的安装要先进行地面通、断电实验后方可安装。

4.4开关、插座等电器的安装程序要点。

4.4.1在安装前,墙壁、地面工程已经结束时才能安装开关和插座等电气设备。

4.4.2对电线绝缘进行测试。

4.4.3安装后进行安全调试。

5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

5.1盘、箱、台、柜的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5.1.1在盘、箱、柜和台的安装时,现将设备进行就位后用镀锌螺栓将其固定,其金属框架、基础钢必须做接地,如有开启的门装有电器,门和框架要用10mm平方米的裸铜线连接。

5.1.2低压配电柜、配电箱、控制柜等应采用可靠的点击保护,内部保护导体要用裸露的连接外部的保护导体端子。

5.2桥架、电缆沟等的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5.2.1钢制桥架长度超过30米,其它材料的电缆桥架超过15米时要设置伸缩连接板连接,伸缩缝不得大于20mm。

5.2.2电缆桥架拐弯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5.2.3桥架在收尾及进出箱和转角两侧(分支)0.3-0.5米处设置支撑,桥架的支撑、吊架、连接处都要采用螺栓或者焊接连接,采用焊接的部位要做好防腐。

6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的安装质量控制是建筑行业中很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也关系到用户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关的同时,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安装和验收工作,以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

作者:尤龙 单位:哈尔滨正大建筑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问题探讨

1变配电

1.1负荷统计计算及变压器容量台数选择

新建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供电系统设计,而供电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是最高用电负荷。如果依据的数据较实际的偏小,会使供电系统的开关设备、载流导体和变压器等选择的偏小,在运行中严重发热,影响使用寿命甚至发生事故;依据的数据偏大,使供电系统的设备规格选择偏大,投资增大。负荷计算一般有需要系数法、二项式法、利用系数法、单位面积估算法等。建筑上采用的需要系数法,简单易行,但计算结果偏大,在选择变压器时综合考虑变压器负荷率一般为70%~85%。这样选择的变压容量比计算负荷大些,使运行中变压器实际负荷率较低,运行不经济。为满足消防及其他一、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需要设置两台变压器以实行两路供电。在实际运行负荷较低的情况下,为节约运行成本,人为停一台变压器,合上低压母联开关,就成为低压单电源双回路供电。一旦运行变压器或其有关高、低回路开关等设备出现故障,消防电源会完全消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设计人员对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出的计算负荷偏大和变压器节能运行有所认识,选用4台或以上单台小容量变压器代替2台单台大容量变压器,以灵活投运变压器,方便节能运行,但又将4台变压器分成两组,其供电范围也分成两大区。Tl、T2变压器为一组(两台变压器为一区供电),T3、T4变压器为一组,对同一区域供电的两台变压器T1及T2间设置母联,对消防及其他重要负荷采用低压双电源供电,在末端配电箱采用自动转换开关自动切换。这样虽设置4台变压器,仍不能达到根据实际负荷停运变压器以节能运行的目地。原因是停任一台变压器都会使消防用电设备负荷变成低压单电源双回路供电。配电系统(二)。T1、T2变压器视实际负荷情况并联运行或单台单独运行,T1、T2变压器设有母联,但应将T1、T2变压器并联后作为一段低压母线对消防或其他一、二级负荷提供一路低压电源,而一路引接至T3、T4变压器的联络后的低压母线,这样任何一台变压器退出运行时都能满足消防用电设备的双电源供电要求,末端配电自动互投,从而保证供电可靠性。当然,设计时应以并联运行方式下最大短路电流值对设备及载流导体进行动、热稳定效验,单台运行最小方式下保护整定计算等情况。

1.2变配电室(所)设计与施工送电

建筑设计部门做出配电室(所)施工图后,一般要由当地供电部门深化,有些在深化过程中改变了电气设备布置和主接线形式。一些建筑设计人员原预留配电室(所)面积、空间不够,在深化、施工过程中需重新调整配电室(所)房间布置,因此对配电室(所)部分设计就进行甩项,施工时由当地电力部门去做,给施工和运行管理带来许多隐患。

(1)建筑设计人员不做配电室(所)设备布置,只将引到竖井及配电箱的干线甩到配电室(所),不能合理将进、出配电室(所)的干线电缆分配到各个低压配电柜。大量工程中出现干线电缆从一个位置或几个位置引出配电室,电缆间没有合理布置间距,不仅影响电缆散热,降低电缆截流量,选择不当还会使电缆绝缘出现老化,降低电缆使用寿命,还可能影响其他电缆正常运行。

(2)电力部门设计人员对建筑规范掌握不够全面,如在设计低压电缆引入低压柜时不尽合理,使出线电缆相互交叉;不了解电缆在建筑内部的敷设清况;对开关配置及保护整定不能合理选择。设计人员经验不足,设计费不足,设计周期不够等都对工程建设不利。

1.3对变配电室(所)设计的建议

建筑设计部门应对变配电室做出初步设计,施工图由电力部门深化。只要设计过程中与当时电力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其设计理念、经验还是可互补的。例如,建筑设计部门习惯上将高、低压开关柜和变压器等放在一个大空间内,多数选用干式变压器,采用紧贴低压柜布置。这是符合规范的,且比较节省空间,也是开发及建设单位支持的,但电力部门希望设置单独高压配电室,为今后改造扩建留有余地,变压器不贴邻配柜布置,以防变压器发热和振动影响安全运行。这些需事先沟通,才能达到各方要求。

1.4住宅小区变配电设计的配合

目前,有些住宅小区变配电室及低压干线电缆由电力部门设计、安装、送电并运行管理,建设单位只需向当地供电部门按规定(以户数或面积为单位指标)交一定数量的用电配套费。因此,建筑设计部门只进行单体建筑内部动力及照明设计。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消防负荷、电梯、供排水设备负荷等一、二级负荷供电要求较高,对有低压双电源供电要求的负荷而设置的带有自动转换开关电器(AutomaticTransferSwitchingEquipment,ATSE)的配电箱,要求引自不同变压器的低压母线,使其既符合电力部门的供电及计费要求,又满足建筑规范对负荷的要求。对于各单体建筑,建筑设计部门一般按TN-S或TN-C-S接地系统设计,而电力部门从配电室到各单体建筑敷设的干线电缆一般采用4芯电缆,这样整体工程项目实际上可做成TN-C-S接地系统。关键是电力部门引来的4芯电缆应理解为PEN线,在单体建筑物设计时要按TN-C-S接地系统方式设计总进线控制配电箱,箱中预留好PE和N两个母排,4芯电缆进入总进线控制配电箱后将PEN线先接入PE母排,再由PE母排连接到N排上,并做好PEN线在PE母排处与建筑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的可靠联结并接地。这样电源进人建筑物后就成为了TN-C-S接地系统,PE线和N线应严格分开,N线不能再进行接地,否则防火剩余电流监控系统就会报警或误动作。总进线控制配电箱后各个分配电箱中PE线应尽量与建筑物的结构钢筋或装置外导电部分相连,特别是本层的结构钢筋等装置外导电部分。采用TN-C-S接地系统并等电位联结接地,有利于少用4极开关,在确保相线断开后N线与PE线(或地)间不会出现危险接触电压的情况下尽量采用3极开关,既节省工程投资,又保证电气安全。如果将电力部门引来的4芯电缆理解为N线,在总进线控制配电箱中N线不与建筑的总等电位联结端子连接接地,变压器及高、低压设备在变电室(所)接地,建筑物内的工类电气设备在建筑物内采用建筑物的结构钢筋或人工接地体接地,实际上就变成TT接地系统。由于使用自然接地体连通的导体作为接地故障电流的通路,接地故障电流较小,一般应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做接地故障保护。TT接地系统内做等电位联结并接地,但不能保证N线与地之间不存在危险接触电压,因此采用4极开关以确保检修安全。

2电梯采购、安装

电梯一般单独招标安装,验收及维护属于当地技术监督部门监管。电梯功能较多,仅介绍以下几方面:

(1)电梯多方对讲是电梯安装、维修过程要用到的功能,电梯机房、轿厢等与安装、检修有关的对讲功能在电梯采购、安装时都能满足要求。

(2)轿厢与值班室内(有消防控制室大多指消控室)对讲在电梯安装时往往被忽略,原因是电梯生产、安装厂商不知消控位置、距离,且投标时未考虑这部分费用,建筑电气专业也未留走线通道。电梯与值班室的对讲是技术监督部门要求必须设置的。按消防规范要求,消防电梯轿厢内需安装消防电话,在救火时消防队员能与消控室取得联系,以便指挥人员指挥或了解现场救火情况。大多建筑设计人员都能在消防电气设计时满足这一规定,但大型星级宾馆、写字楼等施工过程中一般不在电梯内安装电话,原因是电梯生产制造时并未设计外挂电话的设施,临时打孔,安装影响美观。从功能上讲,安装在消控室的电梯多方对讲系统能否满足消防电话的这一要求,是否还需另安装引自消防电话主机的明装消防电话,需与消防有关部门沟通后确定。

(3)电梯停靠各层时会有小的高度误差,电梯本身能自动校正(自动平层)。停电自动平层功能是电梯设备附带含有电池的电梯应急控制柜。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平时采用市电供电,当供电系统故障时,电梯应急装置自动投入工作,将电梯轿厢缓慢运行到就层,让乘客迅速安全走出电梯。电梯平层功能和停电自动平层功能在采购、安装时由于没有严格区分,而出现安装方与建设方分歧,招投标时要特别强调。

3消防应急照明

多数情况下,消防应急照明负荷属于一、二级消防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这两个电源可以是满足消防供电要求的两路市电,也可以是一路市电和一路由自带电池且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的应急备用电源或柴油发电机组。按消防有关规范,消防应急明灯具供电及控制不仅要有供电电源要求来保证其供电可靠性,还应有消防联动控制要求及应急照明灯具短暂熄灭的时间限制要求。在给应急照明灯具供电的高、低压供电回路中,可能涉及到设备有高压电源一次重合闸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起动、ATSE双电源切换、采用自带蓄电池应急灯市电与电池的切换、EPS等电源设备功能性电源转换过程,都会使应急灯短暂失电而熄灭,失电时间可能是上述单一设备转换的时间,也可能是上述几个设备转换的时间值的叠加,但应急灯的熄灭时间应严格控制在规范要求的时间内。某些工程对消防应急照明方式采用一路市电和一路自带电池的应急灯具方案。自带电池的应急灯都有一根充电线,安装使用时可作为正常照明一部分,也可作为备用应急照明灯,可集中或就地控制。有些工程在设计、施工安装和灯具采购中没有综合考虑,导致在火灾确认后无法实现消防控制室应急点亮功能,只能人为切除自带电池应急灯具的市电电源,使自带电池应急灯具转换为自带的电池供电,严重违背了消防设备双电源供电的原则。应急灯的自带电池满足消防应急灯的有关规范要求,初安装时应急时间不小于90min,但经长时间的充放电,电池的放电时间会越来越小。如果管理运行达不到要求,就会使电池失效。

4图纸中对电气元器件参数标注不详尽

4.1SPD使用问题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建设开工前的规划设计阶段,要综合考虑建筑物遭雷击的概率、雷击后造成的后果及防雷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防雷击电磁脉冲,要综合运用分流、均压(等电位)、接地、屏蔽、合理布线、SPD保护等技术手段。有些设计人员不管是否可能受到雷击电磁脉冲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在配电箱中都安装SPD,造成严重浪费,有时甚至造成故障,影响设备正常使用,且不标注SPD的技术参数,给设计审查和设备采购、招标带来不便。低压线路引入/引出建筑物的总箱中一般用Ⅰ级试验10/350μs波形、冲击电流试验的开关型SPD。试验的限压型SPD,除最大持续工作电压、电压保护水平、冲击通流容量等参数应标注齐全外。对SPD上、下端口连接导线及安装做出要求,不能使SPD两端引线产生电压过高而影响加在被保护设备的电压,应能正确判断第一级泄放能量的开关型SPD是否能将保护水平限制在所被保护设备允许耐压以内,是否有必要在下级配电箱中安装第二级SPD来进一步降低保护电压水平等。

4.2低压断路器分断能力选用

低压断路器分断能力选用过高,造成工程投资增大。如配电室内变压器低压控制盘中的低压出口总控制开关,与其他低压出线柜中的分支出线开关以下部位发生短路时,计算的短路电流值相差不会太大。有些设计人员未从保护整定方面考虑,使保护整定具备选择性。低压出线柜中的分支出线开关以下部位发生短路时,一般要求瞬时切断该回路分支开关,不使上一级开关越级跳闸而造成较大面积的停电故障。变压器低压控制盘中的低压出口总控制开关一般要求具有一定时间的延时,动稳定校验时只需切断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从动稳定校验来看,显然要求变压器低压控制盘中的低压出口总控制开关的分断能力不大于各分支出线开关的分断能力。实际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将总开关分断能力选用的比最大短路电流值大一、二级,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10kV侧的进线总开关、分支出线开关也是同样如此。

4.3软起动器、变频器不合理的选用

电动机回路的控制、保护、测量设置不合理,不考虑电源系统的容量、变压器和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设备用途及工艺要求,一律规定一定容量的电动机就采用软起动器、变频器,且不标注软起动器、变频器的参数,给设备采购带来不便,且采用通用的低压断路器对其进行保护,留下安全隐患。设备选择起动控制、保护方式应根据电源容量情况确定,设备工艺要求视具体清况而定。当建筑中的供电变压器或柴油发电机组容量比较大时,一般不频繁起动的电动机采用全压直接起动,没必要采用变频器或软起动器。若选用的软起动器、变频器为电子式产品时,一般其使用年限比其他元器件短,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投资大,出线故障时维修维护相对复杂,对运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高。因此,尽量采用常规的交流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组合。电子式的软起动器和变频器应采用快速熔断器对其保护,低压断路器固有分断时间较长,短路时会烧毁晶闸管,不宜作为该类设备的保护元器件。

4.4ATSE设备选用问题

ATSE设备有PC级与CB级之分,CB级的ATSE配备有过电流脱扣器,具有电源转换和短路保护双重功能,结构比PC级复杂。按照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可靠性原则,PC级ATSE比CB级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由于CB级ATSE配备有过电流脱扣器,在负载侧发生短路时可能导致过电流脱扣器直接动作脱扣而使转换功能失效。因CB级ATSE的控制器检测不到电源故障,将断开所有负载电源,需人工现场专门操作才能恢复供电。这也是国际专业供应商选择只提供PC级ATSE产品和UL标准要求CB级ATSE在产品可视处必须注明何时失效的重要原因。另外,重要负荷特别是消费负荷不应使用CB级ATSE产品。

5弱电系统

弱电系统包括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安防及视频监视系统、语音及数据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有些公共建筑还设有BAS系统、出入口及停车场管理系统、灯光控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大多数情况下,除消防报警及联动系统必须详细设计报审外,一般只在初设阶段说明或配有一两张系统框图,施工图阶段再由专业公司或弱电设计院所进行深化设计。设计人员设计过程中应与建筑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预留好弱电设备机房位置,初步布置机房设备;预留好电气管路通道,做好弱电设备的抗干扰措施;预留好弱电机房的功能性等电位联接接地端子。为减少雷击电磁脉冲对弱电设备的影响,除要求机房位置选择在雷击电磁脉冲衰减较多的建筑内区外,应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的钢筋的自然构件、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防雷装置组成一个接地系统,并在弱电机房和电气竖井中预留等电位联结板。

6结语

建筑工程建设中设计是龙头,施工是关键,运用管理是保障。为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各环节需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并贯彻于整个建设工程。

作者:吴英明 陈兴航 单位:潍坊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心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规划设计院

第四篇: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问题与对策

一、建筑电气安装的主要质量问题分析

(一)电气安装人员综合素质差

由于建筑电气安装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差,有些甚至缺乏从业资格证书,因而导致电气安装质量问题重重。再加上材料市场无序,缺乏有力的监督与管理,不少建筑工程甚至属于私人承包,受利益的驱动,各种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上,导致电气安装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施工企业对于电气安装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往往存在着“重主体、轻安装”等问题,导致安装技术人员对于电气安装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土建、电气施工人员缺乏有力的协调与配合,导致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二)电气安装施工标准规范落实与执行不到位

由于安装技术人员及承包商安全意识普遍缺乏,未严格依据建筑电气安装的相关规范及要求开展施工。有些为了经济利益,偷工减料,以便降低成本。例如,在进行电气安装预埋过程中,未确保插座、开关预留洞高度、漏埋的统一性。在进行配线安装中,未采取科学的白字接头方式进行接线,未使用或绝缘胶带使用少用较少,且未进行分线盒地固定,有些甚至出现了通过空心楼板直接进行穿线等问题。

(三)材料质量问题突出

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严重影响,建筑材料的物化性质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对于建筑电气安装材料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再加上建筑体积相对较大,因而材料的使用量很大,材料成本在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据的比重很大,通常而言,会采用工程总造价的50%采购材料。高性能、高质量的安装材料,可以有效节约资源与能源,还能够保障工程后续使用过程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当前电气安装材料常见问题如下:导线性能差、熔点低、电阻率大、绝缘性能差,具有较大的温度系数;电缆缺乏足够的耐压、耐温性,且绝缘性能不佳、抗腐蚀能力差;开关、插座质量差,导电值同铭牌值存在差异;塑料产品缺乏足够的强度与硬度,导致耐温、耐压性能不佳;导电金属片缺乏足够的弹性,导致接触性能不佳,极易受到磨损。

(四)各参与方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方面,由于电线管道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再加上工程量较大,很多施工人员在进行电线敷设时未严格控制线路的安装质量,有些施工队伍缺乏合格资质,无证进行施工情况频发,而且存在赶进度等情况。有些分项工程被多次进行转包,导致施工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施工人员责任感弱;另一方面,监理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对于安装质量未给予严格要求,缺乏严谨的监督,有些监理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缺乏经验,未能及时找出施工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业主方由于对项目建设要求及相关知识缺乏,也未咨询有关部门,对建设工程方案及造价等加以关注,建导致电气安装这一环节常被忽视。

二、建筑电气安装质量问题的防范对策分析

(一)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由于电气安装过程技术含量高,工作繁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再加上电气安装过程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同土建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保证电气安装过程的顺利开展,确保安装质量。特别对于质量监管人员而言,必须加强协调与沟通工作,严格依据规范制度的要求对安装质量进行控制。此外,还应注意对监管制度进行完善,施工团队应同总包单位进行合同签订,并上交1%的管理费用,还应接受其管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必须由甲方管理人员加以协调和解决。而监管工作人员应组织周会,针对施工情况及进展进行分析,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效保障安装质量。

(二)加强质量监督,严把工序关

就电气安装监督及管理人员而言,必须提高观念意识,加强业务培训。一方面,严把电气施工图纸质量关,由监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针对施工图纸加以严格审核,及时纠正和解决图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各环节施工前针对图纸重新进行复审,保障施工质量,检查时还应进行记录;另一方面,结合监管规范的要求,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电气安装属于一项较为繁复和系统的工程,涉及的规范要求很多,作为监督及管理人员,必须牢记规范相关要求,对安装材料的性能进行严格检查,严防不合格材料入场,还应做好记录。此外,还必须注重严把工序关,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工序展开。就某些安装工程而言,一旦钢管套接存在缺焊或漏焊情况,会直接导致堵管,对工程质量带来不良影响,为此,必须加强施工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结合规程进行施工,保障安装过程顺利开展。

(三)对质量目标进行预控

施工人员必须就安装中存在的难点及重点加以检查,并提前制定专题方案进行预控,加强对诸如配电装置、电缆、配电箱等的监控,并对其他重点环节加以协调管理,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此外,还必须加强建筑设备及材料质量控制,以防存在违反工序、偷工减料等情况,还要求各施工人员应不断进行总结和实践,加强诸如配电箱、电缆、弱点设备以及配电装置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四)加快施工队伍建设

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施工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对施工人员开展系统、全面的培训,同时,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提高自身观念意识,在进行线路预埋及敷设过程中,必须保持负责与认真的态度,依据我国相关规定的要求开展施工,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以防管路存在弯折、死结、重叠等问题;此外,必须加快施工队伍建设,要求施工人员结合工段展开自检与交叉检查,借鉴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针对综合素质较低、业务水平有待提升的工人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对标杆式作业人员进行评选,并给予相应的激励,刺激其相互间赶超质量。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