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设计论文范例

导入设计论文

导入设计论文范文1

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学科竞赛的实战性要求是指学科竞赛本身也要真题实做,即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每一项赛事具体的内容、方向和要求,以社会实际案例项目为选题对象进行创新设计,其成果除了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之外,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以往的参赛过程中,院校学生确立的选题多来源于结合课堂理论学习的虚拟案例项目,这些选题虽有一定的目标指向,但由于缺乏真实的实践参与过程,本质上还没有彻底脱离从理论到理论、从知识点到知识点的传统模式,以致很难产生真实可行的、极具专业水准的设计创作成果。鉴于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对目前院校学科竞赛参赛和推进模式进行全新的改革和尝试是必要、可行的,一方面可以积极地将教师主持、参与设计的社会实际案例项目或学校联盟企业把有的社会实际案例项目引入竞赛环节,让学生围绕真实的选题进行设计创作,从根本上增强学科竞赛的实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长期聘请极富经验的专业设计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进行设计创作指导,从运行机制上为实战提供坚实保障,力求学生借助对实际案例的参与而获得第一手项目资料,切实理解环境设计本质与过程,系统把握环境设计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深入掌握环境设计施工方法与技巧,综合提升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从而拉近学生和行业市场之间的距离,真正体现和发挥出实战性学科竞赛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作用和意义

学科竞赛是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特别是通过建立以实战性学科竞赛为切入点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对原本单一、固化的教学活动产生多方面重大且深远的作用和意义。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检测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体系,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主要包括知识转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施工管理能力以及创业就业能力等几个方面,使学生真正做到由学生向设计师蜕变,成为懂知识、有素质、具技能的专业人才。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加强教师与其他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改进现有的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实践训练方法、调整固有的教学计划、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调动教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而不断加快自我提升,实现自我价值。再次,从学校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推动学校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新平台、强化校企合作力度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彰显专业优势,树立一流教育品牌。最后,从企业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提供崭新的合作途径和广阔的研发平台、给予必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之外,还可以进一步为企业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并借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三、“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推进目标

目标是出发点,同样也是落脚点。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实战性学科竞赛推进过程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目标,只有这些阶段性目标串联为一体,才能真正体现出实战性学科竞赛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的无限价值,发挥出其对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体阶段性目标内容如下:目标一: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速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有机转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目标二: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转变教师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修正学习评价方式,不断自我充实和完善,深刻把握行业发展和市场动向,并通过奖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目标三: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调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双向介入,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专业的实践环境、切实的技术支持、丰富的资金帮助、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导向,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目标四: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将参赛的成功经验推广至环境设计专业的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更为全面、科学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理论和技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提供保障。目标五: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作品质量,高质完成学科竞赛创作任务,并力争获得竞赛项目奖项,借以提升学生对专业和自我能力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目标六: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将学生的设计创作成果加以转化,在行业市场中进行检测、推广和应用,努力实现设计创作成果的商业价值,真正体现出产教研的一体化。

四、“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实践环节

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实践环节具有一定连续性,且较为复杂,每一个环节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学科竞赛目标的有效落实。

(一)赛前的动员组织和准备

多渠道广泛搜集和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在确定参加某一赛事后,教师要对赛事进行宣讲,具体分析赛事的主办机构、参赛规则和参赛要求,并着重指出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可与企业协同制订参赛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并结合具体赛事为学生提供多个社会实际案例项目选题,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专长进行选择,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参赛选题项目设计创作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对参赛选题项目现场进行深入调研,客观了解项目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战设计创作,其中包括草图绘制、初步方案图绘制、最终方案图绘制等。双方指导教师要进行不定期的设计创作方案检查,通过每一次和学生的交流、研讨,及时了解他们当前创作的进度,发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技术上的难点等,不断引导学生对设计创作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和丰富。

(三)参赛设计创作方案论证

待学生完成参赛设计创作方案后,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方案论证,包括艺术性论证、审美性论证、实用性论证和应用性论证等几个方面。学生不但要对设计创作作品进行自我陈述,还要结合指导教师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通过这一环节的开展进一步促使学生查找参赛设计创作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以创作出较为优秀的参赛设计创作作品。

(四)参赛设计创作作品成果转化

导入设计论文范文2

1.使教学成果转变为企业产品

“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把一个社会上实际应用项目通过加工完善,生产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这个生产过程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生产出的产品既是企业的商品,也是教学模式的成果。

2.促进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转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高分人才向培养高能人才的转变,是教育的永久课题。应用技术型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将来的设计工作能力符合社会企业的需求。“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方式,实践证明,它适合于培养应用技术型环境设计人才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千人千容貌,万人万性格。由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格秉性的不同,决定着人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时的状态和效果也不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强调团队协作通过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创新思维能力、技能表现、施工现场跟进等能力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因材施教、深化锻炼,达到专项专长综合能力的提高。

4.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生产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产品,这样的生产过程会对学生产生一系列的作用和影响: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实感,自我社会价值体现的愉悦感,对今后工作价值取向的清晰感,以及看到工作成果的成就感等,从而再次点燃学习兴趣的火花,增强学习动力。同时,这样的生产过程对教师来说,教学实践与科研研究进行相辅相成的融合,使产、学、研、做真正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理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作为。教师要从专业教育的高度和深度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设计市场人才供求关系。企业更需要实战型人才,充分认识到只有实践才能有创新,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以时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以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实现开放式教学,课堂向社会延伸。

2.转变教学方式

环境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战性极强的课程,培养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是使学生学以致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如室内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可以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设计,转变教学方式,把教室变工作室,把工地变课堂。扩大应用型学院与地企、设计名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院及环境设计专业的知名度,也能使学生更快地转化角色,为毕业以后顺利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方式转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工作室模式培养了多个大三、大四学生,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有一名2010级的大四学生培养效果比较显著,成长的历程也比较具有普遍性。该生从一开始(第一个月)怀着期待而紧张的心情进入工作室,在软件技能和工作心态的转变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尤其是通过工作室的平台能够将设计效果落实到真正的空间中,发现了一些不如意的和缺乏推敲的设计细节,使学生充分调动了主观能动性,这比教师唠叨百次甚至千次都更有冲击力和实质性的教学效果。进入工作室中期阶段(第3月至5月),不仅可以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并且体会到了做设计师的乐趣,也是一个实习生向一个设计师转变的重要阶段。该期间由于项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的要求等多方面客观因素而进行反复修改图纸,使学生从心里和情绪上都体会到设计不是主观的绘画,而需要懂得总结和客户及时沟通的重要性,这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锻炼阶段,也是设计经验积累的阶段,更是慢慢了解设计、学着怎样做设计、怎样通过设计手段解决项目中的问题,从而将项目圆满完成。进入工作室末期阶段(半年到一年期间),是检验阶段也是再深入学习阶段,在此期间,基本上导师较少操心,并能高效完成项目,也是从设计方案过渡到项目负责人的阶段,尤其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事情,如图纸和现场尺寸有偏差,导致大部分图纸需要修改;材料工程量有误差,由于没有及时去复尺,增加了工作量等情况,这不仅要将空间设计得漂亮,更重要的是项目实施期间要经营、管理好每个环节的衔接及监管工作。更锻炼人的综合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全面能力。在该生毕业离开工作室锻炼时,学生这样表述:“要问我在导师工作室学到了什么,我还真说不出来,但是我不惧怕未来,这就是工作室给我的最大最好的礼物。”这也是对“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的莫大肯定和教育成果的真实体现。

3.发挥院校优势,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大庆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根据这一定位,我们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理念等多方面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首先,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其课程体系体现的是专业导向而不是学科导向,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必不可少,但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其次,新建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必须通过产学研做结合,建立高校和产业界互利互惠合作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提供一线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等应用技术型人才。最后,学校的管理制度要充分重视和突出学生的就业导向,构建以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

三、“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环境设计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环境设计教师实践设计能力

“实战导入式”环境设计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最核心的是设计教师要不断进行社会实际项目实践,达到一定的设计高度,形成社会影响力。设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2.设计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沟通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掌握决定了教学的高度和深度,这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这是“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论的应用前提。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无从谈起,有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师德,用耐心和热情对待学生,这是因材施教的必备素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师生共同实践、彼此探讨的学习氛围。教师是平等中的首位,经常与学生沟通,才能使教学过程有效落实。

3.由理论型向运用型、需求型设计方向发展

“实战导入式”环境设计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实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与把握彻底改变空想理论型设计观念。“实战”不是虚拟的,是社会实际项目的真做,以满足社会企业需求。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实战项目带动教学,二是以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三是实践应用启迪创新能力。

4.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

导入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研发;应用与实践

一、关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学习内容分析阐述

随着二十世纪数字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之间的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共享发展。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要求从教学目标来讲,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德育理论知识能够获得良好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从教学方法上来讲,通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进一步提升小学生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教学过程来讲,要求进一步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小学生德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教学工具上来讲,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极大地方便了小学生利用课堂内外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二、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阐述

(一)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分析

小学德育教育将游戏与教学内容合二为一,将游戏的教育性与娱乐性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中应该遵从以下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操作。在德育游戏设计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白游戏人物,熟悉操作流程。其次,整个德育游戏的设计要有合理的故事情节。游戏故事情节作为游戏任务的重要背景,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合理的故事情节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游戏氛围。最后,在整个游戏的设计过程中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在德育游戏的设计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在每次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小学德育教学游戏的功能以及类型分析

关于小学德育教学游戏的设置在功能上应该具体划分设置。通过设定角色和角色玩家以及相应职业设定,让学生自由选择。通过玩家与玩家、玩家与非玩家之间的对话,实现学生能够通过独立自主完成阅读信息的任务。在相应的游戏设置中,应该制定具体的奖惩机制。通过判定学生的游戏人物完成情况,奖励或者扣除相应金币或者经验值等等。在游戏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任务设置,通过让学生自行查找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尽可能符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辨认方向的应变能力。最后,在整个游戏设置过程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游戏道具帮助学生进行游戏的完成,增强学生在德育游戏中的现实体验感。

(三)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学习模式的构建

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学习模式构建主要通过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情景问题中,通过任务的学习,进一步获得知识技能的理解。具体的学习步骤可以分为情境导入、确定任务、探索学习、实现任务以及结果评价等进行。首先,通过情境导入,为学生在游戏中呈现游戏情境,营造游戏氛围。通过相关的情境导入后,将问题情境中的游戏任务进一步呈现,充分明确任务目标的相关认知。通过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探索的方式完成游戏任务。通过在实现任务过程中难度的组建加深,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结果评价的方式对于学习者在任务完成后进行相关的奖励或者积分评价,将各个环节的表现通过结果评价反映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将评价情况再反馈给教师,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关于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教学内容阐述

在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教学内容设计中应该充分结合教材,将个人、家庭、社会等内容融入实际的游戏中,充分体现教学内容。将课本中涉及的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财产、尊老爱幼等内容融入实际的教学中。在游戏场景中通过设置,让学生完成消费任务等等,理解理性消费等等内容。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的积累进一步融入到游戏的开发与设计中,设置垃圾分类,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投入相应的垃圾箱的任务,进一步将生活经验内化到游戏中。也可以通过考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根据课本内容设置针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适用的道德教育游戏,进一步增强德育游戏的教学效果。充分在游戏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合适的教材内容转化为游戏教学内容,体现具体的游戏目标。

三、探析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的现实意义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小学品德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行为管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创新德育教学方法称为促进德育教学的突破口。通过倡导“寓教于乐”以及“从做中学和从学中做”的学习方式,将学习内容进一步科学化整合。通过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以及应用将游戏的教育性以及娱乐性进一步结合,大大提升了小学德育教学成果。同时,进一步将小学德育教育游戏进一步推广应用发展,有利于将教学资源的教育性与娱乐性结合,丰富德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为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谢浩泉.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年05月01日版.

[2]朱艳敏.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德育游戏的设计与开发———以《阳光社区》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年05月01日版.

[3]张璐.电子教育游戏在银川市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夏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年05月01日版.

[4]赵成丽.小学德育课程中PRG教育游戏的设计与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年05月01日版.

导入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课程导入;案例分析;科研促教学;考核方式

神奇的化学元素是临沂大学的一门校公共选修课,主要介绍化学元素的发现、性能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作为校级公选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关键。因此,其课程内容需有内涵、有深度、有广度,课程设计需有吸引力、多样性、灵活性。目前,针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情况,本文对本课程的课前导入、案例分析、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创新性改革。

一、化学歌曲导入课程,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

课程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设计好的课程导入方式是教学设计的关键。常见的课程导入方式有故事导入、课程回顾导入、活动游戏导入、情境导入、问题导入、悬念导入等。本课程根据化学元素特点,课前5分钟播放由化学元素改编的化学生僻字歌曲。根据化学元素学习生僻字,根据生僻字学习元素周期表。只有会背元素周期表才会唱这首歌,通过学习该歌曲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生僻字,认识了化学元素,了解了化学,并且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很多学生打破对化学的传统认识,化学不仅仅是枯燥的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元素很神奇,化学元素很有趣,化学也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因此,选择化学元素-生僻字歌曲为本课程导入主题,并且作为本课程的专属歌曲,让学生通过音乐轻松学化学元素,认识化学,了解化学,热爱化学,有效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故事案例分析,增强课堂互动

化学元素涉及生活、健康、社会热点等问题。因此,该课程根据元素的特点增加故事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元素的功与过。比如,锂元素,结合201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为学生讲述诺奖获得者的传奇人生,一方面了解锂电池的作用原理、应用及发展历程,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锂电池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使用心得及优缺点;另一方面学习诺奖获得者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将对学生的学习规划及日常学习生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课程思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贵州氟中毒事件、地方性甲状腺肿作为案例分析,介绍氟、碘元素的存在、性能及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通过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如何选择牙膏,如何预防氟斑牙、龋齿,如何正确科学地选择加碘盐、无碘盐。疫情期间,居家消毒成为重要的预防手段。其中,“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液之一,在此次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方式介绍84消毒液的来历、化学成分及使用方法,让学生加深了对氯元素的认识,并直观学习到了配制一定浓度84消毒液的正确操作及使用注意事项。从清华大学铊中毒事件,为学生讲述铊元素的性能和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由发言,阐述对该事件的反思,如何更好地利用化学,而不是将自己对化学元素的知识储备当作“武器”去伤害他人。将化学元素结合社会生活案例,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专业知识的热情,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态度分析社会问题,从而正确看待化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功与过。

三、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教学高度

化学是一门是需要实验支撑的学科。因此,科研成果与化学元素息息相关,因此,本课程会根据前沿性学术问题,介绍化学元素与社会生活发展的关系。同时,为庆祝2019联合国“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中国化学会面向会员遴选了118名青年化学家,作为118个化学元素的“代言人”,组成了“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用于传播元素及化学知识。因此,在讲述化学元素的性质与应用时,我将会介绍元素代言人的科学研究前沿性问题,开阔学生视野。同时,介绍我们课题组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加强学生对科研成果的认识。临床上,PET检查显影剂通常是用氟的同位素标记葡萄糖-氟代脱氧葡萄糖。当前活体影像方法还远远不能满足很多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多模态成像和多模态分子影像探针应运而生,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小动物PET/CT/FMI三模态同机融合成像系统的开发,充分挖掘了各成像模式的优点,利用不同成像模式的优点对单一成像模式的缺点进行互补,具有重要的科研应用价值。此外,结合本人在无机材料合成及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学生拓展无机材料合成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比如,我们在科研中设计合成各类金属离子的荧光探针、如何利用化学元素构筑新颖的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等。通过化学元素,引申到科研学术问题探究及发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对化学元素认识的广度。

四、期末考核方式改革

高校公选课的期末考核形式一直被作为学生选课的关注点之一,而常规的公选课考核方式通常为命题论文,对学生的考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难以将其专业特长与课程结合,难以对课程做出全面的评价。因此,本课程在开出三个学期的课程后,对考核形式进行了初步改革。神奇的化学元素涉及118号化学元素,每个学生对元素的认识、理解和喜欢程度不同。同时,本课程为校级公选课,所选该课程的学生的专业不同。因此,考核改革形式是学生任选喜欢的元素,可通过漫话、微小说、诗歌、歌曲等其他方式完成对化学元素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该考核形式多元化,打破了原有考核形式(论文)的单一性,让学生尽其所能地发挥其专业特长及爱好,与本课程有很好的结合和衔接。该考核方式试行后,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据统计,有50%的学生在上次期末考核过程中选择了漫话、微小说和图文并茂的艺术作品,20%同学选择了诗歌形式,30%学生选择的是命题论文。该数据表明了大部分同学喜欢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并且能够将其专业特长和爱好在神奇的化学元素这门课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文学院、传媒学院的学生将氧、碳、氢元素写成了侦探、武侠微小说;音乐学院学生用化学元素改编了歌曲;美术学院的学生将元素进行了漫话图片设计。此考核形式改革更加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将会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五、结语

神奇的化学元素公选课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培养的要求。文章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初探,主要改革创新点有通过化学元素生僻字音乐导入课堂,让学生重新认识化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将时政热点、故事案例与化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认识到化学元素在人体健康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将科研成果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拓展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该课程改革将会促进学生对公选课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其英,马登学.“结构化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138-139.

[2]孟令杰,刘云.“化学与健康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广州化工,2018,46(18):148-149.

导入设计论文范文5

目前,多数高职学生经过两年半的理论学习后,在第五学期课程结束后开始选择课题,然后带着论文指导书,边实习边撰写毕业论文;学校在第六学期组织中期检查,了解毕业综合实践进展情况;在第六学期后期,毕业综合实践结束,学校组织答辩工作,并给出成绩。在整个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方面:

毕业综合实践阶段和找工作阶段存在着冲突,多数学生在短期内频繁跳槽,实习岗位也跟着变化多样,占据了大量的精力。而一旦找到合适的岗位上岗预就业后,由学生变成了准员工,主要精力就转放在工作上。于是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认真准备毕业论文,直到答辩前匆忙准备,采取各种方式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的质量。

(2)教师方面:

一方面由于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化,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指导。两者的交流会因时空限制,不能连续、及时地开展。对教师来说,无法督促学生及时提交毕业论文等材料,经常会出现前中期时间很充裕,到后期却要忙通宵,加班突击,对材料的提交时间没办法控制。第二方面,指导教师少,学生人数多,一般一个指导教师指导超过10个学生,便难以做到对每个学生都给予认真细致的指导。

(3)管理方面:

对职能部门来说,由于缺乏实习跟踪与反馈信息的管理系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单位落实情况、论文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等信息,出现管理无法到位的现象。此外,大量繁杂的手工管理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效率。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清晰地认识到这些方面对毕业综合实践质量的严重影响,采用信息化管理就是适应信息时代变化的需要,同时解决了过程管理和指导不到位的问题,保证了毕业综合实践的质量。据笔者的统计,截至2014年5月,浙江省47所高职院校中的41所学校已经建立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毕业综合实践管理信息系统,为毕业综合实践的组织和管理提供全程服务,为身处异地的师生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2毕业综合实践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3届毕业生毕业综合实践工作中开始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校外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实现了从顶岗实习单位落实、选题、教师指导、毕业论文撰写、成果整理的全过程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具有较强的管理功能。

2.1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的运行流程

2.1.1平台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平台实施两级管理模式,教务处作为平台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毕业综合实践的规章制度,制定工作流程,汇总各二级学院毕业综合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顶岗实习单位、毕业综合实践题目、毕业答辩小组名单和总结等资料;维护和完善网络管理平台,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并统计数据;组织各二级学院交流。各二级学院则成立毕业综合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制度实施细则;委派指导教师,组织落实实习单位,开展选题和审题等工作;组织学生动员工作,召开安全宣传会,并做好安全检查、毕业综合实践进度与质量检查;成立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审定保存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等。

2.1.2平台的角色权限

平台的使用对象包括各级领导、专业主任、指导教师和学生等。校管理员负责平台的初始设置,导入师生基本信息,设置各类人员角色,下发学校文件,汇总二级学院资料;二级学院管理员设置各专业的毕业综合实践起止时间,设置二级学院的各类角色,并建立师生的对应关系,设置答辩信息,下发二级学院文件,保存学生成果材料;教师在线布置作业、批阅实习周记、下发任务书,并指导学生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学生在线完成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单位信息、实习信息及企业指导师傅信息等)并及时汇报实习进展情况和撰写毕业论文。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功能,一人可以担任多种角色,可以查看不同信息。平台运行流程如图1所示:

2.2毕业综合实践过程监控

第一,学生到实习单位报到后一周内,将个人实习信息、企业指导老师信息等输入到平台中,同时开始以周记形式将实习进程、工作任务以及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写入平台中汇报给指导教师。如发生实习单位变更的,可以重新录入单位信息,以便指导教师随时掌握实习情况。第二,选题确定后,师生通过平台上传下载完成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当学生所写内容通过教师评阅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避免出现答辩前匆忙应付的情况。各级管理人员则通过平台对选题、开题的进度、质量、教师指导人数等进行检查和督促,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第三,通过事先设置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提交时间,指导教师可以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对不认真进行毕业设计、不及时提交论文材料的学生进行教育,避免出现答辩前匆忙修改现象。教师对学生材料的评阅情况、对学生学习指导情况、师生交流情况都会记载在平台上。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及时督促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第四,后期可检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学生的成果完成提交情况、答辩的具体安排等。各级管理人员则通过平台信息及数据统计功能,对毕业设计组织工作和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认真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

3毕业综合实践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成效

3.1实现了全程动态网络化管理,做到了分散实习集中管理

通过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实现了从选择指导教师到递交实习报告,从布置选题到论文定稿,从初定实习岗位到签订就业协议书,完成了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通过平台,学生可以书写周记、在线提问、完成作业、上传开题报告、上传论文等,教师可以批阅周记、布置作业、回答问题、下发任务书、批阅论文等,两者实现远程在线指导与学习,建立起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实现了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通过平台,突破了师生之间的时空界限,分散实习的学生可以集中在平台上管理,有效解决“放养式”实习带来的管理难度。

3.2提高了毕业综合实践的指导质量,体现了学生指导个性化

结合学校对周记撰写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提交规定、实习单位及企业指导师傅信息填写要求,平台可以依据不同专业设置实习起止时间,设置周记撰写的时间和字数要求,设置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提交时间点,从而适应不同专业对实习管理过程的特殊要求,也避免了临时补救、指导流于形式等情况的发生。指导教师通过批阅周记,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同时,对照材料提交进度,指导教师可以及时督促学生提交材料,并对学生每一稿的写作情况提出具体切实的修改意见,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3.3实施了流程化的管理,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高

导入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物流管理;毕业设计;现代学徒制

1背景介绍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强调实践性,毕业设计是其中一项重要教学环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工作设置的目的主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所学为所用,而非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术论文。2017年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物流管理为试点专业。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与安徽苏宁物流有限公司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双主体培养、双导师指导”人才共育局面,共同培养54名学生(徒)。文章主要结合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工作,对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提出改革方案。

2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选题过大,脱离人才培养目标。2.1.1选题过大,难以驾驭。高职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有教师命题和学生自主选题两种方式。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师在设计选题或者学生自主选题时,有时候会将题目设计得过大,如全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某某省或某某市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等,此类题目为研究型论文,并非高职学生所能驾驭,没有研究的意义。2.1.2选题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物流企业生产、生活实际,能体现学生进行需求分析、信息检索、方案设计、资源利用、作品制作等能力和创新协作等意识的培养要求[1]。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选题理论没有结合实际,缺少应用性和实用性。有些选题类似于毕业论文,如某某知名企业的相关物流现状,互联网上相关文章较多,学生行使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或是题目设计的研究对象过于具体,如某某公司物流管理现状、某某公司仓储管理现状等,此类题目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的相关资料学生很难搜集到,就会出现学生套用别的企业相关资料的现象,那么就导致毕业设计的内容不真实。在毕业设计数量较多的选题中,只有一小部分选题能结合物流管理岗位实际的工作任务,这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偏离。

2.2学生写作态度不端正,毕业设计质量不高。2.2.1抄袭现象严重。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信息搜集的手段,但有一部分学生整篇或者整段地复制粘贴现成的文章“创造”出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更有甚者,出现个别学生几乎全文照抄的严重的抄袭现象。2.2.2学生的态度不端正。高职院校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撰写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学生不听指导老师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安排,撰写工作拖拉;一些学生根本不按照指导老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导致毕业设计提交后或者答辩时不能通过。

2.3学校的管理制度欠缺。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有的要求,但更多的高职院校无要求,无率的比例规定,更缺少对率高的毕业设计的处理意见。学校对于毕业设计制度的欠缺,导致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重复率过高的学生很难进行有效处理。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和体例说明

3.1选题说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主要有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毕业设计偏于工程实际,而毕业论文则偏向理论研究。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学生毕业前进行的具有总结性质的作业,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毕业论文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对学生进行所学专业的科学研究的训练,可分为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等,毕业论文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体系,体现的形式是学术性文章。二者差异显著,下面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题目为例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3.2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体例说明。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体例要求不同,两者各有特定格式,具体说明如表2所示。

4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建议

4.1关于选题方面4.1.1毕业设计选题要具有实用性。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应该符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需求,毕业设计的定位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强调实用性,要结合物流企业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毕业设计选题应灵活多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4.1.2毕业设计的形式。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采用的方式可以有实践性课题、物流业务方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和企业项目导入毕业设计等。①实践性课题。学生组建小组,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实践性课题。比如学校学生完成的“德邦快递服务站校园快递创业计划书”,几个学生对学校周边快递点进行调查,筛选最合适的校内快递服务站点。再比如“2017级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调查报告”,学生创建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下发问卷,回收问卷,并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最后撰写出一篇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班学生的专业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这些课题具有非常好的实践性,考验了学生的组织和团队的协作能力,运用了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和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②制定物流业务方案。物流业务方案指的是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中的具体数学方法(如ABC分类法、经济订货批量、最短路径法、节约里程法等)解决物流企业(或相关企业物流部门)实际业务中的问题,制定出相关仓储、配送、运输、成本核算等物流业务方案。物流管理专业常用的数学工具(方法)和对应拟解决的问题如表3所示。③调研报告。指导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企业实习或者在工学交替企业学习期间,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工作问题,最后提交一份实习调研报告,如企业库存的控制方法是否优化、人员管理是否合理,如果存在问题,能否提出解决对策。哪怕是工作中一个非常小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更加贴合实际,只要学生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解决了,这就是一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毕业设计的应用性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④企业项目导入毕业设计。此种选题的前提条件是校企双方要基于较深层次的合作,比如现代学徒制等。企业用实际案例或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实施企业实际项目的合作,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毕业设计整体的水平。学校指导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深入到企业中,和企业专家进行有效沟通,以实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在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期间,学校派出专任教师进行企业挂职,挂职教师和工学交替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生(徒),同时参与了“苏宁物流零售仓系统建设项目”和“前置仓研发设计项目”企业技改项目,为苏宁物流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师生提供合理化建议若干条,对项目的流程改进提供了帮助。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将企业项目经过整理细化,变成学生可以理解的选题,做到结合物流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来完成毕业设计。

4.2在思想指导方面。高职院校在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之前,系部或二级学院应做好关于毕业设计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明白毕业设计是学生对专业学习效果的一次检验,是对职业技能的一次总结。同时也要让指导教师明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关于毕业设计质量意识。

4.3加强校企双指导团队建设。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与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加强校企双指导团队建设。指导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技能。建议物流管理专业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物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尤其深入到校企合作的物流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情况和用人需求。同时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物流管理专业前沿发展情况,获取物流管理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将有用的信息加工改造成具有实用性的选题,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同时聘请一些学历高、业务水平高的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作为企业指导教师,给学生进行岗位实践指导。通过校企双指导团队建设,切实将毕业设计工作做得更加贴合企业实际。

4.4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方面。建议高职院校建立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制度,形成制度化管理。4.4.1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建议高职院校继续完善毕业设计制度、评价标准、考核标准。过程监控体现在毕业设计选题、中期检查和答辩等环节,要求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均给出相应的评价和意见。系部或二级学院组织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对各教研室的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4.4.2制定管理制度。针对部分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欠缺的现象,建议高职院校制定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对率提出具体要求,并对率高的学生采取一定的措施。如:高职院校可以借助知网系统,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在知网系统不得高于30%的率,毕业设计低于30%的率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答辩。学生根据检测报告对作品进行修改,直至达到学校要求。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将大大方便教师指导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约束。

5总结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创新性举措,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生产一体化的重要抓手,更是促进职业技能与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举措[2]。近两年国家陆续出台的关于职教改革新举措,对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属于财经商贸类专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其物流职业技术和技能,对自身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不能侧重研究型论文的撰写。物流管理专任教师要学会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真正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挂职锻炼或者企业调研,了解物流企业具体业务运作,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只有教师的企业实践能力增强了,才能切实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水平,提高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

导入设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社会性科学议题;转基因;安全性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论证教学,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Issues,简称SSI)教学关注科学对议题的影响,尤其关注议题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因此,SSI教学是解决学生利用科学知识、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理解科学本质以及培育学生参与科学决策能力和伦理道德的有效途径。

一、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内涵

社会性科学议题是指开放的、不确定的、复杂的、争议较大的、结构不良的科学问题,如全球变暖、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等。SSI教学是指通过引入以上问题作为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用所学知识寻求证据参与讨论,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养学生科学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模式。它既是一种学习背景,更是一种具有明确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因其具备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科学探究,培育批判性思维素养[1]。美国当代教育家萨德勒构建的SSI教学模式,包括议题学习、议题实践和议题实施3个步骤(如图1)[2]。其中,指导学生科学建模贯穿SSI教学的始终,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依据萨德勒的SS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SSI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3方面来构建模型:①先让学生了解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针对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伦理、宗教、经济、科学等方面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层面与议题的关系和相互作用;③教师厘清概念,提供辩题及方案,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解释模型,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图1Sadler的SSI教学模式

二、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实践

长期以来,关于转基因产品争论不休。现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4章第1节“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为议题,引导学生思考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将基因工程知识与生活实践和工程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本教学采用单元教学模式开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设计成拓展校本课程。由于SSI教学存在复杂性,不能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拟用3~4个课时。教学分为4个阶段:①提出探索,明确议题的价值(环节1~3);②概念引入,探索思考议题的层面(环节4~7);③理清争议,探索不同层面间的相互作用(环节8~9);④概念应用,利用议题不同层面间的作用解决问题(环节10~11)。其中,阶段①属于议题认识的过程,阶段②、③属于构建模型的过程,阶段④为模型解释过程。其教学设计流程见表1。

1.议题引入

环节1:网络发送预习作业

教师通过学科辅导班级群发送网络作业:“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一个广为争议的话题。您会选用转基因产品吗?请搜集不同国家或地区转基因生物研发和安全评估、转基因食品销售等方面的资料,以及我国有关转基因生物研究和商品化的法规和政策,发表自己的意见(搜集资料过程中,要分辨谣言与事实,寻找确凿的证据)。”学生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开展讨论,发表观点。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将学生进行分组,以便于后面的讨论。

环节2:讨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史

班级群中的讨论,学生多数为简单的支持或否定,主要出自于现有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解。事实上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环节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史,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成果、过程与风险、技术种类与原理,以及各国对转基因产品的政策法规,结合前面所学基因工程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本议题。

环节3:讨论转基因技术的风险问题

复习第3章第2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知识,回忆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基本操作程序,从食品和环境两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转基因技术的风险性。在转基因技术的食品风险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载体、宿主、重组DNA、基因表达产物及营养成分的变化与营养、毒理学和过敏反应的关系[3]。在转基因技术的环境风险方面,思考:①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风险,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农田杂草,成为超级杂草;②基因漂移的风险,转基因植物将目的基因通过遗传漂移到近源植物中;③杀虫基因的风险评估,例如大面积种植抗虫转基因植物,害虫有可能产生适应性和抗性,这有可能产生新一轮的虫害发生。结合基因工程的知识,了解转基因各种风险的可能,引导学生搜集相关文献,在课堂展示交流转基因的风险问题,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过程。

2.议题讨论

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民众较为关注。能否食用转基因产品,有很多层面有待于讨论。通过环节1的交流讨论,教师对该议题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该议题可能只是从一个或几个角度看问题,难以全方位思考问题并作出决策。如果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观点与讨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多数学生参与性可能不高。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教师须要根据前期收集的情况进行分类,从科学、伦理、经济和政策等视角逐一思考,了解议题的全貌,积极收集资料开展讨论(如图2)。

环节4:科学层面的议题讨论

通过前期讨论,学生对议题的科学层面掌握情况不够,教师继续引导讨论。例如,关于转基因生物与食品安全问题,核心问题是导入的DNA序列未必都是已知基因序列。导入到受体细胞中,如果载体上的某些片段是携带有毒蛋白基因序列,或者基因表达载体可能破坏受体细胞中的关键基因,或者导入的目的基因序列中混入了毒蛋白基因等原因,可能出现安全性问题。再如,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如果转基因生物扩散到环境,可能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当转基因植物扩散到试验区外变成野生杂草,因为目的基因本身具有特殊功能,这些杂草将成为新型“入侵物种”;或者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将目的基因转导进入病原体之中成为“超级病毒或细菌”;如果导入的是抗除草剂基因,尽管存在生殖隔离,但也有可能通过花粉进入杂草,使杂草成为抗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又如,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方面的讨论,聚焦到转基因生物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破坏。因为自然界的生物历经30多亿年的进化,当短期内通过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DNA转移到另一种生物,势必打破原有的和谐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转基因微生物降解某些化合物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也有可能对人类生活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或者产生毒蛋白和过敏蛋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与动物。

环节5:社会意识文化及伦理层面的议题讨论

由于安全性、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消费者对转基因技术的的价值取向与接纳程度。要通过确凿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进行思考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伦理、社会意识与文化等方面思考问题,通过查阅当今世界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成果,访谈社区居民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情况、接纳情况,并相互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环节6:经济层面的议题讨论

在社会意识文化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经济层面思考转基因技术接纳程度的影响因素。除安全风险外,经济成本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经济成本层面上,引导学生从对比购买价格、科研成本、生产成本等方面思考。

环节7:法律政策层面的议题讨论

学生分组搜集转基因的法律和政策,并开展交流展示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视角引导学生搜集与调查:国际上对转基因生物的公约与要求;我国实施的有关转基因安全保障的部分法律法规与要求;转基因作物在科学研究、农田试种、大面积种植、商品化种植的安全评价措施;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证书发放、获准商业化种植、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和常被误传的转基因作物情况;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管理办法。

3.不同层面间的相互作用

上述各环节讨论中,转基因的科学、社会意识与文化、伦理、法律政策、经济各层面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共同促进。通过各层次间的共同作用,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转基因技术中的社会性议题,有很多问题还没有定论,又与伦理问题、社会问题密切相关,使议题具有复杂性和争议性。教学中,教师设计环节8和环节9,帮助学生深度探讨。环节8: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的优缺点比较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主要目的在于转基因产品的优势,教师引导学生从安全、经济和应用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展示,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环节9:推广方案的讨论教师设定3个转基因推广方案,学生填写理由与立场:①禁止转基因食品进入百姓餐桌;②给予百姓选择权,但加大转基因技术创新奖励;③只有解决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才允许转基因食物进餐桌。

4.议题总结

环节10:推广方案的修订与立场的再次选择针对以上3个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方案,小组交流讨论并对原方案进行修订和再次表达立场,撰写修改理由。

导入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太阳能;光学仿真;随动

1引言

作为新能源之一的太阳能,其与传统能源相比较具有四大优势:储量巨大、应用便利、供应持久、清洁无害。中国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开发利用前景也较为广阔[1]。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太阳能光传导屋内的系统,利用收集组件收集太阳光,通过随动装置和光传导组件将太阳光传导到屋内,达到节能的目的。

2智能照明系统

2.1智能照明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太阳光通过汇聚组件将光汇聚于中心小区域处,进入小区域的光经过导光光路进入屋内,这样实现了节能的目的。为了保证较强的光进入屋内,通过随动系统带动光汇聚组件跟随太阳转动,最大可能的利用太阳光。系统由光路系统和控制电路组成。光学系统包括太阳光汇聚组件和太阳光导光组件。太阳随动系统控制电路通过判断太阳的位置,驱动电机进行转动相应的角度[2]。

2.2控制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路设计总体设框图如图2所示,由主控制器(MCU)、光强探测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构成。本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处理两个部分:硬件部分:首先整体应用了双轴结构,使系统可以在水平角方向和高度角方向自由移动,达到全方位追踪的目的。系统总体由信号采集部分、信号计算处理部分和调整角度转动的执行机构组成。传感器把检测到的信号经AD转换电路处理发送到MCU部分,再由MCU处理后将得到的信号传给电机的驱动电路,从而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以达到跟踪太阳光的目的。软件部分:将传感器送到MCU的四个不同的电压值,分成两组并且做差得到两个差值,用这两个差值分别控制两个步进电机的转动,当差值等于零或者差值在某一范围内时,控制电机停止转动。综上所述,本系统具体可实施方案是:当光照到传感器上,使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经过转换电路转换后得到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经过AD转换电路后得到数字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输入MCU中经计算处理后得到驱动芯片所需的脉冲信号,最终由驱动芯片驱动电机转动从而使系统的感光面与太阳光保持垂直状态。

2.3结构设计

2.3.1反射式结构的设计

反射式结构是指利用反射装置将太阳光汇聚,然后运用光纤将其导入室内进行照明。在该结构的聚光环节我们采用了聚光效果好的抛物面结构,导入光线环节我们采用传输损耗低的亚克力光纤。为了更加真实的反映导光效果,我们引入了接受面。同时,加入了点光源(点光源出射光平行且可根据导光结构来设置大小)来仿真太阳光源。

2.3.2透射式结构的设计

透射式结构是指利用透射装置将太阳光汇聚,然后运用光纤将其导入室内进行照明。在该结构的聚光环节我们采用了聚光效果好的菲涅尔透镜,导入光线环节我们采用传输损耗低的亚克力光纤。和反射式结构类似,为了更加真实的反映导光效果,我们引入了接受面。同时,加入了点光源(点光源出射光平行且可根据导光结构来设置大小)来仿真太阳光源。菲涅尔透镜作为透射式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功能和特性比起同样有聚光效果的凸透镜更加优良。

2.4智能照明系统光学性能仿真

太阳光收集组件选用透射式与反射式光学系统,太阳光导入系统采用菲涅尔透镜、反光杯、亚克力光纤作为聚光和导光材料,系统的结构参数如表1和表2所示。利用TracePro软件仿真太阳光光路,接收面的照度分布如图3所示。利用TracePro软件仿真太阳光光路,接收面的照度分布如图4所示。由反射式照度图分析可知,总的光通量为5.2599W,光通量与发射通量的比值为0.86522,即在所照射的太阳光中,有86.522%的光被汇聚到了接收面。由透射式照度图分析可知,总的光通量为2276.8W,光通量与发射通量的比值为0.86522,即在所照射的太阳光中,有84.014%的光被汇聚到了接收面。我们通过运用软件TracePro对所设计结构进行了模拟,并且加入光源对其进行光学仿真。根据仿真的最终结果可知,相比于反射式结构,透射式效果更好,使用更加方便。经分析,在投射式结构中7.29W的光经过系统聚集到了接收面,而选用的光源功率为10W,因此本系统收集到了72.9%的太阳光,能量利用率较高。

3结论

本课题设计的太阳能智能照明系统导入太阳光进行照明,绿色环保,做到了节能减排。其中的太阳光导入系统采用的这些材料,经济成本低,结构简单,性价比高

【参考文献】

【1】岑幻霞.太阳能利用[M].北京:北学工业版社,2005.

【2】魏光谱.太阳能与阳光经济[J].上海电力,2008(4):337-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