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设计论文范例

厂房设计论文

厂房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化工企业;厂房建筑设计;节能要求;安全性

1引言

化工企业由于生产的特殊性,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十分严峻,其中尤以火灾爆炸事故最为突出,在化工企业内部,火灾爆炸除了会造成较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毁事故之外,还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强烈的破坏,因此,在当代的建筑设计当中,建筑设计从业者都会对化工厂建筑进行特殊对待,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手段,提升化工企业厂房的安全性能。

2化工企业厂房的建筑要求

2.1工业建筑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化工厂建筑设计,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在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方面,与普通的工业建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在针对化工厂建筑进行建筑设计之前,首先对二者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行了探究。众所周知,无论是一般工业厂房还是化工企业的特殊厂房,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都应当遵循功能(工艺)合理和成本控制2个方面的原则。其中,功能合理是指厂房建筑应当根据厂房使用的实际工艺需要进行建筑设计,既要满足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又要能够展现出现代建筑风格的美学特征,从而使厂房建筑不仅是生产工艺的载体,同时也是建筑美学的呈现;成本控制是指在一定的建筑要求和结构保证的情况下,对建筑成本进行合理的节约。地质基础在建筑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成本控制作用,建筑布置时,重要设备及厂房尽量布置在承载力较高的地质上,否则应对地质进行处理。例如,在某厂房地基的设计中,工业厂房对于地基可靠性要求较高,因此,在综合了多项地基策略后,采用符合强度要求的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稳定性的提高,这种处理方法在土质稀松的地块具有极佳的效果,同时又具有经济性,值得选用[1]。

2.2化工工艺要求平面功能布置与立面处理的特殊性

在化工企业的厂房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应当结合化工工艺的具体要求进行厂房设计,其中尤以厂房的平面布置和立面处理最为重要。例如,在某化工厂的多层厂房设计中,该化工厂需要运转多台大小不同的反应釜,为了降低生产安全隐患,提升生产效率,在开展平面设计时,采用双排布置反应釜,中间布置操作走道,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生产特点为易燃易爆有毒,常常设计为全敞开式或者半敞开式建筑,生产环境差又不利于节能。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在立面处理上,该化工厂采用了轻质泄压墙作为厂房围护结构,屋顶采用轻质材料。该厂房是甲类生产车间,通过屋顶压型钢板和轻质墙板围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爆泄压作用,实现内部的安全生产,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美化厂房立面。

3厂房的建筑设计

3.1建构筑物防火、防爆、防腐蚀的特殊性

化工厂房建筑设计当中,防火防爆防腐蚀是重要的建筑设计因素,也是与其他工业建筑有着明显区别的设计方向。在我国当前的化工工厂建设中,化工工厂的生产会受到化工材料的影响,从而发生“跑、冒、漏、泄”等问题,从而危害周边环境,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工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通常选用混凝土、不锈钢等特殊材料进行建造,因此,本文在进行化工厂房设计时,依据以下几点进行分析。(1)需要对化工生产的特殊材料进行分析,获知其易燃易爆的特点,再选用建筑材料;(2)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控制建筑的体量,力求形体简单;(3)建筑结构构件一旦发生了腐蚀,应当及时对受到腐蚀的结构部件进行更换或维修。

3.2特殊房间(如楼梯间、配电室、控制室)的布置与节能的关系

化工厂功能房间布置中,除满足工艺流程所需的房间外,特殊房间的布置也很重要。如楼梯间的布置,中间大部分空间由于工艺流程的连续性所需要,往往布置在厂房的两端。根据防火的要求,中间布置楼梯间时,尽量布置在一侧,避免各种管道的绕行,不利于节能,难以满足工艺要求。配电室除满足防火规范外,靠近负荷中心是一种好的选择,这样会节约电缆的用量。控制室以前的做法是与办公楼合建,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往往是独建,独立于化工装置之外,并满足防火防爆的要求。

4厂房建筑的环境设定

4.1工艺性大空间建筑与结构设计协同性

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特别是精细化工,其生产空间和结构跨度较小,随着科技的发展,成套的设备出现,工艺性大空间随之被需要,大跨度的结构也出现在化工厂房建筑中。如某锂电厂房,跨度45m,在开展厂房设计之前,首先结合适用性和工艺性对厂房结构情况加以研究,确定钢筋混凝土柱,轻钢屋顶,满足防腐、泄压的建筑要求。其次,需要对厂房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保证大空间建筑前提下的稳态结构,并对整体效果进行预估,既要保证其拥有化工企业生产的基本功能,同时又要保证大空间的工艺性。

4.2建筑物内外空间环境特殊性塑造

对于化工厂房的建筑而言,厂房选址所处的环境是企业生产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性因素。化工厂房首先需要具备通风的特性,避免发生气体密集所导致的爆炸、燃烧危害。在相关的国际标准中,对于化工厂房的通风速率有明确要求,即每立方米的通风速率应当高于0.03m3/min,而在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则应当具有20m3/h的换气量。此外,化工厂选址的危险性场所,国际标准也给出了具体的规定,即以下几种类型的场所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不适宜进行化工厂房选址。主要有易燃粉尘聚集的场所、涉及中度以上危险性物质的场所、涉及易燃固体和易燃粉尘的场所、附近包含汽车修理,机电修理的场所、包含有有害物质,有害气体的场所等。这几类特殊的危险性场所,并不适宜开展化工厂房建筑,在进行化工厂房设计时,应当尽量规避,避免引发严重灾害[2]。

5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厂房的建筑设计具有一般工业厂房的建筑特点,但同时,由于化工生产工作所具有的特殊性,也使得化工厂房在开展建筑设计时,需要尊重其特殊性,建筑设计人员应当从安全性、节能性等多个方面,对厂房设计进行全面考量,从而使化工企业具有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及节能友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汪亚宁.化工厂电力线路和电气设备的消防设备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16(13):122-124

厂房设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空间模式;建造技术

1背景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正朝着更深入的层次发展,产业结构随着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全面接轨也进行着重大的变革与调整,城市化的进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飞进。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传统的工业正逐步被新兴的产业所替代,工业企业从城市中心搬迁到郊区、开发区,“退二进三”成为许多城市建设和旧城改造的主题。大部分工业资源都被拆毁,当中包含不少有价值的旧工业建筑物。如今自然环境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所以,通过大拆大建使用旧工业建筑用地的方式己经不符合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同时,可连续、可循环、绿色节能的建造模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建设发展潮流。因此,再生利用建筑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是今后我国城市旧工业建筑建设的大趋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发展概况

旧工业建筑的研究起源于英国工业考古,伯明翰大学的麦克尔•里克斯在1955年提出“产业考古学”,号召各界应该即刻保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机械设备和纪念物。1973年,英国工业考古学会创立。同年,在全球最古老的铁桥所在地点———铁桥峡谷馆内召开了“首届国际工业纪念物会议”,这让全世界对旧工业遗产的保护有了重视观念。第三次国际工业纪念物会议于1978年在瑞典召开,会议成立了TICCIH,它是当今世界上首个致力于推动旧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化机构。20世纪80年代,由于众多城市对这些区域的改造更新和发展实践,该研究领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荷兰于1986年开始研究和整合了自1850年起一百年间的工业遗产资料;法国也于同时期提出了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并建档的长期规划。在2002年,柏林国际建协二十一届会议上把大会主题定为“资源与建筑”,并引入了鲁尔工业区再生等一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成功例子,进而使工业建筑在历史地段的保存、改建和再造等事业,引起了全球建筑设计同行的注意和重视[1]。

2.2国内研究发展概况

中国对旧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06年,文物局通过的《无锡建议》在国内旧工业遗产保护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同年的《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标志着中国从国家层面上揭开了旧工业遗产保护的帷幕。随后十多年间参与此方面学术研讨会的人员和学术论文量均有提高,研究成果越来越深入,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再生利用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标志着中国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有了深入发展。

3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旧工业建筑的改造过程中,使用功能的变化,带来了原结构体系部分的增加或减少,乃至非承重构件等因素的改变,这都使得改造后的新建筑需要一个新的安全的结构整体。其中建造施工技术是实现建筑再生的重要具体操作环节之一,对最后是否能达到预想目标至为重要。然而目前多数研究仍侧重于文化内涵或纯设计手法,而缺乏从实践运用角度出发的研究。本文将从设计原理中空间转型的模式与建造技术相结合的思路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整理和比较各种技术的优劣性,从技术可行性、经济性的原则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4空间转型的模式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时的空间模式转型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切分式”的碎片化分割;另一类是“整合式”,将空间重组,新建组合。

4.1“切分式”

旧工业厂房为满足原来的工业生产活动,其空间一般为单一的大空间,且层高较高。在将其改造为民用建筑时,空间直接使用会产生诸多不便,因此会对大空间进行划分,方式有水平式划分、垂直式划分。1)水平式划分。在水平方向上,通过墙体、矮墙、阑珊、玻璃等的围合或半围合,将空间分割或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多个小空间,从而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例如在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展览馆时,通过墙体将原本较狭长的厂房空间从长轴方向进行围合和分隔,划分出展览空间、接待空间、办公空间等。2)垂直式划分。在垂直方向上,用楼板将空间分割成不同的层次,进而再按不同功能需求,将每一层空间划分成大小不同的部分以满足使用要求,并通过垂直交通设施如楼梯、电梯、坡道等进行连接,使建筑内的空间层次感更加丰富。如将厂房改造成餐饮娱乐场所,通过垂直分层,使每一层空间的商业价值充分利用。

4.2“整合式”

除了对大尺度厂房空间“碎片式”的处理方法,针对小尺度的厂房空间还存在着“整合式”的处理方法。空间整合既包含了各组建筑物间的结合,亦包含新增单体和老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混搭结合。如位于德国缪海姆市的水资源博物馆,其中造型奇异的水塔部分是在1892年由当时的钢铁业巨头———蒂森公司建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附近居住的工人提供水源,而随着整个制造业的外迁,水塔于1982年停止了使用。水塔各层被改造成水资源博物馆的展览空间,在各层总共布置了数十个停驻点让人们观展。被设计师重新设计后的水塔内部空间参差交错,富有层次感,而旁边与水塔连接的垂直电梯采用富有现代感的玻璃盒子造型,二者结合在一起,历史风韵和现代科技碰撞出了戏剧性效果[2]。

5改造加固方法综合选择应用

由于旧工业建筑在改造中对结构整体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旧结构做加固处理。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进行结构加固,结构加固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原始构件,使原结构系统上的荷载效应降低,使加固后的结构体系更加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结构类型,不同建筑的具体实际现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加固[3]。

5.1加固方法选取

不同的旧工业建筑有各自的结构特征,改造后需满足的新功能也不同,在现场施工中经济条件实操技术条件等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各种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需要研究、分析、确定原有构件的旧传力路径,并分析功能结构变化后的新传力路径,再根据新传力路径来计算分析设计加固的结构,并采取相应优化的加固措施。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用直接加固法进行加固时,优先考虑外部粘贴钢或碳纤维材料加固法,扩大截面面积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包型钢或钢板加固法等,上述方法可使新增加固材料和原结构协同受力,增加整体承载力和强度。用间接加固法进行加固时,可添加或减少受力结构和改善支点约束条件等措施,以提高原有结构构件的承载力特性,或添加新构件来转移荷载实现综合补强的目的。旧工业建筑空间大,不同部位构件受损或强度弱化的情况不一,施工的难易程度不同,应针对具体情况,采用多种加固方法综合使用。

5.2地基与基础加固技术手段

对旧工业建筑物的地基和基础加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考虑:原基础截面面积增加,减少对原地基土上的压力;在地基中增设墩基或桩基础。根据具体加固补强的技术,通常可分成基础加宽技术、墩型托换技术、桩型托换技术、地基补强技术四类方法,但在根据具体的施工时,有时也会同时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加以综合使用[4]。

5.3主体结构加固技术手段

结构加固最终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结构和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刚度及耐久性。因为加固部位的功能特点不同,结构与构件的受损程度和破坏因素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结构加固工程中应依据客观可靠的评估报告和加固原因,并根据所拟加固的建筑本身的结构特征,以及符合使用功能和施工简单、经济合理等因素综合分析,并根据各种状况择优选取不同的加固方式。旧工业建筑多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式按照其加固措施能否直接地补强原结构构件而加以区分,总体上包括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两种方法。实际施工中可按照要求和实际使用条件选取适当的加固方式和技术。直接加固应依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现状选用置换混凝土法、扩大截面法以及综合截面加固法等。而间接加固则应依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现状选用预应力加固法、设置支点、加耗能支撑或设置抗震墙等方法[5]。扩大截面加固法:应用于对钢筋混凝土等受弯和受压构件的补强。该方法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来增加原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进而增加构件的承载力。在中国,扩大截面法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补强加固方式。其好处是工艺操作简便,也可广泛用作一般的梁、柱、板、墙等。然而这种方法会影响到房间内空间的净高,所以对净高有要求的建筑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置换混凝土法:是剔除了原有结构一定厚度的低强度混凝土,浇筑高强度混凝土进行替换,使得原有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得以加强的方法。本办法主要适用于承重结构受压区混凝土强度较差,或有重大问题时的局部补强。预应力加固法:利用高强度钢筋或型钢等,在需要加固的结构外表加预应力拉杆或撑杆。由于使用拉杆或撑杆对结构施以预应力,体外的拉杆或压杆和需加固结构起受力,以抵消部分荷载弯矩,从而降低了原结构挠度,改善了整体结构系统的承载力和强度。由于预压应力加固法对原有的使用空间基本影响很小,可普遍用于梁板等构件的加固。外包钢加固法:就是将型钢或钢板包在加固结构的外面,使原构件和钢材协同作用,增加结构的承载力、增大刚度。该方法工艺简单,施工快速,可用于不适合使用扩大截面法,但又要提升构件承载力的加固,如混凝土梁、柱、屋架等部位的加固。粘贴复合纤维加固法:此法多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受拉构件的加固。不适用于素混凝土结构。新增支撑加固法:是沿构件长度方向上增加支点的加固方式。如在楼板下的承重柱间新增加柱,在梁等受弯构件下增加竖向支撑等。本办法也适用于对梁、楼板、桁架等构件的补强。增设支点简单可靠,传力路径明确,多用于较大跨度的结构,加固对使用空间的缩减不产生影响的结构加固工程。

6实际案例:咸阳市渭城中学迁址新建项目(艺术中心、校史馆)

该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为一所高中的新校区,新校址建在原国棉八厂旧厂区上,其余旧建筑拆除,保留一座筒捻色织车间厂房和一座打包车间,分别改造为学生艺术中心和校史馆。艺术中心原为单层锯齿厂房排架结构。原建筑为咸阳国棉八厂筒捻色织车间厂房、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建筑平面为矩形。将原单层厂房改造为二层艺术中心。主要用途为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书法及美术教室。改造拆除内容:拆除原厂房围护墙、屋面、门窗。保留原厂房锯齿排架结构、梁和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新建内容:原单层厂房增加了夹层,夹层楼板、钢柱、疏散楼梯、围护墙、隔断墙壁、窗户、瓦屋面均为新建项目。新加采暖系统、照明、给排水、分体空调、电气、水源泵消防系统。艺术中心结构加固方案:厂房保留部位为2轴~7轴线/C轴~G轴线间的多跨排架结构。单层锯齿形厂房的结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较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为铰接现将东西向铰接双梁与柱端进行固接加固设计,将双向铰接体系改为单向铰接体系提高其抗震性能。为满足现行规范抗震设计需求将柱截面进行加大截面法加固,梁铰接改为固接,梁上部采用加大截面加固和底部粘贴钢板加固,屋面板为满足现使用要求进行板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原独立基础不拆除与较相邻的新建柱基采用基础加大截面加固法。原建筑内增设钢结构夹层与原结构脱开。改造后在厂房原有建筑结构基础上,顶面与局部立面做素白色处理,给艺术馆中未来展出的作品留出展示空间,亮丽色彩的使用突出艺术馆的空间属性,也象征着老厂房的心声,彩色线装的艺术装置,是纺织厂历史记忆的一种回应,局部立面使用U型玻璃材料,利用其透光性,将二层光线引入一层展厅(见图1)。校史馆原为咸阳国棉八厂打包车间,建于20世纪30年代,平面为矩形。现将原三层厂房改造为三层校史馆。主要用途为校史馆及国棉八厂厂史馆。拆除内容:拆除原厂房门窗,拆除原厂房大楼梯处的屋顶及护栏。保留原厂房结构梁板柱,采取加固措施。新建内容:结构增加屈曲约束支撑结构,并对原梁板柱进行加固。大楼梯处外装穿孔铝板幕墙。大楼梯下的空间增加隔墙,隔出房间用于库房及管理用房。西侧层架钢楼梯。原厂房三层柱子、内墙处有文革时期语录,改造时需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损坏。校史馆结构加固方案:提高抗震性能保证结构整体刚度:设置屈曲约束支撑加大截面。基础加大截面。建筑内4根框架柱保留原貌采用包碳纤维布的方法解决箍筋无加密的构造缺陷。为满足现行规范抗震设计需求将柱截面进行加大截面法加固,梁铰接改为固接,梁上部采用加大截面加固和底部粘贴钢板加固,屋面板为满足现使用要求进行板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梁采用加大截面和粘钢的方法解决配筋不足的问题。原有混凝土楼板采用板下加大截面法解决板承载力不足的问题。由打包车间改建成的校史馆表达了对纺织厂曾经历史文化记忆的留存,保留了纺织厂在原有空间中的生活印记,让人们感受到了从纺织厂到校史馆的历史文脉的传承(见图2)。

7结语

厂房设计论文范文3

1千山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辽宁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临千山风景名胜区。千山是集自然、人文、古迹、佛道两教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其历史价值极为丰富,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她以其俊秀的身姿和脱俗的气质为鞍山这座历久弥新的老工业基地营造了一个天然的洞天福地。千山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与之完美统一的人文景观;她的宗教文化、建筑石刻、楹联诗词、神话传说等也绽放着夺目的人文盛景。针对当地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辽宁科技大学在“建筑美术写生”课程中一直保留着到千山写生这一特色课程。在两周的美术写生实习周中,学生与老师寄住寺庙中,吃斋饭,睡通铺,颇有苦行僧的感觉。这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们是从没有过的生活体验。千山除了具有优美的四季自然景色外,其人文景观,如建筑寺庙、山门、佛教雕塑及纹饰,甚至是楹联、诗词及神话传说都深深吸引着学子们无限向往,并成为写生的元素。到千山进行美术写生实了能给予学生真实的写生素材外,还潜移默化地吸引着他们对千山宗教文化的探索。这对于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如中国建筑史和乡土建筑赏析及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等课程,都有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千山的佛寺建筑的山门与建筑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佛寺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一楼一阁一砖一瓦都有着自身的价值和内容,就像一种教学道具,启发学生思索。无论进入到哪一座寺院,最先遇到三门。因寺院大都在深山所以三门又俗称山门。三门常常建成殿堂式,因此,又叫三门殿[3]。对于这些在中国建筑史课程中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在实地参观后马上豁然开朗。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了融会贯通作用。从2009年到2011年,建筑系老师将相关课程与学院申报获批的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千山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课题相结合,使学生们通过千山实地考察和调研将千山文化与建筑设计课程联系起来,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效果。产学研结合对于保护及探索千山文化、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提高本地区文化积淀提供了机遇及成果,是很好的教学实践。在建筑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讨论中,师生通过围绕千山佛寺建筑及其宗教内涵进行探讨与研究,最终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校园传统文化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

大学历史和文化需要依靠校园作为载体,体现着特定背景下校园所特有的场所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传统校园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全国各大学的更新改造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如何使更新改造既能传承和保留传统校园的历史文化印记,又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和塑造出充满活力与特色的校园环境;同时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和创新活力。这既是当前大学改造要亟需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是将校园传统文化和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的难点。辽宁科技大学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鞍山钢铁学院是中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已由原来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并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和校园传统文化。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校园更新改造势在必行,2000年,学校对校园进行了置换建设。新校区以高新区分校为主体合并周边三所中专重新规划扩建而成[4]。由于是在原基址上改造、扩建部分建筑和新建大部分建筑,必然涉及新旧建筑的协调关系问题。辽宁科技大学新校区对新旧建筑的协调处理得较为恰当,新老建筑结合完美,和谐共生,使新校园既具有完整统一的效果,又充满时代气息;既具有冶金文化特色,又不失清新优美的环境;是大学校园更新改造建设中新旧建筑协调的典范。如何将特有的校园文化和特色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和掌握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在不同课程中,建筑系尝试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将二者结合得更加完美,以期使他们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校园传统文化特色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建筑造型”课程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在科大校园中寻找新旧建筑协调的具体运用手法及其达到的实际效果,并要求将其整理成论文提交。学生针对本校历史文脉及环境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调研能力以及总结归纳和撰写论文能力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使学生掌握建筑色彩运用的多样统一原则,要求学生以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协调为题目,对科大的各个主要教学楼及图书馆等进行实地考察,写出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是否协调的调研报告。教师对提交的调研报告进行讲评,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和别人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和评论。通过讲评学生们知道:现有的校园整体建筑色彩之所以以浅灰色调为主,间或有黑白灰黄等调和色组合,是为了体现出工科院校沉稳严谨的性格特征,同时这种主色调也是从科大校园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出发来确定的。正如有些历史文化名城,新建建筑色彩要严格受控于传统建筑色彩,才不会破坏历史整体的色彩协调。通过对身边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并总结研究得出结论的做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将其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程中。

3钢铁冶金工业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钢铁工业名城,祖国钢都———鞍山市。基于工业城市的鲜明特色,学院在高年级开设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安排了工业厂房建筑设计题目。目的是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到工业设计院承接厂房项目设计打好基础。课程开设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业设计院的工作,及早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课程设计前期调研过程中,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鞍钢大型厂房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活动,使学生们对于书本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钢结构建筑节点设计有了较清晰的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对于课程设计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为了使学生从校园景观中找到最好的切入点,更好地完成景观设计题目,在校区扩建时特意在科大新校园规划建设中开辟了“工业文明园”景区,鞍钢退役的冶金设备,如铁水罐,切割机,变压器,飞轮,齿轮,电机,火车头等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些工业设备变成了景观、雕塑静静地融入校园环境中,它们既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老一辈工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的见证,使学生们既新奇又兴奋。鼓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学习老一辈人的奋斗精神,在见证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引起学生们向更深层次思索,同时也能呼唤社会对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以及老工业设备的保护和改造意识。当前,全球化进程仍在不断推进,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和建设趋同化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和建筑逐渐取得了人们的共识。犹如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及文化底蕴对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样,对于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校园,其历史文化传统及文化内涵的传承更是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深远影响。辽宁科技大学工业文明园景观的创意和建设正是秉承了辽宁科技大学“立足冶金”的校园文化传统,突出体现了鲜明的冶金文化特色和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提醒人们对于历史及文化内涵的保留不应只停留在单纯对历史及文化的完整保留及追忆上,而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赋予建筑和环境以新的内涵。新旧建筑协调相处,甚至达到同一建筑一样的共生共长。整新如旧,新旧建筑和谐共处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记忆。

4结语

厂房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安装;质量控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材料价格稳步上升,且施工工人的老龄化加剧,人工成本越来越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价格低廉的优势逐渐消失,钢结构建筑优势逐渐显现。相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抗震性更好,钢构件在工厂生产,运抵现场拼装,其安装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所用工人少,安装工期短,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2工程概况

宜宾港综合保税区标准厂房一期工程的2#厂房为钢框架结构,厂房长67.4m,宽37.7m,总建筑面积约10500m2,主体结构4层,建筑总高度24.6m,梁柱为Q345B材质,采用钢筋桁架现浇混凝土组合楼板。柱采用变截面箱型柱体结构:1层柱体截面尺寸最大,2~3层次之,4层最小;钢梁采用焊接H型钢。

3图纸会审及钢构件的深化设计

3.1图纸会审

在施工前,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审阅,熟悉图纸,为图纸会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核对各专业图纸,检查是否存在冲突或者模糊不清的情况,填写书面图纸会审记录,以便设计人员进行澄清及纠正,减少施工图中的差错,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找出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质量管控的要点,编制详细的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

3.2钢构件的深化设计

钢结构构件在下料加工前,需根据各个专业施工图对构件进行再次细化设计,结合钢结构设计、施工规范要求,且要考虑现场安装操作的可行性,对钢结构的每个构件进行细化。钢构件的细化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工作。

3.2.1对构件进行编号

一般来说,构件加工成型后,其构件数量较多,以本项目为例,加工成型后的钢构件达1200件,由于厂房柱距相差不大,部分构件的尺寸几乎一致或仅存在微小的差别,在加工或安装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构件的漏加工、多加工,继而导致安装错误,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在深化设计前必须对厂房的构件按楼层逐个进行编号。

3.2.2根据构件的安装位置,细化连接板的焊接及开孔位置

在结构专业图纸中,构件安装位置往往已明确。根据构件的安装位置及其腹板的厚度等,细化每个连接节点的大样图,准确标注出连接板的焊接位置及螺栓孔位。螺栓孔孔径只比螺栓直径大2mm,如加工位置误差超出2mm,则无法进行安装,所以连接板及螺栓孔位必须准确无误。

3.2.3确定构件的拼接

施工现场的焊接工人技术水平、焊接设备及施工条件与专业加工厂相比均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场的加工、拼接质量难以达到专业加工厂的水平。为保证主要构件的加工质量,在运输、现场安装环境及吊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结构较为重要的立柱等,特别是要求严格的一级焊缝的施焊,尽量在工厂内完成。本项目中厂房立柱最大长度为25.14m,钢立柱在工厂内拼接成整体,运输到现场安装。

4钢构件加工

4.1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材质及性能:原材料进场后需进行各项检测,其材质、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的规定[1]。外形尺寸:钢材厚度等规格尺寸及允许偏差应符合其产品标准的要求。外观质量: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允许负偏差值的1/2[2],钢材端边处不得有分层、夹渣的缺陷。

4.2加工焊接质量控制

严格按图纸放样下料,在加工焊接过程中要注意考虑焊接温度影响、拼接成型后的变形控制。钢构件在工厂内的焊接大部分采用自动埋弧焊,个别部位及拼接点需要人工焊接,焊接所采用的焊条、焊接方法与焊接材料应相适应,焊条应符合GB/T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的规定[3]。对设计、规范要求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射线或超声波进行探伤检测,焊缝的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4.3调直防腐质量控制

构件拼接后的变形应进行矫正,采用火焰矫正的温度值应控制在750~900℃,同一部位加热矫正不得超过2次,矫正后应缓慢冷却,不得浇水降温。矫正后的构件不得有裂纹、凹陷等损伤。构件防腐涂装应在构件焊接检查合格后进行,涂装前应对构件表面的油污、锈斑锈点、毛刺等进行处理,处理完成后及时喷涂防腐涂层,涂层施工时的温度宜为5~38℃,相对湿度以≤85%为宜[4],涂层的材料、遍数、层厚应符合设计要求。喷涂完成后及时恢复构件的编号标注。

4.4钢构件成品存放及运输

成品存放及运输应防止变形。存放场地应平整、干燥,并设置垫木,使构件放平、放稳。当多层叠放时,各层垫木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5安装质量控制

5.1基础地脚螺栓安装质量控制

地脚螺栓的安装精度是影响钢立柱安装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多数情况下,钢结构安装由专业队伍完成,其测量放样由专业分包单位进行。由于聘请的测量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加之测量仪器设备的差别等,测量精度有时难以达到安装精度的要求。因此,在施工中,总包单位必须对专业分包的测量结果进行严格复核,经过不同测量员、不同设备的测量复核,确保测量放样的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地脚螺栓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在螺栓安装前,先对桩头竖筋与箍筋进行点焊接加固,采用短钢筋将地脚螺栓与桩头竖筋焊接牢固。在承台混凝土浇筑中,由专人负责跟踪检查地脚螺栓情况,如有发生偏位,必须进行处理。

5.2主体结构安装质量控制

5.2.1钢立柱安装

清理基础承台及地脚螺栓,在承台基础上测量放样出建筑轴线,通过调整钢立柱柱脚中线与建筑轴线的距离,使钢立柱安装位置准确。混凝土承台面平整度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因此在承台混凝土浇筑时承台完成面要比立柱底板低5cm,采用螺母调平法将钢柱底板标高找平[5],相对于传统的支垫法调平钢柱底板做法,其操作简单、精度较高。在立柱安装前,在钢立柱相邻2个面的柱顶和柱脚位置标注出中线位置,用油性笔做好标记。立柱安装到位后,采用2台全站仪在2个方向同时观测立柱中线,然后根据观测情况调整,当柱脚与柱顶中线一致时,表明钢立柱已垂直,拧紧螺母后松开吊钩。

5.2.2钢梁安装及柱脚灌浆

钢结构安装比较理想的顺序是从中心往两侧安装,这样有利于减少安装的累积误差。但通常情况下,受到工期、安装环境条件的影响,钢结构一般分成几个单元进行安装,然后再将几个单元连接在一起,最后形成整体,这对构件的加工、安装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中钢结构厂房分为3个安装单元,每个单元独立安装,最后连成整体,为确保安装精度符合要求,在第1层主框架梁安装完成并经测量无误后,再用无收缩的高强灌浆料填充钢立柱底板与承台间的空隙,最后再继续安装其构件。

5.2.3螺栓安装质量控制

钢柱与主梁、主梁与次梁的节点腹板一般采用高强螺栓连接。腹板的连接接触面不得涂刷防腐漆,在安装前应将腹板接触面清理干净,螺栓孔在安装过程中不得采用气割扩孔,螺栓拧紧后,外露螺纹应符合要求,螺栓的一端垫片数量不得超过2个。高强螺栓在使用前应检查其合格证和复试报告,终拧后应该逐个检查其扭矩,超拧的需要更换。

5.2.4梁柱连接节点焊接

主梁的上、下翼缘与钢柱节点采用坡口电焊连接。在梁柱安装完成并经校核合格、高强螺栓拧紧、其扭矩检测合格后开始焊接。梁柱节点焊接采用手工施焊,手工施焊的质量问题比较多,如咬边、夹渣、气孔、裂缝等,特别是在现场条件不良的高空施焊质量更难以保证。因此,在施焊前,必须清理干净焊口表面,焊口不得有锈斑、油污等,选择技术水平较高的持证工人,先进行试焊接,然后对焊缝进行探伤检测,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焊。

6结语

综上所述,钢构件安装质量是建筑物质量的重点控制内容,钢结构安装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比较系统的问题,每个施工环节质量的好坏都将影响下一环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精心策划,严格把控,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牢牢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才能保证整个钢结构厂房的质量。

【参考文献】

【1】GB/T700—2006碳素结构钢[S].

【2】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GB/T5117—2012非合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S].

【4】JGJ/T251—2011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S].

厂房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石坝;枢纽设计

1引言

水利工程土石坝枢纽对于农田灌溉工程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具有防洪功能,能够保护国家和社会的财产安全。本文将对水利工程土石坝枢纽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2水利工程土石坝枢纽的相关概念

2.1水利工程土石坝概述

土石坝在诸多的水利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成为我国水利工程项目主要的坝体形式之一。土石坝枢纽工程以黏土和砂石为主要原材料,这些材料取用便捷,资源广阔,节约施工成本。抛填、碾压以及灌注是土石坝工程施的关键程序。土石坝枢纽施工的技术和理念都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土石坝施工受到的地理和水域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施工技术的运用非常关键[1]。

2.2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的优势与设计类型

土石坝工程的优势非常多:1)在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非常简单,并且成本低廉可以减少施工投入;2)坝体性能非常好,寿命较长;3)施工技术在不断变化,更新换代,这样促使工程本身也可以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土石坝设计过程中需要先了解工程类型和样式,按照坝高、施工方法以及建筑材料做出分类。土石坝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按照相关的设计规定,高度在30m以下的为低坝,30~70m的为中坝,其他的是高坝。按施工方式划分主要有碾压土石坝和水利冲填土石坝。在一般的土石坝设计过程中并没有特别样式的比例要求,小型水库以1∶1000和1∶2000为多[2]。

3水利工程土石坝枢纽设计要点

3.1土石坝枢纽设计准备工作

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之前需要做好调研工作,调研工作的内容非常多,包含土质环境、水文环境以及天气环境的分析调研。调研过程中要求设备专业化,包含具体信息的采集设备和成果分析设备等,技术要更为科学合理,才能保障土石坝施工的准备更加充分,对后期施工产生积极的辅助作用。相关人员还需要进行前期勘察和测绘工作,详细了解工程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环境。原材料的供给情况以及田地的分布或者是对村庄的影响等也是信息采集工作的一部分,可以为后续方案的建立提供相对充足的依据。强化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训练也是其中的关键内容,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研究出新的技术措施,减少可能出现的纰漏和失误。

3.2土石坝轴线设计

土石坝轴线的设计对于整个工程方案的建立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水利工程坝体的稳定性也有影响。在土石坝轴线的确立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因素非常多。例如,常见的有山体的厚度、河流的宽窄度、土质结构及水文情况等。不同地区水文情况不同,河流形成自然条件也不同,这就需要做好具体的研究与分析工作,切实有效地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土石坝轴线的选择必须要满足多种要求,在施工操作可行的前提下,一般会选择河谷位置比较狭窄或是建设比较便捷的地址。在地质条件可行的基础上,选择透水性非常小的位置,例如,坚硬的土层或者岩石层等。土坝轴线的选择也需保障水利工程石坝枢纽施工过程中有充足的施工材料。

3.3石坝枢纽的合理布置

在水利工程枢纽当中,有电站厂房、泄洪场所开关厂房等,这些已经形成了一种建筑群,因此,必须合理地布局和设计才能够让彼此之间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彼此之间也可以形成紧密的联系,并且争取让土石坝枢纽工程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保持土石坝工程可以持久有效地运行。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建筑预算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分析,降低工程预算也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3.4泄洪排沙设计

在水利工程防洪泄洪的过程中,泄洪建筑物和排沙建筑物属于土坝枢纽工程当中的2个关键节点。泄洪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要从当地的环境出发,依据水文情况,利用当地的水流走向对建筑物进行稳固设计分析。若是水域下方泥沙较多,还需将泄洪和排沙建设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稳定性分析,以免发生泥沙堵塞的现象,给泄洪造成多方面的困难,也给建筑物造成损害。

3.5土石坝的尺寸设计

水利工程土石坝的尺寸设计需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从坝体的形状、高度以及基本材料的运用方面做出分析研究。通常,使用土石坝坡度需要保持在1∶2~1∶4,土坝的上游还需要按照坝面排水情况和道路的稳定性等做好马道的设置工作。土石坝体的顶端按照静水位还有相关的超高位置确定,石坝坝顶的宽度需要考虑,例如,施工因素、运行因素及抗震因素等,一般土坝顶端的宽度在10~15m。

4结语

水利工程土坝枢纽工程在设计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含对土坝施工的了解,对土坝枢纽工程周围环境的考察还有对材料的采集等,只有选择好坝址,做好土石坝的轴线工程,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是土石坝的建设和施工,进而让土石坝枢纽能科学合理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磊.水利工程土石坝施工技术与发展趋势[J].山西水利,2014,25(1):41,43.

厂房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

1引言

城市滨水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是很重要的,滨水区作为一个公共空间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因此吸引了很多城市居民前来,成为了城市中有特色的部分。滨水区由水域和陆地组成,是水域和陆地的交界地带,同时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达到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城市滨水空间具有边缘性和开放型,不仅加强了城市的可识别度,同时还很好地展现了城市的风貌。一个城市的滨水区往往代表着一种文化的积淀,如何通过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来最大程度展示城市的风貌,利用滨水区打造适合人居住的空间成为了现阶段空间景观设计师正在研究的一大问题。

2城市滨水空间的界定

城市滨水区连接陆地和水域。滨水空间的范围是200m~300m。滨水空间对水域和陆地之间的间距也有要求,两者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km~2km,步行为15min~20min的路程。城市滨水空间重视的是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和平衡,自然要素包括江河湖海之类的水系,以及植被坡地等地形地貌。人工景观主要指一些公共开放的区域,例如滨水空间中的公共建筑。滨水空间通过表现人工景观的魅力和自然景观的壮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的融合。

3城市滨水空间的种类与特点

城市滨水区的形态与水体有关,不同的水体造就了不同形态的滨水区,主要有带状,网状和面状。滨水空间按照其相邻的水体类型进行分类,有滨河区、滨湖区、滨海区和滨江区这四个种类。还可以按照土地使用情况来给不同滨水区命名,如滨水工业区,滨水文化区,滨水湿地等。由于滨水区是开放的区域,因此具有开放性,识别性和可达性。随着滨水空间建造技术的进步,滨水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个城市除了要有城市中心景观,还要重视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设置,让滨水区与城市中心特色相吻合,与城市融为一体。多样性的城市滨水区建设给居民提供了多样性的娱乐方式。滨水空间的建造还可以增强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城市的地产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城市。

4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

1)整体性理念。由于滨水区也是城市的重要部分,所以滨水区的主题要跟城市的理念相符合。在突显滨水空间的城市特色的同时,又要优化城市面貌[1]。2)生态优先原则。城市滨水空间的本质上是人改造自然的过程,所以在改造过程中要始终以绿色生态、保护环境为基本原则。在对滨水空间的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尽可能将设计对生态的影响降到最小。3)人性化理念。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因此其设计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服务城市居民,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重视以人为本的原则。4)文化延续理念。一个城市的命脉就是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象征,而滨水区就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此城市滨水区的建设一定要基于该城市的历史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来进行设计。从历史上来看,滨水区一般都是城市最早的发源地,因此具有较为久远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基于此,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需要突显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的重要理念,让文化渗透到设计方案中的方方面面,深度融合设计和历史文化[2]。5)亲水性理念。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必须重视亲水性。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尽可能的让城市居民近距离地看到水上风景,领略河道景观。

5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5.1重视整体规划、科学分区。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需要从整体出发,权衡利弊。其设计思路应该以城市未来发展规划为基础,实事求是,根据城市的具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现阶段的基础状况进行设计,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设计方案,避免发生与当地城市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规划应该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不能仅仅是因为美观,水域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要能适应城市后期的拓建工作,不会影响城市的扩展,与此同时,又能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例如,有些城市就会采用“一河两岸”的规划方案,根据城市水域不同阶段的场景进行人文活动、生态活动的改造。如果城市内依然存在农田,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结合农田和城市主干道的绿化程度,打造出生态长廊,嵌入式的城市景观设计,有机配合整个城市,采用科学的分区设计的方法。水域的上游往往可以建造生态田园,由上游至下游铺设生态缓冲区域,减少下游水域的污染,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可以采用生态滩涂的方式种植亲水植物园作为生态缓冲区。水域中游可能存在一些工业厂房,可以建设工业主题的公园和一些污水处理厂房,并以河道为主要景观,考虑到景观视觉因素,将居住区域与田园风貌区分开来。水域下游是城市居民区,这一区域可以主要展现城市的都市风貌,展现城市居民生活的美好图景[3]。

5.2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一个城市的水域孕育了一方水土,例如上海的黄浦江,所以保护好城市水域的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水域的实际情况和生态元素,对水域内的水资源进行大力保护,尽可能不破坏水域的原始生态,并在保留原始环境的前提下,构建生态网络系统,来保护植被和树林。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植物结构,进一步维持地方生态的稳定。此外,还需要保持地方原有的优良农田,形成更加丰富的生态景观。

5.3传承地方特色,发扬地方文化。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象征,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地方,因此融入地方特色文化就十分重要,可以充分展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弘扬该城市的中心理念。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不应该盲目追求新潮,生搬硬套,而是要对一个城市的地理、气候、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基于这些实际情况,再对滨水空间进行设计改造。例如,上海的黄浦江两岸,充分保留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城市的面貌,其两岸的建筑都体现着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一路走来的历史和文化,其中标志性的东方明珠,更能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内涵。黄浦江两岸的民宅和一些现代化技术很好的体现出了这座城市与国际化、现代化的完美融合。对于还有一些保留着农田风光的城市,可以在继续延续本来的农田风光和田园肌理基础上,对两岸的农村进行保留和改造,打造生态型都市农村,对农村的田埂和水塘进行改造和治理,将田埂设计成交错的小路,变成可以供游人行走的通道,一方面可以增强美观性,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游客来旅游,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5.4满足人性化需求,构建亲水空间。水资源是滨水空间一个独特的资源,因此是进行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时的重点考虑因素。本着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亲水、用水、乐水的亲水理念,将城市居民生活、娱乐、运动等功能性需求融入水岸设计之中,打造一个自然的水域空间。可以考虑到水域空间的水岸线资源,根据河段不同,为居民带来不同河岸的空间体验。可以根据河岸线的实际情况,规划富有城市特色的主题活动,可以在河岸边设计体育馆等建筑,充分利用水资源进行一些水域活动,例如游轮参观等活动。还可以在水域边建造一些供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建造一个和谐的人水关系。在充分保证城市居民和城市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改造利用城市已有的防洪岸堤来促进城市居民和水域空间的关系,对岸堤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为城市居民打造出多样化的滨水空间,营造丰富多彩的亲水活动,让城市居民有更加丰富的亲水体验。在水域较为平稳的区域,可以提供水上游玩项目,为人们提供游玩的船只,让城市居民更好的体会到水上风光和城市之美。除此之外,在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对污染的水系进行治理,对良好的水系进行保护,进一步保障城市环境的清洁工作。同时,还可以改造人工湿地,在湿地内培育水深动植物,修复生态环境,加强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对水系进行治理和保护进一步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6结语

厂房设计论文范文7

伴随社会经济的全面进程,新建成的楼宇设施也大量融合的科技元素,近年来集成化的楼宇设施监控系统也被逐渐重视。例如电梯系统、配电系统与照明、供暖、制冷系统,上述集成化设备监控系统在楼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对楼宇内电气设施的全面管理,能够从根本深化电气设备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同时为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集成化;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

1集成化的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的现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此系统的构建机制是依附于差异化功能系统予以区分,也就是电气设备的构建及管理分为两个体系,同时设计以及施工直到完成所有过程,即经差异化的施工单位所完成。这就导致了下述问题:(1)因为生产商存在差异,造成设备间出现不兼容现象,因此造成系统交互过程出现问题;(2)因为子系统的功能存在差异,同时系统之间存在独立特性,造成资源在予以互换时出现问题。此类构建举措致使楼宇的电气设备在使用环节存在隐患。所以集成化的楼宇电气设备需要每一个子系统结构互同,协议与接口也要有统一的指标,因此规避子系统互联与硬件设施互操作所存在的弊病,达到资源与信息共享的目的。

2集成化的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结构

集成化的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的功能室能够控制管理楼宇中的给排水、空调以及照明等电气设施。为确保楼宇的电气设备可靠运行,我们要深化软硬件的稳定性。举例说明,为楼宇实施最简单的供电及配电过程中,我们要保障电路与电流的稳定。同时对升降压设施温度指标,电流的稳定性等因素都要予以实时的管理及检测。为匹配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需要,楼宇要侧重于节能减排,楼宇能耗主要来源于空调、照明以及供暖等电气设施,为控制资源浪费,对集成化的楼宇电气系统控制的研究势在必行。举例说明在楼宇内,我们要对卫生间、走廊以及停车场等地予以电路设计,可以择取声控传感设备;同时拟定相匹配的电路监测,予以各水位及压力的控制,达到节能控制的基本要求;针对空调系统,设计完善的启动与停止控制系统,不但可以减少楼宇的负荷,同时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3集成化的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集成化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是把电气监控系统与智能化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自动检测楼宇的基础电气设施,同时予以控制及保护,举例说明,供配电系统的监测,检测过程可以利用通信系统的综合性以及自动性,为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通过互联网,对网络内外的资源与予以全面利用,因此达到自动化与集成化的要求,可以很好的为信息集成提供依据;经上述举措,能够实现电气设施的集成化管理,而且最大化的节能。在监督合控制功能的基础上,达到全面监视楼宇内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我们要予以参数采集。因为在实施参数收集与监控要经通信对参数予以传输,此措施不但有远程通信的优势,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广度。在此环节,要予以大量的参数处理。因为具有一定的监控广度,参数存在繁琐的特性,所以不能只追求响应速度,在求得响应速度的基础上要确保全硬件的监控有效性,而且,要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4集成化的楼宇电气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的一些建议

站在行业角度来分析,全面利用现前沿的技术,对常规技术实施改造。举例说明,把信息技术与集成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对常规的电气产业予以智能化的改造。空调与配电设施经改进后会有自动监测及控制功能;综合建筑内,把一些设备予以联网改造,能够达到集成化管理的要求。为匹配于科技的发展,一些生产厂房在予以楼宇电气设备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功能完善,其中包括空调的生产。在配电设施的智能化功能方面,能够在常规的基础上,深化智能化的检测控制系统,这样不但能够具备基础功能,还可以传输相关电量参数,同时予以远程控制设备。常规的空调设施以及配电设施等加装智能化系统,所生产的产品本身具备智能化的监控功能,在楼宇应用过程,无需设置BA系统,仅将设备予以联网,就能够实现集中管理的电气设备自控系统。现阶段一些大型的楼宇电气设备生产企业已经以此为侧重点予以研究,比如空调冷机厂商,目前的产品大部分均为具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施,其控制设施能够对所有设备予以整体的监控,所控制的设备其中涵盖冷水出口温度、压缩机、冷却水出口温度、冷水入口温度、阀门开度、冷却水入口温度与冷冻泵等设施,经整体开、停控制,达到启动速度快与停机时间缩减的目的,可以解决耗能,深化了中央空调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实施各机组间设备的启、停具有连锁及时间顺序控制、相关机组运行时间自动调节,同时可以确保机组的稳定运行,对相关数据予以了保护。对相关参数予以长久的在线储存,构建历史报表以及历史趋势指标。重要的参数能够经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予以遥控等操作,具有智能化特点,具备BA系统所有的监控及管理功能,同时较之常规的楼控系统对设备的管理更为全面。举例说明,智能化的开关配电设施,是在常规的开关柜上,予以智能化系统的完善,在常规配电柜的先决条件上架设了智能化的监控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常规BA系统的电量参数传输以及交流接触设备远程控制等功能,同时还具备常规BA系统所没有的管理功能,其中包括故障录波等,使设施趋于全智能化,同时使配电柜本身具备远程监控能力,这样就能够在中心控制室内对配电设施予以整体性管理。在柜电柜、冷冻机以及电梯等设备上,现阶段很多产品都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控制,不过在相关动力以及组合式空调机控制等,自身具备智能化系统的设施现阶段还较少,如一台组合式的中央空调机组,其予以室内温度以及湿度收集,同时和设定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对比,依附于公式,对相关加热器、调节阀以及加湿器等设施予以控制,调节温度、湿度,以达到相关需要,上述功能已然要利用加装的BA系统完成。而很多空调及电气设施在一幢大厦内,具有分布零散的特性,所以,需要加装安装的BA系统对其予以整体的管理。空调以及电气设施制造企业在此类产品中,已然有一定的开发空间,所以要深化智能化系统在上述设备中的应用价值。目前各厂商所开发具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楼宇电气设备,在应用环节,怎样将相关电气系统集中至一个建筑设施监控体系的平台中,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内容。要达到相关电气设备的集成,那么就要在研发智能楼宇电气设备过程中,全面顾及到设备要具备一个指标化的终端接口。例如产品接口支持微软OPC功能,这是一类相对理想的解决措施。OPC功能能够经软件在中央控制系统上对下属系统OPC接口予以参数交互,仅需向集成用户出示接口技术的相关规格以及说明即可,在此基础上用户经接口软件通过监控系统对系统予以网络监控。只要在产品研发过程中顾及到此类接口功能,那各厂家的设施就可以十分方便的集成到一起,进而达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相关需要。择取指标化的现场总线技术实施楼宇电气设备及集成,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在研发楼宇电气设备过程中,各电气系统全部依附于指标的现场总线技术予以设计,这样能够便捷各厂商的设备的集成。如通过LONWORKS技术的智能楼宇电气设备,只要匹配于LONMARK认证指标,则相关系统就能够很便捷的集成至一个平台,进而达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相关需要。近年来有一些产品匹配于LONMAR论证,空调设备与配电系统等厂商在研发产品的过程,要尽可以应用此技术。

5总结

综上所述,为确保楼宇的电气设备可靠运行,我们要深化软硬件的稳定性。举例说明,为楼宇实施最简单的供电及配电过程中,我们要保障电路与电流的稳定。同时对升降压设施温度指标,电流的稳定性等因素都要予以实时的管理及检测。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需要,楼宇要侧重于节能减排,楼宇能耗主要来源于空调、照明以及供暖等电气设施,为控制资源浪费,对集成化的楼宇电气系统控制的研究势在必行。把电气监控系统与智能化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自动检测楼宇的基础电气设施,同时予以控制及保护,举例说明,供配电系统的监测,检测过程可以利用通信系统的综合性以及自动性,为信息与资源的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通过互联网,对网络内外的资源与予以全面利用,因此达到自动化与集成化的要求,可以很好的为信息集成提供依据;经上述举措,能够实现电气设施的集成化管理。因为在实施参数收集与监控要经通信对参数予以传输,此措施不但有远程通信的优势,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广度。在此环节,要予以大量的参数处理。因为具有一定的监控广度,参数存在繁琐的特性,所以不能只追求响应速度,在求得响应速度的基础上要确保全硬件的监控有效性。现阶段很多产品都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控制,不过在相关动力以及组合式空调机控制等,自身具备智能化系统的设施现阶段还较少,如一台组合式的中央空调机组,其予以室内温度以及湿度收集,同时和设定的温度与湿度进行对比,依附于公式,对相关加热器、调节阀以及加湿器等设施予以控制,调节温度、湿度,以达到相关需要,上述功能已然要利用加装的BA系统完成。空调与配电设施经改进后会有自动监测及控制功能;综合建筑内,把一些设备予以联网改造,能够达到集成化管理的要求。为匹配于科技的发展,一些生产厂房在予以楼宇电气设备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功能完善,其中包括空调的生产。而很多空调及电气设施在一幢大厦内,具有分布零散的特性,所以,需要加装安装的BA系统对其予以整体的管理。在柜电柜、冷冻机以及电梯等设备上,现阶段很多产品都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控制,不过在相关动力以及组合式空调机控制等,自身具备智能化系统的设施现阶段还较少。要达到相关电气设备的集成,那么就要在研发智能楼宇电气设备过程中,全面顾及到设备要具备一个指标化的终端接口。

参考文献:

[1]宏文;消防电子产品和通信技术的研究基地——科研所研究成果介绍之二[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年04期

[2]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计算机教研室陈学军河南省华兴建设监理公司孙向阳;从模拟到数字[N];网络世界;2013年

[3]冯玉萍;由天津万丽宾馆施工图设计引发——对建筑施工图设计细节问题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年S1期

[4]吴成富;杨雪玲;李炳林;陈绍伟;当前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J];广东建材;2011年05期

[5]赵起升,朱静孙,王平;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设计及其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3年03期

[6]吴国松;周水兴;顾安邦;立交桥异形块集成CAD系统的开发思路和技术关键[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5年

[7]敖清;石洞;童頫;CAD专家系统工具ESTEA的初建——图形功能与系统集成环境的实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齐笑;争做一流的楼宇自控产品生产厂商——访北京信和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永东[J];智能建筑;2013年02期

厂房设计论文范文8

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

由于全国高校近年来的扩招,教学设备的建设相对迟缓或维持原状,工科学生们毕业设计所需实验研究仪器设备是否具备,所需经费的投入能否充分,实验室场和图书网络资源是否齐全等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文档、动画和图纸是毕业设计成果的重要呈现的方式,尽管大学们都已经接受过专业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育,学生计算机素养也逐年进步,但调查对象对水工应用的基本软件实践来看,对office、CAD、3D等操作水平低,灵活性差,文字排版、图表编排、公式编辑、CAD操作命令混乱、精密运算不准确、三维动画多媒体演示障碍等方面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内容结构,不规范的命令操作和不熟练的技能运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由计算机应用技术而影响到毕业设计质量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从自身提高对计算机技术对毕业设计质量影响的认识,了解这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特别是专业的计算分析能力培养。建立研究团队,小组成员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不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专业领域中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指导教师必须规范选题范围,指导教师组织主导学生毕业设计全程,对指导教师而言,除了完成本职教学任务和高度的责任感外,更要加强工程科学知识和现代工程设计创新的引导,必要时也可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子课题的研究,对于毕业设计过程全面掌控,要结合学生自身能力科学选题,保证理论切合实际,适应时展,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专业高效整合的因素。目前国内各院校四年制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开设课程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水利工程计算机绘图,水利工程制图等课程,基本为每周2~4课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差异和自主学习效果差异,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计算机应用类基础课程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整合起来,使课程设置体系与时俱进,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以一个专业为整体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每种计算机技术在不同项目中的作用可能截然不同,例如:“90年代以来陆续开发的水电站地面厂房CAD系统、重力坝CAD系统、隧洞CAD系统等实例中包含了很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如:坐标画线、沿曲线标注、表格生成等,每种计算机技术在每个项目中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因此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为毕业设计各个方向的研究创建人才基础。

高校作为人才储备基地应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结合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软件的选用、计算机技术的选择方法、软件的升级、怎样保证科学计算的准确性等,要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个弊端,作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极尽所能为学生创设实践基地,发挥计算机时代教育优势。目前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还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和客观,各位指导教师的评价标准也有所不同,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也是一个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措施。拟定一个质量评价标准如下:选题。选题应当来自水工科学、工程建筑、社会实验、模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沿性。调研论证。通过查阅书刊文献和网络资料和实体工程项目考察等形式调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具备分析问题、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顺便考查学生对外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毕业设计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性。实施方案、数据、图纸以及对设计数据的分析、论证科学正确、反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手段新颖独特、理论与实际结合,在某项研究上体现独创的见解、设计成果有实际价值。适当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不忽视手工计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倡计算机辅助手段和手工计算有效结合,对必要的技术提出手算要求,促进学生对算法切实体会和深入研究。毕业设计文档撰写质量。主要是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精准的数据表述安全有效、原理引用得当、论据充分、推理缜密、逻辑性强、行文流畅、设计成果和结论科学合理,参考文献资料翔实,格式规范等。毕业设计成果应该包括设计计算书、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以及实践日记等,严格要求毕业答辩环节。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答辩,答辩组老师要严格把关,考查学生对目标实现和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的见解,客观公正打分。此外,评价标准可参考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评价等,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