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思想总结范例

毕业思想总结

毕业思想总结范文1

(1)毕业论文的实践性,毕业论文的选题大都结合科研、实践的要求与目标,学生通过解决时机生活中的这些问题,能使自己的写作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毕业论文的独立性,课程学习一般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使学生受到系统的知识训练,以教师为主导。而毕业论文则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学习与研究,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用创新性思维来完成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的学术性,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去探索未知世界。体现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就是逻辑要严密、分析要客观、论据要充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术探索过程。

2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

近几年,一些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论文撰写不够重视,态度不端正,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形式,不在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随便应付了事,照抄照搬,东拼西凑等。这种情况对毕业生来说不仅仅是论文成绩不及格的问题,这对学生今后就业和继续深造,甚至学校的声誉和教育发展都有负面影响。毕业论文能够全面的检验学生受教育的情况,并且能够较为综合的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处理能力。所以说毕业论文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很大的总结意义,一份良好的毕业论文能够在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但是现在许多院校师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对于毕业论文的选择以及对学生的指导都做不到位,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也不够用心,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

2.2毕业论文没有体现实践性

毕业论文的最初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实践,应用于实践,如果缺乏实践性,对于毕业论文的意义就有了一定的折扣。当前许多高校仍然采用学术型毕业论文的模式来进行毕业答辩。毕业论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衡量教学水平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但仅仅采用毕业论文的形式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宗旨,也不符合体育教育的目标,不能有效完成体育人才培养的任务。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性的、操作性的、可应用性人才。而一篇学术论文不足以体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及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能力,更不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2.3毕业论文的针对性不强

毕业论文的目的就是有效地应对实践,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实践、指导实践。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毕业论文针对性不强的现象。由于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选择当中都选择一些较为简单而且没有营养的题目,在撰写过程中困难程度较小,但是论文的实际应用性较差,题目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时常发生。个别学生对论文撰写不够重视,无法将大学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充分体现在毕业论文中,脱离了论文撰写的根本目的。并且有个别指导教师给与学生的题目与其学生就业方向也不符合,毕业设计与就业相分离。这样学生毕业设计就缺乏实践指导,学生往往都是被动性去完成完成论文写作,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学生能够从论文撰写中得到的收益也比较小。

2.4毕业论文成果及答辩质量一般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存在一个较为广泛的问题就是论文成果一般,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另外在答辩过程中的答辩质量也很一般,不能充分的检验论文的质量情况,对于抄袭这种现象,是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在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很多学生都面临实习及找工作同时进行的情况,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分身乏术,不能专心的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往往采取抄袭或者找人的方式。另外就是在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员对论文质量要求不高,久而久之,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了整体下滑的局面。

3改进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师生对于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毕业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毕业论文不仅仅是知识的一个培养环节,更重要的是全面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及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毕业论文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与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冻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应当加强思想叫偶遇,从根本上转变师生的观念,使其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程度。

3.2毕业论文要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论文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与继续深造有着指导意义。毕业论文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论文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去理解自己设计的内容,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得到指导。当前高校师生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毕业论文的应用性较低。这就要求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所选设计的可应用性与可操作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时也要充分考虑论文题目的实践性考虑进去,能够有效地实现论文的实践性与指导性。

3.3提高毕业论文针对性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层掌握程度,以及学生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的能力。毕业论文的要求具有统一性,大部分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毕业论文要结合实际,结合某一具体的现状或者具体的课题,对现状或者课题要具有独立的见解及看法。二是在毕业论文必须在学生毕业之前完成,要符合教学计划的安排。三是毕业设计一般都有字数的要求,往往要求毕业设计达到一定的篇幅。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往往都存在针对性不强的现象,由于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许多学生在从业后往往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所以毕业论文的方向一定要有针对性。大部分的学生往往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这样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但部分学生为了节省毕业设计所使用的时间与精力,往往都选择一些较为简单,并且针对性不强的设计。这样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4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基本步骤首先要选定题目,一个良好的题目能够深入的检验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一般毕业论文的选择都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利于学生综合所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能够结合多个学习的特点,实现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找出问题的解决方式与方法,对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选定题目与方向之后,就是对论文进行分析,包括论文的整体背景、要求分析、总体框架的设计以及各个模块的设计。指导教师在学生选题及撰写的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指导。不仅要帮助学生进行思路的分析,还要对学生所选定的分析方式以及在撰写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整个毕业论文的大方向进行把握。当毕业论文完成之后应当进行答辩。毕业论文撰写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毕业答辩决定的。因为在答辩过程中,不仅是对毕业设计实用性的一个检验过程,更是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一个检验。通过答辩,能够充分考察学生总成绩,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总结,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应变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份毕业撰写成功与否的标志,同时也是检验一个学生对于撰写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针对当前毕业撰写抄袭率较高的现象,学校、师生应当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坚决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教师在答辩过程中更要严格把关,以确保学生毕业论文高质量的完成。

4总结

毕业思想总结范文2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毕业设计的目的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扩展所学专业的知识面,加强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等。隧道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有:

1.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基础如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等和专业知识有机的融会贯通,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巩固所学知识;

2.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完成的综合性作业,它能够让学生重温本科阶段的各科内容,对隧道工程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毕业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3.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完成文献的查阅和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亲力亲为、敢为人先的精神;

4.隧道工程的实际工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地方,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5.检验学校在本科四年的教学成果,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土木工程涉及广泛、内容庞大,毕业设计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大综合大贯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本身专业素养的好坏。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实习方面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时通过动手去亲自体验和实践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但如今很多高校的毕业实习已经背离了这个基本思想。以隧道工程为例,我们可以指出的有:首先,出于安全、经费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大部分高校的隧道工程系不让学生亲自参与,而仅仅局限于现场参观,他们毕业实习基本上都是在已经建好的隧道中进行参观,指导教师现场讲解,对于正在施工的部分基本上是不会允许学生进去的。这样对学生来说没有现场见过隧道的施工就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不能根据现场所见的到各种施工情况联系书本上的相关知识,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显然这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其次,很多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即将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实践。而把毕业实习更多的看成去完成学校交给的一个任务。同时在这段时间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而忽视了毕业实习。最后,学校在毕业实习的投入不足。由于经费投入到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产出相对较高,很多高校把经费投入到教学科研中而忽视了毕业实习的投入,导致学生的实习地点不具代表性,没有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现场指导甚至没有动手的机会,这也无形中使学生认为学校也不重视毕业实习,学生本身就会更加怠慢。

(二)指导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很多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加倾向于后者,甚至学校会给老师下达任务,如必须发多少篇论文,必须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必须获得多少奖项等,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自己的科研项目上,而很少投入精力去检查学生的毕业质量。

(2)隧道工程中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工程项目,所以他们一般都把时间精力放到自己的项目中去了,甚至根本无暇顾及学生毕业设计。

(3)部分老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有部分隧道工程老师甚至没有参与过隧道的设计和修建等,另外部分老师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三是许多老师把往届毕业设计的题目稍加修改甚至不改就给本届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做不出来也可以去会抄往届的设计,而不会独立的去思考和解决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三)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2)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很多毕业设计几乎都是一个套路,很少有创新的地方。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往往会忽视相互交流的重要性。由于每个人的题目都有部分差别,因此大部分都是自己埋头苦干而忽视了同学间相互交流的作用。

(4)缺乏把知识相互串联起来的能力。

(5)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都存在抄袭问题。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完成毕业设计有困难,就在其他学生做完毕业设计后抄袭别人的。

(6)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清楚。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能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前提,他们是为了拿证而去被动地完成毕业设计,认为只要设计合格了就可以毕业了。而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好坏不关心,仅仅只是能过通过答辩就行。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思路

(一)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用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设计。在毕业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应该有问必答,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去寻找答案。指导老师应该避免高高在上德高望重的思想,积极和学生探讨所遇到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浮躁错误的态度及时进行批评并督促学生改正。

(二)提高指导教师素质,改善指导方法

指导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应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提前培训,讲授怎样定题怎样辅导等问题。各老师也可以分享往年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供其余老师扬长避短。同时应进行岗前的思想培训,提高老师对设计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问题,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为后续指导提供经验指导。另外还应注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通病,指导过程中着重强调该类问题。对待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尝试不同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例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定期进行隧道设计讲座、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对同一工程进行多方案的设计,来多方面探索最适合本届学生的指导思想。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重在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直接的告诉答案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这不利于培养他们自己寻找资料和答案的能力。老师可以在大方向上为学生导航,而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能力

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事情,也是学院乃至学校的事情。学院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分应该加大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例如,在毕业设计时,应该随时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必要时可以邀请除指导老师以外的隧道工程系老师进行提问抽查。管理部门同时应该认真听取老师、专家和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毕业答辩是检验学生设计好坏和老师指导好坏情况的最终体现,院校应该切实深入实际,把握答辩这个最后的关卡,在最后这道线上做好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答辩之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答辩评判标准供老师和学生参考,答辩时一旦发现某个设计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应该认真彻查找出问题并认真修改设计,直到达到能够通过答辩的水准。

(四)多带学生去现场

毕业思想总结范文3

1.1研究对象

宿州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取向。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宿州学院阅览室,进入中国知网,查阅近年来关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本文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对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其中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分析并总结其就业方向,最后进行分类,为本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结论。

1.2.3数理统计法

对所统计到的数据资料在电脑上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9.0和Excel2003的数据分析功能,将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类型调查与分析

有超过一半学生没有把自己的就业方向放在教师这一领域,当然,体育教师仍是一部分体育教育学生的主要目标。而企业、教练、考研、公务员等这些行业或者单位,也成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现在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不知局限于体育教师这一行列,其中体育教师只占总人数的47.2%,体育类人才的发展方向,慢慢趋向于公务员、健身教练、企业等。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趋向饱和。学生的多方面选择也缓解了毕业生及各行业的压力。而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与其他专业的不同特点,其就业压力也出现了其特殊性。首先,体育生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影响其就业。拿教师这一行业而言,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的适应能力等都会影响起就业。其次,毕业生专业知识太过单一,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体育学院的专业设置基本都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是以培养体育教师为目的的。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需求人才要求要面面俱到,这就大大限制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2.2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域调查结果与分析

有23.2%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30.5%的毕业生选择在中城市就业,小城市的也有23.7%的毕业生选择,而县镇及乡村加一起才不到23%的毕业生选择。这说明了,发达城市对人才的吸引比较大,地域影响着毕业生的去向。大多数毕业生都想要去发达地区,不愿去偏远或者贫穷地区就业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经从原来的统包分配的就业模式转变为毕业生凭借个人能力与关系网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就业方式,可以使很多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选择就业单位。从调查结果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追求去发达城市的发展期望明显,而选择区乡村发展的学生少之又少。正因为此追求,导致城市资源过于饱和而基层又紧缺资源的现象。注:大城市是指市区及郊区非农业人口大于50万的城市,中城市是指市区及郊区非农业人口大于20万小于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及郊区非农业人口少于20万的城市,一般指县级市。现在大学生都集中与县镇及中小城市,不愿意到基层,这就导致乡村极度缺乏人才,而县镇以上地域人才过多从而出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人才过于集中,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失业率提高,就业率下降,人才出现了浪费现象。

2.3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学校培养方案满意度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从学生对学校培养方案的满意度,可以看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单位中能否适应,这主要是其专业知识技能的体现。从表4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学院的培养方案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92.4%,只有7.6%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而不满意和不清楚。学院能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保持着学生的一致好评,说明了学院的培养方案的准确性与正确性。同时也说明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没有什么大压力。所以,在培养学生时,除了加强学生的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修养及思想教育,让每一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具备“思想健康,学习优良,体育突出”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学生对学校培养方案满意度的表现好评颇高,120人中超过92%的学生认为学校培养方案很适合,这不仅是学校方案顺利实施的体现,也代表着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时能够胜任工作的体现。学院应该保持这一良好风气,积极与学生与社会沟通,创建具有时代意义的与社会同行的教学培养方案。

2.4对已择业学生的工作情况调研

本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学生在面对就业和择业时,其中有23.3%的学生专业对口,有55.1%的学生专业基本对口,而只有21.6%的学生没有找到对口专业。作者通过多种调查方式,对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已择业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各个就业的因素,去了解体育生择业时存在的问题。宿州学院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对口情况比较乐观,大部分已择业学生都找到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一方面表现出,学生在找工作时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去选择工作,说明学生对未来已经有了较准确的定位,没有盲目的去追求不切合实际的工作。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学院在对学生培养时,有个很好的培养方案。

2.5学生实习单位的评价调查与分析

通过用人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评价,能够了解学生工作能力的大致情况,这对学院如何去制定教学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了解毕业生实习工作表现情况,我院每年都对实习学生的工作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分为工作态度和能力两方面。用人单位反映,宿州学院体育学院培养的学生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其中敬业精神好的占63.5%,较好的占35.0%,只有极个别表现不积极。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专业能力好的占51.0%,较好的占47.2%,基本都能够很好的胜任工作。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方面表现突出,表达能力较强,有69.0%的学生表现好,31.0%的学生表现较好。他们也乐于帮助他人,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与他人很好的相处,有利于工作的进行。用人单位对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总体评价很高,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8%之多。用人单位也反馈,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够强,希望学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同时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等。

2.6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理想月薪调查结果与分析

说到高薪,每个大学生都想毕业后能够有一份好工作,高薪水,好环境。但是,毕业生却没有考虑到,现在社会的激烈竞争,往往会因为对薪水的要求太高而与一份理想中的好工作失之交臂。从调查结果看,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理想月薪为2500-3500元(见表7),占总人数的27.3%,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偏高,不利于找到理想工作。从调查的结果看,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理想月薪为1500-2500元和2500-3500元,分别占64.5%和27.3%,说明了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基本有明确的就业思路,没有过度盲目的追求高薪,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工薪要求偏高,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工薪要求偏高,不利于找到理想工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由于人才的过于集中,社会人才需求量出现局部饱和现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致使体育教育类人才供大于求。(2)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就业信息把握不够,往往因为就业信息来源不够广泛,而局限其就业方向。并且,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也提高了对人才能力的要求。(3)部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社会人际交往、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较差,没有准确把握当今社会就业环境及就业压力。(4)大多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对薪水要求过高,并且要求长假期等待遇,不利于在工作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收益。

3.2建议

3.2.1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训,让学生适应社会多方面就业要求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的制度是“双向选择,自由择业”。这就决定了,只要你有才,只要你能干,这个职位就是你的。所以,这就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严格的要求。为了能使学生毕业后可以没有太大压力的实现就业,学院在日常课程中,不应只局限于文化科目,还应扩展学生的其他能力,做到不要最好,只要更好。而作为学生,也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的学习,在业余时间也应去积极学习其他专业知识,例如,开去双学位等。“作为体育院、系的大学生,不但要掌握体育专业的技能和知识,还应掌握或了解相关相近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为择业的成功增加法码。”

3.2.2毕业生应根据社会现实去就业

首先,地域观念。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要能吃苦,要乐观,要有奉献的精神,把眼光从城市中放到偏远的山区、乡村或西部支教等,要坚持是个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不管外表被什么遮盖。同时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其次是就业顺序的改变,毕业生在就业,择业和创业上进行分析,看自己适应哪一方面,一般还是建议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建议。第三是待遇要求的转变,学生毕业后,没有几页经历和就业经验,所以,毕业生刚开始不应该要求太高,在工作单位开导自己的能力以后,再进行待遇要求。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环境,还可以展现个人能力,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3.2.3鼓励学生考研,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

当代社会就业艰难,大多数就业单位都有明确的学历要求,有的是根据学历给相应工薪,这就提醒了广大本科毕业生,应该在能力许可的情况下继续深造。考研就是不错的选择。在研究生的环境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巩固与深化学生知识技能,加大自己的就业筹码,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

3.2.4学院为领军,把握现代社会就业趋势,为学生未雨稠缪

毕业思想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电气工程;联合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培养大纲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本科教育中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1]。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对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以毕业设计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一次有效的检验和总结,也是连接从学校理论知识学习到实际工作岗位的桥梁[2]。

1当前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招,扩招后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日益凸显,尤其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尤为突出,笔者长期指导电气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深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目前高校教师大部分是博士毕业直接留校任教,缺少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程实战经验,大多数教师从事纵向科研课题研究,因此本科毕业设计课题大部分属于理论计算仿真方面,而大部分本科生就业与企业单位,需要一定工程实践基础。(2)本科毕业指导教师缺乏,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本科毕业学生人数比为1∶8,但中西部很多本科院校远高于这个比例,导致一个老师带10几名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大打折扣。(3)选题脱离工程实际,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设计题目陈旧或者工程设计流于形式,与设计院的实际项目相差较大,不能与行业对接,学生对这类毕业设计课题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产生“蒙混过关”的想法。(4)毕业设计内容缺乏交叉学科相关知识,大部分本科毕业设计是独立开展,各个专业之间缺乏协作,不能完成一个整体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工程系统思想得不到锻炼。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笔者近几年对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出了一种跨学院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

2电气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重庆交通大学是以交通特色办学的本科院校,学校开设了建筑、桥梁、隧道、结构、土建、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造价等多门学科专业,为联合毕业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校从2017届本科毕业生开始,每年从设计院选择4个项目作为本科联合毕业设计项目,每个项目学生人员配置如下:建筑2人、结构2人、桥梁2人、隧道2人、土建2人、给排水1人、暖通1人、电气1人、工程造价1人;每个专业配置2名校内指导教师;1名设计院专家,毕业设计完成后由设计院相关专家进行图纸审核、设计答辩。笔者指导三届电气工程本科毕业联合设计有以下几点体会。(1)组建校企联合指导教师团队是高质量完成本科毕业设计的前提,校内教师有理论强的优势但实战经验不足;企业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不足。组建良好校企联合指导教师团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怎样设计项目,为什么这样设计项目的问题。(2)选择合适联合毕业设计题目是关键,由于大多数本科学生参加联合毕业设计,是第一次接触实际工程项目,设计题目要兼顾各个专业实际情况,切记题目过大,或者过小,题目过大可能学生不能按时完成,题目太小不能达到培养目标。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各个专业的设计要求、设计内容,最终下达联合毕业设计任务书。(3)加强联合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是重点,为了保障联合毕业设计质量,应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监控,例如实行每周进度汇报制度、月计划与总结制度、中期检查答辩等制度。由于联合毕业设计进度会相互影响,因此进度监控是过程监控的重点任务。(4)加强团队沟通,联合毕业设计切记“闭门造车”,笔者指导电气毕业生联合设计,深有体会团队沟通的重要性。由于电气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建筑、结构专业的底图和其他专业的用电数据才可以进行设计,尤其建筑方案更改可以使电气专业设计工作前功尽弃。因此指导教师之间沟通、学生之间沟通、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都十分重要。

3结语

(1)联合毕业设计拓宽了指导教师的知识面,增强了指导教师工程实战经验,对行业最新规范、最新标准有更深入的理解,联合毕业设计不仅对学生是有益,对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有提升,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师资不足的问题。(2)联合毕业设计使学生具有工程思维,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只知道本专业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对其他专业知识了解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沟通能力。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参加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联合毕业设计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温庆杰,东兆星,柳志军.多专业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模式构建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18,36(6):110-113.

毕业思想总结范文5

文章分析了当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从市场需求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改变选题思路、融入实际项目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创新应用;实践就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和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实践性、应用性较强。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的体现,是其四年本科教育的总结性作品,同时也是在校学生集中性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更体现了学校教学价值的教学成果,与学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不可分割,并互相促进、互相推动。怎样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实践能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文章拟从市场需求出发,通过改变选题思路,在毕业设计中融入实际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对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内容和模式进行探讨,希望提高毕业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当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的选题多与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对四年所学知识的总结,虽然学生对设计主题的把握能力有所提高,但自主能力、就业能力略显不足,选题每年重复不变,会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新鲜感。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毕业设计内容多以洛阳为中心展开,但部分学生的作品仍拘泥于一些传统的项目,未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对于学生而言,选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阶段,在选题初期,一些学生往往没有完整的毕业设计规划,苦于找不到准确的切入点,更有的对选题一换再换,往往有的学生已经进入具体的设计阶段,而有的学生还在选题上徘徊。

2.作品作业感较强,未脱离学生气息

毕业设计是学习和就业的转折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并且将在毕业答辩完成后走入社会,所以毕业设计作品应逐渐脱离单纯的作业形式,在以市场项目为基础的前提下,以真实的商业案例为研究对象,逐步向商业化模式靠拢。学生在大学的最后阶段,应该拿出真正能在社会中应用的设计。

3.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难以保证

随着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设计期间很多学生要应聘或忙于学业上的深造,难以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和应聘求职时间上的冲突使一些学校放松了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关注其成果而忽视了整个设计过程,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或行动上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的前几周才敷衍完成。这样毕业设计就失去了其真正意义,难以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这些现象反映出了学生学习与社会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训练与市场脱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和毕业设计质量,笔者在毕业设计教学辅导与毕业设计的实践环节中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一些改革方案。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策略及实践

1.以创新应用为导向,改变选题思路

毕业设计的选题是整个毕业设计的起点,也是一个关键点。其实选题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学生在该选题下视角的独特性、研究性以及后期的执行。这个阶段需要导师的介入。指导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学知识,以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搜集、筛选并设计一批操作性强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毕业设计题目,建立一个毕业设计选题库,并及时更新,以供学生选题时使用、参考。导师应鼓励学生不定期地到公司、企业、设计博览会考察,或参与网络应征竞选,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选题应该尽量贴近现实,不要过于宽泛,否则会增加后期执行的难度;不能太大、太空,应结合市场需求,关注市场上所缺乏的或者市场上已经出现但是存在问题的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实践性、拓展性,从而真正实现设计创意到设计开发的实际操作,将毕业设计转化为真正的系统开发的项目设计。选题是整个设计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导师要在构思上进行引导,合作企业应在技术上给予支持,学生应在思想上重视、在设计行动上努力,指导模式应为集中讲评和分散指导相结合,从而全面提升选题的质量。

2.以市场项目为基础,增强各方合作

第一,设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天生有“雇主”的,与市场密不可分。设计也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紧密联系市场的实际需要,通过设计提升品牌竞争力,体现设计价值。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毕业选题可分为两类:创意型设计和市场型设计。创意型设计也可称为概念性设计,设计时学生可自主选题,或者根据企业委托项目、参与网上竞标等,尽量避免虚拟设计,要体现出构思的独特性、表现的新锐性、材料的新颖性、展示的独到性,以更高、更专业、更前卫、更新潮的手法影响客户,以创新的面貌展现创意思维。市场型设计,即鼓励学生承担企业委托的设计项目,小项目个人承担,大项目组建设计团队,按客户的要求确定设计方向,并且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不断深化,反复与客户沟通,真正实现从设计创意到设计开发的整体突破,使毕业设计真正成为系统开发的项目设计。第二,毕业设计可以说是一个纽带,因为它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在选题以市场项目为基础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借助毕业设计增强与当地企业和其他院校之间的合作。一方面,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在完成自己毕业设计作品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人力资源,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企业储备了应用型的人才。另一方面,市场不断发展,材料和工艺更新换代非常快,由于职业的原因,教师与市场接触并不多,对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所以学校与企业、设计公司的合作十分必要。学校可将相关专业的设计师或技术人员聘请至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如印刷工艺、包装材料等非常实际的技术操作问题。同时,不同院校之间的设计研究角度不同,教师、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思路不同,合作企业不同,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毕业设计与本地区其他院校甚至附近地市院校建立联系,展开课题研究的跨校合作,并且鼓励学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一起选题、制作,共同完成毕业设计。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可以增强院校之间合作,充分利用彼此的资源。

3.以实践就业为目标,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一,提供实践就业机会。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大都安排在大四第二个学期,这个学期学生时间往往被找工作、考研等占用,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难以保证,导致一些学生毕业设计只为应付,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可以将毕业设计的准备时间提前一学期,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培养兴趣,在毕业设计上多花一些时间,调研、学习、规划、设计、撰写论文。同时,导师也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毕业设计最终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院系可选拔优秀的学生,从大四第一学期开始进入合作的单位、企业等实践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实践单位的各项工作,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创造价值。在一年的实践中,学生主持或以主要成员身份参与的重大项目,可以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样就能充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能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谓一举多得。第二,打造毕业设计展示平台。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展是高校的一大盛事,是学校与企业、学生与企业直接交流的重要平台,应以学校的高度打造好这个平台。因此,花精力加强毕业设计展示效果是非常必要的。综合性院校应以开放的姿态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和各大企业来校参观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一来促进了学生及其作品跟企业交流,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平台;二来可以提高综合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申冰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基金项目:

洛阳师范学院校级教改立项项目“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实践——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4-xjjg-009)。

参考文献:

毕业思想总结范文6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复合要求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表层功能是准入、规范、发展功能,深层功能则是专业唤醒功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既要掌握三大部分知识,即基础修养知识、日常生活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应用。因此,对幼儿教师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复合性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学前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与实践结合不够,理论与实践成为“两张皮”,无法磨合在一起;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学生实习见习期间很难将先前的理论学习进行有效结合。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存在着与改革方向不相适应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明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技能程度的高低。但在实践中,本门课的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存在诸如教学计划中学时过少,实训条件简陋等问题。

2.课程体系不完善。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分科式教学存在割裂和零碎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大多采用把“五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内容进行分科式教学,五个领域的教学法内容上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但是,五个领域的内容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完全可以整合。

3.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多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训练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它注重学生实践的应用,是理论和实践双重性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

4.教学方法陈旧僵化。

教师指导方式上习惯“以教定学”,学生学习方式多“被动听讲、接受”、少“主动体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只停留在观念上,实践中还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对学生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实质上还是摆脱不了“教师权威”意识,“教师中心”思想严重。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讲起话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操作起来笨手笨脚,捉襟见肘。”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为解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就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反思与改革,改革探索初见成效,具体策略归纳如下。

(一)提升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想

要想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师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贯彻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乐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二)明确课程性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应用型课程,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特点,对实现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促进学生向合格幼儿教师角色转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利学生在学校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时信心不足,上岗后适应困难。因此,教师和学生都要对学科性质进行科学定位和认识。在本课程第一节课上,可对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这门课?”这一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启发学生结合见习经验思考:做一个幼儿园的合格教师需要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你已经具备哪些专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自己还欠缺的有哪些?以此做铺垫,再讲解本门课的学习意义和价值,学生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体会。同时,把本门课程两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学习任务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本门课论理学习和实践训练学时的比重,对自己将要学习和完成的实践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穿插讲解往届毕业生实习就业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教学组织实践技能的重要性。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突出本门课的实践性

根据学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参考多本教材的内容,对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精选重构,形成兼具科学性、整合性、丰富性、实用性的三大模块。一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理论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基本理论、幼儿园听课和评课理论、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活动理论等。二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技能模块: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设计技能、设计方案评价技能模块。三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拓展技能模块:幼儿园教育活动五领域七大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幼儿园说课展示、技能展示。

(四)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专业技能渗透。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技巧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在理论内容部分的教学中,穿插渗透展示相应专业技能技巧小环节,如讲故事、朗诵儿歌、情境表演、唱歌、跳舞、拍节奏、喊口令、学做模仿操等专业技能。比如,讲故事能够集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然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展示的能力,为试教活动打基础。可利用课堂前5-8分钟时间,按学号顺序让2-3名学生每人讲一个自选故事,其他学生欣赏,并做文字记录和评价,教师以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听故事情况,结合学生的讲与评做点评总结,为学生讲解故事评价的内容标准,示范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讲故事的方法、提高(评)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讲故事技能训练,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讲一个小故事,欣赏到几十个小故事,了解和掌握了讲故事的基本技能要求,独白语言能力、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锻炼。同时,使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有效互动和有机结合。

2.案例教学。

在学习幼儿园五领域七大类教育活动时,精选教学活动录像案例作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七类教学活动每一类都精选1-2个视频作为观摩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案例还原———案例评价”,引导学生还原教案,运用所学活动设计理论分析评价案例中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案例教学部分,教师先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讨论、还原案例、示范评价案例的内容和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案例还原和案例评价。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习难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听课、评课能力上逐步提高。

3.任务驱动。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为引领,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学习任务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实践训练操作,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设计七类教育活动方案。在学习设计教育活动方案之前,学生进行该类活动的设计理论学习和案例学习。在布置设计任务后,教师从目标的确定到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设计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设计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活动方案。每项设计任务都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检查设计方案完成情况,指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挑选部分优秀方案进行点评。二是实践任务,即要求学生进行试教活动和说课展示。试讲任务在开学初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每组同学试讲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自选活动方案、自制教具、自制幻灯片。在试讲时,小组内学生扮演幼儿,其余学生观摩记录并评课。说课展示任务作为期末考核的形式,在学习完幼儿园说课相关理论和说课案例后,学生自选说课主题,自主撰写说课稿,制作演示文稿,在期末按照序号顺序逐个进行说课展示,实践体验幼儿园说课流程,展示自己的说课基本功。三是评价任务,即要求学生评教和互评设计方案、说课稿。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收齐后再随机发给同学们,要求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研读手中的方案后,在该方案后面写出自己的评语和建议,打出分数。教师再请几位同学在集体面前进行评价,随后进行点评和总结。每位同学试教过程中,其他同学做听课记录,并进行书面文字评价。每位同学试教结束后,教师检查听课记录,以提问方式要求学生在集体面前对试教同学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随后教师进行示范性评价、提出优化建议。以上三个任务的实施,促使学生达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现代型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写、说、授、评”四会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听讲接受”向“主动体验探究”转变,人人都有实践计划,人人都有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在综合实践教学技能上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构建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

为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要改变以往的期末一次性终结评价,变为注重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讲故事技能展示、方案设计、试教活动、说课展示及评价任务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的范围。期末考核以说课展示(满分100分)作为期终考核内容,平时考核(满分100分)包括讲故事(10分)、方案设计(20分、)试教(30分)、评价(20分)、考勤(20分)。另外,可在学期初就对学生提出奖励措施计划,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可对期末综合考核优胜者进行发放图书等小礼品的奖励。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认真对待每一项学习任务,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形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罗丽丽 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学前教育的毕业形式

一、台湾毕业专题的特色——以朝阳科技大学为例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是台湾第一所私立科技大学,校内共设有管理、理工、设计、人文暨社会、资讯等5个学院、22个系,在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科技大学评鉴中,该校5个学院皆获得一等。2015年该校在籍学生16572人,助理教授级以上师资占93%,师资结构为私立技职院校之首。幼保系是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特色系所之一,主要培育幼托机构教保人员、婴幼儿照护人员、幼托相关专业从业人员等三类主要专业人才。幼保系的办学特色为:突破传统课程思维,依循未来需求规划幼儿保育系本位课程;与幼托实务界密切互动,开展大量产学合作;举办各类研讨会、系“午餐研讨会”(BrownBagSeminar);承办台中市政府公办民营专案,设立“台中市保姆资源中心”;成立“台湾婴幼儿教保学会”;重视生命教育,落实“生活关怀互助家庭”和“服务学习”双重制度。幼保系的毕业专题,即内地高职院校的毕业汇报,它在该校幼保系是一门必修课程,其表现形式为“成果发表”,学生通过一个学年(大约30周)的准备,在毕业之前的一周内(通常是幼保周)把各自所学的特长展现出来。

(一)毕业专题的选择与互动

幼保系的毕业专题是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完成的。学生要在毕业时展示自身的特长,在学年的第一学期就会根据幼保系老师的不同特长结合自己的兴趣,决定参加哪个毕业专题小组。比如,幼保系的A老师擅长音乐韵律,B老师擅长营养学,C老师的特长是幼儿英语,那么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挑选不同的老师为其指导。一位老师负责指导15名学生,如果有太多学生都选某位老师,那么这位老师就要选出15名学生成为其毕业专题的小组成员,其余的学生再去选其他的老师指导。毕业专题小组成员确定之后,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商量毕业专题的主题,进而根据主题确定具体内容、表演形式,等等。以幼保系102学年度的毕业专题为例,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和特长,学生最后在毕业专题成果展呈现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幼保系的“毕业专题”课程不仅涵盖了学生整个大学期间所学专业课知识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还注重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接轨,起到与职业生涯无缝对接的效果。

(二)毕业专题的成果发表

毕业专题成果发表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静态成果展就是在展示周的展台上摆放专题小组完成的静态成果,如图片、绘本、CD等。展台的设计很有创意,毕业生站在展台附近,向每一位来宾介绍专题的具体内容、目的、实施过程及感受,等等。动态成果展,即各个毕业专题在两天时间内在剧场展示动态成果,如音乐剧、舞台剧的表演等。成果展最重要的内容是团队成员介绍整个专题的创意、实施及分工,并交流实施过程中的感受。动态成果发表后,团队成员会与台下的观众有互动,接受观众的祝福、鼓励或提问。

(三)毕业专题的特点

综观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毕业专题,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1)毕业专题是一门必修课,毕业成果展是这门课的检验途径,学生必须通过成果展示才能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2)毕业专题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双方结合各自的兴趣和特长,教师会全程指导学生并提出专业的建议,学生则以最大的学习热情去完成毕业专题。(3)毕业成果展涵盖了幼保系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各类课程内容,能比较全面地向外界展示学生所学习的成果,也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种展示。(4)毕业专题把师生共同的课堂延伸到校外实践单位,学生通过毕业专题可以扩大教学实践经历及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如:音乐剧“嬉游记”“落实‘弟子规’”实践教学就是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而“祖孙‘龄距离’”则是到老人院与老人、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的。(5)毕业专题成果记录形式多样,有图片、录像,还有各种文本。每个专题组在成果展上都有一个文本册,记录专题的缘起、目的、内容、过程等,学生要回顾这一年的成果翻阅这个册子就会有详细的记录。(6)毕业专题能够反映出幼保系的教学特色。二、两岸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形式的区别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毕业专题体现了台湾高等技职学校的幼保专业的特色,其策划、实施的流程也已较为成熟。而在内地,高职学生要在就业中立足,学校职业素质培养是关键。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毕业汇演一直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汇演会邀请幼儿园园长、教育培训机构等用人单位一起观看,目的是希望用人单位看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增强其对聘用该院毕业生的信心。毕业汇演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表现形式主要是舞蹈、歌曲和英语童话剧等。其中比重最大的是舞蹈和歌曲。毕业汇演整体策划由艺术专业的老师负责,学生接受这些老师的指导后进行排练并表演。教师利用课下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直至汇演结束。通过对比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毕业专题与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毕业汇演,我们总结了两者的主要区别和特色。从表2可见,两所学校都将毕业汇演或毕业专题成果发表当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以及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通过展示以期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将毕业专题列为一门课程,面向幼保系所有师生,成果发表重在知识技能的整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也深度参与。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毕业汇演重在学生才艺展示,并希望得到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关注,与学生就业联系较紧密。

三、台湾毕业专题对内地学前教育教学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两系毕业成果的呈现方式各有千秋,但幼保系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仍然给我们不少启示。通过对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毕业专题课程内容、形式及成果展示的了解,笔者认为其对内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有以下启示:

1.要真正把毕业汇演当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就必须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而目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大学教育中学化(即不少学生的学习目标仅仅是为了修完学分,缺乏学习专业知识是为了进入社会的职业生涯准备的动力),或是学习目标模糊化(即学生普遍缺少明确的职业定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而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定位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2.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的定位必须加以调整和明确。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职业化成长的参与者和引路人。幼保系的毕业成果展示,教师都深度参与,这不仅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知识和技能的缺漏之处并及时改善,而且更能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可以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同时这也激发了每位教师的创造力,使其想尽一切办法让毕业成果的展示有新意,有内容,于教师本身而言也是一次挑战和再学习,教师能真正成为学生职业化成长不可或缺的助力。

3.当下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尤其如此。

专业教育内容的调整、社会对幼教职业重视度有待提高,以及学生就业期望值的不断增长,都要求我们要着力打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而社会竞争力的打造,既包括职业学识修养的提升,更包含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社会技能的升华。在这个方面,幼保系的毕业成果展示的内容与呈现方式给我们的启发尤为可贵。

4.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启发。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的课程分为三大模块:艺术、学前和英语,而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课程模块中,艺术和英语类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少。可见,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模块精心设计出能够培养学生技能的相关课程。以英语课程模块为例,以前该校设置的课程与其他专业开的英语课没有两样,都是听说读写相关课程。借鉴朝阳科技大学幼保系的课程设计的经验,我们可以开设“幼儿英语儿歌”“幼儿英语故事创意教学”“幼儿教师英语口语”等跟幼儿教育密切相关的课程。

5.关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汇演的启发。

可以邀请更多的老师参与设计,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成长。课程体系、教师团队、教学模式是毕业汇演得以顺利举行的三大要素。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参与,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可以寻求有效的帮助,并在解决困难的过程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同时这也可以增加师生情谊,毕业生会带着浓浓的师生情走向社会,对未来是一种潜在的正能量。毕业汇演的内容可以增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早教机构及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同时,这可以增加学生的工作教学经验,获得宝贵的社会实践经历。毕业汇演能够反映学前教育系的特色。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嵌入职业核心能力,不断增强课程的适应性和综合性,在学生管理中注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从而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所培养的学生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台湾的毕业专题成果发表与内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汇演形式、内容各有千秋,了解前者毕业专题成果发表的有关理念和实际起到的作用,可以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张燕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第三篇:高职学前教育儿童数学课程改革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改革目标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开发理念,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教学以实际工作情况为引线,突出教学的年龄特点,最终达到以下具体目标:一是进一步探讨和创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创新的环境;二是优化并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合作的情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四是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实际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工学结合”;五是让学生掌握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内容整合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通常包括:感知集合、量、几何形体、数概念、时间、空间等内容。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思路为按照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再配合相应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此次课改,我们把各部分内容分别融入每个年龄阶段的教育中,使得学生能像在幼儿园教学一样,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同一内容的不同难易度的教育。例如,小班教育活动设计的内容包括: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能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三)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教学实践和生活体验,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幼儿听、说、读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教学的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感受能力,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注重小组合作能力。除传统讲授法之外,还可运用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讨论法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节课不单纯强调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总结和归纳。例如,在大班教学活动“认识整点”中,课前将案例的教学过程发给每个小组,先进行案例分析,要求小组阅读讨论后补充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课上分角色扮演,进行模拟教学,小组内进行试讲,所需教具、学具自行准备。最后,总结“认识时间”活动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四)考试考核方法改革

考试考核摒弃了以前的单一化理论考试,而采用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试。课程学习评价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与终结性结果评价相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小组活动记录、到课率、课堂表现、阶段测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考核中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例如,对小组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首先由小组自评,总结本组教学活动表现,再由其他小组对该小组进行评价,然后教师点评总结,最后形成对该小组的综合评价。终结性结果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设计课程和讲授课程的能力。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

(一)前期准备

针对本课程,通过与幼儿园教师以及部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以往课程安排上的优势和不足。在进行课程整体分析和设计时,也相应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材选定、人员分工、社会调研等。在课程设置上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年龄阶段划分,并在每个年龄段选取比较重要的内容让学生研读、讨论,进行相关材料收集。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6~8人)完成任务。

(二)实施模块化教学,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分解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以学生掌握必备的基本理论为主要教学任务,教师讲授理论时要大量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第二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技能为主要教学任务,按年龄班划分,学生通过课堂模拟教学训练、幼儿园见习等形式的训练,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路;第三模块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主题在班级或幼儿园进行试讲,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能力完成教学。

(三)加强实践训练,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模拟训练之前,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给学生上教学示范课,传授一名称职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技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了解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个人教学能力,从而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践训练项目有:编写教案、说课展示、模拟试讲、幼儿园见习等。其中,模拟试讲即模拟仿真教学。模拟仿真教学是一种具有实践性、动态性、交互性、协作性的教学方法。应用模拟仿真教学,能有效拓宽理论教学的视野,缩短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培养未来教师的应用技能,克服面对教育现场实施教育活动时的紧张、慌乱心理,帮助学生尽早进入教师角色。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一)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很低的自我效能水平,在学习中往往放弃尝试和应有的努力,进而影响学习成绩。而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学生由于经常要分组活动,小组每位成员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能力和特长承担任务,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和指导其他组员完成任务。所有人都能为完成小组任务而主动参与,并尽可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从而逐步增强自我效能感。

(二)锻炼了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弹、唱、跳、说、画这些传统教育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教学的需要了。通过课堂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掌握以上这些基本技能,还应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生通过活动设计、说课、模拟试讲、亲自到幼儿园观摩或组织教育活动,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开发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这就需要教师有设计及统筹课程的能力,即课程开发能力。当前,幼儿园课程也随着新理念、新信息的不断更新而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活动吸引幼儿。

(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毕业思想总结范文7

(一)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毕业设计环节一般都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个年级也正是学生找工作的忙碌期,往往在学生的心里找份好工作远远重于毕业设计,因而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并不放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尤其是第八学期学生无故离校现象严重,导致指导教师与辅导员难以掌控,难以指导。有的学生只是在答辩前几周突击草率完成这个重要环节,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处理实习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关系时协调性不足,针对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较差,没有从心理上来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

(二)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责任意识不强

指导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出现脱轨现象。指导教师一方面承担着讲授的课程,另一方面教、科研任务重,这些问题导致指导教师难以有充沛的精力来指导学生。有的指导教师从根本上就缺乏责任心,对学生不闻不问,学生做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辅导员在管理学生上投入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每位辅导员要带100多个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极少,缺乏对学生在毕业设计思想上的引导教育。由于各自的繁忙导致了指导教师与辅导员之间不能及时沟通的问题。

二、学生毕业设计能力的培养

(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在入学教育工作中将毕业设计直接引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给予讲解,使学生较早的了解和认识毕业设计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和学习。在四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始终把毕业设计作为主线,教师在讲解每门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过程中,尽可能把讲授本课程在毕业设计中起到的作用给学生分析讲解,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逐步将毕业设计的思想工作贯穿于四年的学习当中。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合理地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并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将创新意识注入学生的思想领域尤为重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探索专业领域的未知问题是学习的重点。以往的毕业设计是完全靠指导教师的带领,学生才付诸于行动,这样难以充分发挥出学生独立探索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需要主体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地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性和主动性,从思想上扔掉“拐杖”的依赖。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我们可以锻炼不同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如在选题阶段的探索和辨析能力,调研阶段的方向跟踪和文献阅读能力,开题阶段的方案规划和路线设计能力,具体设计过程中观测、分析、测试、评估、对比能力,论文撰写阶段的再现、综合、反思、总结能力,答辩过程中的表达、对答和辩解能力等。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团队协作精神十分必要。指导教师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都是开启学生新思路的通道。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定期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将为他们将来在设计行业中发挥团队精神打下基础。

三、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毕业设计选题

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要,注重选题实效,科学选题与合理安排对毕业设计会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毕业设计的选题事实上是创新性思维的开启阶段,选题作为控制毕业设计质量的第一环节,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实行双方互选,根据教师的专长、学生的爱好,实行教师选学生、学生选教师的方式。在设计题目上,一方面由指导教师结合国内外大赛和教师的科研进行命题;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在实习单位或已经找到的具体工作自发命题。争取做到一人一题,课题的类型避免重复。统一安排开题时间,严审开题报告,充分讨论论证其可行性。

(二)严格管理制度,明确职责

在日常的学习中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并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认识。通过指导设计大赛、项目等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指导教师与辅导员之间职责分工问题,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机制。一要定期指导,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通过分院领导监督专业负责人来检查论文运行情况,由教研室主任带头组织每周集中检查,分院领导定期抽查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期完成设计任务,各个环节有条不紊的进行,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二是指导教师与辅导员各负其责。二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会促使毕业设计顺利进展。辅导员跟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出勤情况,指导教师严格把关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遇到问题与学生及时沟通解决,同时激发了学生自身内在的潜力。所以规范管理制度,增强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心会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三)实行模块指导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实行模块式教学。毕业设计分成五个阶段:前期调研和手绘表现,设计制图,电脑效果图,模型制作,设计排板。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由教研室主任组织讨论研究进行任务分配。这样做到了分工明确,全员参与。一个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多位教师进行分期指导,打破了以往的“一师一生”的做法。这样有助于多方位的思考,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由多位教师来牵住一位学生,加强了学生的紧迫感,同时扼制了学生松懈懒散的不良习惯。

(四)加强校企合作

近几年,工业设计专业在社会上越来越引起重视。部分企业能够接受毕业生在企业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甚至允许学生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实行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是进行毕业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鼓励工业设计本科毕业生设计题目真题真做。将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放到企业中去,以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题目为课题,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一次有益的尝试,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最直接的接触生产线,了解设计流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捷径。

毕业思想总结范文8

可以说,这几年美术学院在毕业创作的细则上是做得很到位的,从制度的不断完善到指导教师的配备,再到后勤服务工作的到位,高校为艺术生的毕业创作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带领毕业创作的教师,都是从本专业中挑选出的相对优秀和经验丰富的教师。从毕业创作的立意开始,一直到毕业创作的展览,教师需对学生进行严格、科学的把关。艺术院校对毕业创作指导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标准,如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有: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指导、答疑,抓好关键环节的指导;加强过程管理,要求对学生指导次数5次以上,要有3次毕业创作的修改稿。对学生的要求包括:学生按要求完成美术或设计作品,同时结合作品或另外选题写一篇正文5000字以上的论文或设计报告。对于艺术生来说,毕业创作一般会经历如确立选题、搜集素材、设计草稿、创作作品等环节,也就是要解决“画什么,怎么画”的问题。无论水平高低,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而且有了指导教师的帮助,同学的激励,艺术生的创作水平或多或少会得到提高。可以说,只要投入精力准备和创作,所有的学生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艺术感悟。

一、启发引导:教师在学生毕业创作中的任务

我们常说,艺术作品是有生命的,而这种生命是创作者的情感所赋予的,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挖掘内心情感来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和技法。指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油画第一工作室主任洪利标具有多年指导学生毕业创作的经历,他认为,没有真情实感就很难创作出有内涵和生命力的作品。毕业创作是一个学生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表现。创作课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艺术地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指导教师要注意创作艺术规律的教学。教师必须认识、掌握和正确运用艺术规律,在创作指导中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不断挖掘内心情感,使其逐渐认识艺术规律,并把这些运用到毕业创作中。在指导学生创作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中外优秀绘画作品是十分必要的。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播放视频,包括油画材料技法方面和艺术创作方面的,并对视频做详细解析,学生看完视频后会有所触动。

这样,可让学生对各种艺术流派的表现形式、情感表达、使用材料技法等方面有一个全面了解,对创作的形式语言有了概念,使其更有自信心,同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到毕业创作中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洪利标根据自己多年的指导毕业创作经验,提出了一种循序渐进的指导措施:“创作课是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系统课程。应该从低年级就要求基础学习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早点接触创作,使他们的创作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到高年级我们应该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学生的艺术特点和个性,让学生在创作思想、艺术语言和技法表现等方面达到一定高度。创作课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应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开发其主体潜能并发挥主体作用。学生能不能对毕业创作产生兴趣,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们的创作教学中,在内容上有新意和亮点,在教学方法上适当结合播放中外美术家艺术创作视频,让学生得到更多启示并产生浓厚兴趣和共鸣,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创作,其作用也会适得其反。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郭祖昌说:“常言道,教学相长。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创作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无疑,贯彻对艺术规律的整体性教学和启发诱导式的指导模式,是目前艺术创作教学的有效手段。绝大多数学生能延续其创作的一致性水准,但是个别学生能突破自身的藩篱,实现毕业创作的华丽转型。同时,个别学生由于对毕业创作的期待过高,反而会束缚水平的发挥,导致毕业创作不尽如人意。”艺术是自我情感外化的一种形式。西方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绘画风格多趋向写实,与之相反,中国则更多通过感悟的方式来传达艺术的精神旨归。

所以,无论是中国水墨画还是草书作品,其作品风格多趋向写意。随着艺术院校专业设置日益增多,各门类艺术层出不穷,相应的艺术形式及艺术手法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随时更新观念,了解新的艺术动向,做到与时俱进,并与学生的专业喜好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与学生一起观看经典的艺术作品,随时跟踪学生创作作品的进程;下载一些创作视频,与学生交流创作心得。教师将多年的教学所得与经典的艺术作品案例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使作品更趋完善。首先,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专业特点,确立选题时,教师仅起到引导的作用;随着选题的逐渐清晰到确立,老师的引导会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其次,有的学生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跟某些老师的艺术风格非常接近,这时,老师就需要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自己的艺术创作经历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认识,有了这个大框架,学生进而选择自己的创作主题和创作手段,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科4年仅仅是学习基础知识,绝大部分学生远没有达到独立创作的能力,但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个性,培养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应是指导教师努力的方向。记者以为,毕业创作不乏优秀作品,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像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这样的毕业创作毕竟是少数。资讯发达、物质丰富并不与艺术创作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物质丰富使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有时反而是心态浮躁的代名词,学生除艺术创作外有更多的选择,社会充斥着更多的诱惑,或者说有更多打发时间的方式,在某些同学看来,有很多时髦的玩法远比枯燥的毕业创作更有趣。另外,毕业创作应是学生4年学习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是这个阶段思想学习的一个反映。作为指导教师,他们希望学生有大量的时间、有旺盛的创作精力积极投入到毕业创作中,把自己4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偏好相结合,创作出满意的艺术作品。在引导学生进行毕业创作时,教师应始终坚持学生是主体,不让自己的思想与爱好左右学生的创作初衷,应以辅导者的身份出现,多听学生对毕业创作的理解,不轻易改变学生的创作想法。同时,在学生选定自己的毕业创作方案后,教师应利用自有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优秀艺术作品,或在相关书籍中找到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范例,先让学生做到“眼高手低”,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意识,进而提高其艺术水平。

二、突破局限:学生在毕业创作中追求的目标

我们都知道,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经历生活、技能、文化等方面的积累,是无法创作出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作品的。所谓厚积方能薄发,一幅优秀艺术作品的完成,是艺术生在毕业创作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自我否定及肯定的结果,包括艺术修养的提高、艺术语言的纯熟,都会在这一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获得。洪利标认为,学生在经历一次毕业创作之后,能学到一系列关于创作方面的知识,各自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是肯定的。

平时绘画基础较差的同学通过毕业创作,各方面也能得到较大进步,只是由于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和创作经验的局限,在画面制作时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能不能把握好就看自己的造化了,只要用心画,每一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最后是可以完成好毕业创作的。每个学生的毕业创作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过程,学生上创作课,培养兴趣是很关键的。在创作过程中寻找最完美的艺术形式,是基于力求深刻地、真实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内容。一件作品的产生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也是对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在创作过程中要吸取传统形式中有利于表现全新生活感受的因素。学生在毕业创作中经历的环节,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学院的毕业创作课主要突出以工作室全体教师汇看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教学。从前期构思构图、收集素材、修改画稿到后期制作阶段,每月汇看两次,并进行个别现场指导。其间,还开设油画材料与技法、当代美术鉴赏与批评(选修课)等方面的课程。学生在大学4年的专业训练和生活积累后,已拥有大量的素材和专业技能。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创作水平分析,大部分学生通过毕业创作,真实地反映出在大学4年所学的理论和专业良好水平。客观地说,也有少数学生的毕业创作和平时绘画水平相差不少,不太理想。在吉林艺术学院,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美术作品展览中可明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艺术造诣较深的学生,他们的创作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远远突破了在校所学的范围,无论是作品的创作立意、作品内涵、材料的运用、色彩处理、表现技巧,还是艺术性和精神品格等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这充分反映了学院长期以来严抓教学、以教风促学风,具有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应有严谨治学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曾小红认为,毕业创作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反映4年的学习水平,因为学生都知道毕业创作是对其4年来学习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演练与检验,会尽其所能来完成作品。其中一部分学生会在毕业创作中有意外突破,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创作中水平均会有所提高,尤其是平时水平较差的学生,在这个关键时刻,其会对毕业创作更加重视,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会完成满意的毕业作品。记者认为,毕业创作能否反映学生大学4年学习成果,这取决于多种因素,除了学校的差异,还有学生个体的差异。如对于师范类综合大学所设的艺术学院,相较学生的毕业创作,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其实,大学4年仅是学习非常基础的艺术知识,无论是技法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在艺术成长过程中,还是一个雏形。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优秀的艺术作品。又比如美术学院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就有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大学生是坐着听课。坐着听课就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状态,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学生也在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其在教师所教范围之外的突破几率也在不断增加。这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从艺术思想到艺术理念再到技法,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和提高。

三、生活积累:学生完成毕业创作的前提

相较于以往课程中有具体要求和具体对象的创作,毕业创作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和确立方向,从某种角度说,毕业创作是从院校学生到艺术创作者的过渡。但事实上,这种过渡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正如郭祖昌所说:“学生无论是面对课段作业还是课段创作,甚至毕业创作,都是综合整体性、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只是题材方面有所侧重而已,不存在一个绝对的从高到低的阶段区分。学生角色的转换,更多的是社会赋予的身份意义。”毕业创作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4个学年各种课程学习的总结,也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洪利标认为,毕业创作对现在大学生来讲难度很大。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正式的毕业创作课是从大四开课后第9周开始的,在这之前学生大三的时候下乡写生时,就已经开始深入生活了,学生画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和场景速写,还抓拍了很多生活劳动的场面。这些素材无疑为毕业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乡写生进行收集创作素材是很好的教学思路。学院领导一直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目前,吉林艺术学院设立了“学院奖”,每年都举办“学院奖”专业技能大赛,美术专业参赛选手的作品要求必须是原创作品,除了交创作作品外,还要参加现场画素描、速写和艺术理论加试。这项活动每年都吸引很多学生参加。洪利标认为,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创作是很有益处的。要搞好创作课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其从中获得独立进行创作的基本经验。“速写是对生活和形象的概括,是创作的重要素材,我们提倡学生多画速写,以此提高造型能力及画面构图能力。在毕业创作动员会上,我们向学生提出了要求,做了教学计划和安排。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和工作室主任参加了动员大会,并做了动员。这样既鼓舞了士气,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毕业指导实行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的办法。目前学生都以积极的心态准备着毕业创作。创作是艰苦的劳动,不付出最大的精力,没有失败的经验积累,成功是绝不会到来的。在平时,我们要多鼓励学生重视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和记录,多画速写、小构图和记忆画,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说,毕业创作是学生走向艺术创作道路迈出的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毕业创作作为创作的启蒙阶段,我认为非常关键。这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影响也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才行,在我院,教师上毕业创作课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如:对创作画幅的要求、材料选择和制作方面以及到最后给作品配画框等方面。”洪利标说。

四、文化立场:毕业创作中艺术主体之精神诉求的依托

回顾过去,毕业创作中曾出现过令世人为之惊叹的艺术珍品,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如今资讯发达、物质丰富的年代,反而难以达到物质贫瘠年代精神的高度及情感的深刻。指导教师希望学生在毕业创作中有更大的精神收获及更深刻的价值体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也会尽其所能挖掘其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感悟及理解。陈丹青的毕业创作《西藏组画》在中国影响了几代人,很多人到现在还记忆犹新。1980年他在西藏很艰苦的环境中画了许多速写做创作素材,最后靠着扎实的基本功整理完成了7幅系列《西藏组画》。据洪利标介绍,他有幸在鲁迅美术学院看到了《西藏组画》原作,很强的油画功力和朴实无华的画风顿时打动了他,组画诉说的是西藏人生活和“人道情感”的语言,反映了普通藏族人的生活,挖掘出藏人善良淳厚的品性和生活底蕴。“在物质生活极大丰裕的当下,真的很难再看到像《西藏组画》那样打动人心的毕业创作了。说实话,现在的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应该冷静地反思。现在‘90后’艺术生,学习不在状态的不算少数,内心很浮躁,对艺术的追求不够执著。现代是科技高速发达的信息网络时代,吸引学生目光的地方很多,比如互联网,不像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没有什么电脑,一天除了画画还是画画。当然不是说那个时代好,其实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人。我真心希望学生能扎扎实实求学问,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自己的每一件事做好。在进入毕业创作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收集到的创作素材好好整理一遍,有想法的多勾几个草图看看,在毕业创作中把自己的想法和艺术构思、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去展现大学4年所学到的学习成果。需要说明的是,上网不是不好,而是看你怎么利用网络,网上古典和现代大师的高清油画图片资料很多,色彩准确,局部放大能看到笔触和肌理。还有很多中外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和材料技法视频,艺术网论坛上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很值得一看。我的建议是把网络运用到学习上。其实老师们也经常上网,利用网上资源查资料、备课、看论坛。希望同学们在毕业创作中尽心尽力完美地表达生活中捕捉到的那份感动,真诚地反映现实视觉人文形象,还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具有思想高度、文化底蕴、生活体验及艺术精神。创作出真实、真切、真诚的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洪利标说。

资讯的高度发达,给学生的毕业创作带来许多新的可能,切入创作的角度更加多元化。郭祖昌认为,可以从社会学、历史学、生理学、心理学、电影学、戏剧学和现象学甚至艺术本体等维度思考创作。只有当创作体现为某种个性化的文化针对性时,艺术主体的精神诉求才得以彰显。与此同时,对技术媒材、创作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科的毕业创作,一方面是对视觉经验的个性化整合,另一方面是逻辑性地拓展自身艺术的发展,保持其创作思维的连贯性。合理地分析社会文化现象,抽离其表达实质,呈现艺术个体对社会、对生命有意义的思考,突显自身创作的逻辑立场。同时,在实践创作中,必须明确艺术语言的有效性、问题阐述的深刻性和文化立场的针对性。只有综合这些要素,才有可能使创作进入深度表达。

五、新的起点:毕业创作开启未来的艺术人生

毕业创作作为艺术生学习4年成果的集中呈现,既是学生4年努力的结晶,又为未来的艺术创作开启了新的征程。但对一些学生来说,毕业创作成果却不尽如人意,因为毕业创作并非单一的学习环节,这与他们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就如有的学生说,毕业创作的能力够与否要看大学4年有没有真心在沿着这条路不停地努力,如果没有利用好大学4年的时光,虽然还是将毕业创作完成了,但总会留有遗憾。大学生的毕业创作不仅是对学生的一次水平考核,也是对教师4年教学成果的直观检验,其中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油画专业2010级学生唐箐妍理性地描述了艺术生对待毕业创作的心态:4年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但在这期间的学习中,在教师的精心培养下,我们究竟要拿出什么样的作品去诠释自己的创作思想,我想这里蕴含更多的是一种对待毕业创作的态度问题。其实,大学生在毕业创作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一幅自己的绘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在经历了4年的大学生活后,在作品中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触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展现出学生本身具有面对自己未来艺术道路的能力。

毕业创作是要通过作品表达学生大学4年所增加的人生感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其对艺术的理解也会在此过程中慢慢成熟起来。对此,唐箐妍说:“毕业创作的首要问题是对创作素材的选择。在我心里有许多想法,也看了许多我们学校优秀的毕业创作,每次看完后,我都不停地想:别人为什么那么画?要怎么表现自己的想法?我要画点什么?后来找到了我的专业老师,和老师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把一些稚嫩的想法摒弃掉,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回来和老师一起探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题材。高考之前的美术学习可能学会的只是‘会画’,但经历了4年的大学学习我觉得学到更多的是‘绘画’。在老师的培养下,我学到了除了技法以外的许多美术知识,了解了中西方美术的发展。系统的学习加上阅历的增加,我虽然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已学到全部的本领,并且可以做到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作品中,但我可以说,自己具备足够的信心去画好毕业创作,也会尽力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中。”与即将面临毕业创作考验的在校生充满希望与自信满满相比,已经完成毕业创作的学生则多了一份“过来人”的释然与从容。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应届毕业生赵博雅说:“毕业创作其实就和往常的创作一样,它只是一个时间性的节点,要说它十分特殊也不见得,要说它不重要也是不客观的,4年的积累通过毕业创作不一定就能很好地展示出来,但是不要灰心丧气,因为我们曾经如此疯狂地热爱艺术,如此执著地为之奋斗过,我们可以骄傲地说:‘需要时间证明的东西不需要语言的解释。’最后,借着毕业创作我们还是理清不少对未来创作方向的思考,为以后铺上了一条可以继续走下去的路。为之后的创作积蓄了内在能量,毕业创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事实上,无论毕业创作是否令人满意,是否真正发挥出了学生经过4年磨练后的水平,努力的结果都有着相似的一面,通过他们对毕业创作进行的总结,可以看出学生对毕业创作的意义的看法是一致的:“我的毕业作品对我今后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我现在的创作多少会出现毕业作品中的一些影子,如绘画步骤、题材、技法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对今后的创作有指导和借鉴的有利一面。”“艺术创作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也特别喜欢那个过程,遗憾的是自己平时对各种知识的积累少,眼界比较窄;通过毕业创作这个过程,自己深切地体会和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弱点和不足,清楚症状在哪里,以后就会相对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会补充相关的知识。毕业创作对自己继续艺术创作之路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毕业生的经验与总结往往会给在校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他们的经历开启了下一届毕业生对于毕业创作的思考。通过他们的思考,我们同样能够看到未来艺术家的影子。从此,他们便将艺术融入内心、融入生活,就像唐箐妍说的那样:“毕业创作也许会是一个新的起点,用一幅好的作品去告别美好的大学生活,去和那些曾经辛苦培养自己的老师说声感激。我觉得美术是绘画者通过绘画方式展现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毕业创作不是所有美术生艺术生涯的终止,而是向学生时代的告别并推开未来创作之路大门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从这里出发,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触用艺术的方式传递出来。”

六、问题突出:毕业创作的弱点反馈教育之殇

习惯了应付作业的学生,在面对没有具体要求的毕业创作时,不乏无所适从者。面对学生在毕业创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指导教师的看法更理性、更深入,这些问题也反映出了高等专业艺术教育中的弊端。众所周知,作品从创作到展出,直至画册的完成,其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郭祖昌就本科学生的毕业创作列出了如下问题:一是由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缺失,作品的立意深度欠缺;二是由于语言个性化不够鲜明,作品面貌不明显;三是语言和题材匹配不够恰当,原本深刻的观念无法有效传达;四是展场作品陈列不够科学,导致作品展览效果的不理想。他认为,如果要克服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艺术个体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使毕业创作达到超越自身的新高度;另一方面,在社会文化的转型期,教学单位要革新创作教学课程机制,扬弃传统,寻求有创造力的施教方法。同时,重视毕业创作陈列展出的现场效果,推进作品后续的社会影响力,切实做好毕业创作的每一个环节。而在洪利标看来,毕业班学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成绩较优秀,但也有一部分成绩不够理想。他说:“我们在近几届学生毕业创作中发现,部分作品缺乏精神内涵和时代精神,画面制作粗糙、混乱、缺少朝气、基本功差,它直接影响了毕业创作的质量与水平。尤其是出现了一些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创作作品少了,抽象作品和风景画多了,有一面倒的倾向,就说明不正常。当然,风景和抽象作品也未必不能成为好的创作。有的作品画得过于简单,构思肤浅,甚至有些画难以看出是什么意思。部分学生对毕业创作重视程度不够,在毕业创作阶段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够,毕业创作的质量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绘画基本功不扎实,缺少自信,直接影响着画面的表现效果,驾驭不了画面,显得力不从心,还有的学生不积极对待毕业创作,错误地认为画得好坏无所谓,只要及格不影响毕业就行,带着这样的想法画画,对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要求敷衍了事。”“在研究毕业创作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我感到目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生思想水平和对毕业创作重要性的认识,显得格外重要。要做好毕业班学生思想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我们一线教师在创作课教学上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克服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弊端。我们深知,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是否胜任做毕业创作指导、创作该如何指导、教学计划应如何调整、如何加强基本功训练、如何从中外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如何落实到画面等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我们是否也应对当前高等美术教育的得与失进行一分为二的评判呢?”

另外,学生在毕业创作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时间冲突。如创作时间与实习时间、创作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安排等都会存在一些矛盾。其次是毕业创作的态度问题,这种态度直接反映学生如何利用时间、安排时间等,总之,时间上安排是否恰当,是否全身心投入,都会直接影响作品的优劣。有的学生说:“毕业创作比较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基本上自己是什么样的水平,毕业创作就在什么样的水平线上,平时的学习多是临摹,自己创作得少,一旦真刀真枪地上,总是有些措手不及,又总想让自己的画面更完善、完整,但毕业时有毕业论文要完成,免不了有顾此失彼的结果。”而角度不同,看到的问题也就不同。如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两位学生的看法,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杨帆说:“虽然学习了4年,但是感觉自己独立创作的能力还是远远不够,平时的专业课是一个月一种,比如一个月素描后就是一个月的色彩,等到自己真的慢慢对素描方面的‘瓶颈’有所领悟,有些进步的时候,这门课就结束了,这样错过了一次次进步的机会。毕业创作基本上会倾注自己大学所学,即使是这样,有时候仍不能令自己满意。”学生武雷说:“油画创作需要极强的专业性及学术含量,尤其是具象写实绘画,包括严格的形、体积塑造、色彩调配、边缘线处理、质感透视、解剖、层次问题、韵律、节奏等,如果说很完整、很成功地完成有些困难,这与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老师是否有丰富的传授经验有直接关系,我们师范类的美术学院,定位不同,开设课程多,没有分专业,毕业作品的质量与这些也有着直接关系。”这些问题的出现,切实反映着大学4年的教育问题。比如,大学的扩招使生源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学校监管不力也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时常出现怠慢的情绪;校园网络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有的学生大学4年利用网络不是为了学习文化艺术知识,而是一种娱乐式的消遣。毕业创作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如艺术设计与油画或中国画之间),就不好做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无论哪一个专业方向,学生的水平都是良莠不齐的。因此,对毕业作品应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