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例6篇

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

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一、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先进,就是先行、先导、先锋,也就是走在一般群众的前列,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走在社会发展趋势的前列。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同一般群众的比较中展现出来的。看共产党员有否具有先进性,主要是拿它同一般群众作比较。二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各方面,具体体现在党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展现于更高的阶段觉悟、理论素养、组织纪律性、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团结协作、忘我奉献的行为。三是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应该体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体现在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活动中。人民群众评价身边的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主要依据就是看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段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概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而党的先进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也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二、现阶段为什么要提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决定了党的先进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必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内在本质不可移易,但它的具体含义是随着发展的时代和党的任务的变化而变化。这也就决定了作为党的先进性具体表现的党员先进性内容必须随着党的先进性所反映的时代要求和内容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中国共产党有6800多万党员,大部分党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的素质,特别是政治思想素质还不适应党的事业的要求,有的党员、干部对人民奋斗的历史经验不够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政治上下够成熟;有的党员在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上有许多明确的弱点和不足;有的党员干部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不注意政治、不注意大局;有的党员干部作风飘浮、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形式主义严重有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入党目的不明确;有的人入党是为了捞到好处,有的混同于一般群众,对党没有深厚的感情,没有革命的理想和目标,对工作、对党的事业更谈不上有责任感、使命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对自身思想改造的放松、党性意识淡化,由此而带来、弄虚作假、权钱交易、假公济私、贪污受贿等种种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人严重背离了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的根本宗旨,背叛了党和人民,走上了犯罪之路,诸如、之流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这些事实也深刻地说明,我们党员队伍还需要加强教育,还需要加强党性修养,也只有通过不断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使广大党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如何保持和体现先进性

首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要通过不断地理论学习,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主义”,而且是科学,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加强在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努力增强实践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

其次,坚定理想信念,在政治上保持先进性。政治上的先进性是指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讲政治的基本要求是要有政治上的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关键时刻不站错立场。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而奋斗。具体到我县,全体党员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努力使20__年末县委全委会、经济工作会和人代会确定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能顺利实现,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应该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先进性最集中、最典型、最本质的表现。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不论是党的干部,还是普通党员,只要发挥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就体现了先进性。一是骨干作用。就是要在实现党的任务中勇挑重担,成为群众的中坚和核心。既要成为市场竞争的“弄潮儿”,又要甘当法律、法规的“守护神”;既要成为不畏艰险的冲锋者,又要成为抵御腐朽侵蚀的防御者;既要甘为变革的献身者,又要勇为创业的自强人。二是带头作用。就是要时时处处走在群众的前面,成为群众的表率和榜样,这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要做到“四个敢于”,敢于领先,走在潮流前面;敢于竞争,在事业上有所突破;敢于标新立异,不因循守旧;敢于冒险,不畏首畏尾、停止不前。三是桥梁作用。就是要在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进行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及时进行沟通和情况反映,使自己成为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

第四,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项根本要求。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有好的作风,就要像牛玉儒同志那样,求真务实,言行一致,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不说空话,多干实事,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好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在劳动保障系统将综合办公部门和人事教育部门两个方面的同志召集在一起,开一个培训工作座谈会,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对于加强沟通与协调,加强管理与配合,促进劳动保障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是很必要、很有意义的。刚才袁司长对劳动保障培训工作进行了系统地回顾,对劳动保障部的培训管理模式、运作方式、工作程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要求。讲得非常好。下面,我把劳动保障部培训班的组织管理,工作实施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一、几年来培训班举办情况

1998年劳动保障部重新组建后,部党组为了规范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即对教育培训机构作了调整,重新确定教育培训中心的职能。从大的方面看,教育培训中心主要有三项职能,一是面向劳动保障系统,开展系统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二是面向企业,开展企业劳资管理人员的培训;三是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关于劳动保障系统干部培训工作,部党组当年也进行了专门研究,确立了“统一管理、政事分开、委托承办”的管理模式。所谓统一管理,就是改变过去各个部属单位独立办班的状况,各个单位只是提出办班建议,人事教育司进行综合平衡,经部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形成统一的年度办班计划并下达执行;所谓政事分开,就是机关转变职能,不再承担办班的事务性工作,各司局在办班工作中只负责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派师资;所谓委托承办,就是所有培训班的具体工作全部委托由教育培训中心承担,各司局不再介入。按照这个办班模式,从1999年开始,教育培训中心承办了各种劳动保障业务培训班,干部培训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成果。1999年当年举办了18期培训班,培训人数为3700人次。截至到20__年底,6年来共举办了近127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近27000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

关于面向企业的劳资干部培训工作,起步稍晚一些,20__年开始启动。与劳动保障系统干部培训相比,这一培训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教育培训中心按照企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选题策划和教学安排,举办各种培训班。培训的重点主要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工作流程等方面。每年办班规模在10期左右,培训人数在1500人左右。通过探索、实践,我们感到企业对劳动保障工作存在很大的培训需求,企业劳资人员的培训工作大有可为,是应该增加投入,积极做好的工作。

二、培训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举办培训班严格执行劳动保障部办班计划,围绕劳动保障重点业务开展培训。每一个培训班的举办,都要经过一套严格工作程序。一是举办培训班首先要有指标有计划。二是办班方案教育培训中心与各司局协商后必须报人事教育司审核批准。三是办班时间、地点和培训内容确定后由教育培训中心统一发出办班通知。几年来凡是教育培训中心承办或举办的培训班都是严格遵守部里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运作的,包括教育培训中心面向企业举办的培训班,也都是经过人事教育司备案,经部领导批准后作为计划来执行的。

(二)师资阵容强大。每期培训班都是由司局长、处长和有关专家学者担任授课老师,甚至部领导亲自到培训班上授课。如20__年举办的WTO培训班,部领导和各有关业务司局的一把手都承担了讲课任务。总的来说,我们的教师能够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轨迹到发展方向,从宏观到微观,从本国具体情况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政策制定到实施过程,从成功经验到难点问题等等,给学员以比较满意的讲解。可以说,我们的师资讲解问题很权威、很前沿,也很准确和适用。

(三)保证教学时间,注重培训质量。部里对培训班的课程设计要求是授课时间最低不少于3天,就地考察活动安排1天,这就是所谓的“3 1”模式。各个业务司局在教学上,精心准备,力求业务覆盖面大,政策指导性强。多数培训班都有一套完整、系列的教材,每个 授课教师都有讲义并印发到每个学员,大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学员普遍反映,在理论基础、实际操作以及经验积累上得到很大帮助,通过培训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学有所获。

(四)接待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证培训教学顺利实施。因教育培训中心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自己的培训场地,所以办班要到全国各地。为确保接待服务质量,降低办班成本,提高办班水平,我们逐步实行了定点培训方式。经过认真考察和严格筛选,在全国范围内我们确定了几家宾馆作为定点培训基地,从而保证稳定的接待服务水平。我们还将增加一些定点培训基地,以满足办班地点选择的需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饮食安全是每个培训班都不能回避的大问题。为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我们在培训班上给学员投保即人身意外伤害险。会务人员到达宾馆后,首要的任务就是与宾馆各方面负责人召开协调会,就安全保卫、防火防盗、环境卫生提出具体要求,在饮食卫生方面察看厨房操作间、消毒设施,实行蔬菜、肉食品要经过检疫,菜样封存24小时的做法,保证了大家的安全。

(五)加强组织管理,维护教学秩序。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报名不报到,到宾馆后不办理报到手续,报到后不按时听课擅自外出等问题,我们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一是在发办班通知时打预防针,明确指出“防止个别人借培训之名行旅游之实,我们将对培训期间参加培训人员的学习情况(包括是否参加培训班,每天的到课情况等)进行考核、记录、并在培训班结束后将结果公布在劳动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网站上。”二是从去年起用磁卡进行现场管理。学员办理报到手续、就餐、听课考勤等进行刷卡记录,此办法既方便了学员,又起到明显的约束作用,提高了听课率。

(六)收费方法由分项收费转变为统一收费,标准不变。过去的做法是每期培训班收500元左右的培训费,食宿费自理。有些人通过各种手段途中虚开发票回单位报销,大大超出培训班的实际开支标准。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党组于20__年决定,在不改变培训费、资料费、食宿费标准的基础上,把原来的分项收费改为统一收费,将总额标准在办班通知中报出,并说明除此之外无任何费用。这一措施有效杜绝了一些人虚报培训费用的问题。

(七)培训班会务服务工作进一步规范。为了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办班质量,我们实行班前通报和班后评析制度。班前通报就是对每个培训班,从内容设计、地点选择、师资、预计规模、协调情况、收费标准、宾馆情况、就餐标准、用餐形式、考察路线、可能遇到的问题等整个准备事项,经主任办公会议讨论研究。班后评析制度就是每个培训班结束后都要召开会议进行总结评析,并写出书面评析材料,报送办班合作单位、人事教育司和部领导。

袁司长的讲话指出了当前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讲的非常准确,切中要害。关于计划外办班现象,有的参训人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问题,其存在有着复杂的背景和深刻的原因。

——由于利益驱使,有的单位和个人不择手段非法办班,正常培训秩序受到干扰和破坏。假、冒、伪、劣的办班组织者粉墨登场。曾经出现“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培训中心”,与真正的教育培训中心只差一个“部”字,还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__x培训分部”,有的个人租用部机关招待所打着教育培训中心的名义举办各种名目的培训班,在信封上印上劳动保障部的地址,以假乱真。有的通过组织旅游、回扣等各种不正当手段拉生源。

——少数人员参加培训的目的不纯,不自律、不廉洁。有的人是抱着一半学习一半玩的目的出来的,有的人是抱着全部玩的目的出来的。有的是个个人行为,有的是集体行为。有的是偷偷摸摸,有的是单位支持,公开透明。有的地方的一些人在出来之前就策划联系好了旅行社,根本不报到,把培训班通知当成旅游通行证。更有甚者,参加培训还要发点财,虚开发票回去报销。

三、几点意见

(一)加强沟通,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对部里办班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培训工作涉及很多方面,做好这项工作很不容易。举办一个培训班要经过许多环节,其中组织报名就是重要的一环。现在部里培训班通知发到省市厅局去,或者是办公室来处理,或者是人事处来处理,希望能够保持渠道畅通,把生源组织好。有情况多与人事教育司、教育培训中心沟通联系。如果有必要,我认为这样的会可以1到2年开一次。

(二)注意对参加培训人员的情况跟踪了解,及时交换信息,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共同维护劳动保障系统良好形象。

(三)打击非法违规办班,防止上当受骗。从办班计划、发文通知、办班单位、培训时间和收费标准上就可以判断真伪。对非法违规的假培训班不仅不转发通知,不派人参加,还要及时向部人事教育司或驻部纪检组举报。

此外,关于劳动保障双证书项目工作,我也向大家作一汇报。

劳动保障岗位资格证书及劳动保障专业自学考试(以下简称“双证书”考试),是国务院自考办、教育部与劳动保障部我部合作的考试项目。它是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统的平台上,引入、移植劳动保障业务培训的内容,所形成的学历教育与业务知识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考试。“一种考试形式、两种证书收获”,即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考试形式,既可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岗位资格证书,也可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证书。实际上,这个项目本质核心是学历制度与岗位培训制度融合的制度。其主要特点是:高等教育与岗位培训沟通结合,相辅相伴;培养人才以应用型为目标,操作型为取向;激发学员学习动力,用教育带动培训,以文凭促动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即符合学历教育的起码标准,又体现劳动保障岗位具体、实践性的要求。这个项目的建立,为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实现岗位成才开辟了良好途径。用教育部同志的话说,劳动保障双证书项目的建立是改革、是创造,过去从未有过这种学历制度与培训制度结合的先例。因此,它倍受有关方面和有关领导的瞩目与肯定。劳动保障部很重视这个项目。在我们与教育部商谈建立项目的过程中,步正发副部长予以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从项目建立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到教学考试标准及教材编写都做出一系列指示。他亲自参加教材编写会,向部内有关业务司局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人事教育司自始至终做了大量的关键的工作。对外,与教育部反复沟通协商;对内,协调组织有关司局共同开展工作;对下,周密安排布置落实工作。在各个工作环节上,袁司长都披挂上阵,亲自指挥。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双证书”考试项目于20__年10月首次开考,正式启动。

在20__年首次考试中,有5个省市率先参加,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江西省、湖南省。首次考试课程有两门,《劳动关系》和《失业保险》。参加考试人数为808人。其中北京130人、天津439人、湖南省101人、辽宁省71人、江西省67人;考生来源:主要是劳动保 障系统干部,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劳资工作人员。全国五省市考试平均通过率近60,经过助学机构培训的学员通过率较高,有的省达到了98。首次开考,总体情况是好的,特别是5个省市劳动保障厅人事教育处,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果。20__年将有两次考试,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上半年这一次在20__年已开考的5个省市基础上又增加了3个,分别是:福建省、四川省和甘肃省;预计考试人数将增至1500人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有8个省市已经运转起来。从劳动保障岗位资格证书培训教材的编写情况看,大多数课程教材现在已经出版发行,足以供给学员之用。据了解,一些省市正在抓紧工作,准备陆续开考。其中今年下半年将有6个省市拟发文准备从下半年参加考试。这样,到年底将有14个省市可以开考。

从已经开考和准备开考的省市情况看,这项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快较好的进展,有几个重要原因:一是领导重视为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北京、天津和湖南等省市,厅领导高度重视,或者做出明确批示,或者主持会议布置工作,或者成立领导组织机构。湖南省劳动保障厅厅长赵湘平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省“双证书”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二是将劳动保障岗位资格证书做为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有的省市要求45岁以下在3至5年内要获得此资格证,并把此证逐步做为上岗的必备条件;有的省市把此证作为劳动保障系统职工使用、任职、提拔的主要依据;有的省市在经费上给予支持。三是宣传到位,为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得较好的省市,在启动阶段,与省级教育部门反复协商,周密细致地考虑每一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做好宣传工作。比如北京通过新闻会对项目进行宣传,宣传范围不仅在劳动保障系统内,而且扩大到企业劳资人员。天津在《天津教育报》用整版篇幅作了详尽的宣传,并安排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教育专栏中,与主持人用问答的形式作了宣传,并现场接听热线,回答听众咨询,不仅如此,还举办咨询大会。湖南召开全省电话会议宣传动员,厅长亲自参加。

尽管这项工作已经启动,但是各地的进展还很不平衡,有的动作快,有的动作慢,有的还没动。目前全国劳动保障系统约共有28.7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41.3,而劳动保障专业和岗位知识的不足则更为严重。通过双证书能够较快较好地改进劳动保障干部队伍结构,有力地促进能力建设,请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把这项有利于劳动保障事业的事情做好。

希望已经开考的省市,在保证培训质量基础上,要继续扩大生源,向企业和社会延伸。

希望准备开考的省市做好考前各项准备工作,周密安排,打好基础。具体事宜请与教育培训中心项目开发处联系。

希望还没有行动的省份不要落伍,尽快动起来,迎头赶上,争取下半年能够参加考试。

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信息保密 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机要员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22-02

机要工作是党和国家用来传递秘密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集信息安全与保密于一身,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保密工作正处于泄密高发期,其中,计算机网络泄密事件已经占泄密总数的70%以上,并呈逐年增长趋势。面对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特别是机要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充实和更新信息保密与安全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由于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机要员信息安全教育相对落后,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培训知识陈旧老化、更新不到位和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无法适应新形势对机要员的工作要求。针对当前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西部地区高校机要员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模式

信息保密与安全素质是机要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其工作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机要员与信息保密和安全教育的关系很密切。到目前为止,我国各个高校还没有保密专业的毕业生,各企事业单位部门的机要员都是来自于各种专业,其专业背景互不相同,各有千秋,因此,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是广大机要员更新保密业务,增强保密意识和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整个机要工作质量和机要员工作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育过程,它不单单是技术的教育问题,还涉及管理学、法律学、文化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机要员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工程,涉及计算机学科、管理学科、法律学科等多学科资源。

一般情况下,广大机要员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是由省级国家保密局主办和负责。因此,省级保密局要积极与有关行业部门(如高校)合作开发培训教材,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以及机要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机要职业资格标准,改革培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必须与我国经济社会以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只有在充分了解机要行业现状及其对信息保密和安全技术需求,并跟踪机要行业需求和信息技术前沿的基础上修订机要员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的培训课程体系,及时更新培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新的培训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机要工作人员。

为此,本文提出“精机要业务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培训重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的提高主抓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技能培养”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整个培训模式是以提高机要员信息保密业务与信息安全素养为培训目标,以更新、充实机要员工作业务知识以及信息保密与安全知识为学习动力,以强化机要员的保密意识和提高信息安全防范的实际技能为主,以便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中机要工作的需要。各个教学培训阶段简述如下:

(一)精机要业务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培训阶段

精机要业务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培训阶段为脱产培训的第一阶段,时间可以根据当年培训内容确定,一般需要1周,主要进行保密业务知识的培训,要求受训者完成最新保密业务知识和保密法律法规等培训课程的学习。其设计思路是强化和更新机要员业务新知识以及保密新法规,在“基础知识扎实、理论够用和保密意识强”的思想指导下精心组织培训教学。根据机要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机要职业资格标准,改革现有的培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过程性保密业务知识为主,以适度够用的陈述性概念的理解为辅。理论叙述要反映受训者的接受能力和机要工作的实际需要,从最基本的和最新的保密知识出发,通过一些完整的实际案例引入机要工作业务知识和理论,使受训者带着实际的机要工作问题去学习和思考,培养受训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阶段的课程体系是:保密工作概述,保密法律法规以及保密管理,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保密管理,保密监督检查方法、信息和通信设备使用保密管理等。

(二)重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的提高阶段

重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的提高阶段的时间根据培训内容而定,一般需要1周,设计思路是进入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的培训。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是指在信息化条件下,机要员对信息保密与安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敏感性或者综合能力,包括信息保密与安全意识、信息保密与安全知识、信息保密与安全能力、信息保密与安全伦理道德等具体内容。因此,培训内容应该是信息保密与安全的理论知识、信息安全法律规范及其伦理道德等三个方面。培训过程中,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采取案例驱动教学法,重点培养受训者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根据信息保密与安全专业培训教育的特点以及机要工作岗位的要求,提炼信息保密与安全专业培训教育的核心课程,并引入其教学培训体系,建立突出机要员的信息保密与安全职业培训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教学培训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培训质量,改革教学培训方法和手段,融“教、学、练”为一体,强化受训者信息保密与安全素养的综合提升,为下阶段的培训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主抓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技能培养阶段

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技能培养阶段为脱产培训的最后阶段,大约7天左右,主要是进行信息保密与安全技能培训,以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技能为培训核心,重点培养和提高机要员的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实践能力。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不仅要提高受训者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意识及其道德修养,提高受训者对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理论的认识,更要强调受训者的实际防范操作能力。这个阶段不仅要完成信息保密与安全防范理论的培训,而且要进行现场演示,并让受训者参与各种实际操作。

二、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给出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构建其教育培训新课程体系设计方案,以机要员业务知识和信息保密、安全技能的获取和培养为学习动力,确定机要员教育培训的核心课程系统。提炼机要员职业所要求的核心能力,设计核心培训课程体系,实施工作与职业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模式,调整课程内容,打破原有的传统培训课程体系模式,建立以机要员职业岗位需要的全方位职业知识和技能为动力培训的课程新体系。

按照机要员岗位任职要求,通过分析其职业岗位能力和应具有的业务素质,归纳出该职业的教学培训知识点,建立其核心培训课程体系。采用案例教学和真实的信息保密与安全现场模拟演示等教学培训方式,以适应当前机要员职业要求,确定保密业务知识、计算机与通信基本知识、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及其法规、信息安全防范技能等四大方面的核心课程。通过各种教学培训与实践,达到如下的教育培训目标:(1)使受训者全面掌握最新的信息保密与安全基本业务知识,及时更新行业法律法规,使其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工作能力。(2)使受训者熟练掌握信息安全防范技能,提高信息安全防范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职业素质的目标。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框架

三、结语

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是面向广大在职机要工作人员的职业常态化培训教育,培训工作量大,影响面极广,是机要行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机要员工作能力的根本保证。本文提出的信息保密与安全教育培训模式,能使机要员的保密业务水平和信息安全知识得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对机要行业紧跟时代的步伐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彭文灵,申忠明.高师院校开展信息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3):62-65.

[2] 刘琍萍.信息安全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01-203.

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影响因素;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062-03

2005年4月教育部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里的很多专家学者通过努力地研究和探索,围绕培训,已经形成了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培训模式、培训平台、培训评价方法、培训资源光盘、模拟考试系统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理论体系。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尚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参考,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有很多基本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正因为如此,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才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首先在于保证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要求,其次是从机制上确保培训质量,促进培训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1]毫无疑问,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将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的贡献,必将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 影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的主要因素

1 标准

标准规定了培训质量应该达到的程度或水平,它是培训工作的依据,是衡量培训效果的尺度,也是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的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四个能力素质维度进行了规定,一是意识与态度;二是知识与技能;三是应用与创新;四是社会责任。[2] 标准提供了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从而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质提供有力的支持。[3]

2 培训教师团队

培训教师团队是培训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是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培训方法对保证培训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信息素养高、专业能力突出、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团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因为培训内容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组织与实施;培训教材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理解并运用;培训方法需要由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探索与创新;培训管理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支持和参与。[4]

培训团队教师的组建可能通过教师联聘的方法,精心组建优秀的教学团队,包括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管理队伍。成立培训教研室,教学主任1人,教学秘书1人,要明确主讲教师职责,助教职责,辅导老师职责。教学主任职责:全面负责教研室的培训工作;定期检查和督促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员意见,掌握每位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备课、试讲等教学活动;负责培训效果的分析和总结等。教学秘书职责: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员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主讲老师职责: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培训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学员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答。

3 培训前期调研

通过前期的调研工作可以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更贴近中小学教师教学第一线。目前国内主要的培训机构是高等师范院校组织培训工作,部分培训方案不是调查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因此在制订培训方案前培训机构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培训调研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前期调研对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培训后管理

目前,由于缺失对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支持、教学监督和教学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绩效。[5]培训学员出现培训时“激动”、回家时“摇动”、返校后“不动”的现状。采用怎么的方式对参加培训后回到教学岗位的教师进行统一管理,以真正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话题。

5 资金保障

教育技术培训不同于其他培训,它涉及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高技术,高投入,费用很高。建立健全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拨出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二 构建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标准GB6583对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QA)的定义是“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或服务质量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需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全部活动”。

我校从2005年起对构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和实践,在充分认识该体系的意义、分析国内外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培训质量形成全过程相关因素的系统思考,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基于评价和培训过程为核心的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培训质量的提高。

该体系包含培训过程的三个子系统、一个质量评价系统、一个培训支持条件系统。这些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形成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6]

1 培训前的目标和制度体系

培训前期调研作为一种体制要坚持下去,通过调研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是制订培训方案和内容的重要依据。前期调研工作必须以培训内容及培训对象作为调研的主要内容,同时征求教师对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教师团队组成、培训方式及培训手段上的基本要求。

学员学习需要分析是培训前的重要工作,因为培训的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他们的学习风格及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制定的培训方案和内容才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制定培训目标与模式既要针对现实又要超越现实,使培训目标具有前瞻性、实用性、任务性,以问题为本,视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培训内容,把现实问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指导引入理论培训中,实行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学校可利用已有信息技术资源,通过能者为师、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采取师生互动、头脑风暴、小组活动、自主活动、自我评价、课外延伸等活动方式,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2 培训过程质量保障系统

针对培训信息反馈相对滞后,问题反映出来后往往只能在下一轮培训中才能加以调整的培训现状,该体系要求实时全程培训质量监控与评价,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决策和处理。培训过程不再是仅由最终结果来控制,而是随时对培训过程进行控制,这样对培训问题响应和处理的周期能够大大缩短。如可以通过对培训内容进行调整,改进培训方法等多种手段保证培训质量。

培训指导委员会、教研室、教学主任通过和学员座谈的方式、查看教师撰写的培训日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及时进行调整培训方案,以期达到培训的目标。

教师培训质量学员测评,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试题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能力的提高程度。培训期间的每个晚上安排有学员的自由上机练习或专题研讨,安排2-3个专门教师进行辅导或教授主持。对当天培训的内容进行强化,如发现多数学员对某个问题有疑问,培训日志进行记录并告诉第二天培训老师进行适当补救。案例分析、成果汇报等活动通过录像,微格教室等设备帮助学员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提高教学水平。

3 培训后质量保障系统

培训结束后,通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远程支持系统给学员提供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主讲教师的E-mail、QQ号码等都告诉学员,学员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远程协助、电子邮件或QQ等方式取得学习团队的联系和帮助。

4 培训质量评价系统

评价让更多的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建立学员、教师、管理者、培训指导委员会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通过问卷、班级培训日志、学员座谈等形式监测培训的有效性。

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旨在促进评价对象不断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注重评价对象本身的发展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实现教学目标和自身价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员的全面发展,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还对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发展的评价。(2)关注学员的个体差异。(3)强调评价的过程性。(4)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从单向转向多向,建立学员之间、小组之间、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考试成绩、小组作品、成果汇报、出勤情况等等。[7]

5 培训支持系统

各级培训基地在设施、设备、资源、师资、管理等方面都应达到相关培训基地建设标准。结合当地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应用水平以及应用条件,对所建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作必要的删除、合并、扩展以完成本模块的真实任务。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教育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学员和学校各个要素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因此,该体系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才能保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才能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孙忠生,郭述平.构建培训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41.

[2] 何克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158-163.

[3] 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39.

[4] 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78.

[5] 孙祯祥,刘建新.教师培训后管理问题-以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后管理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8:79-80.

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2-0069-03

Abstract:Competitive spor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etition of a country, and talented reserves’ is basis of competitive sports. Now, talented reserves’ training system has many questions in China, as follow: the level of study is very low; lacking of scientific training; the faction of competitive system is a little. In this case, we should better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ed reserves’ training system; found a mechanism that culture is combination with training; establish scientific training system; perfect athletic social security; better competitive system.

Key words: Competitive Sports; Talented Reserves; Training System;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1 前言

竞技体育是一国体育的核心竞争力,而竞技体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可以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建国以来,我国按计划经济模式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如何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竞技体育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体育工作者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采取的是国家集中管理的体制,从业余体校到省、市体工队,再到国家队的“一条龙”的训练和管理体制。在这种机制下,运动员从进入业余体校开始就成为国家的正式职工,退役后的工作也由政府统一安排。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竞技体育体制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也相应的采取了应对措施。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培养体制采用的主要是“四级训练”体制,它是一种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图1)。在塔的最尖端是国家队;其次为省、市、自治区专业队;再次为各类体育运动学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中专;最底端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普通业余体校等。

在这个目标培养体制中,最底端和第二层主要是以各类学校的培养为主,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为学校争取荣誉的高水平运动队,毕业后一部分学生流向高校,一部分输送到省、市体工队以及国家队。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现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是“四级训练”体制,这种体制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竞技体育改革的产物。它的指导思想是:即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竞技体育新体制[1]。它的目标是将原来由国家“包办”的形式逐步部分地“分解”到学校、企业、社会团体,使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逐步学校化、社会化。

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绝大部分还依赖国家,没有真正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

3.1 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和各省、市、自治区全运战略的实施,为确保金牌,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时间越来越长,可用于文化学习的时间、精力与同龄人相比严重不足。普通学生全身心的学习尚不能保证优异的成绩,更别说花了三分之二时间在训练上的专业运动员,再加上一部分运动员主观缺乏对文化学习的兴趣,以及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教学方法、手段没有针对性等,造成绝大多数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低下,再升学或就业的渠道狭窄。

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竞技体育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运动员的文化提高了,智力才能得到开发,才能使竞技体育更好的与科学有机的结合,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2 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高

3.2.1 选材方面

运动员选材是指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以科学测试和预测方法,从众多运动员后备力量中准确地选拔出那些在先天和后天条件方面均较优秀的运动人才,这一过程在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训练成绩的取得[2]。我国目前大多数教练员为退役运动员,对选材的科学性把握不够,特别是基层的运动员选拔很少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的选材,出现“有苗就收,有苗就养”的现象。选材的这种目的性不强,使得一些有潜力的苗子不能入选,而一些没有潜力的运动员又出不了成绩,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给国家、社会、家长和运动员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3.2.2 训练出现“时间战”、“消耗战”的情况

我国竞技体校、运动学校的队员一般都是每天早操训练加下午半天训练,专业运动员甚至是全天候的训练,这种训练体制是造成“时间战”、“消耗战”很重要的原因。相比之下,美国全国高校体育协会就明文规定,其大学生运动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六天,周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2]。“铁榔头”平曾回忆道“我26岁那年就退役了,主要是因为我的膝伤再也承受不了那样的训练了,一跳膝关节就积水、肿得老高。现在国外选手每天只训练2-3小时,但她们到36岁也还照样能跳。我们练10年的运动量可能是人家练20年的运动量,但我们10年就耗尽了”。这种情形不仅让运动员感到身心疲惫,而且也让教练员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总结自己。有人曾提及到,国内教练员在训练场上的时间多于法国教练员,法国教练员在训练场外用于专业的精力和时间多于国内教练员,他们必须查资料、看录像、观看其他队的比赛、分析数据,以数据来指导训练[3]。 “时间战”、“消耗战”所引起的运动员运动生涯“早逝”和不暇顾及其它的现象,极大的阻碍了人们加入竞技体育的热情,造成后备人才的严重不足。

3.3 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国现行的竞赛管理体制是以国家体育总局管理为主,发挥体育总会、单项体协、行业体协等社会体育组织的辅助管理作用,实行分级比赛,分级管理的结合型管理体制[4]。它是以奥运战略、全运会战略为主要目标的多元化竞赛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调动政府、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易于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拓宽竞赛资金的来源渠道,将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拨款、社会投资的多渠道运作方式。其中,与我国后备人才有关的竞赛有两大系列:一是由教育部门及其领导下的中学生体协、大学生体协主办的各类竞赛或教育部门与体育局等政府部门联合主办的各类竞赛;二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及下设的各项目管理中心、地方体育部门主办的各类竞赛。

这种运作方式对我国的体育后备人才来说,为他们提供了较多的竞赛机会,增强了他们的比赛经验。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却出现以下的弊端:一是全国综合性的运动会的体制有缺陷,面对各类的运动会,一部分运动员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断改变身份参加各种比赛,造成不管什么类型比赛,经常参加比赛的就是那些人。这种现象,对那些还在基础训练阶段的选手来说,频繁的参加各种比赛,容易造成早期训练专项化,不利于竞技能力的长远发展。二是对于不同的项目观众的态度冷热不均。很多项目的竞赛资金来源单一,竞赛质量与社会效益不高,竞赛招标还没有很好的与市场接轨,造成经费严重不足,竞赛市场规模狭小,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发展对策

4.1 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推进体制的创新

在培养体制的完善中,应该推进体制的创新,把过去的单轨制改为多轨制,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调动全社会都来发展竞技体育,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改变过去业余体校的单一培养模式,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运行机制;实行良好的人才开放、人才交流政策,各级部门要有整体的观念,不要因为局部地区利益而贻误人才,努力创造团结、和谐的训练大环境。

4.2 建立文化素质学习与技术训练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促使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的观念。不仅注重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还应注重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其次,要加强管理及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运动员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搞好基础训练体系的建设。争取每个市都有有一所体育中学和体育小学,最好争取政府的支持,让体育部门办教育,掌握基础训练的主动权。

4.3 建立科学化的训练模式

由于教练员多来自于运动员,属“经验型人才”,因此,在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之外,还应引导他们自觉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外出进修与交流等继续教育活动;改革和完善训练激励机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加强教练员队伍的人才流动等。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教练员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竞赛、科学管理的水平。

4.4 完善运动员社会保障体系

运动员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起与此相符的社会保障体系。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竞技体育的行列。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保险、伤残保险、就业安置以及福利与优抚[5]。我们应在每个方面都充分考虑,不断完善。从而充分调动优秀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积极性,得到运动员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为竞技体育贮备更多、更有潜力的后备人才,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4.5 完善竞赛体制,充分发挥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

现行的竞赛体制调动了政府、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了竞赛资金的来源渠道,将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转变为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拨款、社会投资的多渠道运作方式。同时,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了较多的竞赛机会,增强了他们的比赛经验。但所暴露出来的弊端让我们不得不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首先,应完善运动员的注册制度和比赛身份的核实制度,组织专家研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注册制度和核实制度;其次,加强现行竞赛体制的宏观管理,各项竞赛计划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同类竞赛体系内的衔接,又要考虑到不同竞赛体系间的连接,使各项竞赛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金玉等.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 体育与科学(南京),2006,(9).

[2] 钟秉枢.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1).

[3] 祝娅, 唐吉平. 湖南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 2005,(4).

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区“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在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会议,我们将对培训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同时,对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作出部署,把“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培训教育活动的成效和主要特点

从今年5月开始,全区“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全面展开。三个旗的旗级班子及旗直单位、53个区直单位、雅盐化公司、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共13305人参加了这次培训教育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阶段的工作。

总结这次培训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在全区干部中开展“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的意见》下发后,区委及时制定下发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作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按照区委的总体安排,迅速行动,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使培训教育活动全面启动,有序开展起来。活动中,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督导工作责任制,通过文件督查、听汇报、查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参与、指导了“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同时,区、旗分别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参加本次主题培训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体系,建立了领导干部培训档案,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评估细则,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考核评估,有力地保证了这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是重抓学习,打牢培训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始终注意抓好广大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切实做到了学习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的“四落实”。在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干部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一次全委会、区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全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文选》、《公务员法》等重点内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在学习形式上,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问题,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注重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创新培训方法,认真开展了各类专题培训。在学习的措施上,采取领导带动、集中讨论、专题讲座、举行论坛、知识竞赛、送教上门、干部挂职、外出考察、“菜单式”培训、处级干部“面对面、一对一”谈心交流、向先进模范学习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学习成果。

三是坚持开门搞教育,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将学习培训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印发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谈心、深入基层走访等多种形式,围绕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和依法行政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个层次对地区、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意见建议。据统计,培训教育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共征求意见建议350条,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370条。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各地、各单位都认真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目标、时限及具体责任人,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立说立行,取信于民,下功夫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让群众从这次培训教育活动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切实转变作风,努力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各地、各部门坚持学用结合,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转化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继续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区委组织部和区民政局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和困难人员开展了“一帮一”救助活动;阿左旗将“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同开展“先进性教育成果巩固提高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地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千名干部带群众”主题活动;阿右旗建立农牧区特困救助体系、医疗救助体系、五保户供养长效机制、特困家庭子女上学救助机制、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等五项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农牧区社会救助工作,开通了“民政519”求助热线,及时为城乡特困群众服务;额济纳旗继续巩固和落实农牧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三项社会保障制度成果,使农牧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区、旗有关部门还积极开展帮扶困难群体的捐款捐物等救助活动,以实际行动不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为民办实事共计800余件,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360名。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先后开设了《一心为民、科学发展》、《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知荣明耻》、《身边的共产党员》、《普法之窗》等专栏;集中宣传报道了*、*、区边防支队等先进模范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开展了“一心为民、科学发展”主题研讨活动,共征集到包括全区首届青年干部论坛在内的各种理论研讨文章100多篇,并选择优秀作品集中宣传报道,为广大干部提供了阐述新观点、宣传新理念、拓展新思路、交流新举措的平台。活动开展以来,中央、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共刊(播)发宣传报道我区“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的新闻70余条,典型报道3次;区直各新闻媒体共发稿1100余条,征集到各类理论文章110篇,向全区理论研讨会选送3篇,向自治区社科联选送13篇;共编发简报78期。

总的来看,这次培训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时间集中,重点突出,领导有力,组织严密,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增强宗旨意识、提高能力水平、形成良好作风、推动工作发展”的预期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前9个月,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60.8亿元,同比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770元,同比增长13.9%;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324元,同比增长11.5%。今年前11个月,全区实现财政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9.7%。与此同时,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地区、部门间培训教育活动的进度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存在“工学”脱节现象、程度不同地存在“厌学”现象,培训成效不够明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把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经过半年来的努力,全区“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即将告一段落。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把这项工作继续引向深入。

一要认真总结好培训教育活动的经验。这次培训教育活动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第一,它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增强了广大干部提高能力和素质的自觉性、主动性。第二,各部门、各单位立足实际,紧紧抓住“一心为民”这个根本,抓住“科学发展”这个关键,找准了干部培训教育与全区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重点解决了制约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避免了理论学习“空对空”和干部培训教育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第三,各地各部门坚持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对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广大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转变思维模式,强化思想指导,重视载体建设,严格检查落实,保证了培训教育活动的圆满完成。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次培训教育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坚持正面引导,典型引路,不断扩大培训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要努力巩固好培训教育活动的成果。这次培训教育活动中,各地各部门认真查摆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措施,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这些措施和制度对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执政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不折不扣地将整改措施和工作制度落实到位,确保不“缩水”、不落空。要认真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回头看”,重点是看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情况,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防止流于形式,陷于空谈。要继续抓好整改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对活动中制定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对已经解决的问题,要抓好巩固提高,防止反弹;对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分析原因,一抓到底;对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解决;对一个地区和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上级党组织要负起责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通力解决。各级领导干部要突出“一心为民”这个根本,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要进一步推进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中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干部培训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开展“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既是我们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也是我们继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