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总结范例

保险总结

保险总结范文1

2013年,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以及省、市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在健全工作机制、优化公开平台,丰富公开形式,突出公开重点,强化目标考核,不断拓展信息公开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在服务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保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和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大力推进八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我县就八个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一是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将全县行政审批、预算决算、保障性住房、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价格和收费、生产安全事故、征地拆迁等八个重点领域的公开信息进行了归类公开、集中展示。二是督促八个重点领域的牵头部门在本部门网站开辟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201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及时、全面八个重点领域的政策信息、工作动态信息。

(二)积极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县教育局、科技局、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环保局、住建局、交通局、卫生局等牵头部门以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供水、供电、环保、公共交通等行业为重点,主动公开办事服务流程、法定办结时限及承诺办结时限、收费及其依据、办事过程、办事结果等,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事项,实行决策前公开、实施过程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并通过运用公示栏、服务手册、办事指南、互联网、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全面公开服务信息。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利用综合性服务平台,有效整合相关公共服务资源,统一办理有关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拓宽了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深度和广度。

(三)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公开

2013年,县政府及县政府各部门就一系列重大决策进行了公开。如2013年“五大战役”实施方案、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项目策划方案、城市道路交通整治方案等各种规范性文件以及涉及民生类的的政策调整和工作部署,均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提升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众参与度。2013年,县政府各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制定并公开了年度工作的路线图,向社会公开了年度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的计划、投资、时间安排、工作目标、落实措施等具体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

1、优化公开渠道。县政府办公室及各部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电子平台和专栏建设;完善各单位门户网站、新闻会、短信平台、电子信息屏、广播电视等公开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县公安局探索运用“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新途径,优先在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部门逐步开通“政务微博”。县档案馆、图书馆加强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探索结合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社区、农村等基层公众就近及时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

2、完善工作机制。各部门继续加强信息公开工作队伍建设,健全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稳定、充实人员配置,明确工作职能,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基础保障。强化公文公开属性的基础管理。完善公文类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从源头上把好公开关,提高公文类信息的主动公开率。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力度,规范网站运行,充分发挥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作用。县政府办公室加大指导监督力度。继续通过省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季度通报、专项检查等,加强过程性监督,督促做好统计季报、年度报告、主动公开信息报送、依申请公开、信息公开意见箱等日常工作。开展全县信息公开集中培训,强化分类指导,加强工作交流。加强对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统一指导,提高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能力。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增强制度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政府信息公开举报、投诉、问责工作规则。继续落实政府信息保密审查、协调等工作制度。及时通报各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的进度和情况。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县政府及县政府办公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2013年县政府办公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47条,全文电子化率为100%。其中,机构职能类信息20条,占14%;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19条,占13%;规划计划类信息14条,占10%;行政许可类信息0条,占0%;重大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类信息7条,占5%;民政扶贫救灾社会社保就业类信5条,占3%;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25条,占17%;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8条,占5%;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7条,占5%;县政府办公室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历年累计达1448条。

(二)乡镇(街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2013年各乡镇(街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232条,全文电子化率为100%。其中,机构职能类信息218条,占18%;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115条,占9%;规划计划类信息41条,占3%;重大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类信息83条,占7%;民政扶贫救灾社会社保就业类信55条,占4%;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73条,占6%;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77条,占6%;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224条,占18%;各乡镇(街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历年累计达5053条。

(三)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2013年县政府各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297条,全文电子化率为99.7%。其中,机构职能类信息237条,占7%;政策、规范性文件类信息182条,占5%;规划计划类信息336条,占10%;行政许可类信息351条,占11%。重大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类信息120条,占4%;民政扶贫救灾社会社保就业类信43条,占1%;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环保能源类信息113条,占3%;科教文体卫生类信息108条,占3%;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342条,占10%;县政府各部门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历年累计达10763条。

(四)公开途径。2013年我县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政府信息均通过政府网站和县档案馆同时公开。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13年我县收到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17件,历年来我县共受理依申请公开33件。主要涉及“三公消费”、环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及退伍军人待遇等内容,已全部及时答复并反馈,其中“同意公开”3件,“非本机关政府信息”22件,非信息公开申请8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3年及历年我县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请求而提供政府信息均不收取任何费用。目前没有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五、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13年及历年我县无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宣传、业务培训、理论研究等有待加强;二是部分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视不够,领导把关不严,工作责任未落实到人;三是各部门各街道负责信息公开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基本都身兼多职,由于工作任务较多,未能及时收集整理材料等原因,一定程度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质量;四各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单位在文件录入及不够及时,有的单位虽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但还没设立信息公开专栏。截止目前,我县共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网站59个。

(二)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监督、检查、考核,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各单位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信息公开渠道,改进公开手段,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查阅点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提高群众使用政府信息公开栏、访问县政府网站查询相关政府信息的频率,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三是进一步提升队伍素质。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提升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公开政府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四要加紧做好录入工作。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实时加紧对新的公开文件的清理、审查和录入工作,做到不延误、不漏发、不错发。

七、需要说明的事项与附表

(一)主动公开情况说明

2013年全县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为4676条。主动公开信息量较多的部门主要是县政府办公室、国土、工商、建设、教育等部门。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说明

保险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保险中介行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供给水平,对财务风险进行应对措施的设计,是保证保险中介行业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优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制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是很多保险中介行业从业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新经济形势下保险中介行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不足

(一)保险中介行业激励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从保险中介行业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激励行为是其拓展市场影响力过程中的主体行为,而激励行为监管机制的缺陷,是造成保险中介行业运营风险的主要原因。部分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发展策略的过程中,偏重于股权激励方法,但对其可能引发的群体性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相关监督机制的构建不够成熟,难以充分适应保险行业的创新发展需要,也使得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适应股权激励工作体系的稳步构建需要。部分保险中介行业在进行创业制度相关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创业团队的利益分配诉求缺乏深入的研究,没能凭借权责分配体系的有效构建,更好的实现对相关法律关系的有效梳理,导致财务工作的运行难以凭借法律资源的成熟应用实现优化处置。虽然部分保险中介行业的工作人员对激励行为的监控具备一定的认知,但在新型监管机构尚未实现规范化构建的情况下,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强化。

(二)保险业务操作系统校验方式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保险中介企业在进行业务系统校验的过程中,缺乏对实用性策略价值的关注,导致业务系统的设立和调整无法与数据完整性控制方案保持一致,难以为业务操作系统更好的适应校验管理方法的实施需要提供帮助。部分系统校验人员对于费率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不足,没能从成本匹配性控制的角度进行费率状态的有效监控,导致系统校验工作无法在各项核对业务得到明确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处置。一些业务操作系统对于系统的修改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管,没能凭借修改痕迹的分析实现对保单数据的完整记录,不利于系统校验方法的改良。还有一些业务操作系统缺乏对利润模型的关注与研究,尤其对于资金的投放特征关注程度较低,无法在资金投放管理方面取得进展。

(三)财务管理系统改造存在不足

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是影响到财务管理基础性工作执行质量的关键。但是,现有的一些财务管理系统并未结合新经济性质的特点进行改造创新,尤其对于财务管理系统的各方面关联因素认知不够充分,无法在系统改造管理方面取得进展。部分系统改造工作缺乏对系统基础性构成因素的有效整合,尤其对于财务管理链条的局限性分析存在不足,无法在控制经营性风险方面,实现对业财壁垒的有效突破,不利于财务管理系统的全面创新。

(四)保险中介行业存在夸大宣传问题

目前,一些保险中介企业在制定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过程中,缺乏对机构以及保险营销一线工作者具体情况的关注,没能从财务风险防控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中介业务的宣传控制方案,导致保险宣传业务的外部动机分析不够全面,无法在防控夸大宣传问题方面进行有效落实改善。部分保险中介人员对于费率情况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制定费率管制方案的过程中,无法在条款创新方面取得进展,最终导致保险中介企业无法在产品以及服务创新方面实现差异化处置,不利于保险中介企业综合性竞争力的改进。部分保险中介人员对于销售渠道的特征重视程度不足,尤其对于价格竞争需求的关注程度不足,无法在控制夸大宣传问题方面,实现对不良竞争行为的规避,难以为夸大宣传问题的完整全面控制提供保障。

(五)保险中介行业佣金体制缺乏科学性

目前,一些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策略过程中,对于新经济形势的分析不够全面,没能从一线工作人员的角度进行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导致影响保险中介行业工作人员利益的佣金管理体制难以得到有效的创新,无法充分适应保险营销工作的发展需要。一些保险中介行业的工作人员虽然对于佣金管理体制的创新具备一定的关注,但缺乏对一线营销人员留存率情况的关注,导致行业内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不够深入,无法对掠夺式开发等问题进行控制,不利于财务风险因素的完整有效控制。

(六)保险行业监管制度不够成熟

目前,部分保险中介人员虽然对防控财务风险具备一定的重视,但在处理具体的保险工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各项工作细节的创新把控,导致保险中介行业监管制度的构建无法充分适应财务风险规避的实际需要,不利于财务风险管理经验的累积。一些保险中介人员缺乏对法律资源的有效应用,在进行机构组织建设和权力配置的过程中,没能充分有效的应用法律资源进行监管性质业务的创新,导致保险中介机构具体的工作内容无法得到法律资源的有效引导,难以全面规避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二、新经济形势下保险中介行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保险中介行业激励行为监督机制的完整性

保险中介行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股权激励运行情况的关注,并对相关工作可能引发的群体性风险加以预测,使保险中介行业可以在制定监督工作机制的过程中,更多的实现对股权激励行为的识别和管控,使财务风险的规避可以在避免高风险行为的情况下得到有效处置。保险中介行业需要加强对创业团队业务往来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创业团队的各方面利益诉求进行有效的研究,使激励行为的实施可以在完整的监督体系保障之下,维护保险中介行业的工作运行稳定性。要强化对权责配置情况的关注,并引进法律资源作为激励行为监督机制的辅助性因素,使监督机制的构建可以在立法思维的帮助之下,具备足够的公正性。

(二)提升保险业务操作系统校验方式合理性

在进行保险业务操作系统校验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财务校验工作特征的关注,尤其要对业务数据完整性的价值进行研究,使各类业务系统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显现,以便更好的适应保险业务校验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要强化对业务数据缺失情况的重视,尤其要对业务部门维护协议的相关需求进行科学总结,保证关键性信息资源可以纳入操作系统之中,为系统校验工作的改良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一定要强化对费率等关键性信息作用的关注,尤其要对成本核对校验管理的各方面条件加以分析,使收入及成本的匹配性控制策略可以得到充分的改良,并更好的适应系统校验工作的改进需要。

(三)提升财务管理系统改造质量

在制定财务管理系统改造的具体策略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对财务管理系统设计思路的关注,并对系统的基础性构成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为系统整合策略的有效构建提供充足保障。一定要加强对财务管理链条覆盖范围的关注,尤其要对财务管理系统的所有关联性因素予以总结,确保财务管理系统的设置可以充分满足保险中介行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需要。要深化保险中介行业业财数据壁垒情况的关注,并对相关数据的精准性加以分析,使资金的运转有效性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分析。保险中介工作者还必须强化对中介工作运行效率的重视,并在进行系统改造过程中,充分满足基础性工作的运行要求,提升中介工作整体运行质量。

(四)有效规避保险中介行业夸大宣传问题

保险中介行业需要对已有的宣传中介宣传问题加以研究,并对保险营销人员以及机构的情况进行系统性总结,从保险中介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现状出发,对相关手续费的套取情况加以分析,使财务风险的控制可以在提高费用设计合理性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夸大宣传问题的分析深入性,使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够拥有更加理想的基础条件。要加强对保险中介行业条款费率特征的关注,并从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的角度,进行宣传性质业务外部动因的分析,使相关夸大宣传问题的控制可以更加精准的适应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的具体需要,并保证夸大宣传问题能够凭借深入的分析,进一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控制策略。保险中介行业要强化对保险销售渠道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非理性价格对竞争性行为的影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以此保证宣传业务的相关漏洞可以得到充分明确,为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提供帮助。

(五)提升保险中介行业佣金体制建设科学性

保险中介行业在制定风险管理控制策略的过程中,要强化对佣金体制价值的重视,尤其要对一线保险中介领域工作人员的利益诉求予以研究,使佣金体制的构建可以更加充分的适应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佣金体制的创新性改良提供有利保障。要加强对新经济形势的研究,并对保险中介行业的财务风险特征进行分析,使佣金体制的建设能够更加完整的适应保险中介行业工作人员的利益诉求,为财务风险因素的完整管控提供帮助。保险中介行业一定要强化对人才聘用管理情况的重视,使佣金的应用可以在提升保险中介群体整体业务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并使佣金的支付年限以及支付比例可以得到有效的创新。

(六)提高保险行业监管制度完整性

在进行保险中介工作相关财务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务必对保险监管相关工作进行完整的研究,尤其要对保险兼业机构的建设制定法律性质的依据,使法律资源可以为保险中介创新财务工作运行方式提供理论指导。要加强对财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并对保险中介行业存在的制度漏洞加以总结,从制度层面寻找生成财务风险的主体因素,使保险中介行业在创新监管工作体制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适应现代监管工作需要。要强化对兼业惩治措施的关注,尤其要从财务风险进行责任的落实,使中介监管制度的构建可以为保险中介行业创新工作模式提供帮助。

三、结论

保险中介行业在新经济形势下需要更多的承担来自市场竞争方面的压力,保证其财务工作的相关风险得到有效的应对处理,是提升保险中介行业综合性发展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伟.试论企业财产商业保险管理——胜利石油管理局商业保险管理剖析[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24(02):73-75.

[2]王稳,李雪.保险业就业效应的微观基础和传导机制研究[J].保险研究,2018(05):3-15.

[3]仲赛末,赵桂芹.销售渠道、产品策略及其交互作用对我国寿险公司绩效的影响[J].保险研究,2018(08):64-80.

[4]刘凯.福利资格、制度安排与福利结果——构建一个评估医疗保险财务风险保护机制的概念框架[J].北京社会科学,2018(12):114-121.

[5]侯晋龙.体育保险与构建2008年北京奥运风险转移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4):449-451.

保险总结范文3

【关键词】保险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1.前言

保险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同时也是金融学的主要课程,其中包含了较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具有较为明显的教学特征,主要是表现在了社会实践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积极开展保险课程教学工作,需要充分结合该项课程的实际特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针对各方面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控,良好提升教学成果。

2.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情况

案例教学法,将案例作为重要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重要的设计者和激励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学生投入到讨论互动中。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教学过程中都积极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模式,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案例教学法,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具备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优势,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想要全面提升教学效果,还需要针对具体教学过程进行良好设计和准备,全面做好理论知识教学和案例教学过程之间的衔接工作,把握整体教学节奏。

3.案例教学模式在保险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实践

将案例教学模式积极应用在现阶段保险课程教学活动中,将能够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保险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了较多的方面和内容,其主要是围绕着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损失方面的补偿或者给付情况进行充分细致的研究,并针对保险基础理论知识、经营和实务方面的内容开展讲解,引导学生全方位的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内容。

3.1做好保险课程的课前准备工作

保险课程涉及到较多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教师积极开展该项课程教学工作,需要针对具体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总体的教学成果。课前准备工作进行的越为到位,就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需要全面开展国内外案例的收集工作,并针对这些案例和内容进行合理选取、编排,将其中和保险内容相关的方面进行重点控制和设计,使其和具体教材内容保持良好的结合效果。其次,教师可以把相关教学案例和背景资料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充分开展相应的研读活动,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案例情况之后,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上。再者,学生在案例学习活动过程中,需要积极进行预习和复习活动,较为充分的了解到相关知识。而教师则以此为重要根据,开展较为均衡的分组活动,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和交流活动中,更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内容,实现教学效果[1]。

3.2把握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相应的保险课程学习活动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列举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针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并根据案例,提出自身的想法和思路。比如说,教师可以列举一个案例,即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是同一个人,案例中涉及到了受益人的相关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保险合同、受益人指定、保险合同解释原则、保险合同当事人以及关系人方面的知识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确出各个人物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投保人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真实案例之后,采用个人表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积极开展讨论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将能够更为充分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将所掌握到的各项保险课程知识积极运用到实践之中,这样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

3.3提升归纳总结的良好效果

案例教学模式进行过程中,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控制,引导学生重新回顾下课堂教学内容,总结好课堂教学的各项知识点,为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供良好前提条件。在归纳总结环节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不同的小组和学生进行总结[3]。

4.结束语

案例教学模式在保险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实践,需要积极做好保险课程的课前准备工作,把握课堂教学过程,并提升归纳总结的良好效果,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工作,能够良好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唐芸霞,舒展.案例教学法在意外伤害保险教学中的运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5(2):77-81.

[2]王艳华,魏冠群.案例教学法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61-62.

保险总结范文4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国家对社会医疗资金也呈现出逐渐递增之势。各地的社会医疗保险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其参保的人数也逐渐增加,而有效地完善社会医疗体系,其档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所以,当地主管部门对社会医疗保险档案加以严格管理势在必行。本文笔者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结合相关参考文献对社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提升策略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四条建议。

关键词:

社会医疗;档案管理;有效性;建议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国家对社会医疗资金也呈现出逐渐递增之势。各地的社会医疗保险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其参保的人数也逐渐增加,而有效地完善社会医疗体系,其档案管理工作必不可少。虽然,各地社会医疗主管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科室(办公室),但是还是存在管理工作有效性不高的问题。长此以往,其必将影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化、科学化的推进。那么,有哪些好的方法或者途径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提高呢,本文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值得我们深思及加以践行。

一、准确把脉

所谓的把脉准确,就是我们要能够准确地自我剖析出在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都有哪些。那么,到底我们在实践中存下什么问题呢,本文笔者梳理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理念先进性不够。一个工种如果参与工作的人,在其理念上陈旧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那么其工作的效果也将不会好到哪里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员在上表现出了理念淡薄,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现出了消极情绪。这一切都不利于社会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其此,管理机制不完善。档案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存在较强的复杂性,尤其是现在社会化大发展的背景。缺乏档案管理机制的完善性就会直接导致工作人员轻视岗位以及所分配的工作任务。故而,也就出现了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闲置与浪费,挫伤了部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管理人员的过度流失。我们知道,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工作具有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的特性,其管理者在晋级、奖惩、评估等方面又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仅仅通过自律与奉献精神是无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二、对症下药

上述所剖析出的问题,如何加以解决,这是我们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要对其逐一深入剖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药方。如,工作理念不先进问题。我们相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突出理念的创新与优化。要在思想上,强化管理人员的自我意识提升。通过专题讲座及现场观摩等形式,强化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而针对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本文笔者认为要深入地进行相关制度的优化。如,相关奖励制度的构建与实施。主管部门,要到工作一线中去,去了解与掌握档案管理员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与比较,对其给以准确的反馈,帮助管理人员进行自我剖析及修正。而对管理人员过度流失的问题,本文笔者认为,其根本还是职工待遇问题得不得彻底解决所造成的。这里,我们要提一下职业幸福感。因为,这是每一个参与工作者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员而言,更需要帮其建立职业的幸福感。因此,本文笔者建议,相关部门要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通过各种途径及平台加以宣传。

三、总结交流

我们知道,在实践工作中,当一定时间内要进行相关的总结与交流。虽然,这是一种常规的工作模式,但是,巧妙的加以运用,我们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表面看上去似乎比较简单,但是其所蕴含的技巧或者说窍门还是很多的。因此,通过总结让我们深入地分析出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获取更为有效的方法。随着,技术的反发展,以往的集中会议总结与交流,可以通过视频会议、QQ和微信群等加以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档案是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原始记录材料的集合体,通过对医疗保险档案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后发现,医疗保险档案具有依据凭证、决策参考、史料学术等社会功能。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其存在管理者理念的陈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者队伍的过度流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准确把脉、对症下药及总结交流等方法或者途径加以攻克。一句话,工作中不可能不存在问题,而对于问题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无法就是时间长短。

作者:王磊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充分发挥保险社会管理功能[J].卫生政策,2006,(第1期).

[2]胡英宏.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第7期).

[3]冷传志.对社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问题的探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第7期).

[4]熊先军.谈社会医疗保险的社会性[J].中国社会保障,2015,(第1期).

[5]叶晓平.关于如何提升医疗保险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研究[J].商,2015,(第20期).

[6]郑海伟.我市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才智,2015,(第5期).

[7]韩盼,叶先宝.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谈判:机制与改进[J].发展研究,2015,(第2期)

[8]史晓霞.浅谈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5,(第8期)

[9]许海茹.医疗保险风险调剂机制在全民医保制度中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5,(第5期).

[10]王元滨.刍议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J].企业导报,2015,(第9期)

[11]王泽蓓.如何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办公室业务,2015,(第13期).

保险总结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慕课教学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其保有量迅速增长。然而,汽车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汽车事故时有发生,由此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惊人的。为此,我国在改善交通设施、完善交通安全规章制度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发展汽车保险业务[1]。汽车保险业务的发展,亟须保险营销员、事故定损员、维修顾问等应用型人才。国内不少高校开设了《汽车保险与理赔》这门课程,旨在为社会培养相关应用型人才。该课程实践应用性较强,而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亟须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发展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研究

传统教学方法重在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相关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与日后工作的无缝对接[2]。此外,汽车保险与理赔专业术语比较多,涉及相关法律条款也较多,单纯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相关教学内容,学生恐怕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因此,需结合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授课方式进行讲解。汽车保险与理赔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出汽车保险销售人员、汽车保险定损员、汽车维修服务顾问等应用型人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教学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很好地完成上述教学目的。下面就目前应用较广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其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将极大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被成功应用于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中,通过引入商业管理中的真实事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3-4]。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汽车保险与理赔的真实事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注意力,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能培养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案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晦涩的概念,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比如保险利益这个概念,其定义为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只此定义的话,会让人有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感觉。此时,可通过举例解释何为保险利益。比如某人要给车辆购买保险,这个车辆应该是此人的或者此人所在单位的,不能给他朋友的车买保险,因为他和他朋友的车没有法律关系。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仿真培训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通过教师创设接近实际的场景,由学生分别扮演场景中的某一角色,将其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并基于自身角色提出观点或给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对学生技能训练的目的。例如对投保环节,学生可分别扮演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以及投保人,允许其自由发挥,充分应用所学理论完成汽车保险的投保流程。教师可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仿真实际投保或理赔情景,也可在实训现场创设情景。角色分配好后,在课上进行模拟演练,学生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演练结束后,总结得失评价优劣。学生可先进行自评与互评,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指出错误和不足。经过总结,学生进行再演练,弥补不足,提升自己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5]。情景模拟教学法实践性强,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其创造性。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以及综合设计,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然后学生在这些小任务的驱动下,根据教学要求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布置任务、分析讨论、实施、总结、再实施五个阶段[6]。教师在该教学方法中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指导的作用,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作为学习任务的主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

(四)慕课教学法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实现传统课堂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融合[8]。在应用过程中,教师提前录制课件视频,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在线视频的自主学习,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视频中适当布置思考题,教师通过思考题的完成情况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教授知识的主体,而是与学生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此外,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慕课平台上提问,以获得帮助。慕课教学法强调讲授为辅、交流探讨互动为主的方式,真正实现了翻转课堂和网络资源的共享。

三、总结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锻炼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缺陷,本文探讨研究了几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慕课教学法等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方案。上述几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恩国,陈立辉.汽车保险与理赔[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峰.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方法浅议[J].企业导报,2015,(22):111-112.

[3]田晓鸿.案例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J].智富时代,2015,(7X).

[4]陈立辉.案例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2):43-43.

[5]王君磊,王兆凯,毕胜强.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以轻微车险事故查勘定损教学为例[J].科技展望,2016,26(13).

[6]王晓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18).

[7]刘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汽车保险与理赔”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4):127-128.

保险总结范文6

【关键词】实时案例教学;保险法;案例选择;教学组织与实施

保险法作为本科院校保险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实务性,在课程讲授中通常需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方法的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学前期准备、具体教学方式、教学讨论过程、教学总结等诸多环节,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案例选择是否恰当,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预期教学效果的实现,因此,案例选择必须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导向性、生动性和时效性。实时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入人们身边正在发生的具体保险案例,通过对案情的剖析、讨论、解读,使学生学习、掌握保险基础知识,并运用保险理论分析保险实务。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情景代入性,学生可以比拟、剖析生活中的代表性案例,自主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保险原理或结论,也能让学生经过思考和判断来拓宽视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1实时案例教学在保险法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保险法课程以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为教学基础,主要阐述法条、法理及其在保险实践中的具有运用,其涉及的基本原理和专业术语十分冗杂,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务性。保险实务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但对于处于求学阶段的大学生而言,保险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较笼统,仅凭教师课堂上的解说,学生的理解仍停留在模糊认知的阶段,更无法做到保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时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引入的是实时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具体保险案例,也恰是大家普遍存疑或关注的问题,学生参与该类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习兴趣更浓,主动性也更强。例如,笔者在讲授与保险利益相关联的法条时,会提供给学生一些会触及其本身利益的案例:意外伤害险案例、重大疾病保险案例等,学生参与度极高,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第一,实时案例教学能促进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双向交流,师生互动频率大大增加。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做笔记,师生交流机会少,沟通不畅,教学效果不理想。实时案例教学中,针对实时案例,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容易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听取学生的分析意见后对其观点进行指导、点评,同时也能发现讲课过程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修正授课计划和讲解方案。第二,实时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发生在社会和身边的实时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解读相关原理、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剖析案例,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同时,也要倾听小组成员的分析,如果意见不一致还要进行辩论,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会逐渐得到提升。总之,针对实时案例尤其是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解说,给学生以极强的代入感,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保险法课程教学中实时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应当是实时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中最关键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以下这些要求:

2.1案例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性

案例选择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必须首先考虑与保险法律实践的相关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巧妙设计问题,确保案例和所要讲授的保险术语、保险原理高度相关。例如:我国《保险法》中的法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原理相近,但内容不尽相同,如直接引用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案例来分析保险司法实践中的基本原理,难免有失偏颇;关于“保险利益”原则运用的案例选择,要避免使用关于“保险金”的案例,保险金与保险利益有一定联系,却是两个不同的保险概念,案例选择不当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模糊认知。另外,案例应与所讲授的知识点或内容直接联系,不宜呈发散状,涉及过多知识点,否则会影响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关注度,使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2.2案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保险复业经营,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仍旧沿袭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民众保险意识淡薄、保险消费观念落后,保险企业无序竞争、误导消费现象时有发生,保险市场上纠纷较多,形成了教学中实时保险案例选择较为容易的状况。但是在保险法课程教学中,不能因为案例丰富就信手拈来、随意选择,而应确保案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它能代表某一类社会现象,具有反映出若干个性案例具有的共性,或者争议明显、能激发受众对案例探究的强烈兴趣。将这样的案例引入教学,通过课堂模拟法庭的形式展开辩论,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相关的原理、法理和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不仅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教学内容,更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更甚至,案例结论的开放性可以引发学生在课后投入更多时间和兴致做深入研究,比如作为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选题。

2.3案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保险法课程开设在保险专业本科生教学的第五学期,学生处于大三上半年,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活跃的课堂气氛比较契合他们的学习诉求,也有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实时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感兴趣的现象或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求知欲,在课堂上展开深入讨论,甚至可以将对问题的探究延展到在课堂外的其他教学环节中。比如:讲解《保险法》中关于人身保险合同成立、生效、变更、解除的问题时,可选择与大学生人身风险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切身理解寿险保险合同存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4及时更新,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保险业务纷繁复杂,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大量案例;保险司法实践中,法院审理保险纠纷案件的依据主要是《保险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保险法》司法解释。因此,对同一个案例的解读,也会随着《保险法》的修订和司法解释的不断出台有所变化。1995年中国开始实施《保险法》,至今已做过过几次修订。对于同一案例,新旧《保险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结果。例如,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和被保险人通常非同一个人,二者利益也存在抵触的可能性。如受益人出于谋取私利的动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伤或疾病,保险公司是否应当赔付保险金?旧《保险法》规定:该情形下,保险公司不承担赔付义务,对于被保险人而言,这样的规定显失公平。新《保险法》修正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的,丧失受益权,但保险公司不能免除赔付义务;很显然,对于这种情形,选择法院审理的最新案件作为实时案例是必需的,同时,通过新旧保险法条的对同一案例的不同处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法理。自2009年以来,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四部《保险法司法解释》,每一部司法解释的出台,都对保险合同纠纷的审理、解决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随着保险实务和保险司法实践的不断变化,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及时更新实时案例,确保案例能够起到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

2.5案例的正面导向性

在我国保险行业的粗放经营模式下,公司为追求经营业绩,容易产生诚信问题。如,展业中销售误导、夸大保障功效;理赔时无理拒赔、惜赔或少赔。这些现象极大地损害了保险行业的形象。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反面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但过多则不宜,因为学生接受的都是负能量,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也抹杀了监管机构、保险行业为改变市场的非健康状况所做的巨大努力。事实上,由于中国保险业起步较晚,虽经四十年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客观讲,保险消费者的成熟度低、销售人员的专业度低,是国内保险市场的短板,也是其发展过程中的硬伤,保险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保险业的诚信体系建设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对保险的认知度需要提升,消费观念需要更加理性和成熟。在实时案例教学中,过于频繁地使用反面案例,输送过多的负面信息,会影响学生对保险业的客观认知,学习热情和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学中坚持正面案例为主,既让学生了解、掌握保险的基本原理,更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的引导,真正认识到保险是一种社会化风险管理的良好机制,是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也能正确对待保险市场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3保险法课程教学中实施实时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路径

3.1教学准备工作

在进行实时案例教学前,老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梳理实时案例的具体案情,以及案情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熟悉保险实务的变化和相关法律法规更新状况;并在上课前通过邮件或微信指导学生预习、熟悉基本原理,有些信息量大或较复杂的案例,可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梳理、熟悉案例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铺垫。

3.2具体的教学方式

实时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冲突,强调前者并不意味着放松后者,仅仅在于侧重点不一样。实时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对理论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与运用,理论教学是为实时案例教学的实施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保险法》主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法条,分析法理并解读保险司法实践活动,但这些都建立在对保险理论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保险理论基础,是无法组织实施实时案例教学的。

3.3课堂讨论环节

实时案例教学追求开放性、互动性,学生需要参与教学过程,而课堂讨论就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便捷形式引。讲授中,教师可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案情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对关键问题进行提炼。第一,启发式提问。所提问题要紧紧围绕案情展开,并且要少而精,避免出现讨论内容散乱、无法控制课堂教学的现象。考虑到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点及面,逐步深化。第二,师生良性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小组讨论、角色模仿、法庭辩论等,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在讲授关于保险理赔纠纷如何更好得到解决的一些案例时,通常会采用角色模仿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投保人、保险公司、法官等角色,这样可以让每一方主体能全方位、多角度理解保险实务中如何能够更好地解决保险纠纷,共同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发展。第三,及时对学生的发言做出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讨论中暴露的问题及时修正,将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对于尚存争议的问题,即便涉及社会敏感事件,也要认真剖析,不能避而不答,向学生传递一种正确的、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的态度。

3.4教学总结

保险总结范文7

关键词: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数据分析

一、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的重要意义

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必然要求。一是便于考查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便于分析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发现辖区社保预算管理和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改进方法,加强预算管理和预算执行,为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做好基金预决算工作,是社会保障基金应收尽收、足额发放的强力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预算和决算是相辅相成的两项工作,互为促进。通过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年度收支状况,益于分析和检验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管理。三是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工作,有利于提高预决算编制水平。在分析过程中,对异常指标查找原因,做出合理解释,或修改相关数据,进一步确保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报表编报质量。四是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有利于加强对县(市)的管理,增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约束力。如对县(市)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的分析,找出预计滚存结余和决算滚存结余的差额较大原因,如县(市)企业补缴当年欠费较多,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四季度补缴当年费用较多,导致收入增加,滚存结余增大。通过分析,了解到每个县(市)不同的增长原因,有一次性的,有经常性的,对次年调剂金的预算安排,就有了更准确地分配方案。

二、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的方法

近几年,本地区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方面较为注重,这是本地区预决算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浅谈本地区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的具体做法。

1.做好预决算填报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对预决算编制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明确预决算编制原则、标准,做好社会保险基金政策分析和政策讲解,使预算编报与预算执行有效衔接,综合考虑政策等因素影响,剔除特殊情况进行测算,社保收入、支出要综合考虑参保人数、保险费率、上年度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充分考虑社保政策调整、阶段性减免等政策,合理预计编制预算草案,做到统筹兼顾、讲究绩效、收支平衡。

二是做好社保基金预算执行季、月报审核、汇总、分析及报送工作,坚持不懈抓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要求,健全社保基金监管机制,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和报表编审质量,做好分析,把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分解落实到年度当中。

三是社会保险管理局、医疗保障局、税务局及财政局要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做好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准确把握自身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形成合力,确保数据采集、汇总、审核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落到实处。对此要未雨绸缪,开预决算布置会时认真制定会审流程,同时倾听各方的声音,按照时间节点缜密推进预决算工作,并重点做好对流程的监督管理。

2.做好数据的填报,正确理解填报口径

一套好的报表,首先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只有准确的数据才能产生准确的分析。做好基金日常财务工作,提高社保基金经办机构、财政社保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加强财政社保部门内部管理,在科室内部严格执行财务人员定岗定责制度,提高岗位间制约的能力,进而使得内部控制更加科学有效。还要加强财政与外部,如与税务、社保、医保部门之间的及时对账工作,财政部门要定时定期认真核查社保、医保资金的账务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及时解决,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社保、医保沟通,确保账表一致、账账相符不出纰漏。如财政基金专户与社保、医保基金收入户收入不一致,原因是社保、医保缴费后,发生退费时从A++系统中直接冲减收入,自动生成凭证,社保、医保部门在月底向财政基金专户划缴收入户收入时按全额划转,退费金额由社保、医保向财政提交申请报告,财政审核后将基金拨付至社保、医保支出户做退费处理。再次准确理解填报口径,是保证报表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填报口径理解错误或者疏忽,是导致分析结果异常的常见原因。如县(市)对补充资料表缴费基数总额的单位及个人部分的填报常常容易出错,导致缴费基数增幅异常,就对缴费基数加强填报要求和审核,要求县(市)对增减幅度异常的缴费基数相关指标进行详尽分析,规范填报口径。

3.善于设计公式,深挖分析结果

公式是基金预决算审核的灵魂,合理区间的设置能够反映县(市)预决算偏离程度。为提高审核水平,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上级部门下发的分析表,还要学习设计公式,增加对报表数据的分析与审核项目。在查询分析过程中,除了对超出合理区间的指标及需强审的结果进行分析,深挖原因,对未超出合理区间但临界于上下限的查询结果也予以重视。结合分析结果,总结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每个会计期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数据的异常变化、年初数与上年年末数不一致、人均指标不合理、特殊填报口径、部分强制审核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我们要求县(市)说明要合理合规,一语中的。对个别县(市)解释问题应付差事、没有说服力的现象,地区在审核时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解释不能签字过关,查找原因一定要加强针对性,一语中的。往往就是在我们反复要求的过程中,县(市)发现了错误与问题,提高了填报质量。

4.勤于总结经验,重视分析报告的撰写

社保基金预决算,落在一个准字,强调一个细字,针对每年预决算审核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及时分类梳理,整理记录,形成书面材料下一年度备用。在下一年度预决算时,对上一年度出现问题较多的县(市)重点审核。及早准备、加强积累、细致总结,对薄弱环节重点关注,这样几年下来,预决算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认真撰写年度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情况的总结和说明,不仅说明基金收支的总体情况,还要通过数据分析本地区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发现本地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问题及特点,分析收支数据变化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如是否加大征缴和清欠力度、社会保险扩面、夯实缴费基数和人数、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等。根据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增长以及基金累计结余,深入分析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三、统筹力量、密切配合,做好预决算管理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工作,纵向贯穿地、县两级政府,横向涉及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健委等多个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只有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才能各尽其职做好这项工作。近年来,建立了分工明确、配合协调、沟通顺畅的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机制。形成了财政牵头,部门配合,沟通协商,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从编制方案、工作布置、集中会审、到汇总报送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确保了预决算编报工作的顺利开展。预决算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时效性强,有关的布置、培训、编制、审核、汇总、报送等大量工作,只有保证工作力量,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做好分析研究工作。我们很多县(市)年底在预决算工作时期还要保证发放待遇等日常社保基金工作的开展,既要做部门决算,又要做基金决算,人员少,时间紧,但报表分析不投入时间和精力,只能做粗浅的分析,或者仅仅能保证数据填写完整,这样是不能提高基金预决算管理分析水平的。所以保证预决算时期的工作力量很重要。合理调配力量,安排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具体参与,才能不断提高预决算编制的水平。

四、存在问题及工作思路

本地区在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问题及难点,一是县(市)基础数据尤其是统计数据的质量仍需加强。各县(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统筹编制,提高编制预决算数据质量,规范编制,确保数据准确。二是相关部门对预决算的管理分析仍需加强。对此,本地区将加强每季度的预算执行分析,将每一季的执行情况都当作一次预决算来考核,做到日常工作精细化,到预决算时才能未雨绸缪。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编制管理程序,按照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管理要求,并会同财政、医保、税务部门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审核指标审核汇总上报。发挥人社部门尤其是社保经办机构对预决算管理分析的主观能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尚怀涛.社保基金预决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财会学习,2021(3).

保险总结范文8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统筹账户;多元化补偿

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与参加社会保障的城镇居民情况不同,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失去了土地意味着失去了生活和养老保障,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主要采取货币补偿方式。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衔接缺乏灵活的途径,不能实现与城镇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分析

(一)社会保障制度仍未实现有效统一

就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而言,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通性和兼容性。使得农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有效过渡获得保证。这两个养老保险基金是相互隔离的状态,二者在本质上也有一定区别。就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而言,有着资金规模小的特点,其运行范围也是有限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和统一。有必要把失地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纳入到城镇职工养老保障体系中。保证失地农民能与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到养老保险权益。在实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也要注意避免对经济发展的过度追求,应服务项目的达成度的合理分配[1]。

(二)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待遇缺乏持续增长驱动力

基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地区的基础低价应和经济条件相匹配。当前我省土地补偿算法缺乏综合考量,城镇化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用途转换后的土地增值、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物价扭曲上涨、消费支出等问题因素便是有力的印证。因此,对于被征地的农民养老待遇同样会受到地区经济实力的深刻影响,增加的幅度和宽度受到特定调整机制的影响,无法使被征地农真正享受到城镇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虽然我省部分地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待遇有了逐步的提升。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缺乏长效待遇调整机制,没有形成特定的上升趋势,进而引发各种问题,包括被征地农民心理不平衡,导致区域动荡问题的发生。当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就意味着农民的主要收入被迫中断。农民工工资低,土地被征用就很有可能赋闲在家,整日无所事事。

二、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账户管理模式,科学建立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

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建议合理采取筹资的方式。执行社会统筹现收现付制,也可以执行个人积累基金制,把这两种基金制有效结合。从理论上来看,有必要积极维护社会统筹现收现付制度框架,实现对个人账户存储基金制的有效应用。在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建立积累基金制,同时执行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除此之外,还需要执行社会统筹互济机制。此时完全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的长处就能得到充分发挥。统筹资金发挥的作用是使全民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农民个人账户上积累的资金主要用来满足用户个人未来的需求。实现对被征地用户的有效吸引,有必要设立个人账户,此时被征地农民就会把自己的个人账户看做是个人的储蓄,如果这种储蓄有比较好的预期,用户把个人账户的钱全部用完,国家会继续为农民提供养老金,这便是统筹账户的作用。此时被征地农民会对参保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使得制度推行的成本获得有效降低。被征地农民会一次性缴清农民养老保险费,缴费金额会最终进入到个人账户内。将来会先有个人账户支付养老金,这说明被征地农民有个人账户完全积累的特征。

(二)构建养老保险多元化补偿机制,大量吸引农民闲置资金

对于被征地农民来说,多元化补偿机制和单一补偿机制相比,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用。理论上讲,因为被征地农民具有异质性,补偿需求也呈现多元化,那么补偿方式应具有相应的针对性与灵活性,以满足不同被征地农民持续发展之需要。然而,因为货币补偿具有成本低、易操作、责任彻底等特征,地方政府或用地单位均青睐于采用熟称为“一脚踢”式的无后续责任和义务的货币补偿方式。于是,在单一的货币补偿方式下,被征地农民自然被排除在城镇发展红利的分享序列之外[3]。因此,地方政府应打破“货币补偿”单一补偿模式一统的局面,实行有助于被征地农民共享城镇一体化所带来收益成果的多元补偿方式。从具体措施来看,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留地补偿方式,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蓝图进行适度调整,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扩面,通过产业项目分红来逐步增加被征地农民收入。同时要积极探索周期较长、预期收益良好的债券或股权补偿方式,面向被征地农民实现股权分红。也可将上述多元化补偿机制综合运用,减少被征地农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总之,只有适度提高补偿标准、实行多元化补偿,方能保证被征地农民享受到城镇一体化发展成果,实现满意收入之需要。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总结了两点: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有效统一;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待遇缺乏持续增长驱动力。有效应对上述问题要创新账户管理方式,逐步建立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同时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多元化补偿机制,吸引农民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陈晓娟.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衔接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

[2]努尔比亚•库尔班.新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