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工程论文范例

帮扶工程论文

帮扶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重点关注学生;管理;教风学风建设

高校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是校园安全稳定的风向标,是高校管理服务工作的目标群体之一,而重点关注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则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挑战之一。随着我国高校招生的持续扩张,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剧增,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重点关注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如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差是现阶段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诸多学者认为重点关注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通常起着消极作用,他们所占比例虽小,但能量大、辐射面广,这些给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论文试图以某二级学院为例,全面分析了“重点关注学生”(主要是学业困难生)的形成路径及其管理、存在的问题、建设优良学风教风建设的意义并试图探究如何最大效应发挥重点关注学生群体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重点关注学生管理对推动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生源地域差异,加之部分学生入学后思想松懈,适应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造成部分学生在学业上受挫,心理上受压,挂科严重到学业警示,甚至退学,这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成才成长。这部分学生就是本论文研究中的部分“重点关注学生”即落后学生,如何化负为正成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效果的关键所在。另外,本论文对“重点关注学生”的范畴有所扩展,结合理学院对重点关注学生的管理情况,我们将班级优秀的学生也列入“重点关注学生”名单,通过对优秀学生的帮扶和引导,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创造榜样力量,发挥正能量,营造良好氛围也应摆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突出位置。当然这些也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必然要求,是整体教风学风推进的突破点。因此,以“重点关注学生”为抓手,推动学风教风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重点关注学生的内涵、类别及其教育与管理

目前,学术界对重点关注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侧重点也不同,从大部分文献资料显示对重点关注学生的研究内容基本是从概念的界定、重点关注学生的分类、加强重点关注学生管理教育措施、从心理学层面对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探讨等,而且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对“重点关注学生”的分类都是将这部分学生归为学生中的消极群体,没有将优秀学生列入关注名单中,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突破点之一。本论文中的“重点关注学生”主要是指在学业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其中包括优秀学生和落后学生两部分学生。以此为基础探讨这部分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业、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升学就业等各方面的不同表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帮扶方案,有针对性地对加强对“重点关注学生”的管理和引导,不仅将其落实于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更是将其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等各个工作环节,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管理,最大效应地发挥重点关注学生在构建优良教风学风体系中的价值。

3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形成路径及其动态管理

以宁波工程学院某学院为例,2016年某学院根据学院实际制订和实施了教风学风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针对重点关注学生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对学院各部门责任明确到人。对教务办要求“重点关注学生名单”进入试卷袋;对学工办要求每学期初一份学院层面的学情通报至学院领导、系主任、班主任,通报上学期各类需要重点关注的学情(具体到学生姓名),开学第二天汇总“重点关注学生名单”在全院范围;对班主任要求根据平时情况的掌握,结合各班级核心课程及专业课程历史成绩汇总表和学情通报,开学第一天提交一份上学期工作总结至书记,内容包括:班级动态,最好的8人是谁?最差的8人是谁?什么原因?做了哪些引导和督学工作?本学期重点关注事项,以学期为单位,形成“重点关注学生名单”,于开学第一天发至学工办以及本学期任课教师。其中“重点关注学生名单”包括优等生8人,落后生8~16人,落后生由轻微到严重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D类表示最差);学生班委会应重点关注所在班级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反映有关情况,负责班级纪律及学风维护,做好德育考评工作。聚焦主业,做好学生学业和思想教育等工作,根据学校和学院有关管理制度,对有关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将重点关注名单一一贯穿于教—学—管三个环节,实现对关注名单的动态追踪和管理。

4当前重点关注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点关注学生形成路径单一,缺乏科学性。目前,重点关注学生的管理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中之重。很多高校都在重视这个问题,但是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的形成确实五花八门,有的是由学生工作部门形成,有的是由教务部门形成,导致最后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信息得不到共享,最终导致数据库的利用价值大打折扣。(2)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形同虚设,缺乏动态管理。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形成后,要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是要利用,要管理,要贯穿于整个学生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环节中,当前大多数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基本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效。数据库的知晓度仅限于制定者,其他人利用程度少甚至不知晓。(3)重点关注学生与日常教风、学风建设工作紧密度不高,没有有效成为提升教风、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部分高校教风、学风建设都是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课程大纲、课堂教学、课堂实践教学、考试改革等角度出发,很少从重点关注学生这个切入点进去探讨,致使教风、学风建设成效不尽人意,落后学生依旧落后,优秀学生榜样作用有限。5如何加强和发挥重点关注学生在学风教风建设体系中的应用和作用(1)全员参与,及时进行“重点关注学生”的信息沟通,实现数据库的动态化。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形成后,要进行全范围内公布,特别是任课教师,因为这个是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在后续的教学管理中,教师可根据日常教学,学生课堂情况的掌握,学生考试成绩等方面及时到牵头部门反馈,及时更新完善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2)全过程落实,推进重点关注学生入学风、入教风建设过程。教风、学风建设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重点关注名单形成后,教师教学变得有据可依,学生变得有据可学。以理学院为例,每学期初形成的重点关注学生名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在被利用,而且成效很显著。开学初形成名单,全院教师心里有底,学生心里有谱,在后续的教与学中,能充分考虑这些学生,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答疑和帮扶,学工部门根据这份名单不定期了解、督促,期中、期末老师关注,最大限度引导和帮扶这部分学生,从而发挥数据库在教风、学风中的最大效应。教风、学风建设因此而更加有成效,有突破点。(3)重视内因,发挥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负化正,正正强化。针对重点关注学生,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明确自己实际情况,做好学业规划,落后学生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了解前因后果,知道自己一直被关注,给予其压力,督促其不断改进,化压力为动力,改善现有情况;对优秀学生我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优秀学生动力强劲,有成就感,发挥榜样力量。正如上文所言,一切学风、教风的改善关键在于老师、学生共同的进步,教学相长,而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则是推进教风、学风建设的强化剂。

【参考文献】

[1]左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4(16):76-78.

[2]聂宗省,王建国.关于高校四类重点学生的教育管理一些措施[J].品牌(下半月),2015(1):270.

帮扶工程论文范文2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创新学生工作模式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一是以培育优良学风为主要目标,二是创新方法,采取新的手段,开发新的途径,为学风建设服务。三是所有围绕学风建设的工作要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要单打独斗,而要形成一个综合化的工作体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下称管理学院)从本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以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为主题,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大力倡导“博学、好问、慎思、笃行”之风,创造性地提出“654321”学生工作模式。“6”指鸿鹄梦工场开展的六大工程,即“旗帜工程”“双导工程“”引领工程”“而立工程”“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六大工程,主要指教育载体;“5”指依托的五支队伍,即辅导员、班导师、专业导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含学生导学和班导师助理),指教育主体;“4”指“鸿鹄好声音”“鸿鹄大展台”“鸿鹄真风采”“鸿鹄新论坛”等四大载体和平台,和六大工程一起形成载体体系;“3”指“教师引导、朋辈帮扶、环境熏陶”的三大基本实施路径,指教育路径;“2”指一个现实场所(“鸿鹄梦工场”即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占地60平方米的专用场地)和一个虚拟场所(“鸿鹄梦工场”专门网站),指教育环境;“1”指在学生中开展的“鸿鹄英才培训计划”,指教育载体。

二、“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运行机制

“654321”工作模式并非简单的数字集合,它是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横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各个要素都能形成一个内部有机联系的子系统。纵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要素能形成一个以学生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立体系统。这一立体系统有其内在合理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全面有效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辅导员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主力军”角色,在学风建设中也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它的“主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领整个学风建设工作,负责计划、组织、实施、监督、保障。二是直接负责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这是由辅导员普遍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等特征决定的。比如,管理学院的辅导员不仅负责统筹整个学风建设的工作,还具体负责实施“双导工程”“而立工程”等六大工程,以及整个“鸿鹄梦工场”中心的运行、“鸿鹄梦工场”专门网站的维护。三是在指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扮演教育者角色、开展朋辈帮扶工作方面发挥着最显著的作用。管理学院不仅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还以“教师导航、学生导学”为工作思路,将专业教师、班导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纳入学风建设的教育主体体系,形成以“引导教育、朋辈帮扶”为主要功能的教育者队伍。具体来讲,在整个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总导演的角色,负责统筹日常的学风建设管理;班导师是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直接教育者和影响者,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力量,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班导师的影响;专业导师通过“双导工程”“鸿鹄英才计划”发挥强有力的引导教育作用,也是“教师导航”中的重要力量;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通过协助辅导员进行日常学风建设管理(如班级考核、自习抽查、成绩管理等)以及导学工作、党团教育工作发挥朋辈帮扶的作用,它们也具有教育者的功能。这几者既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内部合理的教育者体系。

(二)以“双导工程”为核心工程,着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

从学风的内涵来看,学习习惯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认识,管理学院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入手,以“学风贵导,育才于微”为核心工作理念,以“教师导航,学生导学”为基本工作思路,实施“双导工程”,着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管理学院分专业导、课程导、行为导、榜样导等遴选与聘任学生导学,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课程学习、学习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针对性的“导学”,发挥榜样示范、引导帮扶、监督管理等功能,实现朋辈式互学共进。特别是建立“导学帮扶制”“导学联系制”“导学管理制”,每位课程导、专业导拥有固定的帮扶对象,每名行为导负责4~6名同学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对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学院还建立专业导师制、班级导师制、固定导师制(个别专业),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航”作用。

(三)以“一项计划、四个平台”为有效载体,努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需要丰富有效的载体作为依托。管理学院提出学风建设的“654321”工作模式,其中,“146”主要指学风建设依托的载体和平台,包括一项计划、四个平台、六大工程。一项计划,即“鸿鹄英才计划”。在管理学院的在校本科生中,每年遴选部分学习成绩好、学习潜力大、科研兴趣浓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尽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方面协助教师完成科研,另一方面接受教师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四大平台,即打造宣传好“鸿鹄好声音”“鸿鹄真风采”“鸿鹄大展台”和“鸿鹄新论坛”。“鸿鹄好声音”是指通过及时有助于学生认知、学习、立志等的名言警句、热点评论等,用网络好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传播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正能量。“鸿鹄大展台”“鸿鹄真风采”是指在虚拟场地(专门网络)和现实场地(鸿鹄梦工场场地)展示学院、在校学生的荣誉,展示优秀校友和在校学子的先进事迹(比如“十佳学子”沈越飞、“学霸”刘璐、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贲可蒙等),增强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上进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鸿鹄新论坛指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学院教师、优秀学生开设成长发展、专业拓展、求职就业、学习读书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理想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模式的成效、难点及改进思路

“鸿鹄梦工场”成立、“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实施近一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难点。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创新性的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模式,无论是它的工作成效,还是它所面临的难点、问题,都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一)“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初步取得的成效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实施近一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提升、学习科研兴趣日益浓厚、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得到转化等三个方面。首先,学习成绩普遍提升。据调查显示,管理学院实施了“654321”工作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一定提升。如设置了导学的2013级,与未设置导学的2012级同期比较,核心课程的平均分至少提高3分;核心课程及格率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各专业的综合平均分最低提高1.1分,最高提高5.5分;各专业及格率平均提高3.36个百分点。再如,2012级设置了学生导学后,核心课程的综合平均分提高11.67分,尤其是数学及格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次,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日益浓厚。参加“开拓杯”“挑战杯”、科研立项的学生数量增幅不小,其中在重庆市、重庆理工大学论文创作、科研发明等方面获奖的学生数量增加19%。再次,整个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得到积极转化,课堂迟到、早退、旷课、晚归现象有所减少,自主上自习、自主进图书馆学习、自愿请教导学和导师的现象增多。这是直接的成效,从间接的成效上看,学院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意向多元化,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升,目标意识增强。

(二)“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难点分析

“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目前面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核心工程“双导工程”而言,专业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学生导学缺乏工作积极性。专业教师是“教师导航”的重要力量,然而长期以来,专业教师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在学生工作、学生辅导、学生教育方面有所弱化,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专业教师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导航”的作用。与此同时,尽管管理学院通过召开导学培训会、赋予导学学生干部身份,部分学生导学仍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整个“双导工程”的成效。其次,“四大平台、六大工程”的学风建设载体的服务力有待增强。除了“双导工程“”而立工程”是直接作用于学风建设之外,其他五大工程都间接为学风建设服务。“温暖工程”“阳光工程”“引领工程”等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理想信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确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培育优良学风方面的服务力还比较弱,未能紧紧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工作。再次,从方式、手段上看,未能有效运用新兴的教育手段,比如网络、微信。从方法上看,主要运用“教导”“指导”“帮扶”等显性教育方法,“环境熏陶、文化渗透”等隐性教育方法的使用力度不够。最后,制度管理的力度较弱。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是任何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鸿鹄梦工场”制定了“专业导师制”“固定导师制”“导学帮扶责任制”“导学联系值”。制定和完善了《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班导师岗位职责及要求》、修订完善《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评优评奖实施细则》、制定完善《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班级考核条例》,在制度建设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但与此同时,在某些工作中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建立了并未有效实施。比如,“而立工程”下的每个直通班都提出了班级建设计划和制度,但除了公务员直通班,其他直通班并未可持续实施。再比如,专业导师坐班制、预约制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有效执行。

(三)进一步改进“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思路

帮扶工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疫情下;专业评估;毕业设计;线上联合指导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四川省教育厅《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方案》以及学校关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确保停课不停学,稳步推进学校延期开学期间2020届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保证毕业设计按照原教学计划正常开展。四川工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进行了毕业设计工作的大胆创新和调整,疫情期间创造性提出以专业评估为导向的“全团队”、“全过程”联合指导的“双全原则”线上指导模式,确保毕业设计保质保量、井然有序进行。抓住“每周线上答疑”主战场,以“专业评估要求”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突破口,实施“毕业设计任务体系、指导方式、条件保障、教学资源互补、学生评价”全要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打造“双师”、“高阶学习”。以“定期阶段性进度和成果检查”为牵引,开展学生线上自主进行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学业评价。通过本专业方向全覆盖、任务模块化、集中指导+各小组答疑、校内外联合指导等多措并举,全方位推进毕业设计个性化指导。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毕业设计指导实施方案,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1毕业设计线上指导技术路线

为了贯彻住建部关于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全过程造价咨询等文件精神,疫情期间本次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行教师“全团队”、“全过程”联合指导的“双全原则”指导制度。线上联合指导毕业设计教师团队由11位校内+23位校外具有工程经验、讲师及以上职称教师组成。按照各教师专业知识背景及研究方向,分为土建组、安装组、软件组等组别。依据毕业设计指导手册和任务书分解,将毕业设计任务主要分为基本任务、专业任务、其它任务三大类十一个指导内容。按任务属性进行集中指导、小组指导及单独指导。以帮助学生综合完善专业知识构架,教会学生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施以工作执业实操为导向的反推毕业设计指导思路。疫情期间具体指导方式见表1。

2毕业设计与专业评估要求对标分析

2019年6月21日住建部官网的土建专业评估通告〔2019〕第1号《关于受理高等学校建筑学、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申请的通告》中第四点提到:关于工程造价专业评估(认证)申请可按照《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文件(适用于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2017年版总第3版》(以下简称评估文件)要求撰写申请报告。本次疫情期间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是基于该专业评估为导向的探索和实践。

2.1“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标准”指标体系对标分析。评估文件中“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标准”第一大条指标体系“教学过程(一级指标)”中专门列有“毕业设计(二级指标)”项,包括“选题、指导、管理、质量”四类观测点[3]。以下针对四类观测点分别进行对标分析。2.1.1选题评估文件中选题要求如下:“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覆盖所设置的专业方向;选题内容应符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要求,毕业设计要体现综合性、工程性和实用性,毕业论文要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合理,累计时间一般不少于12周[3]。”毕业设计对标分析:(1)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主要围绕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竣工结算等)编制,覆盖所设置的专业方向。(2)选题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备注:再次论证毕业设计任务书的重要性)。(3)本次毕业设计根据实际工程选图、多阶段任务模块化,结合市场体现了综合性、工程性和实用性。(4)本次毕业设计结合BIM技术进行数字化操作,迈向信息化,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前沿性。(5)本次毕业设计选图体量、难度及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体现了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合理。(6)本次毕业设计历时第七、八两个学期,累计时间不少于12周。2.1.2指导评估文件中指导要求如下:“配备足够的指导队伍,每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超过10名;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应具有工程经验、讲师及以上职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3]。”毕业设计对标分析:(1)本次毕业设计共有34位(校内11+校外23)独立指导老师,均是具有工程经验、讲师及以上职称,符合评估文件中关于指导教师的要求。(2)本次毕业设计每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不超过8名,满足评估文件中指导数量的要求。2.1.3管理评估文件中管理要求如下:“有健全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及过程控制措施,并严格执行[3]。”毕业设计对标分析:(1)本次毕业设计有具体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各选题任务书及技术路线等,符合评估文件中关于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的要求。(2)本次毕业设计全过程中有每次答疑过程记录、进度检查、质量检查、阶段性成果检查等一系列过程控制措施,符合评估文件中关于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的要求。(3)本次毕业设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文件和过程控制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2.1.4质量认证文件中质量要求如下:“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能够达到专业的毕业要求,有足够的工作量,与往届、同届毕业生不重复[3]。”毕业设计对标分析:(1)本次毕业设计未发现质量指标,但是疫情期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惰性,指导老师在过程中把控尤其重要。(2)本次毕业设计未发现重复性内容,如选题、模型、手工计量及后续成果编制文件等。

2.2“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专家工作指南”自评报告审阅对标分析。评估文件中“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专家工作指南”第二大条“自评报告审阅”第2.1.3条教学过程中“(4)毕业设计(论文)每个专业方向是否都有相应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如何审查的,是否有不同年份题目重复的现象,同一组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是否雷同。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要求,每周指导学生的时间是否有明确规定、有无记载。是否存有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及过程记录的相关文档[3]。”以下分别展开对标分析。毕业设计对标分析:(1)每个专业方向都有相应的毕业设计,符合要求。(2)毕业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学院领导逐级审查、层层把关,没有不同年份题目重复的现象,同一组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也不雷同,符合要求。(3)本次毕业设计历时第七、八两个学期,第七学期前八周要求指导教师每周进行至少一次的答疑及进度检查,要求学生做好过程指导记录。第八学期先后开展毕业设计中期检查、4月份进度计划安排,要求学生每日汇报毕业设计进度完成情况,指导教师每周向教研室主任汇报本组毕业设计进展情况。每周指导学生的时间有明确规定、有记载,符合要求。(4)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及过程记录的相关文档完备,符合要求。

2.3“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专家工作指南”查阅材料对标分析。评估文件中“高等学校工程管理类专业评估认证专家工作指南”第三大条“考查”第3.4.2条查阅材料中“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大纲、课题审查表、设计(论文)任务书、开题报告、进度检查表、设计(论文)成果、评阅表、答辩记录表。”“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每位考查组成员均应查阅。当需要判断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是否存在雷同时,可抽取某个教师所指导的全部学生的资料;当需要判断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是否合理时可抽取不同成绩的学生资料。重点查看相对较弱专业方向和工程经验不足的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3]。”以下分别展开对标分析。毕业设计对标分析:(1)本次毕业设计资料包括毕业设计大纲、课题审查表、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进度检查表、设计成果、评阅表、答辩记录表等,符合要求。(2)为达到上述有关资料查阅的要求,本次毕业设计对内容的雷同性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指导教师评审表、交叉评阅教师评审表、答辩评分表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教研室安排专业教师向相对较弱专业方向和工程经验不足的教师进行了帮扶指导。

3结束语

疫情期间以专业评估为导向的毕业设计线上联合指导模式是基于网络和在线技术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构建了线上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条件,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推动了本专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能力,逐步建立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常态化机制,并且是符合专业评估要求的,实践证明是可操作的,为后续本专业顺利通过评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佘艳华,王德玲,黄文雄,等.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9).

[2]黄素梅,董作超.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背景下本科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7).

帮扶工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双一流;药学类;学风建设;路径探索;长效机制

大学学风指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科研、生活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对待学习这一行为相对稳定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倾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潜力,刻苦学习,加强诚信意识,诚信教育,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学风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学校治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如何创建发愤图强、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笔者以江南大学药学院学风建设为例,对药学类专业学风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了解双一流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精神面貌,剖析不良学风产生的原因,需要对大学生学风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笔者以江南大学药学院学风建设现状为例,随机抽调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240名学生下发问卷。发现学风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匮乏,对于目前所学的专业只有17%的同学表示非常喜欢,而19%的同学则表示完全不喜欢所学专业,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不思进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网络游戏、娱乐生活中,导致成绩下滑,乃至不能顺利毕业。第二,学习动机功利化,对于为什么要上大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就业压力,76%的同学表示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只有11%的同学选择回到家乡,报效祖国。第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只有15%的同学有清晰的学业规划和长远目标,而17%的同学根本没有明确目标,这也客观反映了当下跟风考研热、考证热、出国热,背后其实是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学习方法不科学,近70%的同学课前从不预习,而52%的同学课后也从不复习,只有12%的同学能按照“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这一步骤学习。

二、“双一流”背景下药学类专业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以趣导学,激发学生学习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是学生缺乏对学科的兴趣,面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药学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趣”导学。第一、将大一新生军训作为学风建设的契机和开端,开展“青春导航系列”转型讲座,邀请学院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从学生成长规律、学科特点、专业需要以及国际趋势等视角出发多维、多向、多举推进新生转型教育,让新生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和未来的规划逐渐形成明晰的认识,军训在磨炼学生意志品质的同时也为学风建设打好了坚实基础。第二、为帮助高年级大二、大三的学生扩宽专业视野、扩展创新思维,学院举办“荣药讲坛”、“主题沙龙”、生物医药产学研论坛等学术讲座论坛,邀请国内外名师、学者为学生讲授国际学术前沿、分享成功奋斗历程,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学生关注发展和关心学业,促进学者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以及企业精英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学术氛围和广阔成长空间。第三、针对毕业年级考研、就业、出国方面面临的问题,通过开展“药咖FEI”师生零距离系列活动,以师生面对面的方式解答同学疑惑,增强专业自信心,起到答疑解惑、引领成长的作用。

(二)以赛促学,提升药学专业的育人成效和培养质量

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驱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课程,提升学业兴趣,进而逐渐形成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确证的循序渐进式学风建设体系。以赛促学,通过“赛”、“学”的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选拔培育校级大创项目,推送参加省市级、部级、国际级竞赛。笔者所在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的相关工作,广泛动员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iGEM”、“挑战杯”、“国药工程杯”、“互联网+”等竞赛,近年来在各项赛事中硕果累累。以赛促教,在各类竞赛中引导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团队讨论,加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同学进行典型选树。以赛促研,鼓励学生积极申请专利、公开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积极申请专利,2019年度,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参加“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比率达到100%,通过增强教师对项目的指导力度,使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和未来竞争的核心职业能力。

(三)以制督学,完善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体系

大学生学习知识的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因此完善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保障课堂教学、晚自习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第一,为落实考勤机制,学院建立教学副院长、教务秘书、辅导员、班主任、学习委员的立体考勤管理框架,定期巡课、巡考、查寝,并通过“钉钉”打卡管理系统及时掌控学生的考勤状态。学院每周在在班群内公示考勤情况,强化学生的时间纪律意识,进而提高出勤率。第二,为提高听课效率,杜绝同学们课堂上玩手机,学院在必修课上推行“零手机课堂”制度,督促同学课前将手机主动放入手机袋。第三,针对考前部分学生投机取巧,企图通过作弊的形式取得好成绩的行为,学院从改革成绩评价体系、教考分离、严肃考风考纪等多方面着手,鼓励学生“做文明考生、交诚信答卷”,在刻苦学习中增强专业知识、锤炼优良品格、远离浮躁状态,努力成长为厚德博学,精业济世的药学专业人才。

(四)以境乐学,营造优良学风的文化氛围和校园环境

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成要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境”乐学,营造利于大学生身心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以此来涵育优良学风。第一,学院通过“榜样领学”的方式,选树榜样典型,激励学生好学乐学,利用年级大会、学风大会邀请获得校长特别奖、三好标兵、国家奖学金、十佳大学生、文明示范寝室的同学来分享交流经验、开展专题讲座,鼓励全院同学向榜样看齐,营造优良学习文化氛围。第二,结合社会实践“践行学思”的思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开展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客观认识自我,适应社会需要。一方面,结合专业需要,到制药企业不同岗位见习、实习,将理论化为实践,提升就业技能和职业竞争能力,实现个人能力的飞跃和蜕变。另一方面,结合专业特色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江南大学药学院“红色蒲公英”支教团已连续两年在暑期赴河南兰考县范楼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学生把爱与责任倾注到笔端,把知识和思想化作前行动力,从窗明几净教室里听讲的学生到艰苦山村里代课的教师,身份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学习的幸福感,不仅强化了学风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也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

(五)以情助学,发挥学业帮扶的家校互联和朋辈互助

学校是学风建设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课堂是学风建设的窗口,但也不是唯一的窗口,因此,学业帮扶也要充分挖掘家庭和朋辈的潜力,把家校联动和朋辈互助拧成一股合力。第一,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通过新生家长会、QQ群反馈、学生家访、假期致家长的一封信、温馨短信等形式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培养的无缝对接,拉近家校距离。对于学业落后的同学,通过任课老师课堂教学、辅导员班主任课后助学、学业辅导员自习帮扶、学生家长远程督促多措并举,形成凝聚学风的强大合力。第二,辅导员结合上学期补考后的成绩单,对需要帮扶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到问题根源所在,选聘高年级学业成绩优异的学子担任学业辅导员,从帮扶学生情况、学业困难原因分析、帮扶具体措施以及预期达成目标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划,用以控制帮扶过程和效果。同时,开设了朋辈课堂,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将课程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再次的讲解分析;成立了答疑小组,除了分享“学霸笔记”帮助同学们树立知识点外,还对保研、考研、国考、出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以网自学,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云端学风建设机制

2019年1月6日,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为核心,推动教与学变革,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3]肺肺炎疫情爆发后,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鼓励高校利用线上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以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学风建设要结合时代大背景、教育对象特点及需求的变化,积极构建“互联网+传统模式”的多元化、立体化大学生线上线下学风建设体系,督促学生以网自学,线上搭建激励引领平台、方法交流平台,多措并举建立健全云端学风建设机制。

三、结语

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优良学风的建设不仅是高校固本强基的核心,更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证。针对药学类专业特点,通过以趣导学、以赛促学、以制督学、以境乐学、以情助学、以网自学六种模式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有机结合。同时,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把建设良好科研环境与提升学生个人学术涵养结合起来,塑造高校积极向上、刻苦勤奋、互学互鉴、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以点带面建立完善双一流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双一流”背景下,只有切实提升药学专业的育人成效和培养质量,推进学风建设常态化,才能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星,王楠.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2).

帮扶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生

学风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求学、教学、治学的风气,是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精神和学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1]。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思想认识、教学质量、学习动力、整体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一、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政策依据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学风建设。2009年教育部专门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加强对高校学风建设的领导,以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协调小组下设社科类和科技类学风建设办公室,负责制定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2]。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之后《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教技〔2011〕1号)、《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教育部第40号令)等文件相继对加强学风和学术诚信体系建设提出要求,以推动高校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2019年总理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这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关于学风建设的要求。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推动作风和学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化”。这些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与不断完善,为高校开展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政策文件指导下,教育部自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工作开始,将学风列为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质量保证方面的指标项。随着各高校对学风教育与学风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学风建设举措,在推动学风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复旦大学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中启动“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教育配套专著及系列教材”编写计划,已编写出版《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读本》、《研究生学术道德案例教育读本》、《研究生学术道德案例教育百例》、《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规范百问》、《研究生导师学术行为规范读本》等专著及若干《研究生学术规范与职业伦理》类课程教材[3]。西安邮电大学构建乐学—动力、辅学—帮扶、督学—养成、优学—创新、勤学—示范、导学—相长“六位一体”学风建设体系[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激发学习动力、筑牢专业思想、深化学业指导、特殊群体帮扶等9项具体措施[5]。清华大学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17年修订完善《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在学风建设的制度与管理文件指导下,各院系根据学科特点制定了基于学科特色的学风相关制度,例如,膜生物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制定了学术道德建设规定;经管学院有《关于处理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规定》;公管学院有《师生在线教学自律守则》。此外,研究生院从2014年开始为全校研究生开设“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教育”系列课程。清华大学还将2019年作为“学风建设年”,集中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和讨论,探讨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讨论基础上,凝聚共识,2020年形成《清华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清委发〔2020〕12号2),提出“学风建设要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坚守学术底线,提升学术品位”、“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评价体系和培训体系”等学风建设的具体工作要求[6]。2019年,各高校围绕学风建设展开的一系列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等教学配套改革,被《中国教育报》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发力点,将2019年称为“高校学风建设年”[5]。

三、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特点

对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的深入学习理解以及对各高校学风建设实践探索的梳理分析发现,相比本科生,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活动更为复杂,社会角色更加多元,其学风建设有着以下特点:

(一)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的事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他们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学术指导、成长引领贯穿于研究生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直接关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7]。研究培养过程中需要有教师融入课程的学术伦理和科研中的行为示范,有管理制度中的学术规范准则和学术不端行为监督处理,有基于学校传统的学术文化建设等。因此,研究生的学风建设,不仅要坚守学术底线不可逾越,更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发力点,是系统性工程,是立德树人、办学治校的基础和保障。

(二)学风建设要基于学科特色和学生特点

不同于本科生的统一培养计划建制式培养,研究生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分,有传统的学术导向研究生和实践导向的专业学位之分。不同学科的学生培养目标、培养环节不一样,学术规范的侧重点就会有所区别,有针对性才能有效和长效。因此,在共同的学术底线基础上,分析不同学生的痛点,对症下药,才能以学风建设为契机有针对性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四、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点内容

研究生在学风中的常见问题包括:课程作业和论文的学术规范问题、考试中的诚信与纪律问题、修业年限内无法完成培养环节问题、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工学矛盾等。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分析,学风建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管理。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学风建设的系统(图1)。

(一)树立优良的教学风貌,将学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到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在入学导向中融入学术规范和专业伦理教育。在选导师环节,实行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积极推动导师密切联系研究生,形成了师生良性互动。在教学环节,推行案例教学,严格把控课堂规模,加强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推动教师之间的互助互学,共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助教队伍建设,制定助教管理规定,学期初进行工作培训,学期末进行打分考核,保证非全日制学生的出勤及上课质量。在论文环节,强化学位论文指导的制度安排,开展论文导师的职业伦理教育。把“以学生为本”的教风贯彻到教学和育人实践中,实现导学互动、教学相长。

(二)健全规范的学术意识,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认知基础

从入学教育开始,引导学生重视学术规范,在课程教学、社会实践、论文研究、职业引导中不断融入学术规范与科研伦理教育,将学风建设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强化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研究生培养项目主任教师、学生党组织的作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研究生学风建设讨论与交流,以保证论文原创、考试诚信为底线,增强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营造学术文化氛围,传递学风建设人人有责的理念。

(三)完善规则,科学管理,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提供制度建设与运行的保障

充分发挥各研究生项目培养委员会专家的作用和专业教学管理团队的行政支持作用,在教学管理中根据研究生的特点、需求,学业上的优势和劣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完善培养过程的学术规则,制定不同培养项目的质量标准、培养政策和学术管理制度;规范教学管理流程,具体包括不同项目的运行流程与服务标准;落实质量监控措施,具体包括与导师、研究所、学位分委员会配合把控培养环节中的节点、纠正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等。研究生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教师、学生、教学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行动,构建研究生导师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落细落实的工作机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风,以优良的教风引领学风建设;坚守“自律诚信”的学风,以规范的学术意识推动学风建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坚实的工作基础保障学风建设;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以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成就学风建设;规范教学管理流程,以严谨的服务标准促进学风建设;落实质量监控措施,以严明的纪律要求把关学风建设。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运用制度力量来规范学术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多措并举将学风建设落到实处,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带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摘自2002年5月15日~16日赵沁平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长沙)上的讲话.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的通知[Z].2009-10-29.

[3]摘自教育部研究生司信息“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4]范九伦.构建“以本为本”学风建设新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9-03-04.

[5]董鲁皖龙,万玉凤.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如何发力[N].中国教育报,2020-03-17.

[6]中共清华大学委员会.清华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Z].2020-03-13.

帮扶工程论文范文6

一、学术出版的特质和价值

1.对学术研究的爱好和坚守

学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有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学术在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进步、转型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正向作用。因为古今中外一批又一批学者对学术研究的爱好与坚持,人类的知识宝库得以建立,人类的学术大厦得以奠基,人类的文明体系得以成型。

2.对文化积累的钟情和追求

学术研究的重要作用是为文化的生产和进步提供基因和养分。人类文化的养成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丰富和完善的过程,而文化价值始终是学术出版高度关注并追求的目标。学术出版因为自身所承载的巨大的文化含量和文化价值而为人类所重视。

3.对学术体系的贡献与促进

我国古代对传统文化有经、史、子、集的统称,现代引入西方学术体系之后,开始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所谓“二分法”,在二分法的基础之上,又从社会科学当中分出人文科学类。就当前来讲,根据国家最新学科分类统计,我国的学科大致被分为13个门类,110个一级学科,670个左右的二级学科和2480个左右的三级学科或专业。这种由一生二,由二生三,由三而生无穷的学科发展模式,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式,这些学科、专业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领域,也是学术研究的成果和结果,同时也是学科专业不断细分、不断综合的结果。

4.对知识创新的高扬和催生

创新是学术出版的灵魂,也是学术出版的生命。学术出版从根本上讲就是将学术研究中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据、新论证传播开来,使人们对此有所认识和掌握,并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能动力量。因此,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第一生命,也是学术出版的最高追求。

二、中国学术出版面临的形势和呈现的状态

1.学术研究方兴未艾,学术事业蓬勃发展

以国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出版基金等三大基金为引领,由科技、教育、文化、新闻、专利、发展等部门牵头,包括中科院、社科院、中国科协、各高校都出台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科研发展推进计划,设立了学术研究扶持基金、平台和项目。国家恢复了两院院士、文科资深(终身)教授学术称号,国家层面设立了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部级实验室、部级科研团队、部级科研(工程)项目等荣誉,从而鼓励、引导、培育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重点和样貌。中国拥有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科学技术(学术)团队,设立了规模最大的科技攻关项目、方向和平台,集中了人数最多的科研学术力量,也产生了数量第二多的科研学术论文、项目进展、结题报告、学术著作等。有统计表明,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科研经费与美国相比,已由2002年的占比12%提高到2016年的74%,总量排世界第二,是俄罗斯的四倍,这是中国学术出版发展繁荣的基础和现实。

2.学术出版规模放大,专业论文放量剧增

学术出版主要包括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两部分。据有关方面资料统计,全国584家图书出版社,大约有500家以上涉足学术出版。201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75768种,2015年全国共有期刊10014种,有5766种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学术期刊。另有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每年生产专业论文超过百万。

3.出版工程成批涌现,学术译介长盛不衰

中国出版与学术研究素有互相帮扶、荣辱与共的传统。进入现代以来,中国的学术出版一直处在亚洲前列甚至成为世界学术出版中心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整体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学术出版的重视和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大型出版项目、学术出版工程前后相继,蔚为壮观。以出版国家队为第一方阵,大学出版社、地方教育出版社、地方科技出版社、地方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主体都有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学术出版工程被策划、启动和实施。其中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是中国学术出版的领头羊和佼佼者。在这种大的出版氛围中,肇始于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和“睁开眼看世界”的学术译介、引进国外学术图书也成为中国学术出版的必然选择。学术出版肩负了开启民智、除旧布新的“清道夫”的职责,引进出版了一大批具有重大思想价值、学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精品学术著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各个出版集团也相继推动了新一轮学术出版工程的繁荣。

帮扶工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成果导向;本科毕业设计;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可持续改进

1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改革的意义

经历了4年专业知识的学习,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即将离开校门走向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训练环节,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毕业设计质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主要依据。毕业设计的课程目标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重要支撑[2]。课程是工程教育的基本载体,是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实现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3]。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下,为了支撑所建立的基于成果导向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需针对理论课、实践课建立 相 应 的 课 程 目 标 评 价 体 系。然而,在过去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中,由于课程目标不明晰、考评方式相对单一、缺少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因而不能有效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4]。所以,建立基于成果导向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对于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至关重要,是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本科一流专业建设中的一块基石。

2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构建框架

在我国,按照惯例,毕业设计(论文)都安排在第8学期,即从3月开学一直持续到6月直至毕业前夕。一般都安排有调研、开题、设计(或实验)、绘图(或撰写论文)、翻译和答辩六大环节。在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中,毕业设计的课程目标可承担多个毕业要求,比如: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工程与社会、个人和团队、沟通、终身学习等。因此,评价毕业设计的训练成果,需立足于“过程管理、定量评价、持续改进”的原则,从多目标、多角度、分阶段来实施。

2.1评价方法

基于成果导向的理念和毕业设计的实施特点,毕业设计达成度评价的主要逻辑流程为:①确定课程目标,②反向设计毕业设计实施环节和评价单元,③制定评价标准,④确定评价方式和成绩构成,⑤计算课程目标的达成度,⑥提出各评价单元的改进建议。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总目标达成度评价两方面。课程分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如式(1)所示,总目标的达成度等于各分目标的达成 度 乘 以 相 应 的 权 重 之 后 汇 总 求 和,如 式 1所示。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该项目标学生得分的平均值该项目标的满分值(1)

2.2评价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该课程需要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并依据《毕业设计》的课程特点,确立了《毕业设计》课程目标,分别支撑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由此完成了由毕业要求指标点对课程目标的反向设计。以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该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有以下课程目标。目标1:能够针对安全工 程领域实 际问 题,了解并掌握企业生产和施工建设项目中与安全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开展初步安全工程规划设计或提出解决方案。目标2:能综合运用专业 知识、应用 现 代工具和方法,考虑作业场所特点,对其负责的安全工程问题进行全过程设计和优化。目标3:能够综合应用所 学安全工程知识,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符合《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目标4:能在专业领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与同行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目标5:能运用合适的方法查找安全工程领域最新资料,能够准确进行安全工程领域外文资料翻译,具备自主学习安全工程领域最新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2.3评价单元

要将课程目标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落实于毕业设计的具体单元中。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组成评价小组,在不同的单元中发挥作用。在调研和开题单元中,主要考察学生是否能针对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充分了解企业生产或施工建设项目中与安全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能开展初步安全工程规划设计或提出解决方案。评价小组根据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给与量化评价,并给出恰当的修改建议,以确保该方案能进一步实施。在文献综述单元,主要考察学生能否运用合适的方法查找最新的相关资料,能够准确进行专业外文资料翻译,具备自主学习领域内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实现可持续学习的能力。由指导教师根据文献综述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给予量化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毕业设计主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能否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现代工具和方法,考虑作业场所特点,对其负责的安全工程问题进行全过程设计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由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制定好的量化标准,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重要的是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帮扶,以促进目标的实现。在设计评阅单元,由评阅教师执行对毕业设计是否满足撰写要求和规范做出评价。在答辩单元,由答辩小组对学生是否具备与同行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做出评价。划分各评价单元,明确学生在各单元中应掌握的能力目标,既为教师日常指导指明了方向,也让学生能够对照能力目标,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能力。例如,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企业生产和施工建设中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多方面要求,在安全工程规划和设计中得到满足”,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会侧重让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重视工程中的安全和环境问题,而非单纯地指导学生如何完成设计作品[5]。

2.4量化标准

在确定了评价目标,划分了评价单元后,制定评价量化标准至关重要。由专业教师团队根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学校相关标准,形成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目标达成评价标准细则。

2.5实施与反馈

在确定了评价目标、评价单元、评价标准之后,完善了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控制及评价实施体系,如图1所示。该流程能 够 实现毕业设 计(论文)的全过程量化监控和评价,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目标达 成度,整体提升本科 实 践 教 学 的 质 量 和水平。

3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3.1精确量化评价标准

毕业设计的教学实施过程不同于单一的理论课、实验课,由于其过程的多样性和连续性,需要从多目标、多维度进行评价。一般建议由指导教师团队基于学校的整体要求,结合专业的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用不同的引导动词描述学生能达到的不同能力层次,制定评定标准。制定的标准经专业负责人或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后执行。

3.2强化过程评价实现不断改进

达成度评价是针对成果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要贯穿于毕业设计的执行过程中,按照工作安排的节点进行各阶段学习或训练成果的检验,而不是等到毕业答 辩 时 进 行 一 次 性 检验。根据课程目标,将成果达成度评价落实于每一个单元或环节中,是为了实现不断地持续改进,只有第一单元的目标达成之后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训练,是最大程度地确保学生毕业答辩时能很好的达成总的课程训练目标。

3.3利用互联网加强毕业设计管理

帮扶工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中美对比;诚信教育;学术规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0引言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它是一个伦理道德范畴,规范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离开诚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各种假冒伪劣、合同诈骗、学术不端等行为危害社会和个人,造成经济损失、健康伤害及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诚信现象占有不小比例。根据本课题组对南通某高校321位学生的调查,认为身边同学中有作业或论文抄袭现象的占34%,考试作弊的占24%,拖欠学费的占32%。种种不诚信现象让人们深恶痛绝,它不但破坏了教育公平,给学校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印象。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从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诚信档案建设等角度进行了广泛讨论,如陈勇(2013)[1]、宗传鑫等(2018)[2]。此外,有学者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诚信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如张妍、胡剑(2016)[3]67、孙纪瑶、段妍(2018)[4]58-59等。这些研究使我们深入了解到美国的诚信教育机制,以及它们对美国学术研究和科技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如何将发达国家诚信教育机制有效地运用到我国高职院校,还没有充分的研究。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考察和研究,对美国诚信教育机制中的可借鉴部分进行梳理,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加强诚信建设、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

1美国的诚信教育机制

陈丽君(2009)[5]21-22将诚信分为三个方面,即社会诚信、经济诚信和学业诚信。诚信教育在美国高校主要表现为学术诚信教育。这是因为,美国大学生成长于信用机制完善的环境之下,从小就受到严格的诚信教育,作为日常行为准则,诚信意识早已被植入每个人的价值思想内核,脱离诚信将在生活中举步维艰。此外,源于商业活动中的契约精神更是美国社会所强调和推崇的,他们明白,如果没有基本的经济诚信,便无法在社会立足。因此,对于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备较好的社会诚信和经济诚信基础,而学术诚信是美国高校重点培育的内容。具体说来,美国高校的诚信教育机制有如下特点。

1.1专门的学术诚信管理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成立了专门的学术诚信管理机构,如隶属于廉洁与利益总统委员会的“科研不端行为工作组”就是在当时科研不端行为曝光后成立的。[5]15后来,为了落实“关于不良研究行为联邦政策”而成立了专业协调小组,美国各高校和实验室也成立了相关的办公机构,如“荣誉准则委员会”(HonorCodeCommittee),负责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如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术诚信委员会、马萨诸塞大学的学术道德办公室、贝勒大学的学术诚信办公室等。[6]诚信管理机构由学校成立,负责学术诚信政策的宣传实施以及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对不诚信学术行为进行监察、调查和处理。成员由选拔出的学生和教师组成,实行学生自治管理。如有可疑的学术不诚信行为被发现或被揭发,则该委员会启动调查程序,其严肃程度不亚于法庭开庭。此外,美国还成立了“学术诚信中心”(CenterforAca-demicIntegrity),它的任务是学术诚信文化的培育、学术诚信建设的指导和评估。[3]69由于评估的结果是美国高校排名的依据之一,因而各高校非常重视。高校需要制定学术诚信政策以及学术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才能成为“学术诚信中心”的会员并接受诚信评估。到2014年已有400余所大学成为了该中心的会员,并自觉承担着维护学术诚信的使命。

1.2具体的诚信守则和荣誉制度

美国高校的学生守则中对学术诚信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诚信要求体现在各种规则或标准里,如荣誉准则(HonorCode)、社区标准(CommunityStandard)、校园契约(CampusCovenant)、学术诚信政策(AcademicIntegrityPolicy)、修订版荣誉准则(ModifiedHonorCode)等。发端于威廉与玛丽学院的荣誉准则主要倡导无人监考、签署荣誉誓言、报告失信行为等,后来,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荣誉准则的内容逐渐丰富并演进,形成新荣誉准则。新荣誉准则强调学生个人在学术活动中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同时发挥同伴和学校教师在学术活动中影响和监督作用,从而构建一个学术诚信共同体。以哈特兰德社区学院(HeartlandCommunityCollege)为例,在该校学生手册中规定的“学生行为(StudentConduct)”部分有学业诚信和荣誉准则的内容。其中关于学业不诚信的界定包括但不限于虚报(伪造)数据、篡改学术记录或文件、作弊、协助作弊或其他学术不端行为、剽窃、非经授权而入侵计算机学术记录或管理系统。[8]每一种学术不诚信行为下面又详细说明了不诚信的具体内涵。

1.3务实而细致的诚信教育方法

在美国高校,诚信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合于各学科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一些高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求学生签署荣誉承诺或荣誉誓言(HonorPledge)。在诚信教育的安排上,既有一些公共的关于学术诚信教育的课程,也有各科教师对于课程作业和考试的诚信要求,以及关于抄袭、剽窃等不诚信行为的认定。以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或论文为例。多数刚进校的大学生由于未经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对于作业或论文中如何区分正确引用和剽窃往往不太明确,需要教师给予专门的写作诚信指导。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均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正确引用、什么是抄袭或剽窃。此外,不少高校还强调,学生不知晓什么是抄袭行为不能构成其免受处罚的理由。可见,学生有义务自觉了解并弄清有关不诚信行为的界定,从而主动避免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美国高校还强调学术诚信教育的全员性。[4]65不仅学生本人要对失信行为负责,教师或失信行为的目击者,都有责任对不诚信行为进行揭发或汇报。例如贝勒大学(BaylorU-niversity)的“荣誉准则及程序”就规定:“目睹了自认为不诚信或有理由认为不诚信的行为却没有按荣誉准则要求进行汇报的,属于不诚信行为。”[9]也就是说,不诚信行为的目击者或认为某种行为可疑的第三者,都有义务把事实或可疑现象举报出来。这充分体现了诚信教育的全员性。

1.4人性化的学业关怀与帮助

诚信教育在美国并非冷冰冰的,而是与对学生的关心和引导相结合。除了各科教师对不诚信行为的教育和防范外,美国不少高校还给予学业有困难的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重新规划。例如,哈特兰德社区学院的荣誉准则中明确表示:“如果你觉得课程内容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请联系教师反映你的顾虑。学校会提供免费的辅导、免费的论文写作帮助以及校园内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技能训练班。”[8]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为了作业或论文而作弊的念头。如果确实存在学业差距太大而无法完成的情况,也可联系学术帮助中心(AcademicSupportCenter)的咨询教师,免费获取职业规划和建议,其目的是让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强人所难。

1.5严厉的失信惩戒措施与严重的失信后果

美国高校在学术不诚信的处理问题上绝不手软。对于发现的或被揭发的不诚信行为将开展程序化调查,其过程包括报告、调查、审判与终极审判四个阶段,[4]62-63由荣誉委员会成员对被调查人进行多次的侦查和鉴定,最终做出是否有学术不诚信行为的裁决。当然,为了保证被调查者的权利,对最后判决不服的可以在判决生效后的一定时间内申诉。一旦不诚信行为得到最后的确认,当事人面临的是严厉的处罚。从课程角度来讲,该门课程将以零分计算,并视情节轻重取消或暂时取消该课程的修习资格,同时向任课教师道歉。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处罚措施有留校察看、休学、开除学籍等。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所有的不诚信行为均会记入个人信用档案,该档案与社会信用体系接轨。美国公民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其中有该公民的信用记录,且会伴随其终生,因而信用在美国公民心中占有绝对的重要地位。对于有不诚信经历的公民,将在升学、求职、购物等生活的各个方面碰壁。正是因为失信的代价如此巨大,使得美国公民不会轻易铤而走险去触碰不诚信的“高压线”。

2美国的诚信教育机制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

由美国高校的诚信教育机制可见,诚信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诸多因素。针对我国高职学生中存在的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拖欠学费等现象,我国高职院校可借鉴美国的做法,通过务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诚信建设,提升人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2.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效

诚信是伦理道德的范畴,诚信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诚信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媒介,大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诚信建设的方针政策,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中央办公厅2013年12月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要努力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我国的诚信教育历史悠久,但实效并不显著。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因素导致公众对诚信的认知发生偏差。传统的“老实人吃亏”“办事要灵活”的思想让一些人虽然从思想上接受了诚信意识,但在行动上却另来一套。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诚信教育方法不当。简单地以“宣读”“告知”的方式进行诚信教育是没有用的,可以通过英雄模范专题报告、讨论或辩论、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将诚信教育贯穿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到细致入微、深入人心,真正起到诚信教育的效果。

2.2设立专门的诚信教育机构

美国高校从上到下有一个专门负责诚信工作的机构,并有专门人员承担失信行为的监督、调查和处理工作。我国高校对学生失信现象多数是按照违反行为规范来处理的,常常是与相关部门的人员有关,如负责学生工作的学工处、班主任、辅导员,或者是负责教学考试秩序的教务处工作人员、任课教师等,还可能是财务工作人员。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员配备,使得对于失信行为的处理缺乏严格的规范,尺度的把握不准确等。近年来,高职学生失信现象仍然严重,高职院校应设立由副校长牵头的诚信事务专门机构,并在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处、档案室以及各班级指派专门人员负责。高校管理者要借鉴美国的理念,将学术诚信教育视为“治校之本”[7]207,通过专门的诚信事务处理机构开展程序化工作,营造一个守信受表彰、失信受处罚的诚信氛围,保证对失信问题的权威解决,提高失信事务处理的效率,从而改变目前诚信问题在高校工作中的边缘地位。

2.3开展学术诚信规范辅导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从学业诚信抓起,离开了学业诚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将成为泡影。除常见的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外,最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就是论文抄袭和引用不规范。如今多数高职学生都有毕业论文写作的要求,平时作业上交小论文的任务也有增多。与国外学生相似的是,他们在中学阶段没有接受过文献引用方面的培训,对于什么是正确引用、什么是抄袭或剽窃知之甚少,学生有时就因为界限判断不清而犯下错误。所以明确学术诚信规范是提高学生学术水平的前提。高校图书馆是学术信息的交流和集散中心,学生的作业和论文写作均离不开学术论文的检索和利用。明娟、秦飞飞(2017)认为,我国高校应当借鉴国外的做法,发挥图书馆在学术诚信教育方面的作用。[10]如发放图书馆入学教育手册、举办诚信教育宣传周、开展专题讲座等。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学术资源,尤其是文献的正确引用方面,通过实例将正确和错误的引用加以对照,并印发在手册上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抄袭和剽窃,从而有效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2.4提供学业帮扶,推行教学改革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逐年下滑,总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懒惰怕学而难以顺利完成作业或考试。由于功利性的想法或迫于家长的压力,学生很可能选择抄袭或作弊的方式获取平时成绩,提高考试分数,从而欺骗家长。事实上,这些学生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学业帮助,几乎不可能通过考试。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当给有关学生提供英语、数学、物理等较难课程的额外辅导,让他们能够跟上进度,从而树立起信心,减少作弊的可能性。除了学业上的帮扶之外,学校还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据调查发现,学术不诚信的一个原因是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职业无关”[7]205。因此,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人才素养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尤其是人文社科类课程,它们具有开放性、主观性特点,问题常常没有所谓的“正确”或“标准”答案,因而更应当加强教学改革,摒弃“死记硬背”的做法。通过头脑风暴讨论、撰写报告、校园采访、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查找资料、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批判、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监督和帮助的作用。

2.5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

要强化诚信教育的效果,必须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在经济诚信方面,我校学工处于2019年3月对享受国家助学金却违反禁烟规定的6名学生给予了停发国家助学金的处分。这种做法值得兄弟院校借鉴。在考试作弊方面,由于《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监考和作弊处罚的规定都很严格,在大型考试中的作弊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在学校里大量的一般性考试以及平时的作业、论文中,对作弊或抄袭行为的处罚力度则有很大差异。在高职院校面临招生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部分院校考虑到学生的前途和学校的声誉,仅对作弊学生给以批评教育处理,即使给予行政处分,通常也并不计入学生档案。这种现象不利于对当事人的教育,也不利于全社会诚信风气的养成,因而必须加以纠正。此外,还应加强信用档案建设,提升个人的诚信意识,尤其要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并与社会信用体系接轨,让失信人在社会上寸步难行。由于个人信用档案在我国还尚未普及,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还在起步阶段,但它对提升学生诚信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