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田径课程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背景下的田径课程德育渗透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发展愈发重视,对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愈发明晰。新时代,党和政府强化教学中的德育工作,确立了学校“立德树人守初心,为国育才担使命”的人才培养理念,致力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本文从立德树人教学工作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该背景下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理论依据。探讨了高中田径德育渗透的方法和原则,致力于通过高中田径课程教学德育工作,达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田径德育

一、立德树人与体育精神的完美契合

(一)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奠定了人才培养的总体基调。十八届三中全会,也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从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原则,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的重要作用,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强健体魄。在党中央的引领下,教育部门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强化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对基础教育阶段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总体统筹,强化学科的综合育人能力。可以说,正是对于全面人才培养的方针指引下,体育、德育等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课程作用得以凸显,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稳定发展。

(二)立德树人体育德育渗透的理论依据。立德一言,起于《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德者为三者先,强调了德行之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树人则发于《管子》,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从字面上释意,就可明确看出词句中表达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综合“立德”“树人”,其中透露的简而明之,即是人才培养,以德为先。除了历史维度上,诸如古代文学巨献所呈述的育人理念外,立德树人在法律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同样存在理论支撑。在法律层面上,我国教育法与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学校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思政与德育工作。同时强调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当作根本任务。而在社会主义理论层面,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发展到国家复兴、民族富强背景下的“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祖国建设者,都在围绕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而协同发力,努力奋斗。

二、高中田径课程德育渗透的原则

高中田径课程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还需要通过田径课程这样的介质渠道,来渗透德育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从技能项目着手,从身体参与出发,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增添体育良方。

(一)严于律己,于言行中树榜样。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这是对教师的约束,也是职业的操守。高中田径课程艰苦,需要教师与学生一道,共同努力,才能成功。教师应当谨记纪律性原则,不仅约束他人,更要约束自己。做学生的榜样,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成长与进步。

(二)拓展创新,于方法中求突破。保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注定不会带来惊艳与成功。在高中田径课程中,应当遵循创新性,不仅在教学主体的方法和手段上,寻求创新。在客体的训练中,也要经常总结,提升突破。要改变传统机械的田径项目教学训练,利用新型教学设备,新的理念方法。在田径的教育教学中,拓展出新的天地,让学生不再枯燥。爱上田径,就是其最大的进步。

(三)润物无声,于情理中传真心。润物无声,留有真情。严厉训练的背后,必定是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不是“永动机”,会有疲惫、厌倦、不甘与愤懑,会出现逆反心理,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与焦虑,教师应当转换角色,保持感性,在田径教学与训练中体现真情,从而在感性认知上寻求一致,以帮助学生攻坚克难,努力进取。

(四)立足训练,于坚守中证成果。坚守底线,立足训练,方能成功。通过田径这一介质,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只有扎实基本,克服惰性,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体育人,不仅要在身体上历练自身,在精神上也要磨炼有为。田径课程训练,需要立足于基础日常,在成绩突破中精益求精。高中田径课程,不仅需要学生艰苦奋斗的努力拼搏,更需要教师日复一日陪伴的坚守。希望教师和学生都能免除浮躁,立足本心,攻坚克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高中田径课程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准之以绳,明确规矩至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道理。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叛逆期,在这个阶段,需要以规矩为准绳,给予学生以约束。教师应当明确课堂纪律,强调训练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规范措施,促使高中田径课程开设的平稳运行。在具体操作层面,教学主体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与安排,对学生明确上课纪律,包括考勤、奖惩制度,确保授课、训练正常进行。同时,教师作为纪律的执行者,也需要以身作则,带头履行规矩,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授课、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纪律意识、严谨态度。开好头,扣好第一粒扣子,一切按规矩办,方能有序、有法、有为。

(二)授之以道,创新思维模式。田径课程与其他项目课程不同,需要学生长期的隐忍与坚持。高中教师可以采用“快乐教学”理念,采取“翻转课堂”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于田径课程的兴趣,告诉学生,其实田径世界也是大有洞天,别有风情。通过“苦中作乐”的态度,创新多变的理念方法,于蹊径中辟坦途的精神意志,使得学生爱上田径,学会攻坚克难,学会隐忍坚持,让他们相信,其实换一种路径,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三)处之以心,促进情感交流。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授予者,同时也是人生的引导者。除了准之以绳外,体育教师也应当承担处之以心的义务。田径课程开展素来不易,高中阶段,学生成长诱惑增多,更容易对这种高强度、重复机械、大训练量的项目产生反感。因此,高中田径教师,应当本着人本主义理念出发,做学生的朋友,用心交流,真心排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因其他原因产生的心情低落,影响学习和训练。

(四)训之从严,强化日常训练。高中,是学生技能定型,成绩进步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升学压力,高中田径训练,要在老师的监督指导下执行,通过强化日常训练,严格纪律,让学生明白,体育生不是差生,体育训练不是躲避文化学习的借口,任何的成功都是汗水浇灌而来的。润物无声胜有声,立德树人教育对于学生未来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高中田径课,不仅旨在提升技能,知晓理论,更在于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涓涓细流,在于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在田径的微小洞天中,找寻道德和精神上的升华。田径在于超越,体育存乎修行,希望莘莘学子恪守本心,努力奋斗,在学习进步中感受良知永续。

参考文献:

[1]李京迎.论高中体育课堂德育素质的培养[J].现代教育,2016(08):58.

[2]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01):10-13.

[3]周如东,张东,李晓静.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内涵和理论基石解析[J].前沿,2013(21):37-39.

作者:王兆伟 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致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