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分析

智能教育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分析

摘要: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重构了教育的发展形态,并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要求,引发了教师专业发展在内容和方式方面的变革,进而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为此,清晰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变革,努力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创新,积极探索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方式,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教育;教师专业

发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不断融合给教育系统带来了巨大变革,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智能教育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和关键因素,不论是国家、社会、教育自身都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1]。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如何适应智能教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理念将产生变革,教师的专业实践将更具创新性,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方式将更加多元。

一、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变革

1.教师专业发展将回归育人本质

“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人工智能并非万能,并不能代替教育,智能教育时代的教师教育最终要以人为本,回归育人本质。一方面,智能技术变革了教育,但不能代替教师,只是教育教学的助推器。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形象地将教育描绘为用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2]。另一方面,智能教育时代,学生的生命成长能否得到促进,是衡量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师教育要关注到教育本身的专业性和纵深性,注重学生个体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材施教,启发每个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全面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

2.教师专业活动将更具创造性

智能教育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将不再是知识的更新和技术的培训,而是对学习的深入理解和专业创新,更强调教师专业活动具有创造性。一方面,智能教育的逐渐应用,已经覆盖到了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等多个领域。人工智能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教师的部分劳动,教师曾经从事的知识的重复讲授、资源的冗余搜集、作业的定时批改及事务性任务的管理等一些工作,都由人工智能替代教师完成。另一方面,与以往信息技术不同的是,智能技术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超越了技术的工具属性。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智能技术中的人机协同、自动化测评及自适应学习等,能够进一步代替人类进行简单的智能活动,协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最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反思、去研究,去发挥专业的创造性,更能与学生深入沟通和交流,更加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去找寻教育的真正意义。

3.教师发展途径将更加多元化

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将有机融合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这三个方面。林攀登认为,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三者的割裂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三者是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基本途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3]。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要基于教师的自主发展需求,并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出发,充分发挥研培工作绩效,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在课堂教学备课、上课及课后反思中,教师会发现一些实际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开展实践探索,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教师自主自觉地实现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基于阶段性研究主题、教学重难点以及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分享,并得到专家的指导,教师有的放矢地实现专业发展。最后,在教师培训中,通过专家引领、实践观摩及与同行的交流分享,教师学习到系统课程和系列专题,在开阔视野的同时,会有深入的反思,自身也会有所成长。

(二)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创新

1.立足数据驱动的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研究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内容的实践性研究[4]。它是一项既注重问题解决,又注重理论提升、经验总结和规律探索的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中,中小学校和教师将校本教研的重心聚焦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和行动跟进上。校本教研在转变教师学习方式、改进学校教学管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驱动的校本教研,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其结果为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教师基于课堂教学数据进行有依据的自我反思,针对教学实践中的行为表现、行为依据和产生结果,开展基于数据的审视和分析。同伴之间基于教育教学大数据的分析,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指向,实现教师主动持续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专家基于教师成长数据及教育教学大数据分析进行有重点的专业引领,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行动跟进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有效落实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着眼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解决,基于教育大数据及其分析解释,进行深入的反思与调整。数据驱动的校本教研,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了数据支撑,改变了仅停留在教师以往的经验和反思的情况,促进教师科学规范地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对学习研究的深入理解。

2.聚焦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

教育正朝着智能化、个性化、精准化和泛在化的方向发展,未来教育是一种“人机共生”的教育,人工智能与教师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关系,人工智能发挥其计算能力,教师发挥人类情感的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高效的课堂及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课堂氛围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良性互动的一种体现。教育教学实践中,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包括“人”和“机”两部分,即教师的经验智慧和机器智能,是两部分的有机融合。人工智能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全方面地分析和解释学习过程数据,为课堂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人工智能作为教师的助手帮助教师完成大量简单、重复的任务。教师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效,关注自身教学行为是否合理,选取更加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生成智慧教学方案。机器智能助力教师运用数据支撑和智力支持来进行教学决策,解决了以往基于经验教学决策的不精准问题,提升了教学的科学性。以课堂练习为例,传统课堂上教师凭借经验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一般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习题完成情况,并选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人机协同的课堂中,能够对学生习题完成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学习情况动态报告,为教师提供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错题情况,使教师的下一步教学决策有了科学的依据。智能教育系统能够收集教学过程的大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解释,精准地指出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为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3.开展学习分析的教师培训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与应用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高级机器学习等关键技术[5]。未来的学习分析不仅仅是单纯的数据统计和单一的数据挖掘,将基于实际需求,利用物联网、人脸识别和手写识别等实现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收集包括行为数据、心理数据、生理数据的学习体征数据,以及人机交互数据和学习情况数据等多模态的数据,并采用大数据智能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分析与解释。基于学习分析的教师培训,通过对教师数据的收集,解决教师个性化学习和规模化学习的矛盾,针对教师的需求来制定独立的培训方案,能为教师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使教师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如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实录、作业及测试等数据的采集,构建教师课程学习模型,对教师培训课程进行量化分析,为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对教师多次培训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基本情况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情况加以分析,形成教师的成长档案,促进教师根据自己的成长档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提升规划,为了终身教育开始终身学习,保持对事物探求的热情,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方式

(一)统筹规划教师专业发展愿景,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基于辩证关系的视角,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由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组成,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教师专业发展根本且决定的因素。主观能动性是教师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渴望,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因素。只有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促使教师不断成长发展。一是外部层面。国家及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省—市—县—校四级实施体系,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体系,系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明确办学理念与特色,统筹谋划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校本化课程实施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努力将学校的发展愿景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力量源泉,唤醒和激发教师的成长动力,并以学校课程规划为抓手,引导教师通过积极的实践探索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二是教师自身。职业是幸福的来源,教师要对自身的职业有认同感,教师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教师要对职业生涯有很好的规划,知道自己要发展什么,怎么发展,如何发展。教师要准确把握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学习与实践。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用积极的态度进行智能教育应用探索,完善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智能技术知识,不断提高智能教学实施能力,提升自身的智能教育素养,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特质,积累教师实践智慧

教师实践智慧是教师智慧在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呈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特质。传统教学中,教学智慧是教师准确把握教育规律与机遇、领悟教学真谛,采取恰当措施,敏捷而高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智能教育时代,教学技术已经被广泛纳入教师智慧的框架中,实现了教师智慧的重构,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推进智能教育发展。一是教学智慧。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教育系统和学习分析技术做好课前准备,详细分析学情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和个性化学习计划,为学生推送精准的学习材料。基于课堂练习、问题回答及学生状态等相关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感受和判断出教育教学的实际,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对教育教学大数据的分析与解释,精准地发现实际问题,并基于数据开展教学反思,积累教学智慧。二是育人智慧。智能教育时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多元化,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教学相长。要把立德树人当作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善于发现日常教学中的育人规律,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人机协同的课堂,亦师亦友的关系越来越明显,要与学生互相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要懂学生,尊重学生,将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转化成教育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力量,让教育在不知不觉中顺其自然地产生。

(三)开展持续的研培活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部门要积极开展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持续性研培活动,创新研培方式,拓展发展空间,承担起促进教师从对智能教育的认知和理解到人机协同课堂的实践和创新的专业发展任务,推进教师在学习理解中成长,在实践创新中发展。学校要积极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校本教研,用数据说话,让校本教研有据可依。一是研究活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引领教师开展智能教育及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加快教师适应智能教育的步伐。分层次建立研究团队,关注研究过程和研究提升。充分了解教师在智能教育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系列研究。关注教师对持续参与研究活动是否有兴趣及具体的收获,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二是培训活动。智能教育时代,要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开展基于学习分析的教师培训,通过教师情况及个性化需求分析,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有个人特色的培训和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培训的优势,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培训过程中要关注培训专题是否适合、是否是教师所需、具体收获如何、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等,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精准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校本教研。要开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校本教研,进一步优化和重构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分析和解释教育大数据,为校本教研活动提供数据支撑。引导教师打破常规的学科局限和学科边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整合意识和多学科合作能力。教师要积极进行基于数据驱动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改变以往仅停留在经验反思中的校本教研,不断加深对学习研究的理解,更科学规范地开展教学研究。

三、结束语

叶澜教授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中指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学生的精神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6]。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发展完善自己时,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

作者:付明明 单位: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