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急救中心在卫生变革中的职能

发挥急救中心在卫生变革中的职能

作者:盛家鹏      单位:镇江市急救中心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使得提供院前急救服务的急救中心(简称120)面临一场利益格局调整的改革。

1120在深化卫生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市场化的导向制约120的发展

120的发展、提高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政策扶持及大量的经济投入,但是此卫生费用的筹措和成本的控制是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由于国民经济发展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步,造成对院前急救事业的投入不足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120走上了部分市场化的道路,进一步导致120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治疗手段过度使用、使用不足与错误使用屡见不鲜。我国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目的就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秀、高效、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

1.2制约120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医疗卫生需求日益增长,但宏观管理体制不顺,卫生投入相对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发展缓慢,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20普遍存在运转难、投入发展难、优质服务难、强化管理难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120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基本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上不足,水平不高,社区卫生发展仍较滞后,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卫生资源、卫生人才、技术力量、设备过于集中在城市,而病人资源有限,利用效率低,卫生资源严重浪费。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低、职称低、医疗技术水平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不高,保障水平低,难以承担保护和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的任务。

1.3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产生

全行业监管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仍较严重,医疗行为不正之风依然存在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卫生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健康状况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医疗保健需要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水平、质量、软硬件环境提出不同的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既要满足社会各阶层不断增加的医疗需求,卫生事业既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要实现卫生事业内部预防和医疗、中医和西医、医疗服务和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和保障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设备装备、人才队伍、运行机制等问题已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应急救治能力和监督执法能力尚不够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尚不健全,难以应对复杂的疾病流行局面和多重的疾病负担及监督执法压力。同时,一些重大疾病仍严重危害或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和一些新的传染病如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等新发传染病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此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精神障碍日益增多。贸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人流物流增加带来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120提供院前急救服务职责剖析

院前急救服务由于其服务的特殊性,与患者的接触时间短,以对症处理为主,主要是基础生命支持和部分高级生命支持,其对病人的服务受患者本人或家属的认可程度低,但我们认为其根本服务的宗旨不变,即“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有效、及时高效和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1]。在提供院前服务中,应充分考虑到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权、选择权、生存权。总的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先重伤,后轻伤”;“就近就急,就家属意愿,就医院功能特色”,这些是对以患者为中心的最好的诠释。但是仍然要注意以下几点:(1)“急”“、救”并重,不能只求快、不救治,也不能只救不急,应当强调运动中处理的重要性。(2)院前急救服务不能只是单纯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应当是一专多能的医技体现,使患者遇到不适时能得到及时和专业的处理。(3)要提供心理上的干预,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让患者缓解面对疾病的疼痛、恐惧、孤独和焦虑等。

3以人为本,加强120职能

我国国民的健康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卫生医疗服务重要性也不断得到重视。对120来说,积极参与建立一个公平和成本得到控制卫生保健体系是其在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中的职能所在。

3.1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把保护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观念,坚持把是否以人为本即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院前急救工作的重要标准发展事业。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科学管理、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来指导学科建设[2]。

3.2充分认识120的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体现公益性质

反对院前急救医疗机构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利用医疗服务为个人谋取利益,将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推行机构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双向选择和竞争上岗的人事管理和绩效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加强急救服务质量管理,把好急救人员和临床新技术的准入关,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和准入管理,定期对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疗费用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示,促进120职能作用的体现。

3.3转变卫生发展模式

依靠严格监督管理、提高卫生人员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作为卫生发展的中心环节,促进院前急救事业健康发展。

3.4突出工作重点

“三分提高,七分普及”,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院前急救培训,在群众中普及自我救护知识。坚持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己任和工作重点,从现阶段工作最薄弱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环节入手,提升120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职能作用。

3.5充分导入政府主导作用

希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承担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服务的责任。同时,加快急救中心内部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引导和规范资金进入,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p#分页标题#e#

3.6深刻认识创新对于120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加强了卫生人才队伍和科教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院前急救事业的协调发展。

3.7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形成统一、高效、快捷、准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应急处理部门,建立应急处理专家委员会、应急技术专家库和市、县、乡三级公共卫生应急处理队伍。制定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制定急救机构工作规范,提高急救医疗水平和质量。形成以紧急救援中心及120急救中心和医院急诊科互相衔接、管理属地化、指挥一体化、反应灵敏的急救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应急处理能力。

3.8120在改革中必须抓人才建设

推行以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和探索有利的人才流动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转变用人观念,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用好和稳定现有人才,培养和挖掘潜在人才,吸引和引进优秀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和发展空间。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理顺分配关系,积极探索符合卫生工作特点的、向优秀人才倾斜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积极推动120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卫生行政管理、急救中心管理和专业技术三支人才队伍必须一起抓,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