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的思想对五位一体建设的启发

革命家的思想对五位一体建设的启发

上层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上层建筑的内涵恩格斯在他晚年的书信中,在以前他和马克思论述的基础上再一次明确了上层建筑的内容。他指出上层建筑即包括:“阶级斗争的各种政治形势及其成果———由胜利了的阶级在获胜以后确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的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都正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宗教的观点以及他们想教义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二)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问题是恩格斯晚年书信特别着重论述的问题之一。说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运动规律,并不是说它们可以不受经济基础的制约而独立存在,而是指在经济基础决定的范围内,在经济基础制约下的独立,即有条件的、相对的独立。上层建筑在经济关系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首先就表现在上层建筑内部的诸因素———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等———之间发生着相互作用。而即便是对这些领域拥有“最终的至上的”控制力的经济,也是在上层建筑各领域自身的发展规律下,在诸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间接地发挥其“归根到底”的决定性作用的。换句话说,经济因素是根本作用但不一定是直接作用,上层建筑诸因素之间发生着更直接的相互作用。例如在哲学中,“对哲学发生最大的直接影响的,是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其次,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或说其自身发展规律表现为它所具有的历史继承性,即在人类历史的运动过程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奠定的基础,在这种既定的生产、生活条件下继承、发展并随着现实需要的改变而改变前代获得的物质的、精神成果。因而人们的各种思想、意识、观念都是历史发展和一定历史状况的产物,它们的形成必然包含着某些传统的材料。在世世代代的这种延续、扬弃的过程中,社会的力量和个人的力量得到不断发展。“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而就这个角度来说,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它能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而是指它决定着对历代先驱所提供的现有思想材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上层建筑所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以及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间接性使它又具有了相对独立性的第三个特点,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发展程度并不总保持一致,而是或超前于或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就这一点恩格斯在信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当然上层建筑也有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变革的滞后性。例如社会的政治结构就并不总是紧随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变革而立即相应地改变的。但尽管有这种滞后性,政治结构的变革仍是必然的,因为一旦政治结构的变革滞后于经济关系的变革,落后的政治制度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其发展的桎梏和束缚,因而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使得腐朽的政治结构被摒弃,形成适应并有助于先进的经济关系存在发展的政治结构。政治结构的改变只不过是或早或迟、或主动的或经过革命而被动地发生。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对推进我国“五位一体”建设的启示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唯物史观的核心原理强调经济基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第一位的,具有“归根到底”的决定性作用,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在取得这些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目前的发展正处于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领域的改革发展尚面临很多关键性难题,各种矛盾日益凸显,比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医疗、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较多;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我们处于复杂和艰险的国际形势之中。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给全球经济发展以重创的同时也使我国的发展遭遇严重困难,也让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显得任重道远。上述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能逃避而亟待解决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积极应对目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资源,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水平,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新动力,靠提高质量和效益来推动发展,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更大程度上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正像同志在十八大讲话中所指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物质基础。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固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二)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强调在社会发展中,经济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是第一位的,但不是唯一的和万能的。在经济基础“归根到底”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治、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各要素都是社会发展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社会各因素的作用,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重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好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的关系,以利于经济的持久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经济体制与旧政治体制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之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扩大人民民主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党内外的强烈要求和搞活全局的重要一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西方思潮纷纷涌入,这些都造成我国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使我国现有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从而引起社会意识领域的冲突、激荡和震动,一些人甚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质疑。面对人们思想领域出现的这种种问题,也为了更好地凝聚人心,团结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前特别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并将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执政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渗透和侵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领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3.随着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者大幅减少,城市劳动者大量增加,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并获得较快发展,使得我国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同时医疗、住房、教育等其他各方面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因而我们必须搞好社会建设,切实解决新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p#分页标题#e#

作者: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