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茶文化

茶道与茶文化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本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矩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品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茶道文化丰富多彩,但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几类。茶趣,即饮茶的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景,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茶德,即茶之功德。与陆羽同时代的刘贞亮提出“茶有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雇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让,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禅是用以阐释与佛门之密切渊源的。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的“从一粒沙看世界”的境界。但每位爱茶的东方人都不难停会出从一片茶叶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真气……不失为一个回归自然的一个简单的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就是人为的配合。茶可独酌,也可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拋弃是非心和名利心。“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奉客,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佳茗共饮,闲话家常,天南海北,是何等的惬意。   茶道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最突出的是中庸与和谐。有人说,国人之性格如茶,总是清醒理智的看待世界,不卑不亢,执着持久,强调人与人互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迸步。这话颇有些道理。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佛教在品茶时,伴以孤寂的清灯,要义在于明心养性;道家茗饮时,寻求空灵寂静雕世超尘;儒家则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各家茶文化的精神有一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是以儒家的中庸思想为提携的。   在社会生活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和理解。早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儒家把这种思想引入茶道,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更多的审己自审,清清楚楚的看自己,也清清楚楚的看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增进团结。常见酗酒斗殴的却鲜见茶人喝茶打架的,哪怕品饮终日也不会抡起茶杯翻脸。这种和谐的友谊来源于茶道中的中庸精神。   除此以外历代的茶礼处处体现着和谐,中国乃礼仪之邦,所谓礼,不仅讲究长幼伦序,而且更有广阔的含义:对内部而言,表示家庭、乡里、友人、兄弟之间的亲和礼让;对外而言,则表明中华民族和平友好、谦虚的美德。中国茶文化“以茶表敬意”正是这种和谐精神的体现。由于茶文化的广泛发展,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上都烙下了茶道文化的烙印。由于茶富有大自然美,具有提神益思的功能,饮茶使人心旷神怡,产生美的联想,因而茶也自古就成为了诗欹的吟咏的绝好素材。早在《诗经》中就有了“谁谓苦茶,其甘如荠”。而在诗歌发展的鼎盛的唐代,又是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时期,饮茶成为一种高雅的时尚。同时也成为一种陶冶情操和交流友谊的方式。杜甫曾有诗写到:“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诗人把他同友人品茶的心情愉悦与环境之优美描绘得如同一幅清新雅致的品茗图。韦应物在诗《喜园中茶生》中写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烦尘。此物性灵味,本自出山原……”在这里韦应物把茶的高贵品质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来赞美,可见茶对诗人的重要影响。既是茶促进了诗歌描写内容的拓宽,又是诗歌的流传促进了茶文化的更为广泛的传播和茶饮的推广。   提到茶道就不能不提到日本的茶道。中国虽然没有如日本那样一整套严格规范的茶道规程仪式,但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层次复杂、内容丰富,并且有清心、净气、养神、助智等内涵,所以中国存在着与日本茶道明显不同的茶道文化。集中起来,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主要有这样几点明显的区别:第一,中国的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儒、道、佛思想为一体。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的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让”、“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仪、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声明“茶禅一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相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第二,日本茶道仪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的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的心物如一的清净之美。但它的“四规”(即: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雅静、陈设高雅)和“七则”(即: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却似乎过于拘重于形式。严格的茶道规程使人难免感到烦琐。中国的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清净无为的神仙世界有很大的渊源。第三,中国的茶文化包含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的茶文化尚未具有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就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些场合中,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聚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不可或缺的内容。民间各地区则有更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崇尚茶道的多为著名的世家,茶道虽在民众中也很有影响,但就其社会性、民众性而言都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地步。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典型性。   在现代生活中,茶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表示深情厚意,不仅深入千家万户,而且适用于机关、团体、国家的礼仪。新年常举行茶话会,领导以茶对干部、职工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谢意;群众团体时而一聚,以茶表示彼此相敬;家中父母、姊妹、妻儿相聚小饮,也透露着无限的亲情。甚至许多宾馆饭店,客人入座未点菜,服务员先泡上一杯茶以示欢迎,近年来,各地又纷纷举办国际国内茶文化研讨会,不仅为好茶之人交流心得、交流信息、经济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国内、国际茶人们的友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总之,茶文化中包含了礼让、友谊,体现了亲和、和谐的中国传统精神。#p#分页标题#e#   我国数千年积淀下来的茶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一方面一些学界的有识之士,多方整理搜集茶文化的相关资料,整理出版了不少茶文化的专著,使得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得以保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传统的茶艺茶道都有不少变化。许多城市中,音乐茶座、京剧茶座、花鸟茶座等不断涌现;高档的茶楼、市民化的茶馆、符合都市快节奏的茶餐厅也日益红火。茶文化这些新的变化,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既应肯定其应有的变异性,同时也要注意对传统茶文化的新的变化,从民俗文化的角度看,既应肯定其应有的变异性,同时也要注意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性。只有大力提倡既继承又创新,我们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才会始终长盛不衰,源远流长,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