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经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经济建构途径

三峡水库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库,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因此,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奉节等区县,被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为限制开发区,这是区域发展的必然。但是,奉节作为移民大县和国家重点贫困县,发展基础条件差,同时肩负移民安稳致富和城乡居民脱贫致富的重任,加快发展仍是核心主题。我们认为,充分依托其自然资源、旅游资源高度富集的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建设世界级生态旅游经济圈,以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培育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促进城乡居民脱贫致富和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限制开发区可持续快速发展,是有效的发展途径,并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

围绕生态经济区目标,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根据《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年)、《重庆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针对奉节县经济发展靠传统粗放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弱,财富增长靠掠夺资源,生态破坏严重;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社会民生保障靠转移支付,社会功能缺失严重的经济发展方式现状。我县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目标,抓住其扶持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机遇,加快建设移民生态产业园、移民生态农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积极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生物制药、特色生态农业及加工等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力争建设形成“一圈五河两区六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生态主体功能区,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剖析“限制开发区”实质,准确解读科学内涵

(一)限制开发区是可持续发展区。“主体功能区”规定了在未来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中,每个区域应该扮演的角色,其核心是科学发展。因此,限制开发区并不等于限制发展,只是限制“三高一低”粗放型发展,而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其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

(二)限制开发区是特色生态经济发展区。限制开发区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担负特殊的生态功能任务,特色生态经济将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然将成为特色经济发展区。其核心要义就是凸显资源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特色经济做大做好做强。实现特色经济与生态环境高度协调融合,互为发展支撑条件和发展动力保障的特色生态经济发展区。因此建设特色生态经济区将是三峡10县未来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三)限制开发区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区。限制开发区在履行其主体功能的同时,也要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为带动限制开发区发展,国家将建立差异化的补偿机制,发挥利益、政策、机制和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目前,已开始了以县为单元,以生态补偿名义进行的转移支付,以后将制度化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今后国家将加大对限制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实现限制开发区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精心打造生态产业

(一)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提速发展旅游产业。奉节是全市三个文化大县之一,三国文化、诗城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驰名中外的白帝城,有雄甲天下的夔门,有绝世奇观天坑地缝。“十二五”期间,充分挖掘诗城文化和三国文化,提速开发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大力培育体验探险、科考科研、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山地体育、森林养生、景区观光、城镇观光、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多样化系列旅游产品,将奉节打造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

(二)立足山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园建设,规划引进10个“10亿元级”的龙头企业,建设20个“万亩级”的生产加工基地,发展30万亩脐橙、20万亩中药材、10万亩红豆杉、10万亩油橄榄,形成亚洲最大的晚熟脐橙基地、渝东油橄榄生产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依托,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富硒类、保健类绿色功能食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业化水平。积极推进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形成渝东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到2015年,实现产值20亿元。

(三)立足煤水风能资源优势,全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奉节是全市重点产煤大县,有煤炭储量近4亿吨,目前年生产能力稳定在500万吨左右;有水能资源51.4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达35.2万千瓦;有金凤山、茅草坝、云雾山风能资源20多万千瓦。“十二五”期间,借2×60万千瓦火电开工机遇,坚持水、火、风电并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到2015年,新增火电120万千瓦、水电22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力争发展达到170万千瓦,为构建三峡枢纽工程电力调节基地奠定基础。

(四)立足诗城文化资源优势,强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大力度打造兴隆生态旅游新城、西部新区、宝塔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借助新型传媒载体、创新文化表达技术、弘扬地域文化传统、传承特色文化艺术,依托白帝城、瞿塘峡、天坑地缝等自然旅游资源,突出诗城文化、三国文化、巴国文化、考古遗址文化等特色,打造一批传统历史、文学艺术、文博展览、旅游观光和休闲体验的文化品牌、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特别注重将夔州文化灵魂注入到有形物质产品、精神文化产品和旅游休闲产品中,形成1-2个影视基地、摄影基地、写生基地,提升奉节脐橙节内涵品质,打造夔州百花节创新品牌。大力彰显夔州文化特色,增强文化影响力和积聚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初步奠定文化大县格局,建设形成三峡库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五)立足区域辐射带动优势,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十二五”期间,我县将依托渝陕鄂边区交通枢纽,加速建设“一圈六极多点”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以物流园区为平台,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为支撑,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服务品牌和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设施平台,重点建设3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和1000万吨的综合散装码头,3个物流配送(仓储)中心,打造重庆市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形成集货物联运、装卸分拣、包装加工、商品配送、仓储管理、物流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培育建设渝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等十大批发市场和都市金融商务消费中心,增强城市商贸物流要素的集聚辐射功能。#p#分页标题#e#

针对主体功能区实际,积极探索发展途径

(一)加快四大平台建设。一是高水平打造西部新区。全面完成土地征收、储备。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0亿元。二是高标准建设兴隆q旅游新城。完成总体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0亿元。三是高起点实施移民生态产业园。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5亿元。四是高效率推进中心镇建设。到2015年,确保3个市级中心镇和7个县级重点小城镇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凸显五大战略定位。一是主动对接交通规划,定位为渝陕鄂边区交通枢纽,在“十二五”期间确立构建渝陕鄂边区区域性交通枢纽的发展定位。二是主动对接旅游规划,定位为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在“十二五”期间,把旅游业作为奉节支柱产业倾力打造,将白帝城•瞿塘峡、天坑•地缝建设成5A级景区,建设长江三峡国际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将奉节建设成为全国影视制作基地,诗词文化、三国历史文化研讨中心,打造多元化文化大县,初步形成世界级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三是主动对接城市规划,定位为渝陕鄂边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按每年新增2万人的发展速度进行城市建设,到2015年奉节县城建成区将达到30平方公里,30万人的规模。四是主动对接社会事业规划,定位为渝陕鄂边区社会事业高地,建设形成渝陕鄂边区的教育、卫生、科技、文体、人才、应急救援、就业服务“六中心一平台”的区域性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辐射功能和区域竞争实力,为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是主动对接国家功能区规划,定位为三峡生态经济示范区。探索限制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促进和带动三峡地区居民脱贫致富和移民安稳致富,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库区生态文明、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战略目标。

(三)实施六大战略举措。一是加快推进三峡后续规划实施。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旅游、脐橙产业、生态建设环保、地质灾害治理“五大重点”。综合解决移民城市安全防护、城区消落区治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提升;产业培育与移民安稳致富;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统筹解决移民搬迁遗留等“四大问题”。建设西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生态产业园等“十大工程”。二是加快建设“森林奉节”。到2015年,三峡库区库周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7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建成市级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形成三峡库区生态功能区。三是强化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实施生态屏障区人口减载,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四是强化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控制、固废及危化废弃物综合处理,建立环境保护预防体系,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推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县城建设。五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水平。六是优化生态产业布局。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支撑,打造文化旅游、生物制药、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四大生态产业集群;建设草堂、康乐和江南三大特色产业核心聚集区。逐步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集聚、效益提高、环境改善。在空间布局上,力争建设形成“一圈五河两区六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生态主体功能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