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教育改革思索

物流管理教育改革思索

本文作者:江许胜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对亳州市相关企业调查资料分析显示,我市物流企业数目逐年增多,物流人才成为紧缺型人才,其中基层物流人才需求所占比例最大。为了进一步掌握企业物流岗位对学历要求的情况,特对亳州康美物流、天运物流等多家企业做了抽样调查,发出问卷300份,现场收回问卷265份,样本资料265份,其中要求本科学历岗位数62个,占23.5%;大专学历岗位数118个,占44.5%;高中学历岗位数33个,占12.5%;中专及技校岗位数52个,占19.5%。可见,物流企业岗位中对大专层次的人才需求是主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空间较大,企业更需要技能型人才。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企业当前最需要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校毕业生,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很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存在“三多三少”的普遍现象,即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专业知识课程多、职业素养课程少,重复性知识多、整合性内容少。而且,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可操作性不强,存在理论与实践分割的倾向,教学时间安排上仍以课程的学时为单位,时间上无法满足项目操作用时要求,破坏了物流实践教学的连续性,需要授课教师之间经常调换课表,才能较好开展一次实践作业。上述问题,导致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满意度。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全日制在校学生240人,2009级、2010级学生目前在校就读,2008级学生现已进入企业实习。现有专任教师12名,缺少企业兼职教师,且专任教师职称、年龄结构不太合理。现有物流综合实训室一间,非标准化ERP实训室一间,但事实上物流实训室的教学功效并未得到体现,主要原因可能是对物流岗位实践了解不全面,对物流实践教学特点和内容理解不深入。需要什么样的实训条件,要锻造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应该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等,不仅需要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更需要一套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纵观国际上成功的高职教育模式几乎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体现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宗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但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校企接洽存在缝隙,首先表现为接洽不对等、深度不够及机制不成熟[3]。校企双方的要求与期望值存在一定距离,学校期望企业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企业则追求利润,认为在校企合作中的收益不大,表现不积极,因此合作层面较浅;其次是工学时间搭配难。在工学交替培养过程中,学生半工半读,而企业则需要保持岗位工作的连续性,学校在顶岗时间安排上没能考虑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再次是岗位需求供需不平衡。物流企业对人才的岗位需求是有限的,一次性接纳大量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学习不现实,学生往往要被分散到多家企业中进行,或同一岗位安排多批次进行,这就给工学交替的组织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在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工作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很重要。首先要构建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主体中心,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意识培养;其次要突出两个融合,即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体现共同育人机制,强调校企利益平衡;再次要围绕三种能力,即基本职业素养、专业技术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的主线条;最后要健全四个环节,即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和组织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1234”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中心,突出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一方面要考虑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选择最佳的实践教材,配备得力的教学师资,创造最优的实践环境。另一方面要围绕实践教学能力目标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实训活动,采取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利用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训基地培养岗位操作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方法上,要体现职业性、参与性、理实一体化的特点,并与各项能力培养的目标一致,可以市场调查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模拟仿真法等多措并举[4],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企业环境,自觉养成基本的职业素养,实现校企“零距离”。“三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还能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的教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培养由“双师型”向“三师型”转变将是职业院校的必然选择[5]。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须走外延和内涵双重发展之路。外延发展即校企联合,聘请行业和企业中既具有理论基础、又富有物流实践经验的职业经理、专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担任物流实务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内涵发展即加强现有物流专业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由于物流专业实务操作性强,只从理论层面提升教师水平是无法满足物流专业教学需要的,因此应该积极推进教师的社会化培养模式,首先要有计划地组织在校教师分批到相关企业考察或顶岗学习,通过参加相关物流技能培训,开展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等途径,掌握本专业的应用技能,其次要对教师进行职业规划、职业选择及职业指导能力的培训,以积累经验,达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坚持内外并举,不拘一格。一方面要完善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应用功能,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修定物流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其次是完善分功能物流实训室的建设,围绕物流基本功能要素的实训需要,设计实践教学场景;再次要加强软件模拟仿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训室就能感受企业运作真实环境。另一方面要大力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尤其是要与企业形成伙伴型战略联盟,遵循“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国企与民企相结合,专业对口与不对口相结合,不拘一格寻找合作伙伴”的思路[6],可以在不对口企业的物流部门建立实践教学点,在对口物流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解决工学交替过程中岗位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及实践教学组织实施难的问题。实训教材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合适的实训教材有利于物流实训的教学。改革中要以物流业务能力为核心,以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要素为出发点,切忌搞大而全。教师在教材编写中,杜绝搞形式化,防止偏理论轻实用,要突出应用技能,突出可操作性,真正体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p#分页标题#e#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符合社会、行业、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然而,实践教学改革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触及部分人的利益,需要政府搭桥,校企互动,共同探索,构建良好的利益平衡机制[7]。本文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理由出发,结合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初步提出五项改革措施,希望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