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探究

剖宫产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应用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剖宫产产妇,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9.7±2.3)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40.6±2.2)周;初产妇53例,经产妇1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6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产前对产妇进行饮食、休息、心理等相应护理,严密观察并做好日常记录工作;产后48h做好疼痛护理,对症处理术后疼痛,遵医嘱用药,确保用药安全。观察组则行优质护理,内容包括如下。

1.2.1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护理前,由护士长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并学习优质护理内容,组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模式的认识。护理人员应从对患者细心、礼貌、爱心、耐心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并加强练习。护理过程中使用文明用语,常说“您好”、“请”、“对不起”、“谢谢”、“祝您健康”等。

1.2.2心理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应注意为产妇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及时与产妇沟通,做好其心理疏导工作,鼓励产妇树立自信,注意态度诚恳热情,语言亲切自然。进行个体化健康知识宣教,耐心为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并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及预后效果,以减轻产妇的紧张心态,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1.2.3术前优质护理

结合产妇的情况制订护理方案。对于急性剖宫产手术,护理人员应快速有序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择期手术者则应提前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嘱产妇术前1d的晚餐要少吃,并保证充足的睡眠。手术当天,嘱患者禁饮、禁食;确保手术室的温、湿度适宜,严密观察产妇的宫缩、胎心变动、血压等情况。

1.2.4术中优质护理

根据手术过程中相应的步骤进行护理操作,注意患者保暖,减少不必要的暴露。按照操作流程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并遵医嘱于胎儿娩出后给予抗生素,注意观察产妇子宫收缩及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过程注意动作轻柔,缝合前后注意检查是否彻底止血,并严格清点物品,及时做好伤口的感染预防护理工作。

1.2.5术后优质护理

进行术后回访,对产妇疼痛进行评估,询问产妇相关疼痛及伤口愈合等情况,注意是否有发热等产后感染等情况,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鼓励产妇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治疗,以确保其术后生活质量。同时应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和技巧,并说明母乳喂养对产妇自身及婴儿健康的重要性。护理期间尽量满足产妇及家属的合理要求,以减少护患纠纷。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拔除导尿管时间等各项指标,并分析比较其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估,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护理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术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拔除导尿管时间均明显较参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产妇中,满意27例,较满意8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22%;参照组产妇中,满意20例,较满意9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80.56%。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优质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上推广及应用的新型护理方式。该护理模式需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关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使其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保障术后康复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进食、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拔除导尿管时间均较参照组短(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22%)显著高于参照组(80.5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优质护理应用于剖宫产围手术期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林秋梅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