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管理在医院精密仪器管理中应用

一体化管理在医院精密仪器管理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清洗及灭菌眼科精密器械共50214件,按随机抽样法选取其中的21660件,将2018年1月1日~6月30日抽查的8692件器械作为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将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抽查的12968件器械作为实施后组,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两组均完成1个月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差错率、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结果:实施后组器械的回收、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准确发放、除锈效果及消毒灭菌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P<0.01);实施后组清洗不合格(包括有锈渍、污渍、血渍)、器械损耗、器械浸泡时间不足及交接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医生、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院内感染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中,能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差错率及院内感染率,提高管理满意度。

【关键词】一体化管理模式;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管理质量;满意度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特殊的部门,主要负责医院不同科室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并完成敷料的制备[1]。临床研究表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能增加院内感染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使临床对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2]。精密仪器在眼科中较为常见,包括角膜器械、四间器械、白内障、三间器械、单包装显微器械、斜视器械及单网器械等,上述器械均能保证临床治疗需要,为患者诊疗奠定基础[3]。但眼科精密仪器结构较为复杂,再加上材质特殊,导致器械消毒要求较高。常规管理虽然能满足医院消毒供应室需要,但精密器械损伤率及院内感染率较高,管理质量相对较低[4-5]。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及自律等角度进行干预,通过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方式进行管理,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效率,进一步协调、统一管理机制[6-7]。因此,本研究以清洗及灭菌眼科精密器械作为对象,探讨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中的管理效果及对管理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1日~6月30日抽查的8692件器械作为模式实施前组,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抽查的12968件器械作为模式实施后组。纳入标准:①均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或超声清洗机的眼科精密仪器[8];②手术器械使用年限均<10年;③仪器完整,功能良好。排除标准:手术器械信息不全、手术器械不符合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要求。抽取山东省眼科医院与精密器械有关的工作人员40名,护士20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士5名,护师4名,护士3名,消毒人员4名),医生20名,其中男14名、女26名,年龄21~50*通信作者(35.98±4.51)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1.2.1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根据医院要求,结合眼科精密仪器的特点完成器械的回收、物品的清洗、消毒及灭菌等;定期对处理的仪器进行抽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1.2.2实施后组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①成立一体化管理小组:由消毒供应室全部医护人员参与其中,建立一体化管理小组,并由主任担任组长、副组长1名,完成器械的回收、清洗、发放与消毒等;小组成立后积极开展专科知识培训,告知其眼科精密仪器消毒管理中的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进一步完善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由消毒供应室护士完成器械的分类,并分类成册,并将其放置在回收区、包装区。②器械的处理与管理:a.手术完毕后由专业人员完成器械的回收,并进行清点,核对信息无误后将其放置在整理箱中,完成器械的交接;由于整个供应室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意识淡薄、非流程化操作现象,因此需要给予集中培训,对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进行深入了解,建立赏罚严明的奖惩制度,并实行技能考核,对某项操作不合格人员进行针对性指导,每个月进行1次,消除人员层次上的隐患;重点检查回收的污染用品等;b.消毒供应室接到器械后,打开整理箱,并根据仪器的类型,常规放置在30~40℃流水下冲洗,去除可视的、附着在器械表面的污渍、血迹,并完成器械表面微生物的处理;对较为复杂的仪器可将其浸泡在酶清洗剂中连续完成4min浸泡(管腔器械禁用酶清洗剂浸泡),并完成手术器械污渍的清洗,处理完毕后放置在全自动消毒清洗机中处理,完成器械的灭菌及二次清洗处理;重点检查回收的污染用品,如刀片、剪刀及缝合针等;清洗、消毒过程中应避免划伤,做到消毒充分,定期更新高压蒸汽机等陈旧设备配件;c.上述操作完毕后,由医院消毒供应室质检人员进一步检查手术器械,进一步确定器械的型号、数量,保证所处理的器械外观形态、完整性;对存在问题的器械和需要剔除的器械及时进行报备,由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再次进行清洗、更换;由于眼科仪器精密度相对较高,清洗过程中以护士长为首,做好监督职责,下发科室管理责任书,并定期开展小组讨论会,组织与汇总科室人员提出存在的问题与经验,将目标责任更为细化,并制订针对性措施;规范日常操作流程,避免存在弱项或无法操作项目的产生;d.眼科精密器械处理完毕后常规对手术器械进行包装,并贴灭菌标签完成编号,处理完毕后常规放置30min,并根据医院要求完成器械的发放,从而实现精密器械的收集、发放,全部管理。两组均完成1个月管理。

1.3观察指标。①管理质量:两组均完成1个月管理,采用自拟调查问卷从器械的回收、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准确发放、除锈效果及消毒灭菌方面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管理质量越高[9]。②差错率:记录两组清洗不合格(包括有锈渍、污渍、血渍)、器械损耗、器械浸泡时间不足及交接错误发生率[10]。③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记录两组医生、护士满意度及管理期间感染率(各组抽取患者500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差错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2.3两组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比较。实施后组医生满意度为95%(19/20),护士满意度为100%(20/20),院内感染(包括疑似感染)率为0.4%(2/500)。实施前组医生满意度为50%(10/20),护士满意度为45%(9/20),院内感染(包括疑似感染)率为1.6%(8/500)。两组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重要的科室,其质量与医院感染率存在紧密联系,良好的管理能保证医疗安全,降低院内感染率[11-12]。常规管理模式用于消毒供应室虽然能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但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器械损坏率较高,影响临床使用安全[13]。近年来,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组器械的回收、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准确发放、除锈效果及消毒灭菌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P<0.01),说明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能提高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管理质量,能保障精密仪器合格率。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通过过程控制、持续质量改进等方法,对眼科仪器进行管理,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中有助于提高其管理效率[16]。既往研究表明,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能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器械处理的满意度[17]。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组清洗不合格(包括有锈渍、污渍、血渍)、器械损耗、器械浸泡时间不足及交接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组(P<0.05),说明一体化管理模式能降低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清晰不合格率,减少器械清洗、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降低了器械处理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国内学者研究表明,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水平影响医院医疗水平,提高其护理质量,有助于预防、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组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院内感染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说明一体化管理模式能提高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处理满意度,降低院内感染率。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指将两个或三个管理体系并存,将公共要素整合在一起,两个或三个体系在统一管理构架下的运行模式,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眼科精密器械中,能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调整,能提高管理质量,对眼科精密器械的管理更具科学性[18]。

作者:王海莹 刘历夏 樊华 张迎 单位:山东省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