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谈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摘要】目的为提高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探究最优培养课程模式。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对在医院妇产科临床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开展一年初步设计的科研能力培养课程,课前和期满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将研究生基本情况进行汇总,对比分析培养课程前后的科研能力背景和培养课程效果,最后对培养课程的评价进行总结讨论。结果目前医院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多数为统招专业型女同学;科研培训经历、拥有独立课题和实验室学习经历在接受培养课程后分别提高至65.71%,69.52%和64.76%,培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07,28.982和27.628);各个年级的科研文献检索使用率在接受培养课程后均有所提高(89.66%,100%,100%),培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9,11.852和18.082);科研论文写作数量在二年级高达36篇,其中外文论文占16.67%;97.14%的研究生认为该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有十分大的帮助和开展价值。结论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课前相对薄弱,该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其科研能力。

【关键词】科研能力;培养课程;临床医学研究生;妇产科;科研文献检索;科研论文

写作科研能力是当下对于一个医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而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学中已深刻体现出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目前对于科研能力培养的模式有一定的研究与探索,但是效果甚微。单独开设科研能力培养课程的临床教学单位相对较少,临床医学研究生对于科研能力的认知有待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还有待优化[2-3]。本文旨在了解目前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现状,初步探索开展科研培养课程的模式,并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寻找最佳的培养课程模式来有效提高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接受临床培训的全部硕士研究生105名,其中一年级研究生29名,二年级研究生32名和三年级研究生44名。

1.2方法

对研究生开展一年的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时间节点为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课程内容包含文献精读分享、实验经验总结、特殊病例分析、实验操作解析、专家主题讲座、开题及答辩预试讲等,由带教老师、外请专家和研究生们分别轮流进行汇报,期间要求一年级研究生提交每次的文献翻译,有意愿的二年级研究生提交中文论著或综述,有能力的三年级研究生提交外文论文。开始第一次课程前和期满时对105名研究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含研究生基本情况、科研能力背景、培养课程效果和对培养课程的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问卷由3名带教老师共同商讨定夺后制定,汇总数据由专职录入员进行录入汇总。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篇数(n)和比例(%)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05份,收回105份,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100%。根据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被调查的105名研究生中男性10名(9.52%),女性95名(90.48%),男女比例1:9.5;年龄范围22~29岁,平均年龄(25.87±1.70)岁,≤25岁43名(40.95%),>25岁62名(59.05%);105名研究生均为临床专业,其中12名学术型(11.43%),93名专业型(88.57%);招生类型中,来源为七年制8名(7.62%),5+3学年制10名(9.52%),统招生87名(82.86%);来自郑州大学的研究生52名(49.53%),河南大学43名(40.95%),新乡医学院10名(9.52%)。

2.2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背景的培养效果分析

在接受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后,105名研究生中有除此培养课程外其他的科研培训经历的人数增加显著(χ2=19.507,P<0.0001),比例从35.24%上升至65.71%。其中已确定自己独立课题的研究生人数增加显著(χ2=28.982,P<0.0001),比例从32.38%上升至69.52%。有实验室学习经历的研究生人数增加显著(χ2=27.628,P<0.0001),比例从28.57%上升至64.76%,见(表1)。

2.3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效果分析

在科研能力培养效果分析中,科研文献检索的能力分析如下:29名一年级研究生刚入院时,了解文献的途径多分布在知网和万方,且仅有51.72%的使用率(15/29),但接受一年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后,使用率提升至89.66%(26/29),检索能力显著提高(χ2=10.069,P=0.002),尤其在百度学术、丁香园和PubMed的检索上较为明显;32名二年级研究生同样在接受了培养课程后,了解的网站数量有所增加,使用PubMed的人数有所增加,使用中文检索网站和学术网站的人数也相应增加,使用率从68.75%(22/32)提升至100%,检索能力显著提高(χ2=11.852,P=0.001);44名三年级研究生因为面临毕业论文的写作,使用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全员熟练掌握知网、万方和PubMed,检索能力显著提高(χ2=18.082,P<0.0001),且半数以上常使用百度学术和丁香园,见(表2)。

2.4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效果分析

在科研能力培养效果分析中,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分析如下:29名一年级研究生入院前均未撰写和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在接受一年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后,已有16篇在写和发表的中文论文;32名二年级研究生写作的数量有所增加,从课前已写和发表了5篇论文,上升至一年培养课程后在写和发表了36篇,其中发表的论文中16.67%(6/36)为外文论文;44名三年级研究生因毕业、读博、就业等各种压力,基本都已在升入三年级前完成写作及投稿,但在此一年培养课程中也与所增加,完成写作数量从15篇上升至24篇,发表的论文中87.50%(21/24)为中文论文。见(表3)。

2.5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对培养课程的评价

根据科研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的内容、形式、实际价值和指导意义进行调查,100%的研究生认为形式内容可取,3名研究生认为必要性和帮助性一般,所以有97.14%(102/105)认为开展该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有必要,对于其之后的学习和毕业都有十分大的帮助。见(表4)。

3讨论

新一代临床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素养,更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只有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加速我国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壮大[4]。科研能力培养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如何让临床医学研究生在短短的三年学习时间里兼顾扎实临床知识和提升科研能力仍待研究[5]。本文通过对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实施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分析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及培养效果,以期为设计最优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3.1强化科研思维培养,提高科研兴趣和积极性

从基本信息统计可见,统招专业型女同学居多,由于妇产科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中国自古以来的应试化教育,使他们多数熟知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善于背诵记忆妇产科规划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就科研创新能力这一方面,相对来说难以自行体会、理解并创建固定的科研思维逻辑[6]。首先,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我们的科研能力培养课程通过转换师生角色,让研究生自己站在讲台上授课,前期备课过程中自行发掘问题并当场解决问题,强化其科研思维培养。随着参与课程次数增加,科研兴趣在三个年级的研究生中均有所提升,并积极主动参加其他的科研培训讲座,同时随着学习年限的提升,在学校和医院参加科研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多,科研培训课程和学术交流会的经历也相对增加,因此三个年级有科研培训经历的人数均有所增加。

3.2加强导师辅助作用,尽早确定科研课题

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要言传身教学术知识,更要带领研究生一起更新创新理念。一年级刚入院还不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二年级忙于住培计划轮转,多数没有自己的课题,三年级因毕业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才能答辩,仅剩一年的时间来紧迫匆忙的完成自己的课题,时间和精力上都远远不够,这样的培养进阶方式显然不合理,因此教学改革首当其冲是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开题。导师应及早与研究生沟通,帮其发现兴趣点,协助寻找研究课题并指导实施方向,在研究进展阶段要实时察觉研究生的问题所在,及时指出并改正,让研究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科研思维和科研创新的认知。在我们的培养课程启发下,研究生表现出主动发掘临床科研问题的意向,辅以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深入,积极与导师沟通,最终三个年级的课题数量均有大幅度增加。

3.3优化住培轮转计划,增强科研实验动手能力

基础医学研究是临床医学持续进步的基石。“双轨合一”模式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接收住培,还要在有限的三年时间里按照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毕业标准完成科研学术指标比如毕业论文的发表,因此学业压力相对较大。我们的研究发现,由于妇产科的临床任务相对其他科室较为繁重,在时间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研究生和导师都会选择多投入在临床学习中,因此一年级多数没有实验室学习经历,二年级因转科和课题需要才会观摩学习,而三年级有实验室学习经历的38名研究生中亲自动手操作的仅有16名,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的研究生中无实验室经历的仅有6名,说明实验室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实验技术的操作经验对于科研思维培养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科研成果产出[7-8]。因此,教学改革应在住培计划中添加实验科室轮转,包括检验科和病理科中有关妇产科检测项目的实验技术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训,这样才能够让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切身实际的体验到科研能力的真正用武之地。事实表明,因培养课程受到启发而主动申请进入实验室学习的三个年级的研究生人数显著提高(χ2=27.628,P<0.0001)。

3.4加强文献检索能力,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提升医学研究生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是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9]。我们首先通过培训文献检索的要点和重点,手把手教授查询的流程,再加上将研究生分组现场实时多次训练,辅以针对性的指点和改正,及时让研究生熟练掌握科研文献检索能力并得以提高。在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中,我们采取了递进式学习模式:一年级强化文献翻译及拟写中文综述,二年级试写中文综述或论著,三年级试写外文论文,并由带教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批改和指点。结果可见,二年级由于已熟练掌握了查阅文献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技能,且有时间深入研究自己的课题,因此科研论文的产出量突飞猛进,并提高了成功发表SCI论文的比例。而三年级面临毕业,无暇顾及的质量,已完成的初稿基本就没有再次修改和完善的机会,因此中文杂志的投稿比例有所升高。综上所述,培养课程初见成效,对于研究生的课题选择、文献检索、论文撰写和开题及答辩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开展科研能力培养课程,效果显著,使研究生开阔了科研视野,初步建立了科研思维意识,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科研成果产出明显提高,在科研能力提升上达到了初步预期的目标。因此,开设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课程十分必要。

作者:杨喆 冯燕 高歌 王悦 单位: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