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外科病房护理工作量调查探析

三甲医院外科病房护理工作量调查探析

摘要:目的整群抽样调查新疆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以期了解外科病房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时间的分配状况。方法在一个工作周内采用观察法对5个外科病房的每位护士进行随机一对一跟随记录,将记录内容分类整理,并统计各类项目所占用的工时以及构成比。结果将所有记录内容归纳整理,可分为十类。占总时间比例较大的前三个护理项目是:操作护理、辅助操作和护理文书。结论护理操作仍然是护理工作人员在整个护理内容中用时最多的地方,而基础护理、宣教巡视及同行交流方面用时相对较少,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应重视患者基础护理,重视与病人和同行的交流沟通,确保护理工作更顺利准确的开展。

关键词:新疆;三级甲等医院;外科病房;护理人员;工作量;调查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普及,社会群体监督的强化,护理工作量中各项量化比在不断变化,现代护理管理正经历着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发展过程,科学、合理地测量护理工作量能够为管理者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1,2]。外科系统作为医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外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医学的全面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合理预测评估外科系统护理工作量对整个医院的护理指导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既往研究中对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不尽统一,且往往将研究对象集中在一个科室当中,如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中医科等,对外科系统工作量的调查较少[3]。本研究采用一对一连续观察记录法,对新疆某三甲医院5个外科病房护士的工作量进行为期1周的记录统计,旨在了解外科病房护士的工作量现况,找出不足,确保护理工作更顺利准确的开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中选取排班模式基本相同的5个大外科病房的在岗人员进行工时统计,以此代表全院外科系统病房整体情况,5个科室分别为神经外科、肝胆包虫科、血甲外科、脊柱外科、急诊外科。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员由护理部抽出该院的2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作为调查员,调查前对护理工时调查的起止时间、记录方法、注意事项作统一培训。调查员对所有班次的护士在病房的日常工作进行5个工作日的连续记录,要求调查员在记录工作时间中将所有工作项目均精确到分。本次工时测量时间为2020年1月12日—2020年1月16日。1.2.2调查方法分别以神经外科、肝胆包虫科、血甲外科、脊柱外科、急诊外科为研究现场,调查员每日固定跟随一个班次人员,利用一对一连续观察记录法对日常护理项目进行工时测量。测量工具使用秒表,测量并记录不同病人各项护理项目的操作时长。计时方法为:单人操作项目,从准备物品开始计时,到完成护理项目终末处置结束,终止计时;多人合作项目,项目时间为实测时间×护士人数/病人数。白班为每天10∶00开始测量,夜班为每天22∶00开始测量。所记录的数据最终由1名护士统一进行分类汇总。1.2.3资料处理与分析将所得资料用Microsoftofficeexcel进行录入。因本研究仅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描述,未进行组间、组内的比较分析,故未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

2结果

2.1分类汇总结果

将所记录护理工作项目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共10项内容,见表1。

2.25个外科病房不同护理

项目每人每日所占工时平均值及所占总工时构成比,见表2。占总时间比例较大的前三个护理项目是:操作护理、辅助操作和护理文书。

3讨论

3.1工作量测量方法及项目分类的意义

合理、有效地测定工作量能够真实反应护理工作情况,作为人力配备、绩效考核等重要参考依据[4,5]。国外已形成多种成熟的加权护理工作量测量工具,如CNIS(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score)、PINI(thepatientintensityfornursingindex)等[6,7]。近年来,关于护理工作量测定的研究在国内也已逐步开展起来,虽然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测量方法和标准,这造成一些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并不高[8]。例如,对单项护理操作进行工时测定是对单项完整操作的计时,再将若干测量值取平均值,但是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同一项操作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大大减少了准备时间和往返时间,因此此种计时方法不能真实反应临床护理项目工时。而本研究采用一对一完整连续测量的方法,所得数据更能真实反应临床现状。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把护理工作量分为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进行工时统计,直接护理项目是每日面对面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活动,包括晨间护理、肌内注射等。间接护理是为直接护理做准备的项目及沟通协调工作,包括开会、交接班、书写护理记录、处理医嘱等[9]。但也有研究将书写护理记录、处理医嘱等项目作为潜在非护理工作项目进行统计。有研究者提出目前护理工作量数据尚未标准化以及数据信息挖掘不全是我国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1]。随着医疗技术不断革新,电子技术在医学领域不断深入,护士所承担的工作技能不单单是直接服务与患者本身,因此,本研究在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直接护理与间接护理再次分类细化,根据护理项目需要完成时的不同特性将所有项目分为十类,见表1,能更直观地体现所测工时的特征性,为以后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提供统一数据做了铺垫。

3.2外科病房护理工作量工时特点分析

理想的护理工时时间是每小时45分,按每天8小时工作制计算,理想的护理工时应该是360分钟。表2结果显示,5个外科病房中,平均每日总工时最低的是血甲外科510分钟,最高的是脊柱外科645分钟,高出理想工时285分钟。说明外科病房护士工作负荷较大,工作量已达到饱和状态,间接提示外科病房人员配备有所欠缺,怎样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备,使护士工时达到理想工时,也是管理者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护理项目内容来看,5个外科病房十类护理项目各自工时所占总工时构成比的趋势大致相近,这与同是外科病房,护理内容基本相同,护理侧重点基本一致有很大关系。神经外科、肝胆包虫科、脊柱外科、急诊外科、血甲外科工时用时最多的前三项分别是操作护理、辅助操作护理,护理文书。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已运用到临床工作当中,护理文书已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录入书写,但护理文书工时构成比仍然较高,原因可能与护理文书书写存在的问题有关[10]。例如医护之间缺少沟通,导致医嘱与记录时间不符,年轻护士病情观察不到位,造成医护记录不一致,法律意识不强,护理记录不严谨等,通过文书质控致使护理文书需要重新修改补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护理文书工时比例较高。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护理文书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书写质量,减少耗时。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永恒不变的基本内容,但此次调查当中,基础护理用时较少,在血甲外科的比例甚至只有2.16%,这可能与外科患者护理级别不同有关,相关研究显示,对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工时进行测定,护理级别不同,所需基础护理总工时不同,特级护理约为3小时,一级护理约为1小时,二级护理约为0.25小时[11]。徐玮等调查研究显示,西部地区基础护理工时在总工时中占比最短,远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认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开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12]。本区属于西部地区,此次调查比例较低,说明外科系统对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除上述原因外,也可能是因为三甲医院的特级护理患者通常转往相关ICU,而一级二级护理的患者常有家属陪伴,例如洗发、洗脚、翻身扣背等内容在护士宣教之后,大部分是家属配合完成,这也是导致此次调查基础护理工时较少的原因。但是,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基础护理已经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应适当增加护士基础护理时间,合理分配护士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将护士更多的时间还给患者,体现护士工作价值不仅可以促进护患关系,最重要的是在与患者的直接接触中,可以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利于患者治疗及康复[13]。此外,宣教巡视与同行交流工时比例亦较低,分析原因,一是外科护理工作节奏较快,确实有对患者宣教不到位的情况,加之医生上手术时间较长,在手术室时间多于在病房,也是导致医护沟通较少的原因。二是此次调查中,有些护理项目可以同时或穿插进行,所以有重复计时的可能。对患者的宣教巡视、与同行的沟通交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针对外科病房特殊的工作环境,怎样有效地增加护患沟通、医护沟通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3不足及后续研究

此次调查的不足之处:①有些护理项目可以同时或穿插进行,不排除重复计时的可能性。②不同年资护理人员工作熟练程度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计时的精确。③本统计没有考虑不同等级护理病人护理项目所需护理时间的差异。以上不足之处,会进一步加强改进。今后会在此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多中心大量本的研究,同时在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构建便捷化、规范化、科学化护理工时测算体系。

作者:王娟 马晶 董正惠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