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肠道肿瘤患者影响

预见性护理对肠道肿瘤患者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肠道肿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肠道肿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肠道肿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后肺部并发症中具有显著效果,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能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肠道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并发症;预见性护理

肠道肿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约占肠道肿瘤的23.5%,临床中在治疗肠道肿瘤的基础上通过药物与饮食等方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对症处理[1]。相比于单纯的肠道肿瘤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术后易发生较为严重的肺部并发症,承受严重的额外病痛,为此需要采取良好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2]。以往的常规护理模式无法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3],目前预见性护理模式逐渐成为临床中主要使用的护理模式[4]。本研究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肠道肿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肠道肿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为52~68岁,平均年龄为(60.13±4.93)岁;TNM分期:Ⅰ期21例,Ⅱ期14例,Ⅲ期9例,Ⅳ期6例;直肠肿瘤18例,乙状结肠肿瘤20例,结肠肿瘤12例。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53~68岁,平均年龄为(60.52±5.12)岁;TNM分期:Ⅰ期22例,Ⅱ期15例,Ⅲ期8例,Ⅳ期5例;直肠肿瘤17例,乙状结肠肿瘤19例,结肠肿瘤1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予以腹腔镜手术。病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诊断均为肠道肿瘤疾病[5];②未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与肺部疾病。排除标准:①未获得家属的完全同意;②未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家属了解相应的护理方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1.2.1常规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予以对症处理。1.2.2预见性护理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1.2.2.1术前护理①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3d遵医嘱为患者服用广谱抗生素,以便能够避免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对手术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吸入麻醉,以避免发生致病菌感染。②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呼气时指导患者经鼻吸气,呼气时使患者缩唇,持续时间为4~6s,避免发生呼气过快现象;还可指导患者进行胸式呼吸,使患者屏气3s,之后经口呼气,确保呼尽,然后缓慢吸气;第2次吸气后屏住呼吸,之后由胸部深处用力咳出,并紧接2次有力短促的咳嗽。③为患者补充营养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2术后护理①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待患者完全清醒后辅助患者采取半卧位体位,以便于患者的正常呼吸。②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并可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确保呼吸的通畅性。③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后及时予以正确的拍背方式,此时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呼气时叩击,次数为3~5次。④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家属定时辅助患者翻身,每1~2h翻身1次,在此过程中需要配合正确的拍背与咳嗽,最后缓慢至患者所需体位。⑤加强对鼻胃管与口腔的管理。待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应尽快拔除鼻胃管;同时既需要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漱口。

1.3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6个月的肺部并发症情况。②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运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肺部并发症比较。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比较。对照组的满意度明显较低,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肠道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将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机体健康[6]。虽然通过手术治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诸多患者在术后仍将发生较为严重的肺部并发症,使其承受严重的额外病痛,因此为缓解患者的病痛,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则需要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仅采用简单的围术期病情观察,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未能够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方式,加之未能够排除感染因素,因此无法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7]。伴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目前临床中多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重在对可能诱导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预见,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并能够及时对口腔与肺部的分泌物进行清理,以此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除此之外,在该种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还能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对症处理,从而能够有效消除其他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因素,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8]。本研究数据显示,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降至6.00%,并且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8.00%,主要原因在于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对相关的诱导因素进行预见并排除;配合护理人员的正确指导与对症处理,因而能够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能够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处理,因而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瑞娟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