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论文范例6篇

疼痛护理论文

疼痛护理论文范文1

1.2方法

实验组:使用如意金黄散加芦荟外敷。

如意金黄散药方[1]: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150克,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60克,天花粉300克,研末调匀备用。

如意金黄散有几种调配方法:用蜂蜜调配的优点:药物不容易干,可减少敷药的次数;用醋调配的特点:容易挥发,需要增加敷药的次数,但醋的消肿散结作用要好;用50%酒精调配的优点:局部血管扩张易于药物吸收。我们科采用50%酒精调配。

采用新鲜芦荟切成薄片[2],现切现用,外敷于肌注部位局部皮肤,干后及时更换芦荟,每4小时外敷1次,每次1小时。应注意的是有些人会对芦荟过敏,第一次使用前可将一小块芦荟切片后置于前臂内侧皮肤上,观察20分钟,如果有发红等现象,为该患者对芦荟过敏,不可使用。

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每4小时1次,每次1小时。分别于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局部症状消失例数、时间。

2结果

3讨论

金葡素注射液作为一种从金葡素代谢产物中提取的超抗原物质[4],是一组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是一种生物调节剂,可以活化T细胞,分泌大量淋巴细胞因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等。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明显地刺激骨髓造血,升高白细胞,从而对抗放化疗中白细胞下降,起到保护骨髓的作用。现在我们肿瘤科应用较多,其不良反应可见局部肿胀疼痛,患者肌注后疼痛感较强,局部红、肿,皮温较高。如意金黄散具有[5]清热除湿、散瘀通络、消肿镇痛之功效,并具有渗透性好、见效迅速、使用方便的优点。而芦荟具有[3]清热解毒、散瘀、软化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还具有杀菌、消炎、止痛的作用。而硫酸镁溶液,因其高渗作用能促使组织水肿消退,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但其容易形成结晶,易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药液的吸收而疗效慢。

参考文献

[1]黄曼华,欧阳新.如意金黄散的临床应用.湖南中医杂志,1997,(01):43.

[2]蒙彦智,蒙莹男,姜燕.芦荟治疗血液透析病人血管硬化效果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5):464.

[3]李萍.新鲜芦荟外敷治疗肌肉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的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290-291.

疼痛护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骨创伤;疼痛;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是指以全面质量管理和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注重全程的、持续的质量管理,不仅注重终末质量,更注重环节控制、质量管理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1]。在临床具体护理过程中,除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疼痛是骨创伤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96例骨创伤患者,分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策略和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平行对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治疗的96例骨创伤患者,均符合骨创伤临床诊断标准。其中40例男性患者,56例女患者;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6.44±1.21)岁。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并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设立一直由护士长、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构成的疼痛护理小组,负责该组疼痛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定期开展疼痛护理培训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掌握度,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疼痛评估工作的使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监督、反馈疼痛护理情况。在疼痛护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及时有效处理疼痛,同时评价疼痛处理后的缓解结果。在疼痛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详细记载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时间、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处理人员等相关信息。护理人员广泛宣传疼痛相关健康知识,介绍临床常见的疼痛评估方法。入院后3h,第一次评估患者,每天8点、16点和22点分别评估1次。手术后每小时评估1次,术后前3d每天评估3次,并详细记录,如果出现突发疼痛症状,及时进行记录与评估[2]。对疼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式,帮助其找到舒适的,稍微抬高患肢,同时实施局部冷敷,从而有效降低患肢牵引位置不正确、侧肢体受压等造成的疼痛。引导患者利用聊天、读报、看书、听音乐等方法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疼痛十分强烈者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严格遵照医嘱服用镇痛药物;重度疼痛患者可服用强阿片类药物、非出体类抗炎药物。处理1h后再次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进行真实记录。疼痛管理小组及时汇总分析疼痛护理记录单,询问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同时将疼痛管理情况如实反馈给医生,据此制定下一步疼痛管理工作计划,总结归纳疼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疼痛护理程序与干预方法。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持续护理的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本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分: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7分: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2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 研究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91%,对照为81.25%,两组数据对比得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情况对比 分析表2数据得知,研究组疼痛评估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近年来,疼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人们五大生命特征之一。疼痛不仅会造成患者生理痛楚,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不利于睡眠,还会引起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使得疼痛更加严重。特别是骨创伤患者,其疼痛是术后常见症状之一,不利于患者康复。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最新的质量管理方式,注重全程、持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骨伤科疼痛护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疼痛等级,准确、动态、直观地反应疼痛变化的过程,并及时反馈干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疼痛护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外科;手术;疼痛;护理分析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祖师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1]。不同的人对于疼痛的理解不一样,对于疼痛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疼痛特别敏感,有的人对疼痛没有什么概念,还有极少的人根本对疼痛没有感觉,天生感觉不到疼痛。但是大部分人对于疼痛的感觉是差不多的,疼痛给人带来痛苦、折磨,有些人因为疼痛不能入睡,很多老年人就是腰疼、腿疼等,他们天天受疼痛的折磨,很是痛苦。而本文主要是讨论外科手术后患者切口处疼痛的护理。

目前来说手术是治疗疾病比较常用也是比较实用、快捷、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但是手术后出现很多后遗症,比如腹部手术后腹胀问题,手术切口疼痛问题等等这些手术后遗症常常是令患者和护理人员比较棘手的事情。

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困扰的突出心理问题,据有关调查,外科患者这期手术75.5%的患者担心手术疼痛[2]。疼痛是人对外界有害刺激的主观感觉,这种感觉主要包括对疼痛感觉和对于疼痛的反应。疼痛的反应属于个人生理应激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情紧张、面色改变、出冷汗等生理现象的改变。所以说疼痛不但在身体上折磨患者还在精神上摧残患者,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

1 临床资料

查阅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5例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在18~83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19例,肠梗阻手术患者17例,甲状腺手术16例,胆囊切除14例,乳腺手术13例,其他手术6例,通过患者手术后临床反应,总结出一套疼痛护理方面比较全面、实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2 影响患者手术后疼痛的因素

2.1对于疼痛的个人感觉不同 因为疼痛是个人感觉,不同的人对疼痛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种感觉不但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还受到患者的意志力、耐受力、表达方式的影响。

2.2 个人心理因素影响疼痛 患者自身的素质、性格也影响患者对于自身疼痛的表述和感受。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对于疼痛忍耐力较大,而iangdui来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的人对疼痛的忍受力较小。

2.3受患者思想情绪的影响 如果患者手术比较成功患者心情就好,可能对于疼痛的感觉就会比较轻,如果患者手术不理想,手术后还是要受到疾病的折磨或者是患者家里有问题等,有严重影响患者思想情绪的事情发生,可能患者对于疼痛就比较重,这就是受患者思想情绪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

3 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以跟患者亲切的交流,选择比较愉快的话题来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再者就是告知患者自身的病情,让患者对疼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护理人员要消除患者心理的恐惧、害怕、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护士还需要对患者介绍自己的的工作性质,并且说明自己与患者的具体关系,能帮助患者解决那些问题[3]。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谈话和交流,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更好的度过手术后恢复期,早日康复。

3.2 向患者讲述有效控制疼痛的措施 疼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24h内,手术后2~3d后手术后3~4d[4]。护理人员就要告知患者怎样翻身才能使疼痛降到最低,尽量避免咳嗽,可以用自身做深呼吸来缓解疼痛,还有就是变换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患者如果是腹部切口,起床时就要按住切口的两侧,尽量使切口周围用力减少。

3.3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可以让患者听听音乐来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可以与患者聊天,聊患者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使患者心情舒畅,这样也有利于患者转移疼痛。

3.4环境护理 病室内要保持整洁、干净,经常开窗换气,让患者的病室内有适宜的温湿度和充足的光线,把病室氛围营造成比较温馨、比较随和的氛围,使患者在病室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轻松、自在。

3.5疼痛知识宣讲: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疼痛是手术出现的正常现象,不要给自己太大的思想压力,使患者对于疼痛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让患者从心理上、思想上接受疼痛,并且想法设法战胜疼痛。

3.6药物止痛 药物止痛也是常用的止痛的一种方法。使用止疼药就是针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对于疼痛使患者寝食难安时医生才采用药物止痛,一般来说就是给患者吃些镇痛药、止疼片之类的药物。

4 讨论

疼痛是人身的神经系统的一个功能,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有的病情只有产生疼痛了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疼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身体的自身感受更加注重,外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人身体上的肌肉组织受到了损伤,这是身体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近年来,国外控制疼痛的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5]。

现在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识也提高了很多,护理从业人员的护理水平也有了提高,护理人员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为患者病情的好转,身体的恢复,手术后恢复期的平稳过渡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就本文来说,本为从外科手术后影响疼痛的各方面原因,从根本上找出来影响疼痛的因素,并且可能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影响疼痛的因素,本文也较为全面的列举出来。关于疼痛的护理,本为阐述的也比较详细,主要是心理护理方面,这个是患者内在影响的因素,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所以只要患者从心理上战胜了疼痛,从心理上强大起来,就一定能战胜疼痛,战胜病魔。还有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这也是减轻患者疼痛的一种好方法。希望笔者的这些总结能给护理人员带来些启发,希望本文能公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杨红月.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4):44-45.

[2]郭珂,林海.浅谈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J].科技资讯,2012(19):225-226.

[3]伍金平.普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86-87.

疼痛护理论文范文4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和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1]。随着对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疼痛患者的产生机制和处理有了许多新的认识,疼痛已在护理学中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2]。

1 疼痛原因的分析及措施

1.1 认知行为方式 认知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患者对自身疼痛的负面认识,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控制感。而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方法来消退、抑制、改变和替代原来的不良行为。认知行为是两者的结合,重点在于改变患者的信仰、期望和应对能力。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可能加剧疼痛的环境因素,并指导他们改变这些因素。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如何使用特殊的认知方式控制疼痛,如注意和分散注意、引导想象、自我催眠等,作为对药理学方法的补充。以减轻其焦虑等不良情绪者造成的增敏性疼痛。研究证实,认知行为方式对于多种类型引起的疼痛都有显著疗效[3]。

1.2 心理支持方式 疼痛还受主观因素如性格、对疼痛的敏感度及注意力、心理状态等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环境、教育、暗示作用等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采用以支持为主的特殊的心理治疗方法。护士不用分析患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护士采用劝导、启发、鼓励、支持、同情、说服、消除疑虑、保证等方式,来帮助和指导患者分析认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使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优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方法[4]。

2 护士在疼痛患者中的角色

2.1 护士是疼痛患者的主要评估者 研究表明,护士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和创新,在疼痛的知识技能发展和疼痛控制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护士24 h守护在患者身边,是最先了解患者疼痛的各种不适症状。护士在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和观察患者的面容、体态、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正在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护士由责任观察止痛效果,有无不良反应,根据实际情况报告医生。

2.2 护士是疼痛患者止痛措施的落实者和看护者[5]很多止痛措施是有护士完成的,护士的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着疼痛患者的效果,护士除了执行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外,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护士还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活动肢体、呼吸调整、分散注意力等。为患者减轻疼痛,减少或替代其对止痛药物的需求[6]。护士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看护者,在疼痛患者中,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服务。护士对病情的观察为治疗方案和个体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2.3 护士是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 护士通过教育和指导,让那些不愿意报告疼痛、害怕成瘾、担心出现难以治疗的不良反应的患者解除疑虑和担忧,保证疼痛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参与疼痛的管理过程。

3 疼痛患者的控制标准

3.1 癌性疼痛患者的控制标准 给药时应遵循WHO推荐的,即选用镇痛药必须从弱到强,先以非为主,当其不能控制疼痛时一次加用弱麻醉性及强麻醉性镇痛药,并配以辅助用药,采取复合用药的方式达到镇效果。

3.2 非癌性疼痛患者控制标准 可用0-10数字评估量表来描述疼痛,0代表无疼痛,1-4级为轻微疼痛(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痛);5-6级为中度疼痛(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刺痛、触痛和压痛);7-9级严重疼痛(如妨碍正常生活);10级为剧烈疼痛(无法控制)。

4 讨论

疼痛的护理是护士的一项基本职责,护士在疼痛患者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一致认同。但是,在我国临床工作中有关疼痛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地缓解。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医学界对疼痛的心理学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疼痛治疗的社会需求快速增长。而作为医务工作者则需要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更多的关注疼痛患者的心理,加强疼痛患者的理论学习,采用适当的疼痛治疗方法,将效果发挥到最好。使疼痛减轻到最低程度,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疼痛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马晓文.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中国伤残医学,2008,16(2):107-108.

[2] Merboth MK,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ng.Nurs Clin North Am,2000,35(2):375-383.

[3] Driessen E,Van HL,Schoevers RA,et al.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versus short psychodynamic supportive psychotherapy in the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depression:a randomized trial.BMC Psychi-atry,2007,7:58.

[4] 关秀敏,韩海波,白颖.128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04,25(3):32-33.

疼痛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肿瘤;疼痛原因;护理对策

肿瘤是严重危险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一项常见疾病,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恶性肿瘤患者人数逐渐增多。而疼痛则是肿瘤患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项自觉症状。据统计约有25%~30%的肿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其疼痛的发生率则高达70%~80%,持续疼痛症状不仅会对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同时还会不断的提醒患者疾病的存在,进而极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1]。因此,及时明确导致肿瘤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为探讨肿瘤患者疼痛原因及护理对策,对接收的43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43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27~71岁,平均45.3岁;其中18例患者为消化系统肿瘤,15例患者为呼吸系统肿瘤,7例患者为妇科肿瘤,3例患者为恶性淋巴瘤;本组患者均行化疗治疗,其中15例患者为初次化疗,28例患者为1~3周期化疗。

1.2方法 本组43例患者均严格按照“三阶梯方案”进行规范化治疗,第一阶梯用药以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为主;第二阶梯用药以弱阿片类药物为主;第三阶梯用药以强效阿片类药物为主。

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导致患者产生疼痛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依据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以自身对疼痛的感受为依据在视觉疼痛评估表的相应位置进行标记,其中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大于7分。同时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为依据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值越低表示患者心理状况越好[2]。

2 结果

2.1干预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情况 本组43例患者中干预前10例患者为轻度疼痛,18例患者为中度疼痛,15例患者为中度疼痛,干预后32例患者为轻度疼痛,9例患者为中度疼痛,2例患者为重度疼痛,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了显著改善。

2.2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比较 本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为(57.6±5.6)分,干预后其SAS评分为(39.5±4.5)分,干预前后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影响肿瘤患者疼痛表达的常见因素

3.1.1生理因素 研究表明生理学因素是组成疼痛病因学的一项主要内容,比如侵犯神经、肿瘤骨转移、空腔脏器等都可能引起疼痛。同时肿瘤类型及分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疼痛的发生率造成影响,且部分患者的疼痛症状可随着疾病的治愈而消失,而部分患者则也可发展为治愈性治疗的合并症[3]。

3.1.2社会文化因素 肿瘤疼痛的社会文化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对疼痛的认知及反应造成影响,据调查,女性患者通常喜欢口头表达疼痛,而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相对于年轻患者而且其主诉疼痛的强度较低。

3.1.3认知因素 疼痛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的思维及行为举止造成影响;同时认知中疼痛的相关知识及处理方法也会对患者的疼痛及干预反应造成影响;此外,护理咨询教育、书面教材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依从性[4]。

3.1.4情感因素 研究表明患者的情感失调和其疼痛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比如焦虑增加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提高,而焦虑症状减轻则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对疼痛的反应降低[5]。

3.1.5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因素 护理人员缺乏控制疼痛的相关知识及技能、低估患者疼痛等也会对患者的疼痛症状造成影响。

3.2护理对策

3.2.1控制疼痛 由于不认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且难以准确的对疼痛症状进行表达,因而护理人员应指导掌握疼痛部位、性质及强度的正确表达发病,从而正确的对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导致疼痛减轻或增强的影响因素等进行评估,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认真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情况进行观察,一旦有异常现象发生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另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疼痛做出积极的反应,同时还应指导家属及时给予患者关心及鼓励,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3.2.2给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阶段止痛方案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施原则,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认真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及时了解用药效果,在有效提高药物效果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3.2.3心理护理 由于多数肿瘤患者都伴有焦虑、抑郁、恐惧、怀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情的归转及其生存质量产生影响。所以,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肿瘤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视。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方案,从而有效的对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控制,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强及生理及心理的舒适感。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确保病房的干净、卫生,将病房温度及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且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耐心的倾听患者倾诉,并且要及时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慰,逐渐消除患者悲观、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使其积极主动的和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视,使患者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并使其认识到止痛的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其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重视,嘱咐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及爱护,使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生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及与护理人员相关的因素等是对肿瘤患者的疼痛表达产生影响,而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均有所改善,且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P

参考文献:

[1]胡春梅.恶性肿瘤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X):497-498.

[2]何卫娥.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4):256-256.

[3]王蔚玲,孙玉红.影响癌痛患者疼痛治疗依从性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29):190-191.

疼痛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调查分析;应对策略

疼痛作为一项重要观测指标,近年来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后第五项生命体征,成为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不容忽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1]。尤其是新生儿科患者,持续疼痛对新生儿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不仅影响新生儿治疗依从性,而且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患病率和重复住院机会[2]。有研究表明,新生儿疼痛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解决方案最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完整且合理疼痛管理系统,而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管理认识成为完整体体系核心问题[3]。为了解我院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疼痛管理的认识,为疼痛管理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对我院新生儿科护士共89人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新生儿疼痛管理的问卷对我院新生儿科89人护理人员进行调查。89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分别在新生儿科工作时间在1年以上,年龄分布于21~55岁;其中儿内科护理人员23人,儿外科护理人员15人,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25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26人;工作年资<10年的有41人,中位数6.8年,占46.07%,工作年资>10年的有48人,中位数13.6年,占53.93%;本科及以上学历47人,占52.81%,大专学历24人,占26.97%,中专学历13人,占14.61%,其他学历5人,占5.62%;共发出调查问卷89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回收率为98.88%。

1.2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问卷名为“关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认知调查”,是由本院专业工作人员参照了美国达拉斯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疼痛管理专科的关于疼痛管理的相关研究材料结合本院具体情况设计[4],分为六个部分,共60题,每题1分,总分50分,分别为疼痛基本理论知识(15分),疼痛评估(5分),镇痛药物干预措施(10分)、非疼痛药物干预措施(10分)、镇痛药物(15分)和疼痛心理关怀(5分)。问卷经预实验证明Cronbach为0.89,内在一致性信效度测定符合标准。并通过与新生儿科主任及护士长沟通后取得支持,已向新生儿科一线在岗护理人员强调了本次调要性,可保证回收有效问卷内容真实可靠。

1.3材料的回收

本次调查问卷采取实名填写方式,当场发放与收集的方法,问卷填写时间为15min。问卷发放前已再次向调查对象强调了调查的目的与意义,共发放问卷89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回收率为98.88%。

1.4问卷评分

问卷经调查组人员按统一标准评分,调查组人员由护理部抽调有统计及临床经验工作人员组成,所有调查组人员均未参加问卷调查。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了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统计推断等方法。

2结果

2.1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调查

问卷得分率情况接受问卷调查的89名新生儿科护士问卷平均得分为(28.45±1.65)分,平均正确率为50.17%。其中得分率>60%的仅有5人,最高得分50分,六大部分得分率均≥60%仅2人,得分率<60%有38人;六大部分得分率由高到低排名依次为疼痛基本理论知识(60.89%),疼痛评估(54.67%),镇痛药物干预措施(52.8%)、非疼痛药物干预措施(43.65%)、疼痛心理关怀(35.65%)、镇痛药物(30.25%)。得分率最高的三个项目和得分率最低的三个项目见表1。

2.2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与学历和工作年资的联系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平均得分(40.55±1.75)分,平均得分率为72.58%,较其他较低学历组正确率更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年资越长护士较年资较短护士得分率高,平均得分率为72.4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关于“镇痛药物”部分,平均得分率仅有30.25%。见表2。2.3调查组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背景情况本次调查的89名新生儿科一线在岗护理人员,其中有25名参加了在岗继续教育培训课程,32人以不同方式接受过关于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6名新入人员参加了岗前培训。能熟悉使用疼痛评估工具的有45人,最常用的是口述分级评分法和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数据表明,49名护理人员表示在校期间未系统接受关于疼痛管理类知识。调查结果说明,来自新生儿科不同部门和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对于疼痛管理认知水平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新生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水平普遍有待提

高本次调查数据表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水平普遍偏低,问卷平均得分为(28.45±1.65)分,平均正确率为50.17%,这可能与其在校期间未系统接受关于疼痛管理知识和上岗后极少有机会接受相关教育有关,特别是“镇痛药物”部分,平均得分率仅有30.25%,表明一线在岗护理人员对于镇痛药物的选择、个体化用药量、何时给药、不良反应、成瘾性等方面知识均极度缺乏[5]。另外,非疼痛药物干预措施和疼痛心理关怀两部分得分率也相对较低,体现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文化的精髓掌握不充分。因此,在开展护理工作和疼痛管理课程的时候,我们应该整体提升在岗护理人员疼痛评估和心理关怀方面的整合能力,重点完善在岗护理人员对镇痛药物方面的知识,个性化地设计培训课程已达到提升综合认知能力的目的。

3.2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管理认知的应对策略

要从根本上解决认知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首先应该完善学校教育,加大上岗后业务学习的普及范围,并健全关于疼痛管理认知水平的考核体系。3.2.1学校教育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在岗护理人员最欠缺也是最需要完善的是镇痛药物和镇痛药物干预措施以及疼痛心理关怀三方面的内容。缺乏统一且规范的理论基础和相对偏差的疼痛管理认知。建议各大本专科院校给不同年级和层次的学生增设关于疼痛管理方面的课程,特别是人文关怀方面,最好能做到个性化方案[6],丰富实践素材,以便让学生在校时就完整且系统地接受最基本的关于疼痛管理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实习和进入临床一线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3.2.2医院在岗教育医院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在岗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如院内讲座、科室业务学习、邀请专家授课、实地案例讲学、业务水平竞赛、在职继续教育、岗前培训等为一线在岗护理人员设计培训课程,特别是针对调查中表现出劣势的低年资和学历相对较低的护理人员,强化学习和训练[7]。使之达到从正确且恰当地评估新生儿、采取合适的非药物镇痛措施、遵医嘱给药和进行疼痛心理关怀各个环节的突破和提高,有效地帮助新生儿减轻痛苦,全面提升疼痛管理的能力。3.2.3健全疼痛管理认知的考核体系医院管理者应想方设法提高在岗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她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临床疼痛管理中来[8]。因此,健全疼痛管理相关认知水平的考核体系意义重大。首先应强化对于疼痛管理宣传力度,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并落实行动,通过不断学习的同时加强临床实践,提高护理技能,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考核与奖励,深化理论、丰富经验。

3.3提升新生儿科护士新生儿疼痛水平认知的意义

医护人员的根本职责就是采取最合适的方式为病人减轻痛苦,特别是面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积极且合理的疼痛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长期以来国内就对新生儿的镇痛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镇痛药物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和智力等的发育。其实不然,新生儿疼痛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临床护理的质量,成为临床监测的第五大生命体征。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恢复以及良性发展,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疾病的完全治愈率[9]。因此,提高在岗一线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孙静,李菀,等.113名儿科护士的患儿疼痛管理认知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67-169.

[2]金利萍,赵友谊,黄丽华.住院早产儿疼痛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26(5):894-902.

[3]张蕾蕾,张语桐,麻海春.小儿围术期疼痛管理的进展[J].吉林医学,2009,30(21):2711-2713.

[4]唐菲,赵彩虹,俞晓燕.心理护理与评估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6(3):261-262.

[5]赵旻.癌症疼痛管理中的障碍因素[J].现代医学,2009,11(27):342-344.

[6]黄艳芬.护理人员对疼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给药态度研究[J].现代医学,2010,9(16):421-423.

[7]伏雪纯,李敏.不同疼痛管理对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的比较[J].现代医学,2012,18(21):427-429.

[8]胡晓燕,花芸,陈晓莉.儿科护士疼痛管理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19):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