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的应用

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在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在心外科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100例心外科重症患者,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出入量平衡管理法)与对照组(传统出入量管理法),比较干预效果。结果术后3d内,观察组入液量波动幅度为(585.00±215.50)mL,对照组为(765.50±224.45)mL,观察组入液量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尿量波动幅度为(1975.65±550.24)mL,对照组尿量波动幅度为(1525.55±527.21)mL,观察组尿量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夜间利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外科重症患者行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可调节出入量,减少夜间利尿次数,保障夜间睡眠,促进康复。

[关键词]心外科;重症患者;护理管理;出入量平衡管理法

多数心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复杂,且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围术期护理管理难度较大[1-2]。特别是如何控制心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出入量平衡,已发展成为重要难题之一[3-4]。以往传统出入量管理法较难实现出入量平衡,夜间补液利尿频繁,影响患者睡眠休息,还可能因出入量控制不到位引发较多并发症,应用受限[5-6]。本研究在50例心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出入量平衡管理法,获得预期效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一病区100例心外科重症患者。纳入标准:①行心外科手术。②认知正常。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合并呼吸、泌尿系统等疾病者。③术后存在严重并发症者。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出入量平衡管理法)与对照组(传统出入量管理法),各5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在心外术后自监护室转入病房当天起行出入量管理。对照组实施传统出入量管理法,常规观察出入液量,按照出入量调整输血量等。观察组则实施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内容包括:①根据患者病情、生理需求(如体质量)、病理需求(如失水量、失血量等),评估其全天出入量。其中,入量可经由固体食物含水量、饮水量记录及输液、输血液体输注量等进行评估;出量可经由尿量、粪便量等进行评估。主要由医护人员统计出入量,必要时由患者、家属协助,并注意加强沟通,宣教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及方法。每日晨间会议时展开讨论,制定出入量干预计划。出入量干预尽量在白天进行,利尿需确保白天入量充足,夜间补液及利尿减少,以保障夜间睡眠,促进康复。②容量评估。结合出入量监测数据评估。体内液体过多引发组织水肿,可能出现有效血容量减少,引发血管舒张,且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尿量减少等现象;容量过多则可引发肺部闻及湿啰音、血氧饱和度降低等现象。③加强患者饮食干预,帮助其制订合理饮食方案;选择静脉胶体液、晶体液,术后血氧饱和时补充晶体液,反之补充胶体液,以控制组织水肿。

1.2.2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患者术后自监护室转入病房后3d内入液量波动幅度、尿量波动幅度。②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平均利尿次数、平均夜间利尿次数及住院时间。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入液量及尿量波动幅度比较

术后3d内,观察组入液量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尿量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夜间利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2组患者平均利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数心外科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及护理难度较大,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7-8]。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心外科患者术后出入量管理至关重要,主要是因其术后需维持恰当血容量,以实现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有效灌注,并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尿液理想基础上,调节补液量,减轻组织间隙水肿[9-10]。但多数心外科病房护理人员缺乏对出入量控制的正确认识[11]。且传统出入量管理法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如出入量总结时间间隔较长,不利于及时调整液体失衡;夜间补液利尿频繁,影响睡眠休息,导致患者出现烦躁、困倦等问题,降低免疫力[12];无明确量表标准指导出入量调整等,较难满足患者实际需求[13]。故需探寻新型出入量管理方案,以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术后康复。本次研究所用出入量平衡管理法重视加强出入量时间段控制,并在详细数据分析、评估基础上做出预判,制订针对性干预方案,可实现出入量调整的预见性。其中,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等情况全面估算全天出入量,便于进行针对性干预,并加强日间、夜间两个时间段出入量提前调控,以实现白天入量充足,夜间补液及利尿减少,保障夜晚睡眠,促进恢复;重视加强容量识别,并注意强化饮食干预,合理配比晶体、胶体。一般情况下,心外科患者术后稀释性预充可致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故可将胶体成分加入预充液,并加入晶体排气,可有效预防血栓[14-15]。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3d内入液量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尿量波动幅度相对较大(P<0.001),这说明出入量平衡管理法维持出入量平衡效果较传统出入量管理法更为理想,分析与出入量平衡管理法更为重视时间段控制等因素有关。此外,表3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夜间利尿次数较少(P<0.05),分析与出入量平衡管理法重视增加白日入量、控制夜晚补液及利尿有关,有利于在维持出入量平衡基础上,保障夜间睡眠,促进恢复。此外,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01),显示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应用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出入量平衡管理法在心外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对出入量平衡进行调节,减少夜间利尿次数,保障夜间睡眠,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陆雯静,李海燕,卢菁,等.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6):673-675.

[2]王佳祥,徐成阳,冯德广,等.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5):564-566.

[3]邬步云,孙健,刘思,等.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超滤量及出入量平衡与死亡的关系[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6,32(11):854-856.

[4]杨岚岚.出入量管理改进对心外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3):125-126.

[5]刘冰,崔光浩,周长平,等.8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液体出入量管理体会[J].安徽医学,2016,37(7):882-883.

作者:沙丽 张瑞成 张海燕 魏彦慧 郭颖华 单位: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