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能力提升方法

期刊编辑能力提升方法

在信息数量巨增且来源过于广泛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每天需要通过信息终端浏览大量网页、图片、文字、视频等海量信息。并且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群体获取知识方式的转变,他们对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海量信息面前找到读者所需的信息,如果仅靠读者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庞大信息的筛选,所以读者仍将依赖于专业人士的推荐或选择来获取优质的信息资源。因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期刊编辑仍将获得生存空间,并且其把关人职责将会更加凸显[11]。

一顺应时代要求,提升学术期刊编辑信息化能力

信息化能力是“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必备的重要能力,是“互联网+”环境下编辑从事学术期刊出版活动的核心能力。信息化能力以提高期刊质量与传播效率为目的,成为决定学术期刊出版质量、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是推动期刊创新发展的新型编辑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理应顺应时展要求,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化能力。具体而言,学术期刊编辑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信息化编辑能力:一是信息甄别能力。大数据时代,网络上充斥着海量信息,编辑需要具备信息甄别能力,对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利用大数据预测学术研究方向、分析期刊和各项评刊指标的变化趋势,为期刊的短期以及中长期的政策、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二是信息挖掘能力。学术出版效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因而,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就应时刻保持对学术前沿、热点问题,包括重大国家政策的关注。这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正规渠道搜索学术信息来源,特别是参与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学习与相关培训,借助大数据技术甄别有效的学术信息,真正获取有价值的学术出版信息。三是信息技术能力。如上所述,学术期刊编辑需要积极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和分析工具进行信息的甄别与挖掘。同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也需要利用数字化学术数据库,提升学术期刊编辑运用数字化出版技术的能力。通过数字化文献资料获取学科研究趋势和国内外研究动向,为学术期刊读者真正提供有价值、有质量、有新意的学术论文。此外,学术期刊编辑除了需要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学习,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外,与编辑部相关的行业组织更应营造学术期刊编辑学习信息技术的环境。比如普及推广编辑工作流程的现代化,运用现代化的编辑出版软件,组织开展编辑信息化技术培训,开办编辑数字化技术交流活动等。

二拓宽工作渠道,提升学术期刊编辑实践能力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但如果仅仅停留于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意义上,缺乏一定的实践灵活性,只是被动地适应外部形势发展趋势进行工作的方式就不能很好地凸显学术期刊编辑的实践能力。学术期刊编辑的实践能力不仅仅是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经验性问题,而且也能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提升编辑工作效率。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伴随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平台。因而,学术期刊编辑就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好这些新的工作媒介和平台。比如建立微信社群,分别建立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作者、读者群,及时在不同微信群更新学术期刊最新动态,期刊文献。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期刊文献推送,如在专家学者群及时期刊近期文献和选题,积极向有关专家组稿约稿。在作者群及时更新和期刊出版情况,提升期刊审稿效率。在读者群及时推送期刊最新文章目录、摘要等信息,根据读者需求进行精准推送。学术期刊编辑通过与专家学者、作者、读者的微信群联系,可以就学术论文和期刊文献等信息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比如以往作者通常是通过学术期刊网站进行投稿,在有关审稿专家提出修改建议后,作者需要将修改稿上传至网站。但是,这一过程无形中拉长了审稿周期和的时长,有时候非常有新意的论文就会因这一漫长的发表流程而有所延误。而学术期刊编辑此时就可以借助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一媒介工具,在论文进行修改的阶段可以通过截图、录制语音等方式及时提醒作者修改论文,特别是需要修改很少的文章,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缩短周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术期刊的出版效率。学术期刊编辑此时更应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比如将期刊的高被引论文和获奖情况及时在自己的朋友圈、微博页面进行推广宣传,在这一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受到有关作者与读者的关注,提升期刊影响力。

三转变职业理念,提升学术期刊编辑沟通交往能力

随着现代化逐渐嵌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人与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不再简单停留在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沟通方式,而是可以借助于社交网络等平台进行互动。学术期刊编辑也不例外,也需要在这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下,转变职业理念,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沟通交往能力。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学术期刊编辑已不再固守学院式的出版发表流程,专注于学校内部老师、学生等群体的。相反,在现代社会,学术期刊编辑沟通交往的对象已经不再限于学院圈,而是需要学术期刊编辑主动走出去,与外界“接轨”。这意味着,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保持实践性姿态,提升其实践能力,将编辑工作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把编辑工作内容职业化、生活化。比如在参加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时,编辑就需要主动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沟通,既可以向他们介绍其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情况,也可以就其期刊近期的专栏热点向与会专家进行组稿约稿。同时,在学术会议中,如有特别出色的稿件,学术期刊编辑就应及时与稿件作者取得联系,特别是有关学科最前沿和社会热点的创新性论文,就应第一时间与作者进行约稿投稿,争取能以较快的速度发表出该稿件,提升期刊文献的转载率和被引率。此外,学术期刊编辑也需要积极参加同行活动,特别是能够通过活动与其他期刊进行经验交流的学术活动。学术期刊编辑应主动与影响力较高的期刊取得联系,向其咨询办刊经验。而与自己期刊影响力相似的期刊互相分享办刊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帮助,争取实现双方期刊的“共赢”。总之,在现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要把自己的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职业理想和生活方式。“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应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以严谨不苟的职业态度、耐心执著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期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出版质量优、作者读者都满意的精品期刊。”而这不仅构成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的核心理念,也成为了提升学术期刊编辑能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