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史上两个案例探讨

期刊史上两个案例探讨

前不久,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物《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出版》编辑委员会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出版史,应当从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谈起,因为这本期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新青年》的创办和发展,让我们对期刊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早些年,参加一部百年期刊史著作的出版研讨会,与会专家在向《新青年》的史实表达崇高敬意的同时,还对另一本期刊《科学》赞叹不已。《科学》也是1915年创刊,主要由赵元任、任鸿隽、严济慈、周培源、茅以升、竺可桢、叶企孙等中国第一代现代科学家创办并参与编辑,开创了中国传播科学的先河。《科学》的创办与发展,让我们对期刊在科学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

重温中国期刊史上两个最具典型意义的案例,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期刊作为一种专业化的传播信息工具,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学术期刊作为期刊出版和学术出版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文化发展、科技进步和学术传播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在国际学术界,关于学术传播有一句名言“或者出版,或者死亡”,即把学术成果能否发表出版与学术研究成功与否紧密关联。其实,这句名言还只是强调了学术成果公之于众的重要性,而学术期刊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学术期刊在将学术成果公之于众的同时,还以学术诚信为基础,扮演的是学术共同体对学术成果和论文质量的评价和认证,这是学术期刊至为重要的核心价值。因此,学术期刊时的评估标准,尤其是其中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质量标准,以及对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引领性、及时性等方面的要求,对相应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毋庸置疑,学术期刊对学科的建设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了解决出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得以建立并迅速发展。19}s年,《出版工作》(1991年更名为《中国出版》)创刊,当时是我国仅有的一本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4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进程,我国出版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我国编辑出版领域学术研究和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大批学术研究成果纷纷涌现,极大地推动了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现在,我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已经超过20种,这些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的编辑出版专业论文,甚至推动了部级优秀出版论文奖的设立,这在改革开放前是难以想象的。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壮大,必然引发大批编辑出版专业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推动编辑出版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生产和传播,甚至带来了出版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从而又助推我国出版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谈到学术期刊对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不能不谈到学术期刊在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上的作用。优秀的学术期刊总是在立足服务于学术研究的同时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发现优秀作者,热情培养学术新人。优秀的学术期刊往往要通过发表学术领军人物的重要论文带动和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准,通过倡导学术规范、弘扬良好学风来帮助更多作者成长,通过鼓励青年作者来帮助他们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综合创新的能力。总之,学术期刊在壮大作者队伍的同时也为学科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建设作出贡献。

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这就意味着我国也将由出版大国建成出版强国。那么,出版业就要从“十四五”开局之年朝着出版强国的目标迈进。要建设成为出版强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文化繁荣是必要条件,国家政策部署是重要动力,出版行业秩序管理是必要保障。在这些前提下,出版业自身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好精品出版物的生产和供给。今后,融媒体出版将成为出版业的常态甚至是主要形式,出版产业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出版业将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的同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出版业走出去的步伐将更加扎实有力,出版业人才队伍建设要符合行业发展大势和多层次的需要,出版科研和出版学科建设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的任务将更加受到重视。凡此种种,都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前沿课题,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应当围绕前沿课题切实做好学术研究的引领、组织、评价和发表、传播工作。《出版与印刷》作为在我国编辑出版类学术期刊中的后起之秀,敏锐感知春江水暖,自新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同时组建起阵容庞大的编委会,一副整装待发的气势。让我们向《出版与印刷》致敬并预祝她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