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工作的挑战及变革策略

期刊编辑工作的挑战及变革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迈进了大数据时代。在这场技术变革中,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以及知识生产模式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对于编辑出版行业来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期刊作为思想传播的重要载体,必然要迎难而上,搭上大数据的“顺风车”,利用大数据优化编辑工作流程,提高出版效率和质量。本文从期刊编辑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大数据时代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变革策略。

二、大数据时代期刊编辑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期刊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质量普遍不高

当下,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在此背景下做好期刊数字化建设工作,不仅可以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也有利于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传播,是国内期刊有效提升其学术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国内期刊数字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通过搭建在线投稿审稿系统、文献数字化加工平台、多终端出版平台等措施,切实有力地提高了期刊的影响力;也有部分期刊仍在采用传统的出版模式,编辑出版人员对数字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数字化期刊建设方面的主观愿望以及自觉意识不够强烈。另外还有一些中小型期刊出版单位,因不具备开展期刊数字化建设的技术和资金,难以在数字化期刊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二)期刊编辑工作中应用大数据的难度较大

在期刊编辑工作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具有吸引力,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到文献加工,从开放获取、精准推送到移动化推广,有大数据技术加持的期刊出版必将出现焕然一新的变化。但诱人的前景也对期刊出版机构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要求其具有强大的数据挖掘、组织、分析和整合能力。我国是学术期刊出版与学术文献产出大国,但目前仍存在期刊质量良莠不齐、数量多而不强等问题,办刊经费有限、受众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要实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技术和资金是前提,但是从现阶段情况来看,上述两个要素的实现难度比较大。首先,就大数据产业链角度而言,如何对期刊编辑工作中需要的大数据进行收集是率先需要解决的问题[2]。目前,期刊出版单位编辑出版过程信息化管理的程度依然有待提升,搜索引擎、各大期刊数据库依然是大数据的主要掌控单位。其次,期刊出版单位在应用大数据过程中,软硬件设备不足以及技术力量的欠缺都是重要的限制因素。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采集分析,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工具,也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以及合理有效的分析策略。而这些资源在我国的期刊出版单位中普遍匮乏。

(三)个别期刊编辑在工作过程中过度依赖大数据

在部分先进的期刊出版单位,期刊编辑的各个工作流程能够实现数字化运行,大数据技术在编辑出版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价值日益凸显。然而,在新技术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期刊编辑也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工作中出现过度依赖大数据的情况。大数据技术的实现主要借助不同类型的软硬件设施,机器计算是其主要的思维运行模式,而期刊编辑工作有其特殊性,数字化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人脑的主观思考。期刊是传播新的思想成果的重要载体,所以加强创新是其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在期刊编辑过度依赖大数据技术的情况下,其创新能力以及个体思维价值的发挥也会相应地受到限制,进而影响期刊编辑整体质量的提升和编辑个人能力的长远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期刊编辑工作中的变革策略

(一)加大数字化期刊的建设力度

2019年,国家四部委《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探索论文网络首发、增强数字出版、数据出版、全媒体一体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提供高效精准的知识服务,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现阶段很多传统期刊出版单位都在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推行新的编辑出版模式,以期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提高期刊审稿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文献的传播交流。在期刊数字化建设方面,国内不少期刊出版单位尚不具备建设能力和建设资源,即便开展数字化平台建设,在短期内也不易实现。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只有大型期刊才能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否对大数据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关键取决于期刊出版单位是否具有适合自身的大数据应用思路和应用眼光。随着云技术的逐渐成熟,小型期刊出版单位采用“借船出海”的思路,引用成熟的数字化平台,融入相关领域期刊数字集群集约化平台,也能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拥有一番作为。作为期刊出版单位的核心人员,编辑人员应从战略高度看待数字化期刊建设,将数字化期刊建设看作时展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3]。在推动数字化期刊建设工作中,期刊编辑要有足够的自觉意识,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数字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对期刊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运营模式进行创新,使期刊数字化建设做到精准定位、彰显特色。

(二)提高自身的大数据应用能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对期刊编辑出版各环节的渗透,编辑人员提高自身的大数据应用能力成为迫切需求。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不断增强学习意识,一方面要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重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将大数据技术创造性地应用到期刊编辑工作过程中;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编辑能力,培养数字化编辑能力,以便适应期刊出版发展的需要。在以往编辑出版模式中,期刊编辑人员都是向读者单向输出信息,而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实现读者与期刊编辑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期刊编辑人员可以通过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在实际服务读者的过程中体现出个性化以及针对性[4];另一方面,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期刊编辑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本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及前沿理论,然后对报道的重点以及报道的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期刊编辑还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访问行为找准研究方向,加强与读者之间的学术互动,做好研究反馈工作,营造与读者用户之间良好的学术互动氛围。在传统的期刊出版模式中,文献资源以单一的图片和文字形式出现。而在应用大数据的背景下,内容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内容相关的可视化数据、音视频、动画等信息均可同步,使内容的展现和传播更加立体。因此,期刊编辑也需要具备深度加工的能力,能够对多媒体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利用。

(三)重视特色内容建设,做好质量把关

大数据时代,随着技术、渠道的日渐普及,这些资源将不再成为有决定性竞争力的因素,而内容建设的重要性又重新凸显。对于期刊编辑来说,必须明确办刊观念,立足自身优势,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基本原则,打造期刊特色内容,打造鲜明的风格和品牌形象,做好期刊内容的质量把关。在内容建设上,期刊编辑人员要具有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其编辑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期刊质量。为确保期刊内容建设的成效,编辑人员不仅要拥有精湛的编辑业务能力,也要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策划优秀选题,做好内容把关人,向读者输送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才能使期刊在海量的信息资源里有立足之地。已经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期刊编辑人员则需要避免过度关注技术而忽视内容质量、舍本逐末的情况出现[5]。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编辑工作的开展,而文化是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期刊编辑要坚守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对内容资源的重视程度,做好内容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凸显期刊的时代价值。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传统的出版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大数据对于现代出版行业是十分重要的机遇。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实现对信息的深度挖掘和多维体现,同时也能满足现代读者与期刊编辑进行互动的体验,使读者与期刊编辑之间能互相影响,进而实现期刊编辑工作质量的提升。期刊编辑工作应从加大数字化期刊的建设力度、提高自身的大数据应用能力、重视特色内容建设等方面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而编辑人员也需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提升自身的编辑能力,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