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数字出版及全媒体传播系统

期刊数字出版及全媒体传播系统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和技术手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传播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的方式。集开放性、即时性、多媒体性、交互性及环保性于一体的数字出版成为世界和中国出版业转型的必由之路。期刊的数字出版重在采编流程数字化、出版发行数字化、宣传推广数字化等环节,也就是说期刊的数字化应是编辑、出版、发行全过程的数字化。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期刊编辑部面临着既缺乏技术和人才又缺乏资金的问题,所以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实现期刊出版数字化。一部分编辑部通过自主研发、购买平台或者与国内外出版集团合作的形式,实现了编辑业务流程和期刊上网的数字化,但仍有一部分期刊则只是借用E-mail实现了电子审稿,录用后的稿件一并外包给出版公司进行排版加工和网上。当前,信息的质量和传播时效性越来成为影响用户关注期刊的主要因素,在新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信息传播环境中,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系统一旦启用长时间不进行技术更新,或者通过“东拼西凑”搭建的兼容性较差的平台,不仅不能够提供标准数字格式的内容,也额外增加了期刊出版人员的工作量,造成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因此,以传统期刊的各项资源为基础,在数字技术引导下,建立可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多态化传播的数字出版运营平台,是当前国内期刊实现数字转型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当前期刊数字出版及全媒体传播平台的体系构建,并对系统构建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好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具体解析,以期为期刊数字出版和全媒体传播工作提供更好的经验借鉴。

1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数字出版和全媒体传播是在“互联网联接一切”的技术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移动社交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出版内容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倒推信息内容的加工储存和提供方式必须发生变化。期刊数字出版系统架构的搭建一是要使产生的数据格式满足多平台的支持,二是应使出版流程环节可以随意组合并且能够实现无障碍衔接。期刊生产和传播流程设计单个工作环节:期刊采编(作者—编辑—专家)—内容制作(排版)—传播平台(营销),为实现这个流程,期刊数字出版系统应主要包括3个系统平台:面向作者、专家和编辑的采编系统;面向产品制作的排版制作系统;面向读者的全媒体信息服务系统,三个模块无缝连接,构成了出版传播一体化的出平台。

1.1面向作者、专家和编辑的采编系统

该系统是实现作者、编辑、专家三位一体的在线协同稿件处理平台,完成从作者投稿、同行评议、编辑加工、校样文件处理到发稿的整个流程管理,是整个系统信息的主要来源。这里的编辑和专家的角色应该是广义的,如编辑可分为管理编辑、学科编辑、编务等,专家可分为主编、执行主编、审稿专家等,他们因为承担的工作内容不同而处于流程的不同阶段,在系统里拥有不同的权限,并且可以根据期刊的个性化需要实现各阶段的任意衔接。该平台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1)建立系统统管理模块,实现期刊个性化的参数配置,这些参数包括:杂志基本信息、用户和权限、稿件流程、参考文献格式等;2)在文献结构化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元数据提取、结构化处理处理稿件内容,实现一次采编、多态;3)嵌入文献查找与学术不端检测模块,为编辑部核对文献提供便利;4)提供全面的统计模块,满足期刊日常业务分析需要;5)通过与北大方正等排版系统接口,实现稿件审理流程与生产流程的无缝整合。

1.2面向产品生产的排版制作系统

该系统不仅需要满足期刊传统格式的印刷出版需求,还承担着数字和多元化立体出版的需求,所以应以知识体系为核心和主干,以文章片段化内容和知识点为核心呈现点,采用XML语言标记文章内容,使内容和形式分离,并对元数据进行提取,形成结构化数据文件。从排版制作系统最终生成的文件格式来看,该系统仅要生成适应传统排版印刷的PS文件,还需要同步生成PDF、HTML、XML、EPUB等文件格式,以符合阅读心理的、按展现需求的方式“组装”后到各种传播平台。该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1)利用计算机软件,采用模式识别智能算法,从排版后的最终文件中自动、准确提取本期所有文章的元数据,形成各种可重复利用的结构化数据文件,如Excel、XML文件,并可以一键到网刊系统;2)重点关注和移动阅读终端相关的技术需求,满足多元引擎的需要,提高与各媒体终端匹配的显示软件或者输出形式。

1.3面向读者的全媒体信息服务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期刊网站、网刊系统和多媒体在线服务平台。期刊网站是期刊在“互联网+”时代的基本存在形式,是纸质出版的在线延伸,也是读者了解期刊的权威官网;网刊系统是期刊数据内容的主要来源,担负着满足读者的文献检索、知识挖掘、知识可视化呈现以及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需求的重任;多媒体在线信息服务作为期刊官方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也是期刊与作者、读者协同互动的基础平台,这是因为其能通过图片、声音动态展示信息,并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等社交软件和移动平台进行内容推送。内容丰富、功能设计完美的全媒体信息交流平台可极大地激发出传统出版的能量,使信息传播更精准,满足大规模人群对个性化、实用性信息的需求。该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包括:1)开放获取(OpenAccess),读者可随时免费下载文章内容;2)对在线出版内容可实现分类查询,既可以按内容时间分类浏览,如最新录用、超前出版、现刊和过刊等,也可以按学科进行分类查询;3)主动推送和社交平台分享,包括EmailAlert订阅和RSS订阅等主动服务功能,也可以让读者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微博、Facebook等社交平台分享推荐;4)语义智能推荐,可根据用户浏览的关键词,主动为用户筛选和呈现本刊或相关数据库的相关内容;5)提供Doi连接支持,为实现与CrossRef的接口提供基础。

2系统主要技术解析

期刊数字出版及全媒体传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计算机和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对该系统关键的创新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认真研究其在系统中的功能实现。1)XML的内容加工和管理技术:可扩展标记语言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被设计用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传输。XML不仅能够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定义管理信息的结构,由于以XML格式存储的数据具有良好的内在结构,所以可以实现内容的准确搜索、事物的全面描述、组件的快捷传送等。XML也是W3C提出的国际标准,可以在很多软件平台上运行,便于跨平台的数据交流和开发。目前,XML作为业界的一项文档标记规范已被广泛应用于期刊的出版工作中。采用XML结构化处理稿件内容,是通过建立规范的信息格式和标准,设计统一的XML模板,将内容与格式信息进行分类;采用XML结构存储稿件,是将经过标引的文件和元数据形成资源储备,可以方便地进行索引提取、具体单项信息修改,按照媒介需求转换输出为任意的格式,如PDF、HTML、RTF等。从而使出版的内容具有高水平的互动性、访问性和重用性,以实现出版内容、内容结构、版式媒体的自由结合[2]。2)语义网技术:语义网是对WWW的延伸。在大数据时代,读者面对海量数据的检索和阅读已经变得力不从心,需要利用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协助读者实现有用内容的获取。语义网技术就是把Web上的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语义,并为人们提供各种智能服务[3]。在期刊数字出版和全媒体传播系统中构建语义搜索、语义推荐两个模块,主要是以知识体系为主干,以文章片段化内容和知识点为核心呈现点,自动把相关知识点进行学术语义的关联,从而使系统具备语义识别能力,可以为读者提供准确性非常强的文献推送和知识揭示能力。3)动态系统(DPS)技术:构成全媒体出版平台的核心技术,由编辑模块、内容管理和动态引擎三个基本功能模块组成。编辑器实现对信息文档的内容、格式、样式的编辑;内容资源库负责对海量数据和内容碎片进行存储、查询、关联、协作和管理;动态引擎结合HTML5、DPS、PKI等技术为不同用户提供交互式内容,实现自动、灵活、多渠道、多媒体、多阶的内容转换和编辑;并可通过移动设备端的交互式内容获得云平台上的信息服务,通过知识库中的知识标引进行探究式学习。知识点呈现往往是以可视化的形式(往往是一个动态自动生成的Flash)非常直观地为读者展示,而不再是一个个死板的PDF文件或冗长的HTML页面[4]。

3结束语

期刊数字出版及全媒体传播系统不仅是一套系统,还是实践办刊理念、展现期刊特色、保证内容质量、积累信息资源、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最重要的技术保证。通过该平台可实现期刊数字出版和传播的一体化流程,省去了多个系统和多个机构之间的转换,与内容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相关的用户信息、文献信息、元数据等都能够实现完整的存储和管理,真正实现了一次制作多次使用的目的,为实现信息的重复挖掘使用奠定了基础。全媒体传播平台也要求出版人员进行互联网思维的转变,创新工作和服务模式。除了传统纸媒出版之外,还需要整合平台优势,如围绕某一研究热点提供学术互动,多方位进行资源的二次开发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先进平台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