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培训总结范例

外出培训总结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1

总结危机管理在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回顾性分析258例外出检查的危重新生儿出现危机事件的原因,提出危机管理的方法,即组织开展危机培训课程、建立危机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充分做好转运前准备等。经过两年危机管理的实践,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关键词:

新生儿;危机管理;安全管理;外出检查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新生儿尤其是危重新生儿住院期间,需到辅助科室行相关检查,对需要持续监护或生命体征维持的危重新生儿来说,从病房转运到检查科室并接受检查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病情变化或发生不安全事件。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并发症,并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危机管理是对危机事件进行预测分析,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规划、调整等一系列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减少和避免危机因素带来的威胁[1-2]。本院新生儿科自2013年初将危机管理应用在新生儿外出检查的安全管理中,通过危机前的预防及控制进行管理,两年来在安全、质量和护患关系等方面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新生儿外出检查危机因素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外出检查的258例危重新生儿,原发病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等,外出检查过程共发生新生儿窒息2例、呼吸暂停6例、呕吐5例、低体温26例、镇静无效12例、设备物品故障4例。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原因分析。

1.1.1患儿因素

新生儿由于刚脱离母体,身体各组织和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调节性差,呼吸、循环、体温等尚不稳定,病情危重,变化快,随时有生命危险,而且同时做多项检查(如CT、MRI、彩超、脑电图、胃肠道钡餐等),需要辗转多个科室,而这些检查又多要求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下才能完成。因此,新生儿外出检查对镇静的需求也显著增加,然而新生儿脏器功能不完善,镇静药物易在体内蓄积,产生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发生[3]。

1.1.2疾病因素

外出检查新生儿原发疾病有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等,由于病情危重、复杂且进展迅速,易在检查过程中出现面色紫绀、呼吸暂停、呕吐或口鼻腔分泌物所致的呼吸道堵塞、呼吸心搏骤停、低体温等危机表现。

1.1.3护士因素

转运护士的资格和能力是确保转运成功的基础[4]。本科室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8岁,护龄在3年以下的占40%,护士普遍年轻,经验不足,预见性差,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理论知识缺乏或急救技术不熟练,同时法律观念淡薄,不了解“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护理工作稍有疏忽或沟通不到位,极有可能诱发危机。外出检查前护士未与相关检查科室、途经电梯及护送工人沟通协调,导致患儿等候时间过长,或镇静超时失效,结果未顺利完成检查。

1.1.4设备物品因素

由于在转运途中一般用氧气袋供氧,流量调节欠准确,另外由于对转运患儿所需时间估计不足,未多准备氧气袋,都可造成氧气供给不足导致患儿出现经皮氧饱和度(SpO2)下降。由于危重患儿带有各种仪器如呼吸机、微泵注射仪、便携式氧饱和仪等,在转运途中无交流电,只能依靠仪器中的内置电池供电,内置电池供电量不足而导致仪器低电压报警。另外,护士对患儿检查可能出现的危机预见性不够,未携带所需使用的药品和物品也是可能的因素之一。

1.2危机管理的方法

1.2.1组织开展危机培训课程

科室组织开展专门的危机培训课程,要求护理人员参加培训,树立危机意识。设置的课程包括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的发生与发展、处理危机的方法等。同时告知护理人员尽管危机很难预测,但大多数危机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有预兆、有过程的,并通过多途径、多形式来强化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5]。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警讯事件与案例剖析,不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1.2.2建立危机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和护理制度是保障危机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6]。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分工到位,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对科室潜在的危机作出分析、评估和预测。制定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制度及护理应急预案,如突发呼吸心搏骤停、窒息、低体温、意外拔管、停氧、停电等事件发生时的处理预案,患儿家属投诉处理预案等。

1.2.3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考核

对3年以下护理人员重点培训窒息复苏、心肺复苏等各种急救技能,开展各种急救仪器、急救药物使用的培训与考核。定期进行各种患儿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的应急模拟演练,当场点评,通过案例的学习与分享,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外出检查安全隐患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增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水平。另一方面,根据新生儿科专科特点及疾病特点,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并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考核,促进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及前瞻性预防危机发生能力的提高。

1.2.4充分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

1.2.4.1准确评估病情

危重新生儿病情凶险、变化快。严格遵循“转运前尽可能使患儿病情达到最佳稳定状态”这一基本原则[7]。护理人员在转送前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着重评估呼吸、循环系统,预见性掌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针对性给予吸痰、胃肠减压、扩肛、镇静止惊、止血、保暖、纠酸等相应的处理。需气管插管者,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并妥善固定;必要时抽吸净胃内容物,防止转运途中因呕吐而窒息。使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便于转运途中静脉输液和抢救用药,对需要安静睡眠状态检查者按医嘱使用镇静剂诱导入睡,动态监测心电和SpO2。

1.2.4.2转运人员配备

为确保转运途中的安全,转运护理人员必须由具有新生儿抢救经验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以使对新生儿病情有正确估计,对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认识,并能积极采取相应的急救与预防措施。

1.2.4.3转运设备物品的配备

抢救仪器由专人负责,定时充电、班班检查,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估计检查所需时间,备足氧气袋供氧、连接便携式监护仪监护,携带简易呼吸气囊及便携式的急救箱备用,内置相应的急救用物,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抢救药品,注射器和吸痰管等。

1.2.4.4鼓励家长陪同

通知患儿家长,向家长交代患儿病情、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以及途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取得患儿家长最大的理解和配合,并陪同完成检查。

1.2.4.5与各部门有效沟通协调

外出检查前与各相关部门有效沟通协调,包括检查科室相应人员及科室的相应准备、沿途各关口(如电梯等),以减少患儿在转运途中不必要的等待。告知检查科室患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镇静效果等,需要准备的抢救药物和仪器,并应配备氧气筒和足够多的电插座以备仪器使用;冬春季节通知检查科室先开空调预热,保持室内足够的温度,避免在检查过程中松衣被而受凉。

1.2.5转运过程的处理与救护

1.2.5.1安置合适体位

视不同病情采取不同体位。呼吸道分泌物多者采取侧卧位,防止呕吐时误吸,病情稳定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搬动患儿时注意动作轻柔,尽可能减轻震荡。

1.2.5.2呼吸道管理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儿SpO2变化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防止气管堵塞、气胸等异常情况发生。

1.2.5.3注意保暖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当环境温度较低,保温措施不全时极易发生低体温。低体温不仅可引起患儿皮肤硬肿,还可使其体内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甚至死亡。为了减少患儿低体温的发生,转运途中可使用棉被包裹患儿,由家长或护理人员抱于怀中取暖。

1.2.5.4病情观察

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新生儿肤色,因其可综合反映呼吸、心搏和周围循环状况。尽管检查前已清理呼吸道,但在途中仍有可能出现呕吐致呼吸道堵塞,一旦出现,立即以纱布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或吸痰,窒息者按窒息复苏处理,予托背、拍打足底刺激患儿,如患儿出现口唇紫绀、呼吸困难、SpO2下降,予皮囊加压给氧;心率<60次/min,予正压人工呼吸同时胸外心脏按压,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就地处理后如需进一步复苏应立即返回病房,做好进一步抢救工作,恢复正常后安慰患儿家长,稳定紧张情绪。

2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危机管理方法应用于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中,进行事前的预防和控制,期间共有362例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发生呼吸暂停1例、呕吐2例、低体温5例、镇静无效2例,未发生新生儿窒息及设备物品故障,危机管理后危机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3体会

危重新生儿的检查过程是一个连续监护和治疗的过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外出检查制度和流程,降低风险的发生率[8-9]。充分做好转送前的评估和准备、途中监测和必要的处理以及急救是确保危重患儿安全转运和成功检查的重要保证,只有做好以上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危重新生儿安全、顺利地完成各项检查。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而采取的行动,是为应对各种危机情景进行的正确决策的动态调整,以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9]。而化解危机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要使危机管理更加完善,需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危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制度,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儿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本院新生儿科将危机管理理念引入到危重新生儿外出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历练了护士预防危机的能力,也减少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朱惠仙 林美玉 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洪燕玲,叶丽君,季双美.危机管理理论在呼吸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96-98.

[2]胡祝红,罗艳,叶会玲.危机管理理论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3):264-266.

[3]金立红,陈煜.儿科镇静的安全问题[J].麻醉与监护论坛,2011,18(5):390-393.

[4]万玲燕,潘丽慧,刘寅素.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4):332-333.

[5]夏欣蓉,宋云平.危机管理在老干部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4):210-211.

[6]黄文祥.危机管理在急诊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药物与人,2014,6(9):258.

[7]金汉珍,黄德泯.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3-147.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培训需求;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2020年4月颁布了的《幼儿园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培训实施指南》)提出了“整体提升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之尽快成为合格的初任教师”[1]的要求。新入职教师积累的教学工作经验不仅会决定其能否继续从事工作,而且会决定他们在教师行业内的发展方向。新入职幼儿教师职业适应性发展的问题已经受到各界关注,一般认为幼儿教师入职期为3年左右。[2]然而,目前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培训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幼儿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参加幼儿园工作未满三年的教师,对其参加培训的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策。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山西省各地区幼儿园273名新入职教师,其中入职半年的教师137人,0.5—1年(不满1年)的有63人,1—2(不满2年)年的有53人,2—3年(不满3年)的有20人;男教师10人,女教师263人;大专学历7人,本科学历244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2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及访谈法。自编问卷使用问卷星平台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273份。问卷包括教师培训内容、培训类型、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者、培训考核方式及教师的基本信息,其中有关培训的每个维度问题都包含现状、整体满意度及需求三个方面。访谈使用方便抽样选取4名新入职教师和3名幼儿园管理人员,深入了解幼儿园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现状及需求,以及幼儿园有关新入职教师培训要求及管理等内容,以更好地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提供支持。

三、新入职教师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

(一)培训内容较全面,更需要实践性内容

新入职教师对培训内容非常满意的有17.58%,比较满意的有54.9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4]由表1可见,新入职教师目前的培训内容较全面,与培训需求基本匹配,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偏差:目前,新入职教师参加的培训更偏重教师理念与师德方面,而他们对该方面内容的需求并不太高;在专业知识方面,新入职教师对幼儿发展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的需求略高;在专业能力方面,新入职教师对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激励与评教、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方面的需求较明显。这些需求较高的内容都需要从实践中锻炼和总结,新入职教师实践经验少,对该方面内容的需求更高。如L教师表示:“对于新手教师来说,最缺乏的就是经验,我更希望参加指导幼儿区域游戏的培训,在书本上接触的和实际的还是有差别的。”C教师也表示:“更希望能参加有实际性教育教学的培训,如幼儿园环创以及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的培训。”

(二)新入职教师更希望参加外出培训

新入职教师对培训类型非常满意的有16.85%,比较满意的有52.75%。由表2可见,新入职教师参加过的培训类型以园本培训为主,而一半以上的新入职教师希望有机会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尤其是幼儿园组织的外出观摩、学习。事实上,新入职教师最希望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外出培训,H教师表示:“我认为实践比理论的学习更为重要,通过观摩学习,可以认识到自己与其他经验更丰富的教师的差距,也可以通过观摩学习缩短差距。”Z教师则表示:“希望参加的形式为外出观摩,能够把其园所的优点与自己的园所内容结合起来,更加拓展思维。”

(三)新入职教师更喜欢实践操作性强的培训形式

新入职教师对培训形式非常满意的有16.12%,比较满意的有55.31%。由表3可以看出,幼儿园对新入职教师培训的形式多样,主要集中在听课评课、专家讲座报告及园本教研上。但事实上,外出观摩、专家讲座报告、教学案例分析、各领域专题研讨和现场诊断等更注重实践操作性的培训形式更受新入职教师的欢迎。L教师指出:“最希望亲自参与案例分析,体验更多、更真实。”Z教师认为:“最喜欢参加听课评课,虽然幼儿园是保教结合,但是我认为能在游戏中教给幼儿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四)新入职教师更希望在上班时间进行培训

新入职教师对培训的时间非常满意的有10.99%,比较满意的有55.31%。由表4可知,目前的培训以上班时间和双休日为主,62.27%的新入职教师希望在上班时间参加培训。Z教师认为:“因为幼儿教师是很辛苦的职业,假期才有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应该给老师留一些私人空间。”L教师希望在周末参加培训,因为“周末集中进行培训有大量的时间,而且不用在劳累的下班晚上去培训,那样效率不高”。

(五)新入职教师更倾向于专家培训

新入职教师对培训者非常满意的有13.55%,比较满意的有57.14%。由表5可见,培训者的身份比较多样,主要为幼儿园骨干教师、名师,以及所在幼儿园园长或优秀教师,而新入职教师更加期待各领域专家的培训以及大学教授的培训。L教师提到:“希望一线老教师及行业专家来培训,我认为他们有更为丰富和实用的经验,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帮助。”H教师提到:“最希望由外来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培训,不希望由园里的老师培训,因为聘请的外来的老师肯定是最具实力的,培训的内容肯定是我们所缺乏的,而且也和我们园方的老师有不一样的教学经验。园里的老师我们经常私下聊天,有关教学经验这方面会经常沟通,专门花时间参加园里培训我认为没必要。”

(六)新入职教师对培训的考核方式比较认可

新入职教师培训结束后,培训者或培训机构大都会通过问卷、访谈或者填写意见书等形式征求教师对培训的看法或建议,教师对培训考核方式非常认可的有13.19%,比较认可的有50.18%。由表6可知,教师比较支持在培训后开展考核,更喜欢问卷调查式的考核。几位教师都认为:“我觉得对于新入手的教师来说,有必要进行跟踪指导。”

四、新入职教师培训建议及支持对策

新入职教师对其培训的现状比较满意和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55.93%的教师认为培训过程实践性环节不够,43.33%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过于传统,43.7%的教师认为缺少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33.33%的教师认为培训实践安排不合理,34.8%的教师认为培训较少和完全不能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幼儿园应从如下方面支持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一)为新教师多提供培训机会

调查发现,幼儿园新入职教师参与培训的动机强烈,但培训机会不均等。事实上,97.00%的新入职教师认为入职培训很重要,并且也需要参加培训;98.00%的新入职教师希望再次参加培训,其中72.00%的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比较强烈。但是,48.35%的新入职教师只参加过1—2次培训。因此,无论幼儿园还是教育行政部门,都应该加紧为新入职教师提供培训,尤其是外出培训的机会,以此维持新入职教师的学习动机。

(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1.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新入职教师培训一定要符合新入职教师的需求,使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但是,39.63%的教师反映培训者和培训机构在培训前只是偶尔对培训需求进行调研,6.67%的教师反映从不调研。在访谈中,3位幼儿园管理者也都表示没有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只是根据管理要求直接开始培训。另外,前文分析显示,新入职教师特别需要实践性、操作性高的培训内容,尤其是涉及专业能力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需要大学教授或该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2.培训类型和形式的针对性新入职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学习的欲望强烈,幼儿园要根据园所的性质合理安排幼儿园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目前,幼儿园的新入职教师大多为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充足的教学理论知识,在培训中更期待实践性的指导,如外出观摩、案例分析和现场的专家诊断。因此,幼儿园及教育行政部门在组织新入职教师培训时要增加开放式、参与式的培训,让教师更多地动手参与实践,而不是继续停留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层面。幼儿园如因经费问题难以组织新入职教师外出培训,则可以考虑组织新入职教师前往当地兄弟单位进行观摩学习。另外,组织培训的部门或单位要尽可能采取分层培训,如按教龄或学历、专业等对教师进行分组培训,避免将新入职教师和老教师安排在一起集中培训,同时,还要在培训前了解参与培训的教师的需求,制订符合各层次教师需求的培训计划方案,以此提升培训成效。

(三)注重培训后的考核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3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农村民办幼儿教师指的是在县级以下(不包括县)乡(镇)以及行政村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而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内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课题组自编的问卷对河南省的郑州、新乡、平顶山、南阳等农村地区的460名民办幼儿教师作了调查,发放幼儿教师问卷460份,回收426份,其中有效问卷414分,有效率为90%。问卷包括师资基本情况、教育教学、继续教育、专业发展意识、职业的满意度、园所的支持状况六个方面。同时对一线幼儿和幼儿园管理人员进行了个别访谈,并采用观察法以了解幼儿教师教师工作的实际状况。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历层次偏低,专业能力欠缺

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及其以上学历”。调查资料显示农村民办幼儿师资中42.8%的学历为高中、职专,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为15.5%,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不足20%,本科学历的基本没有,甚至有些幼儿园园长的学历仅为高中或者其它的中专。同时70%以上的教师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有些教师还认为有没有资格证无所谓。而且进行过职称的评定教师几乎没有,在访谈中教师普遍反映自己工作多年从来没有进行过职称的评定。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在教学中能注重幼儿的发展、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中有灵活教育机智的幼儿教师很少,大多数的教师教学中不讲究教学方法,不关注幼儿的兴趣,对教学中幼儿生成的课程视而不见,就连最基本的家园合作会有些教师也感到难以招架,对他们来说能把孩子看好不出事就行。可见,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基本功如基本的唱、说、跳、画等不够扎实,学历不达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反映在专业水平上则是专业能力欠缺。这直接导致了民办幼儿教师观念上的陈旧、教学目标上的片面、教学方法的呆板、评价手段的单一以及教学设计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继续教育机会少,培训实效性低

在职进修培训己成为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进修培训不仅能够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促进个人专业技能的成长,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调查中67.9%的幼儿教师希望通过各种进修培训以及外出学习来“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方式”。但是事实上只有4.6%的教师表示幼儿园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与进修,30%的教师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一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教师虽然希望外出学习,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甚少。在培训的内容上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理论占培训课时的37%,家长工作和团队合作方面的内容不足10%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和职业规划设计在培训中涉及很少。而接受访谈的教师普遍希望能适当减少理论知识的课时比重,增加诸园所文化、特色课程、活动设计、环境创设、团队合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培训主讲教师和培训内容也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在讲课中有些教师往往不按计划中课程设置的要求,而是另起炉灶。在培训的形式上,采用最多的是专家讲座、园所交流、听课评课、外出观摩等形式,而像“案例研究”、名师具体指导、专家与教师同时点评、走进教育实践现场进行现场研修的活动较少,培训形式虽多种多样,但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不能充分满足不同学员的专业发展需求。

(三)幼儿园所缺少支持,教师发展失去动力

幼儿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幼儿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园所的支持与帮助。统计资料显示79.9%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有影响,但是73.4%的幼儿园领导比较关注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较少关注教师的基本生活与专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消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1.教师工作负荷大

农村民办幼儿园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大班额或者提高师生比的方法,造成了教师劳动强度与工作压力加大的局面。调查中了解到民办幼儿教师每日工作时间8个小时以上占63.5%,18.3%的教师每天工作达到10个小时以上,绝大数幼儿园没有严格按照《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的要求实施“两教一保”,而是实行包办制,甚至不配备保育员。这样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无疑过多占用了教师个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疲于应付,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来考虑自身专业发展的问题。

2.资金上缺乏有力扶持

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把资金投入到硬件设施的改善上,讲究外在的光鲜漂亮,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师资队伍建设,调查资料显示有80%以上的幼儿园不能为教师的进修培训报销任何的费用,也不希望教师因为进修学习影响教学工作。这就使得本身工资就比较低的教师虽想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己,但是由于资金降低了继续教育的可能性与积极性。

3.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在没有资金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的情况下,以园为本开展“园本培训”和教学研究不失为是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调查资料显示:81.8%的幼儿园能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进行业务学习。但是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枯燥。学习形式多是由幼儿园领导对教师工作的总结、评价和请园内外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师进行业务的培训,内容多涉及教学技能技巧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上。但有些教师反映这样的培训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收效不大。

4.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对于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价值。目前,大多农村民办幼儿园虽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但很多只停留单一的“罚”上,这种不良的激励机制,造成教师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

(四)专业发展意识淡漠,教学反思能力缺乏

自我专业发展是指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过去、现在有一个清晰意识,对未来专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这种意识与能力能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教师自觉地把外在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能使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一种自觉自主的行为。但在调查中46.9%的幼儿教师从来没有确立过自己的发展规划,当问到为什么没有规划时,他们的回答是“谁知道能在这个岗位上千多久呢?过一天算一天吧”,“工作太忙了,顾不来”等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问及什么是“反思,如何反思”时,很多老师回答是“思考”或者“思想”,反思的概念还不十分清楚。所以,有19.5%教师从来没有进行过反思,也不知道如何反思;51%的教师偶尔反思过。可见,缺乏规划与自我反思的能力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五)职业满意度低,师资队伍不稳

职业满意度取决于这一职业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满足程度,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态度。调查结果果显示:20.7%的幼儿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42.8%的教师表示还可以,36.5%的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度较低;30%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前景不是很乐观,还有20%左右的教师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而且一些教师在工作中的成就感与效能感较低。在问及一些教师“如果有好的职业要选择”,他们毫不犹豫的回答要离开这一职业,原因在于教师本身无编制、工资、基本的社会福利、医疗等待遇得不到保障。调查显示:教师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占所调查人数的54.9%,30岁以上的教师只有17.6%,教师队伍年轻且教龄普遍较短。这也说明民办幼儿师资队伍更新较快,优质师资资源严重缺乏,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幼教师资整体学历层次的提高,也是引起了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三、对策与建议

教师的专业化是教育质量的保障,专业化的教师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评估行动及决定可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这种专业化的教师对幼儿长远的发展,对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规范教师管理制度

首先,政府应该统筹规划,将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到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在资金上给与—定的扶持,改善其办园条件。在教师的培训上,应和当地的公办教师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的支持,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省内外高水平的专业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促进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着力解决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争取在3—5年内能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让所有的民办幼儿教师轮训一遍,特别是那些学历不达标和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的教师,要出台相关措施,促使其限期达标;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政府应出台相关奖励措施,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幼儿教师充实民办幼儿教师的队伍,以起到对年轻教师的引领作用。其次,在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政府应给民办园一定的指导。认真落实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的相关精神,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将其纳入到幼儿园的考核中;逐步为幼儿教师办理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可由单位、个人和政府按一定比例分担,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以解决幼儿园的资金困难和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营建支持性的园所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切实减轻教师工作负荷

从调查资料以及实地考察中我们看到农村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负荷已经远远超出她们承受的范围,一个人身兼多职,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根本无暇顾及到教学的准备与组织,方法的选择与环境的创设等。为了幼儿的发展,为了教师的进步,幼儿园领导不要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降低成本而牺牲了幼儿与教师的利益,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相关规定,为每个班级配备两教一保,确实减轻教师的负担。

2.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民办幼儿园由于资金的局限,可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园本教研”,园本教研获可采用同伴互助“结对子”、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影子教师、案例分析等形式,在经验丰富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学习、研讨、反思与实践,一方面可以使新手教师迅速成熟,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幼儿园应建立合理的园本教研评价机制度,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给教师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助合作的氛围。另外,针对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学历层次低,专业能力欠缺的特点,幼儿园领导在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学历提升等方面应给与资金上的支持,切实保障这些教师能安心参加学习,并把学历达标、教学成效、技能掌握、学生发展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教师进修培训期间的费用园所可根据实际情况承担部分或全部费用,以激发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培训形式灵活多样

在职培训是目前解决农村民办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欠缺,专业教师严重缺乏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和教师的具体特点,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如各乡镇可选派优秀幼儿教师送教下乡,开展支教活动、可采用“脱产顶岗置换”、采用名师带教等形式,以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尽快提升专业素质。也可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进行短期的集中学习和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定期聘请幼儿专家来园对幼儿教师做专业培训,加强教师与专家的交流与合作,解答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困惑。对于新手教师则采取与优秀教师结对子的“影子教师”方法,全方位进行培训与学习,以便尽快熟悉幼儿教育工作。

2.培训内容注重实效

制约农村民办幼儿教师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与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设计。所以,培训学校应加强专业思想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克服以往培训中重知识轻操作、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的发展。

(四)教师个人积极进取,提升专业素质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4

教师专业成长指教师在专业训练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新《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如何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教育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质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规范教师培训管理制度,按教师的学历、年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实践经验,分层提出培训目标。2.开展专业理论培训。定期组织理论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讲座、阅读理论书籍等,掌握理论知识,吸收新鲜知识信息,不断实践检验、研究发现,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3.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学习。通过印发相关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新课改的理论学习中来。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新课改,从理论上深入掌握新课改,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教学水平。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观摩名师教学实录,并展开充分的交流。

二、提高综合素养,全面充实自己

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精湛的技能技巧、优良的师风等。要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读书活动、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真正做到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

三、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园内公开课评比、游戏设计、区域角环境创设、月主题活动创设等,提高全园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听评课,活动反思等锻炼了教师技能.每学期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素养、班级管理、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迅速成长。

四、加强督导检查,促进规范发展

1.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要狠抓教学过程的各个细节,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教育目标,分解到学期、月、周教育计划及一日活动设计之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在突出养成教育、生活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实现五大领域内容的有机结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把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结合节日和季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创设适合幼儿能力发展的区域游戏。2.深入班级听课,检查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学期末,要求教师上交教育笔记、教学效果分析小结及各类总结,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把平时的工作纳入学年考核,使各项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五、组织赛课活动,为教师提供平台

赛课活动不仅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还能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幼儿园内部的活力,为教师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赛课活动,引领教师聚焦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实践“帮助幼儿自己的教学理念,研究有效教学环节与教学行为,形成高效的师幼互动。每名教师将在设计、执教、观摩、研讨的比赛过程中,学习反思,获得专业提升,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长。

六、开展园本教研,加强教师交流

1.理论实践相结合。幼儿园组织教师扎实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和大家交流探讨等学习方式,明确不同年龄段幼儿培养目标,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学习和总结能力。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活动设计和创新。开展全园教师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通过设计活动、集体说课、教师听课后再进行评课和活动反思,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备课、说课能力,在课程教育研究方面也有进步。学期末通过教学效果检查、探讨和反思使教师树立师幼共同成长的观念。

七、开展教学反思,引导教师自我调整

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建立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又要重视幼儿在教学中的具体反应,要通过教学反思,来总结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这样才能为后续教学做准备。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教师在课上认真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认真记录下各种教学信息,课后开展教学反思,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让教师在反思中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真正将幼儿纳入教师的教学之中,这样更加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使幼儿教育教学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八、开展“传、帮、带”,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5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就是以高校为本或以专门的教师进修机构为本的模式。该模式往往因只重视知识和理论讲授,难以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而受到较多批评。近年来,高校或教师进修机构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正采取措施逐步加以改进。比如,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加上外出实地考察、参观或岗位实践等环节,同时辅之以职业技能证书教育(如会计行业的会计电算化师、物流行业的物流师、电子商务行业的电子商务师等)。这些改进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技能,还提高了被培训教师所在学校的双师证率,使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焕发新的生机,再一次受到被培训学校的认可。虽然如此,该种模式仍存在一些缺陷。一是该模式的继续教育是上级教育部门为推广某项教育改革或某种教育模式而组织的,虽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却不一定符合各受训学校的实际,结果经常由于受训学校的条件难以达到要求而出现“教师个人业务水平提高了,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作用不大”的情况。二是该种模式的继续教育时间大都在1—2个月,用时较长,大多数的教师由于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所碍,不能外出接受该种继续教育;而且该种模式所需经费较多,受经费所限,能接受培训的名额就有限,致使该种模式的继续教育覆盖面有限。

二、校本培训模式

1.校本培训的界定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的校本培训计划由英、美等国首先发起,并很快在世界各国盛行开来。目前,许多职业学校都开始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对教师实施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主要有两种界定方式,一种是以培训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学校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另一种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主要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计划与活动。无论是完全在学校内进行的,还是在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的,都属于校本培训。第二种定义被普遍认为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即校本培训是一种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培训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活动。

2.校本培训模式探讨

无疑,校本培训能有效避免传统继续教育培训的缺陷。第一,它由受训教师所在学校本身发起、组织,方便了解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需求,有利于安排切合实际的继续教育内容;第二,受训教师不用长时间外出,所需经费也会大大降低,受训范围也可大大扩展;第三,它并不排斥高校或教师进修机构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只不过是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从“走出去”到“引进来”。校本培训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不同学校针对具体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摸索出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我们也在力求探寻适合财会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以期在此基础上构建起适合财会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

(1)个体式培训。

据调查,被列为国家改革示范校的中职学校的教师,其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比较高。每位教师都制订了书面的个人成长计划,并按计划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教师们不仅随时关注最新的改革进展、勤练会计技能,而且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主动听别的教师的授课,撰写教学日记、教学小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那些没有被列为示范校的教师的积极性明显不够。这就说明,个人的积极性需要一定的外在压力来触发,示范校改革对教师们做出的硬性要求恰好提供了这种压力,同时为教师们的继续教育指导了方向。在没有这种改革的学校,为鼓励个体学习,学校就应采取适当的考评和奖励措施,以及适当的资源支持来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学校定时为教师提供精练技能的训练室、机器、软件、训练用物料等;定期安排一些教师技能比赛并对优胜者予以精神、物质奖励,同时将之作为加分项并与职称评聘挂钩;对考取双证的教师予以费用报销(现在大多数职业学校正在这样做)或一定的物质奖励等。当然,学校还应规定予以奖励或支持的继续教育项目,以使教师们的自主性继续教育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

(2)师徒式培训。

师徒式培训基本上就是一种一对一的培训形式。一般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且愿意指导新教师的教师担当师傅角色,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引导新教师将教育教学理论、学科知识与具体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帮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过去的账房先生是由徒弟直接跟师傅学习而成,且由于直接在实践环节进行,效果良好。对于财会教师的继续教育,无论是教育教学技能,还是财会学科技能都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方式。然而,在一对多的学校教育中,这种培训方式越来越被学校所忽视。在很多学校,几乎没有校方指定的师徒式的传、帮、带培训形式。老教师对新教师的经验传授一般局限于偶尔的展示课或新教师的主动请教。由于没有校方的强制性约束,老教师自然也就没有主动指导的积极性,这对于校方而言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校方应该重新重视起这种培训方式,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使这种培训方式常规化,在财会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小组式培训。

小组式培训,就是根据教师共同的需要、兴趣及学科等,由教师自愿组成或由学校划分成小组,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活动。这种培训在划分小组时主要依据的是小组成员的共同特征,重视组间的特殊性,且其组成以自愿结合为主,这就为教师之间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提供了心理基础,为教师之间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很多学校中,小组式培训主要体现在教研小组活动和课题小组活动上。教研小组的教研活动以教研室为依据简单划分成小组,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小组成员的共性,但忽视了个别成员的特殊性,且小组的形成不是教师自愿结合的,自然很难实现教师们的畅所欲言。笔者认为,学校应重新审视教研小组活动,使之成为财会教师们继续教育的平台,比如可设立问题研讨室、教师论坛等专门的小组活动空间,并采取一定措施使其发挥实际作用。问题研讨室每两周定期开放,设立一至两名负责人,由教师们自愿结合,交流讨论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的方式方法。鼓励大家不论问题大小,不论语言长短,自由发言即可。最后由负责人组织教师们以书面形式整理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室内的问题研讨园地上,并以电子稿的形式留存,形成随时可供查阅、学习的资料,要求研讨室每月至少形成一篇文稿。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三次,每学年至少在问题研讨园地上发表一篇文稿,否则不予评优。如此,将会激发教师们参与问题研讨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全员式培训。

这里主要是指针对全部财会教师的集中式培训。比如可设立财会教师学习报告室。学习报告室在教育教学、财会学科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需做专题讲座或外派学习人员回校报告、宣讲所学知识时开放,对全体财会教师进行集中式培训。其中,专题讲座可由走在教育教学前沿的领导、学科带头人来讲,也可由经验丰富、与时俱进的老教师或外请专家来讲,讲座所用资料力求每人一份,同时保存留档。当然这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而要求外派学习人员回校后宣讲所学知识,一方面可以督促外派人员在外出期间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既可节约外派经费,又可变相扩大外派继续教育的覆盖面,还能使没有时间或没有机会外出学习的人员也学到前沿的知识。当然全员式培训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培训过程缺乏互动,效果较差,往往是“听着激动,听后不动或学后不用”,对教师实际教学与技能的提升影响不大。所以,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采取一定的后续措施,比如小组研讨、撰写培训心得体会、优质课评比、技能比赛等相结合,实现培训内容的内化。

(5)校际式培训。

校际式培训主要是指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的校际培训项目和与兄弟院校之间开展的校际合作交流项目。高等院校一般被认为是科研的前沿和知识的发源地,所以教师进修一般选择到高等院校去。但传统的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之间的这种纵向交流存在些许缺陷,前面我们已述及。要改善这种交流方式,使之能更好地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就要在原来“派出去”的基础上,外加“请进来”。根据教师的需求,请高等院校的教师到中职学校来对中职教师进行培训。当然这种培训会局限于中职学校现有的设备和资源条件,可能不能进行一些较前沿的技能传授,但由于在自己学校的缘故,会使更多教师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对解决教师当前面临的问题更有实效性。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保持“外派”进修的同时,加强“请进来”的方式。与兄弟院校之间的横向交流目前也只是局限于落后的学校派教师向先进的学校学习,真正的互利合作较为少见,还在不断探索中。

(6)校企合作式培训。

校企合作式培训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来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以增强教师们的实际会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实际会计能力的学生。所以,当前校方都非常重视这种培训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选择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去实践;校方也会请企业或事务所的资深会计师到学校来授课。但有时由于涉及商业机密等原因,可能无法接触到一些核心业务的会计处理操作,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解决这个问题的较好方法是学校最好有自己的校办企业、事务所,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力资源,也会耗费学校很大的精力,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如果学校能另辟蹊径,选择参股、控股企业或事务所,或许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既可节约资源,也可节省精力,还能使教师们接触到实实在在的业务培训。

(7)职称考试辅导培训。

财政部门应该允许财会专业教师参加职称考试,而不该限定为在职会计人员。允许财会教师参加会计职称考试,便于教师接受财政部门安排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同时,也为教师学习财政、税法和会计知识提供动力。因为能够参加会计职称考试,所以他们愿意学习国家现行的财经法规,愿意接触财会实践活动,从而扩大财会专业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

三、总结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6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方法在颅脑术后患者即刻行CT检查护送途中和检查过程中提高安全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颅脑术后患者即刻行头颅CT检查途中和检查过程中的危机因素,制定并落实一整套危机管理方法,即增强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开展危机课程培训;建立手术室危机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人员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完善护送前准备工作;护送途中的处理和危机爆发时的应对。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危机管理前38.0%下降到5.6%。结论应用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颅脑术后患者即刻行头颅CT检查途中和检查过程的安全性,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救治;也提高了手术室的优质护理质量。

【关键词】

危机管理;颅脑术后;CT检查;安全护送管理

脑外科急危重手术病人术后的即刻CT检查,来回护送路途偏远,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何做好检查途中及检查中的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值得重视的环节。本院于2015年5月起将危机管理运用于颅脑术后患者即刻行CT检查的护送安全管理中,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脑科疑难危重患者在护送及检查中的安全,减少并发症及意外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颅脑术后需在术后即刻行头颅CT检查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8~76岁,平均(51.3±2.5)岁。所有患者均完成CT检查;根据CT检查结果28例送回手术室再次手术,22例无再次手术指征送回NICU病房。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颅脑术后即刻行头颅CT检查的患者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22~75岁,平均(48.3±3.1)岁。所有患者均完成CT检查;根据CT检查结果36例送回手术室再次手术,18例无再次手术指征送回NICU病房。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病情、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颅脑术后即刻行头颅CT检查患者50例,护送途中及检查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19例,发生率为38.0%;其中出现SPO2下降>10%时间在15分钟左右6例,SBP下降>20%mmHg4例,管道移位(气管导管、动静脉留置管、各种引流管脱开)5例,仪器设备故障4例(其中3例微泵电量不足,1例监护仪故障)。

1.2.1患者因素:

此类患者手术复杂,术中出血多,病情危重极不稳定;当环境突然改变、设备不完善、在护送过程中不能维持监测和治疗水平时,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和难以预知的病情变化。患者身上携带气管插管、动静脉管道、引流管路多,搬运换床次数多;搬运时管理不当或护送过程中患者躁动造成管道的脱落。

1.2.2护送人员因素:

由于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中的安全治疗护理比较重视,而对术后患者护送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不重视,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不强,缺乏相应的法律和法规知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与家属的沟通不到位或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由于急性颅脑外伤急症手术夜间较多,值班年轻护士较多,经验不足,预见性差,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急救技术不熟练,没有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护送前与检查科室、电梯人员沟通不到位,造成等候时间延长;护工培训不到位,上下坡时推车不稳、速度过快等;极易诱发危机发生。

1.2.3系统因素:

科室没有形成统一的护送规范,由于检查路途偏长,需要多次上下电梯;检查途中需携带便携式监护仪、呼吸机、微泵注射仪等,这些仪器多依靠仪器中的电池供电,这些电池供电量不足,会导致低压报警,护送途中一般用氧气袋供氧,氧气袋准备不足,导致途中氧气供给不足,导致低氧血症;护送中药品用量维持不足,所带抢救药品不够,病情观察不到位,交接班护理记录不全,检查完毕后急救药品箱及监护设备未及时归位等。

1.3危机管理方法

1.3.1增强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开展危机课程培训:

护理危机的管理,不在于危机的形成和爆发后的干预,而在于排除可能导致危机的种种可能性,也就是危机的预防[1]。手术室管理者当务之急是增强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定期进行护理纠纷、差错、事故和涉及的法律、法规等进行教育;组织开展专门的手术室危机课程培训,院内转运不良事件、护理警训事件教育,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从理论、思想上促进护理人员对危机的认识和预防;并强调危机虽然很难预料,但大多数的危机并非突然发生,而是有先兆和过程的;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1.3.2建立手术室危机管理制度:

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安全质量管理小组,制定手术室术后即刻外出检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流程,如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突然电梯停电、意外拔管等处理预案;并制定标准化的转运模式,规范转运流程;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科室潜在的危险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

1.3.3定期进行人员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

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应对护理危机的必备条件。医护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医疗理论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医疗操作技术,而这些都是与严格的技能培训分不开的[2]。定期护理人员进行急救仪器、药物使用的培训,模拟场景演练,尤其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工气道管理、动静脉管道管理、简易呼吸机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和出现危机时的应变能力;并请脑外科护理专家针对重型颅脑手术病人术后的观察、监护要点进行系统地培训,针对培训的专科内容进行考核,使手术室护士能够熟悉脑外科手术病人术后突发病情变化的处理能力和发生不良事件、危机时的应变能力。

1.3.4完善护送前准备工作

1.3.4.1患者的病情评估:

脑外手术患者多为高风险病例,护送前先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SPO2情况,并检查引流管、动静脉穿刺是否通畅,固定是否牢固,听诊呼吸音,如喉部痰鸣音明显给予气管内吸痰,用简易呼吸机维持呼吸;对烦躁的患者给予适当使用镇静剂,对瞳孔有所变大的患者,立即静脉滴注甘露醇,静脉推注速尿等,待瞳孔回缩后再行护送检查。患者出手术室前吸净口内、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前后给予100%纯氧吸入3分钟;当患者氧饱和度>95%以上,生命体征平稳方可搬移至转运床;患者搬运转运床离开手术室前再观察5分钟,病情稳定方可外出检查。

1.3.4.2护送人员的配备:

为保证脑外手术患者即刻外出检查的安全,我科规定必须由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和熟练护工一起陪同检查,陪同检查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抢救经验的护士担任,夜间值班护士应新老搭配,由年资高护士负责陪同护送,以便于对途中病情的判断,对出现状况时能及时做出应对和急救措施。

1.3.4.3设备、药品的配备:

外出护送所需的仪器设备放在准备室固定的位置,用物有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监护仪、简易吸痰器和呼吸囊、气管插管箱、急救药品箱(甘露醇、止血药、肾上腺素、多巴胺、降压药等),并备足量静脉穿刺用物;氧气袋、微量注射泵等。准备室护士专人负责,班班清点检查处于备用状态;每周彻底检查保养1次。护送前护士再次检查各种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性能良好。

1.3.4.4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协调:

护送前与电梯工作人员练习,告知到达的时间,让其停留在手术层,以免耽搁路途的时间,并与CT室检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到达的时间,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初步诊断,手术情况、生命体征,目前的镇静情况,需要检查的部位等;并应配备氧气筒及必要的抢救设备,足够的电源插座以备仪器使用;检查完毕如送回ICU病房的,提前告知ICU护士患者的情况,检查的结果,将患者运送到目的地后,护理人员应与负责接收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交代手术情况、介绍卧位、固定管道等,然后进行详细的床边交接班,并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名;如检查后回手术室继续手术者,检查完毕立即与手术间护士联系,再次准备好手术用物及抢救设备。

1.3.4.5心理干预:

由于脑外科手术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担心手术后的预后,检查途中患者的安全,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一旦发生危机状况时,家属缺乏思想准备,难以接受事实;检查前护士应做好家属的安慰和解释工作,讲解CT检查的必要性,取得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1.3.5护送途中危机的处理和爆发时的应对

1.3.5.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送患者去CT室检查途中要严密监护,根据病情及手术、麻醉情况取适宜体位,对躁动患者做好肢体固定约束,防止非计划拔管,运送时规范护送人员的站立位置,麻醉师应站在患者头部偏左侧,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意识、面色,瞳孔变化,手术医生和护士站在转运车的左右侧,便于观察监护仪上的血压、心率和SPO2及发生突发情况时的处理;下坡和上坡时要保持患者头胸在高处[3],如喉部有痰鸣音时,及时用简易呼吸器吸尽气道内的分泌物,颅内压升高者及时给予脱水剂,血压下降者给予升压药;对于仍处于麻醉状态、无自主呼吸者应使气管插管与患者的口、咽、喉三点保持在一线,防止气管插管打折、移位和脱落;使用简易呼吸机时正确调节呼吸机的参数;使用简易呼吸皮囊辅助呼吸时,应携带充足的氧气袋给氧护送。

1.3.4.2危机发生时的应对:

患者在护送途中和检查过程中发生危机时,护送人员立即从正常状态进入应急状态,识别事态的严重程度,对于突发病情变化和设备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立即启动转运中的应急预案和流程,先有陪同医护人员进行一级处理,由手术医生指挥,麻醉师负责加压通气,护士遵医嘱做好急救药品和物品的准备,对于紧急处理后仍要进一步抢救的患者,立即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协助抢救,对未达到预期抢救效果的危机事件,应及时按程序上报,判断危机的风险和危害程度。危机结束后,护理管理者应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危机为契机,对危机事件组织科室讨论,进行深入地分析,及时总结和提出整改措施,作为持续性质量改进的项目。

2结果

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将危机管理方法用于颅脑术后即刻行头颅CT检查的54例患者,护送途中和检查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3例,发生率为5.6%;其中SPO2下降>10%时间在15分钟左右1例;SBP下降>20%mmHg2例;无管道移位(气管导管、动静脉留置管、各种引流管脱开)及仪器设备故障发生。危机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3讨论

在Darcy[4]的研究中,ICU重症患者进行院内转运时发生的总的不良医学事件的概率可高达70%,而与设备缺乏及环境改变的因素相关可高达45%。赵伟英等[5]报道,危重患者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在15.2%~31.3%。本组资料显示,在使用危机管理前,颅脑术后即刻行头颅CT检查患者护送途中和检查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率为38.0%;与文献报道的相似。而通过以往外出检查危机源的分析,将危机管理方法应用于颅脑术后即刻外出检查的患者中,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送人员的危机意识,完善了护送前的准备工作,护送途中的危机处理和爆发时的应对,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为5.6%,有效提高了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性。危机管理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医院护理危机爆发前预防、预控危机,并于危机爆发后以迅速有效的方法解决危机,尽量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最终从危机中获利。危重颅脑手术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后为明确原因即刻通过CT检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但由于本身疾病的复杂性、危险性,生命体征尚不稳定,需要连续的监护和治疗过程。为防止护送途中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本院于2015年5月起将危机管理方法运用于颅脑术后即刻CT检查患者的护送过程中。首先手术室护士要增强危机意识,建立一整套的手术室危机管理制度和外出转运应急预案和流程,护送前做好各项积极的准备工作,配备有足够经验的护送人员,做好仪器设备和急救药品、物品的准备,与其他科室间密切的协调与合作,做好家属的心理干预;转运过程中严密病情监护和发生危机时的积极应对和处理,是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即刻行CT检查安全的重要保证。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和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存在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和危机[6];而术后危重患者护送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消除危重患者检查护送途中的各种危机,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救治,达到最佳的预后,也提高了手术室的优质护理质量。

作者:陈颖 钱卫玲 王翊飞 单位:浙江省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黄纯,郭彩云.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2):181.

2孙迟,吴洁华.院内转运风险及其规避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82.

3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7.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7

 

1、多媒体技术的含义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视等各种交流媒介于一体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21世纪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综述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探讨了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网络化的发展作了展望。   2、什么是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企业文化相关的理念的形成、塑造、传播等过程,重口号轻落实;重宣贯轻执行。突出在“建”字上,是基于策划学、传播学的,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策划和传播,是一种泛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举我所在公司的例子)。   2.1晨会、夕会、总结会。每天的上班前用若干时间宣讲公司的价值观念、安全理念等。总结会是月度、季度、年度部门和全公司的例会,这些会议固定下来,成为公司的制度及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2思想小结。就是定期让职工按照公司内部企业文化的要求,对照自己的行为,自我评价是否做到按标准实施。   2.3张贴宣传企业文化的标语。把企业文化的核心观念写成标语,张贴于企业显要位置。   2.4树先进典型。给员工树立了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通过典型员工、先进典型故事可形象地反映出工作积极、工作主动、敬业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提升员工的规范行为。上述的这些行为都是很难量化描述的,只有具体形象才可使员工充分理解。   2.5权威宣讲、外出参观学习。扬长避短,引入外部的权威进行宣讲是一种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外出参观学习也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好方法,这无疑向广大员工暗示:企业管理当局对员工所提出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因为别人已经做到这一点,而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我们应该改进工作向别人学习。   2.6企业文化展室。展示企业发展创业史、企业精神、核心理念等风采,陈列一切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物品。   2.7文体活动。文体活动指重大节日大型晚会,体育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把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贯穿进行。   2.8引进新人,引进新文化。引进新的员工,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必然会为企业带来些新的文化,新文化与旧文化融合就形成另一种新文化。   2.9开展互评活动。互评活动是员工对照企业文化要求当众评价同事工作状态,也当众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并由同事评价自己做得如何,通过互评运动,摆明矛盾,消除分歧,改正缺点,发扬优点,明辨是非,以达到工作状态的优化。   2.10领导人的榜样作用。在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领导人的榜样作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11创办企业报刊。企业报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报刊更是向企业内部及外部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公众及客户宣传企业的窗口。   3、多媒体技术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现在的宣传和灌输讲究多样化的手段,传统生硬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群接收信息的方式。企业中出现的电视、广播站应该是企业文化多媒体应用最早的雏形,现在很多大型企业都设立了企业内部电视台,用于宣传企业的思想理念、方针政策,员工也很轻松的接收了企业传播的信息。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将企业文化的每个细节,通过多样化的方式轻松的灌输给员工。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推广多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存储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计算机以其无可比拟的便捷、高效、精确、易于修改和存储方便等特点不断刷新各项纪录。   4.1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推广多媒体的好处。   4.1.1将企业的发展、规模、产品、工艺、企业文化做成视频,并制作成多种语言版本(如:英语、日语、德语等)方便于客户来访、参展学习、新员工入职时,可以通过宣传影片,专业而大气的视频更加直接凸显企业的品牌和实力。   4.1.2可以将公司的生产技术培训、安全教育、职业道德培训等用动画或真人表演的形式制作成教育教训视频影片,方便保存和永久播放,成为公司宝贵的智慧财产,为公司节约大量培训成本。   4.1.3可以将公司的晚会、户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颁奖等等翦辑成影片,制作成文关怀的影片,对内可以给员工留念,对外可以起到宣传的作用。   4.2企业多媒体可以通过多种媒介途径来传播。   4.2.1企业服务器或网站:在服务器或网站上设立一个多媒体中心,按类别分好,员工可以很方便的用电脑来观看内容。   4.2.2公司人多的场所:可以将视频刻成光盘,在员工食堂、员工休息区、客人来访区、面试等候区、VIP会议室等场所播放。   4.2.3正式课堂:召集大家一起培训学习,有目的性的播放相关内容。   4.2.4还可以将公司的画册、刊物等放置于报架、产品展示厅、阅览室等等。   5、多媒体技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应用案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把一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制作成一个多媒体课件,便于外来人员查找本部门内务,以及保存本部门内部资料。如:把此部门的工作:项目总结为以下几个内容,制作一个主菜单,便于逐级查找内容:(1)主菜单:需要分的各项工作;(2)次菜单:其中一项工作分为各类(如重大事件集锦细节分类);(3)三级菜单:其中某类工作的细节分类。这样逐级查找,既方便,又快捷。#p#分页标题#e#   6、结束语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广应用,是一项既方便又可便于操作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管理方式走入了一个现代化管理的新时代,也利于广大职工家属愿意接受企业文化建设的创建工作,促使学习主动积极学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外出培训总结范文8

场址区域地形为海拔1300m以上的高山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地形地貌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局部小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区域差异较大。风电场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为37.5℃,极端最低气温为-7.5℃,年平均降雨量1849mm,平均日照1187h,无霜期285d,平均湿度约65%,最大98%,是广西气温较低、光热最少、雨量最多、霜雪期最早最长的地区之一。风电场低温覆冰期一般从11月底至第二年3月,气候特征表现为:①空气湿度大,一般达70%~98%,即使无寒潮和降雨,在低温条件下,也极易形成覆冰和雨雾淞;②受高海拔影响,风电场区冬季低温冰冻时间长,影响范围广;③覆冰强度大,冰雪、雨淞覆盖风机、升压站室外输变电设备持久。由于气候条件不同,风电场户外设备容易出现雾淞、雨淞、雨雾淞混合物以及湿雪等覆冰现象,最为常见的是雾淞,塔筒、叶片、机舱、箱变均容易出现。雾淞在整个冬季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只是强弱程度不同,一般情况下,风电场设备基本能正常运行,只有强度较大时才会影响风机的正常运行。冬季风电场一般降雨相对较少,出现雨淞、雨雾淞混合物及湿雪的次数相对较少,但一出现,覆冰现象就极为严重,各种户外设备均停止工作,直到气温回升覆冰融化后方可正常启动运行。

2冬季特殊气候条件给安全生产带来的影响

2.1对风机设备的影响

覆冰对风电机组的影响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均发生过,是世界性的工程技术难题,主要影响有:①积冰冻结测风仪,影响机组控制系统灵敏度;②叶片覆冰改变叶片翼型,影响机组出力,功率曲线偏差较大;叶片覆冰的不均匀性还会影响叶轮的平衡,可能致使机组故障停机;③风机机舱、叶片及塔筒表面覆冰会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耐久性,同时还会损伤机组表面涂料,影响涂料正常使用的耐久性。

2.2对电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影响

高湿度冰冻天气对电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和困难。冰冻发生后,室外输变电设备不同程度的覆冰。在覆冰超过设备设计防护标准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送出线路及10kV备用电源因覆冰严重停电,电场生产生活用电缺失;路面结冰、交通中断导致生产生活物资无法送达、生产例行巡视维护工作中断、人员及车辆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生活供水水管冰冻导致生活水源中断等一系列问题。冰冻消融后,又容易出现风机叶片坠冰、公路塌方等新的次生灾害发生。

3冬季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措施

3.1风机设备运行管理经验措施

对于风电场风机设备运行,如何保证既不因积冰造成风机振动过大、产生疲劳负荷从而影响风机寿命,又能达到发电量最大化的目的。通过3年的积累,已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的风机特殊运行方式经验。

(1)冬季风电场凝冰严重,叶片凝冰时,叶片气动特性变差,升力系数减小,阻力系数增加,叶片会进入失速状态。由于翼型的阻力系数也不断增加,叶片和机组将也会承受更大的载荷。凝冰期间启机对机组轮毂内轴承也存在很大的影响,一是温度过低会影响轴承尺寸和内部晶相组织;二是过高负荷会引起塑性变形引起过早失效。工况不对引起异常受力,每种轴承适合自己的工况,仅能受径向力的,如果让其受轴向力就会很快失效。所以融冰后启机时功率也应慢慢的增加,机组各部分未进行预热磨合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不利。

(2)温度接近0℃,空气湿度80%以上,根据经验机组叶片会发生凝冰,运行人员观察风速与机组出力明显不匹配,出力迅速下降至相应风速标准功率的30%以下,立即停机以保证风机安全(此时风机因覆冰极易产生疲劳负荷,同时产生共振,严重影响机组寿命)。

(3)融冰期间启机限功率操作:根据实际温度、湿度情况确定限功率时间长短(如:零上温度,干燥天气限功率时间相应简短),实时风速3~5m/s建议不运行;实时风速6~12m/s建议限功率:如风速8m/s标准功率为750kW,实际只发300kW则限功率至300kW。实时风速12m/s以上必须限功率:实际输出功率小于500kW不建议运行,大于500kW限功率运行,限至实际输出功率。

3.2电场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措施

3.2.1安全管理

根据冬季潮湿冰冻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每年三季度重点安排加大对坏境及设备的检查和整治工作。加强危险点危险源识别,重点开展隐患排查,对生产现场隐患及遗留缺陷集中进行处理,并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1)对风机-箱变-线路-升压站设备安全情况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应包括:风机油系统、水系统管路防结冰措施;风机内加热除湿装置完好情况;塔筒外变流器水冷装置和箱式变压器防风机叶片坠冰砸伤防护措施。35kV电缆是否因雨水冲刷等因素造成裸露,电缆绝缘情况;风机塔筒门、电缆分支箱、箱式变压器的密闭情况;升压站重要设备间密闭情况及防凝露措施,重要设备间加装工业除湿机;风机、升压站消防设施完好情况等。

(2)完善各类冬季应急预案,入冬前及时组织开展相关事故应急演练。制订《防寒防冻应急预案》、《生产区域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重大人身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事故应急预案,并在入冬前完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使生产人员熟练掌握全场事故应急操作及事故处理方法,切实提高生产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冬季安全培训和事故预想工作。要加强冬季行车、设备冬季特殊运行方式、生产人员交接班及外出巡视等安全专项培训。组织开展全场停电事故预想,覆冰造成线路开关跳闸等事故预想工作,提高生产人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4)及早完成冬季物资储备工作。冬季会遭遇大雪封山,道路凝冰等特殊情况,入冬前一定要完成事故应急备品配件、安全工器具、保暖及防寒防滑用品、生活物资、医药物品等满足风电场安全过冬的物资储备工作。

3.2.2生产运行管理

冬季恶劣环境下如何快速、高效、有序进行冰冻应急处理,防止因雨雪冰冻灾害造成重大停电和设备损坏事故,最大程度提高设备可靠性水平,保证风电场平稳过冬,运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主要经验措施有:

(1)如遇冰冻封山,风电场运行人员临时停止交接班,待冰冻灾害过后具备条件方可开始交接班。冬季交接班必须对升压站、中控楼、宿舍安全用电情况以及危险品、柴油等存放情况进行重点检查。每年三季度安排保安电源检查及带载试运行工作,安排柴油发电机的试启动工作。

(2)冰冻过后外出巡视,要加强对风机叶片外观检查及箱变、转接箱的检查。确认机组除冰及加热除湿完成,塔筒内环境温、湿度,变流器网侧电抗器温度达到规定要求,机组检查正常后方能重新启动。

(3)冰冻过后对110kV升压站内外设备进行逐一排查,检查是否因雨雪造成设备损坏或其它异常现象,覆冰严重时应及时进行融冰处理;冰冻天气升压站夜间要进行关灯巡视,检查110kV升压站内设备是否有放电闪络现象,若设备有污闪等异常现象,要及时采取合理方法处置。

(4)冰冻事故处理过程中电气倒闸操作较多,须严格执行监护制度,防止误操作。在进行升压站内刀闸拉合操作时要做好安全防护,特别是防止人身触电。要及时反馈冰冻灾害处理进度,确保与外部联系通讯通畅。

3.2.3生产人员与生产车辆管理

(1)冰冻期间生产人员及车辆禁止外出升压站,升压站内正常工作及巡视必须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2)冰冻过后对风机及附属设备外出巡视检查及其他工作需要出站人员,必须在中控室登记,2人以上出行,保证通讯畅通,应急设备需齐全(除冰工具、应急灯、对讲机、防寒装备等)。

(3)机组叶片覆冰未完全融化,运行维护人员又必须对风机进行检查维护的特殊情况下,必须注意安全,维护车辆停靠必须确认与风机之间安全距离。维护人员需进入风机塔筒时,必须仔细观察叶片覆冰跌落情况,选择合适角度快速进入。

(4)生产人员对冰冻期间发现的危险点、危险源做好安全标示及防护,在主道路明显位置及机组分支进出路口挂设警示牌“覆冰坠落、危险、请勿靠近”,以确保当地居民和其他外来人员安全。

(5)车辆必须全部装配防滑链,四驱车辆必须挂四轮驱动,增强制动及防滑能力,车辆不准停靠在覆冰设备可能坠冰范围内。车辆未经当值值长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冰冻过后车辆外出如遇结冰路面,通过覆冰路段时,可在未覆冰路段提前制动,慢行通过。路面全部冰冻且冰冻厚度超过3cm(原则是车辆配带防滑链不能压透冰层)时严禁行车,保证人员及车辆安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