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制人才培养在网络技术专业探索

学徒制人才培养在网络技术专业探索

【摘要】现代学徒制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要特征,将课堂教学与岗位实习结合起来,将传统学徒训练和现代职业学校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现代学徒制把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迫切,因此,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意义重大。本文分析现代学徒制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实施路径,探索应用型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现代学徒制,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现代学徒制相对于传统学徒制,是一种更具实用性的教育模式,是将现代的职业学校教育和传统的学徒培训融合,这种教育模式具体表现为师徒关系,在师傅的指导下,徒弟一边完成生产步骤,一边积累经验,完成学习内容。现代学徒制旨在培养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员工,对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我国现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和校企合作的困境,提出现代学徒制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应用,探索和建立适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双标准”“双体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

尽管有很多学校一直在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可惜效果不明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是进行计算机操作维护、计算机局网络通信产品的系统集成、局域网的设计何安装等,从事的工作主要有网络维护、网络管理等,很多学校也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一起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或者是与公司协议订单式的培养,但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学校在做,举步维艰。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还是停留在学校本位上,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难以改变的现状。在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参与较少的情况下,更多的时候是学校在孤军奋战,开发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编写着人才培养方案。虽然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期待学校多与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式培养,合作开展相关的实践和实习等,但是这些工作几乎都是由学校组织,主体是学校,企业参与还是较少。近些年我国大学招生持续扩招以后,几乎都是采取班级教学制度,班级教学的弊端也非常明显,理论性的教学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很多技术性的学习内容在学校无法亲身体验,不具备相应的岗位能力。有时候学校安排学生到一些合作的公司和企业实习,但岗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并不对口,例如让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从事电脑销售的工作,虽然能体会到企业的文化,但是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不大,这也是培养模式的不足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探索一个更适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

3现代学徒制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3.1“双主体”培养模式

在党的报告中提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校园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建设“双主体”现代学徒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产教融合、作为主线,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和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代学徒制构建“企业本位”和“学校本位”的“双主体”模式有重大意义,一方面企业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企业具有主体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尽早进入公司和企业工作,这比单纯只在课堂上学习更有效。学生在校学习基本理论和一些可以通过讲授、案例的方法学习技能,在校期间便进入企业,有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机会。企业有责任帮助学校完成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企业在“双主体”的培育模式里是最大得利者,人才最终的流向会去到企业,最终才能实现其价值。

3.2“双导师”教学指导

“双导师”制是指由两位导师指导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双导师”,其中一位是校内导师,校内导师是学校的专职教师,是学校遴选出来的;一位是企业导师,企业导师来自企业员工。学校导师主要指导学生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课外实习。两位导师有具体的分工,校内导师整体把握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着重于指导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学习,毕业论文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等。企业导师带学生去公司参观并体验公司的文化,主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给学生上实践课,也会开设专题讲座、理论课。学校也会建立实训基地,方便企业导师在学校给学生上模拟实践操作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双导师”之间是合作关系,学生的培养计划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的,他们从企业的实用性方面来制定培养计划和选定课程,并协商讨论制定出最终的培养方案。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之间的职责既具体分工又有合作,他们的职责需要双导师之间的多次沟通,为培养出适合企业的人才共同努力。校内导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能力,但指导学生实践技能的能力相对薄弱,他们需要多参加有关的学习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技术能力,了解更先进的技术,学习先进的实操技能。企业导师虽然技术水平较高,但课堂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稍显不足,可以在学校开展一系列专项培训,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3.3“双身份”的学徒角色

在西方的现代学徒制里,学生都有双重身份,在学校他们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他们在校学习期间以教师教学为主,去到企业后以师傅教育为主。在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应大力推进学徒“双身份”模式的发展,学生在企业里有了学徒的身份,更有归属感,使他们更热爱自己的职业。一些学校已经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行“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制度,企业会给予学生的一定的经济上的补贴,学生一入学就和企业签订预就业合同,这些学生毕业后,企业会优先录用。这些“招生与招工融合”的模式改革,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双身份”问题。但目前的试点学校毕竟是少数,解决现代学徒制中学徒“双身份”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首先,进行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改革。现今虽然有很多学校实施了订单式人才培养,但最终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他们毕业后留在协议企业的数量还是未知数。原因在于,一是因为企业希望择优录取,所以学生毕业之后会有很多人被淘汰,另一方面学生入学之前只看到学校的宣传介绍,入学之后真正在企业的实践和实习的时间也不多,部分学生不喜欢订单企业,会造成人才流失。如果校企进行深度合作,由企业也承担人才培养的风险,让学生入学就进入企业实践和学习,这样能保证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实践的时间,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有足够时间适应岗位,这样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改革高职院校招生政策。应扩大学校自主招生权,改革考试方式,将自主招生的对象面向更适合工作岗位、工作能力更强的生源群体。最后是改变企业人才引进制度。由于现在经济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的“用工荒”必引发企业招工制度的改革。招工和人才培养同步进行,这样能使学生对企业有感恩之心,从长远来看,企业收获了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因此,企业要合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推行“招工与招生”相结合的制度是非常有效的。

3.4“双标准”的考核评价

我国的现代学徒制的评价标准亟待解决,在一些西方国家有严格的学徒制标准,分为前学徒制、学徒制、高学徒制,每上升一个级别需要到一定的年限。现在,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考核标准和考核要求也在逐步建立,例如对学徒的工种、培训形式、考试办法和转正定级等等都有要求。目前,我国很多大学生注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总专注于考计算机网络操作员,而实践和实训在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正在逐渐被弱化。其实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不能有效评判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我国应该建立“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除了常规的大学生评价体系外,还要建立学徒评价体系,即由学生的企业导师对他们在实践和实训的学习状况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进行评价。其次,企业也要根据岗位需求,给学徒“定岗”,指导学生考取其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从而避免学生浪费精力以及岗位和证书脱节的情况。再次,也期待国家加快制定相应的政策,完善现代学徒制评价标准。

3.5“双体系”课程资源

“双体系”的课程模式,是一种校企合作课程模式,包括校企共享共建的理论知识教学体系和校企共同开发的实训体系。就是学校教学人员把企业的岗位设计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学校和企业一起讨论制定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训技能体系。通过考虑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等,由学校的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制定实训教材,制定相对应的课程标准。在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学生掌握技能的重难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愿意主动学习,在学校学到理论知识,在企业学网络技术技能,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学习各项技能,这样不仅能让学校减少设备的资金投入,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目标也更为明确。例如,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言,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企业工作后,就能直观认识到理论知识的欠缺,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他们就会向学校的老师求教,从而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学习的效果更好,更有针对性。

4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为了培养学徒的职业技能,培养出岗位所需的人才,培养的毕业生也受到企业的普遍认可。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前提,这些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出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通过对现代学徒制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应用的研究,为解决校企合作困境提供对策支撑,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完善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黄欣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