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互联网+下高校传媒人才需求和趋势

谈互联网+下高校传媒人才需求和趋势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推动着传媒领域迅速变革,使传媒行业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如何与业界需求形成有效对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法,以湖北省高校为样本,就“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的需求及其趋势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多元化、高标准的特点。基于定量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未来几年高校将对跨界复合型与卓越应用型人才提出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新媒体人才;媒体融合

一、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传统经济社会各行业的深度融合。[1]“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崛起推动传媒行业自身的变革,促使传播格局、传播形态和传媒行业运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2015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互联网+”在中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驱动下,媒体融合发展迅猛,《媒体融合蓝皮书: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指出,我国媒体融合已由形式融合、内容融合一跃而升级至以体制机制融合为主要特征的融合3.0时代,传媒业态、传媒格局乃至整个传媒生态都发生巨大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传媒人才已不能满足传媒行业需求。腾讯新闻的《中国传媒人才能力需求报告》(2018)中提到,互联网+新媒体位于用人序列第一梯队,人才需求旺盛。[2]高等传媒教育即将面临的不仅仅是观念的改变,更有可能是系统、颠覆性的“范式”变迁。[3]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主动适应时代,深入探析“互联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现实可能,解决传媒人才供给侧问题。基于此,探析“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行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及其趋势十分必要。同时,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本研究的必要性与价值进行验证,采用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学院陈超美教授创制的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版本号:V.5.8.R3)软件对传播学领域的研究进行共词分析。本研究以CNKI为数据源,以“传播学”为检索词,检索出1973—2021年间所发表的“传播学”主题文献共计9053篇。为确保调查的准确性,人工剔除非研究型文献以及与“传播学”主题不符的文献,删除无作者、重复记录,最终选取5680篇有效文章为研究样本。1971年,普赖斯提出用5年时间作为划分文献情报利用程度的标准。[4]据此,本文以5年为时间跨度,运用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中2017年至2021年的国内传播学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突变词为主要标准进行传播学研究新兴趋势分析,以期发现国内传播学研究的分析研究热点与前沿主题。图1关键词共现图谱展现了近五年传播学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其中频次较高的有传播学、新媒体、传播效果、互联网、媒介、受众、传播模式、高校等。通过突变词高引文分析,发现国内传播学研究的新兴趋势。本文提取出2017年以来,在传播学领域研究中较前沿的9个词汇,发现国内传播研究日益转向以下九个主题:“网络直播”“舆论”“网络传播”“符号”“人工智能”“大众传播”“意见领袖”“华夏文明”“媒体融合”。主题变迁反映了我国传播学研究与互联网发展的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媒体融合、传播主体多元化等相关发展趋势,其特点是传播学研究与时展和科技进步相一致。网络直播、人工智能、媒体融合等突现关键词都反映了当前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正对传播学领域研究产生着巨大影响。媒体融合是“互联网+”时代传媒实践的历史性变化,它带来的所有传播属性变化,都在对从业者提出新要求。媒体融合正倒逼教育改革与传媒人才培养课程的创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出符合新媒体产业链要求的新型人才,因此,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新媒体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及其趋势十分有意义。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湖北是高等教育大省,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29所,其中本科68所,高职高专61所。笔者立足湖北省,选取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新媒体单位作为研究主体,试图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新媒体单位对新媒体人才的需求及其趋势,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2.研究方法

本文立足于“互联网+”的大背景,主要采用调查法、访谈法展开研究。高校人才网和全国高校教师招聘网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平台,专注于大中专院校、事业单位等招聘信息。本研究在高校人才网、全国高校教师招聘网两家网站上选择新媒体岗位相关关键词进行搜索,对湖北省高校新媒体类岗位的招聘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为确保信息全面、科学,笔者追溯各高校官方招聘网页核实信息,对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再通过词频数分析各项素质与能力的重要程度,归纳出湖北省高校新媒体传媒人才需求及其趋势。仅通过词频分析了解高校新媒体单位的人才需求和趋势,结论可能偏颇,为更准确地掌握其实际需求,本文设计“高校新媒体岗位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基于分层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内24所高校为样本,对相关高校的新媒体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与结构型访谈,与词频分析结果相互印证,提高研究结果可信度。样本分布比例为:直属院校37.5%,省属院校20.8%,在汉民办院校16.7%,市州院校25%。

三、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统计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期间高校人才网和全国高校教师招聘网的招聘信息发现,湖北省有17所高校招聘新媒体类人才,招聘岗位共计31个,招聘人数共计35人。笔者对相关招聘信息进行梳理,并进行词频分析,得出50个排序靠前的高频词汇。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型访谈调查湖北省24所高校新媒体单位对传媒人才的知识需求和能力需求。

1.基本条件与要求

通过对招聘信息的分析发现,目前高校新媒体单位普遍要求任职人员的学历在本科以上,不考虑大专学历。31个高校新媒体类岗位中,48.39%的岗位要求任职人员有本科及以上学历,51.61%的岗位要求任职人员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校新媒体单位普遍对任职人员英文水平有明确要求。高校新媒体单位中,50%要求任职人员英语达到四级水平,37.5%要求任职人员英语达到六级水平,4.2%要求任职人员英语达到专业英语八级水平,8.3%对任职人员的英语水平无要求。较多新媒体类岗位对任职人员专业有要求。在高校新媒体单位招聘的岗位中,64.52%的岗位要求任职人员为新闻学、传播学、中文等相关专业,3.23%的岗位要求任职人员本、硕均为新闻传播专业,而32.26%的岗位不限专业。同时,从招聘信息可见,除新闻传播类专业外,高校新媒体单位广泛需求“文学”“教育学”“思想政治”“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高校新媒体单位倾向于招聘工作经验丰富的人才。90.32%的用人单位重视新媒体岗位任职人员的工作经验,且在招聘中明确提出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其中有6.45%的岗位要求2年以上工作经验,9.68%的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无要求。从分析结果来看,高校新媒体单位对人才的学历比较看重,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普遍在本科以上,学历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与专业壁垒相比,其更倾向于相关工作经历丰富者。

2.岗位与职责需求

在媒体融合趋势下,传播形态和传媒行业运作方式发生改变,高校新媒体相关部门与岗位持续完善和扩充,催生出新岗位,也对人才提出针对性的新需求。为了解高校新媒体的实际需求,本文对高校新媒体使用各类媒介内容形式的频率进行调查,见图2。由图2看出,高校新媒体多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对内容进行呈现。同时,“策划”“编辑”“摄像”“采写”等词汇在招聘信息中出现频率高,位居前列。由此可见,新媒体单位仍以采写编评作为岗位基本职责,新闻生产者依然是人才需求前列,其次是需要新媒体技术人才,运用多种媒介内容形态进行传播。“平台”“维护”“技术”等高频词也说明,媒体平台建设、维护及技术研发类岗位的人才也很紧缺。同时,通过梳理招聘信息发现,有多个高校新媒体单位招聘视频制作、编导岗位人员。武汉传媒学院招募编导、摄像岗位2人,要求要熟悉AE、Premiere、PS等后期剪辑软件,熟悉视频生产全流程。从中看出,“互联网+”背景下,可视化、多端一屏传播趋势明显,高校新媒体媒介内容形式使用频率统计中,视频占比75%,视频成为主要媒介形式,相应单位对视频生产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新媒体单位对活动策划人才的需求增大。这从词频统计结果中能体现,“策划”一词出现33次。招聘信息中也有多个岗位提到“策划”一词,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员可优先考虑。在职责方面,高校新媒体单位需要的人才是既要能开展内容生产,又要能通过多种形式分发的人才。华中农业大学招聘工作人员2名,要求不仅要策划开展主题报道的宣传工作,负责平台的运营和日常维护,还要能熟练使用photoshop、illustrator等平面设计类专业软件,熟悉前端设计,能对平台设计提供优化建议。总体来看,岗位需求主要是采、编、摄等传统媒体工作者,不同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相对不同,表现出岗位细分化特点。岗位的细分并不代表职责单一,职责方面,它既要求任职人员更加全能。

3.素质与能力需求

在专业能力方面,高校新媒体单位对传媒人才的采写能力、设计能力、策划能力等均有明确要求。从图3问卷调查结果来看,高校新媒体单位普遍对人才的媒体运营、新闻策划、新闻采写、拍摄剪辑、团队管理等能力均有较高要求。图3高校新媒体单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本文也对高校新媒体单位对人才的软件技术能力要求进行调查,见图4。高校新媒体单位更需要人才熟练掌握Ps、Office、Pr、AE这几类软件,其中图片处理技术软件Ps居第一位,反映其对人才图像处理能力的重视,招聘信息中也有多个岗位要求人才要熟练掌握Ps、Office、Flash等软件。视频制作软件AE、Pr也位居前列,可见视频后期人才需求较大。结合高频词“图片”“视频”“设计”来看,高校新媒体单位对人才有一定的软件技术能力要求,强调人才对视觉符号的处理能力,对可视化或视觉包装编辑也存在需求。图4高校新媒体单位对人才的软件技术能力要求笔者进一步访谈相关高校的10位新媒体单位从业人员,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认为,传媒人才的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技能是手段,职业内驱力是动力,公关能力是粘合剂。传媒人才不仅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拥有公关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职业内驱力。总体来看,高校新媒体单位虽然对其专业能力需求仍为媒体运营、新闻内容的策划与生产、新闻报道与采写等传统工作,但现下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具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还需一专多能。

四、高校新媒体传媒人才需求趋势

基于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未来几年高校新媒体单位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将会呈现以下特点:

1.对跨界复合型人才提出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崛起,促使高校新媒体单位对传媒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传媒人才要在知识结构上跨学科。其知识储备不仅是新闻传播学的知识,应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还需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融会贯通。未来,具备跨学科的多元化知识、学科素养的跨界人才,才能满足媒体融合时代的信息传播需求。传媒人才还要在专业能力上跨媒体。“互联网+”背景下,具备单一能力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岗位需求,传媒人才不能只掌握采写编评、认知能力等基本能力,还需掌握传播策划、平台设计、跨媒体资源整合等多项能力技巧。它需要传媒人不仅具有一项专业技能,还要在另外领域有特长,要求传媒人才集内容、技术于一身,实现“一专多能”。总之,高校新媒体单位更倾向于学科素养交叉、知识能力融合、专业技术集成的跨界型人才。跨界成为未来传媒人才需求的趋势。

2.对卓越应用型人才提出需求

高校新媒体单位需要的卓越应用型人才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要求其具有专业知识底蕴,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突出的专业特长。“应用”体现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上,应用型人才既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更要能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卓越”表现在,传媒人才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拥有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将大众传播特性和专业技术结合,实现媒体需求到标准化技术语言的转换,从而促使高校新媒体在内容创意、生产方式、传播形式、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发展和创新突破。高校新媒体单位注重人才的业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表明未来也需要一批专业基础扎实、技术能力过硬、实践能力突出、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理论素养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基于此,高校要突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以“实战型”“开放式”教学方式为主,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培养具有多维视野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既懂理论又有实践能力,满足行业需要的卓越应用型人才。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加多元化、高标准的特点,给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带来严峻考验。

作者:黎明 孙妮 单位: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