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习计划范例

暑期学习计划

暑期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大学物理;课程作用

0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制造业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是为了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优化生产工艺,以高效地生产出相应的产品,从而大大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技术,具有能取代人工,能实现高效生产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力发展开发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整体经济水平意义重大。

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发展优势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生产技术,具有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等优点。采用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具有能极大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有效保障产品生产质量、实现节能环保、有效促进制造产业快速发展等优点。

1.1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生产质量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相对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能有效代替人工、节省人力投入、降低人工成本。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采用信息化控制,缩短生产周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因为生产系统的自动化,若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生产系统会自动停止运行,进行自动检测处理,此时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可以进行故障分析排除,通过计算机操作,对导致机械设备运行异常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减少人工生产中的误差问题,提升产品生产质量。

1.2机械制造设备不断升级完善,实现节能环保

现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等优势,结合我国机械制造业实际生产状况,对机械制造设备不断改良和更新,完善机械制造设备,提升机械制造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并逐步实现微型化,实现机械制造设备的不断升级,以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微型化机械制造设备外形更加轻巧,移动方便,性能更加稳定和完善,操作更加简捷,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环境污染和影响降低,既节能又环保,有利于机械制造技术的长远发展。

1.3完成产业升级,促进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采用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数据可视化,对产品性能参数进行虚拟仿真,对生产环节进行远程控制,将各方面信息数据转变为易于理解的形式,实现对大型机械制造设备的可视化控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产业稳定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实现安全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及机械制造行业的竞争力。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性不断提高,机械制造设备精准度、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完成了产业升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在很多工业领域及机械制造行业不断发挥着其重要作用,对制造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2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2.1数字化特征及虚拟化特征发展趋势

数字化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自动化产品生产链上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数字化的可视、客观的特点,用客观、准确的数据对生产线上各个环节进行数据显示,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可视化以及产品质量的实时监督,使得产品合格率得以保证,并且机械制造过程的可视化提高了人们对于产品或企业的信任度。而虚拟化则是指利用各种仿真或全息技术等,对实际情况中产品特性和功能以虚拟现实的模式进行模拟展示,提前考虑产品设计出来以后会遇到的问题,让设计者能够直观地看到产品最终效果,并能形成产品模板,防止生产材料浪费,降低产品输出成本。另外在进行产品修复时也可以运用仿真技术进行模拟展示并实现最终的修复,克服了传统制造业中技术人员在修复时,需要进行反复地拆解、研究的问题,虚拟化在产品设计和产品修复中的重要应用对生产结构优化,故障率降低,产品质量提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机械制造行业加工能力及机械制造生产效率不断得到提高,自动化技术不断得以完善。

2.2智能化特征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与先进生产技术不断融合,不断完善。因为智能化具有人性化特点,并且智能化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快捷与方便,推动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也逐步向智能化趋势发展。在自动化技术中实现智能化技术的恰当融合,可以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实现机械设备不断完善。智能化生产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标准,减少能源消耗,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2.3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产业在内的很多企业越来越多的创新性的将网络技术运用到机械设计研究中,通过网络化控制方式实现产业功能拓展,使得发展空间不断得以开拓。物联网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促进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机械制造生产过程进行远程操控,可以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处理,实现技术、管理及操作等多方人员同时进行交流沟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快速的发展。

3大学物理课程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专业以机械设计制造为基础知识,采用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等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理论,主要涉及机械学、电子学、光学、信息学、材料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机械制造领域中各种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到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等相关技术,实现机械装备及机械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与制造。国内外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机械工程方向进行培养,没有进行详细的专业划分,在大三、大四时设置专业模块课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3]。大学物理课程一般在大一、大二进行开设。物理学的应用贯穿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物理学引领和推动着物理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思维科学、哲学等学科的发展[4]。

3.1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前沿新领域的形成

其他科学和绝大部分技术都是以物理学的发展为基础的,物理学最初是在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不断建立起来的。同时在物理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促进了工业科技的进步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发展。物理学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众多工程技术新领域的形成、开发和应用。物理学的深入研究及重大发现也不断地促进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例如对高温超导电性的研究开拓了崭新的技术领域,将对各种高新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2物理学发展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及新思路

大学物理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在科学实验、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基本而系统的训练。在大学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不断被培养起来,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及设计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发展不断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以及其他工程技术课程的学习及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例如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就是根据对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进而开发出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利用了量子隧道效应制成等等。物理学是学习和研究其他自然学科及技术学科的基础,其发展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等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对于物理学课程的学习及物理学新发展的研究为观察新现象、找到新联系、实现新构想、提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

4结束语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随着第四代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提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因相对于传统机械制造技术有明显优势,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并向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发展。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专业中大学物理课程的开设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等工程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怡,王昱程.浅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四川水泥,2017(01):117.

[2]曲铁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发展探讨[J].科技视界,2018(07):141-142.

[3]刘新华,杨海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组课程体系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8(32):212-213.

暑期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方法;建筑电气消防技术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信息化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与电脑已经越来越普及,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已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生产方式。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把信息化技术和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了教学研究的热门问题[1-3]。教学信息化,是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4]。在高职院校中,一方面,由于学校硬件水平的制约,教师不想改变习惯的旧教学模式以及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对互联网游戏、影视的自制力等不利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5];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展示企业生产最新设备技术工艺,把一些难以展示的实践环节、实验实训设备带入课堂的优点,有利于高职学生是理论结合实践,全面发展,所以信息化网络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必然发展目标[6]。目前在职业院校校园中,传统的纯课堂讲授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信息化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广大应用。通过引入信息化教学,可以改善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中的互动性,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但是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存着一些误区,例如有的教师把信息化教学等同于使用多媒体工具,将课堂教学完全用多媒体展示,忽视了师生互动,学生被动接收,很容易由于失去学习兴趣和教师的约束而跟不上学习。所以说信息化教学不能仅仅看做是一个教学工具,而是信息化方法手段的集合。选择和设计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是信息化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现状

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是高职院校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是按照高职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结合前后课程以及后续实训实习安排要求设置。课程包含一些电气控制和消防技术理论知识以及大量的消防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知识内容,主要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防火减灾系统。三个系统各成体系又互有联系,比如说防火减灾系统要依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现火灾然后防火减灾设备才能工作发挥作用。而且系统功能实践性强,传统的纯课堂讲授很难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听不懂,搞不明白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学生在进行消防控制器接线调试知识学习时,如果只是单纯学习教科书的理论框图、接线图和调试说明书,难以把学生带入真正的工作过程情境,学生不容易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课程内容接受度不高。一般高职院校不具备实训条件并且新设备更新很快,无法掌握最新的设备使用能力,无法进行教学实施。

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更为不利的是随着高考生源减少和国家提倡职业教育扩大生源,高职学生不仅包括高中阶段和中专阶段生源,也吸收了大量注册入学的社会青年、退伍士兵。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目前高职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所下滑。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也变得更多了,对获取知识的需求也变大了,不仅限于课本文字知识,还需要更为直观的听觉、视觉的知识,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校教学要求,要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采取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融入教育行业的发展中,实现了教育的信息化。教师不仅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包括图片、动画和仿真等教学资源,还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学习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更好发挥信息化教学方法优势。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创设一个个“学习情境”“工程项目”,直观呈现给学生工程设备图片和施工工艺视频等网络信息化资源,学生通过对这些信息化资源的吸收、选择和利用,掌握了要学的知识。这样就从老师单一讲授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老师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从信息化教学得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学习效果。此外,信息化教学方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方便学生自行学习,不同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进行学习拓展或是查缺补漏。教师也可以根据网络教学平台对每个学生的作业和学习活动的反馈,对每个学生分别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实践情况分析

在知识资讯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在线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学生已经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获得知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必须跟上这个潮流,使包括微课、在线课程、信息化教材和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信息化教学载体

为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突破教学重难点任务,针对学生热衷手机或计算机上网的特点,课程开发了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网络课程,把任务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丰富的现场视频、教学视频和相关图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沟通与反馈。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询火灾自动报警规范等内容,锻炼学生对信息查找、筛选及利用能力。针对学生网络平台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的缺点,同时建立课程学习QQ通知群。

(二)信息化教学方法设计

案例选自课程章节《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此章节需要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备,包括消防水系统和控制电系统,设备复杂昂贵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对设备内部构造无法直观观察,对压力罐、湿式报警阀等核心部件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信息化手段讲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功能原理和操作安装方法,使抽象变成直观,化难为易,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课前,教师通过qq群、微信群以及网络课程平台等方式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课件资源、微课资源、网络课程以及其他网络资源,帮助学生预习。学生根据教师的预习资源学习新课内容,有的放矢,把握新课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预习数字化。课堂教学上,先通过视频进行情景引导,多媒体播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录像。让学生思考当火灾发生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何灭火,然后用一个实际的工程案例———某大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一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电气消防系统设计图比较抽象,但是消防系统实物比较大,不易观察全貌,通过多媒体工具可方便实现对照讲解,使学生迅速完成对系统由抽象到形象的过程。在模拟系统的基础上就可以去实训室参观学习真实系统,由虚到实。消防设备大而不易观察,更不可能看到内部结构,学生很难掌握其内部结构原理,通过动画,可以让学生迅速了解各主要设备结构原理,掌握设备安装维护方法。在学习各组成设备的基础上,就可以学习整体系统功能原理,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同样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交互式Flash动画帮助学生学习。消防控制柜设计与接线是课程的难点,针对实训设备昂贵短缺,运行危险性高的特点,更适宜用实训仿真软件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软件里设计与接线,这样就实现了实训仿真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模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在实训室对实际系统进行操作,实现了由理论到仿真,从仿真到现实的学习过程。一是,建筑消防工程———课前预习、课后拓展,随堂在线测试;二是,系统设备图片连线———变平面图为实物图,帮助学生理解;三是,工作原理动画技术———变抽象过程变形象动画,突出教学重点;四是,控制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系统设计和安装,突破教学难点;五是,学习通网络课程平台———任务、随堂教学满意度调查。

(三)教学效果反馈及教学反思

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媒介,师生参与互动空间,通过在线交流讨论,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教学手段的适应性、教学进度等,实现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在每次课结束时,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向学生推送本次课教学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满意、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掌握、教学方法是否满意、教学整体满意度进行投票,并当场提交。教师通过此教学反馈方法,了解本次课学生掌握情况和教学实施情况,以便下次课改进和调整。结果显示,学生对该部分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掌握扎实,现场所涉及到的本部分内容均能应对自如,使学生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任务为驱动,采用项目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预习数字化、教学信息化、实训仿真化、考核网络化使学生参与任务更加积极,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在实际操作中成长。

四、结语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合理选用组合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去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让学生得到理论与实践知识,特别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到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人才的目的。通过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胜泉,王阿习.“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9.

[2]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3):26-30.

[3]胡亚荣.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11):12-14.

[4]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周红春,王亚希.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2-44.

暑期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用

一、概述

职业教育新型质量观包括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学生成长成才能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而学生发展、成长成才是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灵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永恒主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较强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管理、售后维护、系统集成及一定的工程设计能力的高技能应用人才,要求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该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该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为了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有效的措施。

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占总学时58%,比重大;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如模块教学、分组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车间课堂等,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导致监控难度大,质量监控体系还不能全面监控及评价实践教学情况,运行机制、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评价指标,尚未形成以制度建设注入机制,质量监控不到位[1],评价体系不规范,实践教学标准化建设有待完善。教师对质量文化认识不到位,对教学质量保证缺乏内在动力,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化,对教学反馈作用不大。

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质量体系借鉴和引用TQM、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围绕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来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影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环节,监控和评价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指标和权重,做到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注重教育成效,保证学生成长成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及实践。

(一)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目标体系主要有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人才培养过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体系。

(二)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的组织体系

构建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架构,学院层面成立督导室,有专门的督导人员,系部有负责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教学秘书及专业带头人,这些人员负责实践教学的督导工作。院、系两级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构建“校级督导-二级督导-专业带头人-学生教学信息员”四级诊断反馈系统,及时将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对教学反馈信息作出应对措施,促进实践教学改进。

(三)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体系

1.教学信息监控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实践教学课堂、实验实训室运行等进行监控及教学检查,获得实践教学过程信息。学院督导室在每个班都设置一个学生教学信息员,建立教学信息员联系群,这些信息员能及时真实反映教师授课情况,让院系两级教学管理部门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同时还可通过实训教学日志及时了解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建立校、企实践教学监控机制

实践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开设一些生产性实践教学课程。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否达到企业的生产要求,应引入企业的监控评价机制,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实践教学的改革情况等进行动态督导和反馈[2],并根据反馈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更应结合企业的生产,到企业中去,在企业中完成,引入企业的督导监控及评价。

3.教学检查

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管控,由学校督导室、教务处、二级教学单位负责人及督导员组成的课堂教学督查组,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动态监控。对授课计划、备课情况、实践授课情况、实习指导、课堂考勤、教学日志、项目实施、教学辅导、调课与停课等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座谈交流、学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系统监督[3],及时了解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4.教学评价

对实践教学要设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制订一套评价标准,可引入职业技能鉴定的第三方评价等。通过评价去分析判断实践教学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向,促进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的制度体系

1.听课评课制

为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实训课老师的教学技能,建立相互听课评课机制,做到教学相长。

2.学校评教制

建立科学的评教机制,学生作为评教的主体,通过对学生问卷、座谈、考核、听课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多元评估。

3.企业评教制

通过问卷调查和到学生实习、就业企业,了解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情况,根据企业反映情况,了解实践教学质量。

4.考核制度

为提升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激励与问责机制,每年组织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评价,评价内容有教学规范、教学运行、课堂教学纪律考核、教学效果和教学获奖等,考核内容给出了具体的指标和权重,较客观全面地评价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考核运用于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绩效津贴、评优评先等。通过考核,强化教师的质量责任,引发内生动力。

四、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用

由于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致使实践教学的监控与评价开展起来困难重重,通过几年的努力,总结经验,制订了合理、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顺应新时代专业建设目标和质量监控体系创新,学校在设有督导室的基础上,新增了教学质量管理科,聘请了教学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职督导员,实现教学运行与教学监督的相对独立,督导室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状态等进行全面全程的质量监控。2018年,二级教学单位成立了质量保证领导小组,负责专业督导评估工作。增加一名教学督导秘书,督导本单位的教学工作,设置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建设工作,通过校系二级督导和三级管理工作机制,从督导到质量监控,从引导到评价评估,从对教师个人评价转为对实践教学环境、课程标准、运行与管理和人才培养成效的评价。督导机制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对保证教学质量提供制度的保障。加强校外实习的管理与监控,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企业实习质量监控领导小组,负责实习的方案制定,二级院系成立工作组,负责实习单位的遴选、实习教学的检查、实习考核、完善实习学生管理机制等具体的事务,每个学生有1名专门负责校外实习的指导教师,并与学生校内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对学生全程跟踪及评价,“学校-二级教学单位-指导教师”三级联动确保实习落到实处。

(二)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诊改机制

2018年分别成立了校、系两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基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以“诊改”为抓手,围绕专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诊改”制度进行梳理,制订相关管理制度,精准定位质量问题,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实行“双月一报”制度,对实践教学工作进行诊断,提出改进措施,总结改进成效。

(三)建立实践教学多元的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心工作,是教学内涵建设的主要评价参数[4],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实践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办法。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课程分课内和课外两大类,课内课程评价由校内作为主体进行评价,完善由质量标准、评价、反馈、调整组成的院系两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4]。课外实践类课程评价主体为企业和学校,由社会机构(麦可思)、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四轨并进,共同评价。

五、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成效

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及实施,提升了专业办学实力、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专业办学实力得到提升

2016年本专业被学校立项为一类品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取得成效,建设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程1门,完成了校级精品共享资源课程4门,建设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门。建设部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中心3个、省级创新平台1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3名教师于2018年晋升为副教授,1人为“专业领军人才”,2人为“教学名师”,1人获得“广东省五一巾帼奖”称号,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及“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毕业生服务贡献能力逐年提升,近两年,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为100%,毕业生获得维修电工等级证、维修电工操作证等具有专门资质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逐年提升,图3显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服务贡献值均高于全校工科类专业的平均水平,随着学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学生价值得到体现,本专业2018届毕业生平均月薪酬为3397元,2017届毕业生为2375元,增幅为43%。

六、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建立健全的学生反馈系统势在必行。构建完善、科学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实践教学情况,避免了评价主体的片面性,促进教师与学生双向信息反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规范教学过程,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育人工作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苹,田犇.高职院校内部质量诊改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77-86.

[2]刘军.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品牌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3]綦恩周,陈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12):62-65.

暑期学习计划范文4

综合及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设置综合性非常强并且完全模块化。带来的好处一是课程总量很少;二是与灵活的入学途径呼应,便于课程组合,使获取学位的方式非常灵活;三是节约教学资源。以三年制护理本科为例,必修课共计22门,选修课共计13门(每名学生只需选修1门),平均每学期只有3~4门课,一般每门课的上课频次为1~3次/周,单门课程一学期的开课时间为10~13周。大多数学生一周只需安排2~3个半天来校上课,其他全部为自学时间。自学地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在图书馆或家中。课程设置方面,专门设置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而只是将其内容整合到其他专业课程之中。国内护理本科所开设的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课程及诊断、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1]在该校被整合为“护理1~6”共计6门课,每学期修1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在澳大利亚护理学院很常见[2-3],但与美国护理学院比较有较大差异[4]。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的开展。同时,该校还将课程设置完全模块化,18个学分为1个模块,大致相当于一个学期的课程,非常便于学生自主组合。比如,三年制本科学生可以通过标准的共计108学分的学习获得护理本科学位,也可先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毕业证书(graduatecertifi-cate),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学历证书(graduatediploma),相当于大专文凭,没有学位,但这些学分及证书在其以后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时均能得到认可,单科成绩的有效时间为成绩获得后的5年内。课程设置的模块化使得一门课程的课堂内可同时有三年制、两年制或一年制的学生,因此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设计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教学设计处处反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循证实践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门课程的教学都由单个的教学组负责完成,教学组长主持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计划、主题明细、必读的教程活动3个部分。学习计划和主题明细的对象包括国内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教案等,内容非常清晰明确。学习计划以周为单元,详细罗列了本周的学习目标以及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听哪些课、看哪几本书中哪些章节、阅读哪些文章和网站、在线学习引导、预习内容与课堂活动的关系等。主题明细对学习计划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一步进行了详细描述,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如何做学习前的准备,包括总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具体实践的安排,告知学生课程需使用的教材、参考书目、学习资源、在哪里以及怎样获取相关学习帮助和支持、怎样获取学校图书馆资源及怎样查阅电子数据库等;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作业任务,包括作业的具体内容、完成要求、提交方式、提交时间、评价方式及其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等。课程教学形式主要有4种:(1)讲座(lecture),即大班理论课,所占比例较少,均有录像资料保存,学生可以不去听课,需要时可以随时观看授课录像。(2)小班讨论课(tutorial),在教学设计中所占课时比例最多,每节课可同时有多名老师授课,每班不超过30名学生;学生必须听课,有考勤制度约束,且课堂表现是此门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训课(workshop),内容及仪器设备丰富,但对学生程序性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重点关注学生思维的启发。(4)在线学习(flinderslearningon-line,FLO),每个学生有登录帐号及密码,在线提供教学资料、互动答疑、作业等,其课程考核主要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三部分构成。值得注意的是,该设计的实施必须有强大的网络支持和图书文献资源支持,因为大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必须以图书馆专业图书及文献阅读为基础;同时,必须有庞大的教师资源,因为每节讨论课不能超过30个学生。该校的教师大部分为临床非全日制教师,研究生也参与临床教学,该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要求之一就是要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教学目标实现的强制管理模式

福林德斯大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其充足的教学资源及严格的管理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其如何更好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要完成课堂讨论汇报和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需要课前、课后阅读大量的文献,一旦完不成,将不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某些课程如果条件具备,会有1次补考的机会(补考的机会只给第一次作业分数为45~49分的学生,其余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没有补考或者重写机会)。若补考的学生补考没有通过,就只能重修该门课程,重修后仍不能通过就只能转学或退学。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该校的学费标准为三年制20900澳元/年,共8门课;1年制是23100澳元/年,共7门课,平均每门课的学费高于2500澳元/年。重修课程是需要重新缴费注册的,而且重修课程的费用每年都会变化。一般按照课程的学分缴费,3学分重修课程的费用是2500澳元,4.5学分或6学分的费用则高于4000澳元。但是有些课程是连续的,如“护理(nursing)”这门课,只有过了“护理1”才能够修“护理2”(以此类推);最后一学期学习“护理6”要求之前“护理1~5”的所有课程必须全部通过。所以,有些学生重修该类课程相当于留级1年。如果一门课程有太多学生没有通过考核,学校会开设暑期学校。暑期学校就是在暑假连续上课2周左右,然后进行考试或交作业,当然也要交重修费用。这种严格但不失科学的管理模式,促使每个学生都非常努力学习,希望所有课程能够一次通过。

暑期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自主学习;程序设计;高职

一、引言

培养高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1-2]。(一)适应社会与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更新速度已经是书本教育远不可及的。企业要求毕业生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更要具备较强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要求。(二)完善自我与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社会与企业自动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就业岗位对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仅仅依赖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会越来越被动,无法适应新的挑战和任务。只有在校期间培养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学习惯,才能够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和行业的变迁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长远、持续的个人发展和竞争力。(三)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校学习期间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高职大学生要能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并具备主动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程序设计自主学习项目设计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走向成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自然会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不怕困难,能够主动深入钻研,提高学习效果。以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为例:①由学生兴趣做主,设计教学案例,突出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在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中,拟尝试设计趣味化项目案例,分别从声音、图形图像和小游戏的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乐曲演奏与点播、迷宫、移动的笑脸等,程序演示如图1和图2。②确定小目标,开始有效期望,增强自信心。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在竞争激烈的中学阶段受到的肯定比较少,因此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学习效果也就越差。在程序设计(C语言)教学中,将乐曲演奏程序案例项目划分为5个子项目———嗡鸣器发声、试音程序、生日歌曲演奏、两首歌曲选择一首演奏、多曲目点歌演奏,难度逐步递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以子项目确立学习目标,子项目简单易学,避免了学生因难度大、复杂度强而放弃学习,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③确立大目标,体验专业成功感。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建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确立大的目标。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竞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学生设立课程竞赛项目,学生可以根据竞赛项目,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查询资料、做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推荐学生参加企业的暑期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和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好的定位自身,确定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二)依赖“互联网+”时代提供的便利条件,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课程的出现为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丰富的学习资源[3]。教师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进度、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的责任性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①教师以程序设计基础网络课程为自主学习教学平台,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从“教”的角色转变为“辅”的角色。辅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地学习课程理论知识。②学生登录网络课程学习平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学生收到学习任务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在指定的完成时间前,通过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登录网络课程,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理论知识,完成自主学习的小测试题目。如果测试结果不佳,学生可再次观看教学视频,多次完成测试题目,检验学习效果。③教师以网络课程平台,跟踪自主学习情况,检验自主学习成果。在自主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利用网络课程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跟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回收测试结果,检验自主学习成果,并及时总结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重点讲授。(三)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完成自主学习项目。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针对网络课程中的自主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强化知识难点、突出知识重点。然后,教师针对自主学习中的理论知识,布置与其对应的趣味编程项目。学生利用实验室教学资源,学生使用Visual.Net中C++进行趣味项目程序编写与调试,训练学生自主探索利用编译器辅助查找错误、修改错误的能力。对于,通过自身努力无法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习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完成课堂中的自主学习项目。(四)针对自主学习的总结、管理与调控。在课前与课堂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积极观察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引导。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自我监督学习计划的完成情况,结合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保障自主学习的可持续性。

三、总结

文章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设计教学案例、突出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依赖“互联网+”时代提供的便利条件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我监督与评价优化,保障自主学习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丰娟娟.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4(6).

[2]张竞丹,王乐,江武汉.“互联网+教育”形势下高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4).

暑期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实践探索

为繁荣我国文化事业,健全艺术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国务院学位办于2005年开始设置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艺术设计是其中的一个专业领域。十五年来,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逐年扩大,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成为提升我国艺术整体水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高校和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例如,清华大学和米兰理工大学自2011年开始合作举办艺术设计双学位硕士联合培养项目。项目通过开设英文课程、举办国际化设计作品展、开设暑期国外考察课程、扩展国际化教学模式等措施提高国际化水平,推动人才培养、师资及课程建设、国际合作等各项工作,加快艺术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有研究者认为,要大力推进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际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一方面要培育国际化、开放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学习国际化、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培养出国际型、开放型的复合艺术设计高级人才。有研究者从促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建设与完善国际化管理机制、广开合作办学模式、提高师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实施双语教学等角度提出了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水平的对策建议。国际化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培养应用型高级艺术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可以让我们能够以全球性的眼光审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和机制,使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具有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及国际化的适应能力,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艺术学院或学院)高度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学院广泛吸收国内外艺术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先进研究和实践成果,结合实际,开发并实施了多个国际化项目,系统推进导师、学生以及课程的国际化,积极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有力推动了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一、导师的国际化进修

导师队伍的国际化程度是决定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为了提升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首先需要导师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教育理念和能力。如果缺乏具有国际化教育理念和能力的导师,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则无从谈起。

(一)鼓励导师赴国外高校访学

艺术学院积极鼓励研究生导师赴国外知名艺术院校访学,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计划、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境外访学计划、江苏省政府留学奖学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学院有十几位研究生导师分别前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意大利、瑞典、芬兰等国艺术设计院校进行了为期半年至一年不等的访学。导师在国外访学期间,与国外同行交流切磋艺术创作经验,学习了解国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感受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和设计教育的创新理念。访学导师们将国际化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方法和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引入国内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推进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步伐。除了鼓励导师国外访学之外,学院还引进了多名具有英国、法国等国外教育经历的博士师资,促进了师资学缘结构的多元化,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二)邀请国外高校教师来校访问交流

中外教师的经常性交流研讨能够让中方教师更深入了解西方艺术设计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积累更多的国际化教学经验并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因此,除了选派导师赴国外访学之外,学院还经常邀请国外艺术院校教师来校访问交流,先后有瑞士、英国、芬兰、乌克兰等国艺术院校教师来访。有些国外教师来访一至两天,安排的活动主要有参观学院师生设计作品展、与中方教师座谈、为师生做一场学术报告等。有些国外教师来访时间较长,最长达3个月,他们有充足的时间与中方教师深入交流,为师生做系列讲座,甚至和中方教师一起为研究生合上一门课。这些长期深入的交流对学院国际化教育氛围的营造以及师生国际化意识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二、学生的国际化交流

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化交流刚刚起步,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偏少,具有海外交流经历的学生较少;二是缺乏校园国际交流氛围,留学生较少,国际学术报告较少,难以形成多元文化交融的交流环境。艺术学院将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作为推动学生国际化交流的工作抓手。

(一)增加学生海外学习经历

1.选派学生参加海外短期交流项目

海外短期交流项目主要包括学期交换、海外实习、暑期学校等不获取学位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在短时间内,以相对较低的费用,使大量学生拥有海外交流经历。学院慎重遴选知名的海外艺术院校,开发了许多有吸引力的学生海外短期交流项目。三年来,选派34名优秀学生赴美国、澳大利亚、丹麦、芬兰、意大利等国高校进行短期交流。这些项目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具有了初步的国际化意识。

2.开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

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国际交流项目。在学校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基金的支持下,2017年学院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创意文化产业学院合作开发了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双方联合培养学生,学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授予双方硕士学位。中方参与的专业方向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以及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英方参与的专业方向是GraphicCommunication(视觉传达)和GamesEnterprise(游戏产业)。如果中方一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方向的研究生希望获得两校的硕士学位,他可以在双方导师同意、雅思成绩达标的前提下,研二赴英国游戏产业专业学习一年,回国后完成研三所要求的培养环节,则获得两校的硕士学位。学院通过学期交换、暑期学校、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尽力为学生创造赴海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尝试构建长短期项目结合、学期项目与暑期项目衔接、专业课程与文化体验并重的研究生国际化交流体系。

(二)营造校园国际交流氛围

1.招收外国留学生

招收外国留学生对于营造校园国际交流氛围,形成多元文化交融局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招收留学生也是对一个学校国际化办学能力的检验。只有拥有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课程、国际化的教育体系等基础条件,才具有招收留学生的可能。艺术学院招收了2名来自芬兰的半年期非学历留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学院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争取招收学历留学生。

2.举办国际学术报告和设计作品展

学术报告和设计作品展是艺术设计业内相互交流的重要方式。学院经常邀请国外专家学者、知名设计师举办学术报告,营造浓厚的国际化交流氛围。这些学术报告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充了知识,而且给学生以启发,激发设计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组织与国外知名艺术院校开展联合设计,举办中外师生设计作品展是学院下一步希望重点开展的国际化合作项目。联合设计和设计作品展可以为学生提供与国外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展示学习成果,提高设计实践能力。

三、课程的国际化建设

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课程国际化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当前的研究生课程存在着国际化程度不高,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实施缺乏国际化理念,英语和双语授课课程的建设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加强课程的国际化建设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基础和重点。

(一)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

艺术学院重视国外优质课程资源的引进,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研究生的外语教学。设计有着时代性、前沿性等专业特征,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国际前沿的理论知识,经常关注国际先进的艺术设计作品,所以掌握一门外语对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十分重要的。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加大外语课程的分量,有针对性地加强应用性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二是要求访学导师回国后至少开设一门英语或双语授课专业课程,把国外访学的成果融入到课程中,使课程与国际接轨,让学生接触到国际前沿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知识。

(二)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艺术设计课程研究生教学中,教师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善于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源自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艺术设计研究生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录像、阅读教科书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将问题和思考带到课堂。课堂上,教师不再事无巨细地讲解课程内容,而是主要解答学生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艺术学院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完成多项学校教改课题,发表多篇教改论文,推动了先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研究生教学的质量。通过协调推进导师的国际化进修、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和课程的国际化建设,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初步构建了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通融东西方文化、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韩旭.艺术设计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究——以清华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双学位硕士联合培养为例[J].美术大观,2016(3):152-153.

[2]王庆,等.国际化艺术设计人培养模式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3(22):264.

[3]潘大仁,潘东明,林清泉.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国际化发展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4):62-67.

暑期学习计划范文7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认证标准中有详细的课程设置要求,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30多年的办学经验,调整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专业(方向)课程体系。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本科工程教育基础课程要求设置,课程设置体现“大工程观”,要求学生既具备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形成对宏大或复杂工程的系统视野;又能从多学科的视角审视,同时还有具备人文情怀和工程组织素养。安全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涉及力学、电学、化学等诸多自然科学,还涉及到法律、人文、保险、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全面、系统的认识、诊断、评估现代大工程、复杂巨系统的安全问题,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依托江苏大学完整的学科门类,共开设了哲学、数学、外语、计算机、化学、力学、电学、人文、经管、艺术四十多门必修、选修课程。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和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体现“大安全观”,主要学习解决各行业、各类组织共性安全问题所用的科学理论方法、管理手段、工程技术,如安全管理学、安全与环境法学、安全学基础、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职业卫生学、防火防爆技术、设备安全技术等,以适应广阔就业市场的需求,为改善各行业在生产、服务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水平服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按照“行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的专业方向,依据本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专业的学科优势、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课程,着力打造安全管理与检测控制技术、危险有害源防治与职业健康、环保技术与设备设施三个教学模块。学生按照模块选课,既能满足同学不同的学习兴趣,又能实现对行业安全问题的覆盖。

2打造多层次、多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可以使学生了解生产工作实际,理解理论知识,形成职业能力。因此,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中特别强调实践环节,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安全工程教育与产业结合、与企业联系合作,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形成了多层级实践教学体系,包含学科基础实践、专业课实验、专业实践;多平台实践场所,包含学院实验中心、校级工程训练中心、校外实习基地。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四点:

(1)依托学院实验中心,加强专业课实验建设。本院实验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投入,已建成工业通风除尘实验室、安全检测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防火防爆实验室、噪声控制实验室、大型仪器分析室,拥有各类实验仪器300余套。实验内容从预先设定好内容的演示性实验,逐步向开放性实验过渡,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创新性,让学生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实际能力。

(2)提升课程设计水平,课程设计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设计的内容基于企业的安全生产需求,经过教师的升华提炼,变“满堂灌”为“用中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在培养环节,共安排了5个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设计,分别是危化品与电气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设备安全技术课程设计、通风与除尘技术课程设计、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设计内容都与具体的生产现场相关,有若干可选方案,学生必须经过思考,独立完成。

(3)充分利用好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资源,做好学科基础实践工作,提高金工实习、工业系统认识实习质量。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通过工程认识、基础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训练、综合与创新训练4个训练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与设计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4)重点打造优秀的实习基地,密切产学研合作,将教师的科研、学生实习、工厂的生产三者关系理顺,提高实习的成效,协调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关系,发展加深学生对实际生产过程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量身打造合适的工程技术人员。

3构建本科生实践创新计划

目前,江苏大学校教学处、团委、学工处、学院开展了多项实践、科研活动,但同学有效参与这项活动、获得实践创新能力的效果不明显。探索将学生各项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整合形成“本科生创新计划”,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综合素质提升计划、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实践基地实习计划五方面内容,并建立运行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个子计划由若干项目、活动组成,具体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主要是组织开展各类科学研究活动,包括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发明专利申请、开放性实验训练等活动;科技竞赛计划主要是组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建模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其他各类学科竞赛等;综合素质提升计划主要是参加人文社科类讲座、文体活动、学校的社团活动、暑期社会实践等;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主要是鼓励学生参与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各类职业资格、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证活动;实践基地实习计划主要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去制定的实习基地参与工作实践,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或完成有一定认识水平的实习报告。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按“总体设计,分项实施”的原则,实行项目负责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该计划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四年不断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和特长选择相关项目及其修读时间。为保证实践创新计划的有效开展,建立一套运行管理体系,保证创新学习计划有效实施。由学院牵头,负责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的实施,将学院现行的导师制、优生优培制、团委、学工办等社会实践相关的规定整合,制定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实施管理办法及各分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办法和细则。将上述五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创新学分”形式纳入培养方案中。

4结束语

暑期学习计划范文8

实施ETHOS项目

实施ETHOS项目,旨在促进学生对技术全球化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当工程技术与文化、政治和经济等相关联时,他们将能更加深刻地领会工程技术的涵义,并能更好地进行服务。ETHOS项目的主持人希望通过服务与学习、团队活动、合作研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经验式学习,为欠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运用实用技术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ETHOS项目能够在服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处理技术、环境伦理、社会责任和文化敏感等问题。项目的实施,能够在日益增长的全球化时代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眼光与国际事务胜任力具有重要的作用。ETHOS项目的实施始于2006年,到2010年,ETHOS项目成员的足迹遍及非洲、亚洲、中美洲、北美以及美国本土的20多个国家。所实施的工程种类繁多,包括非洲农村的供水与水净化系统设计、喀麦隆供水系统的设计、多哥的屋顶结构设计、危地马拉的木质炉灶设计、尼加拉瓜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工程、玻利维亚的工业炉和烘干机设计、秘鲁的计算机系统工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太阳能炉的设计等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们在服务与传授实用技术的同时,通过与当地人接触,亲身感受与体验当地的文化,使他们享受到不同文化带来的快乐。工程结束后,极大地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学生们对工程技术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建立全球学习生活区

目前,戴顿大学的国际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以上。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44%的学生来自中国。随着国际学生的急剧增加,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戴顿大学扩大了位于瑞克中心的国际学习生活区,建立了全球学习生活区。建立全球学习生活区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文化敏感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世界公民;促进不同文化背景学生之间关系的发展。⑦在全球学习生活区中,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国际化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自由地讨论问题,分享不同国家的文化,浸淫在一个全球对话的社区之中,共享着他们所热衷的国际意识,并且把这种意识传递到大学的其他社区。在国际学习生活区中,学生上课、进行移民咨询、工作以及进行课外活动、查找他们所需的资料等等,国际学习生活区成了国际学生和对跨文化感兴趣学生的理想家园。该校国际项目部主任艾米•安德森说,“在我们的校园里呈现出美妙的国际性,我们一直在寻求积极的改进措施来促进国际化的发展”。

集中开拓中国市场

到目前为止,戴顿大学已经与20多个国家的4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他们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在中国的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戴顿大学敏锐地意识到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在制订国际化发展战略时将主要目光投向了中国。从2003年开始,戴顿大学与中国高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现在,已经与中国10余所一流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新局面。戴顿大学与中国高校的合作项目非常广泛。在上海师范大学实施了“工程技术3+1项目”、“暑期海外学习计划”、教师(研究人员)互访项目。为了发展普通话教学,戴顿大学语言系从南京大学聘请客座教授,以帮助他们进行教学与课程开发。戴顿大学还与美国的跨国企业合作,从南京大学挑选优秀的学生到戴顿大学学习。如果学生完成了跨国企业美国总部的暑期实习,毕业后愿意到中国分公司工作,美国的跨国公司赞助其在戴顿大学的学习费用。2007年,戴顿大学与南京财经大学合作,实施了教员互访项目,签署了“1+4招生协议”等。同年,戴顿大学视觉艺术系与南京艺术学院实施了“艺术交流项目”,并于次年将交流的成果在对方学校进行展示。2007年11月,戴顿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在医疗与健康护理领域进行合作教学与研究等。2010年,戴顿大学与南京理工大学签署实施了“政府规划与领导项目”,该项目旨在向中国学生介绍美国的公共管理、领导能力与技巧。戴顿大学不仅与中国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还积极拓展合作范围,寻求机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现在,戴顿大学已经和江苏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在“江苏教育计划”中,已经实施了“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研究生教育项目”。戴顿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合作,在园区成立了戴顿大学中国研究院(苏州)。依托戴顿大学的优势学科,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需求,与中国高校合作开设纳米技术、电子光学、生物工程、再生能源等专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

实施“全球教育习明纳”计划

为了提高学校教职员工的国际化水平,戴顿大学实施了“全球教育习明纳”计划。⑨该计划被看做是学校制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要素,它为教职员工的海外学习提供条件,拓展教职员工的国际化视野,激励他们用全球化的眼光进行教学与科研。该计划的实施使许多没有国际经验的教师对国际化有了全新的理解,这不仅有助于加强戴顿大学的国际关系网络,还能激发出新的学术项目,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让学生到国外学习很重要,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有所改变,将对更多的学生产生巨大影响。历史教授查尔斯•安格纽通过三个月的中国之旅,已经开出了三门新课,并计划开发一门亚洲研究选修课。全球教育习明纳计划始于2010年,第一批人员在2011年5月至6月访问了中国。第二批人员于2012年暑假成行,访问与学习目的地依然是中国。项目完成后,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拟订一个具体的合作项目建议,修订其所教授课程以提高国际化水平。该计划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作为一个群体性活动,却又是高度个性化的,能够满足每一位教师的独特兴趣与需求。

成立国际教育委员会

为了保证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评估国际化项目的实际成效,戴顿大学成立了“国际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由招生副校长、学生发展副校长、学术评议会主任、国际项目中心主任、教务处长,以及相关学院的院长等14名成员组成。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有以下方面:制定国际化发展策略;审查正在进行的国际化项目;制订或审查大学层面的国际化发展政策;审查所有新的国际化项目,并向校长和教务长提供建议;在尊重财务模式的基础上对国际化项目进行审查;检查与评价国际化成果;收集与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信息。国际教育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两次会议,会议由国际教育中心主任和教务处副处长共同主持。会议审议国际项目中心和大学的其他国际化工作,提出新的国际教育项目建议,讨论国际教育政策等。为了对国际化项目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国际教育委员会每年至少向教务长或教务委员会汇报一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