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论文范例

史论论文

史论论文范文1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和项目设计等为学习载体,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获取材料,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问题性、社会性和实践性。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应该像历史研究性学习那样,不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而是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提出的新问题,能积极进行探索。所以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满足高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历史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因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法来研究新知,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三)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主体性的发挥

历史研究性学习提倡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学生进行自由探索、自由创造,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同时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有。

(四)历史研究性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历史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历史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过程

本文以鸦片战争为例,具体讲解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在上鸦片战争课程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通读课本,了解教材的观点,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提出1~2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与当前现实相联系的问题。一般学生提出的问题如:“鸦片输入除了攫取大量的财富之外,外国侵略者是否还有其它的目的呢?”;“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吗?”;“这一时期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等等。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为进行学科研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看影视资料

老师在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查找有关鸦片战争的影视资料,进行整理,并组织同学们观看。如可选择《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等影片,通过观看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当时中国及世界局势和战争真相,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观看影视资料时,老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有所侧重。

(三)练习与查阅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辨析问题,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利弊”,“对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等,作一些基本训练,让学生获得了一些新知识,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及书籍,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新篇》、《沙俄侵略史》等,让学生丰富历史知识,为写历史论文作好准备。

(四)撰写论文

这一阶段,学生按照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方面,撰写历史论文,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历史论文要尊重历史事实,要有个人的独特见解,观点要鲜明。

(五)交流与总结

历史论文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论文交流。交流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畅所欲言。交流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如针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的问题,把同学分成两组,并选择代表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交流完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及时的评价,并对不正确的观点要及时指正,教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史论论文范文2

1.历史图片是进行历史内容教学的最好资源。

学生通过对历史图片的有效学习,可以近距离地与历史进行接触,进而能够很好地去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比如,我们在学习到“西方列强在19世纪末掀起了对我国的瓜分狂潮”相关的内容时,这个历史事实在《时局图》中就得到了充分地反映。而“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当时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是《时局图》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再结合这幅图进行对照,就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这幅漫画反映出来的现实意义。学生通过对漫画的了解又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当时历史事件的印象,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

2.看图叙史。

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文字信息的必要补充,同时又具有文字形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合理使用历史图片,能够促进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单张图片来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的概况和前因后果,也可以利用多张图片,让学生梳理相关历史知识的发展进程及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且相对于传统的死记硬背而言效果更好。因此,在教学中进行看图叙史,既能让学生解读图片中的历史信息,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有效锻炼。

二、有效结合地图进行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历史图片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有效的图片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综合把握;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以此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图片能力的目的。

1.感知历史,掌握史实。

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教材中的史料图片,并且要注意充分合理地运用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相关的内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例如,“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一课,我们在学习到经济危机给德国带来的影响时,教材也从多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但是学生却没有形成直观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认识到这场危机,我们历史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材中的一幅图片进行讲解。如教师可以结合“1927年的德国关于经济危机预言性的漫画”,让学生来仔细观看这幅图,进而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很直观地体会到那时的德国贫富悬殊,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从而使学生很容易地掌握经济危机的相关背景,进而使学生形成立体的知识网。

2.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图片,不失为我们教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好素材。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挖掘课本图片中蕴含的一些历史信息,让学生进行读图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真正促进历史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例如,“美国国父华盛顿”这节内容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即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担任总统期间的主要事迹。对此,我们教师可以结合该课中的最后一张插图“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上刻的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头像”来作为新知识的导入,指导学生看图,然后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华盛顿能够列入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为什么华盛顿被称为美国的国父?”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看书,自主探究。这样也可以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认同。这样,学生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史论论文范文3

据了解,高中学生中有大部分人对历史都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对学校开展的历史课并不太喜欢,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沉闷,课堂枯燥,让人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将教材中的知识作为唯一真理,却忽略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培养人才,而不是应付考试。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是以史实为基础,结合历史结论而构成的陈述性的历史知识教育理论。例如,在旧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认为经济危机是属于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是因资本主义的内部基本矛盾所引发的,但是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逃脱这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对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结论的正确性进行考证。随着史学研究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更新的历史研究理论成果将成为历史教学的最佳依据。

二、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以新的研究成果对教材中有误的观点进行纠正

尽管高中历史教材在这几年经过了数次修订,但是因为传统思想的限制,导致历史教材一直无法随着史学研究新的理论成果的出现不断更新,现行的历史教材中仍然有很多观点停留在过去片面陈旧的阶段。比如,在历史教材中仍然将列宁的观点作为结论,即认为帝国主义是腐朽即将死亡的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才能够适合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帝国主义仍然还存在,这就表明,即使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仍然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方面。对于这些有误的、主观的观点都需要进行纠正,这就需要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教材修订进行补充。通过史学研究理论成果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历史,以时代的角度看待历史,达到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例如,在学习“雅典民主政治”的时候,教科书上对雅典民主政治固有的评价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这个观点是不完善的,并没有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全面的概括,会导致学生在对雅典城邦政治体系进行解读时出现谬误。现代文明史的研究中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教师应该将这些新的观点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到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有局限性的,城邦政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让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以及西方政治体系发展有全面的了解。

2.将新的史学观点引入教学中

历史结论都会受到所提出的时代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更,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也会因为时代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历史结论。历史研究学者所提出的新的时代观点,看似与历史教学中的知识没有实际联系,但是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应用这些观点在课堂中引入相关的历史问题,将时代背景和历史相结合,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历史事件的相关结论是由历史学者的历史判断和道德判断进行总结,在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被片面的观点误导,让学生独立思考历史事件,得出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例如,提到中国近代史,讲到这段“国耻”的时候,通常都会提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观点,过去也一直将这个观点视为真理,但是这样的观点并不符合时展趋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这个观点。在讲到“十月革命”这个内容的时候,根据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是阐述俄国革命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意义,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将新的观点引入课堂,“十月革命”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开启了世界现代史,让学生了解“十月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开阔学生的史学视野。

3.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史观看待问题

近几年以来,很多历史研究学者从科学和宏观的角度对我国历史的各种重大事件进行重新的审视。但是在我国中学阶段历史教学方面,不管是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还是教材,都是以应付考试为目标,迎合应试教育。为了实现新课改中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不同的考量。例如,近代史上众所周知的慈禧一直是被视为清政府腐朽势力的代表,以反面的形象被人唾弃,但是却没人知道慈禧其实是第一个敢于挑战世界的统治者,尽管最后没有成果,并且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但是却给予对外抗争一定的支持。与此类似的历史实例还有很多,因为历史教材的片面记录误导了学生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因此,在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片面记录的“史实”并不准确,需要教师扩充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去搜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以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在过去讲解到“新航路的开辟”的时候,教师通常都是以全球史的角度,讲述新航路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的影响,现在各种新的历史理论的提出,可以借鉴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理解,从文明史的角度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现代化的角度可以说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走进近现代的初始阶段。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三、结语

史论论文范文4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与资源发生关系后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该理论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从而明确了信息资源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教育部也相当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把QQ群作为重要的介质媒体,学生依据这一媒体进行合作探究不仅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且顺应了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可行性

我国研究青少年心理的专家郝滨先生曾说过: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急于在所有人面前树立和维护独立自尊的自我形象。但是他们的习惯性防卫心理同样也很强,这种心理使他们在现实的世界里不敢在众人面前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因如此,许多一线的高中历史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亲身感受:在传统的课堂上把一个问题抛出来以后,能得到学生呼应的,远比想象中的少(当然,这也与老师的设问技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学生更加倾向选择一些隐蔽的虚拟性平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在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QQ群聊因符合了中学生的需求而受到越来越多中学生的青睐。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在2010年曾随机对城区200名中学生使用网络QQ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基本上都拥有QQ,而且是免费申请的QQ号码。97.6%的中学生经常利用QQ进行交流。由此可见,把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现状,是可行的。

二、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做好探究前的准备

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是一种以QQ群聊作为媒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成员共同提高的学习。成员间的参与性与协作性是影响这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在探究学习开展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性别、成绩、特长、性格等因素对全班同学进行科学分组,每组人数宜在5—7人之间。这样分组,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群帮,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另外,在自荐及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每一小组应设立自己的小组长。组长应根据组员的特长予以明确分工,并注意协调各组员的工作,加强本组的团队协作与交流。

(二)精心设计探究主题

精心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成功运用主题探究学习的保证。探究的主题首先必须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核心问题,其在文本上表述要准确;其次探究的主题必须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再次,探究主题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务必要选择那些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题目;最后,探究主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因为对于还没有建构起宏观历史观的高中生(特别是高一、高二学生)来说,探究的主题过大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样反而会影响探究的效果。为此,笔者建议细化探究的切入口,从而使得整个探究活动充实而又不给学生增加负担。以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课为例。本课要突破的重难点核心问题是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三民主义作为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其本身就是带有宏观时代背景的历史概念,且理论性很强。因此,在设计探究主题时,笔者决定细化探究的切入口,把三民主义这一历史概念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设计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同时,笔者还利用了群空间服务提供的群BBS、相册、共享文件等功能向学生传输相应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以及视频材料,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问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如何?面对那样的社会状况,你们可能会提出怎样的救治方案?(利用群相册功能,为学生提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图片资料,为学生理解这一宏观的时代背景作铺垫。)问题2.为了救治当时的中国,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救治方案?其方案内涵如何?能否救治中国?你们如何评价它?(利用群共享文件功能,为学生提供三民主义内涵的原始材料,以便学生突破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问题3.比较你们与孙中山先生的救治方案,你们认为哪一个更为完美?为什么?(鼓励学生通过群聊讨论,认识到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这三道探究题目围绕核心问题所设,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群空间提供的素材又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自然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习效果更佳。

(三)重视探究过程,向探究要效果

好的探究主题犹如茫茫海洋中的航海灯,但学生能否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还得看探究的效果如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探究的过程,向探究要实效。在“先学后教”理念的影响下,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同样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鼓励每小组同学充分利用群空间提供的服务素材,围绕探究主题进行有效的交流。首先进行的是组内交流。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老师布置的主题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深刻理解讨论的意图和意义,然后再进行讨论。发言时,由于每小组成员人数较少,故可采用自由发言的形式。在每位参与者发言结束后,大家综合所有发言者的内容,形成本小组的观点。小组长在班级QQ群上发表本小组经过讨论后形成的结论,从而使合作交流进入到组间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各小组之间最容易出现多种观点的碰撞,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体现。其实,合作探究伊始,教师就被拉进每一个群中,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当监督者,同时也是一位指导者。他(她)应当引导每一小组就初期结论进行互相评价,从而使学生对讨论主题有不同方面的认识。还是以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课为例。学生经过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对三民主义的内涵还是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一小组(设为A组)在QQ群上结论时认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要求反帝的愿望”;而另一小组(设为B组)则认为“‘民族主义’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反帝的愿望”。于是,笔者通过QQ聊天询问B组同学何以得出此结论。B组同学表示是基于对“民族主义”的内涵(用暴力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民族危机深重)这两方面的思考,从而认为“资产阶级有反帝的愿望,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笔者立即对该组的结论予以肯定,同时鼓励各小组进一步思考:资产阶级为什么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呢?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通过发送功能,将一段反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民族资产阶级软弱绝望的视频发送到群空间里。笔者试图通过适当的点拨引导及构建新的情境,帮助学生不断获得对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上述可见,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充分体现出网络时代下师生双向互动的交往关系。以QQ群作为媒介,学生通过组内的合作探究以及组间的交流碰撞,不断地提高自身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而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又能不断地拔高学生的历史视野,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度。师生的互动,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当然,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未必时刻处于在线的状态。因此,对于网聊讨论的内容,我们必须要做好保存。

(四)及时做好总结与评价

及时的总结、及时的评价对小组主题探究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的作用。及时总结,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吸纳他人之长,从而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在QQ群上对探究内容进行初步的反馈与总结,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进一步强调,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评价激励则要相当及时。对于一些有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给予积极鼓励与赞扬;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

三、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将QQ群聊作为载体引入到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来,开拓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空间;但QQ群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它在中学生群体中疯长的时候,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小组讨论的效果,而且还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

(一)基于QQ群聊的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当学生对老师设定的主题不感兴趣时,可能会在小组群内讨论其他无关的话题,甚至会脱离讨论组,利用网络环境玩QQ游戏,这就会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进度与教学效果。

2.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隐蔽性特点,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利用QQ群的共享功能传抄作业,这就给教学监管带来很大障碍。

3.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横向性特点,当学生进行网络小组主题探究学习时,许多虚假不良信息可能会在学生中传播,这就会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二)相应问题的应对策略针对上述问题,历史教师在工作中趋利避害,对不良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制衡,制衡的主要途径有:

1.针对学生兴趣难以持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历史老师应该尽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情境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各小组讨论群的监管作用,密切关注各成员发言的频率,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给予及时的提示。

2.针对学生利用网络环境传抄作业以及玩QQ游戏、传播虚假信息的问题,老师不仅要抓思想,强化学生参与主题探究的同时提高他们自身的抗干扰能力;而且抓管理,制定和完善有效的利用网络参与主题探究的管理制度,从严管理、规范行为。

四、结语

史论论文范文5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探讨、研究为主,通过对历史内容的真正探讨和分析,让学生真正通过历史相关内容对历史事件和事迹的了解得到学习内容和知识。历史事件和内容是过去式,学生对于许多历史课本和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疑惑和疑问,由于历史内容的过去呈现,许多内容存在不清晰的状况,在初中历史学习课堂上,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积极的创设一系列与历史内容相关的相关场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教师要想真正有效的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真正完善对教学内容的教学手段,在真正教学实践参与落实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手段,不断创设相关历史事件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教学高效手段的辅助下真正得到知识和内容。例如:在现代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设置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在讲到“商鞅变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当时的场景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参与和学习,“商鞅变法当时场景的呈现”,“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等等,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真正有效的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得到对学习内容的高效汲取。

二、设置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参与

高效的教育方法添加到初中历史的课堂实践中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的作用。在教学实践落实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存在的抽象问题有时会存在不理解现象,为了让学生真正高效的保证对学习内容的汲取和了解,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依据教学内容和课本呈现的内容设置一些相关的历史内容小问题,设置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真正参与,保证在学习课堂上有效获取到教学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内容和知识,让学生在这些一系列内容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让学生真正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和透彻的了解和掌握,真正实现教师教学的有效落实,通过对学习内容内部设置的问题和探讨内容,使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学习和实践当中,真正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透 彻了解和掌握,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历史课堂上针对教学和需要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和探讨点,让学生自由参与和探讨,得到学习内容的有效充实和落实。在讲到“昭君出塞”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此次出塞存在的原因和相关的背景,让学生欣赏和了解课本呈现的文字知识和图片信息,然后在教学课堂基础上对于学习和探讨呈现的现象提出一系列问题和观点,让学生真正在学习基础上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

三、注重学生自身,保证学生对学生内容的高效汲取

初中学校内部教学旨在通过现代学科教学内容培育有思想、有技能的优秀人才,学校最主要培养和教育的是学生自身,因此在真正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真正教学中真正有效的保证教学实践真正落实到学生自身,保证学生自身对于教学内容和知识的有效汲取和掌握,学生每个人自身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汲取和掌握也不一样,要想真正保证学生自身对于学习内容的真正掌握,让学生自身得到高效的参与和实践,教师需要在真正重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自身,保证学生对学生内容的高效汲取,不断注重对学生自身学习和状态的关注和了解,使学生有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对于学生自身学习和能力有一定实质性的了解和掌握,真正保证教学内容在学生自身的真正落实。初中学校内部教学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技巧,不断加强和重视教学力度,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高效化,真正保证学生高效高质的参与和汲取学习和知识,真正实现对学生的高效培育。作为义务教育教学实践的最后阶段,其内部教学参与和实践需要真正落实到学生自身,保证学生自身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汲取和掌握,才能真正保证学生有效成长和进步。

四、结语

史论论文范文6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很多初中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学习兴致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能够提起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提起学习兴趣,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正是如此。

2.强化知识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堂的历史知识讲解,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很多又是十分枯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一种情境之中,既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

3.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历史课堂,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氛围,以一种幽默化的语言方式展开教学,既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更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主动性学习。

二、具体教学实践

1.构建和谐课堂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众多教学优势,就必须首先构建和谐的历史学习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一种课堂环境下,教师才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也能保证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足够的动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因此,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中,构建和谐课堂是十分关键的。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培养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一起探讨历史的学习。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之于学生的作用只是从旁引导。这样,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讨论,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也能为历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要想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深入挖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好奇是人的天性,更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势必会对一些知识或是一些历史事件升起好奇之心,在好奇心的指引之下更深一步的学习历史。因此,教师引入情境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具体实施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手段以一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历史图片中体会历史的魅力所在。此外,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短篇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感受,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现实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教师在情境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实现现实情境的创设。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会更加关心那些与自己有着紧密联系的事物。这种结论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情境,通过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情况的紧密结合,能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亲密的感受,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牢固的掌握历史知识。例如,教师每当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等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地方,让学生产生对历史的更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史论论文范文7

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历史资料更是多如牛毛,要全部学习是不可能的。近几年高考越来越倾向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注重研读高考题型,以此为切入点,把隐含的知识通过年表的方式展现出来。那么在制作年表资料时,教师要注意遵循三个原则:首先是针对性。年表的设置要服从教学目标,比如梳理知识、整体把握历史进程,一般是编制阶段年表,而要展现史事细节、传达历史情感则一般编制大事年表;其次,适度性。学习史事需要再现过程,因此教师要适度地开发教材,引导学生读透年表精髓,进而引发抽象性思维,塑造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代表性。年表内容的选择,应该囊括那些能够体现历史发展规律的并符合教学目标的史事。

二、年表资源渗透历史教学的细节研究

1.年表资源是教学课题的枝叶,是史事生命力的体现

我们平时看电影时,如果剧情吸引人,再加上演员演技好,那票房自然就高了。历史课亦然,如果课题设计得妙,再加上老师讲解到位,那么学生自然兴致高。那么在设计教学课题时,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让这棵树枝繁叶茂,让其生动起来,具有生命力,这就表现出年表资源的独特作用了。比如教师在教授课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就有20多个,古今中外的历史伟人中对其所在的朝代或国家的贡献、作为都不一样,各种事迹繁琐,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利用年表资源来展现每一位历史伟人的所作所为,有重点地、突出地展示历史伟人的功与过,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观察分析这些历史的“枝叶”,从中体会并比较历史人物,做到正确地、客观地评价历史伟人,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2.年表资源俨然知识网络,是史事内在联系的载体

在专题框架下,涉及到的史事时间跨度长短不一,学生对各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内在联系的认知就无法形成,那么对于历史史事的发展特征、所体现的历史规律就无从谈起了。所以,通过把专题内的各个事件整合为知识网络结构,不仅保证了历史的系统性,也体现了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利于学生识记历史史实,同时也使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笔者听一位教师的《辛亥革命》,印象深刻。从武昌起义、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等,执教者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己列举大事年表,梳理知识。再通过教师引入历史人物对当时事件态度的历史资料,使学生“倾听历史背后的声音”,学生容易理清各个人物、事件的对应关系,也感悟到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年表资源“穿越历史”,表达丰富的历史情感

历史就如同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但是历史长河,生生不息,人的智慧再大也不可能完整地记载和传达,特别是历史教材,只能以非常有限的篇幅来还原历史面貌,导致偏重于概念或理论的体现。若是教师照本宣科,很容易导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失去了“历史”背后所承载的感召力、生命力。所以,不乏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但是他们却喜欢读历史课外书,究其原因就是课外书籍具备了生动的历史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通过年表资源的整理,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历史事件的学习探究,寻找视角,见微知著,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体味历史事件中所涉及人物的情感纠葛,进而从中感悟到历史所承载的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承受挫折能力等。

三、结语

史论论文范文8

1.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逐渐走进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了图片、音频和视频,利用丰富多彩的资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精彩的课堂。尤其是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且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贯通,一节课的教学任务量很大,传统的灌输法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比较吃力。初中生的兴趣广泛,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反映良好。一首歌曲、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都可以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很多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教师口述的效果要好。多媒体教学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课堂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如在学习某个内容较为简单、知识点较繁杂的章节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分配小组任务,小组成员内部共同搜集资料,准备课件展示给全班,变教师主体为主导,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并培养其主动学习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小组合作教学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轻松又紧张的课堂气氛中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小组之间展开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擂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减少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更加生活化,充满了趣味性。

3.引入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获取新知的过程和方法,非常适用于前后联系紧密、知识体系庞大的历史学科,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式教学法包括阅读指导法和讨论法。阅读指导法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准,要引导到位,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讨论法既有师生之间的讨论,又有生生之间的讨论,随着讨论的逐步推进,学生一边听取他人的意见,一边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