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报告范例

实测报告

实测报告范文1

关键词:仁怀市;有机高粱;适宜移栽期;监测预报;模型研究

引言

高粱作为仁怀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到2万hm2以上,产值为6.5亿元,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近年来仁怀市以标准化、科技化、规范化、组织化、信息化为一体的标准打造高粱种植基地,为了可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市内9个种植示范基地标段同步建设,有机高粱生产全面迈入新阶段。移栽作为高粱种植的重要环节,阶段前后的秧苗情况和最终产量质量相关。因此,在适宜的秧龄移栽,促进早生快发,能够确保最终有效穗多、质量优、产量高。合理安排移栽期就是保障高粱优质高产的基础,而影响高粱移栽的气象因子主要有温度、降水和日照,因高粱属于耐旱、喜温作物,所以温度和光照影响较大。受全球变暖影响,近50a仁怀市气温有所增加,因此亟需以新的判别研究模型对适宜移栽期进行预测,减少热量资源的浪费,避免出现秧龄过大。

1移栽期判别模型研究

1.1资料和方法。所需的农业气象资料源自于仁怀市各气象站在高粱移栽期的记录,包括1979—2019年的气温和光照数据。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是日平均积温(ti)和对高粱生长无影响的下限温度(b0)之差的累计值,公式:T(有效积温)=∑_(i=1)^m(ti-b0)(1)当ti≤b0,则ti-b0=0。本文统计得出,高粱播种至移栽需要≥0℃有效积温,所以b0=0℃,m为播种至移栽的天数。移栽期的监测预报模型的构建思路是沿着移栽期和有效积温及光照时数的高度关联性来建立计算适宜移栽日期的回归方程,通过空间拓扑学原理计算出区域内影响时段的日均气温值和光照时数作为预报因子,将所选因子进行最优化检查,选出和有效积温及光照时数相关最为明显的气温因子,进行稳定性和独立性检验,剔除波动较大的因子和共线性因子,建立有效积温及光照时数的预报方程,最终确定高粱适宜移栽期的预报模型。

1.2结果和分析。通过总结近40a仁怀市高粱适宜移栽期和有效积温的时间序列来看,二者年际变化呈现相同趋势,有明显正相关趋势,且都通过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相关系数为0.78。移栽期一般在秧龄为1个月时,苗长至4叶时起苗移栽,营养块育苗则在4~5叶时移栽,播撒育苗在5~6叶时移栽。移栽期在进入21世纪后较为平稳,但在20世纪80—90年代有明显的提前特征,线性趋势为-2.5d·10a-1,符合显著性水平检验标准。因此,利用有效积温进行适宜移栽期的预报是可行的,移栽期和有效积温所建立的预报模型如表1所示。而光照时数和适宜移栽期的变化也呈现正相关趋势,相关系数为0.56。利用光照时数和移栽期所建立的预报模型如表2所示。

2适宜移栽期监测预报技术应用

2.1应用背景。仁怀市气象部门针对高粱移栽期的气象监测坚持精细化原则,不断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实现了市内分区域进行气象监测预报和要素大数据共享,为防御灾害性天气提高移栽质量保驾护航。仁怀市光照充足,但存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问题,近年来极端强对流天气频发,高粱属于怕涝作物,因此气象部门在乡镇一层设置了密集的自动气象监测网,基于贵州、四川、欧洲等多家降雨预报产品的集成面雨量预报技术进行研究应用,实现了域内强降雨中长期预报,覆盖全市的多普勒雷达观测网实现了雷达回波测雨实况对接,监测实时性和定量定点预报技术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2.2分区雨量监测技术。雨量监测密度的大小对提高预报精准度有重大意义。气象部门以GIS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结合域内赤水河走向和水系分布,大娄山分水线及全市地形图,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地形阶梯和细化至村镇级的行政边界进行划分,以此保证气象监测、降水预报资料的准确性和典型性。将收集到的数值进行综合化处理后,全市分为各小区域,并按区域建成自动气象观测站点,基于观测点的经纬度确定区域面雨量监测的空间从属关系,确保站点和区域的关联性及代表性。应用SQL和VB技术,构建自动气象站实时降雨量的逐小时收集、数据可用性判断、面值测算、实时控制、输入程序,数据最后汇总建立本地降雨量专用数据库。根据各分区的站点分布特征,一般采用算数平均法计算区域内平均面雨量,其数学公式:X=(x1+x2+…+xn)/n式中,X为区域面雨量,x1、x2、…、xn为各观测点降雨量,n为区域内观测站数量。得出的面雨量实况需要利用Flash技术处理以便直观显示为图形,然后按照雨量等级自动上色,这样完整的雨量监测图示便出现了,还可以按区域逐级放大或缩小,降雨量情况一目了然。此外,各区域逐小时面雨量自动存入数据库以备随时调用。

2.3面雨量定量集成预报技术。根据降雨过程中的天气变化来确定面雨量定量预报的区域划分,加入T639降雨网格预报产品,以此适应仁怀市的降雨变化特征。按照降水预报分布分解至各区域得出面雨量预报值,定量预报具备3d滚动预报的作用。其中强降水预报技术是据仁怀市1975—2015年气象站记录的逐日降水、ECMWF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分析出和强降水天气相关的动力模型及因子所建立的多模式面雨量预报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出区域内强降水面雨量预报产品。

3结语

通过气象部门内外网并用的综合信息系统,仁怀市从市至村镇实现了一体化的气象信息共享,经科学严谨的气象数据统计分析,精准化的气象变化评价,能够合理反映高粱移栽期前后的天气变化程度,辅之以海拔梯级之间,村镇行政区域之间精细化将雨水预报,对展开高粱适宜移栽期的数据调查和确定,优化仁怀市气象灾害预警体系提供了标准化气象决策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袁雨晴,胡朝凤.“红缨子”高粱不同叶龄移栽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3(01):18,14.

实测报告范文2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工程设计

由于目前城市中大部分市政道路投入使用时间较长,原建设时的标准及质量已无法达到目前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汽车保有量及各种大型施工车辆迅速增加,市政道路的损坏程度越来越高。所以目前存在很多市政道路需要提质改造及翻修的情况,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重要性。所以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优化,也是现阶段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才能够保证市政道路的改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1市政道路改造施工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在市政道路改造施工之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能够直接对市政道路改造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从目前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在市政道路改造施工时,部分建设单位没有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市政道路在改造时,都没有聘请设计单位针对道路现状进行合理的改造设计,同时也未对现状道路进行详细的调查及检测,导致施工单位在改造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依靠自己的一些经验进行施工。特别是在针对一些改造施工中比较常见问题,没有进行合理的方案比选,拿出针对性的处治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使得在改造过程中,不能有效处理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施工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改造达不到效果,浪费投资。

2市政道路改造施工设计方案的具体制定和落实

湖南省某市政道路在改造之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央为2m宽分隔带,两侧车行道为8m,组成双向四车道,道路两侧人行道宽度不等。首先,设计单位组织人员对现状道路进行实地踏勘,发现该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较多病害,局部破损严重,同时人行道破旧,宽度不一,且部分路段缺失,相关市政设施配套不齐全。针对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建设单位组织检测机构对本道路进行路面检测及管线物探,出具检测报告及测量报告,设计单位根据报告数据,进行改造方案比选。依据以往市政道路“白改黑”工程实例,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本工程最终采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置后加铺沥青混凝造方案。同时在改造过程中,挖除原有人行道,新建绿化设施带及人行道,增加相关市政配套设施,提升道路改造效果及使用功能。

2.1路面材料的选取

路面材料包括水泥、沥青两种不同的类型,一般情况下,利用水泥材料建设的路面使用周期普遍比较长,不需要过多养护。但是水泥面板的缝隙相对比较明显,行驶舒适度较差,同时运营中管线的改迁难度较大。沥青路面施工速度较快,操作比较简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呈现出一种比较舒适的状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也比较低。除此之外,沥青路面在铺设和具体使用时,无论是后期的维修或者是保养都具有一定便捷性特征,对地下管线的敷设和改迁具有便利性。但是沥青路面整体寿命较水泥路面短,而且负载力也比较差,很容易产生裂缝或者褶皱现象[3]。湖南省该市政项目在针对这一路段问题进行处理时,采用对改造路面进行3层的沥青加铺,同时上面层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成本的投入,而且还能够促使沥青路面自身的耐久性和承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

2.2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及大修设计方案

结合目前市政道路工程实例,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的主要病害有:纵向、横向、斜向和交叉裂缝,板角断裂,接缝材料破损,边、角剥落,错台,拱起,表面裂纹及层状剥落,坑洞,脱空病害等。水泥路面的加铺或重修一般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将原有混凝土路面全部挖除,新建沥青路面结构;第二种是在原来水泥混凝土路面之上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或把原路面经过处理后作为下卧层再铺筑沥青混凝土(“白加黑”、“白改黑”)。本方案需对现状路面病害进行处置后再加铺沥青混凝土。国内许多“白改黑”路面工程中,由于处治不当,在投入使用后的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反射裂缝、推移、局部沉陷等病害。为了更好地解决反射裂缝问题,提出了第三种方式即对旧水泥混凝土板进行碎石化然后再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技术。以上三种方案较为成熟且运用较广,在市政道路改造中,需充分结合现状道路路面病害情况,地下管线改造方案,建设单位改造要求,工程造价控制等因素进行综合比选。

2.3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病害及大修设计方案

目前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存在的病害有:①裂缝类:包括龟裂、不规则裂缝、纵裂、横裂等;②松散类:主要有坑槽、麻面和脱皮;③变形类:主要有沉陷、车辙、波浪和拥包;④其它类:泛油、修补损坏面积和外力损伤。依据道路沥青路面现状及路面性能检测报告进行改造设计:(1)对于路面运行状况良好,实测弯沉值<21(单位:0.01mm)的路段,病害处理后,首先对现状路面进行拉毛处理,然后撒布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然后加铺4cm改性沥青罩面,使得沥青面层的总厚度得以提高,路面强度也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2)对于路面性能检测后为轻度病害路段,先铣?既有沥青面层,新建沥青结构层,然后进行整体加铺。(3)对于路面运行状况较差,沥青路面病害严重,实测弯沉值>35(单位:0.01mm)的路段。先挖除现有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及破损基层,再铺筑水泥稳定层+改性乳化沥青封层+与原沥青混凝土面层等厚沥青混凝土面层。

3结束语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汽车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市政道路的整体压力影响越来越大。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措施,才能够保证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交通运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安立秋.关于市政道路改造工程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8(03):124.

实测报告范文3

实验室应积极要求和参与上级主管部门举行的能力考核工作,不定期开展同等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来验证本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不断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外部质量管理通常采取参加能力验证或考核,开展实验室间比对试验两种形式。

2内部质量管理

内部质量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实验室保证检测质量所必需的要素。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环节繁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实验室环境条件管理。

实验室应搭建稳固的工作台,内部布局科学,建立卫生清洁制度和环境监督制度,使实验室随时保持清洁整齐,环境条件满足检验检测工作需要。实验室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5~35℃,相对湿度保持在20%~75%,含尘量<0.28mg/m3,振动在4级以下。

2)技术人员管理。

人员是开展检测工作必备的要素。实验室应根据工作量、工作性质配备充足的管理人员和检测技术人员,人员应掌握检验检测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持续参加相关技术培训。从事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应相对固定,严禁频繁调动。

3)仪器设备管理。

根据实验室检测工作类型配备所需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检出限、灵敏度、稳定性均应符合检测项目要求;仪器应经检定或内部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在用仪器设备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运行期间检查和维护;仪器使用人应经培训;仪器设备应规定专人使用和维护。

4)玻璃器皿、试剂管理。

玻璃器皿、试剂的质量应符合实验要求;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或内部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或内部校准的计量器具不得使用;新购置的试剂务必进行质量检验。

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实验室自身实际,建立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检测活动流程、岗位职责、人员职责,明确检测的每个环节由谁做、何时做、何地做、如何做、谁来管、谁来监督。质量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

6)标准物质管理。

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标准物质。标准物质应在有效期内,并具有合法证书。标准物质应保存于固定的地方,专人保管,严格受控。无证、过期的标准物质不得使用。

7)检测标准、方法的管理。

实验室应及时收集所开展检测项目的有效检测标准或方法,检测标准或方法应经有效性确认,确认的有效检测标准或方法应发给相关检测人员。检测标准或方法变更时,要及时更新,废除或过期的标准或方法不得采用。

8)标准溶液的管理。

实验室应准确配制所用的标准溶液,配制好的标准溶液必须经双人标定,明确其真实浓度值后方可使用。标准溶液由高浓度稀释至低浓度时应逐级稀释,吸取量和定容体积必须准确。放置时间较长的标准溶液在使用前务必重新标定。标准液应规定使用期限,密闭保存于冰箱中冷藏。

9)实验室用水质量检测。

实验室应建立实验用水质量检测制度,并根据实验室水源质量、储水池与输水管道卫生状况和实验用水量情况,不定期进行实验用水质量检验。常规项目检测用水水质应达到三级水标准(即蒸馏水);中微量元素检测用水水质应达到二级水标准(即超纯水)。

10)样品管理。

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样品的接收、保存、传递和处置,应由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的登记、清理、保存和处置,检测人员负责样品在分析过程中的保存。实验室应确保在接受、制备、传递和保存的整个流转过程中保证样品的唯一性和真实性,保护实验室和客户的利益。实验室应设置独立区域进行样品接收、风干、制备和保存。

11)样品制备管理。

样品制备应由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完成。制备时,要清除石砾、作物根系和其他外来侵入物;要保证样品全部逐级过筛,不得随意丢样;要保证制样工具清洁,避免前后样品相互污染。测定微量元素的样品,严禁使用金属制具。

12)带空白试验。

空白试验可消除实验室用水、试剂、器皿、仪器、人员操作等带来的系统误差。每批次检测必须进行空白试验,且空白试验不得少于2次,空白试验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差值应<50%。

13)进行平行测定。

样品检测时,应进行双杯平行测定,各样品各项目平行测定的绝对相差或相对相差值应符合标准或规范规定的要求,若超出规定允许范围的样品应重新测定。

14)开展准确度判定。

测定精密度好,不一定准确度就好。实验室每批次样品检测时,必须带暗码样(已测样)或内控样或国家标样参与检测,若暗码样或内控样或国家标样的实测值超出允许误差范围(X±不确定度),则整批次样品报废,重新测定。

15)记录填写管理。

制定固定的记录表格,及时、清洁、工整填写记录,记录信息齐全,不可涂改,不允许用铅笔或圆珠笔填写。

16)应用单位管理。

实验室所使用的单位必须为法定计量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禁用。所用单位类型应与检测标准中的规定一致。

17)数值修约管理。

数值修约应严格按GB8170-2008的规定进行。

18)检测报告(结果)审核。

检测报告(结果)是实验室的最终产品,也是对委托方以及社会的质量承诺。实验室在出示检测报告(结果)时应进行全面严格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出示。

19)器皿洗涤管理。

器皿洗涤是最易产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实验室所用器皿应保证清洁干净。常规项目检测所用器皿应放入3%高锰酸钾和1mol/L氢氧化钠混合洗液中浸泡1h;微量项目检测所用器皿应放入20%HNO3溶液中浸泡2h,然后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3结语

实测报告范文4

 

水文监测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之一,是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数据资料,被广泛应用于防汛抗旱、江河治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修复、水科学研究及其他国民经济建设。长期以来,水文监测资料主要以《水文年鉴》、整编成果的纸质文档形式,分别储存于各基层水文管理部门与其上级单位;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许多单位都建立了水文资料数据库,方便了资料的检索、查询与提供;在适时水文资料的传输、处理方面,有的单位实现了水文资料的自动测报。但是,根据水文资料的获得、作用及特点,在管理、共享方面应有与时俱进的对策,充分发挥水文资料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1 水文监测资料的获得、用途与特点   基本水文监测资料,是由国家基本水文测站监测,并经过整编后的资料。主要有水位、流量、泥沙、气象等观测项目的成果。   1.1 水文监测资料的获得   基本水文测站是国家水文站网中的一个单元,主要负责基本水文资料收集、报汛等。根据设站目的,通过查勘,选择有较好控制的测验河段,设置基本水文勘测断面;分析测验河段水文要素的变化特性,制定相应的测验方案;采用先进的测验技术、仪器与设施收集各种水文要素的原始资料;实测的水文监测原始资料,只能反映水文要素的局部或某一时刻的特性,具有时间上离散、空间上孤立、项目上单一的缺点;必须按科学的原理、方法,统一的标准、规格,整理成系统、完整的水文要素过程资料,以简明的图表形式汇集成册,确保其完整性、可靠性与一致性。并经过审查、汇编,以纸介质文档(水文年鉴)或磁介质文档(电子文档)等形式刊印或贮存,便于提供使用。   1.2 水文监测资料的作用   水文监测资料是水利及一切与水有关联的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通过水文站网,采用水文测验方法取得的各种第一手基本资料(或称数据),包括水文原始记录和由记录整理汇编成的水文特征值统计、各种水文资料报告等。   基本水文监测资料由国家设立专门水文机构长年累月地收集和整编,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能满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需要。长期以来,水文监测资料在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特别是在防汛抗旱、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维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3 水文监测资料的特点   水文资料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且不同项目的资料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系列具有长期的连续性,能反映水文变化的全过程,便于探讨其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实测的数据具有准确性,能充分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发挥资料的实用价值;水文测验和整编具有统一的标准,能保证资料的质量和通用性,便于在同一基础上进行资料的对比、分析和得到正确的结论。   2 水文监测资料的储存管理与提供方式   2.1 储存管理   我国大部分水文部门的水文监测资料,一般分两级管理。   一级是基层水文管理单位负责原始记录,整理、整编成果,以及刊印资料的管理;另一级是基层水文管理单位的上级单位负责整编成果、刊印资料的管理。即:基层水文管理单位(地、市局,或分局)负责自记图纸及水文观测记载簿,流量、泥沙测验原始记录,逐时水位、流量、含沙过程线图,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手工整编成果、刊印资料等的储存与管理;基层水文管理单位的上级单位(省局)负责整编、电算、刊印成果的储存与管理。水文监测资料的贮存形式,一般分为纸介质与磁介质两种。纸介质与磁介质资料在市级和上级水文机构,都设有专用的库房,具有良好的管理环境和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水文监测资料的借阅与应用,均要通过相关的领导许可及经办人员的签名。   在磁介质资料的管理方面,江西水文在全国分布式水文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原有MS-DOS平台下的程序,开发研制了基于WINDOWS平台下的水文数据库,可以将库中的数据转换成相应的EXCEL表格,满足了现代新的办公软件下的使用,为水文资料更广泛、高效地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提供方式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基本水文测站都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为收集原始资料提供了技术保障。水文监测资料整编程序,也由原来本省编制的水文整编程序,换成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编制的《南方片水文资料整编程序》,方便统一水文数据库建立。   提供的水文监测资料主要是逐时成果、逐日成果、极值成果、多年统计成果等资料。1987年以前,向社会提供水文监测资料,采用每年刊印的《水文年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运用,1988年后停止刊印《水文年鉴》,一般以磁介质的方式向外提供。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水文数据库,完善了数据检索、查询系统,方便了水文监测资料的提供与使用。   3 管理与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在水文监测资料的应用方面,只重视水文监测资料的提供与管理,没有进行分析、研究,使得水文监测成果的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不高,其潜在的作用与优势没有充分地发挥;②早期水文监测资料是手工整编,没有进入数据库,检索、查询困难,共享程度低;③水文监测资料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 管理与运用的对策   4.1 深加工,增强水文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   加强对水文监测资料的深加工、拓展水文服务面,是增强水文发展实力和提高水文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水文要转变观念,在重视测验整编的同时重视测验成果的分析研究,既要注重收集资料,又要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和水利建设需要,对水文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深加工,增加成果的技术含量,由向顾客提供基础水文监测资料转变为提供研究成果,提高水文服务的经济效益,将资料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p#分页标题#e#   4.2 重开发,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对现有水文数据库进行升级和查漏补缺,根据水利发展的新思路,开发提供深层次信息的数据库查询、加工软件,完善水文监测资料管理信息服务系统,为水文监测资料的存储、加工、管理和共享提供全面技术支持,满足各个层面的需求。   4.3 强管理,让顾客满意   加强水文监测资料的管理,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以热情、快捷的服务方式,让水文顾客满意。同时,要严格按照水文资料保密的规定,在提供资料的过程中,对涉密资料要严格依照有关规章、程序,做好特殊水文资料的保密工作。   5 结 语   水文监测资料的管理与运用,是现代水文拓展市场、走向繁荣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在当今的管理模式或体制下,只有通过深加工、重开发、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水文监测资料管理运用的潜在作用,达到增强水文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提升信息管理水平、让顾客满意,以及使水文走向小康,奔向现代化的目的。

实测报告范文5

关键词:建设工程;结构实体;检测技术

1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概述

对于现实的部分工程中,需要对项目的建设工程结构质量安全与存在的各项隐患进行排查,因此,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必须满足:①结构实体的检测方法必须是在公平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完成检测;②结构实体的检测结果必须是在较短时间的前提下得到可信合格的结果;③结构实体的检测报告内容必须有见证单位的标记;④结构实体的检测报告结果必须见证人的标注。特别是检测报告中的标注是为了方便今后工作查阅的需要。

2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方法

2.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当前随着行业内楼板厚度无损检测仪器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对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已经不用以往的打电钻或凿开构件来评判了,目前使用的检测楼板厚度仪主要是靠在楼板上下利用探头的发射并接收信号,就能准确地对楼板厚度值进行测定,而且误差的范围较小,均可控制在±1mm范围内,能够较好地满足工程中对楼板厚度控制偏差的精度要求。其次现行规范中对楼板厚度的测定,方法是:对于某一楼板的同一对角线上的中间和距离两端各10cm处的3点进行测试,取其3点平均值进行判别。其次通过钢筋扫描仪,进而实现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进行有效的探测,进而检测出构件中钢筋的位置、分布以及对应点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等信息,该检测方法便捷、快速、准确,进而能够为钢筋混凝土构件质量判定提供科学合理的科学数据[2]。目前直接法和非破损法是对钢筋定位和检测保护层厚度的两种方法,其中直接法是选取少量的构件作为测量点,利用检测设备对其进行钻孔、开槽等操作,来了解钢筋的具体受力位置和保护层的实际厚度,直接法的优点是对钢筋整体结构不产生影响;非破损法主要是利用检测仪器探头对钢筋进行检测,其检测过程是利用探头使得钢筋内部形成电磁场,从而使得钢筋外部形成感应电磁场,外部电磁场强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出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检测人员就通过观察外部电磁场强度从而了解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2.2混凝土结构实体现场检测方法

回弹法、超声脉冲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以及拔出法是混凝土结构实体现场检测方法经常使用的五种方法。回弹法是最常用的混凝土结构实体现场检测方法,使用的仪器是回弹仪,其检测过程是回弹仪的重锤回弹力会因为弹击混凝土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检测人员通过重锤回弹力的变化检测到了混凝土表面硬度,从而计算出混凝土抗压强度;回弹法应用的范围最广泛。超声脉冲法顾名思义是利用超声波对混凝土结构实体进行现场检测,使用的仪器是超声仪,其检测过程是观察、记录及分析混凝土中超声波参数,将混凝土强度与超声波参数结合联系起来,从而计算出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是将回弹法与超声波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混凝土结构实体现场检测,其检测过程是利用回弹仪和超声波对混凝土来检测混凝土的回弹值和超声波参数,从而计算出混凝土抗压强度,该测算方法主要具有使用范围广、精准度高而且能够全面反映质量的特点[3]。钻芯法使用的仪器是钻芯机与人造金刚石空心钻头,其检测过程是利用以上的仪器对混凝土进行采样,对样品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到混凝土内部的缺陷、强度等数值,钻芯法获得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且数据较为直观,获取便捷,缺点是对于采集样品过程中,难免会带来混凝土结构局部受到破损现象。拔出法分为预埋拔出和后装拔出两种,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轻便,同时在检测过程中也更不容易出现破损现象,同时检测过程不受潮湿环境的影响。

2.3混凝土现浇板厚的测试方法

目前破损测试和非破损测试是混凝土现浇板厚测试的两种方法。取芯法和钻孔法是完成破损测试的两个重要方法,其中取芯法检测人员要明确取芯前、取芯过程和取芯后的有关注意事项,取芯前要对楼板内的预埋管线进行位置确定,取芯过程要对芯的完整度进行保证,取芯后要对芯样的垂直高度进行仔细科学的测量;钻孔法的注意事项是在钻孔法对楼板钢筋进行定位,钻孔法过程要将钻孔和板垂直。冲击回波法和脉冲电磁波法是完成非破损测试的两个重要方法,其中电磁波运动学是脉冲电磁波法的原理,脉冲电磁波法的过程利用探头完成无线放射、接收过程,其注意事项是必须把放射、接收探头放在楼板上、下两侧,而且要确保放射、接收探头的中轴线与楼板垂直,而此时的距离则为楼板厚度[4]。瞬时机械冲击会产生低频应力波是冲击回波法的原理,冲击回波法的过程是利用冲击回波在建筑的工程结构内部进行传播,然后经过缺陷或构件底面进行反射,最终让传感器吸收。

2.4建设工程的钢结构现场检测方法

钢结构是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检测人员需要重视钢结构的检测方法、过程及结果,从而保证钢结构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的质量。钢结构现场检测主要检测钢结构表面是否有缺陷、钢结构的焊接是否正确与螺栓连接是否紧固、钢结构是否锈蚀。其中钢结构表面是否有缺陷利用磁粉探伤方法进行检测,其检测过程是在钢结构表面形成磁场,从而使得整个钢结构被磁化,通过电磁特性对其表面是否存在缺陷进行分析,若电磁特性相同,就表明不存在缺陷,若电磁特性不相同,就表明存在缺陷[5]。其次钢结构的焊接是否正确与螺栓连接是否紧固,钢结构在焊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虚焊等情况的发生,钢结构的焊接是否正确是利用射线探测仪或超声探测仪对焊接进行检测,螺栓连接是否紧固是利用目测、锤敲进行检测,若连接不紧固,可通过扳手能对螺栓进行紧固,确保螺栓连接紧固并且符合相关标准。最后检测钢结构是否被锈蚀,钢结构不能放置在潮湿、酸碱等环境中,因为在这些环境中钢结构极易被腐蚀,但是建筑工程这样的环境很多,从而降低了钢结构的性能,从而增大了钢结构的负载能力,这样难免会对建筑的结构与安全性产生影响。

2.5层高检测

对于层高方面的检测,主要是用过激光测距仪对楼层层高进行的,激光测距仪具有操作便捷、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等特点。该方法就是于楼板厚度测试的相同点位置上,对五个点处的净高进行测试,同时检验报告提供五个点实测值与平均值,进而较为直观与全面地体现出楼层房间的净高尺寸。其次对建筑的某一块板的楼板厚度进行检测或检测楼板面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时,需要在同一块楼板面上进行,得到的检测结果与检测数据才更充足、更准确。

3砌体工程现场检测

块材检测批数量的最小样本容量一定要比表2里面的A类所要求的限定值小。抽样方法是气体现场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每个检测单元中应该随机抽取10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的面积都应该至少保持在1m以上,在10个检测区中随机选择10块向外的砖作为10个侧位以便用于回弹测试。所选择的砖以及砖墙边的间距超过250mm。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设工程结构实体检测工作,能够更好地确保建筑骨架的质量与安全,从而对项目的整体安全性起到较好的保障作用。因此,作为检测机构应不断完善检测的技术与方法,确保测试计算方法正确、确保检测人员持证上岗,确保检测仪器设备检测出的结果数据符合实际需要,更好地为建设工程结构实体的质量提供判定的数据支撑,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高永刚.建设工程结构实体检测工作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66(9):9-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杨云祥.建设工程结构实体检测工作技术探讨[J].工程质量,2017,35(6):34-36.

[4]彭铭强.建筑工程结构实体检测的技术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33):139-141.

实测报告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造;规划设计方案

1工程概况

1.1规划背景。根据总体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敦煌路西起金鸡湖大道,东至钟南街,本次改造范围西起莲葑路,东至星塘街,长约820m,红线宽32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50km/h。周边地块基本开发成熟,主要是住宅用地。以服务功能为主,兼顾交通功能;周边地块进出主要通道,莲葑路与星塘街交通转换道路。

1.2现状分析。道路建成于2003年,路幅为4块板,车行道路面结构为沥青路面,现状老路宽度一般段为32m。道路沿线跨越2处河道,现状为1-8m墩头桥和1-16m娄斜巷桥(见图1)。车行道路面出现裂缝、沉陷及起拱等病害,为了改善道路的通行条件,与周边道路环境相协调,需对该条道路进行提升改造。

2设计方案

2.1纵断面。道路设计标高为道路中心线标高,主要控制因素如下:(1)工程起、终点接相交道路实测标高或设计标高;(2)老路标高及周边地块出入口标高;(3)新建桥梁梁底标高不小于3.0m;(4)按照防洪标高不低于3.12m的要求(85年国家基准);(5)规范规定的坡长及坡度要求(根据道路等级),最小纵坡为0.3%[1]。

2.2横断面。敦煌路一般路段规划横断面与现状横断面一致,道路总宽32m,分配为:人行道2×3.5m+非机动车道2×3m+机非分隔带2×1m+机动车道2×7.5m+中央分隔带2m(见图2)。莲葑路交叉口东侧渠化段规划断面与现状横断面一致,道路总宽35m。星塘街交叉口西侧渠化段规划断面在现状横断面上向北侧加宽,道路总宽39m。北侧公交站台渠化改造段,公交站台港湾改造,利用道路人行道外边线与围墙之间的绿化,突破规划红线2.05m;道路总宽34m。现状行道树靠近人行道内侧,一般段行道树保留,实测树穴尺寸1.6m×1.6m,间距根据实际行道树确定。港湾式公交站台改造处行道树需要迁移。

3要点分析

3.1红线关系———与规划部门对接。加强规划前置条件对接,核对明确现状道路边线、设计道路边线分别与控规红线之间的平面关系。这是规划部门讨论方案最关注的地方之一。敦煌路老路即存在有突破控规红线的地方;改造后道路在渠化车道处、港湾公交处均有突破控规红线的情况(见图3)。

3.2用地性质———与国土部门对接。复核现状道路、不突破控规红线的区域的土地性质,是否都是建设用地。复核突破控规红线的情况,需要向国土部门明确突破红线的范围土地性质,是建设用地还是非建设用地;如果是农用地,需区分中心城区以内还是以外。国土需核对规划图和现状图2个图,不符合规划的就无法建设,符合规划但不符合现状的要提醒建设单位需要征地,不符合的内容要给出面积,如有不符合的基本农田要特别说明。收集周边地块出让红线,核对道路设计边线与其关系,原则上不侵入周边业主地块红线。

3.3交通组织方案———与交警部门对接。城市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载体,其功能是让各交通参与者有序通行,而交警作为交通秩序及交通安全的管理者,承担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辖区中队交警有贴合实际的管理思路及改进想法;需要积极对接,收集意见,作为方案设计的前置条件,结合调查情况,分析现有交通组织情况,提出合理优化建议。尽量在道路改造时一并研究落实车道规模、宽度、交叉口渠化改造研究、隔离栏与侧分带比选设置、过街人行通道位置、交叉通组织;在土建改造施工时预留各类过路信息管线,便于后期信号灯、监控等设施接线。改造道路与相交道路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形式,一般段采用双向四车道,4块板断面,机非分离。与莲葑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交叉口东侧为“三进两出”。与星塘街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交叉口西侧为“三进三出”。港湾公交站台改造处,人行道压缩至2m宽。为保证敦煌路通行效率以及交通安全,对沿线出入口进行梳理,沿线出入口均保留。对金辉尊域小区和敦煌新村一区北出入口现有中央分隔带开口进行封闭,出入通组织均为右进右出。

3.4公交站台设置———与公交管理部门对接。对改造路段上现有公交站台及运营线路的调查,对上下游范围现状公交站台的调查;根据站台设置及公交线路运行情况,结合周边地块出行需求、港湾改造条件、远期开设路线及站间距合理布置新站台,前期需要对接公交管理部门的意见。设计道路沿线现状有1对公交站台,位于墩头桥两侧,停靠方式为路侧式停靠,运行线路较多,因南侧贴近小区围墙,无法进行港湾式改造。规划方案将站台设置位置调整后同步改造为港湾式公交站台。北侧公交站台距离交叉口较近且位于交叉口进口道,站台西移65m至交叉口出口道,站台改造为港湾式停靠站台;南侧公交站台西移235m,站台改造为港湾式停靠站台。西移后对敦煌新村一区居民出行有一定影响。

3.5桥梁工程———与水利部门对接。根据桥梁检测报告,复核能否利用老桥自身结构。复核现状河道宽度与规划河道宽度的关系,复核桥梁现有布跨阻水率计算是否满足现行水利规定。复核现状梁底标高是否满足规划梁底标高,若不满足,原则上按水利要求调整;分析桥梁抬高造成的影响,尤其对周边地块有影响的。

4结语

城市道路改造项目是一项涉及专业多、周边环境繁杂、地下管线密集、外部对接工作量大的项目,而不同于一般新建城市道路项目。道路规划设计除了在各项线形指标、技术参数上符合各项规范、标准要求,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周边地块因素、施工组织条件,制订合理的改造规划设计方案,从规划层面解决、落实,再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将方案落地,从而达到提升道路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

【参考文献】

实测报告范文7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微文化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本文在微课理论和时代背景下对微生物检验检测微课程教学的可能性进行初步的实践研究,期望能为中职学校今后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课;现代信息技术;微生物检验检测

21世纪是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之下,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已经是主流,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文化正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直接引发了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的变迁,微课就这样顺应时代而产生。

1.微课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

微课由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发明。这所学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常出现学生缺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尝试把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配上PPT和讲解,专门发给缺课的学生用于补课。慢慢地,这两位教师又有意识地让所有学生提前在家看视频听讲解,自主学习,第二天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练习,学会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由于和传统的课堂学习正好相反,所以人们称之为翻转课堂。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从理论和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微课程”,并首创了声名远播的“一分钟的微视频”,这为翻转课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种教学模式直到2011年才开始在全球大热,引起全球教育界的对微课的关注与争论,这要归功于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他创办了“可汗学院”,将放在YouTube的视频同步在自己的网站上,利用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目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内率先提出“微课”应用研究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他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这样定义“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主要因素有个体的专长水平(即先前知识经验)、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及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简单、组织形式单一的课堂,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浪费;教学单元知识点繁多的课堂,认知负荷过高,阻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活动,也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教学的理想模式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自主地对重难点、要点、技能点等知识进行满负荷学习,而短小精悍的微课恰好满足了教学理想模式的要求。

2.《微生物检验检测》微课教学的实践研究

2.1《微生物检验检测》课程分析

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安全控制链中重要的监控点,在食品企业中有专门设立的微生物检验岗位。该课程是一门知识点多、技能性强的课程,传统教学中,一般先是教师讲解、操作演示,再让学生模仿操作练习[11]。这就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演示的时候,学生识记式地在大脑里过一遍,等自己动手操作时就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一团乱等现象,或是不知道如何准备,或是忘记操作步骤的先后,或是不关注细节,更多的是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操作。这样一次课下来,学生会产生挫败感,导致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打击,且操作课一般具有连贯性,缺乏对其中一个技能的掌握,就会影响到下个技能的学习,如此,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面对太多的困难,学生便会处于一种想学又不知从何学起的状态;另一方面,课程中的有些操作技能,需要教师不断地重复讲解和演示,这不仅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且在学生操作练习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个或小部分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正确的操作时,教师的关注力将不能分布于整个课堂,这样就很容易忽略其他学生发生的情况。此外,对于中职生来说,本门课程中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解释和概念定义,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定义,如果仅有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接受并理解。针对上述的种种情况,若能设计一段时长不超过5分钟的生动形象的微视频,学生或能在最短的时间理解并牢记。因此,将微课程引入微生物检验检测课堂,既能解放教师重复劳动的时间,又能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微观内容宏观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有效课堂的形成。例如:可以将实验准备、样品称量、实验操作等环节分别录制成一段简单视频录像或制做成一段简单有趣的动画,甚至可以设计成一款通关小游戏作为课前预习或课后巩固配合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停下来反复学习领悟,琢磨参详。

2.2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学实践研究

以“项目一细菌菌落总数的检验”为例,在最后的检验报告中有“实测结果”这一栏需要填写,这需要学生能够分析三个稀释度下的菌落数平均值,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能力欠缺,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来说,这里一直是个难点,而这个难点又恰恰是该项目的重点之一,且另一项目“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也有这样类似的内容,因此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并能运用至实际情况。鉴于此,我们选定“细菌菌落总数的检验——实测结果的计算与报告”为一次微课内容,并根据这个内容的特点选定采用可汗型微课,该类型的微课可使用手写板制作。教师前期需要构思好教学过程,准备好录制时所需材料,比如:确定好三个稀释度及每个稀释度下的菌落数;计算过程;学习效果的检测小练习等。录制结束后再用相关软件进行剪辑、美化、配字幕,最后配音。根据内容特点、学情,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先将微课视频上传至班级群里,通知学生下载。课上,将课堂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学习视频,同时要求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视频学习结束后,将组内每位成员的问题汇总,小组长组织讨论,组内互相帮忙解决,并列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张贴于本组的墙上;再采用画廊参观的形式:每组留守一位学生,剩余学生到其他组帮忙解决其他组的问题,且要教会那位“留守”学生,让那位“留守”的学生教会组内其余学生。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全部答疑。第二阶段,检查学习情况,完成教师预先准备好的小练习,小练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仅更改数字,其余与视频一样,第二部分更换稀释度,第三部分更换计数范围,这样逐步增加难度,以便检测学生是真的学会了,还是仅仅是依样画葫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三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菌落计数的规则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能够概括出六种情况,教师再补充非常规情况的菌落计数。第四阶段,实战演练,鼓励学生尝试计算出自己检测报告上的实测结果。在视频学习效果检测后,班级的一位性格外向的学生主动说:“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方式,完全是根据自己的节奏去把握,这才是我的学习我做主!”这时,其余学生纷纷表示有兴趣,并且自信心更足了,还有学生说自主学习视频时就担心自己学不会,还反复观看了好几遍。

结束语

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创新的空间与途径。微课是新时代教学、学习的另一个方向性的导向,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研究,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参与学习,每次小小的量变引发无穷的质变。因为是微课,所以它在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方面还存在不足,这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总之,微课教学在《微生物检验检测》课程中应用的可能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在课程内容重难点选取、环节设计、内容呈现、交流反馈等许多方面还有待优化,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露娟 单位:上海食品科技学校

参考文献:

[1]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马红芝.教育实习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D].2012.4.[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中国微课[OL].www.cnweike.cn.

[5]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9):17-19.

[6]胡铁生.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2013:36-41.

[7]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9-21.

[8]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9]Shieh.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J].ChronicleofHigherEducation,2009,55(26):A1,A13.

实测报告范文8

(1)人员配置。根据工期长短、工程量大小、工程内容等,合理确定人员数量,或者按招标文件要求配备试验员,确保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人员证书专业范围覆盖工程涉及的专业范围和内容。试验室主任必须是母体试验室委派的正式聘用人员,且经母体试验室授权,全面负责试验室的运行管理和试验检测活动,持有试验检测工程师资格证书。试验员是检测活动的执行者,人员数量配备合理,满足检测工作需要,他们必须是公司母体试验室的注册登记人员,且均需持证上岗。

(2)设备配备。设备配置依据母体试验室授权范围内所承担的试验检测项目和参数确定。购置或从母体试验室调拨时注意:设备的技术性能与精度符合要求;必要的仪器设备不可或缺;设备性能良好。新购置设备到位后,应及时组织试验室主任、设备管理员及相关人员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不需安装的设备按照预先规划的位置直接调平摆放。需安装设备按标准或规定安装,以便于操作和设备维修为准。安装后及时进行调试。无论是新购置或者调拨设备,经过安装、调试,使用前必须请有资质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设备检定并出具检定(校准)证书,并由试验室主任对校准证书进行确认。

2质保体系的建立

可参照母体试验室的质保体系,编撰项目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形成工地试验室质保体系的资料文件,并组织全体试验人员进行学习。

3检测规范、标准的购置

工地试验室应配备相关的试验规程规范,统一编号并登记,建立《现行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一览表》,便于查阅和管理。

4标志、标牌

试验室应设立:试验室单位名称牌、各室门牌、安全、环保标志,办公室应悬挂工地试验室设立授权书、工地试验室备案通知书;检测室应悬挂分室管理制度、仪器操作规程,在醒目位置张贴各室负责人,仪器上有状态标识牌。

5申报及验收

试验室具备了验收条件后,及时向省厅质检站(或市交通质监站)提交材料和网上申报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发备案通知书,至此组建工作完毕可以开展检测工作。

6试验室管理

试验室管理是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试验检测对施工项目或产品的质量起着把关作用,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

(1)人员管理。制定试验人员岗位职责,试验检测人员做到一人一档案。工作明确分工,定人定岗定职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各检测室分别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实施中可操作性好。建立人员培训及技能考核制度,加强试验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对试验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做到试验操作规范化,消除人为误差,提高试验精度,确保检测的质量。

(2)设备管理。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保养维修制度,做到一机一档,方便使用和调阅。加强设备检定、使用、维护(修)、档案管理、期间核查管理,健全试验设备台账,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完好。按规定周期标检定,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每个试验员应养成日常使用维护设备的习惯。在使用前检查,使用后打扫和清理,保持环境整洁生。

(3)资料管理。试验记录、报告及文件是在试验检测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工地试验室的成果,按相关规范要求做到及时、规范填写,报告有试验、复核,原始记录应在工作当时填写,信息齐全、完整,不允许事后补记,不得随意涂改数据,检测报告数据和结果客观、准确。试验室管理资料主要以人员、设备、试验标准规范、化学品等为主。对试验记录、报告及文件和管理资料及时归档,用相同规格的档案盒分门别类集中存放,建立详细的各类台账,进行系统管理以方便查阅和统计。

(4)日常检测工作管理。首先要做好项目试验工作计划,整个工程项目的试验检测项目及涉及的范围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完成现场施工所需的各类标准试验、工艺试验,取得可靠性试验数据,指导工地现场施工。工程总费用的70%左右是材料费,材料费高低与工程造价关系密切。材料的数量与品质、供应直接影响质量和工期。工程建设初期试验室要积极配合材料部门广泛调查料源,做价格、质量分析,做好技术经济比较,供项目部择优选用各类原材料。进场时要按规范抽样检测,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杜绝不合格材料应用于工程,对进场材料要有材料标识牌,做到一目了然。

推行主动检测型的质量管理理念,通过前瞻性的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配合施工现场质量检查,促进工艺措施的提高,提高一次抽检合格率。如对原材料检测前移到料源地,桥梁混凝土质量控制,主控质量源头,实行混凝土生产前和生产中的监控,重点控制主要原材稳定性、拌和楼动静态检校、配合比标准试验优化、施工过程各工序等环节的质量,保证了工程精细化施工。冬季、夏季混凝土施工前,对关键部位的配合比要进行优化设计。外委试验应签署委托合同,保存被委托试验室等级证书和检测能力材料。建立外委试验管理台账,严格按规定进行外委。填写试验检测结果报告台账,对试验结果进行确认,确保结果及时反馈,以免影响正常施工。根据工程进展及时完成施工现场的各类检测工作,取得监理工程师的签认,保障施工工序正常衔接。通过实测数据发现薄弱环节和隐患,提出优化整改建议,促进工程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勤沟通、常汇报工作情况,妥善处理好与业主、监理关系,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