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学历教育范例

升学学历教育

升学学历教育范文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教师;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指在仿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情景中,教师指导学生模拟幼儿教师、幼儿、活动评价者,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一种综合活动[1]。它是检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途径,是其具备从教资格的前提基础。现阶段,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模拟教学状况,本研究以广东省最具代表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江门幼师学校为例,选取2017级4个学前教育专业班共2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模拟教学的内容来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中的“观察认识型活动”[2],以班级为单位自由分组(每组不低于10人)进行“认识动物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模拟教学。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现状

从学生第一次上交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模拟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模拟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活动设计质量不高

活动设计是模拟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刚刚接触模拟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一份完整且高质量的活动设计,挑战性很大。活动设计涉及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过程中的导入、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以及教师的引导语和提问、教学方法、各环节的衔接等,学生的活动设计普遍存在活动目标笼统、重难点不突出、年龄班模糊、活动环节衔接不够紧密,教师引导语以及提问缺乏针对性和逻辑性等问题。

1.2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把握不准

1.2.1对幼儿学习特点了解不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观察离不开感官的直接感知,学生在实际模拟教学中,只是让“幼儿”远远观看动物的外形特征,缺少了近距离观看和接触动物的环节,“幼儿”认识的“小兔子的身体是毛茸茸的”,是“老师”告诉他们的,而不是他们自己感知到的。

1.2.2没能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模拟教学中,学生通过语气语调的变换让自己变得更像老师,他们已经从形式上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但教师身份更重要的在于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真正以“幼儿为本”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给幼儿充分的探索发现和表达交流的时间,明确教师在活动中不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引导者和协助者[3]。在认识动物的模拟教学中,“老师”急于教给“幼儿”关于动物外形特征的知识,没有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看一看、摸一摸,自由观察动物。

1.3缺少必要的教学研究和反思

模拟教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活动,它是学、教、研相结合的综合活动,它有教学前的教材研究、活动设计、教具准备,也有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还应包括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而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显然,学生模拟教学中学、教、研是分离的,学生几乎没有研究教材的习惯,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考偏少,缺少必要的教学反思。

2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2.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少教学实践经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前已经有“三学”基础,也正在进行教法课程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专业知识不等于教学实践,模拟教学需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是语言表达、教材理解与运用、活动设计,组织与评价等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4],对于刚刚接触教学实践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难度系数高。

2.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不够深入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三学”以及部分教法课程的学习,对幼儿有了一定的专业认知,他们有过一至两次进园见习的经历,与幼儿有过短暂的接触,观摩过幼儿在教育环境里的真实表现。但因时间短暂,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了解有限。

2.3模拟教学的对象与真实幼儿不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的对象是同班同学,与真实的幼儿相比,在思维、认知、语言表达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学生扮演幼儿需要进行身份的转换,由于学生缺少对幼儿的深入了解,扮演的幼儿没能很好地抓住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表现出的认知特点,无形中影响了模拟教学的效果。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模拟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3.1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设计是模拟教学的基础

模拟教学效果与活动设计水准有直接的关系,设计一份完整且有质量的活动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学生明确指导老师的教学任务,反复钻研教材,在了解幼儿学习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落实的活动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和现有的条件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活动过程各环节都要围绕活动目标展开,各环节设计的步骤、老师的引导语以及运用的教学活动方法都应该清晰可见,因此,模拟教学前活动设计的反复钻研和修改很重要。

3.2教、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尝试

3.2.1学习、研究、教学与反思相结合

模拟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学活动,而是一项综合活动。模拟教学不仅仅包括模拟教学前教材的研究、活动准备、活动设计,模拟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还应包括模拟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以“认识动物”为例,完整的模拟教学流程为:①学生预习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相关内容;②教师以“认识猫头鹰”(大班)为例讲解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目标设计和活动过程设计理论,布置小组模拟教学任务和提出相关要求;③研读教材并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教具的制作与准备;④课堂模拟教学和评课;⑤观摩幼儿园示范课视频“认识猫头鹰”(大班),学生结合小组第一次模拟教学以及示范课尝试书写教学反思,结合老师建议修改活动设计;⑥第二次模拟教学与评课。完整的模拟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研究、教学与反思的过程,在学习、研究、思考中稳步提升教学能力。

3.2.2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模拟教学评价结果

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研究思考的过程,重视教学评价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模拟教学水准的提升。模拟教学中的评课必不可少,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教学后及时进行自评、他评和师评,引导学生就模拟教学中的得失进行教学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

3.3增加模拟教学次数非常必要

在两次模拟教学“认识动物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中,学生的第二次模拟教学无论在语言组织、教学重难点把握还是师生互动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和进步,因此,增加模拟教学次数是必要的。增加模拟教学次数不是简单的教学重复,而是在第一次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与幼儿园示范课教学的对照比较,经过教学评价后,学生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升华和对教学的深度再认识。综上所述,模拟教学是一项综合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的重要形式,学生在模拟教学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教材的理解与运用、活动设计、课堂组织等能力,而且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评价与反思意识。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研究、评价与反思,对原有教学水平进行一次次的突破,真正实现了由纯粹的学生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型,为今后走上幼儿教师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景美.幼师模拟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早期教育,2017(7):53.

[2]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1.

[3]陈幸军.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

升学学历教育范文2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我在教学中,常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有爱心。有爱心在做任何事时都非常重要,一个对学生、对教学充满爱的老师,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小学生更是如此。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以情感人,以心育人。良好的师生关系,容易产生信任感,才能使学生“听其言信其道”。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喜欢数学,不是因为数学知识的力量,而是实施教育的老师,老师的形象、老师授课的方法、与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堂教学是否充满情感等诸多因素,都是学生喜欢数学的原因。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学生喜欢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喜欢那位老师有关。当学生喜欢那位老师时就喜欢上他所教的课,在课堂上就感到老师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就会以一种积极兴奋的情感去学习,从而自觉主动的接受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

2.要有趣味性。趣味吸引人,使人愉快,趣味也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正是他们没能很好地领悟和体会数学中的趣味性。很多学生一提起数学,常常会联想到:困难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复杂的逻辑推理。再加之一些老师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是枯燥无味的。其实数学本身存在着许多趣味因素,只要教师善于挖掘,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学生就能学得轻松愉快、主动热情,越学越有兴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就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止的东西动态化,以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把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表现出来。

3.要有新鲜感。由于小学生好玩的天性,对新事物的接受力是很强的。单调、机械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的课堂讲解,必然带来沉闷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习,本来有兴趣的学生也会变得没兴趣了,本来就没兴趣的学生会逐渐发展到厌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一些新颖奇特的问题,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如以讲故事的方式拉开学习新数学知识的帷幕:一个农村老奶奶为了给孙子攒钱上大学,想了个养兔致富的办法,先买一对种兔,它们能够每个月生一对兔子,而一对小兔子长到两个月时又可以再生一对小兔子。大家算算,经过一年,老奶奶就能养多少对兔子?”由于问题中有情节,有意境,新颖奇特,所以紧紧地吸引着同学们,他们互相讨论,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二、展望生存需求,培养生存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生存需求,把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作为课堂教学的永恒目标。鉴于这样的认识,数学教学就不应仅仅着眼于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发现、选择判断、交流合作等一系列与生存息息相关的素质,为学生终身的主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时,出示屋顶的房架图,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房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吗?”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由此展开了大胆的猜测,有的说是因为三角形美观;有的说是三角形省料,还有的说是三角形便于雨天流水。对此,教师都一一肯定,并引导:“那么,究竟为什么将房架做成三角形的呢?下面,让我们自己通过实践来进行研究,好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以下的探究实践:①小组合作,利用预先准备的7根木条和螺丝、螺帽等材料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②拉一拉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制作图形与“拉一拉”,切身体会到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结合知识的探究,学生的分工协作意识、实践研究意识、探究发现意识、信息处理意识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由于被动接受而带来的学习负担,更为学生这一生命主体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升学学历教育范文3

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要求、是教育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以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理念作为出发点,从体验和互动交往两方面探讨了生命化教学理念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实践途径,以期为广大学前教师展开生命化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

生命化教学;学前教育;生命;实践

生命是人之根本、是人的发展要求。当前,无论是新课改要求的主体教育还是人文教育,都是一种人文关怀教育的体现,都强调生命的意义、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完善[1]。因此,生命化教学理念逐渐被引入教育体系,生命化教学问题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应积极引入生命化教学理念,将生命作为教学基础,并在教学中着重关注儿童的生命体、儿童的情感体验、儿童的个性特征、儿童交往的互动性、儿童知识的生成性等,将教学活动与生命发展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理念

在学前教育中,关注生命是教学根基,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所谓生命的完整离不开精神和肉体的完整,是作为自然生命的实体“本我”。之所以将生命作为教育基石,是因为教育的核心是生命。站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展开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认识生命的完整性[2],无论是制定教学方案还是教学目标,都应建立在生命的完整性基础之上,体现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可以把教育当作事业,也可以将教育当作是有生命关怀的事业。对于学前儿童而言,他们的成长道路较为漫长,其生命成长特征具有可塑性、可能性。正如一棵发芽的树苗,正在不断生长,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个时刻或者某一个地点,是动态的,并在适应外界环境中将可能性转变成现实,在适应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最终将可能性转变成可塑性[3]。如果将婴儿脱离子宫视为向生命世界第一次开放,那么学前儿童进入幼儿园则作为向生命世界的第二次开放。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向外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对生命不断体验的过程。在对外开放中,总会学到不同的东西,遇见不同的人和事、获得新鲜的经验,因此对世界的未知可以通过不断探索、感知将其变为可能性。生命化教学是教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生命化教学的基础为生命,生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追求健全的人格,因此在现代学前教育中,生命化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追求完整的生命,首要条件是站在自身角度获取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往往很多人希望别人来评价自己,但是别人看到的是自己所呈现的单面,并不能完全了解自己。要想实现本我生命,需要客观公正地站在自我生命角度建构生命下位的意义。因此,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生命的和谐完整不是强调世界的发展规律和生命构成形式,而是注重个体的发展,关注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体验。这种感悟和体验是个体生命存在于世界的基础,也是实施生命化教学的前提[4]。这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注重儿童的个体发展、情感体验、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切身感悟等。传统教学理念以“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为主,强调儿童的知识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师生情感缺乏交流,价值观培养方向和目标不够清晰明确。生命化教学关注教师的生命发展和儿童的情感体验。通过科学引导,让儿童在学习的同时关注生活世界,并在学习和生活世界中健全人格、获得体验。因此生命化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学过程,其教学目标不再是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而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中实现生命的完整。

二学前教育生命化教学途径

(一)互动交往

人的生命力需要在接触外界环境和不断学习中激活。生命化教学以生命为基调,同样需要在教与学中激活生命力。在教育中,不能单纯地展开说教或者体验,需要引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交往。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有意义,生命才有存在的空间,教学生命力才能够在实践与教学中成为可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是生命的本质体现,是一种相互作用。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证实生命力的本质力量[5],并通过知识力量将其表现出来。教学过程中,这种相互作用主要通过讨论、交谈、争辩、微笑等语言和肢体形式表现出来。学前生命化教育中,这种本质力量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表现出来。因此学前生命化教育不是单纯的教师独白表演,它更加关注师生的相互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实现思想的互换、智慧的传递、情感的升华。

(二)体验

体验在学前生命化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学前教育的一大特色。体验和感悟,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都建立在精神层面基础之上,并通过开展体验活动促使加强儿童与自然和社会紧密联系,因此体验是学前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真实存在于精神世界。体验虽然是抽象化、形象化的,但是却是感受事物最为直接和最为真实的一种方式。在体验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中介的介入。以体验为基础的学前生命化教育,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如马斯洛所说,儿童在学习中展开体验,将会拉近儿童与世界之间的距离,并从情感和心理层面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孤立的群体存在与世界上,而是与世界融合为一体。生命的本质在于通过事物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学前教育中展开生命化教学,其目的是加强对生命关怀的关注,并引导儿童在学习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生命成长的意义,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追求生命本质的主要方式。就学前儿童而言,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因此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够成熟,不能深刻理解和感悟生命成长的意义。因此,要想实现生命化教学目标,需要展开生命化教学活动。儿童的体验需要在生命化教学活动中完成:第一,教学活动中一切事物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具有生命性,属于儿童情感世界的一部分,是儿童生命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二,在教学互动中,儿童的体验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命化教学情境,引导儿童在教学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当扮演警察时,可以选择一个顽皮的孩子来扮演,在角色扮演中可以明显观察出顽皮孩子的严肃和认真。当扮演母亲时,选择一个叛逆的孩子来扮演,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叛逆孩子的耐心和温柔。第三,教学活动过程中,不需要制定额外的规则或者制度,生命化教学活动强调教学过程的流畅和舒畅,如果用规则或者制度进行约束,就会完全扭曲生命化教学的意义。这是生命化教学追求心灵自由的外在表现。第四,生命化教学活动不带有任何功利性色彩。在学前教育中,展开生命化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生命的完整。因此教师不再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发展能力,而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和表达,并在感受、体验和表达中完成生命价值。在学前教育中,展开生命化教学的前提是体验。体验是儿童自我的内在感受。对于学前儿童而言,要想充分认识世界、感受世界,需要通过体验的方式获得。这是他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主客体尚未完全分化时期,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状态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添加成分。对于人和事物的认识更加倾向于体验。只有在体验中,儿童的意识才会更加清醒,并在体验中逐渐认知世界、了解世界,进而拉近与世界、社会之间的距离。促使自我与生活的合二为一。

三结语

追求生命的完整、和谐统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展开生命化教学中,体验是教学基础,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只有在师生互动交往中才能实现思想的互换、智慧的传递、情感的升华。在体验中逐渐认知世界、了解世界,进而拉近儿童与世界、社会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学前生命化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邓虹婵.“生命化”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琼台师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5):63-64.

[2]陈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1):88-89.

[3]赖勇强,叶逢福,吕伟.生命化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例[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5):94-96.

[4]张园园,阳学文,陈策.全实践理念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1):106-109.

升学学历教育范文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英语听力;英美文化

当今时代,英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和质量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当前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偏低,许多学生在学习了数年的英语之后,却仍旧连简单的对话都听不懂,无法进行基础的英语交流。基于此,小学英语教学中急需加强对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

一、提高对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师在开始新课的讲授时,可以先不直接展开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而是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作答,让学生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去认真仔细地听录音,以此起到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在听力训练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布置听力训练题让学生去做,还要筛选一些各式各样如英语故事和日常对话、英文小诗、英文歌曲等符合小学生英文水平与心理特点的听力素材来对学生进行听力的拓展训练。教师应该将听力教学始终贯穿至英语教学的每一节课中,在有限的课堂训练时间里尽量让学生多听一些英语录音,一步步慢慢地培养学生听英语的良好习惯[1]。

二、采用听说读写玩融合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第一,听说结合。说是听的提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力水平,才可以说好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单词、短语及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去模仿录音的内容。针对句式较长,或者是难度比较高的对话,教师可以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或者是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听力素材。在练习听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模仿听力内容,还要能够根据听力素材展开对话,让学生的英语听说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第二,听读结合。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不光要多进行听的训练,还要多结合读的训练。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多进行英语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而模仿英语录音展开朗读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语言语调。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正处在一个非常强的阶段,他们非常善于模仿课文录音,教师在对这一过程进行指导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看文字材料进行跟读开始,然后再逐渐去试着不看文字内容跟读,最后再根据自己的语感及记忆和录音进行同步的朗读,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英语语音和语调的敏感度,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第三,听写结合。通过听写结合的练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听写训练过程的训练强度非常高,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同时运用到耳和脑,以及手和眼等多个部位,要保证能听懂,并在此基础上,以书写的方式将内容传达,同时考验了学生的英语听写能力及注意力的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日常的课堂教学环节展开基础字、词、句的听写练习,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大一些难度,比如,给学生设定一个语言情景或是语段,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来填补空白语句。第四,听玩结合。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在教学环节中融入一些听力游戏,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听力练习兴趣,从而实现寓教于乐[2]。

三、在听力训练中渗透英美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只有对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才可以真正地学好一门语言。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习惯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听力题“选择恰当的答句”当中,当获悉同伴生病时,英美国家的人会先说“I′msorrytohearthat.”或者是“I′msorry.”,然而,中国人却不同,我们会直接表达自己的关心,若是在不了解英美国家的人的语言习惯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就不会选择“I′msorrytohearthat.”这一选项。所以,想要提高英语的听力水平,了解英美的文化背景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环节中,要适当地渗透英美文化,以此来帮助学生了解必要的英语应用知识,如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英语中源于神话与历史的专有词汇、英语见面中的问候语、打电话的问候语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3]。

四、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未来学好英语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听力教学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小学英语的听力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养成听英语的好习惯,并在教学中渗透英美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这一门语言,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小玉.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听力培养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7):164.

[2]葛晓梅.浅谈提升小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师,2017(4):52.

升学学历教育范文5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学兴趣

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跳出传统学分教育以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的局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在于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而情境恰好就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一大外部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符合教学主题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自主学习。例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为学生展示文章中描述的场景图片。同时,教师也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尝试回想自己经历过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脑海中的画面与文章作者所描述的画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对比兴趣,逐步使之愿意主动地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看到过的冬天美景,在相互分享、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良好习惯,提供自学条件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也需要注意到这一要点。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先不要求学生自主进行预习。长期接受被动教育的学生如果突然被要求自主学习,很容易产生盲目感。所以,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一些详细的前置性作业,慢慢过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整理预习阶段的一些问题并尝试解决,强化自主思考意识,从而提升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自主地进行知识回顾,生成知识思维导图,并解决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困惑。这一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只有自主复习,学生才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升学习效果。最后,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自主学习中,学生偶尔会因为能力的限制而无法解决一些问题,但是频繁地向教师求助,又会削弱自主学习的价值。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会应用工具书,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主动地查阅资料、查阅字典,以多样化的解决方法提升能力。

三、传授学习方法,强化学习能力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要比使之掌握正确的答案更重要。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够积累有价值的学习经验,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效果,从而形成更高的自学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文章内容、思路框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基本的写作思路,提升写作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制作学习笔记,在笔记中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在阅读、写作时积累好词句,不断丰富自己的素材储备,夯实自学基础。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自然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进行积极评价,提升自学动力

升学学历教育范文6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师们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因为只有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培养出更出色的外语人才。对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究。

关键词:

英语教学;有效途径

一、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当然,英语教师在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确保学生有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其发挥探索精神,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探讨一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展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缺乏兴趣的学习过程是枯燥的,相反,只有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习效率。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学习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让学生有由“要我学”变成主动学习,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的好习惯。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要尽量利用已有的条件,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富有情趣,寓教于乐。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鼓励的作用,及时奖励学生,把目光放长远,及时发现学生的每一个小进步,并给予肯定。第二,充分运用“肢体语言”。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语言,都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第三,英语教师还应该有一双尖锐的眼睛,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动力。英语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学习过程不仅需要兴趣的支持,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英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内在的动力,才能持之以恒地去学习,才能拥有我要学的心愿,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根据学生自身所需改革学习方法

目前,在国际上英语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语言。因此,身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使学生成为新课程标准的受益者,并且能够挑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成为语言的主宰,而不是奴隶。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交际机会来提升学习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技能。

(一)大胆想象,独立思考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身地改革精神,科学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英语本身的词汇量就超大,并且不同句式对语言表达的要求也不同,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英语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提升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勇于提问题的精神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提醒我们遇到问题要勇于提出质疑,只有不断质疑并思考解决疑问,才能不断进步。尤其是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有疑问一定要及时提出来,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英语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们明白注重疑质的目的,即实现多元化发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只有善于质疑善于思考,才能有发展。学生们需要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际上,懂得发现问题远比会解决问题重要得多。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是基本的技能,但是懂得提出质疑则需要依靠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就要在适当的时间指导学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提问及回答做有针对性的总结,供学生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能够锻炼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由浅入深,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的智力水平。学习英语也不例外,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从更深层次来看,阅读能力不强的人,其大脑的连接性纤维就会受到抑制,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受到影响;不喜欢阅读的人,思考能力就相对较弱。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英语教学一定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下面我们简单探讨了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是只要能让学生激起兴趣的方法就是好的方法。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简短有趣的英语故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方法适当,阅读量适中

阅读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理解、记忆、速度。它们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在阅读英语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根据上下语境猜测一下,最好不要马上查字典。教师还可指导学生限时阅读等,有条件的还可以给学生引荐一些合适的英美文章,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重视应用,善于交际

学习英语,不仅要会说,还要进行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以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克服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参与

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交流,对话则是交流的最好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创设语言环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还要给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常新课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信心。

升学学历教育范文7

一、生物学教育理念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初中生物学教学主要针对生命体发展进行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在生物学教学理念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生物学科学发展规律,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寻找生命发展和生命产生之间的联系。在确定基础教学方式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物学教育理念的重要地位,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空间,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我们在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中,需要拥有尊重生命和尊重自然的思维。在生物学教学理念出现后,初中生物学教学体系发生了变革,需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增强生物学学习意识,让学生具备社会公益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研究路径

(一)初中生物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从现实角度来看,初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人员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让学生被动学习大量的生物学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意识,没有对生物学知识点进行透彻的理解,从而对学生思维成长造成了影响。另外,生物学教学开展中,教师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学习上,没有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学教师需要寻找更多路径,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理解生物学知识点的环境,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教师在研究教学问题时,仅从自身角度出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多关注学生课后的巩固学习。最后,初中生物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使学习优异的学生获得相对较多的学习资源。所以,初中生物学教学需要关注所有学生的状态,逐渐拉近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才能达到生物学教学的理想目标。

(二)生物学教育理念下教学策略创新的原因

在学生的成长中,初中阶段属于关键时期。初中教学不仅需要完成知识传输,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与学习能力。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生物学教育理念,寻找和学生特点相符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点,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为学生日后的教学开展奠定基础。生物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将生物学教育理念作为基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空间,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对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育而言,生物学教学理念属于重点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使用,保证使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多元性与科学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生物学教学理念的作用。在创新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设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初中阶段生物学教学需求相吻合,提高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生物学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物学知识学习理念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培养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初中生物学教学活动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对生命也会有全新的理解。在应用生物学教学理念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思路。例如,学习关于“蚯蚓”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了解蚯蚓的特点。学生可能会主动寻找蚯蚓、捕捉蚯蚓,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增强学习感受。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特点,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教学的优势为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各种生物的习惯与习性,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需主动观察常见的生物,找出其他生物和人类存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平等的观念,只有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才能全面地理解生物知识。

(二)使用翻转课堂教育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

在生物学科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拥有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生物学教学其实就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生物学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需要树立基本的研究理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物学教育理念,使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进行全方位探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需创新,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传染病相关知识时,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初始阶段为学生提供大量关于传染病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在课堂教育中还需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和其他同学分享,通过对知识点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更加全面的理解,增强课堂教育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使用探究问题教学方法,需要对课堂教育过程进行记录,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找出课堂教育问题,之后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生物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物学知识探究思维。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案,体现课程教育的价值

通过了解生物学教学理念可以得出,初中生物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知识点的学习,对所有生命都应有敬畏之心,理解众生平等的真正含义,让生物之间和谐发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还会感受到生命的本质,体会不同生物富有的精神,通过了解生物问题与感悟生物问题,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无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生物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展示自然,让学生真切感受生物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生物圈知识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现生物圈中的多种生物现象,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不同习性,最后感受生命的可贵。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学知识时,需要自主思考,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实现学习难点的突破,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四)通过设置教学任务,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生物学教学理念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很多学生与自然环境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初中生物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需要起到带头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做好演示,让学生对教师的正确行为进行模仿。学生环境意识形成过程中,需要在实践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课堂教育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形成影响较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环境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到家中,通过实践对问题进行研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感受大自然,从而提升自身的环境意识。课堂教学也需融入环保意识,通过环保意识的逐渐渗透,促进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并且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自然。将问题创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意识,为家乡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贡献。

(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在生物学教学中,若想保证生物学教育理念得以全面贯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是基础条件。从现实角度来看,初中生物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生物学教育理念应用中会遇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例如,初中生物学教学缺少实践环境与实验室。从宏观教学角度来看,教师需要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利用生活空间,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事物完成生物学知识的探究。所以,初中生物学教学需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学校中合理设置实验场地,满足生物学教学实践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使用探究教学方法,为教学开展提供便利条件。教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动物馆与博物馆,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对生物学学科学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为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多途径。

四、结语

升学学历教育范文8

1病理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病理学是我校在中专护理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同学们已学习了解剖学,了解了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知道了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怎么形成的,生命是宝贵的,属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的波动比较大,容易冲动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打架斗殴,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等。所以反复进行生命教育是必须的。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有正确的人生观。在病理学第一章绪论中将讲到疾病的经过,其中专门要讲死亡。通过讲解死亡是什么,如何判断死亡,死亡的分期及人类基本的生命规律生—老—病—死等。让同学们感受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不光是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同时例举一些网络和媒体上报道的,他们这个年龄所发生的一些暴力伤害事件(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不珍爱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是一种多么愚蠢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家人甚至社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在讲课的过程中我通常会问他们一个问题“我的生命谁做主?”很多同学都会说“我做主”,这时我会用古人的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来告诉他们生命不光是属于自己的同时还属于所有爱你关心你的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通过这样一些互动和对话让同学们体会生命的无常,教会他们更加的珍惜自己也更加的关爱别人。

2病理教学中的生存教育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就必须懂得社会的生存法则。正所谓适者生存,不适者难以生存。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在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比如地震、水灾、海啸、泥石流、雪崩、车祸等等。如何教会学生在遇到意外时正确面对,冷静处理,更好的保护自己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这也是我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教给学生的。例如在讲缺氧这一章时要讲到血液性缺氧,造成这种缺氧的一个常见重要原因就是一氧化碳中毒也就是煤气中毒。煤气中毒大家并不陌生,那么在给学生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的时候,我通常还会给同学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紧急救护原则:(1)立即开窗通风或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处;(2)拨打急救电话;(3)轻的病人注意保暖;(4)有条件可吸氧;(5)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行心肺复苏术;(6)做好自身防护,湿毛巾捂口鼻,关闭煤气总闸,禁止明火。当意外伤害发生时,如果能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所以可以适时的加入一些急救知识。如在讲解休克时会讲到,失血是导致休克的常见原因。这时我通常会教学生们当遇到意外受伤出血时如何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来止血,来尽可能减少出血避免发生休克。例如前臂出血时可用拇指按压上臂中段的肱动脉(同时示范按压部位)来止血;下肢大出血时可用手按压股动脉来减少出血;手指伤口出血时可以按压手指两侧的小动脉来止血等等。通过在把生存教育不断地融合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相信可以提高同学们面对各类突发事故时,正确面对,冷静判断,自我保护,自我救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