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和突破屏显下中文可变字体设计

限制和突破屏显下中文可变字体设计

摘 要: 可变字体作为屏显时代科技与设计艺术结合的产物,研究并拓展其设计形态的表达与应用是当代设计师的使命。屏显时代的字体设计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也隐藏着受众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屏幕字体设计如何带给用户更舒适的阅读体验、汉字的生命力在数字媒介中如何被更好地挖掘是当代汉字设计的焦点。技术的更新将会配合文字的内容与形式探索开发出新的字体创造与生成的空间。

关键词: 屏显时代; 可变字体; 字体设计; 数字媒介; 普适性

文字的发展史在经历了漫长的从书写体到规范体,从印刷字体到计算机数码字体的进化过程后,迎来了其发展的新的阶段。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载体逐渐向电子屏幕靠拢,对于传统的字体设计而言,无论在实际应用的识别度层面,还是审美等精神文化的体验层面,互联网之下的屏显时代又为其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得益于技术更新后硬件设施的提升和开发工具的完善,结合屏幕显示时代阅读体验的新需求,技术升级后,可变字体被实现并同步系统化为可变字体家族应用于电脑字库。

一、载体的转变为中文可变字体的兴起提供契机

( 一) 屏幕显示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与手机的普及让文字信息的载体由传统的纸媒转换为数字媒介,进而汉字系统的字体设计需要根据新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与匹配。屏幕载体为汉字在呈现维度、模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开发空间。文字的呈现也随着媒介的更新而变得更加清晰、易读、灵活。当然,屏幕媒介的惊艳的表现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最初的受到低精度屏显制约的屏幕字体( 其识别度和美感都存在明显不足) ,到视网膜屏幕的普及,直至数码电脑字体,其造型空间被不断延展,显示精度逐步提高。这种硬件上的进步让设计师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 二) 纸媒、电脑屏幕与手机屏幕的视觉呈现区别

对比纸媒,电脑屏幕显示时需要字面率较大。矩阵式文本横排组合阅读的浏览习惯促使设计师在文字编排时,一方面延展单字符宽度,同时还需要缩小字距以达到更加通畅、更连贯的阅读目的。微软雅黑作为屏显载体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而设计的。在手机屏幕的呈现与计算机有所区别,因其视觉距离近,所以无须放大阅读连贯性这一需求,每个汉字具有自己独立性,更有利于快速识别。例如,方正悠黑字体的设计中,调整了文字的中宫,既区别与印刷字体相对收紧的中宫,又比第一代屏显字体的中宫紧凑,更便于识别阅读。此外手机屏幕的高像素能更好地呈现字体的设计细节,字面适当地缩放给汉字书法的审美特性留下可塑空间,也给当代设计师如何提取传统书法之美与字体融合提供了条件。

二、中文可变字体的诞生与信息层级化表达

可变字体是互联网时代屏幕媒体阅读的一种新的字体技术形态,英文名称为 Variable Font。顾名思义,即字体可以自由地变化粗细大小,任意弯曲拉伸。当然,可变不只是简单地拉伸,在拉伸的同时,还要求对字体的中宫、内白有具体的控制,使字体在每一个变化中都能保持字体本身的美观与平衡。如图 1,方正字库设计的方正悠黑字体,包括从标题到内文,以及汉字字体的具体视觉样式。用户可以在字体的宽度、粗细、倾斜度等参数上进行动态化的调整以适应自己的阅读需求,以最大化地提高用户对于屏幕显示中字体的可识别度、阅读效率、视觉体验感受等。而在可变字体与移动终端的系统结合中,部分个性化的选择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手动操作,部分信息层级与字体字号的匹配可通过系统内部智能大数据化处理。因此,我们可以将可变字体理解为在全新技术驱动下,字体可根据电脑或手机内部操作系统的大数据,智能或人为地划分出文字信息量与信息层级,再结合阅读需求进行实时性的动态化调节,最终以富有视觉节奏的字体样式的文本内容呈现在用户屏幕上的字体系统。相对于阅读传统书籍中的文字,互联网中的信息打破了相对固态的阅读关系,网络给读者的阅读过程带来了更多的选择、重组、改变等充满未知可能性的权利。对文本的阅读不仅限于纸媒书籍这种相对完整和封闭的状态,从线性的阅读顺序转向为开放的、流动的、立体的信息空间。文本的内容向超文本方向发展和延续,互联网时代用户更加自由和主动地去建构文字传递的信息,文本被如何解读并关联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从线性阅读过渡为互联网的超文本的阅读形态。超文本类似于大数据的关联性,它是高于文字本身叙述性的一种重新建构的内在信息联系网,用户可以在阅读中对文字信息进行重新的组织定义。同时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瀑布流式的信息资讯让人们从“阅读”转变为“浏览”,信息的接收过程变成了弹性的空间,这一点也预示着可变字体的出现并动态化的解决信息层级排列难题的未来。

三、中文可变字体的设计原理

可变字体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反复测试迭代的过程,设计师需要对字体结构进行参数化的整体调测,反复的修稿,在空心字的轮廓上增加控制点进行参数化位移。以晶熙黑体为例子,设计团队以黑体造型作为创意契机,实验性的进行可变字体形式的创新,探索可变的维度与空间。要实现可变字体,要求每个可变轴的两个顶点与主字形的关键点一一呼应,点对点式控制,在通过字形渲染器判断出各种字体的重量、字符宽度、笔画形状以及中宫大小等,从粗细到有无称线进行精准控制,这样研发出的动态字体系统应用于排版使用时,有更多的组合的形式。

四、中文可变字体的普适性与生命力

( 一) 多字轴的无极变化呈现动态多维度的视觉样式

方正字库的兰亭黑系列是其最丰富的家族字体,开发时间也相对较长,支持 10 个字重,还有长字体与扁字体。也就是这 10 种字重的字体开可以在字宽度与高度维度分别进行调整变化,一共 14 种变化。然而在实际的排版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了字重变化无法满足设计需要的情况,字重过高或过低导致搭配起来欠缺协调的视觉节奏。在对兰亭黑系列的可变字体开发后,这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可变字体中带有单一或多轴的设计空间,如图 2的“永”字分解图,通过调整字轴来控制字体精确的字重、中宫大小、字幅宽度与高度,实现了字体的动态多维调整,多轴的无极变化给字体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与更自由的延展空间。

( 二) 交互中实现个性化的定制

多维度是可变字体的最大特点之一,用户不用选择和下载一个特定的样式,可变字体通过一个滑块让设计者在使用中根据阅读找到最适合的字体样式,这样的变化带来了更舒适和专属的屏幕阅读体验。多维动态的可变字体会给版面带来更多的视觉节奏,也增加了品牌的独特性。

五、可变字体的设计未来

字体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以汉字为表现内容的艺术表现形态更是多元的,可以是应用学科服务型的艺术设计,也可以是传统艺术或者“纯艺术”,甚至是充满实验艺术的尝试。汉字设计需要与时俱进,以表达当代的声音、需求、审美与情感,它也是人与资讯、社会、历史、未来等连接的纽带,平衡着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可变字体时代,汉字以更多元的形式将科技、人文、物质与情感进行了统一,这既是回归本源的设计,也连接未来的探索与实践。

( 一) 折叠手机的兴起预示着可变字体未来的主导地位

折叠屏源于人们对显示屏幕越来越大的追求以及希望智能设备越来越便于携带。这是映射了未来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种电子移动终端产品都在进行折叠屏形态的研发实践。其目的在于让用户使用更便携的同时能够展现更多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固定的字体格式将被淘汰,灵活的可变字体将作为信息载体,智能地了解用户的阅读习惯并给出定制化的信息排列方案,这将是可变字体在有限屏幕中灵活地提高传播效率的绝对优势,这也预示了可变字体将成为未来科技产品的核心设计元素之一。可变字体将根据移动终端的科技与智能化等级带给用户定制化的使用体验。

( 二) 感应周围变化的智能可变字体

在不久的未来,可穿戴设备和情景感知技术的介入使可变字体在不同场景和环境带来不同字体变化。也就是说结合不同的移动终端产品,如手机、天气、光线等外界条件的变化会给用户带来实时性字体的色彩造型的对应变化( 图 3) ,这使设计更具人性化,也能给用户带来更细腻的交互设计,提升用户的感官体验。图 3 折叠手机———可感知的手机界面设计科技推动着行业发展,可变字体的出现增加汉字字体应用的普适性,让汉字以更加多元的“姿态”展示在公众面前,透过字体样式,传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助力汉字走向世界。

结语

可变字体技术的探索来自屏幕阅读时代对设计师提出的新挑战,中国汉字设计的生命力在新的时代得到了新维度的激活。屏幕背后最大化用户体验的设计诉求激发了新的字体设计实验与变革,可变字体在这样的时代中有待被挖掘出更多的潜质与可能性。

作者:杨田田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