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图形招贴设计分析

解构图形招贴设计分析

摘要:

解构思维,属于一类非理性思维模式,其主张进行设计主体个性自由化表达,全面抵御一切固定形式的理论,使得不同客观事务和设计人员主观思维,透过动态变化和无中心的设计形式进行逐一呈现;再就是强调打散和分裂处理各类图形,保证呈现出新颖的重组效果和丰富的视觉内涵。

关键词:

解构图形;当代招贴;设计模式;应用方式

涉及解构理念,主要由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其间对于当代艺术设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效用。其主张利用辩证、全面和微观性等不同形式表现方式,进行相关作品设计制作,长期以来深受当代设计师青睐,尤其是在张贴设计领域之中,使得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并顺势提升传播和文化价值地位。所以说,尽快且完善地探究出解构图形在我国当代招贴设计中的科学灵活化应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打散重组方面

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主要是张贴于展览会、商业场所、街道等公用场所的印刷广告,它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视觉传达设计形式。而打散重组在我国解构图形设计活动中则更为常见,其主张结合特殊的规则将一类完整物像予以逐层分解,之后重新组合分解完毕的要素,进一步衍生成为和原来物像存在较大差异的构形模式。第一,规格打散重组。要求结合特定的构成形式进行某类物像解构处理,使得解构片段得到全新的组合表现机遇。透过客观角度观察理解,此类解构方式可以细化为宫格、竖条、横条、菱形网状等不同形式。经过处理后的图形,不单单能够保持原有的辨识力度,同时又令作品呈现另一种美感效应,令观众视觉感官得到更为强烈的刺激。如米修•英博顿带有传统瑞士风格的文字招贴,高度重视招贴的信息传达功能,这是与瑞士招贴学派的功能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第二,自由打散重组。其强调凭借图片风格和动机等规范细节,进行原有物像拆分重组,大多数状况之下不会承受物像自身解构过多的束缚,全程赋予设计主体较为自由的设计空间。如莫罗多让尼克1993年为全球青年论坛设计的招贴作品,用飞奔的骏马象征青年,寥寥数笔,一气呵成,配合欢快活泼的手写字体,展现出青年人特有的活力。第三,异类打散重组。其力求依照创新式设计理念,在不同范围的物像之中筛选沿用合理的部分,之后进行重新组合与演绎。这样,一些生活中几乎无任何关联的事物就会被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彰显出更为奇特的视觉冲击效应。如西摩•切瓦斯特、米尔顿•格拉塞,掀起了怪诞招贴运动,清晰化地映射出当时激进的反主流文化,同时招贴作品中各类图形和字体都弯曲成线条,色彩奔放且艳丽,保留全新的艺术运动特征,为今后世界范围内的招贴设计风格多样化呈现,奠定基础。

二、残像整合方面

顾名思义,残像就是指不完整的物像。实际上在实际生活期间,社会大众都会自然地凭借个人丰富的视觉经验,进行一系列残缺的物像重新整合梳理,所以说,残像反而更加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瞩目,同时激活他们无限的想象能力。相关招贴设计工作人员在运用解构图形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残像整合方式的特殊辅助功效。首先,局部残像整合。就是说掌握部分图像残缺不完整原因之后进行富有针对性地重组,令其展现出全新的面貌。设计师在沿用该类解构图形方式过程中,有必要针对某类物像的残缺模式加以重新思索,避免其和自身设计主题内涵产生不必要的冲突迹象。如在进行保护地球主题式设计活动参与期间,设计主体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用斧头砍树现象作为核心题材,同时借助局部残像处理形式将画面中砍树人物形象予以适当地分离处理,保证残像局部之中呈现出显著的斧劈痕迹,将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自然的破坏行为进行生动地表现。其次,整体残像整合。就是说将许多破碎、残缺的物像中的部分予以抽离,并完成后续整合工作,彰显完整的物像本质属性。在该类设计环节中,设计师必须全面注视已经分离出的残像部分,看其是否包含原本整体物像的代表属性,能否独立地将设计主体宗旨清晰化地表达出来。如针对戏曲文化进行招贴设计宣传时,设计主体可以将人体解构图中的脚部残像视为后期整体物像呈现的指导性素材,并且配合点地、外撇等芭蕾舞基础性脚位设置,将作品中脚步造型演绎地惟妙惟肖,再配合格纹等多元化背景图案加以填充,如此,两只平凡的脚便在纸上活灵活现了,至于戏剧中角色应有的活泼、可人的形象,也都得到深入性地诠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解构图形方式灵活地融合到招贴设计事务之中,不单单能够赋予观赏人群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更可以令他们对物像的传统认知方式得以系统化调整,顺势延展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激活受众人群对不同设计主题的深入性思考欲望,最终令当代招贴传播媒介效用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另外,作为当代我国专业化设计工作人员,需要持续深入地探索解构图形思维,虚心学习更多专业性设计知识,凭借实际行动为今后我国平面设计工作可持续竞争发展,贡献可靠的推动力。

作者:黄波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建才.创造性思维训练中的解构手法分析[J].大家,2010,20(11):101-117.

[2]蔡玲俐.蔡玲俐招贴设计作品[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6(08):13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