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动漫形象设计开发思考

黄梅戏动漫形象设计开发思考

[摘要]黄梅戏是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地方剧种之一。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黄梅戏的传承与发扬必须借助多种形式的媒介技术,采取灵活多样的艺术形式。伴随视觉文化的迅猛发展,动漫的意义与功能日益凸显。动漫因其具有的较强的感染力、亲和力而成为众多艺术大力借鉴的艺术形式。同样,对黄梅戏的经典形象进行动漫设计极具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黄梅戏;动漫;形象设计

黄梅戏原称为黄梅调、采茶戏,等等。其最初的发源地为湖北黄梅,但后来在安徽安庆扎根传播并不断发展壮大。“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并且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作为安徽省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有着辉煌的历史,而如今它早已唱出安徽、声动全国,在海内外受到广泛的欢迎。然而,黄梅戏与我国其他众多戏曲文化一样,由于社会背景的变化、生存环境的变迁及其自身发展存在的因素,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正遭遇着较为明显的传承困境。因而,如何在现实条件下,寻求黄梅戏的创新传承和发展路径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立足动漫产业和文化传承视角,探讨充分借鉴动漫的合理性因素对黄梅戏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转换,以此对黄梅戏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进行创新推动。

1黄梅戏的当代生存困境及其归因

首先,黄梅戏的受众对象越来越狭窄化。当前的黄梅戏的受众大部分存在于安徽、浙江、广东等省份的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来说,这些地方的人社交范围有限,他们可以直接接触的文化娱乐比较单一,这就导致他们更多地是接触传统文化,特别是村里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然以把看戏作为主要的文化娱乐。“年轻群体在外务工的偏多且倾向于更加快餐式的娱乐方式”[2]。随着曾经的黄梅戏热心观众的老龄化,黄梅戏市场呈现式微态势。其次,黄梅戏的专业人才日益不足。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兴起了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并且不断进入中国的文化市场。这样一来,黄梅戏单一的演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很难满足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文化需求了。再加上改革开放后,文化领域内新的流行元素异彩纷呈,黄梅戏的发展出现了“空窗期”。一方面,缺少优秀的黄梅戏剧作者。剧本的缺失给黄梅戏艺术带来很大的挑战,“好的剧目也可以给一个剧种带来勃勃生机,剧种往往借助于好的剧目而发展、成熟起来”[3]。提起黄梅戏,大众想到的仅仅是那么几个曲目,虽然近几年有部分新的剧本,但是它们一时还难以与《天仙配》《女驸马》等数代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剧本相提并论。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新潮时尚的影视类娱乐节目的勃兴,以及传统戏剧市场的不景气,这些因素导致黄梅戏演员收入比较低,这就使得很多人不愿意学习戏剧。传承主体的萎缩,令黄梅戏后备人才难以为继,出现了明显的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再次,资金的短缺。黄梅戏所遇到的资金不足这个问题也是一大重要的挑战。现代人对于音乐方面的爱好和渴望已然不是戏剧曲乐,互联网背景下的现代传媒的方式太多,人们通常沉浸在流行音乐等现代文化节目之中,所以有很多城市就很难再在戏曲方面投资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了。商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令戏剧演员的薪资无法与流行音乐从业者相比,这一现实打击了演员们的积极性。同样道理,在商业资本的逻辑中,很多社会私营企业由于对黄梅戏的发展前景持有悲观态度,它们通常也不愿意再投资。

2黄梅戏动漫形象设计的多重理据

2.1动漫的含义与特征

“动漫”一词是亚文化的流行词,源于中国广大漫迷受众体,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人们根据动画与漫画的密切关系,它们往往被内容捆绑在一起,出现在同一内容的不同载体上,所以把二者合在一起称为“动漫”,此后“动漫”迅速成为官方词汇为世人共知。现代意义上的“动漫”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动画与漫画的结合,还包括了动漫产品、动漫产业、动漫艺术等多重意义,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理解动漫。由于动漫以一种综合和视觉的艺术方式,用简洁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情节在潜移默化中对观众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动漫是一种艺术手段,动漫作品会受到创作者自身的宗教、历史、环境、地域、民族风俗等一系列内因及外因的影响反映在动漫作品中。所以动漫作品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此外,动漫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渗透在他们的方方面面,比如手机的界面,多媒体产品,网络游戏,卡通影片等。正因如此,动漫是传媒领域中最新兴的一种文化创意产业,特别是青年群体最多接触,也最受青少年青睐的一种有效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2.2动漫形象可促进黄梅戏的有效传承

动漫是一种高度综合化、视觉化的艺术类型,它将娱乐、时尚、活泼、鲜明等特点高度融合为一体,特别是它所具有的生动有趣的动漫形象对青少年有直接的、强大的吸引力。黄梅戏动漫形象不仅大大扩大了黄梅戏受众群体的范围,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传承的效果。首先,黄梅戏作为开放性与包容性的动漫题材,其动漫产品的传播与传承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和适应性。换言之,动漫的广泛性可以根据黄梅戏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类型或题材。在黄梅戏内容的选择上可以采取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传统和表达。其次,动漫的表现形式有多样性,其作为新型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特征的剧目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风格来进行表现。创作者通过剧目改编、人物设计,将黄梅戏的内容呈现为全新的影像,使观众不仅可以享受黄梅戏与动漫带来的双重视听乐趣,也能刺激人们观看黄梅戏舞台艺术的欲望,从而培育着黄梅戏文化的当代生存土壤。

3黄梅戏动漫形象设计的基本路径

黄梅戏动画就是以动漫的形式将黄梅戏艺术展现出来,根据黄梅戏的经典曲目进行改编,从而充分彰显体现黄梅戏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是黄梅戏艺术表现形式的契合时代需求的创新。这就需要从多个维度探求和建构黄梅戏动漫形象设计的有效路径。

3.1黄梅戏动漫形象造型设计的技法考虑

黄梅戏动漫形象的设计是对黄梅戏传统戏曲元素的创新。黄梅戏中有着众多的经典剧目,创造了很多性格特征十分鲜明的戏曲角色,这为动漫形象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和灵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对黄梅戏剧中的角色的服饰、脸谱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中的传统造型法则,将这些传统戏曲元素运用夸张、变形、拟人的手法进行提炼、加工,化繁为简,将角色设计为可视形象。由于动画的制作工艺非常的繁琐,所以设计师在动漫设计上要以“少就是多”的原则,运用简洁而鲜明的设计元素去表现角色的形象,弱化无关结构,避免动漫形象的程式化,设计的终极目标就是利用动画元素保持角色的独特性。在动漫设计中“夸张”的运用,是依据黄梅戏戏中角色的装扮上进行夸张处理,强调其性格和外观上的特征,从而增强了表现力,使得动漫形象更具有新时代的生命力。“变形”主要功能在于强化效果,利用归纳、组合、伸缩、加减、位移这五种动漫设计的常用技法,是黄梅戏文化元素在符合新媒体下的审美特征的再设计。如传统黄梅戏《女驸马》里面的主要角色“冯素贞”,在设计过程中要保留角色在剧中装扮的基本造型语言,依据剧中的妆饰、服饰等黄梅戏元素进行夸张变形,人物比例上可以偏向流行的Q版,使其具有强烈的装饰感,利于识别记忆。在进行造型语言的重组时,借鉴国际上优秀的人物设计,取之精华,从而创作出经典的人物形象,吸引受众群体。

3.2对动漫及黄梅戏受众的深度理解

从文化学的视角探讨,动漫形象体现的是一种具有高度开放性特征的文化,它能吸收传统和其他艺术门类的精髓,吸收人类历史长期积累的精华,自我充实,形成独特的协作文化。正缘于动漫具有的强大开放性特征,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黄梅戏艺术借助动漫形象来实现创新传播与传承才有了切实可行性。黄梅戏艺术虽然是传统的,动漫技术与动漫所衍生的产品是现代的,但这两者通过创意则可融合为一种兼具传统和现代特征的艺术,它既具有传统的艺术魅力,又兼有现代影像技术所制造的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所以黄梅戏艺术中的动漫艺术和动漫衍生产品就比较容易吸引广大受众文化欣赏的注意力。并且黄梅戏中的动漫人物黄梅戏艺术传承区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既是黄梅戏意识的觉醒,也是其提升自身文化内涵、重塑艺术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促进黄梅戏的文化普及是调查黄梅戏问题中不得不重视的一项问题。数字媒体必然会是包括黄梅戏艺术在内的传统文化走出困境乃至得以弘扬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尽管动漫时代的到来很难改变戏剧的在场特征,但是通过动漫衍生产品的流传有助于提升消费者观看现场演唱的兴趣。

3.3文化情怀的提升

动漫决不仅仅是迎合受众感官快乐的手段,它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还是优良价值观宣传以及美感培养的重要方式;动漫追求经济效益,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如此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人担当。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民族动漫在本着“美人之美”原则,积极汲取西方优良文化的同时,更肩负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还要以此来促进青年一代构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自觉,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贡献力量。从黄梅戏艺术的保护角度来看,我国民族动漫的责任与使命就聚焦在促进黄梅戏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传播。正是黄梅戏动漫是将黄梅戏的经典的剧目通过动漫的手法把其展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新型艺术,“不论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精神,还是传播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乃至于开发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是一件具有时代精神和历史价值的工作”[5]。这项工作开拓了黄梅戏文化的新领域,在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校的黄梅戏工作者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情怀,特别是对黄梅戏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怀有高度的自信,才能有情感及理智上的动力深入到黄梅戏及动漫中,去设计一系列既有益于黄梅戏的发扬,又益于优良文化发展的黄梅动漫形象。立足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泰斗尧斯教授所提出的“接受理论”(ReceptionalAesthetic),一部作品在印刷完成的时刻并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因为在读者即受众没有阅读它和接受它之前,其仍然只能算是半完成品。文本和作品是两个概念。文本是一种客观存在物,它的存在不受接受主体审美经验的制约。而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与接受主体的积极参与密切相连,尤其是读者的审美反思和情感,接受主体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可见,作品是一种相对的、主观性的存在。由文本到作品的转变,是审美感知的结果。同样,作为高校中的黄梅戏工作者、研究者,一方面要不断深入到黄梅戏创作本身,在内容上寻求创新,创作出更为优秀的黄梅戏剧本(文本);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理论视野,不断融入到年轻一代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从而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感、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及审美趣味。在此基础上,高校中的黄梅戏工作者和动漫设计研究者还要以开放的视野,以视觉艺术及现代科技的目光,悉心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动漫产品、动漫产业、动漫艺术,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漫制作技术,进而将它与黄梅戏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是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了黄梅戏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傅润杨.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J].大众文艺,2012(21):118.

[2]徐冉.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困境与保护[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0-11.

[3]王夔.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戏曲研究,2004(1):70-89.

[4]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何道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沈萌耀.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

作者:阮建玲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