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信息在大学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非言语信息在大学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增加编织在校园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的冗余度

虽然大学校园环境的文化濡染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实现的,但为了保证校园环境有效地发挥作用,就不能过于被动地等待学生去主动发现存在于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对非言语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让其主动争取学生的关注是有必要的。不过信息强化的程度不宜过高,过于强烈的信息会令环境染上强制的色彩而使人产生排斥心理。本文认为,将大学校园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的强度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增加信息的冗余度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由于大学的学科特色、办学规模和校园建设时间长短都不太一样,因此增加非言语信息的冗余度需要具体考虑不同高校校园环境的特点。大体来讲,在历经多年建设的大学校园中可以考虑沿纵向时间轴线增加非言语信息的冗余度,在短时间拔地而起的新建校区则可以考虑沿横向空间轴线增加非言语信息的冗余度。历经多年建设的大学校园环境就像一部生动的分层历史教科书,在校园中漫步如同在历史中穿行,编织在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沿长长的纵向时间轴线分布的特征非常明显。调查问卷中根据不同校园景观元素中暗含的非言语信息的不同将其分为6个大的基本类别,数据分析显示学生普遍对植物景观最有好感,其次是历史建筑,但当校园环境中有历经沧桑的历史建筑时,学生会对历史建筑表现出强烈的喜爱之情。例如,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喜爱历史建筑的学生比例高达75%,不仅远远高于其他高校,而且超过该校喜爱植物景观的学生。

本文认为在校园环境中“历史建筑”比“植物景观”更容易引起学生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历史建筑承载了更多的非言语信息。最初建造时镌刻的时代烙印,使用过程中形式和功能的变迁,发生过的故事等信息都比较容易以非言语的形式编织和储存在建筑中。这些充满人情味和剧情感的非言语信息本身就很容易被学生解读出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再加上类似信息不断地重复就更容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可以说在具有分层历史的校园环境中非言语信息的数量比较丰富、表现形式也比较多样,信息冗余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环境的意义容易得到清楚地传达,学生对这样的校园认同感普遍较高。因此,在已经经历了多年建设的大学校园中进行新的建设时需要充分尊重已经形成的纵向分层历史结构,尽量让新添加的非言语信息沿着已经形成的纵向时间轴发展。当新添加的非言语信息和原有的非言语信息或并置或叠加在一起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呼应关系能够有效增加信息的冗余度,环境试图传达的意义将表达得更加清晰,校园环境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认同,从而顺利发挥出文化濡染的作用。新建成的大学校园情况大为不同,由于整个校园在一两年时间内拔地而起,因此纵向时间轴线显得非常短,编织在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的种类和表现形式都比较单一。信息冗余度不足,环境的意义就难以顺利传达,学生会由于难以从环境中获得引导行为的线索而降低对环境的认同感。本文认为这是新校区不如老校区受欢迎的实质性原因之一。

为了使新校区和老校区一样受欢迎,目前最常提到的改善思路是文脉嫁接,即将老校区的建筑风格、景观特征等嫁接到新校区。但是这样做是否足够有效呢?调查问卷显示实际上希望在新校区建设简洁、注重功能的现代风格的建筑的学生最多,占学生总数的39.1%,仅有14.6%的学生希望新校区中的建筑风格与老校区保持一致,在五个选项中仅排第四。本文认为虽然大学生很容易对新鲜事物表现出超常的热情,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看待事物的客观性,但学生从个人感受出发所做的选择仍然给校园管理者做出了一个重要提醒:新的校园环境建设应该以创造新的历史为目标。新校区中的纵向时间轴线虽然很短,但横向空间轴线覆盖的面却很广,在环境中编织非言语信息时有足够大的空间可以利用。如果新校区校园环境设计能够有意识地沿横向空间轴线增加信息的冗余度,使非言语信息的数量更多、表现形式更细腻丰富。信息与信息之间能够相互补充,那么环境的意义就可以得到比较清楚的传达,学生同样能够从环境中顺利获得引导行为的线索,继而建立对学校的认同感。因此,如果更多地从文脉开创者的角度思考新校区建设问题,可能就不会再过度地纠结于文脉断裂所带来的失落感了。

此外,从环境与人的关系看,新的环境风格除了是对当代思想观念的反映之外,还反映着大学对未来新观念和新思想的探求。“对于致力于进步和变革的学院来说,新风格具有象征性意义。……新鲜事物还可以缓和文化差异或是文化偏见。一个标新立异的校园景观也会为正在寻求发展的学生们注入前进的动力”。对于现代大学而言,如果能够通过暗含在校园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向学生清楚地传达学校对教育、对学术研究、对社会乃至对全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对于其发挥教育、研究、服务功能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

二、提高校园参与指数

校园参与指数是衡量校园使用情况的指标,提高校园参与指数可以增加校园环境的宜人性和亲和力,令环境表现出欢迎的态度,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改善校园生活的活跃程度。大学阶段是个人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不仅是大学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具有自我教育的作用。“当一大群青年人来到一起,并且自由地相互交流,他们肯定就会彼此学习,即使没有一个人来教育他们。所有的交谈就是对每一个人的一系列讲座,他们日复一日地从自己那里得到了种种新的观念和观点、新的思想材料、独特的判断原则和行动原则”。从鼓励和推动自我教育的角度出发,大学校园不仅有责任为学生之间自发的交流活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而且要尽可能提供更受欢迎的环境条件,将学生吸引到校园中来,直接或间接地支持、鼓励、促成各种交流活动的展开。

活跃的校园生活不仅使学生自身直接受益,也使单纯的物质环境具备了明确的文化属性,大学校园的人文气息有相当一部分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散发出来。因此,校园生活的活跃程度除了可以用各种形式的人际交流活动直接衡量之外,也可以用校园环境中服务于交流活动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的情况进行间接衡量。所有这些服务于交流活动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的情况都是校园参与尚慧芳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指数的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环境中静态的非言语信息获得对动态的校园生活的认知。在构成校园参与指数的各种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中,可供学生休息、学习、思考以及交谈使用的露天环境中的公共座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衡量指标。美国相关研究认为“同一时期能满足约20%人的户外座位情况,就算达到校园参与指数的合格标准了”。

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标准,本文调研的上海市6所高校目前都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实际上,除了公共座椅的数量是校园参与指数的衡量指标之外,从环境对人的意义看,公共座椅的形态、质量、位置等都是能够清楚传递有关校园使用情况的非言语信息,都是校园参与指数的衡量指标。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学生对改进校园公共座椅有着多方面的期望,对调整座椅在校园中的分布、提高座椅的舒适性、改善座椅的外观设计和增加座椅数量的关注程度分别为17.3%、27%、22.2%和26.3%,虽然对座椅数量的关注度略高,但各项之间差异并不太大。因此,本文认为通过暗含在公共座椅中的非言语信息衡量校园参与指数是否合格,通过改善公共座椅提高校园参与指数时应综合考虑数量、形态、质量、位置等因素。这一观点对其他构成校园参与指数衡量指标的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同样适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校园参与指数中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衡量指标,即校园中的公共设施、活动场地的管理维护情况。

从环境对人的意义来看,精心维护的校园环境能够散发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气息,是与积极良好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非言语信息,能够在无形之中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好感,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校园生活中来。缺乏管理维护的校园环境除了带给人不好用、不好看的感觉之外,还会散发出懒惰、颓败和死气沉沉的气息,这样的非言语信息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疏远和逃避校园的思想和行为。调查问卷显示学生确实普遍关注校园环境的管理维护情况,54.8%的学生认为环境的管理维护情况影响自己对学校的评价。以老校区和新校区为对照组进行的交叉分析显示,老校区中的学生更为关注校园环境的管理维护情况,关注度比新校区高约12个百分点。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对承载了大量与文化积淀相关的非言语信息的老校区校园环境的总体认可程度普遍高于新校区,但如果老校区的校环境由于缺乏管理维护而呈现出颓败之象的话,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逃离的负面情绪。从这个意义出发,提高校园参与指数不仅需要关注公共设施和活动场地的建设问题,更需要在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中付出长期努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应当充分重视暗含在环境中的非言语信息的作用,虽然校园环境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塑造常常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够逐渐显现出来,学生对校园环境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确立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形成,但这是一种活生生的教学。斯坦福大学1989年颁布的《景观设计指南》中提到:“学生和教师经常谈到‘斯坦福氛围’,这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这里,并亲身体验了这里的生活。

作者:尚慧芳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