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谈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 要:农业种植作为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人为与自然两种因素影响,为了减少它们所带来的生产限制,实现农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途径。笔者以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进程作为切入点,从作物生产、环境保护、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等多维度,阐述农田水利工程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作用及深刻意义,并基于此提出一些能够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

1现代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建设历史,自夏商时期人们就将灌溉渠道布置在耕地中,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进步,衍生出圩田、垸田、基围等。到20世纪中叶,我国修建了一大批近代农田水利工程,虽然渠道干流与支流整齐划一,但对于田地之间的狭小水渠以及田块缺少充足的建设与整理,欠缺相关配套工程,在水稻种植区与小麦种植区分别出现了大洼漫灌、串灌串排现象,不仅不利于农业生产,还造成水土资源浪费等情况。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同时农田水利工程也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49年至1978年,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大建设阶段,水库和灌溉区在农耕区大规模建造,时至今日大部分水利工程仍在发挥巨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进入发展新阶段,在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制度下,农田水利工程再一次得到迅猛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积极引入并借鉴各国先进工程技术,发展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优质土地资源日渐紧张,适用于人类灌溉的水资源形势愈发严峻,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受退耕还林政策与人口增长影响,促使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用水供需之间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1]。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在广大农耕地区实施后,这种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由此可知,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推广使用。

2.1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生产并不是简单的作物种植,其中包括了许多跨学科体系的集中应用,尤其是目前对农业生产能力需求愈来愈高的情况下,更需要通过生产技术进行革新与优化,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恶劣天气所导致的洪涝灾害影响农产品产量,不利于农民在作物收购流程中处于有利地位,收入大大降低,因此通过建设水利工程,能够缓解由自然气候与灾害带来的影响,提升农业生产力。从农田水利工程设备的排灌作用角度来看,灌排渠道上分别设置了分水口与农田制口,通过两个阀门的连接控制农田用水量,实现了灌溉与排水的两大功能,在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干旱地区,缓解了常年用水难的现状,并为广大南方地区农田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创造了优质的水利条件,从而达到最佳的农业生产收益。

2.2推动社会进步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合理安排用水分配与排水,还包括了其他农业配套设施,例如加固邻近农田的河岸堤坝防止发生洪涝灾害,进行水体污染净化工程保证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兴修拦洪蓄水工程,起到防洪、蓄水灌溉、发电等功能,完成此类的水利工程建设才能保障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由此可见,伴随农业发展进行创新工作,促使现代科学技术与水利工程的关系愈发紧密。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体现了我国高水平水利工程技术,推动当地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共同建设,提升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2.3维护生态平衡

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农田水利工程的排水灌溉技术通过调节蓄水量,保证了农作物健康成长,与此同时给土壤净化污染带来了可能性,有效缓解了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情况,减轻了农业生产导致的生态破坏[2]。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维持当地生态环境平衡是第一要务,要将保证生态文明不被破坏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设计与建造过程当中,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进步发展的产物,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4确保农业增产创收

“三农”工作长期以来备受国家重视,尤其农业生产工作更是关乎国家战略安全问题,如何能够增加农田作物产量,为农村与农业创造更多收入成为重要目标,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具备了重大意义。首先,洪涝灾害期间,农田水利工程保护了农业种植的安全,促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打破了旧时期“靠天吃饭”的局面。其次,随着信息化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互相融合,以科学、便捷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工作成为现实。再者,水利工程优化了农作物生产布局,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2.5利于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集约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粗放型传统生产需要大量人力与资源,但亩产量提升速度慢,通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实现对农业用水的集中科学调配与使用,减少农业生产中不计成本滥用水资源的现象,促进农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3]。不仅如此,还可以有效推动农作物生产的机械化进程,建设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农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发展,促使农业综合社会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3农田水利工程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3.1农村问题建设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农村问题是非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正是解决方式之一。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中农业部分基础设施之一,对农业生产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全面推动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提高,为新型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性基础保障。从而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对解决农村问题具有积极作用,科学合理地从实际中提升农民经济增长,巩固非城镇经济发展水平。

3.2保产增量

我国的农业发展与人口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处于较低水平,从平均角度来看并不能满足民众需求,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基于这种原因,我国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关项目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相较于发达地区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农业生产将处于停滞状态,倘若遇到极端恶劣天气甚至会颗粒无收。由国家专项资金拨款对偏远地区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几乎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支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在保证基本生产情况下作物产量呈现上升趋势。

3.3合理分配水资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以往漫灌的种植方式使得水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将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体现出来,在这种浇灌方式下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使得沃土良田失去了农耕作用。从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可知,水资源大致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格局,这是部分农田缺乏水源用于灌溉的体现,导致农业生产质量难以提高。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灌溉,在大力缓解缺水地区农田灌溉紧缺状况的同时,还实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从长远角度来看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

3.4提升农业生产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全面建造农田水利工程密不可分,各项政策也都推动了农田水利工程逐步建设与升级发展,达到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目标。农业生产与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农业生产已然被置于受到较高重视的位置,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能力,将农田灌溉效率与质量放置在核心地位,可待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愿景。

4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及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性设施,从统筹建设阶段到完工维护时期都需要展开完备的计划,这不仅能对水利建设进行合理安排,还能够保证长期有效地发挥最大作用。

4.1做好前期调研与规划工作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建设周期长、使用期限久的系统性建设项目,在先期进行调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才能保障水资源能够以科学方式高效利用。例如当地农作物种植类型及种植面积、当地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情况、河流中水质优劣程度、周围自然环境情况等。在了解此类水文地质情况后构建农业生产需求及影响清单,以科学为依据制定水利工程修建方案,分配好项目各组成部分的职责划分,处理好工程本身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害关系[4-5]。在工程前期准备阶段,工程建设单位有必要发挥核心作用,组织涉事单位做好配合,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顺利进行。要格外注意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保证在报备阶段与审批阶段能够顺利通过,必要时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实地进行勘察,对工程提出修改建议。例如项目调研与规划工作中,与专业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或高校合作,主动帮助搜集资料,提供车辆、设备等,并选派专业人员全程参与物探、测量、选址等重要环节,保证内容翔实、数据准确,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种要件。规划期间定期召开由项目责任人、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并开展讨论,针对问题集思广益,制定利于问题解决、项目落地的措施,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工程速度。

4.2增加资金投入

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造在居民较为稀少的区域,周围本就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施工建设极为困难。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应加大投入建造工程基础配套设施,并保证投入使用后仍然能够继续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对于工程主体部分格外重视,容易忽略其延伸部分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这些方面资金的投入,例如水利工程建设资金适当倾向于涵闸、泵站等建设,为了降低水污染程度、保障水体质量,管网、治污设施、净化装置等的建设必不可少。尤其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以农田基本单位为基础进行建设,清淤疏水、排设沟渠,改善小流域水流状况,减少泥沙堆积,提高抗洪能力。增加的资金不仅需要投入配套设施,还需要投入科技运用当中[6]。虽然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水资源,保障农业安全,但同时也需要水利工程对环境中的水资源实时进行监控,这就需要将科技手段与水利工程相结合[7]。例如水库的上下游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投放智能化水位测量点,在恶劣天气时监测水位变化并传输到管理中心,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计算得出此时水位是否会对农田产生危害,选择时机开闸放水。

4.3加大工程监督的力度

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监督工作是必要的,贯穿了自统筹设计到交付使用的全流程。在勘察阶段,监督工作的重点在于水利建设不能只满足于部分农田生产,谨防个别村民利用建设占地赔款满足私欲,应当尽量满足所有农田生产的需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还需知悉法律法规内容,在行使监督功能时得心应手。水利工程的重要部位与隐蔽部位工程完工后,首先需要施工单位自我审查,随后由监理单位复查,最后向质量监督机构递交核查申请,取得质量等级评定。质量监督机构接到申请后,对材料进行全方面评审,并在现场查勘后给予客观的等级评定[8]。质量监督工作涉及多部门多层次,人员与过程复杂,这需要将监管全过程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包括监督项目、查验过程、结果评定,杜绝无据可依现象。

4.4加强后期管理,适当升级改造

农田水利工程建造结束并不是结束,而是投入使用的开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程本身往往会因各种因素发生破坏,其原因可能是人为因素,例如故意破坏供电设施、倾倒垃圾导致管道堵塞。亦有可能是自然因素,例如河狸在河流中筑坝、水生植物覆盖水下设备等情况[9-10]。面对人为破坏情况,需要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水利部门以政策方式进行保护,水利工程运营团队应定期对工程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以及重点区域进行检查,及时进行修复,保障能够正常运营。针对自然因素与生物因素导致的水利工程障碍,要依据特点定期进行排查清理工作。由于水利工程是长期应用的建设,必然会出现相关设施老化、破旧、落后的情况,水利系统运营单位应当以年为单位对不能使用的部分及时进行更换,对于不能满足正常运行需要的部分换代升级,维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5结论

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农业增产的主要手段,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较高水平的技术能力,为现代农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村生态环境优化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国家与社会要给予政策、资金、技术、资源的支持,着力促进农村水利工程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

作者:王勤淑 单位: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水资源利用中心